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點評作文錦集五篇

作文3.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點評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點評作文錦集五篇

點評作文 篇1

今年的作文在承繼去年新材料作文形式與人文關注之外,添加了思維的骨架;青春是生命絢麗的花朵,可對於青春的理解並非簡單能為,尤其是處於青春時期的學生;認識與理解青春是一個自我感悟過程,需要在比照中,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度。可喜的是今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做到了人文與智慧比翼齊飛。我想,本年度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命題人藉助於比照手法,拓寬作文寫作的空間,撐開學生思維的高度。

第一層次的比照,青春與非青春。

《致青春》出爐引發了熱議,點贊與批判飛舞在網絡的世界。但是,對於青春的思考卻一直沒有止步,當然,今年江蘇作文命題與這部電影並非有多大關聯,只是作為教育本身,無法繞過青春的話題,一個人的青春路徑,基本決定了他的未來。何況,蘇版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專題就是“向青春舉杯”,孩子在進入高中之後,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詩文,基於這樣的現實,這個材料會啟發學生第一感覺從生命的長度視角去寫青春與非青春的思考,由兒童時代轉向青春時代,帶來了思想的準備與身體的變化。需要補充的是電影《致青春》之“青春”內涵與學生視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電影似乎掛着“致青春”之名義,卻只是講了青春的愛情、青春的迷茫與沒有自我堅持的墮落;而本次大學聯考作文的題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青春。是否可以這麼認為,作文的材料“説青春”,似乎要生髮出一個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恆的?

寫青春就是思考與追問青春的本質,在青春與非青春之間徘徊!感覺,這樣的比照是僅僅是寫出了材料的表層,要寫出深度,需要向更深處進發。

第二層次的比照,虛假與真誠。

本年度大學聯考作文構思,肯定也有同學關注“説青春”之“説”,自然會產生虛假與真誠或者虛擬與真實之類的比照。應該説,這種思考是有深度的,不僅僅體現出學生思維品質,也能反映出學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虛假與真實,在現實中並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學校比之於社會,真實與虛假有着別樣的內涵。不過,行文要是完全脱離青春來談“虛假與真誠”,那也是冒風險的事情。在青春的領域思考虛假與真誠,或者説,從虛假與真誠的維度探索青春的本質,倒是不錯的選擇。這比單純地為寫青春而論述或描述青春,顯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層次的比照,朽與不朽。

我覺得,這個文題最好的比照層次應該是“朽與不朽”!這組關係講清楚了,不僅僅青春的本質浮現出來了,實際也對於生命價值的終極追問。感覺要弄清楚這組關係,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麼?哪些是可以不朽的?反之亦然。再來追問:青春(人生)會不會“朽”或“不朽”?什麼是“朽”的青春?什麼是“不朽”的青春?有了這樣的思考深度,再來定位青春的態度抑或生命的價值追求,自然是扣準了題料的內核,體現出了題料的核心價值觀。只是,這樣的話題的思考並非新鮮,要學生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寫出深度的文字着實不易,很多學生會流於形式化或者口號化!有血有肉地敍述對於生命或青春的永恆思考與感悟是難能可貴的。

點評作文 篇2

轟鳴的炮火聲再一次震落我頭頂的泥土,它們撲簌簌地向下墜着,覆蓋在我的身上,我搖曳着,微弱昏黃的燈光對於這個漆黑的.地方來説顯得微不足道。這兒是伊拉克的一個難民營,不足十來平米的空間擠着幾十個猶太人的孩子和兩個倖存的大人,外面的電網被切斷了,他們只能依靠我這點黃豆般大的火苗感受光和熱。

一個女孩子站了起來,用她那髒的看不出本色的衣袖輕輕拭着我的身軀。我注視着她,十來歲的光景,長長的捲曲的頭髮用一塊破舊骯髒的布巾束着,身上搭着一塊油布,我看見油布裏面是一條撕開了口的長袖連衣裙,她的眼睛很大,但不是很亮,豐厚的脣完全遺傳了她父母的特徵,那雙藏在油布下的手枯黃乾燥,乍一看像樹枝一樣。她看着我的火焰,嘴角微微動了一下慢慢坐下去,她在想什麼?回憶什麼?她記起了戰爭前的聖誕夜嗎?整個城市都充滿了温暖的光;她想起了新年嗎?家人圍着爐火唱歌歡笑;還是想起了學校?在明亮的燈下和小夥伴們一起學習玩耍。她一直這樣望着我,直到門口有大人在叫;“莉莎,過來一下。”她才起身向門外走去,再進來時手裏多了一些麪包和水,所有的孩子都興奮起來,剛才病懨懨的也打起了精神。莉莎將一塊麪包吃力地掰成四份分給四個更小的孩子,又拿出另一個麪包,直到所有面包分完,她開始端着水一個一個地喂,那麪包乾澀難嚥,但小孩子肯定是餓壞了,狼吞虎嚥,免不了會噎着,一口水對於他們是多麼重要。水快喝完了,莉莎走回自己的位置,拿出麪包小心地掰着吃,連抖落的皮屑也會小心地喂進嘴裏。最後一口水喝光了,他把瓶子放在窗口伸出的平台上,這樣可以接到露水和雨水,然後將剩下的一丁點兒麪包裹在衣兜裏坐下,輕輕地合上眼。

不一會兒,猶太大人走向我輕輕吹滅了我的火焰,我聽見黑暗中傳來輕輕的抽泣聲,有人在安慰着,也許哪個孩子想家了,也許哪個孩子怕黑,也許……“啊!”一聲尖叫在我耳畔響起,“怎麼了?”一個大人關切地問,“嗚嗚,老鼠,老鼠,咬了我的腳!”女孩不斷地哭着,我看不見大人怎樣做了,但這聲音漸漸弱下來,逐漸變成熟睡的囈語。

我轉過身望着窗外,火光將天映紅,四處是飛濺的碎石、倒塌的建築和房屋的殘骸……

專家點評

本篇借一盞舊燈的雙眼,展現了伊拉克一個難民營的夜生活。文章將視角聚焦於一個十多歲小女孩的身上,藉助燈自述的口吻,生動細緻地寫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非正義戰爭的譴責、悲憤之情,表達了作者呼喚和平、呼喚光明的願望。全文立意深刻,有極強的歷史感和現實意義。在寫法上,採用對比手法,以小見大,將過去的幸福生活與現實的苦難生活相對照,描寫細膩傳神。特別是結尾的景物描寫,巧妙點示文章的中心,使意境得到昇華,給讀者留下深深的思考。水了。

點評作文 篇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1005班 司小雅

自從走讀開始,我的桌面就發生了一些小小的變化——多出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淺藍色茶壺。每日清晨,提着它來到教室,似乎與我作為學生的身份不太相符。但我想説,這決不是小資的表現。

品茶,品的是茶,感悟的是生活。

以我現在的喝茶方式,是決計算不上品茶的。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序,如今課業繁忙,一無時間,二無資本,所以這繁瑣的品茶程序,在我這兒就省了吧。

揚州青蓮齋題日:“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在這裏,大多以靜、雅為主,沒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醉態,卻有“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持重。亦有茶聯曰:“閒烹嶺雪泉甘飲,紫氣來儀。誰澄萬象?細品茶湯味美思,清風入座,我許三生!”可見雖“茶有盡”而意無窮啊。於品茶之中,能得些許大氣之風。

茶對我來説無非就是用來醒神了,這一小小的功用卻幫了我大忙。為我驅散了粘人的瞌睡蟲不説,更讓我一整天都精神抖擻,效率倍增。

有的時候,由於睡眠不足,睏意來襲,思維變得模糊,甚至是停滯了一般。整個人萎靡不振,渾渾噩噩的,就像是太陽暴曬下蔫兒了的茄子。在這個時候,我打開茶壺。微妙的變化發生了。那清新宜人的淡淡幽香,帶着大自然的氣息,就像一眼清泉流入污池,衝開了一條清亮的水道,就像一縷清風吹散了濁氣,讓我的頭腦立刻就清醒了不少。再喝上一口茶,帶有幾不可覺的苦澀,茶的芳蘭之氣便漫溢口舌,令人頓時神清氣爽。你可能覺得這有些誇張,不過事實確實如此。

我往往覺得,這樣的情景,似乎跟我所經歷過的不長的人生中的一些情境十分相似。這就好像是在你特別迷茫之時,無法找到前進的方向,你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否有意義,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價值。就像是在黑夜裏閉着眼睛走路,於黑暗中摸索道路的痛苦折磨着自己。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給你點亮了一盞燈,或者天上的雲給你露出了北極星,你頓時就找到了自己的路,自己前進的方向。痛苦煙消雲散,只留下如清茶遺留口間的心曠神怡之感。

有時,我會觀察茶壺裏的茶葉,看它們在熱水的浸泡下,慢慢散開自己蜷曲的身體,綻放出如原本立在枝頭的俏麗之姿。這和人其實是一樣的。人存在於社會之中,存在於集體之中,就像茶存在於水之中。社會集體的好壞,就如同水品質的不同,確實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成敗。但是,當茶脱離了水,就不能讓人品茗得香,人脱離了集體,也就無處展示自我,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只有當人真正融入集體之中,才有可能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我國的茶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古代陸羽以《茶經》聞名於世,今有茶額日:“陸羽遺風”。古人有“清雅客來茶代酒,淡泊心照利與名”之句,我們或許境界不如此,然而也可“共飲雨茶几瓣香,清心拔俗”以得“獨佔春色十分好,勝意上天”的美好體驗。

教師點評

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能夠感受到她由茶之韻味而領悟到的生活哲理,這樣的基調形成了一種如茶般淡雅的文風。茶葉在沸水中不停翻滾沉浮,舒展開來,終於如雲霞般綻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潤,或如夏日般奔放,或如秋風般醇厚,或如冬雪般沁人的陣陣幽香。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只有經過沉澱和昇華,才能演繹出唯美多姿的風采。

生活如茶,生命亦如茶,只有那些飽經滄桑、在苦樂年華中翻滾沉浮,卻始終努力綻放自我的人,才能散發出生命的脈脈馨香。讀這樣的文章,我們品味着苦澀,感受着清香,和作者一同領悟了“人生如茶,茶語人生。”

點評作文 篇4

人生,總免不了會失敗,失敗過的人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讓自己表於後世。

——題記

閒庭信步,江上已瀰漫着漫天的白霧,周圍也在這白霧橫江,水光接天的煙霧中似隱似現。這讓我想起了張繼在落第後的那首千古絕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在考試中失敗,懷着這失敗的心情,面對江上的此情此景,誦出一個落第者的心聲,讓我們知道曾經的曾經有一個張繼存在過。

從古到今,中國有過多少個像張繼一樣的人,想運用所學知識在官場上闖蕩一番,然而死板的科舉制度並沒有讓這些人如願以償,只是落第而歸,帶着滿是惆悵的心,踏上返鄉的路,只能默默地生活在那些窮鄉僻壤。默默的生活,並沒有泯滅他們心中的夢想,唯今之計,就是讓自己的表於後世。歸有光八次落第,才有了風移影動而庭階寂寂的《項脊軒志》;蒲松齡一生坎坷,想以功名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好一些,然而他並沒有實現這一理想,正因為無數次的科舉失敗,才讓他嚐盡人間的辛酸,也才有了充滿妖神鬼怪的《聊齋志異》;吳敬梓一生也想展自己才華於仕途,然而落第的他也只能垂頭喪氣地迴歸田野,才有了

傳唱千古的《儒林外史》。

落第者如此,而先有一番成就,後又淡出官場的又何嘗不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奮所為作也。

落第者如此,得意於官場後又失意於官場的亦如此。他們將其自身的靈感傾瀉在那泛黃的紙上,黑黑的字跡,讓後人記住了他們。

然而那些成功者呢,個個是科舉狀元,個個身居高位,終日享盡榮華富貴,又有誰能記得他們?像傅以漸,王式丹、林召堂、王雲錦等,又有誰會知道,他們可都是清朝的科舉狀元。

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失敗過後,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將自己的想法、靈感付諸筆端,有感而發,在那泛黃的紙頁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讓歷史記住你的足跡。夜已深沉,南山寺的鐘聲傳入耳邊,餘音不散。江上瀰漫的白霧在晃影中移動,那是漁船,也許,那就是千年之後的張繼。

聽,又一曲《楓橋夜泊》在奏起。

看,又一個流芳千古的落第文人在誕生。

點評:

面對這次作文考試的材料,作者直接想到科舉考試中的落第者張繼,並且題目就直接利用張繼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讓讀者一看就有一種切合材料的感覺。從內容來看,舉例較豐富,有歸有光、蒲松齡、吳敬梓,並且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特別是的結尾,留給讀者無盡的思索和遐想。

不足之處,我認為作者在第4段中引用的這一段話,與的中心不太相符,所舉的這些人既沒參加科舉考試,更不是落第者,他們是先成名以後再淡出官場的,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聯繫實際的能力有點欠缺,現實意義還不夠。(方彬彬)

點評作文 篇5

“哎,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愣愣地望着窗外,星星忽明忽暗,像母親捉摸不定的心。

不遠處,傳來鄰家小女孩的聲音:“媽媽,媽媽,星星為什麼會眨眼?”我突然痴了,思緒一下子飄出去很遠、很遠…… 那時候,也是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星光,寧靜而又温馨。我依偎着媽媽,呢喃嬌語,嬉笑不斷,媽媽手輕輕地滑過我的面頰,輕輕柔柔……呵,眼睛好累,酸酸的、澀澀的,也許是昨天沒睡好的緣故吧。我揉揉眼,手突然便濕了。時間過得奇快,一轉眼,我長大了,媽媽似乎也變了,變得陌生起來,看見媽媽,競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絲逃避的想法,為了什麼呢?是為了那本泰戈爾詩集,是為了我滔滔不絕談天論地。還是因為我在日記裏寫上了“愛情”這兩個字眼?是嗎,媽媽。是為了這些嗎?為什麼?我看見您的疑慮緊鎖在眉頭,您的懷疑閃現在眼裏,在擔心什麼呢?媽媽,女兒大了,該有自己的思想呵,您難道希望她永遠只是個漫遊仙境的小愛麗絲? 晚風輕輕地吹過,星星亮晶晶的,寧靜的夜晚,我的心海卻翻湧着波浪。“還是鎖起來的好。”朋友的勸告又在耳邊響起。是嗎?也許吧。默默地,我給抽屜加了一把鎖,小巧玲瓏。但鎖住了一切。 我不再笑語如珠了,我不再神吹鬍侃了。只是,靜靜地,當夜深人靜時,讓自己整個兒沉沒到書海里去,或者由着心的旋律在精美的日記裏徜徉,那裏方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地。我悠然自得。可是,媽媽,我敏感的媽媽呵,為何你的眉頭鎖得更緊,為何你的眼中競流出一絲淡淡的哀愁?為什麼?我的筆尖在日記本上劃過一串串深深的問號……

夜深了,一件衣服輕輕地披在了身上,母親不知何時踱到了我身邊,我一驚,下意識地蓋住了日記。抬眼看時,母親卻又默默地退了出去。我愣了愣。房間裏又靜了下來,心卻怎麼也難以平靜,筆尖無意識地從紙上劃過,窗外的蟋蟀響過幾聲顫顫的輕鳴,我的心忽地也微顫了起來。墨水滴落,洇染了一片。模糊了我的雙眼。依稀記得,兒時媽媽的手臂像温暖的搖籃,還有那啟迪智慧的温柔的眼眸……哦,媽媽!我合上日記本,輕輕地走出房門,可媽媽屋裏的燈光依舊亮着——媽媽在等待什麼? 我推開門,——“媽!”媽媽一抬頭,一絲絲驚喜,一絲絲詫異。“媽。今晚我陪陪你。”母親的眼角彎了,笑意從嘴角漾開。我看見有兩簇亮晶晶的東西在媽媽眼裏閃現。靠在媽媽的懷裏,我呢喃着,哦!多少天的猜疑迷惘!媽媽靜靜地聽,微微地笑:“孩子,你真的大了,知道嗎?媽媽只是擔心會失去你。”媽,女兒已經明白,媽媽一直沒變,仍是那份沉沉的愛心,仍是那份濃濃的愛意。“媽,我的抽屜再也不鎖了。”媽媽微微地笑了:“不,可以鎖,但不要鎖得太多。”温柔的手滑過我的臉頰,那感覺又好似回到了童年。 窗外,星星亮亮的,一如從前。

語言指津:

本文是在記敍中融入抒情的成功之作。作者意在抒寫母女之間的至真至親而又不無隔膜的情懷。在此過程當中,作者不僅將事情本身寫得具體細緻,而且善於借景物抒發對人的情感。注意細節描寫以及環境的烘托。文章中思緒飄飛時的“夜晚星光”,母親蓋衣後的“墨水洇染”等,描寫與抒情相結合,使這些精彩的細節描寫,都極富情感魅力,也使文章情景交融,有動人的感染力。

標籤:錦集 五篇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