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勵志的演講稿錦集七篇

演講稿3.95K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在社會,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的演講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勵志的演講稿錦集七篇

勵志的演講稿 篇1

我們是青春舞台上最具風采的90後,那炫目的光芒似乎要蓋過發紫的太陽,這並不是我們在故作招搖,而是在向世人宣告我們成功在望!

成功就如同一座華麗的大廈,燦爛輝煌讓所有人都投來歆羨的目光,而成才就如同這大廈的美麗裝潢,體面而不失張揚,而成人呢,就如同這大廈最堅固的根基和他的鋼筋骨架,若是沒有了它,再美的大廈也就蕩然無存了。

所以説,我們若是想要成功,則必須先成人,再成才。

成人並不僅是簡單的成長,而是要在這成長的十幾年裏塑造起健全的人格,而我認為健全人格的關鍵就是要有一顆仁愛的心。這個世界是愛創造了一切,雖然只有一個字,卻在人們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或許,最近大家的感受會更為真切吧——汶川一場大地震震動了整個中國,也震動了每個人的心,這場地震給了我們太多的悲痛,也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與真情。還記得那超越生死的母愛嗎,還記得那個救同學於危難的小英雄嗎?那超脱的愛、那博大的愛也正是我們此生為人的根啊!

當然,我們的成長也呼喚人文品格的修養,清代周敦頤曾在《愛蓮説》中這樣寫道: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我們也正是要有蓮一樣的風範和情操。然而,現代社會科學的迅猛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對人的要求,僅僅有情操又是遠遠不夠的了。回顧往昔,多少人曾為了成才聞雞起舞,多少人曾三更燈火五更雞,而我們呢,作為新世紀的開拓者,是否更應該努力學習呀!我們應該打牢文化根基,加強實踐鍛鍊,祖國需要我們,祖國需要我們這些德才兼備的人才。

成人,成才的道路是一條坎坷的慢慢長途,多少人曾為了成功,殫精竭慮,孜孜以求,卻在某一天突然發現成功還是那樣遙不可及,生活中難免充斥着沉悶和無奈。可是我們也應該明白呀,成功並不簡單地是一個結果,它更是一個過程,一次飛躍,甚至簡單到是一份心情,而我們正是要學會享受奮鬥的快樂,永遠保持一顆不言放棄的心。要知道無論是憂傷還是快樂,時間都不會吝惜它的腳步,總有一天人會老,今天的日子我們明天再也過不着,那還等什麼呢?就讓我們用飽滿的熱情去燃燒青春吧!再用坦然的心情去面對挫折。當我們全心思為夢想拼搏時,天空也會因夢而晴朗,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乘風破浪我們終達彼岸。

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陽光,心情又是那樣的澎湃激昂,看啊!宏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壯志在心頭,揚鞭在腳下。我們還在等什麼呢?就讓我們把天地開拓,留下最精彩的篇章。最後,讓我們發出這樣的呼喊:我們要成人,我們會成才,我們成功在望。

謝謝大家!

勵志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假期的餘温還未完全過去,新的學期已經來到我們面前。新學期伊始,我們帶着希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在新的學期裏,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

在剛剛步入高一的新生們,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希望你們的到來能夠營造更好的校園氛圍以及學習氛圍;要逐步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在新的學期中應該在學業等各方面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步入高二的同學們,也將面臨選科的重大抉擇。高二的學習任務艱鉅,幾乎高中所有的課程都會在高二結束;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為高三的學習打下基礎,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高三的同學,已經進入了最後已經進入了總複習和最後的衝刺階段,擺正心態、踏實學習;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將是極為重要的事情,也希望高三的同學們要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放手一搏,爭取最後的勝利。

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目標一定可以達到。作為某某高校的一位成員,我們應該自豪,驕傲,能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學習生活,我們是幸福的。但是,在幸福的同時,我們的肩上也同樣擔負着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相信只要我們全校師生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把我們可愛的某校建設的更好。

各位同學,我們是學校歷史的創造者,是學校發展的生力軍,我們要把握現在,眺望未來,我們要爭做學校的主人,為學校的發展曾暉。在此,談幾點認識與大家共勉。

一:身為一名某校學子,要學會做人。

我們成長在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歷來十分重視立身處世之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我們成才的導向。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各種形式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這是學校教育的責任,也是我們自我修養的任務。我們要深刻理解學校提出的“尊重教育”的內涵,認真學習,加強修養,實踐體驗,在這個人生重要時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身為一名某校學子,要把握成才之路。

我校一向注重自主學習和探索研究性學習。我們所學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更應該是如何學習知識。這樣,當我們跨入社會後,即使沒有老師,沒有書本,我們同樣可以不斷充實自己。這才是我們的成才之路。

三:身為一名某校學子,要具備多種能力。

我們應當以做成功人為目的,以復興學校為己任,為自己的學習時代以及人生,繪製切實可行的藍圖。在這張藍圖上,我們要畫上創新思維的能力;或取、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更新知識繼續學習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

同學們,變化太快的世界,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和困惑,同時也帶來了人才價值提升的機會。所以只要你是人才,脱穎而出的機會就在眼前。同學們,今天我們選擇了某校作為邁向新的人生歷程的起點,幾年後,當我們滿載收穫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時,我們將無悔於今天的選擇,也必將會為自己獲得的成功和親歷某校的變化和發展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為個人,為集體,為學校的未來而拼搏,奮鬥。

勵志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巴金在自己的隨想錄中説過.“人不是點綴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為有了荊棘,才需要我們在荊棘中開闢道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平平坦坦過完一生是毫無意義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讓成為主宰自己的主人。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實際行動、勇氣、智慧、毅力才能實現。可是這條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隱若現,只有一條荊棘叢生、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小路。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我們必須果斷的選擇這條路。

從我們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註定要經歷一翻徹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難,導致被小小的寒氣所封殺。我走在這條路上,永不後悔。我赤着雙腳.用雙手扒着荊棘,荊棘的鋒芒和我的肌膚一次次零距離接觸,傷痛讓我一次次動搖決心,但我固守陣地,決不動搖!強忍傷痛依然義無反顧的朝目的地前進。

雖説傷痛時常讓我疼痛難忍。我卻從中總結了不少經驗,傷痕彌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個傷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都是一次成長的標誌,所以我不悲傷,堅定的走下去。只有在這樣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荊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沒有勇氣走下去,半途而廢。沒有荊棘的道路,有挑戰性;沒有挑戰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生不如死!荊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氣、有自信、有智慧、有夢想的人!荊棘的道路上錘鍊了人的意志,荊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夢想。走在荊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經驗告誡世人,成功的人必須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荊棘叢生,荊棘叢生必定能苦其心志。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荊棘便不會阻礙我們通向成功。相反,荊棘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磨難使我們越挫越勇。在荊棘叢中開闢道路!我要在荊棘中開闢道路!

這就是我的人生,像滔滔江河一瀉千里,奔騰向前,不論山高路遠,將咆哮着、沖刷着、呼嘯着、激越着,捲起千層波浪,無所畏懼不怕征途艱險衝向波瀾壯闊的蔚藍色大海。

精彩的人生就是這樣,閃爍最耀眼的光芒,綻放最美麗的花朵,播撒愛的陽光雨露,彰顯人性最完美的瑰麗風采,披荊斬棘、跨越高山、渡涉大河、迎着狂風暴雨去實現最輝煌壯麗的理想。有路,沿着路走,無路,也要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通道來,哪怕汗水浸透大地,哪怕血染江河湖海,哪怕道路曲折艱辛,哪怕前程有狼蟲虎豹妖魔鬼怪,呼吸不止,奮進不息。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勵志的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主題是揚傳統·樹美德·獲新知。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有許許多多,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整體主義思想,勤勞勇敢,酷愛自由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優良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為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和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父親問為什麼?孔融説:“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説:“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着他。,。看,孔融這麼小的年紀都懂得謙讓,那我們呢?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不能失去的。我們既要牢記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也不能忘了從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這讓才能更加有助於把美德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勵志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褲子短了,鞋子小了,膽子大了,脾氣小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孩不見了。

什麼是長大?

如果説不怕黑是長大,那我從小就是一個人睡。

如果説不吃零食是長大,那可沒辦法,零食一直都是我的最愛!

到底什麼是長大呢?哦,原來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身體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就在這其中,我們也漸漸的從幼稚走向懂事;從愛玩走向愛學;從膽小怕事走向了勇往直前,敢於創新……

人的一生,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青春。人的一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你知道你擁有了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它讓你明白了什麼是懵懂,什麼是和諧,什麼是幸福……

俗話説:“三年一代溝”,而我們與父母、老師隔了這麼多個三年,那代溝不是有座山谷溝那麼深麼?其實不然,這只是青春時,你產生的一種懵懂,一種盲從,這也便是所謂的——叛逆。

青春期的叛逆是眾所周知的,而叛逆這種認知也只是人們的一時想法,也只不過是青春在作祟罷了。

叛逆時期的我們,脾氣會變得暴躁。不是那麼的愛聽老師、父母的管教,也有個別的會變得很囂張,然後,又帶動身邊的部分同學。他們會認為自己長大了,有能耐了,這就是青春叛逆時期的由來。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只要自己處理得當,能夠運籌帷幄,便不會出現上述所説的事件。

青春似驕陽,似甘露,這麼珍貴的青春,我們不應該荒廢,應積極利用起來做些有意義的事。

青春似五味瓶,酸、甜、苦、辣,一應俱全!

青春,不過彈指一間,卻又彌足珍貴,不應等到它消逝後,才又悔恨自己曾經的揮霍,我為我擁有美好的青春而自豪!

勵志的演講稿 篇6

鮮豔的五星紅旗又一次飄所在校園的上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我們以激動的心情迎來了改革開放二十週年。

30年,彈指一揮間。30年,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開拓進取的20年,神州大地在這短短30年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30年前,在中國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挫折後,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我們偉大的黨雙一次完成了歷史性的轉折,我國社會主義同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果輝煌,舉世矚日;糧食,棉花產量躍居世界首位,鋼煤、原油等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正由温飽逐步邁向小康。30年改革開放的無數業績充分證明,我們的黨可以領導全國人戰勝任何困難,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正努力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同學們,我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改革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拓前進的大無畏精神,努力成為政治堅定的一代,道德高尚的一代,艱苦創業的一代,成才奉獻的一代。在改革開放振奮潮中激流勇進,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中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在那五星紅旗的獵獵飄揚中,我們聽到了四萬萬同胞共同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怒吼,聽到了“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隆隆炮聲,聽到了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歌,我們的黨經歷了歷史上的血雨腥風,跨入了經濟建設的新時代,穿透羅布泊上空的讓帝國主義心驚膽寒的蘑菇雲,氣勢恢宏的長江三峽大壩,奧運會中華健兒手中那金光閃閃的獎牌,西部開發戰略的勝利實施,向我們昭示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我們沒有理由推脱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我應該勇於面對,今天二會的順利召開,我們偉大的黨又提出了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這為我們設計了未來美好的藍圖,而我們正是這個藍圖的實現者,我們作為在校學生,只有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將自己培養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世紀人才,同學們!我們的責任是那樣神聖,讓我們點燃心中那團火焰,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讀書

勵志的演講稿 篇7

我不是畫家,不能用畫筆來描繪我職業的繽紛:我不是作家,不能用華美的詞句來讚美我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聲來歌詠我的崗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國小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只能像小蜜蜂一樣,不斷的採擷着、積累着,構築心中那最美好。還記得最初在十字路口的彷徨“刻板、單調、撐不了餓不死”這樣的職業對於那個張揚的年紀實在缺少點吸引力。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我無奈的踏進了學校的大門。

在這個社會,不斷膨脹的物慾帶來的是心理不平衡、是精神的空虛,轉行還是堅持?然而,在城市的邊緣我見到了這樣的一羣老師,沒有正式的編制、拿着不高的工資、每年都接納着五湖四海的孩子,但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衞這個職業的聖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着我們這些後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願到情願,由情願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着,但活着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恆。在書上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小魚蹦出了河面,路過的人看見了卻熟視無睹,只有一個小男孩撿起那條魚,把它放進了河裏,別人對那個男孩説:“你幹嘛這麼做呢,誰還會在乎一條小魚?”小男孩卻説:“小魚在乎。”是的呀,小魚在乎!同樣的,老師的一次會心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温馨的問候,一個體貼的動作,都會令學生信心倍增、温暖倍至,因為學生在乎,家長在乎!每當在校內或是校外聽到學生們一聲“老師好”的時候,每當看到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心裏便會盪漾起無邊的幸福。“老師,我家的孩子最近......”總會有家長來打電話或者到校來詢問孩子們的情況,他們是那麼放心的把孩子的未來全託付給了我們,可是我該怎樣去托起那份沉甸甸的希望?“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同事微博上的一句話。

確實,讀書,能夠改變教師語言匱乏、蒼白的狀態。還記得初上講台的那一年,每每走上課堂,照本宣科,捉襟見肘,底氣不足,多是因為讀書太少。多讀書,教師在課堂上、在生活中,才能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給學生以知識的充實和心靈的震撼,才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教師擁有了文化底藴,你才會自如地面對學生,自如地應對各種問題。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完成其教書育人的使命。所以,我要讓學習真正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