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精選】在社群的實習報告4篇

實習1.96W

在現在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社群的實習報告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在社群的實習報告4篇

在社群的實習報告 篇1

20xx年6月份,也就是二年級下學期末,我班學生在張學東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大學中第一次較為正式的實習工作。因為資源等各方面條件有限,我們以張老師申請的研究課題做為我們的實習任務。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通過社會訪談與觀察,瞭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會整合機制。從而在實習中鍛鍊自身的社會實習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使書本知識與實習知識先後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實習任務:

走進改造中的城中村,觀察城中村的相關社群元素、社會現象與社群居民行為方式及其變化情況等。

訪談城中村居民與村務管理人員,瞭解居民對對社群變遷的個體認同狀況,居民之間的關係改變狀況以及城中村整體治理狀況。

三、實習時間:20xx年6月

四、實習地點:石家莊留村、趙村

五、實習課題概況:城市改造中社群整合機制研究——以石家莊市“三年大變樣”的城中村改造為例。以質化研究為主,採取訪談法與觀察法兩種方法收集資料,進而針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文字分析。

六、實習內容:結合城中村改造過程,分析原城中村社群改變狀況。進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個體的社群認同、居民之間的關係與社群事務整體治理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探討城中村改造中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的社群整合機制,最後分析社群整合機制的建構,實現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社群整合。

實習的具體內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群的改變狀況;城中村居民對改造中社群認同意識的變化;城中村居民之間關係的變化;城中村社群整體治理狀況的變化;綜合上述研究,探討城中村改造中的社群整合機制。

實習中資料的收集與總結:第一階段:召開小組成員會議。首先小組成員選定王秀麗為小組組長,具體負責領導小組內的成員及任務分配;然後通過交流與討論設定訪談問題,選定訪談地點,決定訪談具體時間安排。第二階段:進入石家莊留村進行實地訪談。小組成員內部經討論,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觀察與訪談。結果,經觀察與實地與村民的訪談得知留村不屬於石家莊“三年大變樣”範圍之內,所以此階段宣告失敗。第三階段:再次召開小組內部會議。經過上網等方式,精心選定石家莊趙村為我組第二次訪談地點,並重新設定了訪談問題。第四階段:進入石家莊趙村進行訪談:此次,吸取上次教訓,在小組全部成員進入訪談之前先由兩人提前進行了一番瞭解。此階段,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經三次訪談,通過與村民、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訪談,收集了大量事實可靠的訪談資料,實地訪談工作圓滿完成。第五階段:訪談資料彙總。在收集到得資料基礎上,經過組員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資料的彙總,最後交到指導老師——張學東老師處。第六階段:指導老師檢查工作階段。此階段老師檢查小組工作情況,小組成員隨老師到趙村進行了回訪。第七階段:工作總結評估階段。小組開會對此次實習訪談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最後撰寫實習報告。

七、實習感想:

以下將從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的收穫來綜合總結我在此次暑期實習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學習方面:通過此次實習,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而且社會空間——社群也會發生改變。後者的良性改變依賴於社群整合機制,該機制從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促進社群在整合,減少問題的發生。社群整合是居民個體認同的重構:在原有社群認同受到衝擊時,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力地促進社群居民個體認同重構,增強社群居民的社群歸屬感與社會凝聚力,進而促進社群、社群居民整體地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社群整合機制有利於促進社群居民關係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由於空間關係變革導致居民之間關係地變遷,同時又有新居住者遷入導致居民關係複雜化。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社群居民服務,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居民相互瞭解與相互融合,促進社群居民之間關係融洽;社群整合還可以促進社群事務整體治理更加有序:由於社群改造使原先由村委會單一管理模式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轉變,社群整合機制能夠結合國家實施的城市社群服務與建設工作,從而有效地推進社群事務治理有序化、規範化、民主化。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才知道現實是那麼的複雜,僅從書本知識是難以順利地走入社會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實習中,我深切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這句話。我們所走訪的城中村就近在我們學校周邊,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然而卻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以後會以此次實習為教訓處處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從學習與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實地用心去聽聽身邊的聲音,去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有心人。

第三、人際關係方面:因為是團體實習,就免不了與團隊的配合與交流。“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訪談中,要做好一次訪談僅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一次訪談中,一個人詢問問題、一人記錄、一人錄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質量又好。還有在問題的設定方面,因為要訪談的物件形形色色,一個人所設定的問題難免有遺漏,通過大家的討論那就基本天衣無縫了。

總之,社工工作的難度在此次實習中可窺其一斑,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社會實習。同時也希望多多給同學們提供社會實習的機會,多多指導學生的實習。使學生們在每次實習中都能學有所得,有所成長

在社群的實習報告 篇2

社群養老是一種新型養老形式,由於中國的家庭觀念比較重,傳統思想觀念、文化觀念對老人的生活習慣有較為深刻的感染和影響,結構複雜,醫療水平的進步使人口壽命增加,又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老人人口眾多,家庭服務業不發達,社群養老成為將來的養老主流成為必然,社群養老的市場開拓勢在必行。但是由於目前全國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可供參考的社群養老方案,因此,目前開辦這一形式的養老服務站的我們還只是在一個摸索的創業初期,路漫漫而修遠。

在實習近20天的時間裡,本人親眼見證了聚福園的一點一滴的變化與成長。由於老年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弱,知識水平、思想觀念相對比較落後,因此對社群養老服務的開展認識不清,致使我中心剛開始的工作進度就受到了阻礙,在對小區的老人進行動員初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在鼓樓區民政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幫助下,通過多方努力,完善資訊傳播網。通過對外娛樂的免費開放,先吸引一部分較為開明的老人的注意,然後逐漸深入宣傳。兼以室內佈置的完善,空調、吊扇、日光燈、員工守則、條例以及各種登記表的製作完成,使工作走上正軌化。現在,我中心每天都會有老人前來娛樂,接下來是制定收費計劃以便爭取更多的老人的活動參與(很多老人不收費不願意來中心活動,覺得比較難為情)。老人定餐也開展起來了,每天都會有老人來我中心定餐,並且人數逐次增加。員工的熱情服務的態度也得到了前來我中心參觀的老人們的好評。

在實習期間,同伴們互相幫助,相處和諧融洽,共同努力,都為銀杏樹作了力所能及的事。吳院長不僅給大家以工作上的指導,還給予生活上的關心。院長工作很忙,每天來回奔波勞碌後,還會與大家探討問題,與大家分享她以前的工作經驗,有一次還差點出了車禍!在這裡,我們感謝吳院長,謝謝你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和在工作上、生活上的關心。

問題:

1,和同伴做過一次關於老人主要活動場所----牌室娛樂調查。結果顯示,現在市場上老人娛樂收費比較亂,沒有一個統一的收費標準,而且消防衛生服務差,有的烏煙瘴氣。棋牌室僅僅只為老人提供麻將這一項娛樂活動,這嚴重影響著生命安全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關於棋牌室的市場整頓迫在眉睫,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及時的有效的關注。這同時也說明一個問題:目前市場上或者說老人們身邊很少有適合老人的娛樂場所。說到這裡就有人就會質疑了:認為廣場、公園不是很適合老人活動嗎?而且確實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老人在那裡活動。但是,這樣的事一般是在好天氣的早晨或者傍晚,老人用於晨練或者散步。能夠實實在在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這還要社群養老服務站的支援,加大社群服務力度,不僅要對老人的物質生活給予積極關注,更要積極開展適合老人的文化生活。

2,本人在實習的近20天裡,最大的感觸就是:老人活動場所太狹窄!由於建設初期,我中心資金不足,現在是租的2室2廳的房子,可供老人娛樂的場所僅僅只有一個客廳,面積大概30平米。平時老人來一桌麻將一桌棋還可以,要是來的人多了,都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幕:

好幾十老人只能在室外的背陰場所娛樂,這不是這一個小區的實景,是中國社群普遍存在的問題。社群娛樂場所的建設迫在眉睫!有關政府職能部門需要積極改善老人的娛樂場所,即擴大社群服務站活動空間,以社群服務站為背景基礎,讓社群提供軟體活動資源,政府出資進行硬體設施建設帶動養老服務的發展,既能夠充分利用社群資源,減輕政府壓力,又能夠促進社群服務的發展,更能夠滿足老人的養老需求,從而實現三贏!

養老是一件事,是一件實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將來的老人為現在的老人服務的有關國計民生的`事,是我們能夠終身從事的事業。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加深了對養老行業的瞭解,認識了養老行業市場行情,體會到了養老行業的發展趨勢勢不可當,更加堅信養老事業前景大好。

在社群的實習報告 篇3

社會實踐人:遼寧工業大學 軟體工程XXXX年-2班 孫**

實踐地點:瀋陽市皇姑區***街道

實踐時間:XXXX年2月1~5日

實踐內容:走進社群,助理工作

實踐目的:利用假期深入社會開展社群服務活動,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並且在實踐中鍛鍊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勞動觀念和社會道德,增加大學生社會體驗,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做出貢獻。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社會實踐是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在校大學生走入社群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社會經驗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能力得到加強,有利地促進了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長。所以,走入社群服務居民在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第一天為居民服務到5日已經5天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多。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我都感覺到這份工作教給我許多別人沒有的東西。讓我可以儘早學會一些社會上的東西。在這兒我要感謝社群給了我這次機會。在這5天的工作中,我主要負責社群的日常辦公事務,輔助社群主任工作,以及承擔社群的文書處理工作。在工作之中,一下幾件事情記憶比較深刻,感受頗為豐富。

一、給社群內老人安裝“援通”呼叫器

“援通”的全稱是援通服務網路呼叫系統,是一種全新的社會保障服務網路平臺,我所做的工作是入戶給社群老人安裝“援通”呼叫器,併為老人講解“援通”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援通 ”呼叫器只需連線到電話線上即可使用,上面有紅、綠兩個按鍵,在老人使用時特別方便。老人不用記任何電話號碼,只要按下紅色按鍵,即可獲得緊急幫助,按下綠色按鍵時能獲得一般幫助。我給老人講解的主要內容是:“援通”的安裝和使用時免費的,在老人需要幫助時只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紅、綠按鍵,在按下紅色按鍵後,“援通”網路服務平臺會在第一時間將電話回撥到老人家中,話務員會細緻詢問老人遇到的緊急事件,包括急救、盜搶、消防等救助,並且在第一時間 內通過老人登記的子女電話與其子女聯絡。安綠色按鍵後,話務員也會將電話回撥到老人家中,綠色按鍵主要是一般性的幫助,包括家電維修,代買購物,送貨上門等日常問題。在我為老人安裝“援通”呼叫器是充分體驗到了老年人對社群工作的支援。

二、處理社群突發事件

在2月3日早晨,突然接到著去居民劉大爺的電話,不知是河原因,家中暖氣管發生爆裂,由於是在早上,社群工作人員較少,我與另一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現場一片狼藉,暖氣水順著樓梯一直流到院內,我立即會到社群辦公室,通過電話與供熱公司聯絡,積極組織搶修,待處理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該單元,入單元主管道也發生爆裂,樓前暖氣井內全是熱水,開啟井蓋,水汽沖天。我一邊組織工作人員抽排井內積水,一邊聯絡抽水泵,由於是室外搶修,水泵沒有電源可用,我便主動與一樓住戶聯絡溝通,一樓住戶熱情接待我們,並提供了自家電源供抽水泵使用,六樓住戶也非常熱情給我們總來了熱茶,在搶修時有一個細節,就是排水時,工人很小心的將水排入下水道,這樣就避免了積水遇冷後結凍成冰,影響居民通行。

三、輔助社群主任工作

做主任的助理,同時也承擔社群的報告列印,表格製作等文祕工作,為社群板報收集素材也是我的工作之一,社群內工作相當細緻,可以稱得上是瑣碎,有時忙的焦頭爛額,但我從中體驗到的更多的是快樂。

總結這麼長時間的工作,我體會到了很多,但最主要的一點是“熱情”。這兩個字在工作實質和工作態度上都有體現。“如果你不積極主動用熱情的心去幫助別人,你就永遠不能真正的體會到社會的溫暖”。在工作中要積極,而不要盲目的去工作,學會“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要細心體會居民們的需求,盡最大努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要時刻為居民著想。不要讓居民們煩心,更不能傷害那些有困難的居民們。

我以前沒有真正的接觸過社會,所以這次實踐給了我一次嘗試的機會,可以從這裡學會如何幫助他人,如何為他人著想。“一個人的心諦決定了一個人工作成就”這是我的座右銘!做事要用善心。要做好領導安排的每件事。要理性,用理性的觀點去看待事情,去做事情,去改變事情。不能感性,因為自己要更成熟就必須理性,這也是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到的。

最後要學會自信,禮貌,溝通。每個人都要自信,我在工作中學得更自信,要堅強,不要畏懼任何事情。要禮貌待人,這是人一生要學的,每個時期,每個場合,有不同的禮貌方式,從這裡我也學會了許多。其實我在工作中也犯了不少錯誤,但我覺得自己錯過了就要記住,避免類似錯誤發生。但我不畏懼犯錯誤,我要避免錯誤,使自己更加優秀。在假期的工作中我認識到勞動的辛苦和快樂,所以我更加珍惜這次寶貴的經歷!幫助他人為社會做出自己應盡的責任,熱情服務每一個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這次實踐使我對社群工作有了新的瞭解。使我在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幹。總之,社會實踐在培育大學生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社群的實習報告 篇4

20xx年6月份,也就是二年級下學期末,我班學生在張學東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大學中第一次較為正式的實習工作。因為資源等各方面條件有限,我們以張老師申請的研究課題做為我們的實習任務。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

通過社會訪談與觀察,瞭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會整合機制。從而在實習中鍛鍊自身的社會實習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使書本知識與實習知識先後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實習任務:

走進改造中的城中村,觀察城中村的相關社群元素、社會現象與社群居民行為方式及其變化情況等。

訪談城中村居民與村務管理人員,瞭解居民對對社群變遷的個體認同狀況,居民之間的關係改變狀況以及城中村整體治理狀況。

三、實習時間:

20xx年6月

四、實習地點:

石家莊留村、趙村

五、實習課題概況:

城市改造中社群整合機制研究——以石家莊市“三年大變樣”的城中村改造為例。以質化研究為主,採取訪談法與觀察法兩種方法收集資料,進而針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文字分析。

六、實習內容:

結合城中村改造過程,分析原城中村社群改變狀況。進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個體的社群認同、居民之間的關係與社群事務整體治理等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再探討城中村改造中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的社群整合機制,最後分析社群整合機制的建構,實現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社群整合。

實習的具體內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群的改變狀況;城中村居民對改造中社群認同意識的變化;城中村居民之間關係的變化;城中村社群整體治理狀況的變化;綜合上述研究,探討城中村改造中的社群整合機制。

實習中資料的收集與總結:

第一階段:召開小組成員會議。首先小組成員選定王秀麗為小組組長,具體負責領導小組內的成員及任務分配;然後通過交流與討論設定訪談問題,選定訪談地點,決定訪談具體時間安排。

第二階段:進入石家莊留村進行實地訪談。小組成員內部經討論,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觀察與訪談。結果,經觀察與實地與村民的訪談得知留村不屬於石家莊“三年大變樣”範圍之內,所以此階段宣告失敗。

第三階段:再次召開小組內部會議。經過上網等方式,精心選定石家莊趙村為我組第二次訪談地點,並重新設定了訪談問題。

第四階段:進入石家莊趙村進行訪談:此次,吸取上次教訓,在小組全部成員進入訪談之前先由兩人提前進行了一番瞭解。

此階段,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經三次訪談,通過與村民、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訪談,收集了大量事實可靠的訪談資料,實地訪談工作圓滿完成。第五階段:訪談資料彙總。在收集到得資料基礎上,經過組員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資料的彙總,最後交到指導老師——張學東老師處。第六階段:指導老師檢查工作階段。此階段老師檢查小組工作情況,小組成員隨老師到趙村進行了回訪。第七階段:工作總結評估階段。小組開會對此次實習訪談的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最後撰寫實習報告。

七、實習感想:

以下將從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等幾個方面的收穫來綜合總結我在此次暑期實習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學習方面:通過此次實習,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變,而且社會空間——社群也會發生改變。後者的良性改變依賴於社群整合機制,該機制從認同、關係與治理等三個方面,促進社群在整合,減少問題的發生。社群整合是居民個體認同的重構:在原有社群認同受到衝擊時,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力地促進社群居民個體認同重構,增強社群居民的社群歸屬感與社會凝聚力,進而促進社群、社群居民整體地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社群整合機制有利於促進社群居民關係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由於空間關係變革導致居民之間關係地變遷,同時又有新居住者遷入導致居民關係複雜化。社群整合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社群居民服務,減少居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增進居民相互瞭解與相互融合,促進社群居民之間關係融洽;社群整合還可以促進社群事務整體治理更加有序:由於社群改造使原先由村委會單一管理模式向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轉變,社群整合機制能夠結合國家實施的城市社群服務與建設工作,從而有效地推進社群事務治理有序化、規範化、民主化。深入社群、深入群眾,才知道現實是那麼的複雜,僅從書本知識是難以順利地走入社會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實習中,我深切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這句話。我們所走訪的城中村就近在我們學校周邊,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然而卻不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觀察周圍的人與事。以後會以此次實習為教訓處處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從學習與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實地用心去聽聽身邊的聲音,去看看身邊發生的事情,做一個有心人。

第三、人際關係方面:因為是團體實習,就免不了與團隊的配合與交流。“眾人拾柴火焰高”,在訪談中,要做好一次訪談僅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在一次訪談中,一個人詢問問題、一人記錄、一人錄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質量又好。還有在問題的設定方面,因為要訪談的物件形形色色,一個人所設定的問題難免有遺漏,通過大家的討論那就基本天衣無縫了。

總之,社工工作的難度在此次實習中可窺其一斑,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我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社會實習。同時也希望多多給同學們提供社會實習的機會,多多指導學生的實習。使學生們在每次實習中都能學有所得,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