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錦5篇

作文5.11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錦5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最近我看了楊紅櫻老師寫的《幸福的鴨子》,有許多幽默好玩的趣味故事。在這個假期,唐飛、毛超、張達、馬小跳,還有杜真子和笑貓一起來到了鄉下張達的外婆家,在飄散着茉莉花香的小村莊,他們認識了女鴨子麻花兒。麻花兒的幸福彷彿沒有邊界,她的心中,總藏着甜美的感動和不盡的思念。他們還認識了巨人阿空和一隻因缺鈣而後肢癱瘓的臘腸狗拖拖,他們在這裏發現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一次笑貓掉進了一口古老的深井,麻花兒用她的體温,温暖着笑貓的身體,也温暖了笑貓的心。原來,只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幸福離我們竟是這樣的近。

我很喜歡這本書,它講出了為人處世的簡單道理,一件事情,也許我們只看到了它的壞的一面,卻不曾想到它好的一面。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什麼才是幸福。幸福和快樂不是用金錢可以換來的,要靠自己去爭取,自己認為自己怎樣是幸福快樂的,就怎樣去做。

原來幸福那麼簡單,只要有一顆感動的心,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幸福就是觸手可及。我們要學會用知足,學會心去體會幸福,它是最平凡也最珍貴的感覺。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春天是彩色的,美好的,是生機勃勃的!春姑娘用纖細的雙手撫摸着你的臉龐,為你講述一個又一個讓人為之動容的故事:《海豹歷險記》、《棕熊媽媽的管教》、《跳樹能手》、《春天的報信者》、《天生的飛毛腿》、《會走動的“大毛慄”》、《一對相依為命的翡翠鳥》、《野鴨一家》。

這本書裏我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就是《海報歷險記》。史卡夫有四個朋友,它們都是海報隊中的精英:冒險家斯倫,捕魚能手貝卡,氣象學家卡拉和天文學家奈葛裏,它們各有各的一套。但好景不長,角鯊、白熊、獵人······海豹的天敵越來越多,為了龐大的海豹羣,它們不得不搬家了。它們搬到第七座小島上,一路上危險重重,艱難險阻,還有一些同胞們不幸······它們經歷了重重困難,克服了重重障礙,到了一片樂土。他們如此堅強,如此團結,就是因為心中有一個信念:我們還有許多個美好的明天!它們熱愛生活與生命,珍惜明天!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海倫·凱勒。她是一個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的人,她一生度過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孤寂歲月,但她用生命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了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有愛心去擁抱全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她,自強不息,憑藉着堅強的意志力考進了哈佛,還寫了不朽之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對,海倫還有許多個美好的明天!

像這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還有很多,比如:霍金。他因為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兩根手指可以活動。43歲,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徹底被剝奪了説話的功能。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他如此偉大,到底是為的什麼呢?植物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張海迪······

掌握吧!其實我們還有許多個美好的明天······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的出現豐富、娛樂了人們的生活,卻使人們忘卻了那些底藴深厚的書,遠離了那些真誠質樸的文字。其實,在安靜的午後,喝點好茶,捧一本書,細細讀,慢慢品,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原先的我亦是無法體會這種樂趣的,直至讀了《穆斯林的葬禮》,是這本書,帶我乘上斑駁的輕舟,徜徉書海,體味樂趣。

書中的真摯情感,豐富容量,深刻內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筆展現,寫了六十年間的興盛衰敗,三代人命運的沉與浮,交錯糾葛的愛情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角以及悽美動人的愛情悲劇,皆使我銘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觸的,是書中每個人的信仰。書中人物,個性分明,但都有他們自己的信仰,或是對於宗教,或是對於玉,或是對於愛情,又或是對於理想……

韓子奇,他對玉有着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賣玉、護玉、守玉、愛玉,視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樑君璧,則是一個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誠的禱告着,老實寬厚、仁愛、簡樸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嚮往純真的愛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韓子奇與冰玉的女兒——新月,和她的媽媽一樣,充滿對愛情的嚮往,信仰最真誠的感情。韓新月是書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難忘的,她與楚雁潮的悽婉愛情實實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裏,皆有對於愛情與理想的信仰。

正當花樣年華的新月,在大學開學之初錯把教師楚雁潮當做了同學,兩人相遇、相識,相知,漸漸互生情愫。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是阻隔重重。楚系漢族,樑家自是反對,但他二人卻愈加熾熱。只可惜,天也不遂人願。紅顏薄命,新月患有心臟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後旅途裏,楚雁潮陪着她一起走過,給予了她温暖,滿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終,新月病逝,從此二人,陰陽相隔。

是對於真誠的嚮往,是對於信仰的執着,才使他們擁有了這段銘心又刻骨的愛情和温暖又美好的回憶,就如歌中所唱:“愛是一種信仰,把你帶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託。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杆秤,更是一盞明燈,給你做事做人的準則,給你無窮的力量,給你堅定的信念,為你指明方向。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應有自己的信仰,這樣才能勇敢、執着,才能不懼任何困難,直達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麗。向着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趕去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今天,我於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語文課文《懷念母親》一課,讓我有許多感受。在這裏,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課文通過會議的形式,介紹了兩位母親——生母與祖國母親,以及對他們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我對這句感受頗深:“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我真是可憐作者呀!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不多,對母親容貌記憶不深,因此只能盡力的懷念,不斷地回想。

正好,我也剛從濟南市素質教育基地回來,作者思念母親的迫切新型我也深有感觸。剛到基地一天,便是仲秋佳節,這本是應該一家人團團圓圓吃月餅的時候,高高的圍牆卻把我們與家人分離開來。雖然那裏有圓圓的月餅,卻不如家裏吃得香甜;雖然那裏有噼啪的禮炮,卻不如家裏看的熱烈。我想家,想母親,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在夢裏,我夢到母親,夢到母親慈祥的看着我,夢到母親用手輕撫着我,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着那夢的時候,夢,卻不知飛到哪裏去了。

因此,我應該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儘自己之力,孝敬母親。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這裏,我便懷着那寸草之心,像普天下所有母親説聲:“萬事如意,永遠健康!”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最後一別八年,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個月,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保存當時真實的感情,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我現在不加敍述,不作描繪,只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氛圍裏,活動起來。這活動是輕微的,我簡直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最後一別八年,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年,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國,來到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個月,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保存當時真實的感情,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當時的感情,我現在不加敍述,不作描繪,只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氛圍裏,活動起來。這活動是輕微的,我簡直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

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裏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現在到國外來了,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一個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帶上她的眼睛》是一次內心獨白,是一次心靈解剖,是一次打開心靈眼睛的夢幻。

小説中的“我”和“小姑娘”都是宇航員,所不同的是“我”在浩瀚的太空工作,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回到地球家園度假,而小姑娘則被圍困在地心,永遠被封閉。表面看上去,是小姑娘被圍困了,然而實則是“我”被圍困了。“小姑娘”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內心最隱祕的呼喚,是“我”的靈魂所在之處。與其説“小姑娘”被圍困在地心,不如説“我”的內心被時代的浮躁給封閉了,比起肉體被隔離,心靈的封閉要殘酷的多。小姑娘幾次呼喊,“我怕封閉”,實質上是“我”精神深處的呼喊,想要逃出精神的牢籠,心靈的地獄。

“我”所在的環境是單調乏味的,“這是一個閃電變幻瘋狂追逐的時代,像這樣的見花落淚的林妹妹真是太少了”,“在這個時代,得到太容易了,所以人們不再珍視什麼了”,航天中心的生活是“毫無詩意”的,“我,還有其他的大部分人”不再“珍視這些平凡的東西”。“我”對地球上最平常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嗅而無味,“生活把我這方面的感覺都磨鈍了。”從小説中的這些描述可以看出,“我”的靈魂的麻木,思想的愚鈍、平庸。“我”對“小姑娘”的所作所為覺得很異常,認為“她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已豐富到病態的程度”,最後甚至“十分惱火”。而“主任”給“我”的兩天假期,是打開塵封的“地心”,尋找和感受“人心”的旅程。

“小姑娘”在地心雖然身體被圍困,心靈卻是敏感的,是詩意的;而“我”在地球上,雖然身體是自由的,但內心卻是封閉的。兩者在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又逐漸融為了一體。在“我”回到忙碌的工作中之後,雖然經歷很快被淡忘,然而在“我的意識深處,有一顆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在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顆種子已經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雖然無意識地,當一天的勞累結束後,我已能感覺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黃昏時站在天橋上,看着夜幕降臨城市。”“小姑娘”這顆靈魂已經注入到“我”的心靈裏。同時,從“小姑娘”最後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她已經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雖然面對永遠被封閉在地心深處的殘酷,卻顯示仍然展示出動人心魄的大義和大勇。小説的末尾部分——透明的地球,兩個主人翁已經交融在了一起,“我”躺在大地上,能感受到從幾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再遠了。”“我”真正的打開了被世俗封閉已久的心靈,“小姑娘”已經變成了“我”的心臟。

整篇小説,可以説反應了當代人們人心理上的窘迫和思想上的睏乏、封閉。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的追求,然而心靈上卻產生了危機感。劉慈欣的這部小説,帶着讀者在煩躁的、壓力巨大的工作中,尋找到一片心靈的樂土,純淨的極樂世界。劉慈欣的同行,著名科幻作家韓鬆如此評價他:“劉慈欣的作品中,滲透了一股對宇宙的敬畏。他寫一些技術味道很濃的科幻,但是,後面的東西,骨子裏的東西,其實是形而上的。也就是有一種哲學上的意味,宗教上的意味。劉慈欣總是在悲天憫人,而且是一種大悲大憫,像佛陀。”這篇小説,雖然是科幻小説,有世界的構築,科學的根據,細節的可信,但劉慈欣沒有僅僅滿足於對技術的描寫,而是自始至終都貫穿了對物質文明繁榮下人類心靈的深切思考。從這篇屬於未來時代的世界裏,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身影。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第6期發表了《談談我對科學文藝的認識》一文,指出科幻小説的任務是“宣揚作者的一種思想,一種哲理,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一種探索的精神。概括起來講,是宣傳一種科學的人生觀”。這種“科學人生觀”的提出給科幻小説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科幻小説不再僅僅是為了普及科學知識,而是揭示人類的生存狀況,具有了社會現實意義。“科學人生觀”是一種立足於“剖析人生,反映社會”的創作觀。它標誌着科幻由科學普及的中心視點轉移到人性和現實的中心視點,從重視科學內涵轉變到重視藝術內涵。《帶上她的眼睛》正是符合這種新思路的科幻小説,雖然是以科幻的形式展現,然而對現實和人性的注重是文章的中心視點,“我”的精神貧乏和“小姑娘”的詩意心靈,“我”的行動的相對自由和“小姑娘”的“永遠封閉在地心”,形成兩組鮮明的對比,反映了人們心靈的空虛和乏味。文章中充斥着強烈的現實感和社會批判意識,大大提高了科幻小説的文學審美品位。

長久以來,我國的科幻小説都充當着“普及科學知識”的工具,而理工科背景的劉慈欣,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詮釋了科學。可以説,《帶上她的眼睛》做到了把“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完美的結合。

標籤:讀後感 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