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黃梅戲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6篇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1

那種悠然自得,那種絢麗色彩,那種美麗而古老的神韻,都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原來黃梅戲是如此之美啊!

——題記

我第一次認識黃梅戲是在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在奶奶家所居住的小鎮上漫無目的走著,青磚紅瓦,古色古香,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給人一種古樸寧靜的感覺。突然,一座高大寬闊的古園吸引了我。跨過半膝高的門檻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別致戲臺。

“哦,是戲院。”

五丈高的戲臺,散發著神祕而古樸的氣息,我忍不住東張西望,左摸右敲。

“孩子,讓一下好嗎?”

我猛地一回頭,驀地發現戲臺下已是人山人海,喝茶的,嗑瓜子的,聊天的,拉二胡的……,有頭髮蒼白老者,身強力壯的青年,衣著高貴的富人,衣衫襤褸的窮人……。戲臺上方,依然人如雲煙,很多人在上方伸著腦袋,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嗆嗆嗆嗆嗆——噌——”全場驟然鴉雀無聲,我也慌忙後退幾步,想控個究竟,只見一個“紅眼”俏女邁著扭捏的碎步出場了。著裝很是簡單,僅是陳舊破爛的戲服,臉上抹淡淡的妝術,但繪成一個角色,她先用手在臉上遮遮掩掩的,之後竟在原地兜起了圈子,白色的大褂跟著她飄,耳邊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臺下一人大吼:“祝英臺,好!”

原來是“樑”“祝”,我擦亮了眼睛。

祝英臺翹著蘭花指左一點,右一指,那表情極為誇張,紅色的粉底反襯著柳般細目,櫻桃小嘴念著歌樣的戲詞,慢慢吟唱著,一個字似乎拖上幾分鐘,那永遠捕捉不到的眼珠羞答答轉著。

許久,“藍袍”俊生大模大樣從後臺繞出來,和著祝英臺的曲調唱起來,唱得剛強有力,想必此人就是梁山伯。

若祝英臺是柔美,他則是剛毅,兩者結合就是纏綿。場下一片歡呼,都激動地吼起來,掌聲似乎從未停過,“梁山伯”與“祝英臺”那一顰一笑,一個婀娜的舞姿,那種悠然自重,那種絢麗色彩,那種美麗而古老的神韻,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原來黃梅戲是如此之美啊!

從此,我便迷戀上了黃梅戲,比如黃梅戲中的一段唱詞,常常在我的嘴邊掛著,不時還會哼上兩句呢: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從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如今,黃梅戲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2

我是聽著黃梅戲長大的,道理很簡單,我外婆是戲班子裡的,外婆把愛黃梅戲的基因傳給了母親,母親再傳給了我。

一般都說黃梅戲發源於黃梅縣,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黃梅戲其實生根於鄂東南地區,官方的說法是這樣的“黃梅戲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而我們那裡正是處於鄂東南,靠著黃梅縣,所以黃梅戲在我老家是很盛行的,也是伴著我們一代代人成長的。

黃梅戲在我們那兒是很受歡迎的,一般人們都能隨興哼唱一兩句。然而卻很少有年輕人說喜愛黃梅戲的。隨著現代音樂的流行,黃梅戲的受眾越來越少。我對黃梅戲的熱愛從小到大卻只增未減。

記憶中,最令我欣喜與難忘的事便是跟著母親四處“蹭戲”,說是看戲,實在還是跟著去嘗那些美味的小吃零食,因為母親看戲時的心情通常都是很好的,不會像平時那樣“分分計較”,更不會拒絕我的請求。

人人都可以蹭戲,然而搭臺唱戲實在是一樁“勞民傷財”的大事,只有有錢人家才能辦得起,一般的門戶只有沖喜和送喪時才會“請戲”,所以看戲這件奢侈的事一年中也碰不到幾回,而僅有的每一次的“蹭戲”都是一段豐富難忘的兒時記憶。

由於忙於學業,近幾年沒再去蹭過戲,最近一次看戲不是去蹭的,而是外婆請的,而這卻沒有增多我的“自豪感”,那次搭臺是為外公送喪的。

那次搭臺是在外婆為外公的墳頭添上了最後一抔土後開始的。母親先是幫著張羅著撐戲臺,而後是牽拉著外公的親朋好友們入座。開唱時,外婆和母親坐在最前排,外婆靠在母親身上,母親握著外婆的手,流暢清脆的曲調一直在進行,似乎要為外公做伴,送他最後一程。不知何時,外婆也上臺了,沒化妝,用她沙啞的嗓音唱起了《小辭店》中的唱段,記得彼時,外婆的眼一直紅著,母親也不時用手揉著眼睛。

用最喜愛的戲劇送最珍愛的人最後一程,這該是一種怎樣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呢?

至今,無事時,我就會想起那次看戲的經歷,而後就會習慣性地開啟音樂,一遍遍地聽一曲黃梅,憶一回人情溫暖。

黃梅戲先前也叫採茶歌,我想來,黃梅戲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先祖在勞作時交流愛意的歌曲呢?應該是吧,否則她怎麼能如此天衣無縫地表達人們的情感呢?

我是聽著黃梅戲長大的,是在愛意與溫情中長大的,外婆將這種愛意與溫情交給了母親,母親又交給了我。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3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南腔北調,各種戲種多如繁花,數不勝數,且每一種戲種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歷史的薰陶。而我,獨愛於黃梅戲,或許是因為我是安慶人的原故吧。

現如今多元素髮展時代,物質豐富,流行樂盛行,而作為中國文化隗寶的戲曲,面臨新的發展與振興,作為中國五大戲曲之一的黃梅戲,尤為重要。

黃梅戲,起源於黃梅,唱響與安慶,從小就與我結下了深厚的情感,那時候,黃梅戲在山村裡相當盛行,人人傳唱。每當聽起悠揚的二胡聲,心情都相當激動,母親也時不時的清唱上幾句,相當悅耳。我老家有一臺傳聲唱機,都是黃梅戲的傳聲帶。在我上學的年紀,更是偏愛黃梅戲,那時我買了一個磁帶的隨聲聽,去堂哥家借了很多黃梅戲的磁帶,回家慢慢聽,特別過癮。九十年代末,家裡終於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時候才感受到黃梅戲裡面的情懷,可以在電視裡看見黃梅戲大師嚴鳳英的風采,風靡的《天仙配》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愛上了樸實的董永,衝破重重阻撓,槐蔭樹下結連理,天上與人間的真情,讓人嚮往,蕩氣迴腸。《女駙馬》耳出能響,一句“為救李朗離家園”唱出那辛酸與無奈。馮素貞為救夫,冒死頂替李兆庭之名應試高舉狀元郎,被招為駙馬,洞房花燭之夜,陳詞感動公主,被皇帝收為義女,新人最終結成秦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勇敢、善良、聰明的古代奇女子。讓人感動肺腑。

黃梅戲,輕輕唱,唱到了我的心坎上,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丟下一粒籽發了一顆芽,紅杆子綠葉開的是白花,結的.是黑子,磨的是,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兒喂呀得兒喂得兒喂的喂尚喂,叫做蕎麥花。一曲對花,對出美好生活之花,蕎麥花、蓮蓬花、葵花、茄子花、芝麻花、石榴花,對花對到我們的家,家鄉生活之花,自然之花。

我並不是一個懂戲的人,但我喜歡黃梅戲,詞好,曲好,聽一次,醉一次,它帶給我的是快樂,讓我深深的陶醉。戲曲中那至情至性的美 ,在我心中盪漾。“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綻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 我挑水來你澆園 ” 唱響了愛情的崇尚,真愛灑滿人間。

我愛黃梅戲,我愛黃梅戲的精彩,我愛黃梅戲裡的傳唱,我享受在生活的戲裡。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4

我的家鄉――安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它有著八百年的歷史。因為歷史悠久,所以文化也很繁榮。

安慶――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就要屬黃梅戲了,如果大家提到黃梅戲,那麼一定就會聯想到安慶。那麼黃梅戲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黃梅戲就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黃梅戲原來叫“黃梅調”或“採茶戲”,是十八世紀中期再皖、鄂、贛三省領地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的民間藝術想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了“懷腔”或“懷調”。這便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

前不久,安慶舉辦了第四屆黃梅戲藝術節,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觀光。我也通過電視看了開幕式和一些新劇目,深深的感受到了黃梅戲的不斷髮展。

我喜愛黃梅戲,是由於我對家鄉的喜愛。我平常也哼上一兩句:“書上的鳥兒成雙對......”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歌聲,我心裡邊回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5

黃梅戲發展於我的故鄉安徽,它是民族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熠熠生輝。

記憶中一個蟬鳴不斷的深夏,我與家人們一起看電視。一段廣告後,電視播放起了黃梅戲。我本對這一類戲曲不太感興趣,認為不過就是唱幾句歌詞而已,站起身正準備離開時,媽媽卻興致勃勃地叫住了我:“哎,你快過來看看,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黃梅戲呢!”母親都發話了,我還能選擇不看嗎?於是,我只好懶洋洋地答應了一聲,重新坐到了沙發上,看著螢幕上逐漸出現字幕:黃梅戲《女駙馬》。當電視中傳出第一聲歌聲時,我便被震撼到了:表演者的聲音無比的輕柔婉轉,配樂也十分動聽,令我心曠神怡。還沒聽幾句,我便完全沉迷在了那鑼鼓與歌詞編織成的世界之中。“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我被深深吸引在了故事的劇情中。為馮素貞的執著感動,為最後的美好結局欣喜若狂。我想,這應該就是黃梅戲的魅力所在了吧。我會隨著劇情的發展,或是欣喜、或是憂慮、或是緊張,好像自己也成為了那曲折故事中的一個小成員似的。

黃梅戲雖然並不如京劇那般華麗多彩,但它擁有質樸細緻的表演,如行雲流水般委婉動聽的曲調,令我深深折服其中。

黃梅戲,充分體現出了安徽文化的多姿多彩與美麗,我愛家鄉的黃梅戲!

關於黃梅戲的作文6

說實話,我以前一點也不喜歡中國的傳統戲曲,因為在我的印象裡,它們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個不停一點也沒有趣味。

但是,幾年前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段黃梅戲,改變了我對他們的看法。

表演者的嗓音是那麼輕柔,音樂也那麼優美,聽過以後,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黃梅縣戲風更盛。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為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為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黃梅戲不但優美動人,而且還有這麼悠久的傳說呀。

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傳統戲曲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雖然流行歌曲確實有它的優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它而忘了中國的傳統戲曲呀!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不難發現傳統戲曲的美妙之處。所以,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體會中國傳統戲曲的優美,相信大家一定會愛上它們!

標籤: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