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對電商條件下會計電算化的思考

[關鍵詞]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安全保障

對電商條件下會計電算化的思考

[摘 要]電子商務改變了企業生產經營的環境和模式,對會計電算化系統要求更高,由此產生了新的特點。電子商務下發展會計電算化必須解決會計電算化技術發展與相應會計理論發展不平衡問題、安全保障問題以及會計人才問題。

電子商務是藉助於因特網與計算機的電子化商務活動,是知識經濟時代典型的經濟模式。它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模式,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亮點。對我國來説,在加快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同時,通過電子商務參與國際市場,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條捷徑,也是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最直接方式。

會計電算化多年的發展,從技術上實現了從單機版到網絡版、從DOS平台到WINDOWS平台,從模式上實現了模擬手工到替代手工,更進一步發展到了資金、項目管理和輔助決策等,從核算型逐步走向了管理型。這些都是在傳統的會計理論基礎上發展的。到了電子商務時代,企業面臨新的經濟環境,作為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將如何變革,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將是筆者地此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電子商務下企業的新變化

首先,企業的含義有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企業指的是一個個商務活動的實體,而在電子商務下,企業表現為因特網上的一個個域名,它表示的可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企業實體,也可能僅是網絡虛擬世界中的一個虛擬企業、地址符號;可能是一個實在的企業實體與一個虛擬企業的組合,也可能是一個虛擬企業與另一個虛擬企業的虛擬組合。這種虛擬企業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它是經營權意義上的企業,而不是財產所有權意義上的企業。在這種形式下,企業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相當的臨時性和虛擬性,可根據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進行靈活重構,隨市場機會的持續而存在,一旦失去市場或組合任務完成即可迅速解散。由此可見,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可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充分展示自己最具優勢的資源部分,達到優勢組合,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在電子商務下,企業層面含義已表現為網絡環境下的虛擬企業———企業域名,在會計學上可表現的只是一個無形資產。

其次,企業之間的競爭有了新變化,競爭與合作變得同等重要。在傳統的市場經濟下,企業間的競爭是永恆的話題,但在電子商務下,消費者直接面對企業的網站及主頁,企業競爭出現了平等化、透明化、全方位化趨勢,每個企業都可利用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展示自己的產品、資源、技術、人才等,企業的各種信息全部展示在消費者面前,消費者在網絡上有了更大的選擇範圍和更方便的選擇方式,哪家企業的產品符合自己的標準就可選擇哪家。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靠把消費者侷限於自己的小天地來獲取超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不同企業的管理者只有互相協作,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市場中佔據有利位置。這樣,企業間的競爭變化為合作與競爭共存,合作甚至變得比競爭更重要。

再次,企業的內部管理也有了新的變化。一方方面,企業的管理模式從垂直型轉向了扁平化。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下,組織之間的信息交流集中表現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上下級之間的交流,中間管理人員是企業基層與高層之間的關鍵紐帶,大量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信息的上傳下達,管理模式為垂直型。在電子商務下,企業內部信息網與因特網使橫向信息交流和越級信息交流成為可能,藉助網絡,企業最高領導可以隨時瞭解下情,這就弱化了中間管理層的功能,從而使企業可以大量減少中間層,加快企業信息的流通,企業管理模式趨向扁平化。另一方面,企業管理手段從有紙化轉向了無紙化、信息化。企業傳統管理手段主要依靠管理人員手中的筆、紙、各類報表及輔助工具,信息是分散的和孤立的。電子商務下企業日常管理活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企業內部各方面管理信息透明化,通過網絡,由信息孤島彙集成企業的管理信息流,各方管理人員可依據自己的管理權限隨時自由調用,方便綜合管理。這些都使企業管理者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能夠及時調整管理方式和手段,達到企業的預期目標。

淺析信息化對教育系統財務會計的影響

1、教育系統財務信息化系統的組成部分

隨着教育系統專項資金管理的深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財務管理中,金融各單位的主管資金專項,各種具體用途,科研經費,課程開發,教材建設項目管理費用等經費均單獨立項管理,所以項目資金會計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信息的準確性,各類教育機構要加速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應強化基金項目管理和核算,進而使輸出結果更正確。

動態報告制度,即財務分析體系。財務信息系統應該是動態的,隨着經濟活動,財務會計的工作不斷產生的財務信息,現在,全國教育系統已經被許多專業部門(如會計結算中心等)進行集中核算,對查詢提出要求,財務信息的實施,學校報銷憑證將報銷給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財務的狀況,只能在月末可以知道,要想知道實時的財務數據是艱難的,需要一個資源整合的平台,可以使學校採用的財務信息系統平台,迅速查詢實時金融數據,需要提供財務管理決策。教育主管部門也可以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信息系統平台的動態信息的狀態,就可以查詢實時的。

2、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2.1、財務管理信息發展緩慢

教育機構高層領導的決策依賴全面信息,只提供相關和及時的財務信息,但現在這樣的金融部門是由人工彙總企業的經濟信息,然後通過幾個部門的各級決策者的處理,進而提供的會計信息只能涉及到歷史數據和基本信息,只是反映了金融機構在過去的時期的總結性財務工作狀況,不具備時效性,這也致使對正確的決策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有效的指導。

2.2、高錯誤率的基本信息

許多教育機構的基本信息,如人員信息,學生信息,國有資產信息,很多部門和教育機構需要使用歸檔,但現在這樣的信息傳遞,經常依靠落後的手工錄入方式,同樣的信息重複在不同的部門,通過人工更新,從而導致浪費勞動力,與此同時,由於信息的更新不同步,或有關人員的操作不當,導致不一致的數據。財務管理不僅是國外提供的信息,而且還需要收集其他部門的信息作為財務管理的基礎,但往往在收集信息進程中,因為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口徑,致使各部門反饋的數據相差很大,給財務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3、管理信息沒有統一的原則

雖然很多部門在校園內開展了計算機信息管理,同一信息在不同部門的更新,一定要先轉換成信息,以便更新自己部門的規則,使得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同享。作為財務部門運用人事部門、學生管理、信息資產管理時,和財政部門相關部門的基本信息對接,才可以轉化為財務信息。

3、加強財務信息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3.1、強大的會計人員培訓

對財務管理過程中的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需要轉化觀念,學習新的管理方法,充分了解電算化作用,提升了會計專業知識。對於會計人員參加初級基礎訓練中,我們要大力進行中、高的計算機培訓,以確保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以適應時代的需求。會計人員普遍掌握會計電算化技能,有的人通過培訓成為既精通會計和精通計算機的人才。提高現有的會計人才培養,引進的方法,進而加強會計隊伍,提升會計人員的效能。對金融體系的信息順暢發揮了主要影響力。

3.2、積極推進全面建設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信息化教育機構的根本。教育信息化系統是一個教育理念,從教育機構到目標系統的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統的各個方面,影響教育系統的成功或失敗的信息工作。推動教育信息化體系,教育體系應側重於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改善教育系統的管理和以整體競爭力為基本方向,一定要從學校領導開始重視,成立專門的工作組,聘請專家,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以保障工作的協調性,使得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3.3、強化信息化工作建設

數字化校園是一個涉及全校各部門的項目。由於數字化校園的最終方針是能夠提供及時數據,實現信息共享,改善教育機構傳統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所以,根據各部門的要求,具有數據共享,提高跨部門協作的服務意識,建立信息系統,可以幫助實現各部門的溝通,協調和全面安排,部門規劃服從全局規劃,為學校相關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公共服務平台的支持,實現資源共享,提升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務的質量。

3.4、加強教育,提高財務管理質量

財政部門應及時調整工作方向,重點轉移到財務管理,不斷提升財政管理的質量,使用財務軟件管理和分析能力,教育機構的融資能力、負債能力、經營成本預算等對活動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解析,按照國家要求的發展,對教育機構的計劃提供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促進教育機構的發展。

4、結束語

財務管理信息化是財政管理改革的主要趨勢。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髮展進展中的實現,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以符合現代發展的要求,提升財務管理程度,加速教育系統事業的順利發展。

論電子商務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一、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是各參與方之間以電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方式或直接物理接觸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業務交易。這裏的各參與方主要指政府、銀行、企業和個人等,這裏的電子方式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支付手段、電子訂貨系統、電子郵件、傳真、網絡等。一次完整的商業貿易過程是複雜的,包括瞭解商情、詢價、報價、發送訂單、應答訂單、發送貨物、取貨、支付匯兑等過程,這裏涉及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動。嚴格地説,只有上述所有貿易過程都實現了無紙貿易,使用各種電子工具來完成,才能稱之為一次完整的電子商務過程。

通俗地説,電子商務也就是電子交易,主要指利用網絡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網上進行交易活動,包括通過Internet買賣產品和提供服務。這裏的產品可以是實體化的,如汽車、計算機等;也可以是數字化的,如新聞、軟件等;此外,還可以是提供各類服務,如安排旅遊、遠程教育等。電子商務並不僅僅侷限於在線買賣,它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方面影響着商務活動的方式。

電子商務通過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伙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一次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直接化。它具有交易虛擬化、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高和交易透明化的特點。電子商務可以使貿易環節中各個商家和廠家更緊密地聯繫,更快地滿足需求,在全球範圍內選擇貿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利潤。

電子商務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着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物流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務的配送和傳輸渠道,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説,物流可能仍然經由傳統的經銷渠道;然而對有些商品和服務來説,可以直接以網絡傳輸的方式進行配送,如各種電子出版物、信息諮詢服務、有價信息等等。資金流主要指資金的轉移過程,包括付款、轉賬、兑換等過程。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銷行銷、技術支持、售後服務等內容,也包括諸如詢價單、報價單、付款通知單、轉賬通知單等商業貿易單證,還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譽、中介信譽等。

採用電子商務這一交易形式,交易雙方之間可能是相互陌生的。所有的交易信息都是利用電子郵件和EDI(電子數據交換)的形式來傳遞,傳統的用來記錄經濟業務的紙質原件已不再存在,都是記錄在計算機系統中的電磁信息。

二、電子商務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會計核算是指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賬簿以及根據賬簿編制會計報表這整個過程的步驟和方法。在手工核算的條件下,根據不同實際情況可採用不同的會計核算形式,如記賬憑證賬務處理形式、彙總記賬憑證財務處理形式、科目彙總表賬務處理形式、日記賬賬務處理形式等。但是不管是哪種形式,都反映手工操作這一技術特徵,這種手工操作的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處理環節多,處理內容分散。傳統會計受手工操作能力的限制,需多名會計人員協作才能完成數據處理工作。為了便於人員職責分工和管理,需要分割會計核算過程,分解會計核算內容,每人完成整個過程中的某一部分內容。二是處理流程重複,內部數據核對體系複雜。由於人工操作在任何環節、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計算、記錄方面的差錯,因此,為了保證會計核算的正確性,在手工會計系統中採取了專門的方法:首先分總賬和明細賬平行重複記賬,通過賬賬核對來檢查記錄的正確性;其次,在賬務處理的主要環節建立平衡校驗控制點,以檢驗每一步數據的正確性,如記賬憑證、科目彙總表、試算平衡表、資產負債表等都體現着平衡校驗機制,以便有效地檢查本步驟或上步驟數據處理的差錯。以這種低效率、重複處理來換取數據的正確性,是手工核算的一個重要特點。三是週期長。在手工核算系統中,一般以月(季、年)為週期定期產生會計信息,不能跟蹤實時信息。顯然,這三個方面的特徵,是與手工操作這一客觀限制條件密切相關。電子商務的引入,這些具體核算形式的客觀限制條件不復存在。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核算可以採用如下程序:

原始數據→分錄數據庫→Web數據庫→會計報表

在上述程序中,原始憑證經過確認、計量、按複式記賬原理分錄轉化為分錄數據進入分錄數據庫。通過分錄數據庫即可產生傳統的記賬憑證、明細賬和日記賬等資料;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對分錄數據庫進一步處理形成Web數據庫。顯然,在這樣的會計核算程序中,總賬核算與明細核算、序時核算與分類、日常分散核算和期末彙總核算,以及有關的記賬與結賬規則、核對和試算平衡方法等均不復存在。

芻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控制與規範發展_小論文

論文導讀::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確保披露內容與會計準則有關規定相接軌。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主體建設。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監管主體,關聯方交易

在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擴張的大環境下,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迅猛發展。但是,隨着政府公共監督影響和社會媒體關注度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日益成為公眾普遍詬病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上市公司一系列造假事件如銀廣廈、ST猴王、ST金泰、藍田股份等,使上市公司在股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因涉及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信息披露已成為上市公司與輿論社會直接接觸的主要途徑。另外,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臨內部管理與規模經營不相適應的困境,公司管理層為了自身利益或出於保護既得利益而隱瞞公司本應披露的公開信息甚至散播虛假信息。以此造成了管理層和投資者在會計信息供應與需求之間兩者的矛盾。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投資者和相關信息需求者最直接、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是反映一個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資金運行情況的晴雨表。會計信息披露的嚴重失真會影響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中小股東等)和監管者(政府、監管機構)判斷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對其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錯誤做出結論,進而誤導投資決策。另外,從目前現狀來看小論文,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度尚不十分規範。離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的範圍和詳細程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基於社會信息風險考慮,上市公司亟需引入規範會計信息披露的理念,加強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管理和協調,促進其信息披露體系完善並增進投資者瞭解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的財務戰略和資金狀況。

一、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會計信息披露的控制效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監管體系、管理層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研究影響上市信息披露的因素,是瞭解會計信息披露的運用和規範程度。從這些因素入手並分析如何使上市公司有更強烈的動機對會計信息進行更加詳盡和高質量的披露,以便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發現上市企業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起到保護資產安全的作用。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顯著相關的,更多公司治理結構的因素將會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政策規定。監事總規模較大、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分離不由一人兼任披露會計信息的情況較好。根據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和治理結構特點,投資者運用其對治理結構健全的瞭解信息和統計資料,測算結構指標及指標體系,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行業中的口碑和財務狀態,為決策評價和決策提供參考。

2.監管機構。上市公司的證券主管機關一般僅就重大事項或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假如涉及到市場欺詐、會計信息失真,要由證券主管機關介入處理,並由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實施事先登記、事後審核。對上市公司臨時公告實施事前形式審核,督促上市公司依法真實、準確、完整、公允地披露信息。除此以外,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出具審計意見的註冊會計師進行規範和監督。政府監管部門也隨時收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變化資料,以此加強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監督和監管,以保護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管理層的重視程度。只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真正意識到會計信息披露規範的重要性,才會有較強的動機真實披露經營管理信息,建立起適應本公司的信息披露控制體系。在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及隨着公司經營規模不斷的發展,上市公司的披露政策和範圍也不斷髮生調整,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態度也會影響到信息披露的範圍和詳細程度。

二、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弊端

目前,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環節上,出現了一些存在弊端,客觀分析如下:

1、誇大經營業績,披露缺乏及時性。

我國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中雖然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中期報告的時間期限,但在實際執行中,雖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披露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但存在着披露時間偏晚的現象,有的公司直到規定披露時間的最後期限才公佈企業的財務報告而對於臨時重大事件的披露小論文,從而降低了相關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含量偏低。

現行財務報表的信息含量主要是以財務信息為主,缺乏非財務信息以及企業背景信息的披露,這樣子使信息使用者缺乏對企業的全面瞭解,如缺乏分部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運用的披露、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的區分、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報表中特定項目的不確定性披露等信息。

3、信息披露不客觀不真實。

上市公司出現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惡化,為避免退市,鋌而走險,編造和捏造虛假原始憑證,操縱會計信息,致使信息使用者難以對上市公司進行合理的判斷並正確地作出決策,最終導致理性的投資者失去了對市場的信心。

4、目前監管體系薄弱,監管手段落後。

證券會等政府監督機構包括上市公司內部的監事會監督手段落後,有些還存在監管人員不足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造假髮現的可能性是較小的。再加上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打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對直接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多,民事賠償也是微乎其微。

三、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採取的對策

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控制和規範發展,不僅牽涉到上市公司的監督控制和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性,而且關係到上市公司財務資源運營的持續發展和戰略定位,直接決定着上市公司的興衰成敗和社會系統誠信建設。在會計信息披露控制過程實現上市公司發展目標,強化信息披露程序和內容的規範發展,兼顧未來發展完善的需要,實現服務於投資者和股東的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規定,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上市公司要改善會計信息披露狀況,落實好管理層和監事會的責任。證券監督機構也要在披露內容規定的制訂上加大力度和宣傳,並統一規範化的格式準確性則,確保披露內容與會計準則有關規定相接軌,並對上市公司明確相關披露要求,要其對存在欠缺的披露內容作出補充。如規定招股説明書中要作出盈利預測和相關解釋資料。

2.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對經營者的約束和控制。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股權責任意識淡薄,可通過引入外部董事改變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狀況。大力培育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以及建立市場化的動態的激勵機制等措施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社會公眾股股東;充分利用外部資金,使其積極參與到公

司治理中來。保持合理的股權集中度,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股股東和監事會的力量,促進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3. 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主體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小論文,轉變內部監事會職能,加強自律性組織的自律監管,通過相應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充分發揮自律監管的作用。另外,證券監管部門要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派出相應機構或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説明書、中報、年報、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四、結語

完善規範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切實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這項任務相對我國現狀而言顯得任重道遠,形勢嚴峻。但通過加強改革和提高認識,從長遠角度來看,必定會使會計信息披露在質和量兩方面更上一層樓,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規範性和有效性水平,改善信息披露環境,增強社會公眾的投資信心,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頂柱,“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的若干問題探析”,《會計之友》,2004年6月。

[2]鄭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財會研究》,2009年2月。

[3]袁金平,“淺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合理有效性”,《信息技術》,2010年35期。

[4]李靜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經濟師》,2010年12月。

[5]呂景彩,“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財政監督》,2008年5月。

會計電算化系統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單位的會計檔案包括貯存在磁盤(軟盤和硬盤)上的會計文件和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等書面形式的會計核算資料。

一、數據資料管理與保密

機內數據文件及其備份和作為會計檔案資料打印輸出的各種憑證、帳冊、報表,應按有關財會制度使用、保管。

1、現金記帳憑證及日記帳的輸出及保管。

現金收付業務要做到當日業務當日清。現金記帳憑證一律由專職會計人員手工做記帳憑證,審核無誤後當日輸入計算機並打印出現金日記帳頁,審核後交現金出納人員核對現金庫存,相符後出納員及主管負責人在帳頁上蓋章,按月編頁碼裝訂成冊加蓋封印,年終將各月現金日記帳順序裝訂成冊,加蓋封印妥為保管。

2、銀行記帳憑證、帳冊的輸出與保管。

銀行記帳憑證分機制憑證和手編記帳憑證兩種。有關財務人員必須及時把經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手編憑證,當日輸入計算機並打印銀行日記帳,以保證銀行出納當日業務當日清。銀行帳頁經出納審核無誤後,出納和主管會計簽字蓋章,按日裝訂成冊,年終將各月銀行日記帳順序裝訂成冊,並加蓋封印,妥為保管。

現金、銀行記帳憑證可採取彙總的方式,裝訂成冊,妥為保管。

3、轉帳憑證的輸入、輸出與保管

轉帳憑證包括手編憑證和機制憑證兩種,有關會計人員應及時將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或手工編制的記帳憑證,輸入計算機。機制憑證在輸入計算機後要打印輸出,並與手編憑證同樣裝訂成冊,妥為保管。

4、科目彙總表、帳簿打印時間。

(1)現金、銀行日記帳每天打印。

(2)銀行餘額調整表每月打印一次。

(3)總分類帳和各種明細分類帳每月打印一次。

(4)現金、銀行存款、轉帳記帳憑證的科目彙總表每本打印一次,並同該本記帳憑證一起裝訂。

(5)會計報表、計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時間打印輸出,經有關財會人員審核無誤後簽字生效。

關於雲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工作的挑戰

一、雲計算的定義、特徵與商業模式

1.雲計算的定義

在互聯網領域中,雲計算是一種虛擬化資源換,是一種關於互聯網相關服務的模式,雲計算是將互聯網作為發展幾點的。並且依靠互聯網向外界傳送虛擬化資源。到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對雲計算的定義有幾十種,但是以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定義最為權威,而且被大家廣泛接受的也是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關於雲計算的定義,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對雲計算下的定義是:“雲計算作為一種虛擬化模式,其付費原則是以使用量為跟本基點的,這種模式可以提供便捷的按需分配的網絡訪問,使客户可以隨時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虛擬資源能夠快速地被提供,僅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就可以與供應商進行很好的交互”。

2.雲計算的基本特點

關於雲計算,筆者通過理解其定義,總結出以下幾點特點:

首先,雲計算是一種先進的計算模式,它應該具備超強的時間和網絡存儲功能,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與服務供應商進行交互。

其次,雲計算作為一種計算模式應該具備廣泛的接入功能,通過網絡可以及時的獲取計算功能,然後通過標準機制進行訪問,最後通過客户端平台進行操作使用。

第三,雲計算作為一種計算模式還具有強大的資源池,其資源池主要有存儲、處理、內存、網絡寬帶的虛擬機等資源,正常情況下雲計算服務的供應商所提供的資源會被迅速地池化,利用多元化的供應渠道為客户提供服務,而且在提供服務時還會根據客户需求的不同對其進行多方面的服務,但是用户並不知道資源的確切位置,這樣資源的安全就會得到保證。

第四,雲計算還具有快速伸縮性,在進行計算時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還可以保證計算功能的伸縮性,在當今社會的全自動化情況下,其規模可以快速隨意的擴大或縮小,對於一些小型的客户來説,供應商的資源是無限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購買,所以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對於會計行業的發展還是極為有利的。

3.雲計算的商業模式

如今,雲計算是信息產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在未來具有極為廣闊的發展上升空間,值得關注的是雲計算行業的誕生改變了信息技術原有的商業發展模式,在信息技術行業領域已經發生了兩次重大的歷史性變革,商業模式也得到了創新,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為微軟和谷歌創下了不少輝煌。

二、雲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工作的挑戰

1.雲計算對數據或資源等資產確認的挑戰

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一種資源,並且該資源會給企業帶來效益。在新型的雲計算模式下,用户的數據離開用户控制進入數據中心或數據供應商的數據系統中,改變了原有的數據應用模式。在數據的存儲、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險性,改變了原有的數據計算模式,這給傳統的資產確認和計量模式帶來的極大的衝擊,同時也給雲計算對資產的確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2.雲計算的產生給收入區分與確認帶來了強大的挑戰

雲計算行業的迅速發展會直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軟件行業、網絡設備行業等,雲計算的發展可以推動整個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商業模式的改變使收入區分預確認面臨很大困難。

面對雲計算的發展,解決如何區分供應商與相關產業的收入、如何確認供應商的收入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3.雲計算給成本計量與配比帶來極大的挑戰

在處於新型的商業模式下,雲計算不僅難以對供應商的收入進行準確及時的確認,而且還很難對其進行準確的計量和配比。雲計算的成本包括很多,因此有時候很難對其進行準確地計量和配比。因此,在雲計算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以後,雲計算給成本計量與配比帶來很大的挑戰。

三、雲會計在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

雲計算的應用會直接降低會計信息技術化應用的成本,還有利於提升會計信息化專業水平,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數據管理的可靠性、提升會計的工作效率,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諸多的經濟活動都會在網絡上進行,在經濟活動中會計這一角色是主角,必然少不了他們的參與,因此熟練地掌握雲計算技術會直接推動會計行業的發展,也會直接影響將來經濟的走向。

在將來,雲計算技術會廣泛應用於網絡世界,雲計算技術不僅會影響會計行業,還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態勢。

四、結語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因此什麼樣的方式能節約企業的發展成本,企業就會使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會直接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因此,會計應該熟練地掌握雲計算技術,建立更可靠。更有效的會計信息系統,雲計算會加快企業向信息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會計行業要想得到新的發展就必須掌握雲計算技術。

對管理會計原則的探討

〔摘要〕管理會計原則是指導管理會計工作的規範,是對管理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應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指導作用。本文借鑑會計原則,將管理會計原則劃分為基本假設和指導性原則兩部分,並進行了具體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原則 基本假設

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的分支之一,產生於本世紀20~30年代,形成於本世紀40~50年代,主要側重於信息的積累、對比、分析和解釋,用來幫助企業管理當局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各責任單位的經濟活動。由於管理會計起步較晚,較財務會計已成熟的理論相比,管理會計理論還遠未形成體系。而作為其理論基礎之一的管理會計原則,中外學術界對其還很少進行探討。而且由於其本身的服務對象、外部環境及內部條件的靈活性、多樣性,很少形成廣泛的業務原則。因而到目前為止,對管理會計原則還未形成統一定論。

管理會計原則是指導管理會計工作的規範,是對管理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應具廣泛的適用性及指導作用。1974年,美國會計學會(AAA)提出了八類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雖然沒有得到世界範圍的普遍公認,但非常有借鑑意義。我國著名管理會計學者李天民教授又為管理會計原則構建了科學的理論結構。筆者現借鑑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其具體內容作淺顯論述。

管理會計的本質是一種全局性的,以決策性會計為主體的經濟管理活動。其總目標是提供相應管理信息,協助管理當局做出有關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決策。管理會計為管理當局提供的管理信息,總是儘可能運用財務會計系統所提供的資料,並對其進行加工、改進和延伸,使他們能更有效地服務於企業內部管理。除此之外,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管理會計也把提供的信息內容擴展到企業外部,如環境、政策、競爭對手等。但既然管理會計的主要信息來源是財務會計信息,二者在某種程度上是同源而分流的,我們不妨借鑑財務會計原則的體系,即把管理會計原則總分為基本假設和指導性原則。指導性原則又具體分為決策有用性原則、提供信息的約束原則及針對用户的質量原則。

一、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accountingentity)

它是管理會計對象運行的空間範圍的規定。由於管理會計主要是向企業內部各級責任單位提供有選擇的、部分的、特定的管理信息,因此,管理會計的主體,可以是整個企業,但更多的是各級責任單位。

(二)持續經營(goingconcern)

它是對管理會計對象運行的基本方式的規定。即企業或各級責任單位的生產經營和籌資投資等活動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從而相應的管理會計方法能保持穩定、有效。

(三)會計分期(accountingperiodicity)

它是對管理會計運行的時間範圍的規定,即把企業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籌資投資活動,劃分為一定的期間,以便及時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相對財務會計而言,由於管理會計的工作重點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服務,提供相應信息以協助其進行經營管理活動,而不是定期對外提供強制、規範的會計信息,故時間跨度可以靈活選擇。特別是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戰略管理會計的推行,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將朝着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同的管理主體有不同的時間需求,從年、季、月發展到周、日,甚至隨時提供。

(四)貨幣的時間價值

由於管理會計職能的多樣性導致其除應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外,還要廣泛採用其他非貨幣計量單位,例如標準實物單位、質量綜合計量單位、創新程度、市場佔有率等等。而且在長期投資和籌資決策中絕不能假設幣值不變,因為貨幣在不同時間的價值是不相等的。總的説來,貨幣計量和幣值不變假設對管理會計均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在投資、籌資中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前提———貨幣時間價值,以便使決策更為科學、合理。

(五)效益最大化目標

管理會計的總目標,就是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為此,企業管理當局在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經營業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否提高作為基本標準。

二、指導性原則

(一)決策有用性原則。這一原則分為首要質量特徵和次要質量特徵兩個層次

1.首要質量特徵

(1)相關性原則。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提供信息時,要充分考慮信息用户的需求以達到決策有用性。

一項管理會計信息如對信息用户決策沒有幫助,則不具相關性。相關性原則有以下兩層涵義:

A.及時性: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應能夠及時滿足經營管理決策的需要。它包括及時將產生的信息資料進行處理和及時報送給信息用户。

B.適應性:是指從基本數據得到的信息對企業決策過程的滿足程度及協調程度。

(2)可靠性原則。是指確保管理會計信息能免於錯誤及偏差,並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信息如不可靠,不僅無助於決策,而且還可能造成錯誤的決策。因此可靠性也構成信息的主要質量。一項管理會計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四個組成因素加以衡量:

A.客觀性:強調管理會計信息能客觀反映現存狀況或對未來做出客觀的預測。這一原則要求信息的來源,即用於生成信息的資料應客觀、真實、準確,同時要客觀選擇處理方法。

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中小企業中的運用

現代管理會計已從傳統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綜合多種學科的邊緣學科。它作為現代會計的一個分支,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會計包括決策分析、預算編制、成本分析以及責任會計的推行等。隨着經濟的發展,以民營、私營和個體工商户為主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管理髮展的趨勢是會計工作的重點由過去單純的“資產計價,確定收益”向“目標與控制”管理轉化,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會計轉變職能,及時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財務信息。隨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小企業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會計轉變職能,及時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財務信息。這些決定了中小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中小企業的重要經濟地位

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統計,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國在工商部門註冊的中等規模以下企業已超過320萬家,個體工商户也已達到23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企聯常務副理事長孫延祜指出,中國以民營、私營和個體工商户為主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孫延祜近日在此間的一個研討會上介紹説,目前,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已佔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5.6%的份額。2003年,中小企業還繳納了全國46.2%的税收,完成了62.3%的出口總額。中小企業對中國的更大貢獻是提供了最多的就業機會,目前,中國有四分之三的城鎮就業人口在中小企業工作。統計數字還表明,中小企業在中國各經濟主體中最具發展活力。目前,中國有65%的專利技術是由中小企業擁有的,有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0%的新產品是中小企業開發的。

二、中小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現狀

就目前狀況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其效果還不很令人樂觀。其主要問題在於:

(一)理論研究不夠。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缺乏對實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實際應用效果不太明顯。由於理論體系尚未形成,實際運用起來也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有些企業只知道簡單粗略運用量本利分析或是進行責任中心核算活動等;

(三)管理水平及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中小企業領導人普遍沒有經過科學化管理的薰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管理觀念陳舊,人員選用上任人唯親,相信血緣關係,強調忠誠老實,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過度集權,不夠民主。家族式管理現象普遍存在,強調家族利益,從業人員覺得為一個家庭服務,個人晉升發展的機會很少,積極性與創造性未能充分發揮。而且管理隨意性強,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對於管理會計更是模稜兩可;第三,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報酬低,發展潛力不大,致使高水平、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不肯下嫁,所以,目前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一般為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小生,沒有實踐經驗,又無資格,或者是一些原鄉鎮企業的會計,業務素質較低,知識比較陳舊。而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會計人員其實最好能面面俱倒,有一定的綜合素質,故存在一定差距。

(四)會計信息主要應對外部需求

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較有限,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不高。主要為税務部門的納税管理外部需求、工商部門的年檢時要求提供的會計報表為第二位的外部的需求、銀行貸款管理的需求為第三位的外部需求,其重點單純為資產負債情況及損益情況等方面。其次,投資者的決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成為最主要的內部的需求,由於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投資者往往同時就是管理者,所以內部需求也不高。

三、推行管理會計制度,完善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怎樣才能走出困境,使現代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廣泛應用,發揮其作用?筆者認為,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特徵,應認真加以思考。

(一)改變會計職能。現代管理會計是會計職能的變化引起的。其主要職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決策轉移,財務部門被賦予決策權,而且對工作結果負有不可推託的責任。相應地,財會人員由管理系統中的專業信息支持人員轉變為決策者與合作伙伴,新的職責與角色要求財會人員更多地瞭解企業各個方面,如製造過程、核心技術、研究開發、市場營銷、競爭對手以及供應鏈等,以制定正確的戰略計劃,為內部顧客提供有關他們應該作什麼及將會怎樣的服務,而不能只反映是什麼或過去怎樣。他們的工作精力將更少地用於信息報告,更多地用於計劃與分析,並且將更加廣泛地參與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在管理決策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加入WTO後對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關鍵詞:WTO 企業會計準則 會計信息化 壞帳準備

世界貿易組織(WTO)由關貿總協定(GATT)、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和知識產權協定(TRIPS)三部分組成,主要為所有貿易事務制定規範,協調衝突,維持秩序,講究效率和公平,包括關税、市場準入、知識產權、傾銷、最惠國待遇、勞工、仲裁和制裁等方面。WTO是一個超國家的經濟立法和司法機構,與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三足鼎立,成立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秩序中貿易、金融和發展三大領域中維持經濟秩序、協調經濟糾紛的主要支柱。隨着中美加入世貿組織協議的簽訂,我國加入WTO已是指日可待,這為我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

一、加入WTO後的積極作用:

加入WTO後,中國經濟將會加快與世界經濟的融合,為國內會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1、有利於我國會計行業學習國際會計行業學習國際會計行業的先進管理經驗

我國會計市場開放後,國外的會計事務所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在國內開國會計師事務所。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會計師事物所的管理、客户開發、人是控制等方面有良好的經驗,特別是在員工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員工專業水平和提高上更有獨到之處。國外會計中介機構的進入,為我國會計中介機構的改革提供了參照物,我們可以足不出户地學習國外會計中介機構成熟的管理經驗,加快我國會計中介行業的改革與發展。

2、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其會計研究

隨着資本市場的開放,外國資本將以更大的規模和深度進入中國市場。由於資本市場的建立及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涉及會計問題,故對於資本市場會計方面的研究就變得十分必要,包括資本市場中經濟預測、決策模型的建立與完善,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則,資本市場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等。而以上市公司為中心的會計研究將會成為會計研究的熱點,會計研究人員可以更多的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經濟根據來進行研究。另外,向廣大投資本、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集團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也是資本市場會計最基本的職能。可以説,加入WTO不僅給資本市場帶來繁榮,也給會計研究帶來新的課題和生機。

3、有利於中國會計信息披露的規範化和法制化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進程中,通過會計實踐獲得的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同時也是企業進行管理與決策的依據。中國加入WTO以後,隨着國際間交往的加強,經濟業務在規模和數量上必然會增加,其會計信息披露關係到企業間的預測及決策,為利益相互集團所重視。應該説,加強會計信息方面的規範是建立國際間正常經濟秩序的基礎。WTO規則中雖然沒有直接關於會計信息方面的規則,但在其他有關規則及其執行過程中,藴含着許多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是符合市場經濟客觀需要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必然要求中國以完善的法制來作為保障。中國加入WTO將有助於中國加快對外貿易法規及其相關會計法規的建設和完善,通過國內有關立法來保證國際協定和條約的順利實施,保護各方的經濟利益。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為中國加入WTO後的會計信息披露規範化和國際化提供了依據,為外國企業和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會計方面最基本的規範。

4、有利於會計行業開展新業務

WTO要求成員國允許外方進入會計服務業的各個領域,這必然促使管理當局批准本國的會計中介機構也可以進入相關領域開拓新業務,向外國會計機構競爭。此外,加入WTO所獲得的最惠國待遇有利於會計中介機構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發展會計業務,提高本身實力,而市場準入原則減少了會計服務業的壟斷,降低了銀行業的進入成本,有利於銀行間的競爭。

5、有利於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發展

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並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其軟件部分主要是模仿手工會計核算方式進行核算處理,缺少企業財務管理需要的管理與決策功能。至使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還只是企業內部信息的孤島使企業的財務信息難以同其他功能信息相互融通。中國加入WTO後,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所進行的商務活動將更多的依賴於虛擬的網絡,網絡經濟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將促進企業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從核算型轉變為管理型,促進會計信息化。

二、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

加入WTO,雖然對中國會計的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也會在某些方面帶來嚴峻的挑戰。

1、會計準則與國際慣例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已經並將繼續頒佈我國的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的出台,標誌着我國會計改革已正式步入國際化的發展軌道。但是,我國的會計準則在具體條款上與國際會計慣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1)產品成本核算方面。國際通行的做法傾向於製造成本法,而我國多用完全成本法。會計核算方法的不同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定價、關税等,進而影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2)固定資產新舊方面。我國現階段考慮到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除了某些高科技行業外,絕大部分行業都是採取平均新舊法(直線法),這使我國固定資產回收期相對較長,不符合會計上的穩健原則,且難以籌集資金,造成固定資產更新緩慢,企業經營風險加大;(3)壞帳準備金的提取方面。我國規定除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的公司可自行確定計提壞帳準備金的方法和比例外,其他企業均採用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計提壞帳準備,而且還硬性規定了一些行業的計提比例。我國對壞帳計提的規定比較保守,壞帳準備會計提比例較低,致使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時,與同類企業相比經營風險加大,容易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導致破產;(4)無形資產計量方面。從會計的角度看,知識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形資產在整個社會資產的比重中顯著上升,對一些高科技企業來説,它的比重甚至已超過固定資產而位居企業首位。根據有關資料介紹,經濟學中涉及的無形資產多達29項,目前美國評估公司所涉及的無形資產也達23項。而我國會計實務中運用單項評估和整體評估的無形資產只有12項,列入財務會計系統的只有6-7項,多數無形資產在財務會計中得不到反映,這必然使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併以及商務交往中處於不利地位。

2、國際會計中介機構湧入會搶佔國內會計機構的市場份額

加入WTO後,我國將逐漸取消對國際會計機構在業務方面、數量方面、國外從業人員、規模方面的限制,使其享有與國內會計機構同等的競爭機會與權利。那時,國際會計機構憑藉其豐富的市場經驗,先進的審計技術和強大的國際背景,與剛剛起步還處在成長髮育期的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進行市場爭奪戰,佔據有利“地形”。國際會計中介機構搶灘中國,首先衝擊風險小、成本低、利潤高的業務。

3、國內會計業的風險增加

加入WTO後,國際經濟活動的競爭加劇,企業會計工作面臨的風險加大。新的市場要面臨新的風險,高科技及其產業的掘起,經濟全球化擴張,導致不確定性因素增長。由於信息不完備與非對稱分佈,又促進風險加大。對會計及各所而言,由於國際會計機構進軍中國會計市場,將導致國內會計機構中的一部分家户流失,從而導致那些規模小,業務單一,防風險能力差的會計中介機構的破產。與此同時,跨國的中介業務要比在單純的國內業務風險大得多,這更加劇了國內會計中介機構的審計風險。

4、國內會計行業將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

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人才的競爭。會計行業是高智商行業,人才資源是重要的資源。人才競爭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發展的機遇。國際會計機構將以高薪、出國培訓的機會、優越的工作環境等條件與國內會計行業進行人才爭奪戰。

三、積極採取對策,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中國加入WTO後,從長遠看有利於中國在參與世界經濟分工與協作中獲得比較利益,有利於國際會計行業的發展。但從近期看,我國會計行業受到某種程度上的衝擊是難免的。因此,必須積極採取有效對策,迎接加入WTO後的多種挑戰,把國外會計行業的衝擊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1、建立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規範體系

目前我國會計的直接規範體系包括三個層次:(1)會計法;(2)企業會計準則;(3)會計制度。根據WTO設立協定第16條第4款規定,所有會員國的法規應與WTO的國際規範一致。目前我國雖然已經制定發佈了若干項具體會計準則,但大部分僅限於上市公司應用,其內容與國際會計準則仍有一定差異,不利於國際間企業經營狀況的比較分析,也不利於來華投資合作的外方瞭解中方合作伙伴的經營狀況;我國原有的分行業會計制度的存在,又使不同行業的企業可以按不同的制度來提供會計信息(新頒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暫在股份有限公司範圍內執行)。這與WTO要求遵守共同的遊戲規則、實行國際間的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不相適應。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建立統一的以會計準則為核心內容的會計規範體系。中國在制定具體會計準則的進程中,應全面分析中國與西方國家會計環境的差異,充分參考和借鑑國際會計組織和西方發達國家有關會計準則的內容,使中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並且,根據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滯後於實踐的現狀,應該分輕重緩急。對於直接關係到我國企業“入世”所需瞭解的會計要素核算的相關準則,如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較大的存貨、金融工具以及保險、通訊、汽車製造業的會計準則應優先加快制定。此外,“入世”將會使不符合市場經濟機制運行的會計管理政策和法規陷入困境,政府管理部門必將對其進行改革,從而使會計法規體系加以健全。

2、註冊會計師行業要超常規發展

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從目前狀況來看,難以同國外的大會計公司相抗衡。加入WTO以後,我國現有會計市場的業務格局將會被打破。一方面,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將會有所損失;另一方面,其高級人才將面臨流失的可能,使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失去等國際大會計公司抗衡的實力。因此,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必須從現在起至完全開放服務市場的這一過渡期內,採用超常規的發展戰略,使註冊會計師行業有一個大幅度的飛躍。結合目前的國情,主要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為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包括國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等;第二,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註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第三,進一步拓展業務範圍,提高執業水平;第四,實行註冊會計師產業化,進行行業重組,走“高效”和“規模”發展之路。只有這樣,中國的註冊會計師行業才有可能適應加入WTO的挑戰,中國會計市場才會出現真正的繁榮。

3、加快會計人才培養,努力提高會計師的素質

目前,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數量的擴大與質量的提高不相匹配,很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員老化嚴重,年輕合格人才缺乏,行業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註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採取多種形式,加快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人才的培養,造就一批具備國際水平的註冊會計師,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解決:

(1)政府應對會計人才和培養引起高度重視。政府應增加對註冊會計師專業人才教育的科技基礎設施的投資,支持會計師事務所與大學院校合作培養註冊會計師人才項目,開放註冊會計師人才教育國際合作市場,加快註冊會計師專業人才的培養。

(2)認真辦好註冊會計師專業的高等教育。目前國家已在23所高校舉辦了CPA專業,有望培養造就一批中國的博士生、碩士生加入註冊會計師的隊伍,並參與國際競爭。

(3)嚴格註冊會計師考試製度。目前,我國註冊會計師考試的資格教育要求低。且考試內容條理論不夠深,實務不夠強,有相當一部分非執業產權憑精通幾本專業用書也能獲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對會計、審計業務知之甚少,某些基礎性、實務性工作幾乎不得要領,這説明目前的考試選拔制度不利於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因此,應提高參加註冊會計師考生的資格教育水平,並且應對考試的廣度和深度加大,並接近實實務,考試內容應向國際靠攏。

(4)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入世”後由於WTO運行規則的需要,會計信息效度標準所發生的新的變化,必然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提出新要求。這就必須開展新一輪的會計培訓,且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在職會計人員進行後續教育,從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促使我國會計儘快走上規範化、科學化、國際化的發展軌道,推進會計國際化進程,促使精通會計業務,通曉會計基本理論,熟悉國際會計商務慣例,瞭解世界主要會計模式異同,建立能懂外語和計算機的國際型、複合型會計職業隊伍。

參考文獻:

1.張幼文 《加入WTO後我國金融業的發展》 《上海金融》,2000(3)

2.周志新 《入世手冊》 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

3.王柄才 《與狼共舞--中國加入WTO》 中國書籍出版社

4.肖華,彼特·西德科 《二十一世紀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協調化發展戰略》 《會計研究》 1999(8)

5.何順文,李雪 《入世對我國會計改革的影響》 《財會通訊》 2001. (2)

6.羅福凱,田來,吳樹彪 《中國加入WTO後的企業財務問題》 《上海會計》2001(5)

7.田昆儒 《WTO:將給中國會計帶來什麼》 《財會月刊》2001 (2)

8.楊仕平,吳榮寶 《加入WTO對我國會計發展的影響》 《財會研究》 2001(1)

9.劉國武 《中國加入WTO後會計目標的定位和策略》 《上海會計》 2001(2)

10.辛強,何丹,鄧著暉,胡健《加入WTO:中國會計行業面臨的考驗與對策》 《重慶商學院學報》 2000(5)

11.王建新,劉圻,楊全文 《中國加入WTO給會計帶來的挑戰》 《上海會計》 2000(10)

12.張惠忠 《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上海會計》 2001(5)

試論會計電算化的進程與發展

[摘 要] 隨着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壯大,計算機的應用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在推行會計電算化中,應建立適合我國特點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完善環境法規,充分發揮其效力。參照國際標準,建立適應我國企業的環境審計標準,強化對環境會計的再監督。

[關鍵詞] 電算化;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一、會計電算化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普及面窄,應用推廣收效甚微,其原因和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1企業會計電算化與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關係密切,這種體制使會計電算化的作用難以發揮。伴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會計領域也不斷髮生變革,逐步與世界慣例相銜接、相統一,這就造成了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在普及推選中相關方面變動頻繁與銜接性較差的問題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持久應用,不利於推行。

2企業規模與技術力量有限,難以開發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雖然20世紀90年代,我國湧現出大批軟件專業開展公司,為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也為會計電算化更廣泛地應用和推行做了必要的準備。但一些規模不大技術力量有限的中小型軟件開發公司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複勞動,而且不利於集中人才進行高水平、高質量的軟件開發。3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約束,企業會計電算化難以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健康發展。我國雖然對企業會計電算化從宏觀方面頒佈了一系列實施條例,但企業在推行會計電算化的過程中,許多方面還得不到領導的重視,無法引起財會人員的關注,從而也影響着會計電算化在企業間的推行。

4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相當缺乏。主要是會計電算化形成與推行的時間短,企業在職的會計人員對電算化很陌生,往往造成了企業會計電算化推行與發展受阻。

二、推行企業會計電算化應注意的問題

1立足於我國企業財會工作的實際情況,借鑑西方國家實施會計電算化的經驗,儘量縮短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從理論到實踐的時間跨度。會計電算化在我國還是一項新興的事業,其普及推廣缺乏良好的基礎環境,這項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從宏觀方面加強引導、管理;也需要計算機、會計理論界人士辛勤的耕耘;更需要企業的基層領導和一線財會人員在應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大力推廣。

2加強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市場的管理,規範軟件開發商的銷售行為,實現有效競爭,避免重複勞動。努力使商業化軟件開發和企業專業化會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大力開闢軟件開發的渠道。

3環境會計同西方會計進一步接軌。目前環境會計已成為各國會計界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在許多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相關的會計準則我國1993年會計核算制度改革後,儘管在許多方面已經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但有關環境會計的探討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此,儘快建立和推行環境會計管理是當務之急。

三、建立適合我國特點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1確定環境會計核算對象及計量的基礎與方法。環境會計不只隸屬於會計系統,在很大程度上還隸屬於環境管理系統,這就決定了環境會計主體應當包括獨立核算的企事業單位、地方政府、行業部門乃至國家。由於我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由專門的環境部門進行,為了有利於該部門的管理,且有助於計算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破壞成本,應在環保局主管下,各企事業單位作為內部核算單位,按時向環保局提供必要的環保核算資料。

環境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環境活動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雖然暫時並不直接涉及到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應將其列入對外信息披露範圍之內的企業單純的環境活動;另一類是直接涉及到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環境活動,其以貨幣表現或者形成財務問題,具體表現為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成本等會計要素項目。筆者認為,我國環境會計應以環境活動的類別為核算對象,在各個類別下,環保局以企事業單位作為具體核算對象,企事業單位以具體項目為核算對象。着重考慮環境資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點,依據邊際價值理論和環境會計要素的特點,計量基礎可以採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替代成本,具體的計量方法可採用效用效益分析法,分析資源項目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淨效益的大小;採用數學模型法,利用數學模型分解計量有關的要素價值,同時反映出影響環境會計要素的各個因素以及因素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