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尋找作文錦集四篇

作文9.49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找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尋找作文錦集四篇

尋找作文 篇1

又到一年春節。

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陸續出現在大門上的“倒福”提醒着人們這個只屬於中國人的節日又將來臨。

年,對於每個人來説都不一樣。

對於無法歸家的遊子,年是苦的,混合着牽掛與思念,難以下嚥。

對於輾轉千里終於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着温暖與親切,令人迷醉。

對於歷盡坎坷的探索者,年,是鹹的。交雜着過去一年裏受過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美好的憧憬與祝願,神祕,複雜,刺激着味蕾。

春節,新年,不能明白道來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隱約感覺它所承載的情義與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們家,一年到頭來,最忙的要數奶奶,炸藕夾,炸圓子,蒸豆腐圓子,曬臘肉,小小的空間裏堆滿了奶奶為家人準備的年貨。奶奶已經接近80歲了,爸爸勸奶奶休息,讓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時也生氣地罵咧:“都要吃,又都不學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個“明年”奶奶都拿着鍋鏟重操舊業,又罵咧下一個“明年”,不再做了。我從來不勸奶奶休息,因為我知道一個就這麼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人,只能以這種方式,在羊的最末,表達對子女們的關心。不勸,因為勸不動。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因為在外求學,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總是開玩笑説,人家都是省際大春運,我是城內小春運。放寒假,對很多人來説都沒什麼,但對我來説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圓子,意味着“年”。圓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從英國回來的哥哥,見到奶奶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嗎?”

於我而言,年,沒有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相聚有時又何必故作傷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傳統”,“家庭”,那好像有點沉重了。它很簡單,就是奶奶炸圓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軟,咬下一口,那種嘴巴和心都被填滿的充實是獨屬於“年”的味道,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的圓子,只好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記憶很有意思,那些在腦海了頑固盤踞的東西都連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經歷或者事件。正如我,貪念圓子的味道,無非也是貪念那些過去的記憶。五歲,十歲,十五歲,吃着圓子,我數着年歲不斷成長。很多東西都在不斷剝落,外表漸漸模糊褪色,不再記憶。只有這玩意,與奶奶,與家人,與年,與希望融為一體,成為一年又一年裏,只屬於我的牽掛,只屬於我的年味。

去年年飯時,哥哥在英國,和我們人人都在電話裏拜了年,可是人沒到,不能叫團圓。今年年飯,他回來,反而是我因為高三,最後回家。上桌時發現第一個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個就是我的炸圓子。

奶奶坐在一邊傻樂,她什麼都記得,一個不落。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大家紛紛站起舉杯。特別熱鬧。聲聲祝福裏,人人歡快的飲下各自杯中,那無法言説的,美妙的,年味。

尋找作文 篇2

眾所周知,伯樂是千里馬的知音。韓愈的《馬説》中也借“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那麼“伯樂”在哪裏呢?

許多人總是在抱怨“伯樂難求”,為什麼?他們身上固然有許多閃光點,但是如果沒有人欣賞他們,閃光點就會沉淪。為什麼不自己來做那個“伯樂”?自己總是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並把它變成發光點的。

記得曾經聽到過“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這句話,它説的是“接受別人東西的人畏懼別人,贈送別人東西的人驕傲地對待別人”,如果用這個道理來重新審視伯樂和千里馬,當會有新的認識。那些找到“伯樂”的人,他們接受了“伯樂”的建議,會不會一直接受下去呢?同理,“伯樂”告訴了他們自己的觀點,會不會驕傲於找到他們的發光點呢?這樣何不自己來當自己的“伯樂”呢,這樣既不會“畏人”,也不會“驕人”。

如果你成為了自己的“伯樂”,在失敗時鼓勵自己,在成功後告誡自己,這樣不是很好嗎?唐太宗曾經把魏徴比作自己明鏡,來以此明得失。如果你成為了自己的鏡子,把自己當作知音看待,那麼你也可以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甚至激發自己的.潛力。所謂“伯樂”就是真正懂你的人,那麼除了你,還有誰知道我的心裏究竟在想什麼呢?

世上本沒有伯樂,而要想找到伯樂,唯有自己發掘並提煉出你的發光點,自己成為自己的“伯樂”,請記住:世上本沒有伯樂。

尋找作文 篇3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如韓愈所言,世間萬物,千里馬——即有才者,此不為少數,然為何千里馬者如此之少見也,因伯樂少也。

所以,成千裏馬者尋伯樂,為成千裏馬者成千裏馬,成為了現在人的目標。此為世間之實情也。然則成千裏馬,艱苦也,尋找伯樂,浮雲也。此之為何?伯樂者誠少也。

伯樂,何謂伯樂,伯樂者,善尋千里馬者也,如《馬説》所言。如下所示:一馬被奴隸主拉着趕車,被伯樂看見,最終發揚光大;一馬被奴隸主逼迫着拉磨,除了其主人,沒有別人知道它存在,結果未能安享晚年,過早的累死。

根據上面兩個例子,可見得:同樣為千里馬,下場截然不同,只在於一見者也。有人就要問了,你搞笑啊,自相矛盾一句,這可不是自相矛盾,沒聽説過“做事要高調,做人要低調”嗎。做到這一點,不就做到前面的兩條了麼。再加上不是很差的運氣,伯樂一定會被找到的,其實,伯樂就在你身邊,你的優秀之處,他看在眼裏。等到你發光了,你也就找到他了。

尋找作文 篇4

這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寓言,它隱喻了我們的人生:在這像流沙一樣的世界裏,人人皆如沙粒,不過是歷史長河中過往的片段,如果我們試圖在歷史的滔天巨浪中留下印記,在萬千沙粒中璀璨如炬,如果不經歷一番特殊打造,何以成為那枚受人追捧的珍寶?

沙粒原本樸實無華,是因為生命中遇見了蚌,在特殊環境中孕育滋養,日久天長,苦心修煉,終有一天重見天日,便勝卻人間無數枚曾跟它一模一樣的沙粒,從默默無聞到眾人喜歡。

然而世上沙粒萬萬千,不是每一粒苦苦的等待,都能遭遇那一次千載難逢的邂逅;不是每一次邂逅,都能順理成章地孕育出美麗的珠寶,並在浩瀚的海洋中閃亮出屬於自己的顏色。

難道,在那千萬分之一的身後,無數顆沙粒就只能在哀怨的等待中老去嗎?沙粒豔羨珍珠,是因它沒有認清自己;沙粒被人輕慢,是因為它沒有將自己的生命放大——那些看似卑微無華的外在,矇蔽了世人的眼睛,甚至也矇蔽了自己。如果把沙粒放在一隻巨大的放大鏡下,我們將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奇異世界。

佛説: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粒沙子,都有隻屬於它自己的顏色、形狀、濕度、流向,每一粒沙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

很多年前,我曾經很喜歡陶喆的一首歌曲,歌名叫做《找自己》。我們的一生,何嘗不是在不斷尋找自己、發現自己、成就自己的過程。

有時靠外力,比如那些點醒提攜我們的貴人、人生的導師,他們讓我們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一如那隻千年等一回的蚌;而更多的時候,我們則需要不斷地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我們窮其一生所應該追求的,不是成為偶像、成為楷模,而是成為我們自己。就像《中國好聲音》裏的吳莫愁,從萬千選秀選手中脱穎而出,不是要做第一,而是要做唯一,做那個忠實於自己內心和個性風格的自己。

也像現實版《中國合夥人》中的成冬青——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的俞敏洪,從36塊的土鼈到63億的教父,曾經無比卑微,曾經是北大同班同學中唯一沒能出國的土鼈,卻按照自己生命的軌跡,誠實地面對自己,謙卑自己,完善自己,完成了一次最有説服力的成功逆襲。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沙粒,如果你生命中永遠無法遭遇那隻改變命運的蚌,也沒有人為你舉起那隻放大鏡,不如讓自己放大自己——在暗無天日的海洋深處聚集生命能量,歷經千百萬年的地殼運動,在地殼最深處站成一座喜馬拉雅。

只是別忘了,山巔的那座寶塔,它曾只是一粒沙,不為珍珠的璀璨而豔羨,不為自己的平凡而羞慚,只在意無限生長,在心中永遠守護着那朵雪蓮花。

標籤:錦集 四篇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