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2023關於袁隆平的心得體會(精選46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關於袁隆平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3關於袁隆平的心得體會(精選46篇)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於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後,種糧大户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並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淨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説,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穀收穫後經烘乾、除雜後,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摺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

田裏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麼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説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在同步實現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淨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對於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範人物出現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並不是那麼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説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裏,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説,要那麼多錢做什麼,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麼意思,穿着豪華的衣服還有什麼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説,什麼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捱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捱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着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着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餘。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鑽研”。甚至提出: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説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裏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説,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

2021年5月22日,這是個世人永遠銘記的日子,兩位國之脊樑永遠離開了我們。一位是“心懷一稻濟世,但求萬家糧足”的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另一位則是“俠志披肝瀝膽,永懷醫者仁心”的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先生。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國士無雙,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永遠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激勵着大家在新時代、新徵程上開拓奮進、砥礪前行。

國士無雙是人生耐得住寂寞,在稻田中奉獻一生,守住中國人的鐵飯碗。“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他也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了註腳。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為不讓受苦捱餓的饑荒苦難再次出現,讓中國人端牢“飯碗”,他牢記三個任務:實現超高產、種植海水稻、做好第三代雜交水稻工作,日復一日下農田做實驗。在實踐基礎上,以過人膽識和科學眼光投身基礎科研事業,依據事實、發現真理、驗證真理,築牢中國農業之基石,成功實現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畝產911.7公斤,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讓雜交水稻造福全球,讓禾下乘涼夢照進現實。他鼓勵年輕人要勤勞勇敢、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將年輕的自己投入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強國征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承蒙袁院士之恩,在未來,作為後備力量的我們,必是以知識為應用基礎、汗水為苦幹實幹、把握好經驗昇華的思想火花、順應時代大潮盡我所能,不懼人生路漫漫、塵世車馬喧,獨守一方地、淡泊志彌堅,願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飢,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國士無雙是以學投戎攻難題,軍人本色護國民健康,守住中國人的'醫無憂。“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醫七十餘年,救治近兩萬肝膽病人,在工作中爭分奪秒去奉獻,那是生命終點的意義。他是一代醫界傳奇,深受病患愛戴,懸壺桃李滿天下。他曾説:“即使有一天,倒在手術室裏,也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他勇闖生命禁區,帶領同伴不斷突破,創造性地提出“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建立“常温下間歇肝門阻斷”的肝臟止血技術,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肝臟外科界的難題,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時刻為病人利益着想,在日常行醫過程中,主張為病人節約,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減輕負擔,每每看望患者,也總是先把雙手搓熱,然後才跟患者接觸,他檢查時主動拉上屏風,還會幫助患者掖好被角,用“父母仁心”在人生中寫滿“拯救”二字。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離黃泉。他的精神將會永遠砥礪代代醫者,不忘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團火,遊刃於病魔、刀除患精準,誓言從不悔、冰心在人民。

年少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將牢記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心當在人民,醫難無可擋。致敬“醫食無憂”的守護者,以吾輩之青春,捍衞我盛世中華。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鑽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樂於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着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説,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樸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峯、勇於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並不顯赫,我們的地位並不高尚,我們的`收入並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説,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淨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蹟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準,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5

國電集團和國電科環集團黨委號召廣大黨員幹部開展向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同志學習的活動,並下發了《袁隆平傳》一書,我懷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開始翻看了這本以政治教育讀本身份出現的書籍,但是,它傳奇的色彩,豐富的內涵和感人的事蹟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氣將它讀完。袁隆平同志的傳記,他代表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民族精神和高貴品質。

學習袁隆平,首先要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的黨員,身處環保工程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電集團的環保事業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的環保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興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做實、做大、做強着眼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第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6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着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峯,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羣”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7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長沙發生了一件令人無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爺爺走了,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遠的離開了這一個美麗而奇妙的世界。

因為袁隆平爺爺曾經餓過肚子,他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農業部在1996年立下中國超級稻計劃。當時是五個進程,700公斤畝產、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爺爺所在的團隊都順利實現了,他們現在向每畝1200公斤衝刺。袁隆平爺爺曾經説:“希望2019年就能實現每公頃18噸,向新中國70週年獻禮。估計10月中旬就能夠收穫,現在長勢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大自然災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實現。”

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當然,袁隆平爺爺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坎兒裏,他永遠活在全世界人的心裏。世界那麼大,沒有人會不記得他。

袁隆平爺爺曾經説過:我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希望水稻可以長得像高粱那麼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麼大,同樣還希望水稻可以覆蓋全球,讓全世界的人都遠離飢餓。

袁隆平爺爺把舊果實帶走了,可他卻把新的果實就給了新時代的人。真是應了那句話:我們中國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8

袁隆平爺爺,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相信許多人都知道袁爺爺今天的輝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為輝煌之前的寂寞,成功背後的艱辛。人們很難想象,光是育成三系雜交水稻,就耗費了他十年的青春。今天李老師講述了袁爺爺的一些辛酸往事,我們都很感動。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爺爺,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饑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他堅定、執着、飽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讓載着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鬥一生。

現在家家户户都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的心血,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袁爺爺,你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9

袁隆平爺爺,你是唯一一個讓中國人民吃飽飯的偉大的人,讓中國人民不再受禁捱餓,不再餓死,你是偉大的,我們應該像您學習,學習您的那種堅持到底的決心。

袁隆平爺爺,你從小的夢想就是讓中國人吃飽飯,您家境很好。本來可以上那種很好很好的學校,但是您雜交水稻的事業而進了農業學校。拿到畢業證書後,您發現了一株很飽滿的雜交水稻,於是就產生了發明雜交水稻的願望。您在實驗室裏研究了近二十多年雜交水稻。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有失敗,就一定會有成功。當時很多人諷刺和嘲諷您,説你不可能研究出來。最後您並沒有因為挫折而放棄,而是努力研究出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吃飽飯,當您研究出來雜交水稻時的那種興奮,笑容滿面。

當取得雜交水稻的成功之後,全球都在使用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吃飽了飯。那些外國人民因為糧食的'問題來借鑑我們中國的雜交水稻。美國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他們還沒有發明出來雜交水稻,我們中國竟就發明了出來。當得知我們中國先發明出了雜交水稻之後,就打聽到了我們中國有一位普通農業教師發明出來的雜交水稻,當時美國並不敢相信我們中國的一位普通農業教師竟發明出來了雜交水稻,就借鑑了我們中國。

袁隆平爺爺,你一生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您始終都在努力使您的夢想成真。我們作為國小生更應該向您學習。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0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種着中國的農田,心裏卻裝着全世界的温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着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們的國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長相土裏土氣,梳着小平頭,臉上佈滿皺紋,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雖其貌不揚,但他對全世界人民的影響卻很大。

袁隆平院士生活的年代,人民忍飢挨餓,他曾親眼看見骨瘦如柴的人們餓死在街邊路旁,他暗暗立誓:一定讓中國人民過上能吃飽飯的生活。從1961年開始,袁隆平院士每天都到三亞農場去做實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在1970年雜交水稻實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實驗田曾多次被人大片毀壞,好不容易才保留了一些種子,得以繼續研究。

袁隆平院士也是中國人中獎項獲得最多的科學家。他身價千億,但卻從不張揚。一件衣服只有三十多,一塊卡西歐手錶戴了幾十年。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兩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實現這兩個夢想,袁隆平院士用盡畢生心血一心研究雜交水稻,最後造福全中國。

一位老者,一顆赤子的心,一個童真的夢。他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他的雙手從未停止對稻穀的撫摸,他的生命永遠浸潤在甘甘稻花香中。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1

《我有一個夢》這首歌詞是一位老人抒發內心呈現,他有着偉大夢想,並通過自己不懈努力給全世界交出了漂亮成績!

這位老人他有一種不服輸勁頭,越挫越勇;不因失敗而氣餒,不因成功而自負,不斷制定目標,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

這位老人他很樸實無華,他就是一顆定海神針,能帶給所有人安心!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一位非常慈愛老人,我曾經看過老人1篇採訪,其中他説“在上個世紀60年代啊,饑荒時候餓死人啊,我親眼見過”主持人接着問“您是不是害怕這樣場景再次出現”老人連説“不可能了,不可能了,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可知糧食重要性!”回想老人在採訪中神情,大有憂天下之憂而後天下之樂而樂胸懷!為了讓人民不再像他看到那樣食不果腹,他帶領着團隊開始了漫長攻堅之路!

他瘦瘦小小一個人,風吹日曬皮膚黑黝黝,像個地地道道農民;他為人低調,他獎項非常多,但是他從不在意這些,攻堅克難,一絲不苟!

還記得老人給自己母親寫那封信,他為了人民不再餓肚子,卻給自己留下了永遠遺憾,自己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積攢了多少想對母親説話,多少悔,多少盼,這已成為老人永遠惦念了!

這位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在他離開時候有那麼多人主動去送老人,為老人留下想念淚水;他一次次向人民交出了漂亮成績,他實現了自己夢,他終於放心離開了。

袁隆平爺爺對您我們有太多不捨,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2

提起雜糧水稻之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就是我們的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讓我們能夠吃飽飯,讓我們的身體不再為吃不到飯而虛弱。

在其他國家還沒有研究出來水稻的時候,袁隆平爺爺就研究出來了,當其他國家得知是中國的`袁隆平研究出水稻的時候,十分驚訝,因為他們國家用幾十年的時間都沒有研究出來,而袁隆平就研究出來了。

袁隆平爺爺把一生都捐給了雜交水稻,等每得到一筆獎金時,他就會用那些獎金種更多的雜交水稻。他講過,他有兩個夢: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雜交水稻高產更高產的夢,另一個夢就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終生都在為他這兩個夢奮鬥,雖然現在每畝的雜交水稻已經夠多了,但袁隆平爺爺並不滿意,他想把每畝打掉水稻衝刺到1300千克去。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真正該追的星,要追就追袁隆平,袁隆平爺爺雖然不像那些明星一樣,會唱歌,會跳舞。但他勤勞樸素,堅持不懈,從不會為一點兒困難而放棄。他的名字都值108億,但是他買的衣服都是幾十塊的衣服,沒有買過很貴的衣服。他這種勤勞儉樸值得我們學習。

有一句話叫做“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為艱!”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顆糧食,因為它們來之不易,雖然袁隆平爺爺逝世了,但是他為人們作出的貢獻,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3

田地上有一個人,他時而觀望,或拿個本子記錄着什麼。烈日下,他身穿一件寬鬆粗糙的白襯衣,一副農民般的灰黃面孔上滿是飽經風霜留下的一條條溝壑。他的長相雖然平凡無奇,但他做的事可一點也不平凡。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一生耕耘忙,萬畝稻花香”的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的夢想只有兩個,那就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剛開始,袁隆平爺爺是希望所有的中國人不再捱餓,因為20世紀60年代,他目睹了饑荒年代慘痛的一幕,所以他下定決心進行雜交水稻實驗。從1961年到1970年試驗成功,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路上可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人説,袁隆平爺爺每天不是在家,就是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就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在一次實驗中,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稻穀減少了5%,而稻草卻足足增加了60%。在這時,有人卻説,人要是能吃草的'話,你這個水稻就大有成就,這諷刺的話刺着他的心,當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會成功,可是他真的成功了。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社會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他以堅持不懈的決心向全世界的人民見證了他的成功,讓所有人都吃飽了飯。

可是,就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袁爺爺去世了。雖然他已去世,但他永遠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向袁隆平爺爺致敬!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4

相信大家都知道袁隆平爺爺吧。沒錯,袁隆平爺爺就是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因為多關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07在長沙則是享年91歲,可惜這麼偉大的一個人就這樣死了。

袁隆平爺爺為了讓我們吃上一頓飽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雜交水稻,讓我們能夠吃上一頓飽飯,所以我們以後要。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糧食,誰吃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是可恥的一種行為,你們知道嗎?15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在第5屆國際海水道論壇上,通過視頻發表致辭過,指出2020年我們在耐鹽鹼水稻品種選育培根技術,土壤改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績,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憶畝鹼地,慌灘變良田的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

你們還知道嗎?由袁隆平院士倡議發起的,廣州市隆平院士港農業創新發展基金於當天正式設立袁隆平院士,本人以朝南省袁隆平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的名義捐款10萬元作為啟動獎勵廣東定龍集團向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相關資料,將袁隆平敢開展科研工作提供的保障,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説了這麼多,我們以後一定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每一粒糧食。要知道袁隆平爺爺每天的辛勤付出不能讓它白白浪費掉,所以要好好吃飯不浪費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5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脱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我國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他金質獎章和“傑出的發明家”榮譽稱號。國際同行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最大的貴人,沒有他發明的這個技術,我們可能會在今後幾十年依然會捱餓。

袁隆平爺爺他説過他買過最貴的衣服是花了70元平常都是30,40塊錢。想想我們現在買一件衣服動不動幾百或者上千,可謂是浪費至極。

近代的中國是非常落後的,人們幾乎連温飽也達不到。是他讓我們吃飽飯能有力氣幹活,也是他讓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美滿。

我們要學會感恩,如今他走了我們都很悲痛,我們今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報效祖國,為祖國做出貢獻。

我們都會像千百年來的那些人們一樣,為祖國奉獻出自己來換取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6

2021年5月22日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因為在那一天雙星隕落,第一個是吳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歲。第二個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享年91歲。而他們的逝世時間僅僅只隔了五分鐘。這件事情對我們國家和人民來説是一件非常傷心的事。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應該降半旗為這兩位英雄致哀!

袁隆平爺爺生前為國家做了重大的貢獻,讓全中國十四億人口都吃飽了飯。在袁隆平爺爺小時候他經常看到有很多人因為吃不飽飯而失去了生命。所以袁隆平爺爺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人們都吃飽。之後袁隆平爺爺就專心研究雜交水稻,就是因為袁隆平爺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才讓中國十四億人口都吃飽了。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段袁隆平爺爺生前的採訪,採訪中袁隆平爺爺説到自己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袁隆平爺爺一次做夢夢見試驗田裏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有掃帚那麼寬,穗子有花生仁那麼大。他和助手在水稻下面乘涼。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因為他特別希望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袁隆平爺爺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英雄,而且有一次國家獎勵給袁隆平爺爺的豪宅,袁隆平爺爺活生生的把他改成了辦公室。他還曾經説過錢夠用就行,多了都是包袱。

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他明明早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了,但是知道他去世的幾天前還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所以袁隆平爺爺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7

多麼希望這永遠是一條假消息;多麼希望再有一次闢謠。但是時間永遠停留在了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91歲的袁隆平院士還是走了。

兩年前,袁隆平還神采奕奕出現在共和國勛章的領獎台上,那慈祥的眼神仍蕩在我心中,幾個月前在抖音上刷到他在視頻裏的語言,還在我耳邊回憶,讓人怎麼相信?時間只是讓人錯不及防的東西。

回憶袁隆平從平民到雜交水稻之父的歷程:袁隆平是聽了農民説:“施肥不知勤換種”,受到了啟發,“對呀,為什麼不培良種呢?”這是農業增產的途徑,説到做到,袁老開始良優品種試驗,可天不如願,試驗以失敗告終,可是袁老的不服輸精神,“天不如我意,那就逆天改命”於是他便對14000多個稻穗檢查,在神聖的播種中袁老試驗終於成功了,為世界解決了糧食問題。同時他對自己十分“摳門”他不講究吃穿,有一次商場打折,襯衫才10塊錢一件,袁老一下子買了幾十件;同時他也是博學的,2017年在長沙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上,袁老獻上一段流利的'英文致詞,一開口就把大家震驚了。

你是一顆紅星照耀了中國,你有一種精神讓我克服困難。你貼近大眾,我們愛您愛得深,讓萬丈的深淵因您而美麗,黑暗的夜晚因您而光明。袁隆平院士,你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8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3:07分,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逝世了,他為了祖國的飯碗奉獻了一生,所以被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爺爺,老師就讓我們看了一段視頻。

這段視頻是講袁爺爺的偉大成就和故事,我看到熱淚盈眶,淚水就像流水賬一樣,想往地下掉。

在看視頻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袁隆平爺爺,無論多忙,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會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到田裏一天也不落下。在以前,袁爺爺小時候並不富裕,每天的飯頓頓都吃不飽。袁爺爺看着這些收穫的人們,於是就下定了決心,自己去種田,讓人們過上美滿快樂的'日子。

袁爺爺還説過自己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他夢見他們在試驗田裏頭,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血一隻有掃帚那麼長。此例有花生米那麼大,袁爺爺就和他的助手在一起,坐在稻草底下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世界有二十二億多畝稻田可以增產很多很多糧食。袁爺爺的這些夢全都是為了全球人民着想,袁爺爺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他的這些夢一定會實現。

袁爺爺從19歲畢業就收服了父母去稻田為人民中稻草,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現在的我們衣食無憂,我們之所以得到這樣的生活,都是靠一袁爺爺,原因也我捨不得您,雖然您走了,但是您放心吧,以後承擔稻田,珍惜糧食,這些事就交給我們吧,您在天上就安心吧。

致敬袁隆平爺爺,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19

今年5月22日,是一個令人傷心日子。一代巨星隕落。因為他我們不用擔心捱餓,因為他我們不用叫苦連天。

他就是袁隆平爺爺,他從19歲就開始學習農業,直至現在都一直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為國家作出貢獻十分巨大。當時袁隆平爺爺是一名中學教師。他發現水稻長得又大又好,就決定培養雜交水稻。有很多人都反對,因為水稻自身花就不容易雜交,但是袁隆平爺爺堅持下來,將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袁隆平爺爺堅持不懈,將無變成有,將弱變成強。他讓飢餓全中國人吃上了當時珍貴糧食。是他這堅持不懈精神,才得出結果,所以我們中國小生應該學習袁爺爺堅持不懈精神。

美國日本等國家從1926年就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培育雜交水稻,可是經過了幾十年都沒有成果。但當他們聽説中國有人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他們先是質疑震驚,確認這一消息後趕緊打聽是誰,這時有人就説了,這是一名中學教師。他們睜大了眼睛,一幅不相信樣子,這些這些給了那些嘲笑中國培養雜交水稻那些國家,一個有力回擊。

袁隆平爺爺,還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小行星,可見袁隆平爺爺付出對全世界人類都有好處,在2019年時候,袁隆平爺爺還獲得了聯合國頒發勛章。袁爺爺91歲仍然下田去,培育稻苗。袁爺爺起牀第1件事便是夏天了,他這種捨己為人精神值得所有人來學習。袁爺爺夢想我們會繼續接力下去。讓我們隨着袁爺爺夢想,繼續堅持下去!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0

在2021年長沙,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1歲。看到這件事後,我的心不禁震了一下。

在中國最早人們吃不飽的年代,袁隆平爺爺雖然和大家一樣都吃不飽,卻挺身而出來研究雜交水稻。為了讓中國人民吃飽飯。他在田裏研究,突然發現了野生的水稻,並用了幾年時間來研究這野生的水稻,最後用自己的實力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袁隆平爺爺今生有兩個夢想,其中一個就是讓雜交水稻遍佈全球,其中這個夢想讓我佩服。

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我們現在可能還在餓肚子,吃不飽飯。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我們中國的糧食才興旺起來。不僅在我們中國,地球上的一半田地裏都種了雜交水稻,這也正説明了袁隆平爺爺這個研究成果遍佈了全世界。

同時袁隆平爺爺也獲得了一個巨大的獎項——袁隆平星。之所以叫袁隆平星,是因為在太空,有一個小行星,人們稱他為袁隆平星。同時,袁爺爺也獲得了其他獎項。當我看到這些獎項和他以前的'照片時,我的眼眶裏淚水也禁不住了。

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日子——2021年13時07分。在我的心中,袁隆平爺爺永遠是最年輕的。因為它讓我們中國人在最困難時吃飽了飯,而且也讓其他國家佩服了我們中國的研究,因此“雜交水稻”遍佈了全球。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1

5月23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從長沙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裏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

袁爺爺逝世了!

花圈、唁電、挽辭、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彙集到長沙來。每一位市民的臉上帶着哀愁的表情,每一位人民都為失去中華民族的一們燦爛瑰寶而惋惜。

當我看到這個新聞時,我是震驚的,難以置信的,甚至懷疑這個消息的真實性。當我知道了這個消息是真的`時,我心頭一震,不禁為中國失去這一技術人才而傷痛。這位手執放大鏡,穿梭於稻田中的老人,這個解決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温飽問題的老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我沒有華麗的詞藻來哀悼這麼一位偉人,因為一切的語言都無法描述出這位有着:“禾下乘涼夢”的老人。正是因為袁爺爺的堅持不放棄,不懼艱險,排除人們的輿論的情況下,研究出了雜交水稻,救全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袁爺爺除了“禾下乘涼夢”還有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沒錯,袁隆平爺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心繫全中國糧食温飽問題,他還心繫着全世界的民眾!新中國雜交水稻事業能夠取得豐碩成果,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但更離不開袁爺爺與廣大科研工作都的努力!袁爺爺為中國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2

微風拂過,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彎下了腰,它們在鞠躬,為它們的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所有的稻苗都隨風而起,恭送這位偉人的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爺爺説過:“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以前曾多次夢見在稻穗下乘涼的情景,是那麼的愜意,那麼美好。為實現這樣的夢想,從1968年開始,袁隆平爺爺每年都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水稻的育種和制種,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製了雜交水稻。誰都知道這項工作是那麼的艱難,袁隆平爺爺就像西天取經的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現在這一切都成真了。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國士,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如今斯人已去,只留遍地稻香綿綿於我們記憶中迴盪,他窮其一生,只為追逐一夢,讓國人遠離飢餓。袁隆平爺爺是科學家中的首富,他雖然身價千億,卻異常簡樸,因為他經歷過饑荒,所以他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袁隆平爺爺曾説過:“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如今,您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當常憶袁公。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3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我們就會背這首小詩。幾十年之前,我們中國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常常有上頓沒下頓,是一個人的不懈努力拯救了我們,是誰呢?他就是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生於1930年9月,江西德安人,漢族,無黨派人士,中國工程院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

他在年少時意識到要想中國強就得先讓老百姓吃飽飯,於是他立志要讓百姓吃飽飯。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所以袁隆平爺爺開始研究水稻,每天拿放大鏡在田裏,一呆就是一整天。

經歷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學習、改進,最後,他成為了國家研究與發展水稻雜交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因此,他獲得了一個稱號——雜交水稻之父。

“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一個就夠了。這是袁隆平爺爺的肺腑之言。”在今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零七分,袁隆平爺爺仙世了,享年九十一歲。他生前有兩個願望,一:禾下乘涼夢,二:雜交水稻覆蓋全國。

袁隆平爺爺身價億萬,卻常穿十幾元的衣服,他笑着回答:“我已經很滿足了,身上的衣服別太貴,我昨兒穿的十五元襯衫,穿着就很精神,要説一點名利思想也沒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對物資要求別太高。”袁隆平爺爺淡泊名利的思想,很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我們日後決不能浪費,這是對袁隆平爺爺最好的尊敬。袁隆平爺爺,請您在禾下乘涼,我們會朝着您的夢想繼續奮發學習。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4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爺爺,於2021年5月22日中午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裏,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裏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説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説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袁隆平曾直言:“開闢皮雜交水稻的.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温飽問題,他心裏高興,吃點兒苦沒關係。”

曾有記者採訪過袁隆平爺爺,記者問道:“您當時為什麼要選擇開闢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爺爺回答道:“因為在那時候60年代鬧饑荒,餓死了很多人。”記者又問道:"您是怕那樣的事情再發生,所以才要開闢雜交水稻嗎?"袁隆平爺爺自信地回答道:“不會了,不會了。”在袁隆平爺爺去世那天,遺體被送回長沙火化,一路上長沙人民擁擠在道路上為袁隆平爺爺哀悼,汽車鳴笛,晚上全長沙上下沒有一點燈光,全城人民為袁隆平爺爺節哀。

我們永遠懷念袁隆平爺爺。相信每一户炊煙都是對您無盡的思念。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5

一位老人讓所有中國人吃上了飽飯,不再捱餓,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們稱他為袁老。

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去了天國,袁老生前節約、刻苦,袁老的一個杯子用了十多年,依舊不肯換新的,每天坐的沙發、按摩椅也都用了十多年,按摩椅有些地方已經起了皮。袁老的'一生幾乎每天都在工作中度過,在稻田中游走,從不停歇,只為讓更多人吃飽,過上更好的生活,有一天他去超市看了看米價,臉上便掛着欣慰的`笑容離開了超市,他的身邊沒有任何一個人,甚至進了超市都沒有人認識他,袁老他自己從不覺得他為中國做出了多大的貢獻,為人低調,不擺架子,90多歲高齡的他,每天奔走於各種稻田之間,與同事研究水稻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可以不去為吃不飽飯而犯愁,他參加工作50年以來,50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只為中國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好。

袁老生前最喜歡吃的便是豌豆,一天他的家人出去買豌豆,結果買回來了毛豆,袁老沒吃上自己喜歡的菜不但沒生氣,還跟小孩子一樣和那位買菜的説這到底是什麼豆子,要是我們早就鬧不愉快了,從此可以看出袁老是個大度的人。

袁隆平,這個偉大的人給我帶來了很多影響,讓我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袁老,我們將永遠銘記你,袁老,您未完成的夢想由我們來替您完成,請您放心!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6

5月22日下午,靈車緩緩駛出醫院,長沙寬闊的主幹道上,許多人們湧上街頭,齊聲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我望着大街上擁擠不堪的人們,驚奇的問媽媽:媽媽怎麼這麼多人啊?這是發生了什麼重要的大事嗎?媽媽看了我一眼,就把頭扭向靈車:唉,袁老去世了。我非常好奇,就繼續追問媽媽:袁老是誰呀?媽媽看着我笑着説:袁老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呀,他就是能讓我們吃得飽飯的人。

我就又帶着疑問問媽媽:媽媽這個人真有這麼厲害嗎?媽媽一臉嚴肅的'説:是啊,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媽媽小的時候,吃一頓飯都很不容易,今天把這一頓飯給今天吃了,就得想着明天和後天吃什麼。那時候大街上有很多要飯的,一旦有好心人給他們食物,他們就會狼吞虎嚥的吃起來,不一會兒沒了。

袁隆平爺爺的夢想就是能讓糧食覆蓋全世界。以前的時候糧食很少,每畝地只能產出300斤的糧食。而現在一年就能產出1500公斤的糧食。從300斤到1500斤,這是多麼大的飛躍呀?袁隆平爺爺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雜交水稻上,他不求回報。不僅為我們中國人民造福,還為全世界人民造福,讓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了飽的飯。

直到現在,你看現在有很豐富的食材,我們再也不會餓肚子了,這些食材之間都少不了袁隆平爺爺的功勞。我就對媽媽説:媽媽,我知道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説完,我就深情的看向靈車鞠了一躬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7

2021年5月22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

下午我寫完作業,坐到沙發上,媽媽卻哽咽着告訴我一個消息説:“袁爺爺走了!”接着淚水像斷線的珠子從臉上滑落,我看着媽媽哭了,瞬間鼻頭一酸,眼睛模糊,我小心的問:“袁爺爺是誰?”

媽媽從網上找來袁爺爺的資料。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張古銅色的臉上滿是皺紋,那是太陽的印記。他一生都在研究雜交水稻,他研究的種子,鹽鹼地可以種,柴達木盆地可以種,連迪拜大沙漠都可以種。糧食產量增加,我們的飯桌上都有了白米飯,讓我們不再飢餓。袁爺爺的夢是禾下乘涼,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袁爺爺一生都在堅持,不畏艱辛,執着的為夢想奮鬥,田間地頭總有他樸實的不能再樸實的`身影,最終憑着一己之力,用一粒種子,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但是袁爺爺並沒有停歇,繼續尋找着他的下一個對手—海水,讓海岸線都稻穀飄香。

袁爺爺5月22日13時07分走了,離開了我們,去到了另一個國度,但是當我聽到有人説:“袁爺爺最後也是等我們好好吃完午飯才走的”,我的眼淚就奪眶而出,止不住的往下流,袁爺爺對我們的温暖,留在了每一粒稻米中。

袁爺爺,您一路走好!我會好好聽您的話,乖乖吃完每一粒米飯,不浪費一粒糧食。光盤就是守護袁爺爺的夢!袁爺爺,您好好休息!我會以您為榜樣,努力學習,做一顆好種子,好好長大。禾下乘涼夢會繼續傳承,只因有我們,只因我們是中國少年!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8

2021年5月22日是個平凡的日子,但也是個悲傷的日子,我們親愛的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出生於1930年,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是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袁隆平爺爺看到了太多吃不飽飯的人,與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農業,他把讓全國人民吃飽飯做了終生理想。他在31歲那年在湖南田間工作時,偶然和同學一起發現了一株特殊的'水稻,她想如果能把這株水稻作為種子去培育,那是不是第二年也也能如此飽滿呢?從此他便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科學研究,在這幾十年裏,他經歷了人為的破壞,經歷了外界的質疑,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1973年的十月,袁隆平43歲那年,先行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了,這一年也是中國雜交水稻的元年,在袁隆平的帶領,畝產普遍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十幾年間,中國的產量就增加了上億噸,解決了幾千萬人吃飯的問題,也讓整個世界為之一振,憑藉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中國的雜交水稻遍佈了世界,每一個角落,為世界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我們敬愛的袁隆平也成為了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雜交水稻之父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致敬我們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我能和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驕傲。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長憶袁爺爺。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29

袁隆平仍是當今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他有着許許多多的榮譽,比如:雜交水稻之父。在2020年疫情期間,他和鍾南山原始一起獲得了共和國勛章,這是多麼至高無上的榮譽呀!

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與世長辭,一時全果人民深陷悲痛當中。死了那麼多人中,就偏偏紀念他,為什麼呢?我們每個人吃的米飯,基本上都是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種植出來的,他解決了中國人民十幾億人口的糧食,讓羣眾有飯吃。

一時間所有的網絡全被刷爆了,袁隆平爺爺一個多麼偉大的人,北京天安門也為他降至半旗、多麼偉大的榮譽啊。全國各地的人們,有羣眾專程去長沙送他老人家最後一程,也有的羣眾不打擾他老家用快遞的方式送去一束鮮花。

古時的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澤東説過:“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袁爺爺就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我會永遠記住他的。

91歲,一個耄耋老人。他還繼續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之上,為祖國人民羣眾賣力,他有時也不失幽默,記得以前我在抖音上曾看到過一個視頻,他不失幽默的説了一句英語,把自己逗樂了,多麼可愛的一個老人!

袁隆平,三個平凡的字,可是組起來,就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我會永遠記住並懷念這位偉人的。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0

昨天下午,媽媽和大姨在討論袁隆平爺爺逝世的消息,我不知道袁隆平爺爺是誰?於是我問媽媽,媽媽説:“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爺爺最初從事的是紅薯育種研究教學,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於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雖然我們這裏不種水稻,也不種旱稻,但對搞農業的.科學家就是熱愛,農民的心底裏感恩於農業科學家的奉獻,老一代的人們普遍務實,不慕名利,因為他們捱過餓,知道什麼最為重要,除了國家安全便是國家糧食的充足,爺爺那一代人特別的珍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讓我明白成功是要拿汗水和心血交換來的。同時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靈感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相信袁隆平爺爺的故事感動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激勵的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就讓我們這些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去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吧。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人類擺脱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以後我們要做到不隨便浪費一粒糧食便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袁隆平爺爺,雖隔千里,但祝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1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讓幾億人口吃飽了飯。

中國連續三次發生了旱災。連續三次莊稼都沒有豐收,沒有得到糧食。那時候人們特別餓,有的連飯都吃不飽,有的人連飯也吃不上。袁隆平爺爺眼睜睜的看着有的人餓死。我們知道因為戰爭而死的人幾十億,就這個數字,就讓我們感覺到龐大了,而被餓死的人,整整有幾百億是幾十億的幾倍,可以感覺出有多少人被活活的餓死了。23歲袁隆平就被分配到了偏遠的安江農校任教……

袁隆平找了多少年才找到那些新的品種,然而自然災害擊毀了那些“珍貴”的糧食。有一次袁隆平爺爺那裏發生了地震,別的人都走了,可是他卻沒有走,還在研究那些新的品種的水稻。

袁隆平爺爺有兩個夢想,有一個是禾下乘涼夢。這是袁隆平爺爺的一個夢,在夢裏他夢見了稻穗杆比高粱還要高,穗子有掃帚那麼大,這個籽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的`第2個夢就是雜交到覆蓋全球夢,全世界有22億多畝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高中上打交道,可以增產多少糧食啊?可以增產一5,000萬噸糧食啊,這個夢想的實現可以讓中國的所有的人都吃飽,甚至吃撐。我在視頻裏面看,雜交水稻不僅在我們中國使用,在其他的這個國家裏也有這種品種。

袁隆平爺爺可也用新品種來賣錢,可是他拒絕了,我要學習他這種淡泊名利的精神,他是祖國的驕傲。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2

禾下乘涼夢,一夢逐一聲,5月22日下午1.07,爺爺爺去世,長沙路上連爺爺的靈車緩緩駛出長沙的人嫩多,跟在靈車後面説着袁爺爺一路走好。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百姓都面黃肌瘦……袁隆平也親身經歷了飢餓的痛苦。他見證了嚴酷的現實,想起舊社會,想起了人民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新品。

袁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他在1961年研究出雜交水稻,正式這個研究成果就能養活了四億四五億人口,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在疫情還未過去的暑假裏,我們就開始在網上了解您,您為這個國家貢獻的力量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沒有您説不定我們的祖國就沒有了糧食,就沒辦法發展起來。您用水稻救活了億萬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民以食為天,長大我也想當一名專門研究農作物的專家,要做一個不怕吃苦,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條件允許,10年以後,我想在家鄉這片土地上再次種下屬於我自己的農田。

可是就在前天,原營業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的傷心,培育了這麼多人的原爺爺去世了,雖然您去世了,但是還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現在我會每天吃好飯,不浪費一滴米,一點面。

你是我的英雄,我的榜樣,我要向您學習。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3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老,看到您逝世的消息,我眼淚瞬間就下來了,雖然我們素未相識,但一想到您以一己之力讓中國人填飽了肚子,也讓世界減少了飢餓。您太偉大了,向您致敬。看新聞才知道一直到今年年初您還帶着團隊在海南三亞發展科研,您和團隊一直在刷新水稻產量記錄。您的真是一生都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從小就在課本中看到您,到現在在視頻中看到您一直都是那麼的.和藹可親,您有農民的質樸無華。第一次覺得名人其實離我們那麼近,就像一顆星星,即使滑落,也有長長的蹤跡,但是袁老,以您命名的星星那顆星星一直掛在天上,一直亮着光芒。

古話説的好,“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看到全國上下在為您送行,為您致哀。您的恩情重於泰山,值得我們永遠悼念和銘記。

您曾經説過“他們説,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我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我們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籽粒有花生那麼大,我看着好高興,坐到稻穗下乘涼”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飽食者當常憶袁公致敬袁老,國士無雙人間播種子,天上灑甘霖。袁老,“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孜孜追求。

稻香陣陣,感恩斯人!袁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4

2021年5月22日下午時,傳來了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袁隆平爺爺永遠的走了。聽到這個消息人們都眼含淚水。他,養活了我們中國人!

“世界可以沒有蓋茨,不可以沒有袁隆平,”是啊,他自1958年發現的一株特殊的雜交水稻,便踏上了此路,無怨無悔、埋頭苦幹。有人曾經採訪過他:“你有什麼夢想?”袁隆平不卑不亢的説道:“我一生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灌溉全國夢。所以你要見我時,要麼我在田裏,要麼我在去田裏的路上。”可惜雜交水稻之父再也沒了。

“袁隆平爺爺為推進糧食安全,消除貧困,造福民生,國士無雙,一路走好。”看着聯合國新發表的微博,我才明白他不僅救了我們,還救了全球。

現在看看自己手中捧着的飯碗,看看那美味的米飯,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哀痛?袁爺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從而我們卻欠他了太多。你是否想起你扔掉過的飯菜,倒過的米飯;他一直在想方設法讓我們吃飽飯,而我們卻“想方設法”浪費飯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現在的衣食無憂卻是有些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你是否想過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飽飯而餓死的人。於是我們要從現在開始珍惜糧食,絕不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

“你已經走了,我們更要成為你”沒錯,雖然老一輩的人已經不在了,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有義務去承擔為中國發展的.偉大重任,成為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的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5

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納涼夢,一個是雜交稻遮蓋全世界夢……

一片土地資源,一把稻米。一片一無所獲的土地資源,哭泣聲直過千雲宵。一把稻米,那會是幾十人,甚至數百人的生命。“不太可能了,不太可能了。”

一片土地資源,1100KG。夏日的風吹過水稻田,小小稻苗隨風飄蕩晃動,好像是一片夏日的悠閒自在。可小小稻苗始終也不會了解,一位老人不會再會開了小車在田裏,小心地培養他們。

幼苗們會勤奮長的很高,長的非常大,要像高粱米一樣高,穗子要像掃帚那麼長,長出的稻米要像花生仁一樣大……不容易再有些人為捱餓迫不得已,由於“我的一生追求完美便是讓任何人避開捱餓。”

我們害怕名人的離開,我們害怕之後的大家不記得她們,擔心她們確實變為書本上的一行文本。最恐怖的事兒,是忘卻。我們害怕她們只瞭解只説不做的`定義和實際意義,不清楚她們真真正正的投入了是多少,真真正正的為何非常值得大家記牢。大家確實不容易忘掉。

功在千秋,利在千秋,一粥一飯思得來不易!

一位老大爺,笑的那麼和藹可親,那麼高興,開了他的小車,行車在田坎上。地裏的稻苗,比高粱米還高,穗子比掃把還長,稻米像花生仁一樣大。祖父笑着,大家跑去對他説,超級稻長遍了全世界全國各地,他或是笑着,笑的那麼和藹可親,那麼高興……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6

我們對袁隆平爺爺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範。他世界糧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而他本人就是一粒卓越的種子。“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袁隆平用一生去追求、去奮鬥、去耕耘,在他最熱愛、最熟悉的田地裏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成為袁隆平畢生的志業。今天人們訴不完的懷念、道不盡的哀思,正是因為他窮盡畢生精力,讓14億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遠離飢餓。袁隆平的水稻增產技術,多養活了多少人,難以計數。讓中國人遠離飢餓、幫助中國人“端牢飯碗”的袁隆平,值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永遠感恩、銘記於心。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袁隆平帶着種子的夢去向遠方,無數個種子的`夢生根發芽。送別袁隆平的花海中,人們寫下肺腑之言,不僅表達深切緬懷,也寄託了學習之志、繼承之志。“像袁爺爺一樣用心工作,做一個小齒輪,完成分內的事”“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用自己微小的光去照亮他人”“像袁隆平那樣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7

袁隆平爺爺是我們祖國的“水稻之父”。但是最近,也就是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號下午一點,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二十多歲的時候,新中國才剛剛成立,那時的國家,因為清朝的時候簽了外國的很多條約,所以就相當於欠了很多外國的債。所以我們要必須發展起來了,農村裏的許多人都去大城市裏邊發展去了。就導致農村裏的`人減少,那農村裏的人都沒了,田從哪裏來呢?而且那幾年還有自然災害,許多糧食都沒有收成。就導致了饑荒,袁隆平爺爺就看到過這一幕:許多人都餓死的景象。

所以袁隆平爺爺那時候做了一個夢:每一個稻穀都像高粱一樣高。每一粒大米都比花生仁還大。這下面足夠有一個人乘涼吧?袁隆平爺爺就把這場夢起名叫做“河邊乘涼圖”所以袁隆平爺爺就想參加研究稻穀的行業。不想再看見餓死人的情景。他的願望就是能讓全球的人都吃上飯。

那時候他報名了農業大學,畢業後他當了一個農村的教師。每天都會去田裏看那些稻穀。發現到我有的愛有的高,有的飽滿,有的乾癟。於是他就想:如果把這些麥子的優點結合成一個雜交性水稻,不就完美了嗎?於是他就找這完美的水稻,這可不是説着玩的,袁隆平爺爺找了六年才找到這一株!

袁隆平爺爺最後又發明了可以種在海水裏面的稻穀。以前一畝地只能弄五十袋大米,現在就可以弄一千袋!

袁隆平爺爺為我們的祖國救活了多少人呢!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8

5月22日下午,靈車緩緩駛出醫院,長沙寬闊的主幹道上,許多車停下來鳴笛致敬,人們湧上街頭,齊聲呼喊,原爺爺一路走好。

袁隆平是我國第一位發現雜交水稻的人,他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他們大公無私,也是感動了許多人民。他自己發現了雜交水稻,但他沒有自私,而是分享了出來,袁隆平,他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糧食不是那麼的可貴,那麼的不容易,所以我們不能浪費食物通過這樣是讓我想起了我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有的人都挑自己喜歡吃的,而不喜歡吃的',只是給了人家,有的沒有給別人,而是到家了,參與。同理,我當時特別傷心,因為袁隆平的努力都被一些人給踐踏了,真是浪費糧食。

但是他在5月22日的下午意外去世了,我特別替她傷心。袁隆平爺爺在自己的實驗室附近一處田地上做實驗,水稻1000億,畝產400。公斤,現在用了原形一的實驗成果,雜交水稻,現在每畝雜交水稻都能查300公斤,呃,一起比以前翻了好幾倍啊。

這麼多的食物能給以前人吃好幾千呢,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因為那些糧食時,袁隆平爺爺辛苦付出的袁隆平,他農地裏,不求回報,只是想讓我們填飽肚子,所以我們如果浪費食物了,就是不尊重袁隆平爺爺,他的夢想為了實現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的夢想,另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的夢想,這夢想多麼可貴呀!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也您為我國付出的,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39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峯山下,氣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裏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着苦日子。他心裏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説,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裏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0

當你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時,你一定會想到讓我們中國逃離饑荒,讓每個人都能吃上飽飯的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解決我們全國温飽的功臣,他一生奉獻於雜交水稻,畢生夢想是能夠讓更多的人吃上飽飯,被譽為是我國第一位“雜交水稻之父”。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袁爺爺有兩個夢想,一世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有許多國家地區的人們已經廣泛種植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帶中國人民走出了饑荒年代。

不幸的是,2021年5月22日下午1:07,袁隆平爺爺光榮去世了,享年91歲,靈車一輛一輛的駛過路邊,無數車輛鳴笛默哀,人們哭喊着奔跑着送別袁爺爺,人們湧上街頭,齊聲呼喊:“袁老,一路走好”。記得他生前説過:“我還沒有痴呆,我還能幹得動,我還要繼續努力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可惜袁隆平爺爺沒有完成這個願望。雖然他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會一直留在我們心中,我要向袁隆平爺爺學習。

我相信袁隆平爺爺只是在另一個地方靜靜的看着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吃飯,不辜負袁爺爺的辛苦和對我們的期望。每當我們端起飯碗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起袁隆平爺爺,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爺爺崇高的品質和精神!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1

想必大家都一定認識袁隆平爺爺吧,沒錯,他就是我們中國最了不起的爺爺,可是他因為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去世了,袁隆平爺爺説過他有兩個夢想,一個的夢想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夢想是雜交水稻覆蓋夢。

還記得在1953年8月時,袁隆平大學畢業,在袁隆平種水稻時,他發現一個糧食可以增產1億五千萬呢,今後要1300斤的衝刺,在1970年時,原平的雜交水的突破了,自此也有很多個國家都在給袁隆平爺爺發眾多的獎狀,1981年袁隆平爺爺獲得了國家科學獎,在2004年時,袁隆平爺爺獲得了世界糧食獎。

還記得袁隆平爺爺在畢業時,他的母親把她送進了長沙,袁隆平爺爺的母親説:“孩子把你送在這裏,可是要吃苦的呀。”把袁隆平送到長沙之後,他的母親就被送到了安江,在這麼多年裏,袁隆平爺爺總想着,總會有時間去的,一定會有時間去的,可這一年一年就過去了,他的母親有一天等不到他了。

在端午節時,袁隆平爺爺聽到他的`母親去世之後,非常傷心,後悔,就寫了一封信,他後悔在這些年來總忙於工作和實驗,沒有一次看過他的母親,袁隆平爺爺又多想一下看望他的母親,可他的母親已經等不到了。袁隆平爺爺後悔就哭了,因為在每個人的父母去世時都會傷心。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我很佩服他這種偉大,無私奉獻的精神,袁隆平爺爺的精神,我們永遠都值得學習!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2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英雄,他們可能是消防官兵,可能是醫護人員,可能是勞動模範,也可能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奉獻者。而我心中的英雄,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袁隆平》,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位老人的堅持和努力。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全部奉獻給了雜交水稻,試驗田地間,無論是烈日下,還是風雨裏,我們總是能夠看到他彎着腰,手捧水稻,仔細研究的背影。白天他去田裏採集樣本,晚上就查閲資料,整理數據,無數次因為醉心工作,他都忘記了吃飯。我還記得他為了尋找一株水稻,差點栽到水裏的樣子,我也還記得他研究成功後那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我心中的大英雄,是他在我們中國最需要糧食的時候,廢寢忘食,反覆試驗,使我們全國人民吃上了糧食。我還記得袁爺爺説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如今水稻越長越高,產量越產越多,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雜交水稻,想來袁隆平爺爺的夢想已經實現。

對比五六十年代的長輩們,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我們不用挨餓受凍,也不用吃樹根、吃野菜,這樣的幸福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因為這是無數個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努力的人奮鬥出來的!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3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點07分,袁隆平爺爺去世了。

袁隆平爺爺被稱為“水稻之父”。他讓我們的飯碗裏裝滿了國產的糧食。在他帶領的研究團隊下,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袁隆平爺爺在去世的時候,遺骨要運回他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在長沙,長沙的人是非常多的,在長沙每天晚上都是燈火通明的,在袁隆平爺爺的遺骨被運回長沙的那一段路程中,所有的車都在鳴笛,所有的電動車都停了下來,人都站在那裏低下了頭跟着,跟着袁隆平爺爺遺骨的'車一起走,在那一天晚上,長沙每一個房樓都是關着燈的,長沙所有人紀念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家境非常的好,但是他每次理髮都是去理髮店裏理髮,每次只花三五塊,他雖然很富有,但是卻比我們還樸素,他可以花很多的前去理一次頭髮,但他卻不是,他要和我們一樣,過着樸素的生活。

還記得有一次天空不作美,外面下着傾盆大雨。袁爺爺遍及穿上衣和鞋跑到田裏去,可是暴雨是無情的。那些被袁爺爺細心栽培的水稻。下界要化為無有。雖然,當時受損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啊,痛在原爺爺的心裏啊,過了一會兒。袁爺爺的心情開始緩緩的平靜下來,因為他在污濁中找到一珠幼苗,這真是生命中的奇蹟啊,但是袁爺爺又充滿了自信和希望,因為他很堅定。

袁隆平爺爺這種為祖國奉獻一生的人,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紀念。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4

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我漫不經心的翻看着新聞。突然,一盆冷水似乎澆到了我的頭頂,一則新聞出現在我的眼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於2021年5月22日13:07逝世……

看到這麼大的黑色標題,我呆若木雞,震驚極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中難過極了。他一個人拯救了全民族全世界的飯碗啊,就連外國人都對他敬佩不已!他曾多次被人邀請出國做演講,他曾多次在嚴寒酷暑中奔波,只為了使人民吃飽飯,吃上香噴噴的米飯。

今天上午,在我們班主任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觀看了關於袁爺爺的事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袁爺爺在大太陽底下只帶領了兩位學員就開始觀察稻穀的生長。

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於推廣發明三系法優型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爺爺説過,他一生只有兩個夢。一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的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爺爺畢生都在努力的使自己的夢想成真。

當他名滿天下時,卻仍專職專注于田疇,饕餮之年,仍堅持在炎熱的夏日搞研究……他的願望是:我們的飯碗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的手中。

醫科大中顯不得滿天下糧倉,千言萬語道不盡一生的故事。我們要向袁爺爺學習。不浪費碗中的每一粒糧食,不讓袁爺爺在另一個世界中寒心。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5

中國,一個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何的歲月裏,有許多的愛國英雄,他們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愛國、去貢獻。

在今年的暑假,我看了一本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舉動令我十分感動。我從書中看到了袁隆平爺爺從小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個農業科學家,他就從那時起為夢想而努力。在袁隆平小時候,中國還在戰鬥,他親眼看見了百姓飢寒交迫的情景。到了他學有所成之時他便每日的堅持研究,耕耘水稻的試驗。有一次,他種植水稻的實驗室發生了地震,明明他可以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去避險,但是他還是堅持在自己的實驗基地進行實驗。他便在簡陋的茅草屋檐居住,每日過着艱苦的.生活,但他還是沒有放棄。於是他便每日精心的做着雜交水稻的實驗,終於在他日以繼日的艱苦奮鬥下把雜交水稻的實驗完美完成。

他用自己艱苦奮鬥的努力解決了中國這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解救了人民,讓人不再擔心捱餓。他説:“我是聰明的農民,我的根永遠在中國。”袁隆平爺爺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在其他國家的人們也不再擔心飢餓問題。

雖然袁隆平爺爺不在了,但是他那堅持不懈、勇於吃苦耐勞、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人間,永遠留我們的心中,我們會永遠記住他,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袁隆平的心得體會 篇46

媽媽告訴我説,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我不知道袁隆平爺爺是誰,但是媽媽很嚴肅的告訴我如果沒有袁爺爺,我們今天就吃不飽飯。

聽了媽媽的話,我拿起手機查閲了一些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資料,原來袁隆平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和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袁隆平爺爺五月二十二日,在湖南長沙去世,享年91歲。一生樸實無華的袁爺爺養育了億萬人口。

袁隆平爺爺不分夜晚和早晨,都在辛苦的研究雜交水稻植物,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濕漉漉的水稻田裏親自插秧,培養水稻,袁隆平爺爺曾説過“成功沒有捷徑,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我不在試驗田,就在去實驗田的路上,有愛好,不但讓你的世界更豐富,還可以在知識,文化,精神層面上相互雜交,互相啟發。”

袁隆平為能培養出超級雜交水稻,用了40多年的時間,經過了上千次上萬次的失敗。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沒有放棄,最終終於成功了,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啊!

當我們吃着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就會想起,讓人類擺脱飢餓,讓天下人民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我們國家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袁爺爺,以後我會乖乖把飯吃光,珍惜每一粒糧食。

致敬袁隆平爺爺,袁隆平爺爺千古,爺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