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集錦8篇

作文1.34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現在社會,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集錦8篇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講文明樹新風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同學及他人交談時,可能會不經意發出一句簡單地問候;做一件舉手之勞的事情;給需要幫助的人行個方便……有句名言説得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一件文明的好事很小,就不做;認為一件不文明的壞事很小,就做。

在電視上,我曾看過這樣一個廣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沒有空位,她提着東西搖搖晃晃。坐在她身邊座位上的青年們竊竊私語:“你讓吧!”“你讓吧!”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公交車的後面跑上前來,拉着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

啊!講文明樹新風就是一個“空位”呀!

記得去年三月,我校以掛提示牌為主題:提醒同學們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擁擠、愛護校園公共設施、花草、節約用水等。大家紛紛利用廢舊物品,經同學們靈巧的雙手,設計成各種各樣圖形,在上面書寫着幽默、風趣的文明用語。懸掛在醒目的地方,時刻提醒同學們講文明樹新風。

還記得上個月我當值周生時,曾見過這樣的場面:一個個一年級的小同學在操場上撿垃圾。當我走上前問他們是幾年級哪個班時,他們只説才入學的,卻沒有説出班級和姓名。講文明樹新風就在一個舉手之勞的動作,不分年齡。

在社區,一個小男孩放風箏時,不小心風箏掛在了大樹上。取下風箏只能藉助花園的長椅,為了不弄髒長椅,讓人們累了能夠坐在椅子上休息,他在長椅上鋪上一張紙,小男孩兒摘下了風箏。

原來,文明是一張紙的厚度呀!

由此可見,講文明樹新風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也十分廣泛。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缺的一瓶水;是咖啡中的一塊方糖;是一葉方舟。帶我們駛向美好生活的彼岸。

讓我們攜手並進,一起迎接文明使者,在心靈深處綻放出一朵朵沁人心脾、聖潔的文明之花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貌,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我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孔融讓梨,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

文明是體現一個國家國民進步與發展的標誌,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素質高低的水準。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文明不能夠冷眼旁觀,更不需要豪言壯語,需要身體力行,從點滴小事做起。

古語云:“誠於中而形於外。”將文明禮禮貌是一個美好心靈的自然表露。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恆,我們就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心靈美好的人。

列寧同志有一次下樓遇到一個女服務員端水上樓,女服務準備閃開,列寧同志説:“你端着水,理應先過。”一點小事,反映了列寧同志先人後己關心他人的美德。也正是因為列寧同志能從一點一滴做起,才育成了他光輝照人的形象。古語説:“不矜細行,終累大得。”由此看來,講不講文明禮貌是關係到一個人的品德修養的大問題。

如果上面講的也還是小事,那麼文明禮貌涉及到民族尊嚴,總該是大事了吧。

李鴻章有一次出使俄國,在公眾場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國人大肆渲染嘲弄。吐一口痰,事何其小,丟了自己的人格,也無所謂大。但丟了國格,損害了民族尊嚴,還能以小視之麼?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的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文明更是值得我們收穫的回味無窮的幸福。在公交車上,你給老,弱,病,殘,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只是一種文明的行為,是一種回味無窮的幸福;過馬路時,你自覺排隊上車,在食堂進餐時,你自覺排隊打飯菜,這是一種文明的行為,是一種回味無窮的幸福;還有,在校園內,你看到腳下的白色垃圾,能主動拾起來扔到垃圾箱內,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也是一種回味無窮的幸福。這是一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也正是這些小事,才能讓我們體味到講文明禮貌的幸福感,才能讓我們真正體味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有句話説得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了,你就不簡單了!我們嚮往現代文明,也在努力創造文明,播種文明思想,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那麼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是社會邁出一大步。

所以我發現,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好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一個人手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熱情,我相信你,相信你,更多的來發現,來釋放自己文明的熱情。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3

講文明,有禮貌,應該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習慣。也是我們國小生最基本的守則。講文明,樹新風不是口號,要具體的落實到行動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講文明就是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在公共場所聲大喧譁、不攀折花草樹木;講文明就是當你看到不文明行為要及時上前制止;講文明就是提倡綠色環保,拒絕白色污染。

講文明是節約用電、用水。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意味着我們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地球上四種不能再生能源的開採期限是有限的:如煤的開採年限是20年、石油25—30年、天然氣40—50年,核燃料約100年。通過上面數據的顯示,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節約能源和資源。而且大家都知道每發一度電,需要消耗344克原煤、四升淡水、從而產生150克灰渣,800克二氧化碳,10克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文明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比如:把沒有蓋好的井蓋蓋好,把盲道上的障礙物推開,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借給別人所需要的文具??等等,都是一個又一個文明的體現。文明很小很小,但是隻要每一個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會邁出一大步。在社會上邁出的每一小步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用處卻很大很大。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無數文明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無與倫比的力量,

這種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個人的心裏萌發。人人都做到做文明事,説文明話,那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得到很大的改變。講文明,樹新風是對人一句關心的話;是“謝謝”、“不客氣”、“打擾了”這些有温度的詞語;是公交車上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是愛護環境,環保出行??同學們,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爭做文明少年。將講文明,樹新風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周圍處處都用正能量!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有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前工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不僅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而且是我們將來展翅飛翔的肩膀。

古語有言:“誠於中而形於外。”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當我們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得體而優雅時,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自己在與人交往時也會信心百倍。周總理在這方面是我們的楷模。他身為國家總理,卻是謙虛恭敬,彬彬有禮,出處處以禮待人:服務員給他端茶,他常常站起來用雙手接過去,並微笑着點頭表示感謝;外出視察工作,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和服務員、廚師、警衞員一一握手,親切地道謝;甚至在深夜回家途中,他也再三關照司機禮貌行車,讓外賓先走。外國記者讚美到:“大凡見到他的人都認為他具有一中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的令人神往。”周總理逝世時,一些外國報紙説:“全世界向他致敬,沒有人唱反調,這是罕見的事情。”這就是獨當一面的大國風範。

然而,同樣是位居重職,清朝大臣李鴻章卻因小小的細節問題而有截然不同的下場。李鴻章有一次出使俄國,在公眾場合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肆渲染嘲弄。吐了一口痰,事何其小,丟了自己的人格,也無所謂大;但丟了國格,損害了民族的尊嚴,還能以小視之嗎?

從清朝末年到今天,我們的物質文明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展,可是,我們有時遺憾地發現我們的文明素質在某些方面仍原地踏步,比如上面的事例。中國有無數我們引以為豪的秀麗風光,更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秀麗風光今仍在,文明禮儀剩幾多?

反過來看看我們自身吧。在xx新校區這個怡人的環境中,還存在着一些與文明不太相襯的現象,種種陋習給美麗的校園留下了一串串不和諧的音符。例如,早食堂插隊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宿舍不時有高空拋物,從天而降下一袋袋垃圾;在觀看電影后,往往留下形形色色的廢紙、零食包裝袋等等……也許,當你下一次想這麼做嬸,請你望望後面苦苦排隊等待的同學;請你看看宿舍垃圾桶旁邊綠茵茵的小草;請你想一想辛苦的勞衞阿姨揮汗的情形……也許吧,你便會遲疑。在隊伍裏安分守己多等有一會兒又有何難?將垃圾隨手帶到樓下又有何難?將廢紙隨身帶走放進垃圾桶又有何難?你也許會看見別人不遵守秩序,此時你可以走上去禮貌地勸阻,抑或是乾脆潔身自好。正所謂“行為坦蕩是瀟灑,無愧天地自風流。”

我們作為祖國的青少年,總該做點什麼吧?美國的愛默生説過:“彬彬有利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剋制的表現。”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時時刻刻剋制自己。講文明語言,做文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不亂仍垃圾;儀表整潔大方;團結同學、互幫互助;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生活儉樸,不比吃穿,不浪費糧食;在家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體諒父母工作的辛苦等等。

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充足、技術的先進,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這就需要我們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為經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為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之風吹拂過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講文明,樹新風》。

在我們的校園裏,大家都曾目睹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在樓道上跑跳嬉戲,打鬧喧譁;集會時説有的同學在下面小聲説話;自習課隨意討論問題、課間亂吼亂叫;食品包裝等垃圾隨手亂扔,儘管學校常規已作了明確規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總有人在無人注意時放縱自己,或是經提醒有好轉,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原態,範文之發言稿:國旗下講話:做文明禮儀的傳承者。這是為什麼呢?

究其根源,我認為,主要在於同學們沒有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文明素養的重要性,沒有把文明與禮儀變成自己的習慣。的確,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裏,隨地吐痰、出口髒話等不文明的行為屢見不鮮;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有人不懂得使用敬意的言語和舉止。但是我們作為六中的學生,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和主人,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文明禮儀這個話題。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説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行為禮儀是外在的表現,而思想修養才是真正的內核,一個人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無不體現他的氣質與修養。提高文明素養,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禮儀演講稿範文節選!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位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科學家回答道:“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説,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與人交流注視對方,上課發言清晰洪亮、開關門時輕聲慢步、儀態表情落落大方等等。總之,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説,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

《北京晨報》曾報道説,有一個200多人的中國旅遊團去泰國,飛機上三次用中文廣播,呼籲中國乘客不要把飛機上的耳機、毛毯和餐具帶下飛機。令人尷尬的是,下飛機時還是有中國遊客把餐具偷偷藏起來,最後被發現不得不交給乘務員。

“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國外,有許多公共場所都特別用漢語赫然寫着“請勿大聲喧譁!”等字樣,用以提醒中國遊客。中國公民在境外的種種不文明表現,使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損害。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我們每天走在校園裏,希望看到的不僅是你們留下的歡聲笑語,更有我們六中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xxx。很高興今天能參加我們學校組織的這次演講活動。

我覺得文明是一種好習慣的堅持。我們作為國小生有責任把文明傳遞,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帶動我們身邊的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其實文明離我們很近很近,近的觸手可及。文明有時只是一個手勢,有時只是一個微笑。正如一則廣告所講的:一個小男孩正在放風箏,可是風箏卻掛在了樹枝上,只有踩在公園的椅子上才能拿到,他為了不使椅子弄髒,拿出一張白紙墊在上面,然後到白紙上取下了風箏,這則廣告深深的打動了我,從中我悟到了“文明,有時就是一張紙的厚度。”

我相信你,相信我們大家會聽到文明的聲音;會在生活中釋放你心中文明的熱情!你可能會問文明是什麼?它很難做到嗎?我會這樣回答你:不是的,做到文明説難也難,説簡單也很簡單。有時多一份等待,對他人來説就是一種關愛,其實就是文明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校時,我們學生不應該講髒話,不應該打架鬥毆……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人;如果大家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羣體;如果整個國家做到了,那就是一個文明的國家。

讓我們攜起手來,踏着輕盈的腳步向文明進發!去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讓我們向全世界展示華夏兒女的風采。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7

敬重的各位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

伴隨着秋天腳步的降臨,咱們又迎來了一個新學年。剛剛曩昔的熱情暑假,我信任同學們必定浮光掠影。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奮力拼搏,使中國體育代表團金牌總數和獎牌數居國際第二,證明了中國是當之無愧的體育強國。強國、大國就需求她的人民有強國大國的風儀,就需求每個人都是有品德的人,講文明的人,這才可以顯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樣的人才對得起“中國人”這一一起的名字。

教師們、同學們,文明,是一個並不時興的字眼。文明禮儀是咱們學習、日子的根基,是咱們健康發展的胳膊。讓咱們用奧運健兒的那種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來鼓勵自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使自個文明起來,使咱們學校的全體形象調和起來,也使咱們中國人的形象更高大起來。要知道,十幾億中國人每人一個文明的小行為,即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你的一個小行為其實是一件大工作。一分文明如同一滴水,許多文明就匯成一片大海;一分文明如同一盞燈,許多文明就照亮一片光亮;一分文明如同星星之火,許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勢。

教師們、同學們,讓咱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學校的每個旮旯。讓“講文明,樹新風”的聖火在咱們每一箇中國人心中傳遞。“講文明,樹新風”,創建武小調和學校,咱們能行!

講文明樹新風演講稿 篇8

這是春天,一個別樣的季節,萬物復甦,欣欣向榮;這是,省十三運會的主辦地,全民省運,全新,全省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參與省運、服務省運、奉獻省運。

“一定要舉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以一流的精神風貌、一流的城省形象、一流的組織服務、一流的競賽成績,辦歷史上最好的省運會”,這是省委、省政府的號召。

“四個一流的目標”從哪裏來?“激情省運、低碳省運、和諧省運”的特色從哪裏來?毋庸置疑,要從“講文明,樹新風”中來!

“文明”,“新風”!噢,多麼温暖的字眼,多麼激動人心的字眼!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一伸手,就能握住她的手;吸一口氣,就能嗅到她的芳香!一張張熱情笑臉,是文明的光彩;一聲聲親切問候,是文明的代言;紅綠燈下耐心等候,是文明的風範。撿起一張紙,擦去一團污漬,你就是文明的使者;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食,也是對文明最好的詮釋。是啊,文明就在細微處,文明就在交往中,文明就在現實裏。

信任是一種文明。記得,四月二號上午接到參加演講比賽的通知,我一下子蒙了:演講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嗎,四十來歲的人了,能行嗎……我心裏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局長知道了我的顧慮,及時安慰和鼓勵:“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就是我們的奧運會;奧運會的宗旨重在參與——參與了,盡力了,奉獻了,我們無怨無悔。所以年齡不是問題,一定要相信自己!”局長的囑咐,讓我的心頭湧起一絲感動。是啊,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尊重、欣賞和信任不就是文明嗎?正是這種文明的力量支持着我站在這裏!

助人,也是一種文明。還記得,十多年前到廈門去旅遊,我們一行人走在大街上想坐公交車,結果發現沒有零錢了。當時周圍沒有商場超省,也沒有銀行,只有站台上的一個小賣店。按我們的猜測,你不買點東西,休想小攤小販會幫你換零錢。可是輕裝出發的我們買任何東西都是累贅啊。可能是聽到了我們的議論,店主居然主動和我們打招呼説,他願意幫素不相識的我們換零錢,並無任何附加條件。喜出望外的我們換好零錢上了車。直到今天,提起廈門我就心生温暖與感動,美麗的廈門因友善的人性更可親可敬,文明之光如同鼓浪嶼的浪花、日光巖的陽光一樣熠熠生輝!是啊,急人所急、施以援手,助人為樂、

傳遞愛心不就是文明嗎,正是這種文明的力量構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