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蘇軾的一生的作文

作文2.0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蘇軾的一生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蘇軾的一生的作文

  關於蘇軾的一生的作文篇1

蘇東坡,一個奇才。他猶如潭中的清蓮,稚嫩但堅韌。坐落塵世中歷經蒼涼,卻依舊雲淡風輕,一笑而過。他寄情于山水,淡泊名利,他聽訴民生,不改初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會寫字,會寫詞,會寫詩的全能才子。

27歲發奮的蘇洵在書海中找到依託,在書香之氣中,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蘇軾的傳奇人生。二十一虛歲的蘇軾第一次赴京參加科舉考試,次年就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並收到歐陽修的賞識。應官後,蘇軾雖得到較為高等的職位,但家庭的變故——雙親的相繼離世,幾年在家鄉守孝。這也成為了他心中與現實的一道阻礙。這小小的曲折,卻才是蘇軾顛簸人生的開始。

回京上後,當發現王安石主持的新法使百姓受苦時,蘇軾更加清楚的明白,人民的重要。這位文學思想上是巨人,但在政治官場上卻如同不知世事的孩童般的魯迅。懷着滿腔正義在“任性”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幾次被貶到蒼涼之地再回調,回來又因難以忍受司馬光等支持舊法的人的不法之舉,夾在兩幫人馬之間動彈不得,卻固執地將自己弄得遍體凌傷。最後被哪裏荒涼貶哪裏,留下無數瀟灑的不朽之作後離開了這混沌人世。

蘇軾的一生用顛沛流離來形容不為過,但在塵世中巨浪和漫天黃沙沒有亂了他的方向。他用常人難以估量的胸懷,釋懷了多少難以接受的冤屈。在渤海羣山中,他擁抱自然找到自己的依託,他或許任性,不懂得如何處理官場的閃耀着致命毒液的人情亂線。但他所做的一切問心無愧。

他的人生沒有多少傳奇色彩,有的只是坎坷和荊棘,但他滿腹的文學智慧流芳百世,將永垂不朽。

  關於蘇軾的`一生的作文篇2

許多人問人的一生怎樣度過才為好?在我看來:蘇軾的一生是最為暢快愜意的,如一罈美酒,馥郁香醇。換言之:人只要擁有蘇東坡般的性情,一生便可怡然自醉。

提及蘇軾,許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才華。的確,這位二十歲出頭就考中進士的當朝的“神奇小子”,後來成了他那個時代文壇絕對的領軍人物,就連後來對他頗有不滿的大文豪司馬光也會感歎:蘇軾這樣的人才,不知還要過幾百年才能再出一個。然而,蘇軾有的,不僅僅是文才。宋神宗一次與大臣論及蘇軾,羣臣説他像李白,宋神宗不滿意地搖搖頭説,他有的絕不僅僅是太白之才。神宗的評價是中肯的。如果僅負文才,那麼蘇軾將湮沒於古往今來的文人堆中,他的人生也將無太大的品味價值,然而他的人生是那麼美:其中不僅有文才,還有胸懷,有窮忠,有愛民,有寬於待人的大度與樸素和近於常人的可愛情趣。

也許由於太過鋒芒畢露,也許上天給他曠古之才的同時註定又要奪走他的一些東西:他的一生仕途坎坷,“遷謫”二字伴他始終,是他難得有幾年安頓、寧靜的日子。但他偏偏是這樣一個“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窮忠臣子:遭貶謫調出京邑,他一如既往的忠於職守,造福百姓,而且他人生中真正的收穫:文學上和政績上的,大多都是他在外地所得:被貶徐州,他與百姓共同抗洪災,又調集人力興修水利,立了一大功;被貶黃州,他的文才與“赤壁”相碰撞,誕生了千古絕唱“三赤壁”;被貶杭州,修整西湖築蘇堤,解決當地的水患與百姓的生計;被貶瓊州,他寫出《易傳》、《書傳》、《論語傳》這人生中的三大鉅著……如此,對那個年少就立志要治國平天下的他而言似乎有些反諷,但好在他是那樣達觀、不介懷,真正地收穫了人生。無獨有偶,泰戈爾也説過一句可以作為蘇軾的反面註解的話:當一個人為錯過太陽而痛哭時,他也將錯過星星了。可惜,古往今來太多有才華的人過於計較得失,他們都註定只能在瞻前顧後、顧影自憐中蹉跎自己的一生,任一腔熱血與滿腹才華如棄置的良田長滿野草,兀自荒蕪了。

蘇軾性格樂觀大氣,胸襟寬廣,即使得勢,對待曾迫害自己兄弟二人的政敵都採取了相對寬容的態度。豪爽的他還愛喝酒,在被貶時猶愛交朋結友、遊山玩水,留下不少趣聞軼事,使他在民間人氣頗高:

蘇軾在朋友家如在己家,心有所想,脱口而出:在老劉家吃了一種很酥脆的餅,覺得很好吃,問及它的名字,老劉忙着做餅,隨口説沒名字,蘇軾立刻隨口説道:“就叫它‘為甚酥’ 吧。”還有一次,在朋友家喝酒,覺得酸,也不管主人的臉色,脱口而道:“你這酒是不是做醋錯放了水啊?就叫它‘錯著水’吧。”後來更是作出一句“已傾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戲謔之,性情之活潑可愛,如一大孩子。

蘇軾的一生,除了詩詞喝酒,更多的是困境,還有困境中的親情。他那遇事不鳴則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性格使他在官場上吃了不少苦:早年為官鋒芒畢露的他,就已因此在“烏台詩案”中讓人整得夠慘,但這個樂觀、耿直到無可救藥的人在復歸京師後又口出狂言:他看不慣大臣程頤的滿口道德文章,斥之為虛偽造作,還在司馬光的追悼會上當眾取笑他,讓程頤和他的黨羽們當眾下不了台,為自己留下一大禍患。

蘇軾的鋒芒畢露讓身邊家眷也盡受累,貶謫途中的舟車勞頓、遷徙輾轉令幾位至親夭亡,這自然又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但悲傷過後,他又繼續與健在的親人相濡以沫,共渡難關,其情之篤,實屬感人。那首贈給弟弟蘇轍的《水調歌頭》,不僅寄予了蘇軾對弟弟的深厚情感,也撫平了古往今來無數離人的心愁。

乘過風,有順風、逆風甚至邪風、惡風,東坡一概笑立風中;踏過浪,登過浪尖沉過水底,蘇軾還是那樣超然灑脱。“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為他寫的祭文很好的註解了他的一生:“道大難容,才高為累。皇天后土,鑑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標籤: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