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1.52W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模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吟誦背誦中感受本詞語言清麗自然的特色。

2、體會本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教學重、難點:

能熟讀成誦並正確默寫。

能理解詞作大意,領會作者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你對作者瞭解多少?

作者和詞作的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十三歲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較早的詞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貴悠閒的生活,但他的詞藝術成就較高,能以疏淡閒雅的語言寫出較深的含義,音韻和諧,意境清新。

這首詞選自《珠玉詞》。“浣溪沙”是詞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兩闋(也叫上下兩片),各有三個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個平聲韻。這首詞寫作者在暮春時節的思緒,表現了年華易逝的傷感。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傳誦名句。

二、學習過程:

1、朗讀詞

注意停頓和節奏

2、賞析:學生自由散讀,結合書下注釋,初步理解本詞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1)一曲新詞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詞:剛填好的詞,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氣舊亭台。去年天氣:是説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台: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台樓閣。

(3)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麼時候回來。

(4)無可奈何花落去。無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謝,點明節令是暮春。

(5)似曾相識:意思是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

(6)小園香徑獨徘徊。香徑:花間小路。徘徊:來回走。

3、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詞中關鍵詞句所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氣舊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兩幅相同的畫面重疊在一起了,問題一:你知道作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變故嗎?故地重臨,懷舊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仔細體會思考“夕陽西下幾時回?”這句話的含義。

(思路點撥:一樣的暮春天氣,一樣的樓台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卻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東昇再起,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期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細膩心態。)

(2)問題二:怎樣體會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中的“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從“花落去”到“燕歸來”,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

(思路點撥:“花落去”、“燕歸來”是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有機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變為某種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徵。)

4、作業:

根據你對詞作的理解,畫出你心中的畫面。

  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能夠熟讀成誦。

3、藉助註釋能夠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體會詞中所表達的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理解詞句意思,從詞中體會作者的面對困難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古詩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歎。那麼,蘇軾又是以怎樣的精神狀態來面對生活中的變故呢?只有跟着蘇軾的筆觸一起走進《浣溪沙》,才能尋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師:今天學習的是一首詞,其實,我們之前也學過一些詞,你還記得嗎?(生説)

生:憶江南

生:漁歌子

師:那麼對於詞,你瞭解多少呢?(生説)

師:大家知道的還不少,是的,詞也是一種文學體裁。“浣溪沙”就是詞牌,而“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就是這首詞的詞前小序,我們再看,“山下子規啼”就是這首詞的上闋,也叫做上片,“誰道唱黃雞”就是下闋,也叫做下片。

師:這些都叫——生:詞牌名

3:課件出示:介紹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也叫“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二、出示學習要求,檢查預習

古人常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勤誦讀是一個鑑賞的好方法。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

2、師範讀

3、試着讀出節奏(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師:再齊讀本首詞,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上闕和下闋分別寫的是什麼?生:上闕是寫景。下闋是抒情的。(板書)

師:好,你能用朗讀表現不同的內容嗎?(生自讀、指名讀。)

三、想象激情,再現詩情畫意

師:自由讀上闋,説説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呢?(對子交流)

生自讀、指名説

引導:這景色美嗎?那就讓你的腳步再流連一點吧。生慢讀

師:假如讓你們聞,你會聞到什麼呢?(生説)

師:好啊,春天的味道都被你聞到了。還有嗎?

師:好啊,多麼美麗的景色啊。生再讀

四、拓展補充,深入詩人內心

師: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緻時,你的心情是?(生説)

師:那蘇軾呢?他看到這樣的景色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課件呈現資料

課件補充:在北宋年間,有一位聞名的文壇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蘇軾,但是由於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政,被捕並且關了四個月,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後來蘇軾出獄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官,他在城東一個叫“東坡”的地方墾荒種植,自號“東坡居士”。物質生活也比較苦。心裏承受打擊,對於一位文壇領袖和政治人物來説,無疑是非常沉重的。這種狀況下,生活孤單悽苦,沒有親友問候……

師:這種情況下,看到這樣的景象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説)

師:是的,你能讀出哀愁嗎?(男女拼讀)

師:蘇軾有沒有被這種美麗的哀愁淹沒呢?讀一讀下闋,你讀懂了嗎?

生:蘇軾珍惜時光,他説,休將白髮唱黃雞。

師:是的,珍惜光陰,你能説説珍惜時間的`句子嗎?(生説)

師:與其歎白髮,唱黃雞,還不如——

生:還不如看風景

師引讀,“還不如——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師: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他還不服老

師:是什麼讓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生:門前流水尚能西。

生:溪水西流

師:溪水都是自西向東流的。有詩為證:一江春水——生:向東流

師:這條溪是自東向西流的,是條逆流而上的小溪。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齊讀下闋)

引讀:也許有人會問蘇軾,你都被貶了,還是安心休養吧,可是他仍舊堅定地説——

生朗讀下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師:蘇軾啊,你已經48歲,年近半百,國家的事情就讓年輕人去操心吧。蘇軾會微笑地説:生三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師:蘇軾可能會想到被奸臣所害,再有一絲心灰意冷之後,但他還會堅定而感慨的説:齊讀: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師:能説説這下闋表達的是什麼樣的精神嗎?(生説)

師:説的好,就是這用樂觀的人生態度。

板書:樂觀精神

師:像我們今天的詞牌名其他詞人也寫過,比如:課件呈現: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鈎。

生自由讀

師:還有將近兩個月,大家就要離開這個校園了,面對“離別”,你會留戀什麼呢?(生説)

師:離別總是哀愁的,張老師,還是想讓大家多一些樂觀,時間過的總是很快,40分鐘就這麼過去了。下面就是展現自己的時候了。

師:試背誦

四、作業

  蘇軾《浣溪沙》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2、體會詞中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誦全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並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藴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背景介紹;教師範讀全詞: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自由發言,後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

2、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裏會怎樣?”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鬱、淒涼。”

4、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學生沉思中,悠揚的古曲響起,屏幕上出現蘇軾的畫像及全詞內容。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範讀全詞。

三、全體學生在樂曲聲中初讀全詞:

四、整體感知全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詞,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後請學生髮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投影):

子規—布穀鳥;白髮—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

2、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遊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面請大家伴隨着悠揚的樂曲,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3、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投影):反覆誦讀、抓住特徵、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聽曲賞畫,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學生所寫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後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七、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麼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後答:“平靜、寧靜。”

2、教師緊跟着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

3、教師再設置疑點:“那麼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着於自己的理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着。”

八、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啟發。

2、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指引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説對嗎?”

九、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十、佈置作業:

1、背默全詞。

2、積累藴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