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有關國旗下講話演講稿模板合集9篇

演講稿2.71W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旗下講話演講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國旗下講話演講稿模板合集9篇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七(9)班的王cc。今天我站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愛護校園,保護環境》。

學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我們播種夢想、收穫希望的地方。我們的校園綠樹成蔭,有如蔭如蓋的紫藤蘿長廊,四周環繞着星羅棋佈的小花壇,隨着季節的變換,盛開出不同的鮮花,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景;我們的教室窗明几淨,桌椅整齊地排列着。在鬱鬱葱葱的校園裏,不僅有濃郁的書香氣息,還有蓬勃的青春活力,校園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在這美麗的環境中,我們呼吸着新鮮空氣,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但是,有一些同學卻不能好好愛護自己的這個家。總有幾個袋子、紙屑、易拉罐被隨意的拋出,掉在某個角落裏、小路邊;總有不安分的手要去採摘花壇的鮮花、有不安分的腳去踐踏草地的小草;吃完串串後的竹籤紮在了樹上;倒垃圾的同學將垃圾漏出到路上,卻並不隨手去撿起來。還有其他類似的行為,雖然只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但卻破壞了校園的環境,破壞了同學們學習的心情。而那幾片零星的垃圾,又要有多少同學花多少時間去撿拾,原本只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卻給其他人帶來了莫大的影響,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的行為更文明些,更得體些呢?

記得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外國人走在中國的大街上,正好看見一位中國青年隨手扔了一個塑料空瓶,外國人趕忙走上前去撿起來丟進了垃圾桶。這一扔一撿之間,將國人的道德素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不能像故事中的青年那樣,把垃圾隨手亂扔,那樣,我們丟掉的是文明,失去的是品德。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應該多做有益於環境的事,有益於國家的事,做一個美好校園的守護者。合肥是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名小市民,我們也應該為我們城市的今天和明天添磚加瓦。

各位同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能僅靠老師的提醒,同學的監督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更應該做到自覺遵守規章制度,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愛護我們的校園環境,共同營造更美好的校園!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2

同學們是否知道,每一年都有一個“地球日”,這個日子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而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5個“世界地球日”。這個“地球日”的活動起源於美國,1969年時由美國民主黨提議,並很快得到全美各地的熱烈支持,於是4月22日也被定為了“地球日”。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這裏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有能令我們生活美好的一切。我們本該盡我們所能去愛她,但相反,許多人卻為了一己私慾,以損害生態利益為代價去謀取一時的經濟效益。

我國的景洪,曾被人們稱為鑲嵌在植物王國皇冠上的綠寶石。可是,在這個綠寶石上卻有許多污染嚴重的工廠,工廠排放的嚴重超標的濃煙,使天然橡膠受害,3萬500株橡膠樹枯死,農民們雖然怨氣沸騰,卻又無可奈何。無獨有偶,在廣西也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而且工廠的廢氣不僅使大面積農作物死亡,還造成多畝芒果只開花不結果,出現果荒。

當然,面對地球環境危機,世界各國也都採取措施積極應對。1970年的“地球日”活動促成了聯合國第一次環境會議的召開,有力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地球日”也更成為了全球所共同關注的活動。美國出台了清潔環境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宣傳環境保護。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全世界都關注我們自身環境之時,你又將選擇如何作為?記得荷蘭的一個小女孩對她的爺爺説:“我長大之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並要住在大海邊。”她的爺爺説,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情。於是小女孩長大後,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蘭色的扁豆花,成為了當地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從身邊做起,誰説你不能改變世界?

我想我們要做的絕不應該是僅在4月的某一天為保護環境而喊口號,而應該是行動!讓我們不再袖手旁觀。用智慧淨化生存環境,用熱情傳播環保的.理念。我們應該心繫全球,着眼身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夏天時把空調的温度調高一些;盡己所能,多選擇公共交通;買東西時,不要層層包裝,少用塑料袋;在校園中,多彎腰揀果皮紙屑,不要隨地吐痰,隨手關燈……這些看似點滴的小事,在你我的努力下,將會有驚人的效應。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每個人把每一天都當做是地球日,就會讓我們的天空更加蔚藍,讓大地更加蒼翠,讓空氣更加清新,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3

多一份同情,多一份關愛,你就會多一份快樂。在別人飢餓時,我們送他一個麪包;在別人傷心時,我們給他一個快樂果。這個世界需要同情和關愛。今天,我讀了一篇名為《心靈創口貼》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淺。

文章講的是蘇茜的鄰居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兒,很傷心。富有同情心的蘇茜認真嚴肅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幾分鐘後,蘇茜敲開了史密斯太太家的門,“我聽説您失去了女兒,十分傷心,這是為你受傷的心準備的。”蘇茜邊説邊遞給史密斯太太一片創口貼。史密斯太太感動地流下了淚水,並收下了蘇茜的創口貼,每次看它都會讓自己心靈的傷口癒合一點兒。

是啊,一塊小小的創口貼,裏面卻飽含了蘇茜對史密斯太太無限的同情和關愛。這種愛如春天一縷温暖的陽光;如夏天涼爽的片片綠蔭;如秋天一陣輕柔的微風;如冬天一個暖暖的壁爐。關愛就是這樣,當你受到了別人的關愛,你會感到無比的温馨,當你給予他人關愛時,別人會感激不已,而你幫助了他人,會獲得更多的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説:公交車上,小孩給老人讓座;在同學鉛筆不下水時,給他(她)一根鉛筆;在別人傷心時,給予他(她)的安慰與關心……太多太多,總之,心靈需要細心地呵護,

心靈與心靈之間需要點滴的溝通。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兒愛,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關愛,不分大小,不論貴賤,哪怕是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會給別人最大的幫助,讓別人感動一生。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愛可以傳遞,可以生根發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讓這個世界都充滿愛,變為愛的海洋!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八年級(2)班的蔡坤煜,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的“課堂禮儀”。

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它反映一個民族的傳統心理特點和審美傾向,折射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藴。《禮記》中説説過:“禮者,理也。”荀子也曾説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孔子更是強調“不學禮,無以立”。每天踐行禮儀規範,不僅可以端正行為,而且可以反過來促進內心的修養,使德行內化。

近年來,隨着國際旅行的日益大眾化,遊客們能夠在國外能夠見到中文,是一件能讓我們中國人很自豪的事情。但是如果這些中文大部分都是寫着“請不要插隊”、“請遵守禮儀”等等這種警告性的話語呢,這不得不説是對我們中國禮儀之邦的諷刺。

我認為禮儀就像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如影隨行,它會影響他人對自身的評價。禮儀對任何人來説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作為一位中學生,卻是以上的行為習慣,這個社會又會成為什麼樣子呢?

禮儀雖然重要,但並不是高高在上觸不可及的東西,他就是我們的普通生活處事的體現。對於一個現代社會的學生,禮儀不是我們想象中古代社會的繁文縟節,也不是笑不露齒,行不擺裙等封建束縛,更不是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等對人方式。禮儀對於我們而言更多的是讓他人與自己都能更舒服的在社會中生活。我想學校中的禮儀目的是讓我們更好的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保證將來在社會中做一個有禮儀的中國人。

我們的學校是個注重禮儀的學校,像是儀容儀表檢查,還有班主任老師們對學生們強調規矩禮儀。可見,“禮儀”這兩個字對於我們來説,十分的重要。

同學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進行改正。

我希望在新的學年,大家都能夠在學校裏像同學們後來那樣遵守基本的禮儀。

我們在前幾個月去了一趟英國。在國外的學校中,雖然沒有中國學校的規矩多而細緻,但是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每一個人都會仔細遵守好規矩,能夠做好一個有禮儀的人——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上課認真聽講,書桌整齊乾淨……我們當然也可以做到這麼好。

而我作為八年級(2)班的一員,我將會以身作則,認真地為大家做好帶頭作用,遵守學校的禮儀,遵守以上的規矩,並且會盡量讓同學們也做到這些基本禮儀。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體現在禮儀,讓我們一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有禮儀的人吧!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全體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學會感恩。

俗話説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的,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懂得感恩。如果你不會感恩,幸福就離你遠遠的;如果你會感恩,幸福就會伴你在人生的路上快樂的成長。那麼,我們應該感恩誰呢?我們要感激父母,感謝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感謝他們養育了我們,為我們搭建快樂成長的舞台。我們要感激老師,感激他們傳授我們的知識,讓我們擁有智慧、擁有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奮發圖強的心。當然,我們也要感激陪伴我們成長的朋友們。那麼,一個國小生,怎樣才能做到感恩呢?我認為,我們應當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同學們,我們要心存一顆感恩的心。在家裏爸爸媽媽上班回到家,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個微笑,説上一句“爸爸媽媽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爸媽的負擔,努力做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這就是感恩!在學校我們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課堂上,一個凝神的眼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我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在專心聽老師的講解,每次考試進步明顯,讓老師開心。這就是感恩!下課後,見到老師,送上一個淡淡的微笑,説一聲親切禮貌的話語“老師好”,這就是感恩!校園裏不亂丟垃圾,不踩踏花草,校園教室裏每天三掃,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還校園班級一個整潔美麗的環境,這就是感恩!放學了排隊走出校門時,向老師招招手,説上一句“老師再見”,這也是一種感恩。遵守校規校紀,遵守國小生行為規範,保持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依然是一種感恩,是對新時代的感恩,是對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感恩……。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不但要有知識的武裝,更要知恩圖報,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我們就可以以坦蕩的心情、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學習中的一切困難。

同學們感恩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讓我們每個人都心存一顆感恩之心讓它永遠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讓我們美麗的校園學習生活綻放出迷人的光彩回報這個五彩的世界吧!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自信——創造自己的根基”。

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崙·希爾説:“自信,是人類運用和駕馭宇宙無窮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蹟’的根基,是所有科學法則無法分析的玄妙神蹟的發源地。”奧裏森·馬登也説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我們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質,就會看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開始做事前,總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直到勝利!”

自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一個人的成功,從不少人的創業史上我們都可見一斑。自信可以從困境中把人解救出來,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賦予人奮鬥的動力。或許可以這麼説:“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樣兩個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時總會以一種更輕鬆的方式度過:當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時,會認為這是因為自己有實力,當遇到實在無法完成的任務時,則認為也許任務本身實在太難。而缺少自信的人則會把成功歸功於好的運氣,把失敗看成是自己本領不到家。只是由於這小小的心理差異,雖然二人花的時間相同但往往較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穫要大得多。

國內外多少科學家,尤其是發明家,哪一位不是對自己所攻克的項目充滿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只會一次又一次地激發起他們的鬥志——他們認為:失敗越多,距離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會附着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實學,接着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信,並把它作為一種極其有用的動力。空有滿腹自信,那隻説得上是自以為是罷了。這種所謂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動人前進,反而害人不淺。

網絡評論人王小山説過:“沒有真東西,只有信心的話,前途只有一條——死,而且死得很難看。”這句話聽起來有些過火,但事實上如果僅有自信的話確實是十分危險的。

同樣,在我們的學習中,僅有自信也是不夠的,自信應該與努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時常見到有部分同學在考試之際,沒有一絲緊張,滿懷自信地步入考場。但考試過後,這部分同學中有的分數挺高,有的分數卻是羞於見人的。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這部分同學中一種是既自信,又刻苦認真學習的;一種是單有自信,卻未付出努力的。這兩類同學看上去都是充滿着信心去應試,但由於平時知識的積累不一樣,後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説,我們做人,就應當先做一個滿腹經書的人,然後才充滿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只是一種虛無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讓自信附着於“實幹”這一燃燒自信的機械上,以使自信發揮出它應有的力量。高一、高二的期會考試將要進行,希望高一、高二的同學充滿自信地走進考場,做到考試誠信,力爭在期會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創造一個全新的自我。高三的同學要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中去,刻苦學習,備戰期會考試。力爭打好高三第一次正規戰役。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從換位思考出發》。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人的性格多種多樣。每天,同學們都會與自己的父母、同學、老師、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交流和溝通,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理解他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同是一朵花擺在面前,會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懷,也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春泥更護花”的深刻。同是一輪明月掛在夜空,張若虛會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索,李太白會歎出“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鄉愁。或許我們只有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一朵花的豐富內涵,去感受如此多情的同一輪月,才能真正理解他們此情此景的心靈寄託。

但正如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不是換位思考的全部,進行換位思考也不等於所有問題馬上就解決了。一個人即使經過了換位思考,也不一定就會給老人讓座,就算他知道老人不容易,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起來。但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許多衝突和矛盾確實可以化解。古往今來,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西方的“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們,説着大意相同的話。換位思考是基礎,我們大可以從換位思考出發!

換位思考,也就是與人處事,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全面考慮問題,這樣看問題比較客觀公正,可防止主觀片面;對人要求就不會苛求,容易產生寬容態度;對自已能將心比心,做到知足常樂。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裏捉了出去,只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於是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 的。”豬聽了迴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是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的。因此,對他人的失意、挫折和傷痛,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以一顆寬容的心去了解,關心他人。

換位思考是相互理解的前提,我們不應將換位思考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別人,而把被理解和憤怒的權利保留給自己。一對夫婦坐車去遊山,半途中下車。聽説後來車上其餘的乘客沒有走多遠,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結果全部喪命。女人説:咱們真幸運,下車下的及時。男人説:不,是由於咱們的下車,車子停留,耽誤了他們的行程。不然,就不會在哪個時刻恰巧經過山崩的地點了……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讓我們從換位思考出發吧!對待任何人或事,多以換位思考作為工具,而不是去爭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行動去感染別人,讓美德成為一種常態。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同學:

今天是我們高三學生三年高中生活的最後一天,而我很榮幸能夠作為代表同大家分享我們的感受。

現在我們站在操場上,回首度過的三年,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回憶。我們曾以為那些我們一遍又一遍重複的而我們已習以為常的東西是永恆的,以為三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當畢業日到來,才發現它原來轉瞬即逝,而我們不曾注意的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又顯得彌足珍貴。這座校園並不大,但它承載的回憶卻充實;對別人也許它什麼都不是,但對我們,它卻是整個世界。高三最後一次國旗下講話稿。

三年,四中改變了我們。我時常會想,我們在四中改變了什麼。

我記得我們經常抱怨現在腳下的操場地面不透水,每次下雨後很久才能進行體育活動,但恐怕我們不會意識到,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已經與地面融為一體,永遠地留在了這淡綠色之中。這就是我們的印跡,是我們三年的見證,是我們的喜悦,我們的傷痛,是我們的幸福,我們的苦澀,是我們的吶喊,我們的沉默,它是我們的夢想,它是我們的故事。我們用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雖然渺小,但又真誠、實在。這就是我們給四中的改變,一屆又一屆的四中人用汗水灌溉了這片操場,或許看不到,但點點滴滴累積起來,便凝聚為四中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這座校園,也留在了我們心裏。它是我們對四中的改變,更是四中對我們的改變。高三最後一次國旗下講話稿。

按理説,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天,作為發言者,我應該去展望未來。但我覺得那些口號恐怕是單薄的。在這一刻,我沒有心思去思考今天之後的事情。我們多麼想讓這一天變得更長,想讓我們的同桌永遠是我們的同桌,我們的老師永遠是我們的老師,想讓我們永遠有資格去做那些我們在這個校園中熱愛甚至是厭倦的事,想讓這座校園永遠屬於我們。但這些只是奢望,我們能改變的只有下一個一秒鐘。我們活在當下。

高一、高二的學弟學妹,你們還有整整一年或兩年的時間來享受你們的高中生活。時常聽到比我們年長的人説,高中的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單純、最浪漫的。對於我們,它即將結束,我們羨慕你們,真心希望你們能夠珍惜,希望你們能夠在畢業的時候少一點遺憾。

我們活在當下,言語此刻已沒有意義。所以,就讓我們用運動場上最投入的汗水,用和同學最真摯的歡笑,用課堂上最會傾聽的耳朵,也用課間操最認真到位、最投入的動作,來紀念這三年的最後一天。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演講稿 篇9

老師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播撒希望》

多年以前,我就喜歡這樣一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不要説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們用愛播撒着希望……”當初為人師的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我日記本扉頁上的時候,“用愛播撒希望”便成了我無言的承諾。於是,每天,我早早來到教室,迎接同學們的到來,一句句問候以後開始一天忙碌的教育生活,傍晚,在一聲聲叮嚀中我目送每個孩子離校,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力求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冰心老人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對呀,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更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

記得13年前有一個瘦弱的女孩叫黃英,四年級時插入我班,剛開始,學落後於其他同學,而且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經過調查,才得知這是一個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父母親離婚了,她跟着媽媽一起生活,可偏偏媽媽又得了重病,她的生活僅靠親戚、鄰居的救濟才得以生存。這種不幸的家庭遭遇使這個孩子幼小的心靈承受着難言的重創,自卑心理在周圍淡漠的環境中日益嚴重。面對她,我知道她最需要的是什麼,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讓我下定決心:心靈的創傷要用“心藥”醫治。平日裏,我利用課餘時間跟她談心,鼓勵她“人窮志不能短”;沒錢買文具,我把口袋中的錢遞到她的手裏;天冷了,看到她單薄的衣服,我悄悄地去服裝店買了幾件禦寒的衣服,當我打包送給她時,她緊緊地把衣服貼在胸前,向我鞠了一躬,眼淚汪汪地説:“老師,我會努力的!”聽着她動情的話語,我的心被震撼了,深切地感受到,一個老師只要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對待自己的學生,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後來這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振作了起來,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畢業時以較好成績考上了國中。看到這個在陽光下振作起來的孩子,我怎能不眷戀我正在營造的這片“風景”呢?是啊,類似教育黃英這樣的事例還有許多許多,他們常常在我平凡的人生中上演着,看着孩子們一撥一撥在涓涓細流的澆灌下健康成長,我由衷感受到為人師表的幸福,感受到真誠無價的甜蜜。

隨着素質教育的推廣,教育事業也迎來了改革的春天。記得有一次,校領導的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有的教師教了XX年書,只相當於教了一年。因為她們只教了一年而重複了9次。這話使我警醒:是啊,21世紀是一個需要開拓、充滿生機的時代,創新已成為時代的主流、教育的主導。所以,為了承諾中的那縷陽光能更加五彩斑斕,我自與那清風白雲作伴,在知識的海洋中贏取那心靈的海闊天空。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安於寂寞,筆耕不輟。多少次,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認真鑽研教材好幾遍;多少次,為了準備一篇材料,我翻閲大量書籍,不斷學習新知,提升教育理念;多少次,為了寫好一則報道,對簡單的幾十個字我反覆琢磨,細細推敲;多少次,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任務,我放棄休息天加班加點直到雄雞報曉……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愛滿天下”為座右銘,他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正是為了祖國未來無數的瓦特、牛頓、愛迪生,我將滿腔的愛盡情賦予了我的學生。在付出的同時,我也擁有無數學生對我愛的回報。每個教師節,一封封熱情洋溢的問候信,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甘為春蠶吐絲盡,願化紅燭照人寰。”作為21世紀教師中的一員,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我將努力向優秀的老師學習,繼續用我全面發展的師魂塑造人,用無私奉獻的師德陶冶人,用高風亮節的師表鼓舞人,用愛播撒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