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端午節的古詩大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究竟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古詩大全

端午節的古詩 篇1

《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無人憑弔逝去的屈原。

盛開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話我,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使得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後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弔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

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

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

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可嘆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

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和端午》

宋代: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北宋詩人張耒這首《和端午》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

《端午三首》

宋代: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這首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對比。上闋中,眾人的繁忙喜慶和作者的獨自惆悵形成對比;下闋中,世俗對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讀《離騷》的深切感傷形成對比。

這首詞蘊含了濃重的民族風味,描寫的是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

《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節的古詩 篇2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賞析:這裡的“五絲”就是指百索、長命縷,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一種期盼,反映出唐人樂生、重生的人生態度,他們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賞析: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願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為“長命縷”或者“續命縷”,所以說“長絲續命人”。而“九子粽”源於九子蒲(一種蒲草),“粽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粽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願。“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說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召請群臣宴飲。

《詩·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賞析:唐人有端午節贈物的習俗,不僅在君臣之間,一般社會成員和家人之間也有。權德輿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過端午,家人就送來了衣服(輕裾)和彩結(彩縷)等節日禮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

賞析:“浴蘭”指古人端午節“浴蘭湯”的習俗,用草藥煎湯淋浴。因為粽子用絲線纏裹,所以說“彩縷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稱粽子為“角黍”。唐代開始用糯米代替黍米來製作粽子,色澤變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為“香粳白玉團”。

《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

唐·楊巨源

彩縷纖仍麗,凌風捲復開。

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賞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會賞賜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禮物,官員也要向皇帝進奉禮物,也以衣服為最常見。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賞析:五月五日端午節,你贈與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結交的知己在萬里之外。往日為國盡忠的人,現在白髮蒼蒼。儘管三湘和這裡相隔很遠,仍然想要從屈原那裡獲得慰藉和力量。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賞析:詩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開的石榴花,然後包粽子、掛艾草、採藥草,也在額上點了雄黃酒,傍晚忙完了,準備喝一杯。

端午節的古詩 篇3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f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陽採擷》

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端午六么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慼秦吞楚。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滿江紅·端陽前作》

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

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

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

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

《菩薩蠻》

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鬆等閒驚破紗窗夢。

《競渡曲》唐·劉禹錫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EX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車注。

《竹枝歌》

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嵐氣開,南門競船爭看來。

雲安酒濃麴米賤,家家扶得醉人回。

端午節的古詩 篇4

01《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0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03《謝人送粽》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04《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05《漁家傲》

北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

等閒驚破紗窗夢。

06《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07《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08《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09《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10《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節的古詩 篇5

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誦讀:王燦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

作者:文秀

誦讀:彭大呂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減字木蘭花·競渡

作者:黃裳

誦讀:任亦軒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端午送巧作

作者:黃庭堅

誦讀:陳可凡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端午日

作者:殷堯藩

誦讀:樑依琳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作者:陳與義

誦讀:小魚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七律·端午

作者:老舍

誦讀:同同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

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南歌子·遊賞

作者:蘇軾

誦讀:鄧蓓寧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作者:顧太清

誦讀:李小白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端午節的古詩 篇6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3、《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4、《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5、《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8、《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9、《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1、《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12、《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13、《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15、《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16、《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17、《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18、《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9、《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20、《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端午節的古詩 篇7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3、《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4、《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5、《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8、《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9、《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1、《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12、《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13、《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15、《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16、《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17、《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18、《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9、《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20、《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端午節的古詩 篇8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節的古詩 篇9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日詠盆中菊》

清代·顧太清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節的古詩 篇10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明]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端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的古詩 篇11

一、《南鄉子·端午》

【作者】李之儀 【朝代】宋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樑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二、《端午日賜衣》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三、《花心動》

【作者】史浩 【朝代】宋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四、《漁家傲》

【作者】歐陽修 宋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五、《節令門·端陽》

【作者】李靜山 【朝代】清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六、《端午日》

殷堯藩 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七、《齊天樂》

【作者】楊無咎 【朝代】宋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八、《菩薩蠻》

【作者】陳義 【朝代】宋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九、《浣溪沙》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十、《念奴嬌》

【作者】張榘 【朝代】宋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端午節的古詩 篇12

《端午》

【作者】老舍 【朝代】現代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游 【朝代】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五月五日》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作者】張耒 【朝代】宋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作者】貝瓊 【朝代】元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處州禁競渡》

【作者】湯顯祖 【朝代】明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端午三首》

【作者】趙蕃 【朝代】宋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節的古詩 篇13

1、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2、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3、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4、端午感興

文天祥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5、節令門。端陽

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6、端午行

葉適

仙門諸水,會流下瓦窰溝。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樓。

旗翻稻花風,棹澀梅子

雨夜邏無騷音,絳紗蒙首去。

端午節的古詩 篇14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

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端午三首》

[宋]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譯文:

都說作是為了贈汨羅江,作為當今的快樂又奈何。我曾經聽說對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試著向艾人祝福啊!

明明是忠言,卻不被楚王採納,最後落得個沉江而死的下場,但是留下的文章卻像星星一樣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為屈原而擊節歌唱吧!

每年端午節都會下雨刮風,像是為屈原喊冤陳情。我想要找人談談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鵓鳩。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譯文:

到處採擷艾蒿、蒲草繁忙,誰家的青年男女,準備過端午節?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我內心惆悵,還有誰在端午節追悼屈原?

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屈原忠義氣節,可與日月相比。讀完了《離騷》總能感到悲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譯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你贈與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卻看不見,新結交的知己卻在萬里之外。

往日能夠為國盡忠的人,現在已經白髮蒼蒼。我想要從屈原那裡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

端午節的古詩 篇15

《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端午節的古詩 篇16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

唐 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 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