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二月二龍抬頭國小生作文

作文1.18W
  二月二龍抬頭國小生作文第一篇

民間傳説,每逢農曆二月八年級,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二月二龍抬頭國小生作文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裏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户户還要吃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説,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着民間人家的哭聲,看着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八年級,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裏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户户院裏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八年級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二月二龍抬頭國小生作文第二篇

二月二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活動都是期盼五穀豐登。

二月二是傳統的.節日,古人有好多二月二的述説。白居易詩曰:“二月二日新雨暗,草芽菜甲一時新。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二月二日是踏青節。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跳青節,韌郡人遊賞散四郊……”。二月二又叫花朗節,挑菜節。汪灝著《廣羣芳譜》説,洛陽風俗,二月二日為花朗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一起的。春節自不必説,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後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而清明節活着的人不改善生活,死去的人則要享用大餐。

即將來臨的農曆二月八年級,俗稱“龍抬頭”,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農諺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有文章説,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於“吃龍鱗”之列。煎餅年年要吃很多次的,不僅僅在二月二早上;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二月二吃的煎餅。記得姐姐已經出嫁,大哥已經成家。家中只有父母親、二哥和我四人。父親在生產隊喂牲口,很少在家。二月二早上,我燒火,母親拿出春節時留下的大油,用紅薯面摻鹽攪成稀稠適當的麪糊。這攤煎餅的活兒就交給二哥了。當時沒有平底鍋,用普通的炒鍋不容易攤煎餅的。好在紅薯面含有澱粉,二哥又捨得用油,攤出的煎餅油滋滋的,好吃極了。周作人在《賣糖》一文中説:“小時候吃的東西,味道不必甚佳,過後思淆每多佳趣,往往不能忘記。”原因大概如此吧。

我們家鄉二月二的吃俗是炒黃豆、爆米花、炒蠍子。麪粉發酵切成小方塊,油鍋裏炒,叫炒“蠍子。福州人二月二這一天要吃鹹稀飯。原料是糯米、芹菜、葱、蒜、蝦皮、肉等。這是因為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平時很少吃到雞鴨魚肉等,只有在春節時才能大吃一番,但春節往往有好多食物吃不完,剩餘食品又不能浪費,二月二便做大雜燴的稀吃。故且叫勤儉節約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