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

作文3.0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

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1

屈原的故鄉在哪裏?當然是我的故鄉——湖北,也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湖北武漢人特別重視的節日——端午節。為什麼武漢人這麼看重這個節日?愛國詩人屈原在家鄉聽到秦軍進兵楚國的消息,悲憤交加,投江自盡,為國捐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楚國人民永遠記得他。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會把粽子扔到汨羅江裏餵魚。他們不希望屈原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因此,有一個定製粽子。

買些鮮竹葉,糯米,加些紅豆沙,大棗,燒雞,蛋黃,綠豆等。,你就可以開始做了。通常全家人都會像過年一樣圍坐在一起打包。先把竹葉包成三角形,有點像漏斗,再往漏斗裏放一把糯米,然後塞一個紅色的蜜棗。最後用藤條把三角形牢牢繞幾圈,就完事了。別看這個粽子。步驟不多。真的很難做到。新手扎不牢,不然“漏斗”會漏米,要下大力氣讓包裝好看。把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很快你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竹葉拌米飯的香味,瀰漫整個廚房。奶奶召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然後解開粽子的藤條,剝下葉子,閃閃發光的“紅白寶石”在燈光下晶瑩剔透。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滿滿的甜香。我自己做的,但是味道不一樣。感覺比我外面賣的香。

“來吧!加油!”“嘿喲!哎!”這不是龍舟賽嗎?每年武漢的端午節,社團都會組織一些壯漢來比賽划龍舟。就我記憶所及,黎明時分石橋人頭攢動,鄰居們早早等着給賽龍舟隊員加油,哪怕站上幾個小時,也從來不會太累。看,龍舟正經過。第一艘龍舟飛快地划向我們,都是皮膚黝黑的大個子,動作整齊劃一。平靜的水面瞬間被他們的'槳濺到,每個隊員都大汗淋漓,和身上的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水還是汗。我對他們的划船技術感到驚訝,沒有時間歡呼。龍舟瞬間經過石橋,向遠處跑去。

當然,武漢端午節的習俗可以不止於此:有的人會把大蒜和雞蛋一起煮,當早餐吃;有的人會給孩子一個香囊,據説有辟邪的意思;有些人掛錢包,系吉祥的五色絲線。這樣的習俗數不勝數。

粽子葉的香味飄蕩在我的鼻子裏,賽龍舟的叫聲縈繞在我的耳邊,五彩的絲線點綴着我多彩的生活。武漢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會代代相傳。

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2

每一年陰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每每這一天,我們家就繁華起來了。

端午那一天,奶奶一直很早的取出自身採來的粽子葉(便是葦葉),把它煮一遍,隨後放到冷水使得它變冷預留。我奇怪地問:“奶奶,為什麼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説:“不煮得話它太脆,非常容易斷,無法包的。”哦,原先也有那樣的大學問呀!然後奶奶便會把早已泡好的檽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提前準備回來,那樣就逐漸包了,我激動的對奶奶説:“奶奶,我也要包。”奶奶望着我摩拳擦掌的模樣笑着説:“行吧,最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因此大家先把豆餡搞成一個個豆餡團。下面大家就逐漸包了,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我先從水中取出幾塊粽子葉,疊起來在一起,然後把他們疊成布氏漏斗形,可是底端不可以有洞,奶奶跟我説:“你剛開始學,就不必放豆餡了,立即放米就可以了,先試一下包一個“瞎”粽子。”我一聽現在很多在加工廠有過經驗的客户,想必都知道有關原料的就笑了,嘿嘿,原先沒有餡的粽子叫“瞎”粽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説的去幹了,我往布氏漏斗形的粽子葉裏裝滿檽米,再把粽子葉剩餘的部分沿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提前準備開展最後一步,把它繫住,但是,這時候,它確像一個頑皮的小朋友伸開了嘴,把米嘔吐出去,也沒有捨棄,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又從頭開始,坦白説,這一確實不太好學,在奶奶基本上包完全部的粽子的情況下,我終於也包好啦自己的粽子,換句話説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了,我興高采烈跳了起來,奶奶望着我包的的粽子興高采烈説:“沒得説,琦琦確實學會了呀,模樣儘管不好看點,可是早已不漏米了,再好好地訓練訓練,20xx年奶奶可就會有助手了”。聽了奶奶得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地訓練的,20xx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樂滋滋地把粽子放到髙壓鍋中,過去了40分鐘,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就起鍋了,我吃着甘甜的粽子,很高興,感覺尤其美味,由於這終究就是我的勞動所得!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熱烈歡迎你們下一次端午來我們家,吃我給大家包的粽子哦!

端午節裏的活動作文3

從記事起,端午節對我來説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因為包括我們家在內的很多塗嶺人是不過這個節的。我們這裏既沒有什麼賽龍舟,也沒有祭屈原吃粽子等習俗。當然了,包粽子吃粽子是有的,但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七月十五。記得小時候,農曆的七月份是我們很期盼的日子,因為七月初七我們可以吃糯米做成的各種果,而七月十五算是大節了,各家各户殺雞宰鴨,並提前一兩天包粽子吃粽子,可熱鬧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變得可有可無了。

今年的端午節,國家規定放假一天,很多人也開始重視這個節日了。在老公的提議下,我們一家人在週六這天決定動身回老家過端午節。本來三小時左右的路程卻因為下雨和修路又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很少暈車的我終於嚐到了那種頭暈目眩、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真是太痛苦了!還好,當車子駛入永春境內時,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看到沿塗的人家雖然稀疏,但大家都在忙着包粽子,一串串,一個個,讓人垂涎欲滴。那細嫩的竹葉彷彿散發着陣陣醉人的幽香,吸引着每一個外出闖蕩歸心似箭的人兒。

終於到家了,家裏人都很高興,在鄰鄉工作的小叔一家也冒雨趕了回來。公公婆婆端上了熱騰騰的白鴨湯,還不時地説:“今天吃白鴨,明天早上吃豬肚,明天中午燉鵝肉,後天有青蛙和竹鼠(跟兔子有點像,但耳朵像老鼠)。”我聽得一楞一楞的,心裏很感動,但第二天吃完鵝肉後,我看到鴨子就有點後怕了。

週日晚上,婆婆聽説我們家沒有包粽子,硬是弄來糯米和竹葉,要再包一些送給我媽吃。於是,我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幫上一把。三姨和四姨邊包邊示範着,可我學不來,因為竹葉太小了又很滑,米要塞得很硬實,包好後又要用繩子捆得非常牢固。沒包幾個,她們的手都痛了起來,而我也理所當然地被“趕”去洗碗了。看來,粽子看起來小巧玲瓏,吃起來又Q又爽口,但包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回家時,我提了一大袋粽子回來,放了些在我媽那兒,其餘的就“貢獻”在辦公室,大夥兒也瓜分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了剛出爐的新鮮口感,但至少這個端午節沒白過!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