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集合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集合15篇)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1、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我校在課程開發前進行一項調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學生對寫字感興趣,這一資料說明,學生有開設書法課程的需求。

2、立足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文化的形成。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日益深入,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寫字教學本身及其外延還潛在著許多優勢有待於我們開發,需要也必須要從課程建設的高度來對寫字課程進行重新定位,使之成為一門既有著豐富內涵又有著廣泛外延的課程,同時也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把“書法”作為校本課程,以“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指導思想,以教育學生樹立公民道德意識為目標,將寫字作為對學生進行“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和藝術素養。

二、 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

2、通過練字,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

3、通過堅持不懈地練字,陶冶學生的性情,鍛鍊學生的意志,提高他們自身的涵養,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升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綜合能力。

4、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了解中國書法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練字的興趣,增進學識修養,培養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書法校本課程研究組機構

組長:張義富

副組長:趙玉利

組員:楊豔軍 姜海平 李敏 戚煥芹 張義明 張傳牧 姚傳東

四、課程內容:、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書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圍繞寫字教育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

(1)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書家故事、書家介紹、書家作品、書苑常識等;

(2)開展書法競賽、書法展覽;

(3)組織參觀各類書法展,欣賞書法作品;

(4)建設書法教育網,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書法作品欣賞、評價;

五、課程要求:

(一)各年級要求:

六年級:

1、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2、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

七年級:

1、比較熟練地書寫漢字,做到字跡工整、美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育學生知道做一個怎樣的人。

九年級:

1、能熟練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形成書寫風格。

2、教育學生要懂得怎樣做人。

(二)讓學生領悟:

坐姿端正的平穩美、書寫態度的莊重美、進行書寫的平心靜氣美,提高學生

的文化素養的修養,把每個字寫得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富有活力。

六、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在每週每班一節寫字課的基礎上,課外活動組織書法興趣小組,重視個別指導使學生由寫字轉到書法,這樣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點上的提高,為在這方面有愛好和能力的同學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

(二)、實施途徑和方法

1、激發寫字興趣。首先,要營造濃郁的寫字環境,在全校每個教室內都開闢寫字專欄;在教室走廊牆面設立寫字宣傳櫥窗,讓學生一來到學校就被濃郁的寫字環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練字。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寫字,讓學生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的書法名家、講講他們勤學苦練的故事,介紹我國曆史上有關書法方面的趣聞軼事;觀看有關介紹書法家的影片,舉行學生作品展、和家長一起開展寫字競賽,切磋技藝,共同成長。再次,結合學校藝術節定期舉行書畫比賽和展覽。

2、培養書寫習慣,要求寫字時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腳放正,筆握牢;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

3、練好基本筆畫,要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各種筆畫名稱,掌握各種筆畫的寫法,再教給學生怎樣起筆、運筆、收筆。

4.瞭解各大流派,形成獨特風格,熱愛祖國文字。古今書法名家眾多,“歐、顏、柳、趙”諸體風格各異,引導學生去搜集各種書法流派的碑帖,由學生自已來展示各名家書法作品的風貌和品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各大流派的風格特點,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奠定基礎。

5.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長時間的臨摹、書寫,能夠對某種字型有個大致的瞭解,而且印象深刻,並在書寫熟練的基礎上,再通過自己的知識遷移加上

對寫字的悟性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寫出了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增強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

七、課程評價

(一)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內容進行檢測。

六年級:坐姿、寫姿、筆姿是否合格,基本筆法是過關。

七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做到工整、美觀。

九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寫出自己的風格。

(二)管理:

1、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校本課程的驗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每學期舉辦寫字展覽,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獎勵。

3、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師寫字水平和自身修養。在廣大教師中大力推行苦 練寫字基本功訓練,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聘請專家為教師作專題講座,以提高為師者的寫字水平與自身素質,做到“業高為師”。

2、教師要經常組織研討,交流彼此的經驗,以一種主人翁的意識投入到課程的開發和完善中,積極地為課程的實施出謀劃策。

3、學校要為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創造條件,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保障課程的順利實施。如:圖書館要增加圖書量,要時時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為學生查閱資料提供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著眼素質、紮實基礎、全面發展、辦出特色”的學校辦學宗旨和育人理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通過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等手段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積極有效地發展,並以此為契機,爭創學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最終促使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二、開發目標

1、堅持自願自主、靈活開放的原則,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目標多元內容寬泛,積極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培養具有科研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團隊。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

1、基礎性課程:

《‘五個一’養成教育》、《古詩詞鑑賞》、《智力數學》等。

2、豐富性課程:

《語文實踐》、《數字與生活》、《數字日記》、《好詞佳句》、《法在身邊》、《化學與健康》、《探索自然》等。

3、發展性課程:

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計算機基礎應用、英語角、舞蹈、繪畫、書法、版報、廣播、寫作等。

四、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將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以教師豐富的實踐為基礎,選擇參考有關資料,誘導教師通過大量的創造性勞動,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教材。學校主要是稽核、並適當資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證校本課程教材的科學、合理、有效。

五、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㈡進行前期論證

1、結合現有資源,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徵集教師的意見,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具體科目及內容。

2、就即將開發實施的校本課程徵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考察所開發的課程是否符合學生及家長的意願與需要,如符合需要的,學校負責可行性論證;如不符合的,則取消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計劃。

㈢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方式與途徑:

1、培訓——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

2、實踐——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

3、學習——學校提供相應書籍資料和網路平臺,讓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內容:

1、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理論指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輔導。

㈣撰寫校本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應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根據教師開發的主題或科目作相應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

1、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

2、校本課程評價制度;

3、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責任制等。

㈥配套措施

1、教務處、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將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教研部門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工作實績載入業務檔案。

4、學校儘可能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5、完善管理網路和運作流程,確保我校校本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儘快形成特色。

六、校本課程的評價

1、教師評價

⑴教師執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評價記錄。

⑵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⑶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⑷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⑸學校及時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監控和測評工作,參與聽、評課的指導,隨時調控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情況。

⑹學校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

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一般”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展現,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競賽、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予以表彰並收入成長記錄袋,記入學生成長報告冊及其它相關檔案內。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3

一、校本課程的釋義

"身邊的數學"校本課程屬學科型校本課程開發方案。"身邊的數學"是想通過學生生活的學校,社會,家庭三維空間中的數學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感悟數學,發展師生的數學終生學習能力。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二是數學解決我們身邊的許多問題。

二、開發的基本依據

1、理論依據

(1)"以活動促發展"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的代表陶行知先生曾倡導"教學做合一",他主張"要從成人的殘酷裡把兒童解放出來,解放他們的腦和手,眼和口,時間和空間","鼓勵兒童'動'和'玩'",去發現,去創造。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創立的"發生認識論"中也認為:主,客觀的相互作用的認知結構的邏輯起點是活動,兒童認識事物源於學習活動。並提出了"活動——平衡,再活動——再平衡"的認知邏輯關係。前蘇聯的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如列昂節夫,達維多夫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教學領域,找到了"教學活動與人類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具有同源性,即實踐才是認識的起點"。"同時也看到了教學中的實踐與人類一般實踐的差距,即不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而是在於實現學生的有效發展"。

(2)"體驗教育"理論

山西省實驗中學張卓玉校長在談到"體驗教育"時認為:體驗是一種心智活動,真正有效的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億或理解。體驗是一切心智活動的前提與基礎:體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的物件變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於心智的存在。只有以體驗為前提,才能有效地進行分解離析的認識活動。"從歷史上看,凡是某一時期的教育不重視實踐活動,學生就會被過多限制在課堂上,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抑制時,人們就會呼籲讓學生更多地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社會,以達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3)"實踐課程"理論

南京師範大學馬復教授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一瞥》文中介紹:"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服從於'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目的具體到數學教學活動,其目的在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素材和活動機會,使他們在從事各種數學學習獲得過程中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更好的認識自然和社會,理解周圍世界,更好地適應未來生活,促進學生有條有理的思考,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去描述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數學活動去發展他們的主動性,責任心,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與創新的精神。"

2、學校辦學理念

(1)為教師創設發展的平臺。

"身邊的數學"校本課程的研究為全校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創設了教師自身發展的平臺。在新課改實施以來,如何將先進的"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這是學校迫切解決的問題,數學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恰恰是理念改變行為的橋樑。

(2)為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身邊的數學"校本課程意在通過課堂內外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促使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得到長足的發展。這種發展既是共性的群體發展,也可理解為個性的異質發展。

(3)為學校贏得發展的空間

"身邊的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學校走在了全市課改的第一方陣,一方面推動了全市數學課程改革的程序,另一方面在校內也加速了其他學科的課改程序,從而為學校的發展贏得了空間。

3、本校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特點

(1)課內學生的需求

現在的資訊時代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認知環境,在認知中繼承與揚棄並存,過程與結果並重,探索與創新並駕。他們相信自己的個人建構,希望與人合作,與人交流,但又不善與人交流;他們喜歡自己嘗試,但是在困難面前又顯得不知所措,承受能力有限。他們對數學的學習只是學知識,還缺乏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他們的獨立性,思考性,創造性還匱乏。他們需要興趣的激發,問題的實踐,過程的探究,結果的開放,發展的時空。

(2)課餘學生的需求

學生的課外數學學習幾乎被各類培訓,家教取代。他們沒有多元的目標,沒有新鮮的空氣,他們的學習方式單一,學習內容精深。學生的數學課餘學習缺乏明確的目標,多樣的學習方式和豐富的學習內容。這也是"身邊的數學"需要開發的課程之一。

4、實施的現實基礎和資源條件

(1)管理網路建全。

全校作為市課改基地,構建了校長室,教科室,教研組三級管理網路。網路的建全有得於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每一次活動的方案開發,過程研討,結果總結都有相應的分工,這樣的管理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教師隊伍呈梯隊發展。

我校的數學課題組現共有成員24人,其中本部18人,分部6人。35歲以下年青教師20人,大專以上學歷20人,各佔總數的83.3%,其中黨員4人,佔16.7%,工作5年以內,5—10年,10年以上人數各約佔總數的1/3左右。專業發展上,區級以上骨幹教師7人,佔30.4%(其中市學科帶頭人1人,市優青2人,區學科帶頭人2人,區優青,區骨幹教師3人)。目前,隊伍呈梯狀穩步上升趨勢。

(3)課改的方向明,意識強,成效顯著。

從1999年開始,我們立足於"國小生數學實踐活動的探索與研究",在課改的程序中,我們始終做到課改教研化,教研科研化,科研課題化,課題問題化,問題常規化。把各項課改工作做細做實。

(4)專項經費保證。

市區校對我校的數學課改基地工作非常重視,每次課改基地活動,分管局長親臨現場。每學年市區校各級都有專項課改基地經費,並且專款專用。我校現已出版學生的數學文集《小荷初露》一本,第二本學生數學文集與一本教師的研究文集正在出版之中。

三、總體目標

通過"身邊的數學"實踐課程的開發研究,促使教師與編者對話,與生活對話,與時代對話,與學生對話,增強對教材,資源,課堂的理解。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聯絡生活,用數學的思維發展智力;在課外用數學的思考去發現數學,運用數學,從而發展心智,熱愛數學。促使學校加快課改的程序,以基地的龍頭作用,輻射作用力創學校課改的品牌與主力軍。

四、大致結構

以"身邊的數學"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品牌,按內容分課堂數學實踐活動開發和課餘數學實踐活動開發兩部分展開。

1、課堂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

課堂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又分為特色實踐課程的開發,實踐活動方式的開發,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三方面展開。

(1)特色實踐課程的開發

在湖小的課堂內力創一些有特色的數學實踐課程,供師生在學習的同時享受學習的樂趣。例如低年級的遊戲活動中較有特色的是有關位置教學內容的跳棋遊戲,師生共同自制了跳棋的棋譜與棋子,根據棋子的方位敘說走棋,課間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還有關於計算內容的投信,摘蘋果,飛氣球等遊戲也大受歡迎。中高年級的特色數學學習活動是小組討論活動,中高年級的教師共同討論,循序漸進制定了有關小組學習的人員分配,活動原則,活動過程呈現等規則,使小組學習的數學活動不流於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有序而有效展開的

(2)實踐活動方式的開發

結合新課標的理論學習,我們在課堂中應該進一步研究,認識,開發以自主式,探究式,互動式,合作式等體驗型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應該大量的引進嘗試活動,實踐活動,模擬活動等學習活動,使課堂數學教學方式呈多樣化趨勢發展。同時,我們還應研究不同的課型所對應的學生活動方式的一般規律。

在研究中我們應該倡導這樣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找數學,使數學生活化,成為現實中的.數學(例如我校研究的統籌時間,購物,走路,乘車等問題);讓學生做數學,使數學活動化,成為動態的數學(例如統計十字路口的車輛,報紙銷量,校園綠化面積等);讓學生玩數學,使數學情趣化,成為快樂的數學(例如通過學生圍,畫,塗一系列活動認識面積和麵積單位等);讓學生問數學,使數學問題化,成為思考的數學(例如研究土豆的體積,研究蘋果裝箱的問題等)。

(3)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

我們意識到現行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包括教材,教材只是資訊資源,只是一種媒介,在學習活動內容中要讓這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學生頭腦資源的廣闊天空中去。基於這樣的目的,我們嘗試運用現代教育理念重新審視,分析,研究,思考現行的教材合理性,進一步貫徹新課標的相關精神,對教材進行區域性調整,優化組合,擴充資源,力求更易於學生的發展。實踐證明這樣更符合時代的程序,更利於學生的發展。例如:在校內課堂教學活動賽課中,出現了"校園綠化","小米尺告訴我……","年,月,日探密","組合圖形的面積","行動電話的入網選擇"等一系列富有意義的研究課。

2、課餘數學實踐活動的開發

在課堂內資源開發的同時我們也嘗試探索校內課餘學生的數學資源開發,這一研究主要從常規活動的開發和專題實踐活動的開發兩方面展開。

(1)常規活動的開發

利用校報,板報,網站等媒介,通過每日一題,每日一問,數學跑道,數學園地等活動,由學生為主,尋找身邊的數學,增強學生數學意識,使數學與生活,學校與社會,課內與課外互補互進。我們曾討論過人民幣的認識,看電影的路線,實際測量,求樹的橫截面積,步測,目測,統計等一系列問題。

(2)專題活動的開發

所謂專題活動是指在某段時間內,師生圍繞一個主題而開展的數學學習活動研究。這是由學科走向綜合的一種嘗試。我們曾成功的嘗試開展了全校性的"學會購物","身邊的數學","我們走進十運"等專題實踐活動,市區反響熱烈。

在"身邊的數學"校本開發的過程中不僅是有共性的內容,同時對於低,中,高三個年段的側重也不同。低年級應倡導"快樂數學",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中年級應倡導"經驗數學",使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高年級應倡導"縱深數學",使學生在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上得到長足的發展。

五、實施說明

1、選課方法

在全校一至六年級平均每週開設一節數學實踐課,時間可定於每週四上午第四節或下午第一節(因為大部分教師任教兩個班),可每週上一節,也可兩節,三節連上,每學期保證15課時左右。學校每學年舉辦一次"身邊的數學"活動大賽。

2、課程說明

"身邊的數學"數學實踐課程分必修課程與自修課程兩類。必修課程是教師事先開發預設的內容,如教材中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學校開展的專題實踐活動內容等。自修課程是指各個班級開展的特色實踐活動。例如對"神六飛天","十運盛會"中數學題材的開發,也可以是對數學"四小體驗"的開發(數學小遊戲,數學小故事,數學小報,數學小論文),自修課的內容可年級統一也可不統一,可學生統一也可不統一。

3、課程目錄

(1)必修目錄:

一年級:

(上冊)有趣的搭配,豐收的果園,愉快的週末,

(下冊)我們認識的數,假日小隊,小小商店,快樂的隊日活動,

二年級:

(上冊)有趣的七巧板,量一量,算"24點",四園風光

(下冊)我們去植樹,測定方向,遊覽美麗的海濱,你能跳多遠

三年級:

(上冊)城市新貌,稱一稱,週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和下棋

(下冊)生日快樂,美麗的花邊,瞭解千米,奇妙的剪紙,我們的試驗田,運動與身體變化

四年級:

(上冊)怎樣滾得遠,瞭解我們自己,一億有多大

(下冊)美妙的"杯琴",我們去春遊(學會購物,購物中的數學問題,春遊的路線,春遊包車問題等)

五年級:

(上冊)學會購物,計算器探密,收集統計分析,實際測量

(下冊)組合圖形的設計與計算(美麗的圖案),校園的綠化,最多與最少

六年級:

(上冊)彩票中的數學,購房中的數學,股票中的數學,打折中的數學

(下冊)美麗的校園,直柱與直錐,節約用水,觀察與測量,

(2)自修目錄尚在開發之中。專題實踐活動已舉辦過全校性的"四小體驗"活動,"學會購物"系列活動,"我們走進十運"系列活動。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4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

1.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學校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興趣,開設若干選修模組,供學生選擇”。這一模組課程作為選修Ⅱ課程。

2.學生畢業的學分要求:在選修Ⅱ中至少獲得6學分。

3.《z省東邵一中新課程實施方案》中規定:我校在第一輪實驗中至少開出18個選修Ⅱ課程,以後逐年增加。三年基本上形成《z省東邵一中學校課程叢書》。為了豐富學校課程,展示教師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成校本課程開發任務,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2.職責

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總體設計及組織實施。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教學副校長分管,教科室主管,其他組員協同指導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各科教師是課程的開發和編寫者,學校各級骨幹教師是課程開發和編寫的主要承擔者。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1.學校為本。校本課程開發是以本校教師為主體,根據學校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校本課程必須反映學校的辦學特點,利用學校現有資源與條件,表現學校師資教學特長,從而形成校本課程。

2.學生優先。校本課程是補充國家、地方統一課程的課程,是為了滿足全體學生個性要求的課程。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必須考慮學生的需要,切忌開發遠離學生需求、不切實際的課程或者國家課程已有的課程模組。

3.合作互補。學校各學科教師之間要積極合作,互相補充,努力開發出學科之間整合的邊緣性課程;同學科教師更要合作互補,使開發的課程特色突出。

4.集體審議。教師開發出的課程,必須通過備課組、教研組、學校學術委員會等三個層次上的集體審議,通過認真修訂,嚴格審訂後方可開課。

四、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具體方式

根據我校資源條件、師資水平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四種課程編寫的具體方式,供教師參考選擇。

1.課程改編——指對國內國外某些課程引進後進行本土化的改造。教師進行課程改編需要充分考慮①課程目標②內容選擇③內容組織④學生學習⑤學習資源等五個方面的因素,通過增加、刪減和改變順序與重點的等方式對引進課程加以修改,從而更好地適應本校本班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學習領域或學科而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課程開發活動。常見方法有開發相關課程和跨學科課程兩種。如對物理與數學中共同關注要素整合,開發出教材。如“區域研究”就是運用歷史、文學、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學科綜合理解來論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區域的問題。如《湖湘文化》。

3.課程新編——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如鄉土教材,突出學校特點的教材。如地方史、地方歷史名人、地方人文景觀、地方語言婚俗文化等。

4.課程拓展——指以拓寬課程的範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課題拓展可遵循:①學生確實需求;②教師有特別的興趣和專長;③學校提倡、鼓勵;④對學生髮展有重要性。切忌教師隨意拓展,增加學生負擔。

五、校本課程框架設計

六、校本課程開發案例

北京市第五中學校本課程之一《開發想象力》

教材名稱:開發想象力。

課程名稱:開發想象力。

教學物件:高一年級。

編者(高中數學組教師)

插圖。

內容提綱:

第一課:做創新人才。

第二課:開發想像力。

第三課:由勾股定理展開想像的翅膀。

第四課:學會提問。

第五課:開發提問能力。

第六課:前人想像力賞析(教師)。

第七課:前人想像力賞析(學生)。

第八課:提高空間想像力。

第九課:從編寫謎語開始創作。

第十課:提高創新水平

校長

主管副校長

教科室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開發課程教師

教務處

教研組

年級組

學科備課小組

任課教師

建立課程檔案室

學術委員會

校本課程

申報開發課程文字

使用

組織開課

組織開發

2.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程式:

①教科室公佈開發方案(高一高二年級重點開發各學科學案)→②教師、備課組設計開發計劃→③教師或備課組申報開發計劃→④學術委員會批准→⑤教師編寫→⑥提交課程文字→⑦評審教師開發的課程→⑧開課。

3.考核評價

①通過學校評審的課程,學校根據課程的質量與數量,每課時(相當於2500字)給予100元津貼。

②在教師年終考核時給予一定的獎勵分數:開發課程每10課時,按省級優秀二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核加分。開發課程每4—5課時,按市級優秀一等獎論文一篇計算考核加分。

③參與新課程實驗而沒有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評職稱時一票否決。

④申報和評定各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技術頭銜,參與新課程實驗的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為必要條件。同等條件下,評選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會員等榮譽稱號時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優先考慮。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5

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共同組成了在學校中實施的“三級課程”的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開發的不足,有利於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滿足“個性化”的學校發展,還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真正滿足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我校為農村國小,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學校硬體建設、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與縣直學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在分析了周邊地區的社會環境、學校的校園環境、師生的基本情況等因素後,發現,我校擁有豐富的鄉土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較強活動能力的農村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的優勢。“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我們認為我校依託本地區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絡,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物件,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寨裡河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等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採摘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4.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5.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6.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7.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九、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4.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5.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十、課程的開發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二)問卷調查

1.設計三份調查問卷(學生、家長、教師)瞭解大家的需求。

2.對問卷進行分析,找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初步理清開發思路,擬訂開發綱要,確定開發專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根據擬定專案、選定組長、明確人員分工、制定開發方案。

(二)各專案開發小組修改專案開發方案,分工協作,完成專案開發綱要的編制工作,並在全體教師會上討論。

(三)修改綱要,開始撰寫課程計劃、文字,設計學生活動材料等。

(五)課程文字、計劃和自查表報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由學校報鎮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

(六)鎮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即開始在校內實施。

(七)、技術顧問定期來校上課。

(八)、定期組織學生到田間、大棚、石材廠、採摘園實地學習。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滿足學生運動技能,藝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特色文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形式

“走班”就是學生打破原來常態下的年級和班級組織,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選擇輔導老師和活動的內容、形式,教師與學生通過自由選擇和雙向選擇,建立新的班集體後統一管理。本學期校級共設定了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石頭畫、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十多個校級社團,進行拔尖型的教學;年級層面按照班級數設定了書畫、棋類、動手做等社團,進行興趣培養式的教學。

校級節日活動進行整體安排:三月份是第四屆“補天閱讀節”,四月份是首屆“補天戲曲節”,五月份是“補天科技節”,六月份是“補天體育節”。這些節日活動的安排納入“選課走班”的內容,將整體佔用半天的時間搞活動。

三、時間設定

每週利用兩個半天實施:週三下午第二課全校實施具有區域地方特色的越劇課程,根據學生的`已有層次選課;週三下午第三課全校實施年級和校級層面的興趣活動走班。週三下午第一課和週五下午三節課,分別實施閱讀、思維、美文和主題活動社團,這些社團均能做到年級內同時(或部分同時),將在該學科的範疇內,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實施走班教學。

四、實施過程

(一)全員參與走班課程的研發

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我就是課程”意識。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積極主動地輔導社團、研發課程。每位教師要無限相信卓越課程成就卓越教師,卓越教師研發卓越課程,積極倡導“學科+特色+人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擁有屬於自己、影響學生生命成長課程。

一是開發學科課程。加強和完善原有專案工作室,組建新的專案攻堅團隊,發揮團隊效能,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有陣地、有保障、有成果。繼續完善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課程,開始創編“五彩”石畫、十二生肖、戲曲、橡皮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器樂、聲樂等特色課程。二是開發傳統課程。深度研發“補天文化”,開發升旗、入學、成長、畢業、集會等儀式課程,開發戲曲(藝術)、科技、體育、閱讀等節日課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為“選課走班”奠定實施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走班教學的過程

1、召開全體教師動員會,號召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少年宮稽核確定。

2、少年宮採用自主申報和學校派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走班的具體專案,向相關年級的學生公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願報名,形成新的教學班級。

3、指導教師根據確定的專案研發課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組織教學。

4、學期末結合“學生慶典活動”開展走班教學的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

五、基本規則

1、凡一經確定參加各組活動的學生,不得隨意缺曠和改變組別,學生出勤由輔導教師每天作好記載,及時與班主任聯絡和反饋情況。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走班選課活動,配合各輔導教師開展工作,敦促報名學生按時參加選修活動。

2、輔導時間為週三和週五下午,輔導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開展輔導工作,有事不能開展當日選修工作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報告,作好調課安排,通知好學生,否則將按曠課計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將承擔主要責任。

3、領導小組按每天課程時間到指定地點檢查。此項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7

一、背景

新的課程改革給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的發展,以及每一位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我校多年來堅持“科研興校”與“特色辦學”相結合,依據國家課程實施計劃和學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走綠色辦學之路”的辦學宗旨,結合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學校及社群的資源,認真做好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與實驗。

二、目標

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堅持建立“科研興校”與“特色辦校”相結合,努力實現學校課改總目標。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靈魂,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質量。

具體目標:

1、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努力將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科學化、開設制度化、實施規範化,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

2、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新的平臺

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主動發展是學校課程的目標之一。我們計劃通過開設豐富而多樣化的校本課程,為每個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不斷改善,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的培養。

3、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新的載體

基於學校的區域優勢與自身實際,突出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教師自身的專業潛能。

三、校本課程設定內容

詳見附件:

四、校本課程實施流程

(1)選課

教務處在學期開學前兩週,公佈每個年級開設的校本課程方案及相關任課教師,供學生選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填報選課志願表。為了便於統籌安排,允許每位學生選報兩個課程專案,分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教務處對學生的志願表進行統計彙總。規定凡校本課程選修學生人數不足30人的暫不開設。

(2)排課

校本課程應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一樣統籌兼顧排課,納入總課表。一般每週一課時,一學期按18周安排,開學初下發到每個班級及同學。並公佈授課教師、學習教室等。

(3)上課

教師及校本課程開發小組根據學校安排,在指定地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按照校本課程的.實施要求進行教學。並建立教學授課班,確定班主任,正常教學班級集的管理。任課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履行該課程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

(4)考核

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情況,規定每位學生在高中三年中,都要在每一類校本課程中至少選修一個模組。每個校本課程模組教學結束後,教師都要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並向教務處提交課程實施總結(包含:課程介紹、選課學生名單、週上課情況調查表、測試與考核成績,學生所得學分等)。

五、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教務處、教研室、政教處、總務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師代表

並邀請一些市,縣的專家顧問加以指導。

六、學分認定原則-----重過程,輕結果。

1.達到一定的修習時間(學生簽到,老師點名)

2.在學習過程中的良好表現(任課老師確定)

3.寫好學習小結、體會或有一定的成果或考查考核合格

七、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

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一般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及家長和相關專家人士等人員構成。課程審議委員會主要職能是審議學校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負責制訂校本課程開發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檢查與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執行情況等。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8

一、《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課程目標定位。

詩詞是心的靈動,情之迸發,智的體現,德的化身,美的象徵,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時空的生命力。豐義國中具有濃厚的詩詞文化底蘊,閱讀、欣賞、創作詩詞的氛圍濃厚。十多年來,我校持之以恆地開展了“讓詩詞走進校園”的活動,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成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之一。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充分肯定了中華詩詞在母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國小階段對學生提出近200首的詩詞讀背要求。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更要求師生在共同探討研究的過程中去學習,去提高。我們認為《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辦課程的開設不僅要滿足新課標對所有學生基本的人文素質詩詞教育的要求,又要為部分詩詞愛好者的個性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和廣闊的通道。而詩詞教育對人才的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養成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對推動和強化素質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詩教是我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都重視詩教工作。現在,在我國部分學校也已開展了詩教工作,但詩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還是一個空白。我校編有《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材、開設校本課程,邁出了詩詞校本課程實踐研究的第一步。開展詩教工作,讓詩詞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生活,以繼承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詩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詩詞,熱愛詩詞,更要研究如何讓詩詞走進學生生活,研究詩詞對學生人格情感、知識積累、審美情趣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以及與各學科之間的互補和促進作用。

二、《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實施策略。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1999年10月,由學校領導、詩教骨幹教師組成課程開發領導小組,領導學校詩教工作,把詩教工作推廣到各個年級、各個班級,並在此基礎上成立學校“百草園”詩社,為師生提供了固定的活動場所。

2、營造氛圍,形成共識。開發詩詞校本課程,關鍵在於提高廣大師生的思想認識。為此,學校廣播站增設了詩詞賞析節目,班級黑板報開闢詩詞學習專欄,學校佈置了校園詩詞創作宣傳欄和校園詩詞創作黑板報。語文閱讀課增加詩歌賞析吟誦,音樂課練唱古典詩詞歌曲。20xx年8月,學校又佈置了詩詞長廊,定期介紹中華傳統詩詞,宣傳師生詩作。校園各樓層牆壁上佈置了師生詩詞作品。校園的每一處花壇、每一片草地、每一條走廊、甬路,每一間教室、辦公室的佈置都體現詩詞教學的特色。這些作品或從大處著手,或從小處落筆,以景取詩,以詩寫景,詩化校園,學生徜徉其中,其景融融,其詩融融,其樂融融,長期接受著詩詞的薰陶,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都能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詩化校園環境,營造詩詞氛圍,進一步使全校師生形成了共識。師生認識到詩教工作的重要性,愛詩、讀詩、寫詩的興趣漸漸濃厚起來。

3、課程保證,活動推進。學校每週開設一節“詩歌”研究性學習課程,要求教師指導性和創造性地用好《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教材,在不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認真上好“詩歌”課。每個學生備有一本《詩詞誦讀袖珍集》隨身攜帶,學生把已經學會的詩歌摘抄在《詩詞誦讀袖珍集》上,內容和格式由學生自由設計,可以給詩歌配上插圖或者寫上自己的讀詩體會,這本集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攜帶方便,便於學生隨時背誦複習鞏固。袖珍集還可以收藏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內長期儲存。通過豐富多彩的詩歌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師生素養。各班或年級段組織的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誦詩會、詩歌接龍、詩文表演、詩歌主題活動、詩詞知識知多少、詩詞名人會、詩詞典故趣聞、詩詞創作大賽等。活動的內容與時令、傳統節日、重大時聞相結合,如四月份學習革命先烈,組織學生朗讀烈士詩選,瞭解烈士事蹟,詩寫學習感受。活動前,精心策劃,活動中認真組織,活動後注重成果評價和資料收集。

4、注重考核,建全制度。實施詩詞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我校堅持讓學生創作與欣賞古典詩詞並注重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還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總結考核經驗,設計《詩歌素養髮展手冊》使定期考核制度化。考核分學期考核、年段考核、畢業考核三種形式。由學校組織相關人員對學生進行等級考核,學期考核由詩歌任課教師負責進行,每首必背。年段考核、畢業考核由學校指派專人負責。學期考核、年段考核、畢業考核等級均記載在《詩歌素養髮展手冊》之中。年段考核為優秀的學生學校給予張榜表揚,授予“校園詩人”稱號,發給證書。在強化詩詞積累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引導、激勵和幫助的作用,努力保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願意、樂意創作。

5、出版詩刊,鼓勵創作。讀詩是體味,創作是內化。在強化詩詞背誦積累的同時,我們提倡並鼓勵部分對詩詞有濃厚興趣的師生嘗試進行詩歌創作活動。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創設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創作氛圍,採用如“讀後抒懷”、“賞畫題詩”、“觀景聯句”、“生活採風”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創作詩歌的興趣。為了鼓勵學生的創作活動,我們組織詩教輔導員對學生的詩作進行認真修改,集輯出版,並擇優推薦到上級詩刊發表。自1999年秋學期組建“百草園”詩社以來,學校一直堅持把“中華詩詞進校園”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學校“鑄品牌,創特色”的重頭戲。積極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的詩教活動。袁德林同志曾以“百草園植中華根,千家詩鑄民族魂”寄予百草園詩社。至目前,全校已有千餘名師生接受過程度不同古典詩詞的培訓,創作詩詞6000多首。其中被《跨世紀中學生詩詞選》、《廣州詩詞》、《中州詩詞》等省級以上詩報刊物錄用100多首,被縣級詩刊錄用500餘首,被校刊、畫廊、牆報錄用的超過3000首,並已自編出刊《百草園》詩刊9集。我們每學期在期會考試後還要進行一次全校性的詩詞吟誦會。平時,還主動搜尋資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詩詞創作比賽,到目前為至已有數十人次、四十多篇作品獲獎。近期又有6篇學生詩作被省級刊物《中華詩詞》錄用。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健康,或寫景,或詠物,或抒情。如熱愛祖國、盼臺統一、保護環境、綠化家園、豐義新貌、道德風尚等。學生的詩作能在《百草園》詩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使他們心裡面充滿了成功創造的愉悅,促使他們在樂於讀詩、寫詩的同時,更主動更認真地學習語文,提高了他們多方面的素質。

6、編撰教材,形成特色。隨著校園詩教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師生的文化底蘊深厚了,教師學生的詩詞修養大幅度提高了,學生們學詩、寫詩的熱情高漲。同時我們也深深地感到沒有一套自己的教材的確存在諸多不便:教師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缺乏憑藉,學生學習詩歌也缺乏依託,詩教活動的時間也得不到保障。20xx年暑假,我校成立教材編寫小組,首先通過問卷的方式在學生中進行學習需求調查,在教師和家長中進行校本教材開發可行性調查。廣泛調查之後撰寫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初步擬訂教材開發方案,並召開家長、教師、學生代表座談會,對方案進行進一步討論。最關鍵的是請有關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提出修改意見,最後在專家參與,教材編寫小組成員集體策劃共同努力下《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教材應運而生。

7、課程融合,學科互補。多年的探索之後,在我校詩教已不單單是一門課程,而是已經融合在所有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在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紮根在師生的心靈深處。單純的詩歌教學也許比較生硬,甚至乏味。通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我們已經讓詩詞這一文化瑰寶走進了學生的課堂,讓詩詞與學科知識相融合,與各科教學相融合,通過詩詞配樂,配畫,配新解,將詩詞的吟誦、品味、聆聽、體悟融入語文、音樂、品德與社會、美術、體育等學科教學中,讓學生從傳統文化詩詞中汲取養料,塑造良好的品德,弘揚民族精神。學校文娛活動或重大表演必有詩詞吟誦,節目的主持必有詩化的語言,匠心獨運,詩詞的滲透融合達到了一種勝境。我們還根據學校實際對提升學生詩詞素養制定了總體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詩詞素養的總體目標如下:

1、認識中華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吸取中華傳統詩詞文化的營養,逐步養成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意識和責任感。

2、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①提高對詩詞反映的客觀世界美好事物的接受能力(欣賞能力);②提高對詩詞反映的客觀美的主觀解釋能力(理解力);③能逐漸在頭腦中構建出每首詩所描繪的畫面,能主觀解釋色彩的物象(構象力),積累構象化程度的審美經驗,淨化心靈,受到詩詞藝術美的薰陶。

3、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增強認知能力:能由淺入深地分辨詩的感情型別,通過詩詞感知詩人豐富的精神世界體驗詩人的人生觀、道德觀;積累詩詞文學知識,知道詩歌起源於勞動,起源於生活的道理,知道詩詞與政治、經濟等社會要素之間的關係,能通過詩歌瞭解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瞭解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社會、生活、自然方面的狀況,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4、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瞭解詩詞超凡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構思力,啟迪智慧、開拓思維,習得創作技巧,培養創新精神。

5、在詩詞誦讀、品味、創作過程中,懂得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等道理,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學會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克服和抑制不良的意志行為習慣,自尊、自重、自強、自信,養成高雅、純潔、健康的品格、情調、趣味,樹立遠大志向。

6、喜愛、閱讀、吟誦、積累中華詩詞漸成一種自覺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讓名篇佳句伴隨身心健康發展,用詩詞為自己的生活添得一種樂趣,並在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的發展中日益顯示其作用。

7、能在平時的說話和習作中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嘗試用詩歌形式表達一剎那間觸動的情感和生活。

8、關心學校詩歌特色教育,積極參加詩詞綜合實踐活動。

三、《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實施成效。

1、通過《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學,提升了學生素養。通過古詩詞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著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認識到中華語言的改革發展興衰史,就是中華民族尋求進步、探索文明的歷史;認識到熱愛祖國,離不開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承和依託。所有這些,對學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對學生良好道德觀的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對中華詩詞的熱愛,提升了學生人文素養。在祖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浸潤和影響下,我遵紀守法,刻苦學習,關愛別人,助人為樂,在學生中已蔚然成風;拾金不昧、寬容誠信、敬老愛幼、言行文明,已成為學校的亮麗風景。通過古詩詞教學,不僅傳承了祖國的優秀文化,而且直接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長期的古詩詞誦讀,使學生記誦能力不斷增強,大段大段的名篇名段,學生很快就能背出來,這對靠積累來提高的語文學習來說,無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學生能將平日積累、背誦過的古詩文中的名句,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言談和習作中去,或說明事理,或抒情,為言談和習作增添了不少光彩。幾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報刊發表作品300餘篇。

2、通過詩教校本課程開發,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詩教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落實都是靠教師完成的。教師的詩文素養決定了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所以教師學生必須同步發展。在學校內部,我們不僅要求教師帶頭誦詩,同時倡導教師寫詩。近年來,我校師生的詩詞作品不斷出現在《江海詩詞》、《鹽都詩詞》等詩刊詩書中。

3、通過學校詩教活動,促進了家長詩文素養的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詩文,必然會引起家長的關注,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和輔導,天長日久,在學生的帶動下,家長也參與到活動中來。有不少家長與自己的孩子一塊背詩、聯句,共同作詩配畫,辦小報,部分家長還幫學生將有關古詩文進行藝術創作,編成表演短劇或相聲演出,藉助藝術的形式表現詩意,使抽象化的東西變形象了,增強了學生對原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在無形中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滲透到眾多家庭之中,薰陶和影響了廣大的家長,“書畫盈室,遍地詩聲”的文化家庭越來越多,這對整個社會的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構建和諧社會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通過校本課程開發,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我校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與修養,豐富了學生的思想與知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又有力地推動了我校教育科研的開展、一流師資隊伍的形成、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國中、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鹽城市文明學單位,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四、《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校本課程》實施經驗與反思。

十多年的實踐,我們不僅在探索校本課程新的發展之路上付出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斷回望自己走過的路,哪些步子邁得太大了,哪些地方走了彎路,哪些腳步還不夠踏實,我們應該怎樣走得更穩更自信。我們發現了校本課程實施中的很多不足,並思考著改進的方法。《中華古典詩詞創作與欣賞》教材急待再度開發,我們已經醞釀了比較成熟的開發方案,把教材開發成學生更容易接受更願意學習,更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操作的教材。我們要把詩詞教學活動搞得更深入人心更具有感染力,讓學生在輕鬆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課程改革的路還很長,我們也深深地認識到肩上責任的重大,但我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我們必將走進改革的成功之門,為優質均衡、促進公平,塑創學校特色作出我們的努力。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9

一、課程開發背景及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美術與藝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在 新一輪的改革中,書法篆刻的系列內容出現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當中。寫字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具有良好的寫字 習慣,並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

一。我校的學生的寫字練習課由語文科老師負責,由於部分老師對寫字教學重視不夠,對學生缺乏嚴格的要求和訓練,教師教學指導不到位,寫字課利用率不高,學生缺乏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書寫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1、握筆姿勢不正確,寫字姿態不規範,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字跡潦草,行款不整齊,作業和卷面不整潔,寫錯別字等現象常可見到。

3、對漢字的演變歷史缺乏最起碼的瞭解,學生的書寫興趣得不到激發。

以上種種現象給我們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加強寫字教學已經刻不容緩。為了改變我校寫字教學現狀,我們美術組老師應該針對現狀而開設面對全體學生的書法課程。

意義

1、開設書法課,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燕喜文化;

2、開設書法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姿勢;

3、開設書法課可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力、鑑賞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形式的實踐能力;

4、開設書法課可以通過教育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磨練學生的堅強意志有很大的意義和作用。

5、開設書法課是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藝術的需要。

6、開設書法課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和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1、通過書法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使學生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

2、 通過書法練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在教學中,通過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 求知慾,通過形象、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通過指導學生臨摹書法名碑法帖,從中可以汲取文學素養,提高文字修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了解中國書法悠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並自覺地承擔起繼承發揚的責任,從寫字的進步中得到學習的動力。

4、通過書法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精神和耐心穩妥的'良好品質,克服馬虎草率、不負責任的不良習慣。在書法練習中,學生通過自身刻苦努力獲得藝術上的提高使學生認識到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有耐心、有意志才能獲得成功。

三、校本課程培訓物件

1、高一學生為書法校本課程培訓初、中級階段,安排硬筆書法;

2、高二學生為書法校本課程培訓高階階段,安排軟筆書法。

四、書法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長:潘丹娜

組員:潘雪斐樑金蓮陳曉軍黃軍雄

五、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定位,我們開設書法校本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寫字基本技能的訓練。

1.書法字型的藝術欣賞。

2.書法筆畫訓練。

3.書法結構的訓練。

(二)、 我們將圍繞寫字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比如: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的書法名家、講講他們勤學苦練的故事,觀看有關書法家的影片,欣賞 他們的作品,瞭解書法各大流派的特點,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舉行學生作品展和教師一起開展寫字競賽,切磋技藝、共同成長等等,以豐富寫字課程的內涵,拓展 其外延。

六、課程實施主要措施:

1、教師培訓:學習校本課程理念,側重於教師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運用合作模式開發校本課程。

努力提高教師寫字水平和自身修養。在廣大教師中大力推行苦練寫字基本功訓練,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有條件可聘請專家為教師作專題講座,以提高為師者的寫字水平與自身素質,做到“業高為師”。教師要經常組織研討,交流彼此的經驗,以一種主人翁的意識投入到課程的開發和完善中,積極地為課程的實施出謀劃策。

2、大力宣傳,營造濃厚的氛圍。

3、因地制宜,訓練形式豐富多樣。

(1)、集中指導。

(2)、活動滲透。

4、時間保證,將課程排入課表。

5、學校要為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創造條件,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保障課程的順利實施。如:圖書館要增加圖書量,要時時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為學生查閱資料提供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七、課程評價

本校本課程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採用展覽和同時根據學生平時訓練的具體情況對學生作客觀、全面的質評和量評。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10

 一、開展本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由於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腦的使用日益廣泛,書面文字書寫活動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大大減少。這就使得不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覺中降低了寫字的要求,再加上學生自己也不重視寫字練習,導致學生的書寫質量整體下降,錯別字現象日益嚴重。在這種令人心憂的表象背後,顯露出更加不容忽視的對素質教育深刻內涵的誤解。素質教育絕不是簡單的、片面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而是更科學的安排好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強度。作為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在新時期非但不該削弱,而是應當加強。古人云:“人能寫字,字能寫人”,此言不虛。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寫字應作為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它的地位不容忽視。方寸之間的漢字,凝聚著中華祖先幾千年的智慧,承載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積澱。寫字教學的成敗關乎著每個學生對書寫能力的掌握程度,更關乎著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特殊的樹人教育。因此,在我校強化對學生的寫字教學是極為必要的。

 二、活動的目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我們都知道,寫字訓練的關鍵在於激發興趣、指導方法和培養習慣三個環節。但是在現實教學工作中,由於課時有限,我校教師人均工作量又比較繁重,要在課內開展額外的寫字訓練,不具備客觀條件。因此,我們決定在儘量不過多增加師生負擔的前提下,通過開展課外寫字活動的辦法,調動學生學習寫字的興趣,營造熱愛祖國文字的氛圍,結合課內的寫字教學,讓學生的寫字練習日常化,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潛移默化的啟發學生通過練字感悟做人的道理。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原則上要求由校領導帶頭,全校師生齊動員,共同參與,讓集體的力量影響校園裡的每個人。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參與為主、競賽為輔;激趣為主、教學為輔;鼓勵為主、糾正為輔。

 三、活動開展的具體安排:

(一)步驟:

1、20xx年3月——7月,為校本課程教材編制時間。在7月末,校本教材(試行本)要編制完成,並印刷、裝訂完畢。相關的教學參考輔助資料及教學實施建議印發到教師手中。

2、20xx年8月——12月,為教材研討及試行階段。各實驗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參考輔助資料,結合實驗學生實際,找到實施教材和實驗學生實際的結合點,利用好校本課程的課時,認真上課。在此期間,對教材要不斷地充實完善。

(二)活動範圍:

原則上,要求全體師生齊參加。

(三)活動形式:

1、由寫字課教師向任教班級學生布置平時的練字任務:要求每名學生準備一個硬筆書法本(將整本硬筆書法紙裝訂即可)。學生每天要堅持練字。教師佈置臨寫任務。要求在每天練字的結尾註明練字的日期,並請家長簽字。硬筆書法本在每週的寫字課上由寫字教師檢查。

2、學校設立“大家一起來——硬筆書法作品展”專用展板。學生作品展覽方案為:每週由指導教師推選出優秀學生作品進行校內展示。教師作品展覽方案為:由教務處安排全校教師按一定順序(如姓氏筆畫順序)每週兩人,同時參展一週。

3、展板設計模組化。以保證更新的及時性、方便性。內容以每週各班學生作品及教師作品為主,另外預留10頁展位,用於展覽上週評出的各班優秀作品,同時適量安排一些相關的小知識、小故事等(如歷代書法家的勤勉故事、書法名家的經典作品、有關書寫的小常識、書寫的技法)。

4、作品的徵集與張貼辦法。各班班主任負責安排收集參展學生作品。少先隊張貼小組負責張貼作品。教師作品的收集和張貼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安排。

5、激勵措施:

(1)班級獎勵:

能按時按量完成本週活動要求的班級,學校要予以加分獎勵。

(2)學生個人獎勵:

每週在各班評選出一名“硬筆書法展覽優秀獎”,發給獎品或獎狀一份。獲獎作品將在下週集中展出五天。

每學期期末前在各班評選出本班“硬筆書法展覽優勝獎”和本學期“寫字突出進步獎”若干名(根據班級人數,各取排名前10%。)

(3)教師個人獎勵:

每學期期末前,專門進行一次全體教師都參加的硬筆書法展,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6、評比方法:

評比按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由教導處和語文組組織評委會,力爭評價做到真實、準確、及時。

為了降低本活動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平時的教師參展作品不評分,期末的全體教師硬筆書法展由教導處負責組織評委評獎。

寫字課教師負責在開學第一週的第一次寫字課上向學生做好參加本活動的宣傳動員。重點是活動的意義、活動的要求、參加活動的具體方法、評分標準和獎勵辦法。向學生布置平時的練字任務,並做好每次寫字課上的檢查和指導。向學生詳細說明參展作品的具體格式要求,對即將參展的學生做適當指導。

(四)資金支援:

本活動中,製作展板、收件箱、檔案袋、購買獎品等所需資金由學校負擔,學生參展所需文具、硬筆書法紙等自備。

本次活動意義重大,得到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要看到,這個活動涉及面廣,工作細節繁多,是我校在突出辦學特色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很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阻力。但是,只要我校各部門在校領導的帶領下通力合作,全體教師積極配合,這項活動就一定會抓出實效,從而讓廣大師生在活動中受益,並以此為契機,帶動潘莊鎮中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全面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11

一、課題的提出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現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題。校本課程的出現標誌著我國中國小開始告別長期的單一國家課程,逐步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學校和課堂將擁有部分課程決定權。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與快速推進,校本課程開發逐漸成為普遍的共識,也掀起了新一輪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的熱潮。校本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提出來的,它是課程管理行政主體變化的一種表現,是課程管理權利的一次再分配。目前,國內對校本課程開發尚無一致界定,其中,較為科學全面的含義具體可概括為: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地,以滿足學生需要和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與特色為目的,由學校採取民主原則和開放手段,由教師按一定課程編制程式而進行的課程開發。

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

我校已完成研究的加興市立項課題《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形成素質教育合力的研究》和正在研究的省級規劃課題《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後續研究》為以德育實踐為主體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資源和師資上的優勢。目前,本校已建立了一批校內外的德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體驗教育實踐基地等,為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我校優勢和所在地區的資源,在借鑑其它學校課程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校以德育實踐為主體的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方案。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作為開發的基地和主體。一方面體現了校本課程開發要依據學校具體持點和條件,充分發揮學校優勢與特長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課程開發作為課程管理權力的一種分割。使學校擁有了更為自由的自我開發和自我完善的發展空間。其次,校本課程開發真實地體現了“人本”思想,強調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校本課程開發以學生需求為前提,緊貼學生髮展實際,尊重教師的開發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它也促使教師從“教學”定位向“教學——研究”角色轉換,為教師潛力的開發和創新精神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能促進教師的不斷髮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課程開發倡導民主原則。以此積聚各方意見和力量,形成開發合力與和諧氣氛,激發開發潛力。第四,校本課程開發屬“解決問題型”開發,是一個開放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它本質上要求不斷地開拓和創新,以適合社會生活實際不斷變化的情景,增強學校主動變革的機制和能力。

我校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達到以下目標:

(1)使教師在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指導下,掌握課程開發的技能,開發出以德育實踐為主體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時使教師在實施校本課程過程中,增強校本課程實施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最終在全校教師共同努力下形成現代校本課程實施理念。

(2)以學生需求為前提,緊貼學生髮展實際,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本校教育資源優勢和本地區的社群教育資源為基礎,以社會實踐、社會考察、社會服務等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優秀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發展。

三、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一)、課程內容的確定

有機整合學校、家庭、社群的教育資源,著力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基本框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區教育資源,積極做好與本地各種機構(如政府、街道居委會、文化、公安、稅務、醫院、工廠等)的共建共育工作。加強校外德育隊伍建設,讓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下一代的教育。

注重課程內容的開放性和拓展性,重在實踐體驗,以開放式學習為主。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體,如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德育基地、體驗教育實踐基地、校內外的勞動實踐基地、暑期社群活動等系列活動的開展。

(二)課程形式及形態

課程的形式:課程以開放的形式存在,以書面形式形成某一課程,確定課時目標、課時內容、授課的基本手段等。課時長短以具體的需要來確定,對某一具體課程不定授課日程。

課程的形態:堅持校內外結合,課堂教學與專題講座、社會實踐、外出考察活動、主題表演等相結合,由“形式課堂”走向“非形式課堂”,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發展。

(三)師資配備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一支素質較高、學有所長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在校內發掘業務水平較高、有一定特長的教師,擔任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加強校外師資隊伍的建設,聘請一批專業性較強、熱心於下一代教育的相關人員來校講座或作為校外活動的輔導員。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法

1、將課程開發寓於科研課題研究之中,保證科學性。

2、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3、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4、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和探究性。

四、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程式與步驟

1、xxxx年5——7月,課題立項,組建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前期論證,明確課程培養目標,評估學生髮展、學校與社群需求,分析整合學校課程資源。

2、xxxx年8月——xxxx年7月,初步明確校本課程實施思路,組織實施,選定實驗班級,撰寫校本課程教材,調查反思,積累初步經驗。

3、xxxx年8月——xxxx年12月,進行全校實驗,總結評價,形成學校校本課程特色。

4、xxxx年,新一輪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

五、校本課研究組織機構

1、校本課程領導小組

組長:陳愛秀

副組長:嚴明強、勞明強、沈衛鋒、黃建健

組員:吳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吳鋒飛

2、校本課程管理辦公室

教科室:負責人,吳炳加,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

教導處:負責人,黃建健,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3、實驗課題實施小組

組長:沈衛鋒

組員:嚴明強、勞明強、黃建健、吳炳加、胡金娣、李洪年、吳鋒飛(課題組其它成員待定)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著眼素質、紮實基礎、全面發展、辦出特色”的學校辦學宗旨和育人理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透過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等手段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用心有效地發展,並以此為契機,爭創學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學質量,最終促使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二、開發目標

1、堅持自願自主、靈活開放的原則,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潛力。

2、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實現目標多元資料寬泛,用心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潛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生活,適應社會。

4、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進一步培養具有科研潛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教師團隊。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資料

1、基礎性課程

《‘五個一’養成教育》、《古詩詞鑑賞》、《智力數學》等。

2、豐富性課程

《語文實踐》、《數字與生活》、《數字日記》、《好詞佳句》、《法在身邊》、《化學與健康》、《探索自然》等。

3、發展性課程

根據本校實際狀況,用心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計算機基礎應用、英語角、舞蹈、繪畫、書法、版報、廣播、寫作等。

四、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為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潛力,我們將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以教師豐富的實踐為基礎,選取參考有關資料,誘導教師透過超多的創造性勞動,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教材。學校主要是稽核、並適當資助教材的刊印整理,保證校本課程教材的科學、合理、有效。

五、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㈡進行前期論證

1、結合現有資源,透過問卷調查等形式徵集教師的意見,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具體科目及資料。

2、就即將開發實施的校本課程徵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考察所開發的課程是否貼合學生及家長的意願與需要,如貼合需要的,學校負責可行性論證;

如不貼合的,則取消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計劃。

㈢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課程的資料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方式與途徑

1、培訓參加各級培訓、觀摩和講座。

2、實踐開設示範課、開展專業研討。

3、學習學校帶給相應書籍資料和網路平臺,讓老師經過一段時光的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潛力。

資料

1、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理論指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根據教師的個性特長,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輔導。

㈣撰寫校本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資料

1、課程目標,應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資料或活動安排,根據教師開發的主題或科目作相應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裝置、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健全管理制度

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質量,學校將進一步擬定相應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

1、校本課程開發審議制度;

2、校本課程評價制度;

3、校本課程管理崗位職責制等。

㈥配套措施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篇13

一、實驗背景

加強口算是一個世界性國小數學改革的發展趨勢。這一點從各國數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中都可以看到。在計算機日益普及的資訊化社會中,複雜的.計算都

標籤:校本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