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通用5篇)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我所説課的篇目是《拿來主義》,它是職高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提煉文章主旨。學習本文,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提煉議論文的主旨。

《拿來主義》一文是魯迅先生寫的關於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化方面的一篇雜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和一些人對待外國文化的錯誤態度,闡明瞭批判繼承外國文化的基本原理、正確態度和方法,指出了“拿來主義”對於創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義。魯迅先生對外國文化的見解,時至今日,仍然放射着思想的光輝,值得我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2.教學目的要求:

(1)知識目標:

A.把握文章思路、結構和觀點;

B.揣摩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C.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B.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C.訓練學生概括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

學習魯迅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A.明確什麼是“拿來主義”,理解比喻論證的方法;

B.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教學難點:

明確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着重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4.教具準備:

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二、説教法

採用“疑問教學法”,即激疑──質疑──析疑──釋疑,以培養學生積極質疑問題、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

與教師“疑問教學法”相適應,學生採用“疑問學習法”(即生疑──質疑──析疑──釋疑)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本課文教學分兩課時進行。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文章層次,突破“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這個難點,突出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這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疑──簡介寫作背景導入新課,讓學生想問能問。

這篇文章寫於1934年。

當時,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着兩種錯誤態度:一種是全盤肯定,全盤吸收;一種是全盤否定,盲目排斥。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利於我國革命文化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着重闡明對待外國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

二、質疑──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善問會問。

閲讀課文,圍繞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質疑,理清文章思路,明確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

三、析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善思會議。

(一)篩選重排疑難問題。

(二)採用探究式析疑。

1.採用個體探究式析疑,通過因果論證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層次。

(1)通過背景介紹,結合課文閲讀,你認為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麼?這可以從文中哪些語句反映出來?

(2)根據文題,你知道本文會寫些什麼?

(3)從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指出文章哪些自然段寫的是“原因”,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呢?哪些自然段是寫的是“結果”,即什麼是“拿來主義”?哪些自然段寫的是“結論”,即文章主旨?你認為文章應該怎樣劃分文章段落?各段寫的是什麼意思?

(4)作者寫作的思路是什麼?本文的論證方式是怎樣的?

2.採用羣體探究式析疑,主要通過例證法、類比法等論證方法的分析突破“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這個難點。

(1)第一段主要論述的是什麼?這段是否回答了“為什麼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麼方法回答的?

(2)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樣批判“送去主義”的?可分為哪幾層?每層各寫了些什麼?

(3)在論證“什麼是送去主義”時,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送去主義的表現和實質是什麼?

(4)在論證“送去主義的危害”時,作者又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

(5)在論證“送來的危害”時,作者又運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論證的?

3.通過揣摩犀利幽默的語言,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

(1)本文語言犀利,幽默諷刺,請找出第一段中的語句加以體會,理解其真正含義。

(2)“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

四、釋疑──導解導結導練,讓學生善解會練。

(一)導解釋疑,探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略)。

(二)導結激活,梳理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導練激勵,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

選擇判斷正確的一項:

1.下列詞語中加黑的字注音、書寫均無誤的一組是( )。

A.殘羹冷灸(gēng)冠冕堂皇(miǎn)

B.x片(yā)腦髓(suǐ)

C.自栩(xǔ)玄虛(xúan)

D.吝嗇(sè)蹩進(piē)

2.《拿來主義》一開始就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目的是( )。

A.使人我們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所以,先從歷史的發展談起。

B.對兩種主義的否定,就是從反面論證了拿來主義的正確,是對比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於破,因為是駁論文。

D.文章拓開,使文章產生波瀾。

3."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的正確理解是( )。

A.反映中國人對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

B.中國人信奉"小國寡民"的思想,習慣於"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C.對別國的先進經驗自己不去學習,也不許別人來傳播。

D.反映有些中國人對外國人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

4.第3段的中心是( )。

A.揭露"送去主義"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實質。

B.諷刺尼采自詡太陽,反對"送去主義"。

C.反對"送去主義",主張"拿來主義"。

D.主張"拿來主義",反對不給子孫留點禮品。

5.下面一段文字使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我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A.比喻論證B.對比論證C.類比論證

6.第3自然段運用的説理論證方法主要是( )

A.比喻論證B.類比論證

C.對比論證D.因果論證

7.第4自然段“拋來”與“拋給”在實質上的主要區別是( )

A.“拋來”動機良好,“拋給”企圖較壞

B.“拋來”動機較壞,“拋給”動機良好

C.“拋來”一般不帶有壞的動機和目的,“拋給”是有目的有企圖的

D.“拋來”和“拋給”的説法表面似有區別,但本質一樣

8.第5段中有5處引號,對後4處引號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1處表示否定,第2處表示強調,第4處表示特指

B.第1處表示否定,後3處表示強調

C.第1、2處表示否定,第3、4處表示特指

D.第1處表示否定,後3處表示特指

9.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啟,其理由是:( )。

A.前文揭批了"拋給"的實質和後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義的具體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後果,後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性,揭示了"拿來主義"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後果,後文提出"拿來主義"。

D.前文分析了"拋來"與"拋給"的區別,後文提倡"拿來主義"。

10.3~7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

A.對比論證B.類比論證

C.因果論證D.舉例論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分析“怎樣實行‘拿來主義’”,總結全文。

教學設想:

採用“疑問教學法”,以學習和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為突破口,分析怎樣實行“拿來主義”,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疑──通過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想問能問。

二、質疑──根據質疑提示,讓學生善問會問。

請同學我們閲讀第7-10自然段,圍繞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和“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充分質疑問難。

三、析疑──個體探究式和羣體探究式相結合,讓學生善思會議。

(一)篩選重排質疑問題。

(二)採用探究式析疑。

1.學生析疑主要採用羣體探究法進行析疑,突出教學重點一:比喻論證。

為此,我根據學生的質疑,重新設計了兩個問題來突出此重點。

(1)對待外國文化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拿來主義者對待不同性質的外國文化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呢?“大宅子”、“魚翅”、“x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各比喻什麼?運用比喻論證有什麼作用?

2.主要採用個體探究法進行析疑,突出教學重點二:怎樣實行拿來主義。

問題:結合前面的分析,思考我我們應該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即拿來主義的基本原則、正確態度和方法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語句的?

3.採用個體探究法,通過分析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提煉文章主旨。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五句話,這五句話分別回答了什麼問題?本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什麼?

4.採用羣體探究式析疑,應用擴展。

同學我們,魯迅先生離開我我們已半個多世紀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迴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四、釋疑──導解導結導練,讓學生善解會練。

(一)導解釋疑,探求問題的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略)。

(二)導結激活,梳理學生的知識結構。

1.歸納中心。

2.歸納寫作特點。

(三)導練激勵,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

一、指出課文中下列詞語的含義。

1.拿來

2.使用

3.毀滅

二、指出下列比喻的喻體。

1.主人

2.宅子

3.新人

4.新宅子

三、選擇題:

如果以“思想上應該裝上‘窗紗’”為題,下面哪些論據採用了較適合的比喻論證方式( )

A.江河橫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B.生活中的窗紗是為了防止蒼蠅、蚊子、灰塵……

C.一切人都有愛美之心,西裝革履、燙髮口紅,是時代的美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我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

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2)鐵杵磨成針

觀點:

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於議論文。此文選自於《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並且善於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2、教學目標: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2.瞭解雜文的問題特徵。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3.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鋭流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尤其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學會用"拿來主義"的態度正確對待文化遺產。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以及本課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尋找關鍵句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的觀點。

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通過理解文中的重要喻體,來明確比喻論證的特點,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二、説教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什麼是"閉關主義"?什麼是"送去主義"?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三、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養成能學習,會思考的好習慣。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地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法""旁批法".學生在閲讀文本的過程有意無意地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當中。比如,有同學遇到生字時,會把它圈畫出來;有同學會在有疑問出寫下自己的問題,以待解決等等。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授課。第一課時教學安排如下:

環節1: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隨着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湧來,我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環節2: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請同學簡介作者,教師補充背景。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檢查,能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由於學生我們在國小、國中階段都對魯迅及其作品有所學習,然而這又是他我們第一接次觸雜文,並且文章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較具體的介紹雜文這種文體和講解這篇雜文的創作背景。

環節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2、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

3、學生快速閲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全文可分三個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5—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第10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意義。

環節4:具體研讀課文

第一步: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提問:

(1)文題"拿來主義"的內容是什麼?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而"原因"又是什麼呢?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第一個問題的設置是針對全體學生,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抓住要點,同時為第二個問題的提出做鋪墊;第二個問題的設置有一定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識台階。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置問題

問題分為三階梯度,每個梯度的問題即為一個台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台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第一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閉關主義"?

(2)。什麼是"送去主義"?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説明的?

(3)如何理解這兩句話:A但終"不知後事如何";B也可以算顯得的一點進步了。

第二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

1."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區別和聯繫?

2.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

3."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

第三梯度:可設置這樣兩個問題:

1.作者為什麼批駁"送去主義"?有幾點原因?

2.作者對" 送來"的態度如何?為什麼?至此第一步的第3題的答案就圓滿了。

(設置三個梯度習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適合全體學生、第二梯度適合多數學生我我們時刻要以課本為藍本,重在培養素質,以上習題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至此,第一課時結束)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為分析8-10自然段,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是本課時重點中的重點。對此重點的突破,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採用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環節一:先搭知識台階,由教師交待什麼是比喻論證。

環節二:學生齊讀8~9自然段,討論這一部分論證方法 .在此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為此,我精心設置了以下問題:

(1)對待文化遺產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2)"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對整個文化遺產是否一概而論,分為幾類?分別如何對待?(用書上話回答) "魚翅""煙燈和煙槍""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遺產中的哪一部分?

問題設置原因:第1題是基礎,從而進行知識遷移形成能力,而且為第2題搭台階,逐層深入,再採用設問、類比啟發並輔之以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環節三:明確比喻論證與比喻句、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判斷下面這段話是否採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中國,對於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

讓學生討論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對比中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逐步培養他我們的辨析能力。為了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爭取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我還設置了課堂訓練,以及時鞏固教學成果。

環節四:課堂訓練。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我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 (2)鐵杵磨成針

觀點:

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

環節五:佈置作業。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思考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小組討論:説説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將討論結果寫出100字左右的文字。

提示:改革開發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追星族學奇特髮型服裝,卻不學明星的拼搏精神。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拿來主義》是一篇老文,好幾版的教材都沒有將它刪去,而且編者還將其放在單元的第一篇,足以説明這篇文章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事實也是如此,《拿來主義》一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這是一篇説難不難,説簡單又不簡單的雜文。如果純粹從內容的理解上看,這是篇較為簡單的文章:對待文化遺產的要膽大心細,要學會拿來,要學會挑選;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這個觀念在今天依然十分科學,也是許多人所共知的,因此我只準備用一節課講解本文的內容,讓學生我們掌握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和方法。從第二節課起,我將重點放在對魯迅語言技巧的研究和訓練上。第三節課的重點則是本文的各種論證方法:類比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因此,本課的重點就是分析本文中語言的技巧。魯迅的雜文之所以具有很強的戰鬥力,主要是因為他雜文的語言。人我們稱,魯迅的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其雜文的語言風格是犀利、幽默、諷刺。如果是一個有生活經歷的、思想成熟的成年人理解魯迅的語言可能不會吃力,但要讓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體會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

分析探究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的語言技巧。

指導學生聯繫實際,學習並應用魯迅先生雜文的語言技巧。

而課上的難點則肯定出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如何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課文分析,掌握魯迅先生雜文的語言技巧。

如何引導學生關注和觀察生活並能產生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想。

二、説學法

2班的學生特點是表現活躍,思維敏捷,出口很快,但總是會偏移主題。在課堂上表達的一些觀點往往有失偏頗,甚至理解錯誤。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我認為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魯迅先生的看問題的方式,並學着象魯迅先生一樣用自己獨具特色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現場片段作文,尤其是議論文類型的作文,對於作文本來就不好的學生來説,很有些難度。因此我採用分小組討論的方法,即能鍛鍊學生我們臨場應變和即時寫作的能力,又能讓同學我們學會分工合作,發揚團隊的精神,用集體的力量完成較難的任務、目標。也就是説,讓他我們合作起來摘桃子。

三、説教法

要理解內容不難,但要理解魯迅豐富而深刻的語言很難。首先,魯迅距今天的學生相隔年代較遠,文白夾雜的語言讓部分學生不太適應;其二,雜文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如果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事件不大瞭解的話,就較難理解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語言了;第三,魯迅的語言運用十分純熟老練,技法又靈活多變,學生較難把握。那麼如何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語言的技巧呢?

這堂課的授課重點是三個雜文的語言技巧,要讓學生理解這三個技巧,我以為可以用“比”的辦法:精析原句,對比修改後的句子,才能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到原文的力量;同時重在加強學生的語感,重在“意會”(心中應明白魯迅雜文語言的妙處了),倒不一定要求學生“言傳”(用語言表述其中的妙處)。再借助當代生活中的幾個文化事例,讓學生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進行仿寫評論,以達到訓練這些語言技巧的目的。

四、説教學程序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成兩個部分:

一、從《拿來主義》中拿來

“拿來主義” 就是要善於從別人的文化中汲取精華。而《拿來主義》本身就有許多可汲取之處,可供學生我們在今後的作文當中應用。因此,讓學生從《拿來主義》中拿魯迅雜文語言的幾個技巧:

1、貌似廢話連篇卻辛辣犀利。

2、貌似表揚讚賞卻針針見血。

3、貌似無心之筆卻一招致命。

教師對上述三個語言技巧進行精析,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拿來主義》一文中的語言的豐富和深刻,體會魯迅先生雜文的風格特點和藝術魅力。

二、學魯迅,做一名能戰的士兵

語言除了用來抒情敍事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可以用來戰鬥。雜文是魯迅的匕首、投槍,同學我們在理解了其雜文語言的特點之外,還應該學會如何像魯迅一樣利用這些語言技巧去“戰鬥”。

因此,在第二個部分,我例舉了四個當代的政治、文化現象,這四個現象都是同學我們熟知的,但同學我們卻看不透這些事件後面的深刻意義。因此我採用分小組討論探究的方式,讓同學我們利用集體的力量來理解事件,同時用商討的方式寫出評論片段。要求是:利用剛才學到的幾個技法。

希望通過及時的訓練,能夠讓同學我們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剛才所學到的內容。

最後教師通過及時的點評讓學生明曉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結束此課。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十八課的一篇精講課文,它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個單元的第四課。這個單元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屏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拿來主義》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

2、體會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學習魯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拿來主義精神

2、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難點:

1、掌握比喻論證以及因果論證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運用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關於重點、難點的突破,我打算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問題導學法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讓他們提出自己找到的問題,老師進行整和,找出有價值的和普遍有困難的問題,比如説:拿來主義的精神是什麼?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指代什麼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組討論法

針對領會拿來主義精神和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重點,我採取小組討論法,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限時作業,然後讓小組代表起來發言,使學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個人鑽研和小組切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羣體教學中小組互助、優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歸納法

針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這一重點,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並讓他們思考議論文的學習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用具

針對這節課的教學,我採用錄音機、教學磁帶來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打算帶領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社戲》、《祝福》等,詢問學生記憶中的`魯迅是什麼樣的?讓他們交流他們所蒐集到的關於魯迅的資料,故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擴展了視野,有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讀,有利於進入到課堂情景中,然後讓學生讀課文,對文章有整體感知,可以採用多形式讀書法,如: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可以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從質疑到理解的過程清晰可見,如果我是老師,我一定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合作探究

通過問題導學法,我們整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針對掌握比喻論證和因果論證的方法這一重點,我採取小組討論法,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始終不告訴學生明確的答案,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表面上看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在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針對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我採用小老師授課法,通過小老師授課的方式,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心態自主學習,疏通字義、字音,鍛鍊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並養成注意傾聽,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拓展訓練

1、尋找與課文有關的名言警句

2、寫一篇讀後感

這兩項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課內外閲讀結合起來,是"大語文觀"的體現,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和"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在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我會讓學生談一下這節課的收穫,讓他對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七、作業

將課後的思考與練習做完

高中語文《拿來主義》優秀説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為什麼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後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裏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麼 從這裏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麼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後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裏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後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麼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後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麼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後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後預習,下節課 體研究。

(三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麼提出拿來主義,什麼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後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裏勾畫出藍圖,然後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麼,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麼。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鑑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麼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後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國小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鑑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説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複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後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後佈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裏,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