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精品】教師學習總結模板集錦10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學習總結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教師學習總結模板集錦10篇

教師學習總結 篇1

本人在3月參加了國培學習,收穫非常大,現在將收穫與大家一同分享。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同志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老師們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異彩紛呈,講座全面系統

專家、教授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各位專家、教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第一堂課上,“很高興認識您,您在我心中很重要。”這句話,讓我們很快就融為一個集體。

  三、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鋭,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學習就是這樣,要讓讀書學習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培訓學習雖然就快結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在後面。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為培養出更多創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進知識寶庫,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網絡教育,給了我們一把學習的鑰匙。這是一把增長知識才乾和提高思想素質的鑰匙。

  四、總結心得,做好教育工作。

1、老老實實做人,塌塌實實做事。事無鉅細,一個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又何談做大事?在平時的工作中,一定要認真踏實做好每一件事。

2、愛崗敬業,以校為家,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能夠到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工作,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對我而言,是件幸運而又幸福的事情,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用成績來報答關心幫助自己的每一個人。

3、面對孩子,要做到愛心、耐心、細心,賞識鼓勵每一個孩子;面對家長,要熱情、友善,多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

4、謙虛謹慎,多向名家專家向老前輩老教師學習,在工作中做一個有心人,注意觀察、學會反思,加強讀寫及語言表達能力。

5、加強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理論水平,為成為一位研究型專家型老師這一職業理想而努力。

6、依法從教,廉潔奉獻,努力維護教師良好形象。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懷着一顆為孩子無私奉獻的心,帶着對孩子全部的愛走上崗位。新環境、新機遇、新發展,努力做一名領導信任、家長信賴、孩子敬佩的好老師,用自己的努力、勤奮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老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斥豪情和活力,對學生充溢着愛,用富有立異意識和超前意識的立場看待教學實際中所遇到問題,並應常常反思,堅持摸索的習性,使學生的發明才能在耳濡目染中不斷進步,繼續維持學習的習氣,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晉升。

教師學習總結 篇2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是《運算定律》,按照教材的編排要先學習加法運算定律,然後是乘法運算定律。

在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之後,今天我們要學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因為有前面加法運算定律的基礎,考慮到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與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學生學習起來也不難。我決定今天換一種學習方式,在複習了加法有關運算定律之後,我對學生説:“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學習之前,請你大膽猜測一下,乘法有哪些運算定律?”

“有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幾個已經預習的或思維快的孩子回答道。

“那麼,乘法交換律應該怎麼説,你會自己舉一些例子來説明嗎?請同桌兩人合作,寫出乘法交換律的內容並舉例驗證。”我的話音一落,孩子們就開始了兩兩合作學習。

很快答案出來了,接着又按以上的過程學習了乘法結合律。整個彙報過程中學生們爭着舉手要回答驗證,以改往日畏手畏腳的樣子。我自己也感覺到很輕鬆,沒有了不斷維持紀律的煩惱。

回顧這一節課,學生們先是運用遷移的方法大膽猜測乘法運算定律,然後根據已學的知識舉例驗證。沒有了老師的説教,沒有了老師的傳授,有的只是自己的猜測驗證,有的只是運用所學知識的正遷移。學習過程完全靠自己,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難怪一個個要爭先恐後地發言了。以後要多創造一些這樣的機會,解放了自己,也快樂的學生,何樂而不為呢!

教師學習總結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體藝組教師趙瑞雪。站在這裏,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動。去年九月,我帶着一顆充滿憧憬的心來到象山中學,來到這個上下一心,團結向上,共同進取的集體裏。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我的所見所聞讓我對這所學校,對這裏的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不是我以前認為的孩子王,不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單調枯燥,教師是啟迪心智的明燈,是指引方向的路標,是照亮黑暗的火炬,是塑造靈魂的天使。我認識到,我腳下的路還很漫長,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我能勝任嗎?我能挑起這副重擔嗎?我不禁有些心虛,有些不知所措。是一位前輩的話讓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教學相長。是啊,學習,只有學習,只有不斷地、全面地學習,才能不負教師這一神聖的稱呼,不負學生家長的信任。我決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而我學習的榜樣,就在我的身邊,就在和我朝夕相處的許許多多象中教師的身上。

首先,我要學習他們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親眼看到,許多前輩老師,雖然他們已經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對課程內容已經十分熟悉,但是他們的每一節備課都寫得非常認真仔細,他們每一次批改作業,都是非常嚴格細緻,他們每上一節課,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每一天都是精神飽滿,陽關燦爛。走在他們身邊,如沐春風,在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一顆對教育事業無比熱愛的心,一顆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心。有一句話説得好: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是的,在教師身上,尤其需要這樣的精神。

其次,我要學習他們心繫學生,真誠關愛的精神。

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應該是對立的,敵視的。面對學生,教師需要用自己的真心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樑,用自己的關愛融化師生之間的隔閡。我也看到,許許多多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耐心細緻地與學生交流談話。成功時,他們給予學生讚許,挫折時,他們送給學生鼓勵。他們像嚴父慈母一般細心呵護學生,用自己高尚的品行與博大的愛心感染學生,譜寫了一曲曲新時期師生和諧的讚歌。

最後,我要學習他們嚴謹治學,學無止境的精神。

莊子有語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詮釋了終身學習的深刻內涵。在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今天,終身學習顯得更是尤為重要。據粗略統計,人類的科技知識,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中葉是每10年增加一倍,現在則是3年至5年增加一倍。新的科技知識的不斷湧現勢必導致原有知識技術的陳舊及更新週期加快。知識老化是當今社會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經常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和工作的需要。

我知道,教師不是偉人,不能象偉人一樣成為偶像,受人景仰;教師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樣樹立風碑,流芳千古;相比之下,教師所做的一切,是那麼普通,那麼平凡,那麼瑣碎!教師的工作會辛苦會勞累,但卻非常充實。幾分酸澀,幾分欣慰,幾許感歎。在不斷地探索的進取中,在不斷學習的路途上,我也和我可愛的學生在一起成長!既然選擇了,就要對得起這份責任,沒有其他的原因,這是我的事業,只因為我是一名人民教師。

教師學習總結 篇4

下面由英語教師主要跟大家談一談我的學習總結。

1、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新課改下的知識傳授者。

2、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3、教師成為研究者。

她認為,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角色已有如下變化:

1、知識傳授者依然是新課改中的角色,但不再是教師唯一的或常規的角色。

2、教師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同樣,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具體表現在:

1、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有效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

3、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我們會問,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還有,教師還要成為研究者。也就是説,每一位老師都有能力、並且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提出改進意見。

 教材要“二次開發”,要基於教材,超越教材。

俞紅珍教授認為,目前教師有兩種教材觀:一種叫“聖經式”的教材觀,另一種叫“材料式”的教材觀。她認為,這兩種教材觀分別代表了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其中孰優孰劣是顯而易見的。她認為,“材料式”的教材觀更注重服務意識,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更注重過程導向,更靈活,更有助於教師專業的自主發展。

俞教授認為,通過教材“二次開發”,能達到這樣幾個目的:

1、適應情景,促進教材個性化;

2、彌補教材的內在缺失;

3、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教師學習總結 篇5

20xx年歲尾,北國雪飄,朔風凜冽,儘管依舊忙碌,依舊勞累,對我而言,卻是一個精神的暖冬,因為有“國培”相伴。

猶記得,一個寧靜的午後,校長笑吟吟地通知我參加國培學習,不知怎的,我的心裏竟莫名地有了一絲暖暖的感動,彷彿內心有種東西在復甦。於是,已到中年的我,就這樣有幸地“邂逅”了國培,重拾了青春的理想、激情和追求。

多年來,我一直承擔國小語文,併兼任思品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任務。我的傳統意識裏只看重語文,工作的重心也就有了偏離,對思品與社會這門學科從沒有認真地研究過。國培為我打開了另一扇窗口,讓我看到了教育教學不是隻有語文這一道風景,還有思品與社會以及更多更多的風景。我像一個求學的處子,懷着恭敬而虔誠的心態踏上了國培之路,收穫知識、增長能力的同時也收穫着許許多多的感動。

學會調適,提升幸福的指數

當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初登杏壇的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像一枚青澀的果實一樣渴望雨露、陽光、和風的滋潤,使自己變得飽滿成熟,成就自己輝煌的職業理想。但是,時序如梭,歲月倥傯,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三十未“立”,四十仍有“惑”。感覺自己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復始地在“兩點一線”(家庭、學校)之間空耗着年華、生命,渺若微塵,碌碌無為,活的那麼平淡、平庸。不僅如此,加之家庭、孩子、責任、評職、晉級……工作和生活牽扯我精力的地方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些常常引發我產生幽怨的情緒,緊張的心理,對前途看淡,對工作常常無所適從,漸漸地,我像一隻倦飛的鳥,在黃昏的光暈中歇息在枝頭,一任生命的激情消失殆盡。

參加國培學習以後,我一有閒暇,就捧着一杯清茶,做在電腦前,反覆地聆聽專家們、老師們的厚重的學術聲音,觀看他們多彩的思想課堂。他們從自己的內心體驗出發,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細緻入微、深入淺出地進行分析、解剖教學現象,語重心長地給出科學的、合理化的建議,讓我如同菩提灌頂,身心清爽了許多。我開始認真地思索一個問題: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葆有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生活,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呢?

在老師們的循循誘導和點撥下,我開始重構角色,接納自我,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改變對教師職業價值片面狹隘的判斷。自覺樹立教育教學神聖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自我尊重,樂觀向上,主動尋求解壓的方法: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書中獲得啟迪,消除現實中的困惑;聽名師們談個人成長的經歷,從他們的奮鬥中獲得激勵,砥礪自己的意志;和同事好友談話聊天,彼此融洽情感,尋求真誠的撫慰;假期外出散步或遊覽,領略大自然的風情,盪滌心中的積鬱壁壘;和領導切磋教育的方法,探求適應學生成長教學規律,激發創造的激情。這些做法,讓我學會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一切煩惱失落,工作有了情趣,教學有了熱情,彷彿一切都在瞬間變得美好起來!

在顯微鏡下發現細菌,悲觀的人會説:“這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乾淨的。”樂觀的人會説:“正因為有個細菌,我們才有了很好的抵抗力!”感謝國培,讓我學會了調適自己,智慧地生活,淡定從容、張弛有度,以良好的心境去真心體驗職業所帶來的神聖感,提升我的幸福指數。

懂得研究,煥發職業的激情

一直以來,我認為,只要我們有愛心,肯奉獻,就無愧教師的光榮稱號。此次學習,徹底顛覆了我的這個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精深的專業技能和研究創新的實踐能力。

聽了幾位專家名師的關於心理健康、教學評價、課堂導課、課堂提問、教學敍事等方面的講座和精彩的課例展示後,深刻地認識到,作為教育教學的生命線的教育科研並不是神祕的、高不可攀的,更不是專家學者們的“專利”,普通老師也完全有能力去做。其實,有一種工作狀態就是研究。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觀察日常的事物,善於總結積累工作經驗,從小處着眼,不停留在表面,敏於發現問題、細究本質,自覺做一個思想的反芻者,那我們就進入了研究的'狀態,我們就會有收穫,有創新。

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修養,國培期間,我總是認真聆聽專家們對教育規律、教育現象、教育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技能技巧的分析講解,分享他們的思想和智慧,讓那些先進的理念成為我實際工作中的指向標,引領我摒棄不足,大膽探索。譬如,我在撰寫主題研修成果的時候,我的目的絕不僅是為了完成一次作業,而是以此為突破口,來真正地驗證自己對思品學科教育教學意義的理解和應用程度,我深入鑽研教材,温習解讀課標,精心預設教案,激情地講課説課,課後深刻地反思。根據思品與社會學科的特點,以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在實踐中認知、明理、內化品質。而且課堂教學中,我採取多元評價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去發現新知,探究方法,對他們不成熟的想法和膚淺的見解,給予寬容,精心點撥,而對他們獨特而新穎的表現,則不吝言辭和表情,大加讚賞。科學的評價,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變得靈動而富有活力,自己也因為看到了如此生動的教學場景而充滿自信,內在的職業激情由此煥發!我開始在思品教學中安身立命、津津樂道、遺忘年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

感謝國培,讓我學會智慧地工作,敏於觀察,善於鑽研,從小處着眼,關照教育細節,探索創新。

教學敍事 守住教育的良知

每位教師,無論教學生涯或長或短,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只要我們能放下教育權威,學會尊重,能夠傾聽,甚至彎下腰來和學生平視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發生許多讓我們刻骨銘心的事情。這些刻在我們心裏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把它們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那一定是寫給自己最好的心靈讀本,也一定是一筆筆可貴的精神財富,不但豐盈了我們的教育經歷,也提醒我們守住職業道德的底線和良知——對學生的愛與責任。

通過劉良華老師的精彩講座,使我知道了教育敍事陳述的就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師本人撰寫的個人傳記、個人經驗總結等各類文本。這些由教師自己所敍述育教學故事,既不是為了檢驗某種已有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為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更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目的是以自我敍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並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些“故事”是教育實踐留下的思想痕跡,它具體地、情景地、活靈活現地描繪出教師個人的經驗世界,是教師心靈成長的軌跡,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真情實感。

於是,我不再居高臨下,不再浮躁,而是靜心地看待我和學生們在《思品與社會學科》共同學習、生活、實踐的每一個教育教學場景,在與孩子們共處中捕捉讓人感動的點點滴滴細節,並隨時把這種感觸記下來,學會用另一種方式工作、學習。那就是記錄、思考、探索、進取,在不斷深思中懂得用愛、平等去包容、欣賞,守住職業的良知。

感謝國培,讓學會了用思考和追問的方式去工作——撰寫教育敍事。“難事可起於易,大事必做於細”,留心那些來自實踐中鮮活、真實的教育感受,記錄着,思考着,改進着,用生命和激情去打造智慧的課堂。

教師學習總結 篇6

能參加第二期國小教師脱產提高班學習是我的榮幸。第一學期已經結束,現在我來談談個人學習總結:

一、學習思想

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學習教育理論。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師德修養,嚴謹治學,以身作則,紀律嚴明,樹立為人師表,做一名合格教師。

二、學習收穫

  (一)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內容;硬筆、普通話、計算機基礎應用、國小班主任專題、國小教育專題、國小學科專題等。

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進行師德素養教育、學習教育理論拓寬專業基礎,提高教育理論和專業素養,並強化教師基本功訓練。比如:計算機基礎應用——學習“英特爾”,這段時間太緊了,我打字太慢了。老師佈置作業,我就跟不了。而我不虧心,積極認真,雖然我不能做得最好,可是把作業做好了。我懂做教師演示文稿、學生演示文稿。

  〈二〉跟班學習

跟班學習主要是我們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校的教學,教研活動課題,研究和班級管理工作。一個人的成長、完善、超越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因此,我在海口白龍國小,跟班學習六個周以來,我能夠做到:注意學習有關管理的理論,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通過自學、認真聽課,有觀摩課的我積極去聽,與教師們一起探討教育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素質;不斷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和我的教學工作,使自己在總結經驗教訓中獲得發展。通過學習、提高,我保持了思想意識上的活力,各項工作的開展較有活力,有求真務實和良好的創新意識。在學習中實踐,促進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總之,這一學期來我做到:

1、上課時積極思考、認真聽講、並做筆記。

2、積極參與班級和組內的研討活動。

3、學會同伴互相和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提高培訓質量。

4、注重自我反思和行動研究,善於表現自我和超越自我。

教師學習總結 篇7

經過最近的學習,我對深度學習有了初步的認識,舉個例子來説明我理解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就像撓癢癢,要“撓到癢處”,教學要精確到與學生的需求相聯繫,那課堂上的深度學習,就是要“撓到學生的癢處”,否則會造成“癢的地方沒撓到,不癢的地方使勁兒撓,結果還是癢”。説到深度學習,就要提到“深度課堂”,“深度課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質量和教學的思考性。倡導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學生的學習真正成為了充滿思考的學習過程。下面我結合我校的行知課堂教學流程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1、比如我們的第一流程是明確目標中,首先我們要備課,這時我們心中要有“人”,有“學生”。備課的核心是備人,備學生需要什麼,學生的舊知識和新知識的關係,學生基礎和課堂目標的關係,學生的興趣點和方法的關係。學生的基礎、興趣和需求就是教學的起點。比如我這次要講的五年級的圖形的運動,“圖形的旋轉”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初步認識了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能夠較為準確的判斷出某一物體的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並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那前面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在本節課中我們將不再學習。

2、給足夠的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探索參與課堂的機會。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難前進。丁寶美老師講“課堂問題設置”就提出:“要有足夠的生疑探疑的過程,着急趕進度、課堂無主次輕重,必然流於灌輸,這是深度學習的障礙。”這個理解很到位。我們要精心研究“探究與體驗”的內容、時機、方式、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鍥而不捨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比如,何海真老師講“課堂導入”提出的“同課異導對比研究”,結合實例對比説明不同方式的導入的不同效果,孰優孰劣,一目瞭然。導入平淡,學生只能被動聽聽,而抓住學生興趣點的導入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探索思考的情境中。

3、互動體驗

數學知識是教師講清楚的,還是學生想清楚的?

互動與對話應該成為教學的基本過程,讓學生在羣體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建構知識。

教師的作用:“傾聽——梳理——激疑點撥”。

4、交流總結

交流總結是師生、生生共同創造課堂的環節,是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有效方式。在數學學習中,質疑是討論的前提,要鼓勵學生將自學中的疑難提出來,並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對於在討論中解決不了的或新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適時予以點撥或鼓勵繼續探究,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自己學會的“會”與老師教會的“會”,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會”,也是兩個不同水平的“會”。

5、檢測評價

檢測評價是對學生這節課學習內容的一個檢測,檢測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需要課下再次練習?還有什麼疑問沒有解決?這都是檢測評價需要解決的,同時也是教師對本節課教學效果的一個反思。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講課”,而是“組織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是深度學習的核心。

教師學習總結 篇8

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教師等於工程師。這幾乎已經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被喻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於自己的鮮明特點。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屬於他們的優勢。-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更是任重道遠。記得我的老師曾經這樣教導我: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淺顯的話語卻道出了為人師表的準則——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通過最近的聽課學習,前輩們對知識的不斷總結,對課堂的靈活掌控,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名教師的文化底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能擔負我們這個時代的教師使命。一名教師要想真正地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成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為此,我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學習。

在21世紀網絡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的今天,難道説合格的教師是終身的嗎?不,以前是“不進則退”,現在是“慢進則退”,昨天的合格,並不代表今天一定合格。作為當代教師的我們,要培養的人才,不再是“螺絲釘”,而是具有“生存力、發展力、變革力素質”的人;不再是“等飯碗”的人,而是“造飯碗”的人;不再是“未來的企盼者”,而是“未來的實踐者”。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堅持終身學習理念。

“師者,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在《師説》中詮釋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含義,要做到這點,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作基礎。有道是,“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教師並非人人都博學,但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朝着博學的目標去努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平常要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總之,要做一隻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採摘知識的花粉,釀出合時的蜂蜜。

教師學習總結 篇9

本學期,xxx學校領導組織了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山市委薛書記的《教好書 育好人 為好師》重要講話精神,將“三個好”與教育教學水平、加強師德建設結合起來,努力辦學生、家長、社會滿意教育。學校領導並將薛書記的講話精神傳達給教師。全體教師開展學習討論學習領會“教好書、育好人、為好師”的內涵與使命。在學習中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用心教書,還要真誠育好,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

常常聽到同行們説:“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越來越不愛學習了,越來越不愛學習了,越來越不懂得尊重人了,越來越……”這種問題似乎具有普遍性。應該説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和學生個體的差異等都有關。我這裏只想從一個方面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這個問題,就是從教師的本位角色出發,用心教書 真誠育人 。學校的基本功能是教書育人。要教書,先育人,從學校的層面講,就是德育先行,把德育工作放首位;從教師個人層面講,就是解決學生難教、不愛學習、融洽師生關係和完善學生人格品質的問題;從課改的角度講,就是解決學生“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用心教書、真誠育人就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用心教書 真誠育人 ,首要是瞭解學生。我們不能上完課,拾掇起教科書走人,應該課後自覺地留下來或是課餘的時間,和學生聊聊天,可以聊學習,聊生活,聊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也可以聊家庭瑣事,聊興趣愛好等,通過聊天我們可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狀況,甚至是特長和個性;瞭解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電訪、信訪、家訪,這“三訪”不能流於形式,應付了事,應該是有準備的訪。訪前,把每個要訪對象的資料逐個做成小卡片,哪個科目是這個學生的強項,哪個科目是進步還是該加把勁了,這個學生有哪些優點,哪些是有待改進的,和家長交流時一定要讓學生在場,實事求是的和家長、學生交流,不是打小報告或是向家長告狀,而是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掌握的學生材料越詳細,學生越會覺的你在關注他,他覺自己受老師的重視,自然會從嚴要求自己,以後就逐漸地在學習上配合你了,事實證明一次成功的訪問可以讓師生間的距離縮短很多;瞭解學生還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主題班會,開展活動等等形式。“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充分的瞭解學生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實現我們的教學目的。從這一點上真誠的對待學生是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真誠是打開家長和學生心鎖的鑰匙,是通往教好書,育好人的橋樑。

  用心教書 真誠育人,就要學會關愛學生。關愛學生不一定就是要給學生物質的資助或直接獻愛心,而是傳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思想,很多都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天冷了,學生衣服穿少了,説一聲,天氣轉冷了,衣服多穿一些,感冒可不好受;學生衣服穿得不整齊,説一聲,這兒整理一下會更帥的;學生爬高了或有危險的舉動,説一聲,不能這樣做,我可不想和你説永別;學生感冒了,説一聲,要去看醫生,多喝些開水;學生考試考糟了,説一聲,找找原因,下次趕上;學生穿新衣服或理頭髮了,説一聲,真帥!這些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你做了,你會發現學生和你走近了,願意和你交流了,願意聽從你的教誨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只有善於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我們要放下架子,甘當國小生,一定要蹲下身來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學做人,一起成長。不要把自己當成神廟的菩薩——高高在上,使學生對我們敬而遠之。學生覺得我們是可望而不可及,對我們沒有親切感、安全感,他們怎麼可能真正的尊重我們呢!所以,只要老師正真做到用心教書真誠育人,那麼,學生就自然地親近和尊重老師,也就自然地愛學啦!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用心教書 真誠育人,就要善於引導學生。當我們瞭解學生,關愛學生了,學生就會把我們當作最可信任的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教師的人格魅力就能顯現出來,得到學生的敬仰,學生就會“信其言”。這時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明白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學習可以提升自己,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學生和家人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社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我們都想我們的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們也盡心盡力地備好每一節課,全力以赴上好每一節課,可教學的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甚至是背道而馳,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了,師生關係淡薄了,於是我們哀歎了,埋怨了。其實我們都知道“強壓的母雞——孵不了蛋”,要強求不愛學習的學生去學習,常常如水中撈月——白費工夫,我們也清楚教學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來共同完成的,如果只重視教的一方而不重視學的一方,結果只能是一廂情願,事與願違。現實中我們有的同行常常把“真誠育人”忽略了,或者做得不是很好,我認為都是不符合教育的規律,是教育的缺位。因此要用心教書 必真誠育人,“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教書”,確實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融洽師生關係,建立和諧校園,我們的教育教育就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師學習總結 篇10

20xx年10月28日, 咸陽風輪中學數學組一行四人來到咸陽晉公廟中學聽課,向晉公廟中學的同仁們學習。

10月28日下午,我們數學組四人和其他教研組20多人,走進了晉公廟中學的校園。晉公廟中學校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我們首先參觀了晉公廟中學校園。

然後晉公廟中學領導安排我們數學組聽了一節數學課,這節課從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再把問題數學化即建模,進一步給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式方法。整個課堂穩紮穩打,不花哨,從後期學生練習中反映出本節課教學效果很好。我覺得收穫挺大的。他們沒有依賴多媒體,僅僅用小黑板展示了遊戲規則,或者是展示了學生解題過程。讓我明白到,不是一堂好課,就一定得多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把課件做的精緻漂亮。他們的語言嚴謹,教學環節緊緊相扣,前後呼應,而且都注重培養孩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都能體現孩子的主動發現,探索,研究與學習。他們的提問都非常的有針對性,也使得他們能夠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把握上課的方向,節奏。

課聽完後我們數學組和晉公廟中學數學組的老師各自談了聽課感受,大家一致認為,晉公廟中學老師的課非常紮實認真,既體現了新課程思想又實現了教學目標,值得我們學習,對我們學校下一階段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聽課結束後,我們一致認為學校間的交流很重要,大家都希望以後多交流。伴着落日我們踏上了回校的路程。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增長了見解,更新了觀念,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不斷提高!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外出學習

20xx-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