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國小生關於讀書徵文

幼兒1.24W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呀,我們生活中需要精神食糧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讀書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國小生關於讀書徵文

  【1】關於讀書徵文

終於在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時候,藉着晚春的落日投進窗子裏的最後一點餘暉,我將這本《席慕蓉作品集》翻至了最後一頁,直到目光停留在最後一行的最後一個句點,心情總算放鬆了下來。書從單位圖書室裏借來了很久,也讀了很久,像完成了一次漫長的旅行,一路停停走走,在這書香裏穿越秋冬。合上這厚厚的一本書,我終於將沿途的風景都看透,並完完整整地溶入了自己的世界。

也許是因為我們同樣有着對“內蒙古”草原故鄉的眷戀、同樣地熱愛着大自然所賦予的一切、同樣有着做為母親的感觸、有着對文字的情有獨鍾……,所以無比親切,每一頁都認真地翻過,每一段都細心斟酌,最精彩的部分也都陸陸續續抄滿了筆記本的各個角落。泱泱四十萬字,那是一個人多久多深的歲月積澱?又是怎樣迂迴曲折的心路歷練?

像經歷了一場如夢的迴歸。在夢裏,我和她一起回到了故鄉的大漠草原,悠悠的白雲下,牛羊成羣,有個少年正策馬揚鞭。歸鄉的路是怎樣的漫長?多少年,夢裏鄉關,一直是我們拼湊的記憶與深切的嚮往;多少年,和她一樣的鄉愁,鎖進那小小的半透明的箱子裏,只有漂泊在外的心才能夠感覺到它的重量。走在自己的影子裏,鄉愁緩緩浮起,就像一隻孤獨的鳥……

我像找到了一把開門的鑰匙,像發現了深海中的一盞燈塔,找到了前進的動力與方向。一直以來的`困擾,沒有誰可以清晰地告訴我,如同一直等了千年的謎題,終於發現了有跡可尋的線索。感謝這世上有個她,每每也是於燈下,殷殷不息地抒發與創作,才有機緣讓我能隔着時空與之相見;希望她也會知道,這世上有一個我,或許也還有許許多多的像我一樣的讀者,也在試圖跟隨她的指引,也是那樣一天天地走過青春、走過迷茫、走過幸福、走過我們自己。

一本舊得已微微泛黃的老書,淺淺的綠色封面,兩株油綠的花枝,裝幀得那樣清新淡雅,古韻幽香。愛那些花花草草,愛大自然賜予的葱蘢蒼翠、萬紫千紅。或許你還會因為散文裏一朵花的名字,而愛上她的文字。還有那些靈動、自然、清秀的鶯鶯絮語,“喜歡這一種時刻,知道生命除了外表的喧鬧與不安之外,在內裏還有一種安靜和慎重的成長,不會因為時日的推移而消失,就好像這水仙淡淡的清芬一樣。”讀她的文字如凝聽潺潺溪流靜靜地流淌,如輕聞淡淡青草散發着的芬芳,讓人覺得無法不愛這個世界。

有愛就有眷戀,就更懂得珍惜。“沒有人願意懵懂,忘記以前的事;沒有人願意孤陋寡聞,不知道正在發生的事,但若是過份強調那些事又未免‘徒亂人意’,珍惜現在才是生活的主題。”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按部就班地必須、理所應當地再續,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不論現在是得意還是失意,都是將來我們所豔羨的無法企及的曾經,其實,現在總是最好的。所以請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得與失,實在不能以表面來衡量,“就是因為那天我始終沒能把它找回來,它因此反而始終停留在我心裏,變成一種模糊的憾恨,它的形象也因為這一種憾恨的襯托反而變得更為清晰美麗。”這讓我想起了童年在內蒙時爸爸給我買的那把小魚刀,我如獲至寶、那麼地愛不釋手,有一天卻不小心將它掉在了敞開的地窖裏,我趴在地上打着手電筒急切地想要找到它,卻只看見窖裏黑色水面上自己的倒影。三十幾年過去了,小魚刀也成為我心頭的憾恨,然而這些年我一直都能憶得它的模樣,它難道真的消失在我的世界了嗎?世上有一種東西,在你擁有的剎那就已經失去;也一定有一種東西,在你失去的剎那便成就一種永恆。一個人如能看清得與失,定也會淡泊名與利。

“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快樂,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激了,所謂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要能在自己的人生裏找到意義。”像是道出了和我一樣的所有母親的心聲,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出人頭地、榮華富貴,而是為了感受一個生命存在的快樂與意義。只要平安快樂就是一種莫大的滿足與幸福。

生命是脆弱的,也是頑強的。“在田野中間,我看見一棵孤獨的樹,因為孤獨,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葉。在現實生活裏,我應該學習遷就與忍讓,就像那些密林中的樹木一樣,可是在心靈的原野上,請讓我能長成為一棵廣受日照的大樹,在這之前,我必須要先要學習獨立,在心靈深處,學着不向任何人尋求依附。”從這段話中,我讀到了一個弱女子身體裏藴藏的強大而堅韌的力量!努力培養自己堅強、獨立的品格,學着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命運屈服!

讀這本書,一種深摯的情感已經溶進了書的每一頁。那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生命與生命的共鳴,雖然書中記錄的一切都已經成為掩埋的記憶,可是那一切卻如此鮮活地在這樣的年代和這樣的我面前一一復甦、重新上演。捕捉輪迴的冬夏、感悟生命的華光、有過青春的芳華,有着對美好和自由的嚮往,還有內心矛盾的糾纏、掙扎,有重疊、交錯、反覆,也或許還有未來得及的想要追趕的心情。似乎在她的故事裏,已分辨不出哪個是她哪個是我自己。我所有想説的,卻又終究未能表達的一切,都在這裏完完全全地用她的文字詮釋了出來,是那樣徹底、細緻與釋然。

此中,也有屬於我的遺憾,是關於那些畫。席慕蓉不僅僅是一位散文家、詩人,更是一位畫家。她的文字、畫筆與靈魂息息相通,所以她才會畫出那樣的地平線,和幾棵影子拉得長到誇張的孤樹,而當她踏進故鄉那片土地,眼前突現的景像正是她畫中的畫面時,怎能不會有夢想照進現實的欣喜若狂?正是因為她把畫賦予了生命,她描寫的所有關於畫的文字才會栩栩動人,對生命的感悟才異常地清醒與深邃。

曾經年少的我,也非常喜歡畫畫,經常在一塊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塗塗抹抹,畫裏有節日燈籠的火紅,有扎馬尾辮子少女的嬌容……,只是沒有她那麼高的天賦與才情,更是沒有她那樣地努力,才成為擱淺的夢。所以,領養一門藝術,也許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不一定要以這門藝術為生,但完全有可能因它而改變、豐實我們的生活。

結束了這一次閲讀之旅,還會期待下一次的開始。“路很長,霧很重,但是,如果肯保有一顆謙卑與潔淨的心,一定會在前路上找到一個更為開闊的世界。”我希望在我的生命裏,可以多讀幾本這樣的好書,給心靈一個安寧的空間、給執着一份堅守的力量,多一雙慧眼去洞察世事、點一炬火把來照亮人生。無關速度、無關時間,在點點滴滴、字裏行間細細品味與領悟,一樣的難過與歡喜,像結識一位前世今生的知己,人生從此不寂寞。

“人到中年,逐漸有了一種不同的價值觀,原來認為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再那麼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有意忽略了的種種卻開始不斷前來呼喚我,就像那草葉間的風聲,那海洋起伏的呼吸,還有那夜裏一地的月光。”讓我們在這字裏行間重拾曾被忽略與遺忘的美好,從此更加熱愛每一個匆匆降臨的日子,讓每一個日子不再匆匆流過,不論是讀書與創作。讓所有的記憶在文字裏活得熙熙攘攘,在多年後回顧時依舊鮮活明亮,讓盈路的書香沁入心脾、改變容顏,也讓這書香如陽光般温暖,陪伴成長的歲月流年……

  【2】關於讀書徵文

我愛讀書,是因為它帶給我快樂,帶給我知識。他就像一位夥伴,一位導師,陪伴着我,引導着我快樂的成長。

高爾基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呀,我們生活中需要精神食糧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在我小時候,我總愛看沒有文字只有圖畫的兒童畫報,覺得文字書單調無聊,只有小人書才能帶給我快樂。我經常一個人對着小人書經常比劃,嘴裏咿咿呀呀嘟嘟囔囔個不停。我最愛看一些想象力豐富的連環畫,有時,還一個人扮演幾個書中的角色在屋裏自娛自樂。

可是上了三四年級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笑貓日記》,在這個五彩繽紛的故事中,充滿了各種誘惑。我愛不釋手。有時我會捧着書哈哈大笑,有時我會被書中的情景感動得淚流不止,有時我又會瞪着書發呆陷入想象。《笑貓日記》裏面有很多和現實不同的東西:會笑的貓?貓和老鼠會是朋友?貓能聽懂人話?老鼠變球,烏龜有神功——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喜歡它們,有時等的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了,還有時我想,楊紅櫻阿姨怎麼不快點寫呀!我快把全部看完了,如果看完了楊紅櫻阿姨還沒有寫出來怎麼辦!後來才發現還有很多文字書都很有趣呢!

自從我領悟到書中藴含的趣味,我便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文字書,並痴痴的愛上了它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狼王夢》……一本本好書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讓我回味無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那種堅強的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我,教育我要在困難面前樹立信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主人公海倫·凱樂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深深地感動了我,讓我在困難面前要懷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看着看着,我收穫了很多知識,作文水平也有所提高了。我可喜歡它們了,一有時間就看。夏天午休時,乘爸爸媽媽睡着了,我常常偷偷拿書看。有時往往看一箇中午,而下午沒有精力學習。每當媽媽進來時,我就會把書塞到枕頭裏,開始裝睡。終於媽媽識破了我的伎倆兒,並告訴我:“看書是好事,但應該學會勞逸結合。不好好睡覺可是不行!”。

現在我已經升到六年級了,學習越來越緊張,但我依舊會抽出一些時間看書,開闊自己的視野。書已經成為我最親密的朋友,我一天也離不開它,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識!書是我最好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