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精】中外名人事蹟

熱點7.81K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外名人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中外名人事蹟

中外名人事蹟1

說到清朝名將,在雍正朝大放異彩的年羹堯絕對算一個,可惜他權勢過大,遭到雍正的忌憚,最終落得個慘死的結局。

年羹堯祖上曾是明朝的六朝名臣年富(嚴富),父親年遐齡又被封為一等公,官至湖廣巡撫,妹妹更是雍正皇帝寵愛非常的敦肅皇貴妃。

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年羹堯,英勇善戰,為雍正手下最厲害的將領。世人一說到年家,想到的不是年羹堯,就是年羹堯那個受盡恩寵的妹妹敦肅皇貴妃。

可是,今天咱們要說的,既不是年羹堯,也不是敦肅皇貴妃,而是這兩人的長兄,年希堯。

如果說年羹堯在戰場上拼殺,是個劊子手,那麼年希堯就是在世間行善積德,治病救人的。兄弟倆,一個殺人,一個救人,他們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年希堯,字允恭,和年羹堯一樣,他也是為官一生,只不過和轟轟烈烈的年羹堯比起來,他就顯得平淡了。

康熙在位時期,年希堯從筆帖式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安徽布政使。

雍正登基之後,年希堯的弟弟年羹堯受到重用,年希堯也因此獲得聖上青睞,升為廣東巡撫。

年羹堯出事以後,年希堯受到牽連,被罷官抄家。但年希堯風評甚好,雍正也明白他的無辜,一年之後就重新起用他,於是年希堯又先後擔任了工部右侍郎、景德鎮督陶官、內務府總管、管理淮安板閘關稅務等職務

乾隆朝時,有大臣用“玩物耽安”參了年希堯一本,乾隆就罷免了年希堯的官職。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叱吒風雲、權傾朝野的`弟弟年羹堯比起來,年希堯做起官來實在是太不走心了。

可這也不怪年希堯,他本就沒有將精力放在做官上,只一心鑽研自己喜歡的西方科學。

年希堯在數學方面極有天分,他著有《測算刀圭》三卷、《面體比例便覽》一卷、《對數廣運》一卷。

清代數學家梅文鼎盛讚年希堯:“手製小渾儀測算諸器,羅列几案,並極精好,輝映座間。公臨下以簡,庶務多遐,亦親承誨迪,觀其所藏奇器奇書,日聞所未聞。”

另外,年希堯還在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幫助下完成了《視學》一書,圖文並茂,闡述透視原理,介紹了透視學中的基本課題。此書的其中之一現存於英國皇家學院,國內僅存兩部再版本。

年希堯博才多聞,醫術也十分了得,著有《集驗良方》、《經驗四種》。

他精於繪畫,喜歡音樂,還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之一。

年希堯一生幾起幾落,最終在乾隆三年病逝,和年羹堯比起來,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中外名人事蹟2

接下來我們學大教育的專家們就為我們的同學們帶來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說,期望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的去看。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去彭澤縣令,從此名垂千古,被認為是表示文人的'骨氣,是對腐朽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一種孤高的態度,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定論。但陶淵明解職歸田,真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並非如此。

清代林雲銘曾提出:“陶元亮作令彭澤,不為五斗米折腰,竟成千秋佳話。豈未仕之先,茫不知有束帶謁見之時,孟浪受官,方較論祿之微薄,禮之卑屈耶?”陶淵明曾出仕四次,又歸隱四次,為什麼出而復隱,隱而復出呢?只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

我們先來看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件事情的原委。《陶潛傳》中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難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綬去職。”‘督郵’是一種官職,是專門來考查縣令治績的。陶淵明以前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您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這天,你要穿戴整齊去見領導。陶淵明說:“我不願意為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於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迎接上司檢查,讓他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有什麼不對。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穿衣是個禮節問題,穿的正規一些,乾淨一些是淨化自己,關乎自己的形象,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就正因這些掛冠而去,實在讓人難以明白。陶淵明穿戴整齊去迎接檢查理應是分內之事,更是禮儀之事。沒有人侮辱他,很難說有什麼不向權貴低頭,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汚的精神。

中外名人事蹟3

俄羅斯總統普京小時候非常聰明,他品學兼優,常常產生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

有一次,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作文題:《我的理想》。同學們寫出自己的理想:有想當科學家的、有想當作家的、有想當工程師的、有想當農藝師的、有想當教師的、有想當軍人的、有想當工人的――而小普京的腦海裡,卻有自己不同尋常的獨特思考。

課餘時間,小普京非常喜歡讀《盾與劍》雜誌,對裡面描寫的“克格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雜誌上他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克格勃”準確地截取了敵人的情報,使蘇軍取得了一次次巨大的勝利……他想:“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的人。老師也經常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和人民。而我應該怎樣去報效祖國和人民呢?做一名出色的間諜(dié),用我的犧牲去換取祖國和人民的勝利,這不是非常有意義的嗎?”

於是,他在作文字上寫道:“……我的理想是做一名間諜,儘管全世界的人們對這個名字都不會有任何好感,但是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我覺得間諜所做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在這篇作文中,普京還列舉了一個蘇聯名間諜的英雄事蹟,論述了在蘇美對峙(zhì)的冷戰時期間諜的重要作用。當教師開啟普京的作文字時,不禁又驚又喜,連聲讚歎他“年紀不大,志氣不凡”。

後來,在一次參觀“克格勃”大樓之後,普京走進了“克格勃”列寧格勒局的接待室。一位工作人員聽了他的要求後,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不接受主動來求職的人,只接受服過兵役或者大學畢業的人。”

1970年,18歲的普京中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律系國際專業。1975年,他大學一畢業就從事對外情報和國外反間諜工作,實現了自己“做一名間諜”的理想。

中外名人事蹟4

河北省定州市,不僅儲存著文物古蹟雪浪石和東坡槐,而且一直在傳唱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這些,都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有關。

蘇東坡,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縣,嘉佑年間進士。宋朝熙寧年間,他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後又因“愛性剛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諫君,於元佑八年,又由禮部尚書貶為定州知州(刺史)。那時,定州北臨契丹,是宋朝的邊防重鎮,蘇東坡上任後,首先整飭軍紀,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氣。他在定州任職雖然只有八個月,但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至今傳為佳話。

蘇東坡在定州勤於察訪民情。一天,他來到定州城北的蘇泉、西坡、大西丈、小西丈村一帶巡訪,看到這些地方地勢低窪,沼澤片片,茂密叢生的雜草掩蓋著肥沃的泥土。於是,他便想到盛產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來個“南稻北移”,定會將定州變為富庶之地。於是,他責成專人,到南方運來稻種,並親自向農民傳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術,使昔日的'荒野水灘開出了一塊塊稻禾競秀的水田。

過了些日子,蘇東坡下鄉巡訪又路過這裡,聽到插秧的農民在唱:“蛟子咬哇螞鱉鑽,撓窪苦哇插秧難,眼看水荒變成了米糧川。唱不盡的插秧歌,心裡喜滋滋的甜。”生動樸實的歌詞和活潑動聽的曲調,吸引了這位既擅長詩畫,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於是,他將詞曲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定名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間傳唱不息。後來,蘇東坡又填過幾首“插秧歌”歌詞,以“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田千里盡秧歌”的詞句,描繪當年秧歌在定州一帶的普及情況。“插秧歌”開始時民間歌舞,後發展為有人物、有情節的河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

蘇東坡在定州除鼓勵農民改良土壤、治理荒灘外,還廣為植樹造林。他非常喜歡北方的大槐樹。這種樹木質堅實,枝葉茂盛,夏季裡黃花滿枝清香怡人,並且耐嚴寒抗風雪。蘇東坡曾在定州他的“雪浪齋”院裡栽種了兩棵。此樹雖歷經千載,但至今枝繁葉茂,東面那棵的側枝向兩側伸展,猶如鳳凰展翅;西面那棵則挺拔高聳,猶如神龍遊天,故定名為“神龍”、“舞鳳”,成為當今定州市一大景觀。現在,“神龍”歷經千載風雨已有“龍鍾之態”、“舞鳳蔥蘢如蓋”。樹下邊還挖有一口“龍井”,正好將架轆轤安在枝椏上。

至於蘇東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蘇東坡的故居,具有北方建築的樸實、幽深;又有江南園林建築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群體建築的代表之作。

中外名人事蹟5

英國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遊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裡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裡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現: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裡的人還這麼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地的男嬰,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後,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人吃人的原始現狀。16年之後,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後,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後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可是,他卻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地人告訴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麼好的人,為什麼吃了?”“他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做,留下有什麼用?”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中外名人事蹟13

金相院寺後面,有一座牛頭山,山上有一塊牛眠石,石上有一個很大的牛腳印。傳說那是朱元璋為結交天下豪傑義士,積蓄起義力量,就扮成放牛的走東闖西,到了福建。

有一天,朱元璋趕著牛來到靈秀山。看到一群放牛的孩子,衣衫破破爛爛,一個個瘦得"洞簫腳、筆管手"。他們縮在一塊大石下哭哭啼啼。

朱元璋問他們,為什麼哭得這樣傷心。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他,因為旱災,山上的草都枯。孩子們死了。牛沒有吃飽,回家又要挨財主的毒打了,還不給飯吃。他們已經二頓飯沒吃了,一個個餓得連動也不能動了。

朱元璋聽了很同情這些窮孩子,就說:"他不讓你們飯吃,我們殺他的牛吃吧!"說完,他一劍把牛頭砍下來,割下牛肉,又叫孩子撿來柴草,燒火烤起牛肉來了。

烤牛肉又香又好吃,孩子們一個個吃得肚子圓圓的,直打飽嗝。可是,一個孩子卻說:"咱們把財主的牛殺了,回家怎麼交代?"聽他這樣說,孩子們一個個目瞪口呆。

朱元璋就把孩子們叫到一起,教給他們一個好辦法。

朱元璋叫一個孩子跑到財主家,對財主說:"老爺,事情不好了。那條大黑牛跑到懸崖上,前腳掉下崖去了,我們小夥伴拉著牛尾巴,怎麼也拉不上來,請老爺快去。"

財主聽了,急忙往山上跑,來到山上,牛沒有了,只剩下一條牛尾巴。孩子們告訴他,牛的前腳掉下崖,他們拉著牛尾巴,想把牛拉下來,誰知把牛尾巴拉斷了,牛摔下崖去了。財主跑到崖邊一看:山崖下真的有牛頭、牛皮。牛摔死了,財主罵罵咧咧回去了。

其實,那牛頭、牛皮是朱元璋叫孩子丟下山去欺騙財主的。

據說,這些放牛孩子就跟著朱元璋打出了大明的江山。朱元璋的那頭牛,在靈秀山踩出一個大腳印。這腳印至今還在哩。

中外名人事蹟6

美國工程師富爾敦,在一百多年前,他發明了輪船。雖然他製造的第一艘輪船用的是英國的機器,但世界上都認為發明輪船的人。

富爾敦小時候讀書不太用功。只愛畫畫,並且畫得挺好,而別的功課可差勁啦!

老師對富爾敦說:“你很聰明,圖畫得不錯。可是別的功課不好,會留級的。”

富爾敦根本不把老師的話放在心上。除了畫畫就是玩。玩耍的時候,倒是很會動腦筋,碰到問題,還喜歡琢磨。

一天早晨,富爾敦划著小船去釣魚,船劃到半路上,遇上了大風,划起來可費勁啦!他想怎麼樣能使划船不費勁呢?船為什麼頂風就劃不動?有沒有頂著風也能行船的辦法?

第二天,富爾敦又到河邊去玩,他坐在一隻空船上,又琢磨起昨天想到的那些問題。他身子坐在船舷上,兩隻腳不停地在水裡攪動。腦子裡想呀想……不知不覺,小船兒已經盪到河中心了。多奇怪啊!他驚喜地發現,兩隻腳在水裡不斷地攪動,就能把船划動了。

“能不能用機械來代替兩隻腳的攪動呢?”富爾敦想這是可能的。譬如,在船上裝一個風車似的'槳葉。使槳葉在輪子上不斷轉動,這不是像雙腳搗水一樣,能使船身前進嗎?

想是這麼想,但是真要造出一個能推動大船的帶槳葉的輪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富爾敦會畫畫,能畫出一個帶槳葉的輪子來,但光靠畫圖不行呀!還要計算,還要懂得很多很多的科學知識。這時富爾敦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老師的話,把各門功課都學好。從此,他讀書非常用功,不僅補上了以前落下的功課,還刻苦專研地學習造船的科學知識。在1807年,富爾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輪船,成了世人都知道的科學家。

中外名人事蹟7

世界科學史上有一朵鏗鏘玫瑰,她不屈不撓、堅韌睿智,散發著沁人香氣;她淡泊名利,用偉大的人格魅力激勵了無數人!她就是——瑪麗。居里。

居里夫人,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與丈夫一起提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釙和鐳。為世界探索原子核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提煉鐳,居里夫人要用一口大鐵鍋把瀝青鈾礦殘渣一次一次地煮沸,並不停地用一根和她一樣高的鐵棍攪拌著。我真擔心她會因為過度疲勞和體力透支而病倒。如果我需要每天干這麼重的活,我肯定受不了。平時,我只要洗下碗,拖下地就叫苦不迭,假裝累得不行,趴在地上。在軍訓時,嬌氣的我受不了烈日的炎熱,受不了站軍姿的勞累,於是我想趁教官上廁所的工夫,蹲在地上休息;舞蹈學一年,又怕疼,又怕被說,根本沒什麼進步……我想居里夫人的身體承受這麼沉重的'工作,中途她肯定也想放棄;想到繁重的科研消耗了大好青春和美麗容貌,她肯定也思考過是否值得這樣付出的問題。但是為什麼最後堅持住了呢?因為鐳“美麗的光芒”吸引著她,偉大目標不容許她放棄!我要學習她為志向努力的精神!

在發現鐳之後,居里夫人想繼續做實驗、做研究。可是她竟沒有錢去購買一克鐳!我頓時覺得有點憤怒:是居里夫人發現了鐳,而且一共提煉50克鐳,可居然沒人送給她一點點鐳做研究!直到最後,美國總統才送了一克鐳給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謙虛地對美國總統表示感謝,其後拒絕接受眾多科學界的頭銜和榮譽。看看現在,一些科學界的人士有點小成就、為社會做了件小事,就會到處宣揚,毫不謙虛地把自己誇的非常偉大。對比居里夫人,他們真應該感到羞愧!

居里夫人不畏艱辛堅持科學探索,淡泊名利視錢財如糞土,她像一朵永不凋謝的鏗鏘玫瑰,在世界科學史上永久地散發著芬芳!

中外名人事蹟8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週年。一百週年前,居里夫婦為了釙和鐳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實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

儘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他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煉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支起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煉化然後送到廢棄的破棚子裡溶解、沉澱、分析。

儘管破棚子很破但居里夫婦也只有這麼一個地方能當化驗室了。經過三年又九個月,居里夫婦終於從成堆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鐳擁有極美麗的顏色,是晶瑩的的藍色,在黑暗的化驗室裡閃著微弱的熒光,儘管只有0。1克,可這對科學的意義卻是巨大的。瑪麗。居里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的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6個名譽頭銜,特別是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但她卻把獎金捐贈、獎章供自己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於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負擔,一頭扎進科學研究的工作上,直至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女兒和實驗室。

直到她身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的釋放。居里夫人高尚的品德宛如黑暗叢林中優美的百合,是黑暗中燦爛耀眼的陽光,滿谷飄逸著美德的馨香。她的科學精神永駐於我們的心中。

中外名人事蹟9

弗格森

二十年的時間可以使一個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二十年時間可以讓一個漁村發展成繁華的都市。然而,二十年如一日,你堅持著你一直的'夢想,締造屬於你的王朝。你曾經的王朝沒落了,甚至連你的孩子也背叛了你。那時,已是花甲老人的你,沒有放棄。忍著傷痛,你重新開始了。歲月如刀,你的頭髮已花白,但目光仍堅毅。我相信,你將創造奇蹟。

中外名人事蹟10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復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中外名人事蹟11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羅伯特巴喬

優雅的馬尾辮,憂鬱迷離的灰色雙眸,深沉的藍色,馳騁在綠茵場,你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仙子,盡情揮霍你的才華,你的惆悵,你的不羈——那流星劃破的也空,恰如那飛出橫的憂傷,哀婉中目眩神迷的光彩,尋尋覓覓後寂寥的背影,這是憂鬱的昇華,靈魂在風中盪漾。

如此“廉潔”

據記載,竊國大盜袁世凱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裝出一副廉潔的樣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飯時召見內閣成員,當大家來到他的住所時,只見他正端著一碗小米粥,就著一條紅燒鯽魚吃得津津有味,時而從一個佐料瓶往碗裡倒些什麼。內閣成員見了,都讚道:“總統生活這麼儉樸,我輩值得仿效。”事後,衛士告訴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總統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選出來的;那鯽魚是有名的洪河鯽,為了保鮮,是專門放在豬油裡從千里之外的河南運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東北的千年老山參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眾人啞然。

分析:欺世盜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虛假面具總會被揭開的,其醜惡嘴臉,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裡,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重振旗鼓創輝煌

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超級巨星,他那譽滿汽車行業的推銷術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百億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嫉賢的老闆開除了。老闆把他趕到一個倉庫中的小房間,還美其名曰是給艾柯卡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辦公室。在奇恥大辱面前,艾柯卡沒有消沉。在被解僱受辱之後,艾柯卡接受擔任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一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萊斯勒公司喜獲新生。僅1984年一年,他就為公司賺取了24億美元的利潤,比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潤之和還要多!頑強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輝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順境中獲得成功,固然是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顯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沒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過一推銷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裡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裡,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裡,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裡,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分析: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往往善於利用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胡雪巖的一生驗證了這一道理,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中外名人事蹟12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四、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分析:艱難困難,玉汝於成!傑克·倫敦的經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絃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六、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七、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蹟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八、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裡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裡,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裡,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裡,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九、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十、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十一、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十二、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十三、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十四、買鞋子

珍妮發現一家鞋店掛著清倉甩賣的牌子,便走進去看看。驀然她的眼光被一雙紅色的吊帶涼鞋吸引住了。珍妮一試剛合腳,看看價格才17美元,太便宜了。珍妮滿心歡喜地去收銀臺,收款員小姐看了看珍妮疑惑地說:“小姐,您真要花17美元買這雙鞋?”珍妮很納悶:“難道價錢不對,還差多少?”“不,是這雙鞋有問題。左邊的比右邊的大一碼。可能是上回哪個顧客拿錯了。我把它放在那兒並不準備賣,要不,我給您換一雙,行嗎?”珍妮細心一看,可不是嘛,左邊的比右邊的稍大一些,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的,頓時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十五、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義大利士兵負傷,便冒著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揹著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幹,終於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噹噹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十六、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十七、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十八、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十九、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為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婚禮採用當時最為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以昭信守。婚禮前日,鄭振鐸才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於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並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週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鄭振鐸一見,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託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誌喜,賀儀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內並無現金或禮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餘為新郎新娘各一方。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為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三章均玲瓏雅緻,主人把玩欣賞之後,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為24元;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後,不慌不忙地開啟皮包,只見裡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裡,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二十一、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誌上懸賞解答的數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並不介意,只是說:“我留著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經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了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說:“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二十二、李立三做自我批評

20世紀30年代,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時,推行“左”的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後來,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多次自我批評,還以自己為例教育別人。有一次在部隊作報告,講完那次路線錯誤後,他大聲問聽報告的人是不是都認識李立三,許多人說不認識,他指著自己說:“我就是李立三。希望你們從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他的這種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育。

分析:面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自我批評,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負責。

二十三、海子的寂寞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所有的詩人都那麼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闆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髮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二十四、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二十五、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二十六、李嘉誠親自去接老師

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鉅商李嘉誠常常捐資助學。一次,他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並準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他又接到通知,國家經貿部一位官員專程來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經過考慮,李嘉誠先生安排了別人去接經貿部官員,而自己還是去了火車站。由於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汕頭大學的老師知道後感動地說:“這件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李嘉誠先生對教育的誠心。他能捨命辦教育,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做。”

二十七、如此“廉潔”

據記載,竊國大盜袁世凱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裝出一副廉潔的樣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飯時召見內閣成員,當大家來到他的住所時,只見他正端著一碗小米粥,就著一條紅燒鯽魚吃得津津有味,時而從一個佐料瓶往碗裡倒些什麼。內閣成員見了,都讚道:“總統生活這麼儉樸,我輩值得仿效。”事後,衛士告訴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總統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選出來的;那鯽魚是有名的洪河鯽,為了保鮮,是專門放在豬油裡從千里之外的河南運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東北的千年老山參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眾人啞然。

分析:欺世盜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虛假面具總會被揭開的,其醜惡嘴臉,終究會大白於天下。話題:“面具”“貪婪”“作秀”

二十八、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中外名人事蹟13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為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後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於《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為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於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說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裡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聖”。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並認為:只要自己肯於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裡學習寫字,用池裡的水磨墨,用池子裡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裡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著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後大為歎服。他說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於成為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裡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裡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蹟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給予後人的有益啟示。

中外名人事蹟14

唐朝那個被貶官謫居的白居易,偶遇琵琶女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你說寫就寫唄,非寫那麼長,而又偏偏被“不務正業”的於老師給瞄見了,我們還得背!別告訴他,萬一穿越時空來了,再訛上我咋辦?

於是,在一個萬里有云大雨沒盆的日子,我們在一間不大的屋子裡開始了《琵琶行》的背誦比賽。瞧,漂亮女生袁歆閃亮登場了!

只見她面向牆壁侃侃而背,好像沒臉見人似的。我們男生對她是恨得入骨三分——她太霸道了,詩背得賊好!

只見她臉憋得通紅,紅裡透著黑,黑裡泛著藍,藍裡有點綠……反正不是好色——我瞎掰的。她開口了:“潯言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怎麼有點卡呢?就像一個人走路,一會兒撞樹上,一會兒撞牆上,可人家只用了很短的幾分鐘就順利過關!

第二個上場的是帥得無地自容的程沛田。他搬來一把椅子,側身而坐,衝著另一面的黑板,把他不堅實的後背展現給帥呆了的我們,一字一板慢慢地背,好像一碗大米一粒一粒地吃,得吃好幾十年呢。但必須得承認,老程背得好啊!第三個展現的是賈永航,他一向屬於超緊張的那類人,一上臺,就讓這小屋的緊張氣氛增加了不少。他也搬來一把椅子,不過是站著背——拿椅子不當座位,自己累著去吧。揹著揹著,子彈不上膛——卡殼了。只見他緊握拳頭,坐下了,背出來了!

又卡殼了,站起來了!

背了一段,又坐下了!

如此反覆,我們緊張的'眼珠子都要出來了,他也終於磕磕絆絆地過去了。

我是接著賈永航後面的,也是第一個敢於直面“白骨精”們的!我坐在大堂之上,一拍驚堂木,啊不是,是黑板擦!

滿屋粉筆灰飛呀!

大家那個笑啊!

我面對堂下眾多黑盈盈的眼睛,毫無懼色!

用一分五十六秒的時間背了下來,然後緩步走到自己的桌旁,再也無力站起……

成功需要準備,什麼都需要做好準備!

磨鍊才會成功,現在我倒要感謝白居易了……啊!

白爺爺,不要從唐朝回來,不要啊!

中外名人事蹟15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江山,淪落半壁,岳飛壯懷激烈寫下這首震撼人心的《滿江紅》。

岳飛,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河南安陽湯陰縣縣城東30裡菜園鎮程崗村人(1103—1142)。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抗金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

岳飛出生在一戶佃戶家裡,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他身高7尺,臉色紅潤,丹鳳眼。青年時代正遇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親眼目睹了北宋滅亡的悲慘史實和中原的淪陷。他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的壓迫、收復故土、統一國家的強烈願望。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岳飛投軍後,作戰勇敢多次打敗金軍,屢建戰功,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岳家軍”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柺子馬”,乘勝進佔朱仙鎮,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皇上趙構得知岳飛的勝利,怕金軍放了他哥哥,讓他當不成皇帝,再加上奸臣秦檜勾結金軍的陰謀詭計,連向岳飛發了12道金牌,讓岳飛退兵回京。

“靖廉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架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狀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是岳飛的淋雲壯志,只可惜他終生追求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

岳飛雖死,但,他的一腔愛國情懷,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死,李白有一顆不染世俗的仙人心,他的生和他的死,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亙古的遺憾。

酒是李白詩的載體。有了酒,便有了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靈動的,飛揚的李白,不因權勢財富而折腰的自由的李白。“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李白真實的'寫出詩人曠達於天地之間的瀟灑情懷和借酒消愁的悲傷,這種矛盾或許才是最真實的。

晚唐詩人皮日休說:“吾愛李太白,身為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詩月酒和李白共融,有月有酒便有了蕩氣迴腸的詩歌,有詩便有了消愁酒和相思月。

李白,把酒邀月,悠然回到他的傳說中去,凝成了歷史中一道輝煌的風景。

標籤:名人 事蹟 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