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風月揚州散文(精選23篇)

文學1.2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月揚州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月揚州散文(精選23篇)

“煙花三月下揚州”,僅僅一句詩,引發了幾多人的無窮想象。在三月裡,在薄薄的風雨和蹁躚的落花中,僱一隻竹篷船,飄搖而下,醉臥揚州山水樓臺間,大概是當時人最夢寐以求的吧?當然,打一把竹紙傘,彳亍在揚州街巷間,或者細雨中,聽鷓鴣聲聲,或高或低。突然,不知那座小樓上,笛子聲起,婉轉悠揚,讓江南遊子,一時魂斷,也是一種甜蜜的憂愁。

揚州,總是讓唐人魂牽夢繞,總會讓唐人寤寐思服,“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說出了唐人的心聲,也傾吐出他們對揚州刻骨銘心的不捨和留戀。揚州,是唐人心靈一個美好的結,牽牽絆絆,怎麼解也解不開。

揚州,更是一首詞,婉約,柔美,傾倒無數宋人。

唐人瀟灑的身影剛剛離開,宋人的木屐,就已踏著滿地青苔,印在揚州的山水間。宋人的吟哦,也應和著唐人的尾音,在揚州的月下風中響起,平平仄仄,嫋娜不絕。

春風十里,揚州第一。無論在北宋詩人的昇平歌詠中,還是在南宋詩人的悽婉哀嘆中,揚州,都是文人心靈一角最美好的後花園。空閒下來,他們都會或騎馬,或坐轎,或僱一葉扁舟,來到揚州,欣賞“如雪貌,綽約最堪憐”的瓊花;獨立小橋,在滿袖清風中,品味“二十四橋千步柳,春風十里上珠簾”的美麗繁華;有的,甚或陪二三友人,徜徉山水,欣賞瘦西湖的清風,觀看五亭橋的月光。

揚州的風片雨絲,揚州向晚的號角,還有橋邊紅藥,都讓詩人們魂牽夢繞,欣賞不已。

但是,這其中,最讓人心為之馳神為之搖的,莫過於揚州的美女和月色。

揚州女子,是山水浸染的,文章潤澤的,有一種天然美。在古詩裡,或者歷史深處,她們總會給人留下溫情脈脈的一瞥,讓人經久難忘。劉細君、上官婉兒如名花照眼,美玉映目,就連曹雪芹筆下清新婉約的林妹妹,也沒忘了讓她生在揚州。在別處,不配。

走揚州,走千年古城,看著這樣的女子,在天青色煙雨中,在燕子來去裡,悄然回頭,此時,心裡自會漫過一句詩:“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揚州女子,集天下女子之溫柔,匯天下蛾眉之多情,讓每一個遊過此地的人,無不憶起,無不在心中漫過輕煙般的憂傷。

這種憂傷,美得如雲霞一般,散漫而悠長。

揚州月光,是精靈,有生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面對揚州的月光,詩人們感情是複雜的,有微微的妒忌,有傾心低首的不捨;更多的,則是讚美,是歌頌,是如對一個孩子般的溺愛。

這兒的月光潔淨,多情,最宜於漫步。走在揚州千年的月光下,不宜於高聲喧譁大聲吟哦,就這麼靜靜地走,走上大虹橋,或者渡江橋,默立橋頭,體味一下好風吹衣燻人欲醉的感覺。或者,一個人,一隻簫,在月光如洗的夜晚,坐在花樹影裡,吹笛到天明,也無不可。更好的,是駕一隻小船,來到拂柳亭,看月光下柳影婆娑,淨水無聲;著一身白衣,放一葉小舟在湖光月色中,仰臥其中,看空中流輝如水,把空濛山色洗滌一淨,毫無渣滓,也把自己的一顆心滌盪成透明的,輕飄飄的,不著一物。

在揚州月下,最韻致的事,莫過於走上二十四橋,捏一支簫,輕輕吹起,讓音樂嫋娜一線,在清涼的空中飄灑,上升。然後,緩緩的,隨風飄搖,一直飄搖到山的盡頭水的盡頭,飄搖到月光的盡頭。

這時,身邊,如果有位心儀的女孩——揚州女子,側耳傾聽,臉上帶著清淺的微笑,該多好!

可惜,這樣韻致的事,只屬於揚州,屬於詩。在滾滾紅塵中,我們再也尋不到這樣美好的畫面了;在終日奔忙中,我們的心已變得遲鈍麻木,再也沒有了這種嚮往。

這是一種悲哀,現代的悲哀,物慾的悲哀。

多想在煙花三月裡,僱一隻小船,去一趟揚州,讓心靈受一次詩歌的洗禮,讓靈魂來場徹底的淋浴。這樣的話,再一次轉身,面對這個紅塵世界,大概真可以做到“也無風雨也無晴”了吧。

風月揚州散文 篇1

記憶中揚州大概去過五六次,第一次去是上中學,當時我的一位同學父親是鎮江到瓜州這班船船長,我們一行五人早早地把自行車放到船上,然後搭船到瓜州,上岸後再一路騎行直至揚州。

第一次,印象已不深。後幾次都是在揚州開會,可謂匆匆而來,急急而去,沒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這次,我攜“同學少年"共遊揚州,感覺頗佳頗深。

儘管行程倥傯,兩個知名景點瘦西湖和平山堂都沒去,僅在運河岸邊和一個開放式公園轉了轉,覺得揚州確實很美,街面整潔乾淨,城市佈局緊湊合理,運河逶迤曲折,穿城而過,亭臺樓閣掩映在高樓大廈之間,更增添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一抹古典的美。那天煙雨濛濛,視野不甚清晰,無意中也給這次行程和揚州城增加了幾分詩意和朦朧。

揚州在隋唐時期已是中國經濟、商業中心,地位相當今天的上海,當年揚廣開鑿大運河,三下揚州,最後一次把命都丟在這片繁華之地。歷史上有很多文學大家都在揚州做過官,如杜牧、歐陽修、蘇軾,留下了許多傳誦千古詩詞文章,其中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以及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是揚州。”最為著名。天下總共三分明月,二分被揚州獨佔。可見揚州當年的繁榮富庶程度。迨至明清,揚州的鹽商更是遠近聞名,一次導遊告訴我們:有一個鹽商(名字記不清)吃一碗蛋炒飯需糜費白銀一百兩,其豪闊奢侈程度令人咋舌。清中葉,以金農、鄭板橋、汪士慎等為代表八位畫家結集揚州,他們畫風接近,風格相似,形成一個對後世畫壇影響深遠的一個畫派,俗稱“揚州八怪"。

揚州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底蘊的城市,值得我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探尋千年古城的歷史發展脈絡,享受傳統文明帶來的心靈洗禮。

風月揚州散文 篇2

揚州城內外桃花正豔,三月天前後春色未減。

我牽著馬走過你的窗前,你梳著妝回我一朵笑臉。

你用像飛花的視線,落滿我內心的眷戀。

你用像藤蔓的誓言,今生糾纏了前世的相約。

你用如水的素顏,流過我期待的畫面。

我在視窗等雨天,

等夜漏更深露洗芭蕉葉,等殘雲破曉轉身又遇見。

提筆揮毫在指間,款款寫下相思玦,一段一段的綣繾。

你說愛我猶如花戀蝶,素帕上刺繡著三生姻緣。

追尋你不惜山高水遠,伴隨你不論秋霜冬雪。

手心次第開啟誓言,那承諾必須比永遠更遠。

你眉清目透之間,紙傘掩蓋了所有情節,只有摺扇的落款被翻閱。

你是水墨畫上我無意遺留的墨點,慢慢還原成瀲灩。

挑燈夜讀我無眠,你的笑在我字裡行間,若隱若現。

一枕煙雨落盡嫣然,半硯新墨難解塵緣。

暖花一半,涼夢一半,珠簾隔著雕窗委婉,聲聲深深嘆。

一別染了相思疾名喚望眼欲穿,我對你還是極小心地喜歡。

清風佐酒明月為餐,你嘆君子此去人未還,人未還,空憑欄。

策馬而來踏碎時間,無怨無悔不顧一切與你相戀。

你是詩人筆下的睡蓮,靜靜地綻放出遲來的夏天。

荷葉下錦鯉吐出個幾個圈,蜻蜓點水後離開畫卷。

池塘邊楊柳藏著多雨時節,飛絮如雪飄過誰家後院。

風月揚州散文 篇3

幼時離家,跟隨父母到遙遠的北方打拼生活,年幼的我第一次體會到“鄉愁”的苦澀。北方的城市總是乾燥又荒蕪,黃河水裹挾著一路泥沙,一片渾濁中,揚州的楊柳堆煙,綠水人家便成了心中最柔軟的想念。家鄉的河流總是溫柔而綿長,長江水清澈明亮,碧波盪漾中倒映著拂堤垂柳,亦或是那比水更纏綿的月色,山隱水迢,波光粼粼,煙波浩渺,於夢中輕易撫平我鄉愁的燒痛。給我一瓢家鄉水,便有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普通話普及的今天,我從未放棄使用鄉音的權利。自呀呀學語到年少青春,與摯親的親人朋友間的交流都是純粹的揚州話:兼有吳越地區呢儂軟語的軟糯和北方方言的大氣豪邁,傳達的是彼此間最深厚的親近。偶爾聽一曲揚州清曲評話或是 老人們最愛的揚劇,那總是略微上揚的語調訴說著昔時今日,經久不息。鄉音就像是清遠的笛聲,一直縈繞在夢中,是嬰孩時期母親的搖籃曲,是一生無法割捨的鄉愁。

猶記那年回到揚州,即使多年未見,撲面而來的也是熟悉的味道。周圍的人說著熟悉的語音,熱情又善良,從陌生人的熱心指路到鄰居阿婆的主動收拾傢什,一切都銘刻在我的記憶中,那是渴望多年的溫暖的真正的“家的感覺”。相容幷蓄,繼往開來的揚州城也完美地詮釋著她的博大情懷。新區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都市建設,老城區數年如一日的古老滄桑,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心靈永遠的棲息地。偶然瞥見“揚州三把刀”的老店,恍然大悟:正是這千年流傳的勤勞善良的精神,使得一代又一代揚州人不斷造就歷史,創造輝煌。揚州情懷,融於骨血,世代傳承。

數不清多少次與外地朋友驕傲地介紹:“我是揚州人,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那個揚州!到2015年,她就2500歲了!”2500年的沉澱,使得揚州早已超越了普通城市的發展,而轉向更加別緻的“精緻”。從吳楚開邗溝建廣陵,到如今邗江邗城的盛世繁榮,京杭運河流淌千年,揚城美名名滿天下,經過歲月滄桑,血淚洗禮,茉莉花永遠盛開在美麗枝椏上。清香芬芳盈於空氣,縈於鼻息。她是每個揚州人的自豪,每個揚州人的幸福。

十年一覺揚州夢。人在揚州,那些鄉愁早已埋在心底化作年輪。流動的江水,呢喃的鄉音,勤勞善良的品質,茉莉的清香...是我心靈深處難以忘懷的“鄉愁四韻”。

風月揚州散文 篇4

又是一個釀雪的早晨,天空灰濛濛的,像鬱結著漫天化不開的惆悵。風一遍遍地掠過光禿禿的樹梢,在空曠的街道兩邊嗚嗚地低鳴,像是誰的手,輕輕地撥動了離愁的弦,一聲一聲,敲在寒冬的心上。

忽然聽到路邊的麵包房裡傳來暖暖的歌聲,透過橘黃色的玻璃窗,唱的正是林俊杰的那首《江南》:風到這裡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裡纏成線,纏著我們流連人世間……

江南?這樣默唸一句,我卻莫名地想起“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漫天的陰鬱裡,便突然有了江南的韻致。

我心中的江南,在揚州。

其實,我並不曾到過揚州,只是無端地認為,那是一個滋生愛情,又不斷製造離愁的地方。

還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時,讀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煙花三月”,讓我的眼前突然驚豔起來。

是怎樣的三月呢?我說不出來,每每凝神,彷彿總有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於江邊的綠柳中站立,任憑春深似海,任憑桃紅柳醉,她的眼底,總盪漾著江南那抹淡淡的憂愁,那一江的綠,都淹沒在她無邊的柔情裡。於是,更加想念揚州,想念那個姑娘,想要在綠柳拂堤的春與她邂逅,在那漫天的雨絲裡,與她結一場情緣。

關於揚州,一直有太多的傳說,但我最心儀的,當屬瘦西湖。

喜歡它,更多的是因為這個”瘦“字。一個 “瘦”字,流瀉出了太多的相思,讓你牽腸掛肚。記得《煙花三月》裡唱道: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聽著,心裡便生生地痛。“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份消瘦裡,可也是因了徹骨的思念?再想起揚州,便多了一份難言的牽掛。

比起杭州西湖,楊洲瘦西湖應該是少了些渾然天成的圓潤,但那份弱弱的纖柔,一定是最撩動你心絃的音符。若是去揚州,一定去瘦西湖,搖一艘烏篷的船,伴著河岸靜靜的柳,劃出滿河的春意闌珊。

說到揚州,不由得你不提二十四橋。

因為從不曾去過,我不知那橋生的是哪般模樣,想起姜夔的那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心中便莫名地悲涼起來。

任何一種繁華,都經不住世事滄桑的浸染,只願如今的揚州,早已是“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若是真去揚州,我一定去那橋下坐坐,不知月下的姑娘,會不會捧著洞簫,與我和一曲《揚州慢》。

希望我去時,揚州正好落著細細的雨,柔柔的,輕輕的,剛好夠打溼我的前額和我的眉眼,使得我不敢貪戀,卻又不捨得離開。那雨中的姑娘,正好撐著油紙傘,你不必擔心淋溼了她傘下的溫柔。那沿河的綠柳,在煙雨中輕舞,整個三月,便融化在這漫天的煙雨中。

等到春暖花開,陰雨繾綣,我們一起去揚州吧。

風月揚州散文 篇5

幼兒園時,愛看的《上錯花轎嫁對郎》轉眼快過去20年了,我也從傻傻的、可愛的小女孩兒長成了天真的宅女。片尾曲《煙雨濛濛唱揚州》帶動了揚州旅遊經濟的發展,我也依然對這首歌耳熟能詳。“揚州自古出美女”,也是通過這部電視劇知道的,難怪拍攝電視劇《紅樓夢》時到揚州去選演員。

春暖花開的暮春三月,使我想起了國小五年級課本上的一篇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文包詩的文章,那首《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古詩,勝過了送別時千言萬語的話語,感悟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境界。我也好想去那楊柳依水的揚州,絕景佳色的瘦西湖,二十四橋、豆蔻少女和揚州八怪。我願變作嬌俏的揚州少女,醉倒在這個湖堤楊柳、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的淮左名都中,一邊吟唱《煙雨濛濛唱揚州》,一邊用柳枝舞劍。到了晚上,我就是月亮女神,因為揚州被譽為“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

封建社會,維揚是出了名的富可敵國的鹽商城市,竹西佳處、繁華旖旎,讓人慾罷不能。隋煬帝為了觀瓊花,開鑿了一條大運河;乾隆數下揚州;唐宋八大家都被揚州的景色所吸引,吟誦了首首動人的詩篇······

我決定了,在“五月煙雨濛濛唱揚州”的時節,和佳人一起去揚州聆聽這山好、水好的江南風光,作為與《上錯花轎嫁對郎》劇中人物一樣的年齡,去身臨其境一把“揚州美女做新娘”的歡喜冤家的離譜歡笑。

風月揚州散文 篇6

花一開,就出發吧;風一吹,就奔跑吧;若喜歡,就大聲說吧!趁陽光正好,微風不躁

——題記

最美不過春天。春風十里,鶯飛草長,繁花盛開,朵朵嬌豔。溫暖的陽光,灑在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我像一朵向日葵,努力的將我的臉朝向太陽,吸取著它的能量,感受著春天的氣息。

煙花三月,據說該下一趟揚州呢。於是,兩張火車票,一個郵差包,一雙帆布鞋,一頂遮陽帽,就這樣,一個人的旅行,開始了。經過幾個小時的旅程,就到了火車站。我選擇了坐公交車,也欣賞了一路的風景。

旅行,是個心靈舒適的過程。如果,你覺得很累,可以,那必定得是身體,絕不是心靈。在東關街逛了許久許久,只是簡簡單單地喜歡這種灰白相間的格調。是的,有點像老照片,或者是古代畫家手下的點點筆墨暈染。

唯美食和風景不可辜負。風景固然美,但是美食也是一種美。嚐了陽春麵,吃了三丁包,蟹黃包以及千層油糕。當然還有甜蜜蜜的酥糖,甜到心坎,心裡美滋滋的。此季節,也正是荸薺上市的時候,自然是少不了,要嚐嚐的。沒錯,還有聞名全國的揚州炒飯,等等。

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座園子,其中又含有多少故事呢。經過歲月洗滌的,留下來的,都是最好的。我想,何園就是這樣一座有故事的園子吧。我驚訝於它的大面積,但是我卻更敬佩它的沉澱。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麼,瘦西湖,也是這樣的一個西子吧。雖然瘦西湖,並不如我腦海中那麼仙逸,但這樣也更真實。漫步在湖岸,岸邊垂柳,風吹桃花十里香。我用眼睛拍下了瘦西湖,我以為我拍下了整個春天,偷偷藏在了心裡。

風景美,人更美,生活最美。許許多多的遊客,都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同一個地方,只因了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春天是美的,春天的揚州更美。有美景,有美食,當然還有美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必定是幸福的。沒有過快的生活節奏,大家和和氣氣,互幫互助,悠閒而舒適。如果,到了退休的年紀,擇這樣一所城市,以終老,也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你說呢?

旅行,也是一場修行,溫柔了歲月。或許,歲月的美,就在於它必然的流逝。但是,唯有我們的記憶,不會流逝,或者說,流逝的不那麼快

花都開好了,青春在路上,滿目都是風景,你,準備好了嗎?

風月揚州散文 篇7

自吳晉後特別是唐宋,直到現代,多少文人墨客齊聚揚州,賦詩作畫、觀景賞月,與歌女一同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留下了無數的千古絕唱和美麗傳說。後因海道開通,津浦路成,太平軍幾度進退,才一度荒涼衰落,但遊人依然絡繹不絕。一首《煙花三月》曾感動了多少歌迷,我也是這首歌的鐘情者,走到哪唱到哪。盛傳揚州出美女,又不知牽掛了多少人的心。

百聞不如一見,在涼爽的中伏到此一遊。處處湖水盪漾,塔寺林立,古木參天,亭橋如畫,山環水抱,船在湖中游,人在畫中走。瘦西湖的標誌建築五亭橋,又叫蓮花橋,橋上建有五座亭子,亭亭相連,偎依一起,故名五亭橋。重建的五亭橋造型別具特色,黃瓦朱柱,玉石欄杆,彩繪繽紛,與瘦西湖交相輝映。瘦西湖的自然之美,恬靜澄澈,情景交融,遊客如潮,正如歐陽修的詞:“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傳說千年之前的一個明月之夜,曾有歌女在這座橋上吹拉彈唱,緩歌曼舞,傳花飲酒。古老的二十四橋已不復存在,重建的二十四橋又再現了她的建築風格和古老風韻。初秋時節,雖不像春天那般蔥鬱翠綠,但依然風華正茂,輕風拂面,倒影飄飄,格外宜人,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來到平山堂,更令我情趣頓生,因“平山堂”的來歷和匾額題字,均來自歐陽修的手筆,“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被貶滁州,寫完《醉翁亭記》後,便赴揚州任職,在揚州僅一年時間。在這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歐陽修除了繼續寫抒發戀情相思、離愁別恨、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的詞章外,沒有驚天動地的政績,但揚州人記住了他。因他勤政廉潔、不圖名利,使百姓安居樂業。歐陽修認為,治理天下蒼生,就像醫生治病一樣,不在乎圍觀者捧場,不在於自我吹噓,關鍵在於結果———把病治癒。他為官,不擾民,讓百姓休養生息,但又與民同樂,同甘共苦,博得百姓的擁戴。

東關街,可謂是古樸典雅,是工藝美術、小吃一條街。在那裡參觀了“個園”,看到了安徽含山人耿氏於光緒二十八年創辦的“董(仲舒)學堂”,嘉靖三十四年創辦的“武當行宮”。“街南書屋”由安徽祁門人馬曰、馬日璐兄弟兩創辦,同時經營“業鹽揚州”,還藏書10多萬卷,成立了“邗江詩社”。乾嘉年間,皇上特賜《古今圖書整合》一部,袁牧為此題詩:“山館玲瓏水石清,邗江此處最知名。”何園,原主人是我們安慶望江縣人,影視界先後曾在此拍攝了《青青河邊草》和《紅樓夢》。園內的對聯全是勤奮、讀書、行善,如“幾百年人家無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行善、讀書後繼有人,一些書畫把揚州裝點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使文化古城散發著濃墨芳香,五彩繽紛。在“個園”認識了烙畫師朱老先生,為他的烙畫驚歎不已。他曾獲得省級烙畫金獎、國家二級畫師稱號。尋訪了舊書商,收穫頗豐。導遊的話常繞耳邊,揚州方言:“乖乖弄的弄,韭菜炒大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為“早上愛飲茶,晚上愛泡澡”。)還有揚州“三把刀”,揚州美女,都盛傳已久。在何園相遇的導遊,一個個光彩照人,給何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面對一張張合影,何園,何園,與皖江血脈相連,那情那景那人,怎不令人常思念。

風月揚州散文 篇8

提起揚州,我的眼前就會浮起這樣一幅畫面:暮春三月,楊柳依依,微風拂過,瘦西湖的柔波泛起層層漣漪,湖畔的石凳上,一群文人雅士或是賞柳,或是賦詩,偶爾飄起濛濛細雨,就更有意境了。所以,揚州在我的印象中主要就是水,楊柳以及文人詩作。

揚州依於海,成於江,興於河,美於湖。東海的波濤,長江的巨浪,運河的碧水,瘦西湖的柔波。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揚州,所以水是揚州的底色。然而對於揚州,水之美又大都集中在瘦西湖一隅。瘦西湖位於揚州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湖身清瘦狹長,雖不及杭州西湖那麼寬闊,但卻以獨特的秀美聞名於世。湖光水色之美,淡雅而又濃烈,溫柔而又任性,清澈而又深沉,令人傾倒與痴迷。又有虹橋,長堤,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等名勝的映襯,更是增添了瘦西湖的韻味兒。所以古往今來,一些文人騷客喜歡追尋瘦西湖美的足跡,行吟澤畔,留下了許多墨寶遺蹟,詩文詞賦,楹聯碑刻,神話傳說等。

揚州地處江北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然而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個“江南古鎮”。所以揚州之水美亦表現在雨水之美。特別是在這樣的季節,小橋流水,煙雨濛濛,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江南的雨巷,也許在驀然回首的瞬間就遇見了丁香一樣的姑娘,何其浪漫啊!真的,揚州的雨細如絲,輕如絮,不像北方暴雨的雷電交加,只是綿綿的,細細的,長長的雨絲,像一層煙霧籠罩著整個城鎮,一切都虛無縹緲,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朦朧美”吧。

在這樣一個由水滋潤的城市,歷經千年,揚州人也不知不覺地具有了水性。他們許是看過了城市的繁華凋零;許是看過了財富的過眼煙雲;又許是看穿了人生的流星一現。他們心靜如水地過著閒適舒雅的生活,淡化了物慾,揚州人如水的虛靜與從容也許就是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超然。

說完揚州的水,不得不讓人想起揚州的柳,因為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柳。很多時候,人們常把楊和柳並稱為“楊柳”,因而根據揚州的地理特性,許多學者認為“揚州”應為“楊州”。其實古代確實有“楊州”一說,只是隨著歷史的變遷,不知何時,“揚州”演變成了“楊州”。姑且不對此作考究,只說說揚州的楊柳吧。柳樹是一種怕旱喜水的植物,因此非常適合在水源充足的揚州生長。在揚州,城裡城外都是柳,所以一直流傳一句“街垂千步柳”的說法,清朝詩人王士禎亦寫過“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城裡的柳樹大都為垂楊柳,那路旁水邊隨風搖曳的柳枝,像極了舞臺上的飄飄水袖,綿綿柳腰,它婀娜柔曲的優美形態,又與蜿蜒曲折的湖面,與輕盈的亭,拱曲的橋,逶迤的廊那麼的協調和諧。所以人們都認為瘦西湖的靈氣主要就是湖岸上的十里春柳。

然而,楊柳對於揚州居民來說遠不止風景,揚州人愛柳、種柳,同時也用柳,比如柳器,柳茶,柳餅,柳鞭,柳花等等。穿梭在揚州的'大街小巷,我們會發現揚州人的生活已經與柳緊密聯絡起來了。正是這種與柳朝夕相處的生活,使揚州人漸漸具有了柳的品格。楊柳不擇土壤,因而有句俗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許多人認為楊柳太賤,但他們卻不曾想到楊柳的這種“賤”實則為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一種文靜柔弱外表下的剛強之性。柳枝輕柔卻不易折斷,這也就像揚州人外柔內剛的品性。

揚州之秀水佳柳吸引了歷朝歷代許多文人的駐足流連,從而留下了許多詩文書畫。比如漢代的枚乘,唐代的駱賓王、張若虛、李白、杜牧等,宋代的蘇軾以及元明清的許多文人,他們所留下的作品就更數不勝數了。如果說唐朝是詩的鼎盛時期,那麼揚州一定就是這一時期最絢爛的一筆。初唐時期,“吳中四士”之一的揚州人張若虛,以《春江花月夜》一篇壓倒全唐,留給了後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千古名句。晚唐詩人杜牧在揚州做官時,也留下許多詩章。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清代以鄭板橋為首的“揚州八怪”在我國文學書畫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們的畫風衝破了時弊,別具一格,把理念轉向大眾化,通俗化,使揚州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在揚州城一直流傳一句俗語“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所以正是揚州這種崇文的傳統鑄就了今天揚州人的詩性。

沒有揚州的水就沒有揚州的柳,沒有揚州的水和柳,就不會有揚州的詩詞文學,不會有揚州的古典文化,因此這三者是息息相關的。時代在變,揚州城也在變,歷經了2500多年的滄桑變化,揚州人正以他們閒適從容的水性和柔中帶剛的柳性來弘揚揚州的詩性,揚州人的詩性。

在當今的打舞臺上,揚州正發揮著它的文化和生態兩大優勢,不斷前行……我看到了曙光。

風月揚州散文 篇9

揚州,坐落在浩浩長江與千年運河的交匯處,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歷史,璀璨文化,賦予了這座2500年曆史古城的厚重、繁榮、精緻與儒雅。“煙花三月下揚州”,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這裡流連忘返,在這裡奮力打拼,創造了幾度輝煌,激起後人無數嚮往。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揚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挖掘城市內涵,以打造精緻揚州為目標,彰顯“人文、生態、宜居、和諧”的鮮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規模、比高樓、比洋氣,而是位元色、比秀氣、比大氣、比文氣,“古城要古的經典,新區要新的現代”,著力推進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精緻產業,以打造文化博覽城為目標的精緻文化,以建設生態綠楊城郭為特徵的精緻人居。今天,站在長江岸邊,沿江開發的強音,融入歷史與現實交織的雄壯樂曲,響徹天地;站在運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環路產業帶錯落分明,一股大開發開放的激情點燃區域經濟騰飛的新希望。2007年,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1億元,財政收入21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580億元,小康綜合得分96分,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市”等一串串閃光的榮譽。

“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讓城市更精緻,讓民生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460萬揚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創業創新創優的故事,續寫揚州新的篇章。

“煙花三月,精緻揚州。”在發展的熱土上,揚州像一顆明珠,在長江之畔,運河之岸,熠熠生輝,再鑄輝煌!

又好又快運河聽潮

“廣陵自古繁華地”。歷史上揚州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州郡,興盛於漢,繁盛於唐,鼎盛於清,屢衰屢興,綿延不絕,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財富神話。今日,一度藉藉無響的揚州再度發出騰飛的強音,新鳳清於老鳳聲,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互動齊鳴。

從運河走來,向長江奔去。沿江沿河大開發,激勵著揚州人暢想更加顯赫的“掘金”夢想,以創造見證未來。揚州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科學策劃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強勢發展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打造精緻產業,規劃經濟質態,堅持“工業第一方略”,大力推進工業技術創新和企業二次創業,支援重要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專案建設與發展。著力引導資源要素向汽車、船舶、化工、電工電纜、電子資訊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中。

在發展的過程中,揚州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並進,相與取利,避免無序開發,減少遺憾工程,科學規劃,步步為營,精心打造產業載體,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先後建立完善“八區二園”,成為孵化企業的優良平臺。近幾年來揚州老城區共關停、搬遷58家企業;化工園移至下風口儀徵,不僅避免汙染城區,且與南京化工園形成規模效應;為避免各鄉鎮“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紛亂格局,要求鄉鎮工業集中區統一規劃、合作共建,凡鄰近省級開發區的鄉鎮一律不得單獨建園、自鳴鑼鼓。

自古以來,從吳王邗溝的折戟沉沙,到煬帝運河上遮天蔽日的錦帆龍舟,從漢代封都的廛閈撲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國的國際港口海上通衢,從寧啟鐵路鋼鐵巨龍一朝騰躍,到潤揚雙塔凌空江天飛虹,實現千年跨越,“公、鐵、水”的三維網路,構建起經濟發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揚州人終於有膽氣地說:“揚一益二”說明過去我們在“運河時代”的“龍頭”地位,當“長江時代”來臨時,成為“龍頸”的揚州必會隨“龍頭”上海一起率先騰飛。

生生不息古城流香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積澱,東西通衢、南北要衝的絕佳地形,構成揚州的時間與空間之軸,鑄就了其空前絕後、熠熠生輝的獨特文化形象,漢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風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脈長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幾年來,揚州著力推進文化揚州建設,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揚傳統、融通現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筆法之恢巨集氣度。

厚重的歷史文脈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觀,有理由讓揚州人對文化產生少有的執著。打造文化博覽城是文化揚州建設的神來之筆。揚州是“中國運河第一城”,古邗溝是中國大運河的起源。揚州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現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是國內歷史風貌儲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來,市裡出臺了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館,目前建成揚州雙博館、揚州工藝美術館、揚州剪紙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近30座。如今站在蜀岡之上,鑑真和崔致遠這兩位文化先賢正遙相呼應,彼此訴說著揚州文化建設的新傳奇。

揚州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並舉,遵循國際上古城保護的成功經驗,跳出古城建新城,書寫傳統與現代的“雙城記”。實踐中,堅持做到“五個保護”,保護古城的街巷體系,保護古城建築風貌,保護古宅名園,保護古街古巷古井古樹,保護非物質形態文化;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歷史形態”。目前,僅市區就有484處歷史建築,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8處,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16處。“雙東”街區(東圈門,東關街)是揚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範、精華之筆,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主會場將設定在此,屆時向中外來賓展示揚州古城改造的傑出成果。

揚州古代商業經濟的繁榮興盛,造就了揚州種類繁多的民俗文化。揚州通過文化專案建設和文化活動舉辦,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在北護城河建設“綠色文化休閒長廊”,展示揚州漆器、玉雕及剪紙、刺繡、樂器、木偶製作等民間工藝;在教場地區建設“商貿民俗文化街區”,恢復一批“老字號”酒樓、茶肆、旅館,重現揚州的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加強對揚劇、清曲等口頭藝術的傳承與現代性改造。揚劇、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個專案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綠楊城郭詩意棲居

“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綠楊城郭是揚州”,歷代文人墨客對揚州傳頌不絕的褒揚,正是揚州生態秀美、環境寧靜、精緻典雅的城市個性的真實寫照。現代揚州建設抓準了城市氣質,沒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發展誤區,著力打造“人文、生態、宜居”的綠楊勝地。

近年來,揚州以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為新起點,在拓寬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在這座2500年的古城裡,彰顯出古今輝映、水綠相依、精緻寧靜的城市個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傳統與現代、新城與古城、人與自然在這裡和諧共生,藍天碧水與城市神韻在這裡和諧相應,保護與建設完美兼顧。

揚州尊重自然條件和城市基礎,把生態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再現“夾岸垂柳桃花”的優美畫卷。重點做好“水”和“綠”的文章。揚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揚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靈動起來。揚州先後投入330多億元,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強化水環境治理,加快水汙染整治;在“綠”方面,全面實施“綠楊城郭新揚州”工程,打造沿路、濱河、環城400多公里的市區綠化長廊和城區東西南北五大“綠肺”系統。每年,揚州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個公共“小遊園”,市區綠化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米。環抱碧水藍天,棲居於此的揚州人在都市的喧囂中重拾一份難得的詩意。

揚州高度重視人居建設,突出加強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銷房、補貼市民購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居住需求。針對特殊困難居民,實施“831”安居工程,對人均住房面積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揚州10年以上的困難家庭,政府建房以低於成本價定向銷售,有3000戶特困居民、近2000戶老房戶住上新房。

綠楊城郭、維揚風情、小橋流水……如今,一個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古城風格,既有南方清麗又有北方雄健的揚州在世人面前展現出她美麗的容顏。老祖宗留下的白牆黛瓦、小橋流水和揚州人用雙手創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東有廣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區,高檔住宅錯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務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岡生態城,風景如畫,生機盎然,宜居宜業;南有“揚州第二城”和“臨港新城”,揚州從“運河時代”走向“長江時代”的主戰場和承載平臺初露端倪。

“綠楊城郭新揚州”,已成為揚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張亮麗“名片”。“愜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已經成為當代揚州人現實生活的寫照。

風月揚州散文 篇10

國人自古,對揚州有一種不可言傳的嚮往。古有李白,對煙花三月的揚州念念不忘,今有,朱自清,沐浴著揚州,如水般的月光長大。

因偶然的一次機會,去了一趟揚州。縱橫古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從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共赴揚州,去趕著,一場春的盛宴。因此,我更珍惜,這次可遇不可求的緣分,想去賞賞,這一場盛大的花事,想去聽聽,這座古城的風流韻事,想去切身融入這座古城。

正值言語濛濛,目光所及之處,便是一派,江南小城的腔調,飛簷翹角,粉牆黛瓦。

自古就說“欲把西湖比西子”,那麼,瘦西湖,便就是一個更苗條的西子了。兩岸楊柳依依,柳枝彎得將“秀髮”垂進了湖中。夢中的瘦西湖和眼前所見,居然如此相像,彷彿自己曾經來過,是什麼時候,是前世,還是今生。微開的桃花,好似這位瘦西子額前的花鈿。春風吹過,他浮動著碧色的水秀,婀娜倩影,風韻萬千。都說瘦西湖是藉著西湖的名氣。可瘦西湖卻因瘦而更美。一個“瘦”字,藏著幾許的精巧,精美,精妙,讓天下人,忍不住去猜想她的風流往事。

揚州也以園林著名,而其中就屬個園最清雅。個園,以竹石取勝,就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去了竹的半邊,應合了庭院裡的各色竹子。可見,個園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全都在裡面了。個園運用不同石料,堆疊而成“春,夏,秋,冬”。石景與竹景,相映成趣。春景,門外的兩大片竹林中,插植著石綠斑駁的石筍,好一個“雨後春筍”之意;夏景,利用青色太湖石凹凸,透,露,皺的特性,多而不亂,頓覺清爽,目不暇接;秋景,黃山石與翠竹,堆疊成一座大山,蒼茫之感,頓然而生;冬景,終年不見太陽的牆之下,宣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好似覆蓋著,一層未消的殘雪,散出逼人的寒光。真真是個“春山豔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景緻。

生活在這個城市,必定是幸福的,然而旅人的記憶,更是為她添上了,幾分歲月,幾分溫潤。

風月揚州散文 篇11

說起揚州,人們自然會想到隋煬帝的揚州夢,聯想到唐宋那些雅士筆下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綺羅春未歇,絲竹韻猶遲”。我一直把揚州和蘇、杭並列,去之前也研究了幾番攻略,作為華東之行的壓軸,有多向往可想而知了。

那年春節過後的不久,我們一家興致勃勃從上海趕往揚州。沿路都是煙雨濛濛,使我不自覺遐想這樣細雨綿綿泛舟湖上,也不失江南情調。然而天公不作美,剛進市區竟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溫度也降下來。孩子興致不減,我們依然決定冒雪遊覽瘦西湖。

想象中的瘦西湖,像一位面貌嬌俏的江南妙齡女子,輕盈地漫步在綠柳成蔭的長堤上;消瘦的身形似微風擺柳,憂鬱的眼神如碧波輕漾,是個滿是詩情畫意的地方。斜穿徐園,邁過小紅橋,覺得滿目蒼翠被白雪淺藏,那“嬌俏女子”已芳華不再。等到了四面環水的小金山,瀏覽了風亭,琴室,書屋,身在月觀,漸漸被她的內涵吸引。能在這裡倚欄望月,撫琴聽風是何等的優雅;倘若在燭光下手捧古卷,提鼻輕嗅園裡隱隱的花香;再沒閒暇唏噓人生苦短,風雪連綿也不會放在心上。看著湖中倒影的二十四橋,的確沒有月光浮動來的浪漫。再細細看片片敗絮似的雪花掠過橋洞,悄無聲息地融入水中,橋和水的色調,水對雪的包容,縱然沒有詩情卻有濃濃畫意。這種寂靜的唯美,比綠柳青堤更有味道。

黃昏,雪越來越大,我們吃過晚飯驅車來的古運河。夜幕中一片燈影綽綽的建築群特別顯眼,再看不遠處還有掛紅燈籠的古城樓,走進看到拱門上“盛世巖關”幾個字,才知道這這是著名的東關街。由於天氣原因大多數店鋪都關著門,幾個景點、遺址也早已經閉館,遊人更是寥寥無幾。踏著薄雪走進街道,腳下的青條石有些滑,好在每家門前都掛著大紅燈籠。仔細看,青磚,綠瓦,漆字招牌,還有寫滿歷史年輪的古屋,似乎在訴說著昔日的沉浮。那深居陋巷的逸圃,深刻淺琢著多少典故;還有街南的玲瓏館外,難保沒有才子約會過名伶。

第二天早上離開揚州,地上的積雪超過三寸,車子緩緩地在雪中爬行,心裡還有淡淡的遺憾。後來細想多虧這場風雪,雖然無緣揚州的嬌媚,卻真切感受了她的靜美,這比濃妝豔抹更貼近心靈。

風月揚州散文 篇12

今天一早就去上班。軍弟打來電話,問我到家沒有,很驚訝我竟然上班了,而沒有請半天假休息一下。我只能在心底苦笑。他怎麼能夠知道我生活在怎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中?我又如何向別人訴苦,告訴別人我工作上的壓抑?不過不要緊,生活原本就是這樣,沒有勞累,只單單享受或許也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忙碌了才能豐富。

可是,體力還有不支的時候。一上午一直頭重腳輕。早晨上課,竟然迷迷糊糊要睡著了的樣子,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看到學生的笑臉,我的臉也就紅了。呵呵……下課時候,學生看了手機上的圖片,看到雄偉的長江大橋,看到他們的老師站在渡輪上,江風吹拂著她的頭髮,他們羨慕地向老師嘰嘰喳喳問個不停。我完全沉醉在對揚州的回憶中了。

對自己的體力已經很佩服了。沒想到居然這麼能熬。三十多度的高溫,在烈日下暴晒了幾天,除了面板黑了一層外,其他毛髮無損。呵呵……心情真是大好。當然,也許是因為心情好,所以才能克服諸多困難,才能堅持在高溫下游玩吧。不過,真的苦了老二和軍弟以及讓人疼愛的小外女。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所以揚州對於我來說成了可愛的地方,溫馨的地方。

“五一”下午我們到達揚州。對於一個從沒有出過遠門的人來說,無疑是到了天堂一樣,暈乎乎不知道東南西北。軍弟自我到鎮江開始便不停地打我電話,向我指引著方向。下火車,右轉,買回去的火車票,左轉,買鎮江——揚州的車票,揚州西站下車,左轉,19路公交車,揚大農學院……一路上有他的指點,我也很順利到達揚大農學院公交站臺。還沒下車便看到老二帶著舒欣和軍弟等候在那裡。心頭猛地一熱,溫暖霎時湧遍全身。我知道他們一定等急了!車上我的笑容就綻放開來,我向他們揮揮手。那時那地,真的長吐一口氣,終於到了!很順利地到了!看到了幾年不見的老二,比起上學的時候更有女性味道了,看到舒欣也長高了很多,軍弟依然和幾年前見到的時候一樣帥氣。那些笑臉迎著我們,旅途中所有的勞累霎時都煙消雲散了。老二忙著將我行李提著向住處走去。軍弟到揚大寢室中拿來洗乾淨的被罩和床單讓我們帶到宿舍。看到他們這樣盛情,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晚飯過後,軍弟上課去了,我和老二來到揚州大學的廣場上。廣場上,銀白的路燈朦朧地照著。早已有一群散步的人們在閒適中快樂地聊天了。廣場邊上有幾排石凳,橢圓形的,隨意地、散亂地擺放著。我們帶著孩子坐在石凳上,涼風習習,隱隱有花的芬芳飄來,所有的植物都隱約在月色中,很清幽很空曠的感覺。白日裡的燥熱這時候也涼爽了許多。兩個孩子在石凳上走八卦步,有時候又跑到遠遠的偏僻的角落藏貓貓,快樂的笑語灑落在腳下的草坪上。我和老二敘敘往事,說說現在,想想未來,或許,明年,後年我們還會有再聚的時候,或許又不知何年何月了,這樣想著不免有一種傷感和不捨,但是不管怎樣,心中牽掛著,叨唸著就不會被時空阻隔我們的感情。

我們說到曾經的每一個小妹妹們,說到她們的生活,突然就很想很想再次聚集在一起,再次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再次親熱的勾肩搭揹走街串巷。可是,明明知道生活是不停地向前發展的,日子是不停地向前流逝的。眼前的相聚已經很不易,怎敢奢望更多?

軍弟下課回來,看到疲倦的我們,於是又騎著車兒將我和兒子送到揚大農學院中休息。臨走交代好夜間注意的一切,起漱衛生等等。我和兒子住在這個靜謐的小屋裡,渾身像散架似的,但是卻很開心。很久都沒有這樣開心了。這些天來一直被一些事情困惑著,鑽牛角尖不得解。揚州之行,我希望是重生的開始,是找回快樂的開始。現在看來出來走走是正確的了,大自然的一切都那麼讓人心動。

第二天我們一起去辦遊園卡,到何園和個園遊玩。軍弟跑前跑後,將我們四個照顧好,然後又忙著去上課。江南的“五一”,天氣晴朗的讓人有點不知所措,陽光白花花的令人害怕,太陽彷彿將所有的熱量都釋放在“五一”出遊的行人身上,絲毫不會顧及我們這些江北來的遊客受不了這毒辣辣的日光。老二肩上揹著重重的揹包,裡面裝滿了零食和茶水。老二體貼我腳掌磨破了,那麼重的揹包一路上就伏在她肩上幾乎沒有去掉過。因為穿著高跟鞋,我的腳趾已經起泡,再也沒有力氣行走,我磨磨蹭蹭跟在後面,齜牙咧嘴,但是心情一直很好!我聽到揚州的大街小巷飄來我熟悉的歌曲“……無論風雨中,無論網路多冰冷,我的心中早已把你深種,我問問雨,我問問風,我是否也在你心中……”這樣的音樂雖然很悽迷,但是旋律挺好,柔和。於是,溫柔的音樂便伴著我們來到每一個極富個性的園林中。我們相互看著彼此滿臉的汗水,再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再累也覺得值得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三號下午我便要和他們分別了。心中有萬千不捨,但是很無奈!軍弟本來下午有課,可是因為我要回去,所以,請同學代替他去了。中午,我們幾個相聚在一家大排檔中,軍弟點了十來個菜算是為我餞行吧!中午沒有喝酒,但是卻感覺自己有點醉意。我們慢騰騰地吃飯,慢騰騰地離去。時間並不以我們的不捨而停滯。來到揚州兩天時間了,還沒有好好逛逛揚州的商場,怎麼說也得買一樣物品回家作為紀念。於是,我們讓兩個孩子呆在旅館裡。老二和軍弟陪我到商場買東西。老二和軍弟為我長眼,買了一件連衣裙,一個白色的小挎包,給Y和兒子各買了一件襯衫,給舒欣買了一件短裙和一雙小涼鞋。雖然這些東西並不貴,但是,看到它們,就會想到揚州之行,想到老二和軍弟在揚州這個地方對我的呵護,想到我三十年來第一次遠行所感受到的快樂。

人是感情動物,在不斷地聯絡中,我和老二依然如當初上學時候一樣,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訴與對方,或許這是因為一種叫做“緣分”的東西的存在。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有老二這個妹妹,感覺足矣。記得三妹說過這樣的話:有些人只能陪伴你走過生命的一段旅程。相聚,別離,別離,相聚。想起蘇軾在《水調歌頭》中這樣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別離我能夠坦然接受,而且,感到幸福的是,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我的這一段人生之途多了些許溫馨與快樂。

風月揚州散文 篇13

在古代詩人眼中,揚州是慢的,不然不會有“揚州慢”的詞牌,也不會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樣甜絲絲的詞句,慢口吻的清揚。

在我的印象中揚州也是慢的,公交車不急不擠,自行車不追不趕。

自揚州火車站走出的那一刻,我就下意識放慢了“腳步”。

看慣了南京的熙熙攘攘,一入揚州便是舒緩清閒。

揚州是慢的,雖然不復“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的繁榮,卻依舊是“春燈如雪浸蘭舟,不載江南半點愁。”一樣的悠閒。城市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到居民的性格,揚州人,喜歡泡茶館,喜歡一遍又一遍的沏茶打發時光,喜歡優哉遊哉地過日子。有一句俗語專門用來形容揚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泡茶館和泡澡堂,似乎是揚州人一天中頂重要的兩件事。(引自王軍《名城記憶》)

如今外地人知名的茶社屬富春,冶春,早上九點到茶社,坐到十一點離開;下午三點又來,直到天墨,一天的閒暇都在茶中度過。富春茶社,茶是龍井、珠蘭、魁針三種茶葉參合起來的,茶點屬三丁包、翡翠燒麥、千層糕最為出名,再配上一份蟹粉獅子頭,就可體驗揚州人慢的生活態度,慢的精緻人生。

東關街鋪著石板甬路,兩旁是復古建築,彷彿一下子穿越到古時繁榮的揚州。貫穿東西的街很長,需要慢慢遊走。喝一口吳鉤酒,嘗一嘴鹽水鵝,品一壺綠陽春,擦一臉謝馥春,揚州人的生活慢的好。

揚州人喜歡賞月,不然不會有“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代表一天中的24個時辰)”,更不會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走在廣陵路,隨意間可見賈氏老宅的“二分明月樓”一樓為賞月,一樓賞黃昏,多麼的百無聊賴。

一壺泡好的綠陽春,使我成為了詩人,彷彿重回揚州的茶館裡,品茶寫詩。這兩樣都需要慢的,低斟淺酌。夢想的誕生需要慢慢的呵護,因為它是易碎的。杜牧說: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個圓潤的夢,做的再慢也是好的。

我漸漸愛上了揚州的慢。

風月揚州散文 篇14

一個多愁善感的作家第一次來到這個譽世馳名、繁華阜裕的地方,我無法融進他白日裡的喧鬧。待到夜幕拉平的深晚,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纏綿的燈火為同情我而把地上的蹤影也勾勒出一個昔日的俏麗。

那是你嗎?為什麼仍是一個人孤倚?

我快步湊上去,要讓我的影子再到你身旁,那兒依舊有你的依靠。

我不奢求什麼,只想讓你枕下眉頭的疲憊,只想讓我找到昔日片刻的歡樂回味。

長街寂靜

夜深時的燈火一樣孤枕難眠。

一陣好事的狂風打攪了你的思念,也打攪了我的思念。

被作弄的你弱不經風的踉蹌搖曳,你的探視的目光卻刺痛了我模糊的眼眸。

才發現,黯然熟睡的闌木大門額頭,一樣縱容了歲月的放肆,哪有萬家燈火?只一個孤單的你,邂逅了一個孤單的我;

才發現,緊入夢寐的悶石長街,同樣不能遮風擋雨,哪有一個等待我再來的你?只一個等待你再出現的我在低吟一曲這地方三月煙雨的落魄。

這麼多年,你在這落魄裡孑然泣立了多少回?絕望和心碎了多少回?

調皮的夜風再揉亂我原本就蓬亂的頭髮,卻不經意的梳順了我的記憶。

多少年前,你原本是一個如這狂風一般的女孩,天涯來去,喜歡周遊世界。你生性討厭拘束,你說要走遍世界各地。去感受各種各樣不同的生活。

你接受不下我的勸阻,你說整個世界都是你的舞臺,而我,把我的舞臺影印在一間小屋裡,供我表演的道具只是一隻筆、一沓紙、一方案臺的需要。你用雙腳去接觸世界,我用大腦去感悟世界,所以天註定,你我早晚會各奔所地。

你終於要走

我憂傷,你憂傷

臨走時,你對我說,蝴蝶很美麗,但她不能只生活在山溝裡,她必須飛向更寬更遠的大地,只有在廣袤的空間裡,她才能找到更多的花兒,她才會更美麗......

你的話很傷卻很美,我無言以對,盯著你那雙美麗中種著憂鬱的大眼睛,那一刻,我被你的淚湯淹住,未曾來得及想出,那會不會是一種訣別時的贐禮?

要走的,終究要走

我問你,能不能成全一次,就一次的哀求。

你閉了目要把溢位的淚擋住,可是已經溢位眶的,擋也擋不住。

拾了淚,你搖頭。你仰頭盯著天邊即失的雲霞,我凝目盯著眼前即失的你。微風吹起你鬢角,如揚一隻帆。你說:“你叫得住那瓣雲彩為你停留嗎?如果你能,我不走;你抓得住隨風而去的歲月嗎?如果你能,我不走。”

你於是低頭看見了我的低頭。

你說的我做不到,我只有無奈的向你鬆開手。

“只見你攤開兩手什麼也沒有抓住,正如我此刻空空兩手的走......”

所以你走了。

多情的人,總不免愁傷,愁傷中有一串串嘆的悲涼。偶一陣耳風吹過,飄渺中有個聲音告訴我:“情滅了,愛熄了,剩下空心你要不要......春已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卻成空......”

用一聲仰天長嘯歸結了所有哀嘆,躲不過的,始終逃不掉。

只是放脫了牽絆的你,在那個繁華的三月,孤身到了那個繁華的地方,你的心就真的沒了牽掛?真的融進了那繁華嗎?

獨我知道,在那繁華背後,當煙雨狂歡了你的窗柩時,你的心卻是那樣疲憊,那樣寂寞!

唉!

一聲長嘆,喊回了自己遊離的思緒。

憑悼了,早些離開把,別擾了他人的好夢。

唉!

又一聲長嘆,就在我轉過身,邁步往回的瞬間又迅速改變了我眼前的方向。

紅光搖曳,霎那間將記憶閃爍成明暗模糊的片段。

是你,你終究是來了,終究是沒有忘記這個地方!

這一刻,我卻沒有了期待中的驚喜。

眼前的你已不再是三十年前的你,只是三十年後的你。

多年不見,那偎風的兩鬢給繁華的煙雨卵上了繁華的霜茄。我不得不唉嘆歲月的無情,這麼些年不見,人都老了。

你順手理了一下耳邊稀落的散鬋,眩目看著我,淡淡笑意從那記載世態炎涼的風霜印跡中擠兌出來:“我真的老了麼?”

我笑,苦笑。

望著你希冀什麼而又惶恐什麼的臉,我只能笑,只能苦笑。

“你笑什麼?你,不也還是老了!”

“是啊,我不是永遠都比你老嗎!”

“是啊,老怕什麼,是人都會老的!”

我換開話題:“這些年,你過得好嗎?是不是常到這條街上來......散步?”

你突然用三十年前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我很好,每年都來,所以我很好......”說完依舊看著我,你看著我的眼睛想要從我的眼眸裡看出什麼,卻不經意的把自己眼中那千方百計掩飾好的憂慮洩露了出來。

聽著你的話,我依舊無言以對。

“那你呢?”你向耳邊抹開自己能看見的黃髮,疊著的眼眸一時半會兒舒展出昔日裡依舊的情愫,看著我,但那縷思緒卻又漸漸平和下來,眉宇間多了三十年前沒有過的寧靜:“你還是一個人!”

我逃開你的眼神,向夜空尋借另一份寧靜,卻連夜空的影子都沒找到,於是只有坦然面對:“我也好得很,三十年來一個人把全副心思放在創作上,前十年軋了九部長篇、五部中篇’二十一部短篇。中間用五年時間將他們審改,後十年易筆換刀做了導演,編了七八篇戲,

這些年我沒閒著,你知道,他們就是我的妻兒,我的家人,人有奔頭,心也就不空虛......”

你賠笑,點著頭:“我知道,我知道,事業就是你的生命,這命比平凡人的命長......”

我笑,最後一次,最後一次對你苦笑。

多少年了,多少年了,難道你還不懂我的心嗎?

不是不懂,是你結了痂的心為了呵護那份傷疤而不敢再顫動。可是痛,卻依舊!

然而這樣明顯的苦笑,你懂,所以你依舊轉身走。

一樣的無奈,一樣的翻過咫尺變天涯。

我突然想起來,三十年前我似乎來過這裡一次。想起來了,三十年前那個分手的黃昏,你不也正是這樣摔手劃傷我心扉,扭頭便走的嗎?

原來,三十年前不是你孤身來了這兒,而是我獨自離開了這兒呀......

寂靜的長街

難眠的燈火

依舊安慰這一個孤孑的我。

煙花.三月.揚州

一個多情的作家來到這個譽世馳名、繁華阜裕的地方,去尋找孤寂背後的真諦!

風月揚州散文 篇15

茶禮,狹義的是指婚事上的行聘之禮。廣義的則是指與喝茶有關的各種交際儀禮。而每一個當地的茶禮都不一樣,現就揚州的茶禮做一分析。

揚州人家的婚事中,有婚前定親一俗,男方定親所送的禮物中,除糕點、白果、蓮子、百合等食物外,必有一包茶葉作為女子的受聘之禮。這包茶葉的取意是“從一而終、絕不移志。”聽說,茶樹的栽植很有規則,下種出芽長成茶樹後,不能移植。若要移植,不能成活。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曰:“種茶下子,不行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揚州人用茶葉作為聘禮,就意味著兩頭婚事定下來後就不再變化,因而,揚州人把定親行聘之禮又名做“下茶”。

揚州人家遇有喜事,如招待媒妁、新婿上門、迎候陪嫁品、花轎(如今是花車)進門等,還有吃“三道茶”的禮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雲:

揚城喜事,如招待作伐人(即媒妁),以及新婿上門,姻親初會時,入座用三道茶。第一道“高(糕)果”,獻而不食。二道,或建蓮、或燕窩。三道,或龍井、或霍山。皆食,皆曰茶。

揚州還有吃“點茶”的做法,這是祝壽、拜年時的風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也有記敘:

遇大壽,來祝壽者。客登堂揖過,即有衣冠一價,捧盤中高(糕)果二盅獻之,客惟搖手而己。此則用銀鑲杯,斟熱清茶,內放紅杏仁、長生果幾個,以點染之,名曰“點茶”。年節及長(者)誕(辰),大略需此。

在以上二例茶俗中,主人向客人敬上糕果,客人都是“惟搖手而己”,“獻而不食”,不明其間事理者,會誤以為客人不禮貌。其實,這正是揚州人的特別禮節。糕果即糕點,取其吉祥,叫成“高果”,有“高升興隆”之意。客人不食,是讓主人“餘下來,留下日後興隆發達”,是對主人表明好心的祝福和尊重。

舊時的揚州人遇到膠葛,往往是對立兩頭先到茶肆,請人主持公道,讓別人來“評理”,這就叫“吃講茶”。主持公道的人又名“中人”,在茶肆裡,“中人”居中而坐,兩頭各坐兩頭,開始時兩頭茶壺的壺嘴相對,表明兩頭定見不合。若對立化解了,則由“中人”把兩隻茶壺的壺嘴相交,表明和洽。若一方仍有貳言,還可將本人的茶壺向後擺開,再行“敘理”。結尾仍是由“中人”評判,把兩頭茶壺拉到一同,若“中人”判一方理虧,則把一方的壺蓋掀開反扣,以作裁決。這次“吃講茶”的茶資,概由被翻開壺蓋的一方付費。當然,對方也可表明好心,也把本人的壺蓋也反扣過來,那茶資就由兩頭“二一添作五”,一人把一半了。

“吃講茶”,使別人的膠葛及時化解,不使對立激化,不發展到要去官府打官司。看似尋常的喝茶禮俗,卻也反映出揚州的民俗淳樸。

風月揚州散文 篇16

不知道從武漢乘船順江而下,會不會到達揚州?

因為那次我在黃鶴樓上想到《故人人西辭黃鶴樓》,我心裡就想如果乘船從武漢黃鶴樓順長江而下,

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蘇州和揚州,在蘇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蘇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

每個人去到黃鶴樓上,也許第一個都會想到李白的詩《故人人西辭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想,每個人看完詩以後,被詩句感染了,都會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時不能相見,唯有思念天際流。

從武漢順長江而下,然後就能水路到揚州嗎?我聽說古代從武漢到揚州是有客船的,

揚州在古代可是太出名,揚州城這個名詞在古人的詩裡有朋友的牽掛,還有很多的繁華,

我記得那篇文章裡說過,古代最奢侈的事就是腰纏三萬貫,騎鶴下揚州,可見揚州城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如今形容人走了,也會說駕鶴西遊,其實是一種美好的祝願,祝他去到極樂世界以後,拋卻塵世無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華。

在古詩的意境裡,煙花三月的時候,揚州城的花開的最奇最豔,揚州一城都是噴發而出的春色,

李白就寫出了另一句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在問,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時候,揚州城會不會有懂他詩句的人和他一起寫詩句,和他能一同看揚州城煙花三月。

我沒去到過揚州,卻在蘇州城有好多朋友,蘇州城有我的一位好友老付,他就是一個喜歡和我談論詩情畫意的人,

應該再加上即將轉世和子欣,他們也是有詩情畫意的女生,他們都在蘇州。

所以才有前文,我想從武漢順江而下到蘇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蘇州的時候,喜歡和我討論文化,詩句,創作,

他和我說過《虎丘的劍池》,《東周列國》,《鄭州花神賦》,這些題材我也都開始寫了。

還記得那時候我們在蘇州,我和他是生活中有很多愛好相似的人,我和他一起討論,一起創作,真是一種美事,

現在他去到了鄭州,成了鄭州的野獸,我也回到老家,那次在蘇州的我和他一別,就像古人說的“揚州一別”

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鄭州,蘇州一別,何時再相見,何時再一同寫煙花三月,夢裡江南。

蘇州城,繁華三千,離別萬里,可否憶得文友,萬里之外安好?

說到江南,人們提到江南,最開始應該不是“蘇杭”,其實在古代古人說江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揚州,揚州過去是江南的大哥,

後來世事變遷,繁華落盡,揚州城如今只剩繁華的影子,如今揚州也正在復興他的繁華,

揚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應該黯然消失了,他還是很讓人懷念的,他該回來了,迴歸本來的自己的原來本性的。

我對揚州不熟悉,還沒去過,說起揚州,只能從自己知道的歷史文字裡,大概推斷揚州的模樣了。

提到揚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運河,隋煬帝,這些名字,還有那個古代繁華大都市--江都的名稱。

大隋王朝,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啊,你想象的出大運河兩岸的風光,那巨集大而窮奢極欲的場面嗎?

隋朝的開創其實並不容易,經歷了200多年的混亂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終於華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統一起來了。

但是隋煬帝並不珍惜人民要休養生息的內心呼喚,繼續窮奢極欲,

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亂起來。

隋朝又覆滅了,歷史就是這樣淹沒著每一點繁華每一點進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華只不過是一煙空夢,只有讓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國之本。

老百姓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違背老百姓意願的統治者,都會走上不歸路。

我也想好了,我準備約上老付,去到揚州,再寫《煙花三月下揚州》新篇章,等我們好訊息。

風月揚州散文 篇17

又是側面清暖剪風的季節,藍天似乎打了臘,耳旁是親切的問候,在這樣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在小城走。

揚州的早晨,是瀰漫著香氣的早晨,不再像過去守著家熬粥,揚州人似乎已習慣了走兩步路去附近買包子、鍋貼一樣的早點,你從那裡走過,香氣裡迴旋著的總是婉麗清脆的家鄉話的溫暖。你總會被感染,然後一笑。

走出那片美味的溫暖,入眼的又是一片清新,路旁種滿了樹,那些刀形的小葉在微風中活躍,像一些熙熙攘攘的船,航在青天的大海里,不用槳也不用楫,自由無束,樹下是幾株花,在風中欣然起舞,透過樹,穿梭而過的是各式的交通工具,人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目的地。

一片歡笑聲在耳旁飄過,是一對母子。男子正推著輪椅上的母子在河旁漫步,他總是在母親耳旁說些什麼,然後又是一陣歡笑,母親的毯子有些碰著地了,男子蹲下,細心地撣去灰,又抹平皺痕,給母親蓋上。他並未起身,而是指著遠處的一幢棟高樓,對母親說了些什麼,母親笑得皺紋都擰在了一起,每條皺河裡都是滿滿的幸福。

微風吹動,河漾起波瀾,我走進。河水清且淺,河下是零碎的小石子,河旁的樹很奇怪地都有著無比蒼老嶙峋的根,以及柔弱嫩如嬰的樹葉,讓人難以猜透年齡,樹根深入地底,有些甚至觸到河水,樹根如網,小石如魚,倒是和諧,望著這河,心中感慨。

誰在河中投下凌亂小石、誰在石間播下春蕪秋草、誰在草中立下大樹如碑、誰在樹上剪裁翠葉如酒旆、誰在這無數張拓展的酒旆中醞釀五千年陳久而新鮮的芬芳?

抬頭望天,那一道道白色的長線是飛機的痕跡嗎?

再低頭,那一株株青嫩小草又是誰的成果?

嘴角上揚,呵!我的小城揚州。

風月揚州散文 篇18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揚州三月讓不少文人墨客為之傾慕動容,何況我一個小小人兒。

站在這片土地上,我仿若誤入藕花深處的精靈,與我邂逅的卻不是夏日的荷而是春日瑩瑩的瓊花。伴著初升的太陽和大明寺中小僧徐徐敲響的晨鐘,就著一股清風送來的檀香菸火,花淡淡,葉蓁蓁,這便是三月楊春,肅穆祥和中的生機勃勃。

出了古剎以是日上三竿,早起風還夾雜的寒流如今已被瘦西湖晒暖日頭的波光粼粼給潤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這首瘦西湖,叫我愛上湖邊的楊柳,井然有序的虹橋,還有這十里如少女身段般的蜿蜒。那天不知是不是該說運氣好,遇上了貴如油的綿綿春雨,淅瀝的雨水似在喚醒沉睡的廊橋,趟過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那麼的有味道。這便是三月楊春,如深宅大院的閨秀,透著嬌羞和偶然見的怦然心動。

吃過了午飯雨已經停了,嗅著雨後獨有的清新,伴著個園的竹香,仿若雨後春筍,整個人都鬆快起來。個園中的綠叫人不忍映在心裡,不是夏日的碧色,是屬於春日的幼嫩,柔軟的細尖兒上還掛著方才的雨水,在若影若現的太陽光下閃爍,一片晶瑩。山石跌水在其間,三兩好友一壺新茶,這便是三月楊春,繁華俗世中的一方樂土,安逸閒適。

日暮時分,夕陽也是柔和的美,古運河畔兩側已是燈火通明,霓虹繞河三兩圈,神仙不知哪凡間。河畔的梅花褪去了狂傲,沉溺在桃花的嬌嫩中。我乘著小船,划向湖中央,那光影交錯,美的那麼虛幻,夜風徐徐散播著春意,辛勤的佈下一日更勝一日的生機。不知是哪兒吹來的風,它帶著一陣香,像早晨寺中點了鮮露的瓊花,又似雨後修竹的清新,更像兩岸醉人的桃花所釀,這大抵就是春字相同,春色不同的味道,卻又如出一轍。這便是三月楊春,沒有濃烈與激昂,卻不乏生氣靈動,就那樣徐徐的,徐徐的乘著清風,吹進我們心裡。

風月揚州散文 篇19

公元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七日下午,餘隨河南戶外遊揚州,又至鎮江金山寺,三月三十日早上天明返周。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春色濃郁,鳥語花香,正出遊之大好時光也。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揚州,春秋秦漢時名廣陵,後名維揚,隋唐以降名揚州(“揚”通“楊”,忌隋帝姓)。餘讀古詩詞,李白之“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之“十年一覺揚州夢”、“玉人何處教吹簫?”,姜夔之《揚州慢》“淮左明都”,柳永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無不在腦海裡打下深深的烙印?此次揚州之行,正好得以印證也。

時四月二日誌。

燕語鶯歌欲何求?煙花三月下揚州。

心隨柳杜遊一遭,十年無夢也風流。

煙花三月去維揚,心意燦然起波浪。

早已因之夢吳越,萬里江水訴衷腸。

一到維揚心浪高,亭臺樓榭爭比嬌。

當年柳杜仙蹟處,玉人何處不吹簫!

夜遊古運河

流光溢彩古運河,遊船畫舫相比闊。

維揚曲子廣陵韻,玉人何處不放歌!

風月揚州散文 篇20

近讀汪曾祺先生的《中國人的口味》歎服其見多識廣,幾乎窮盡了人間五味,讓我的舌尖足足過了一把癮。細細品味他的文字,不禁想起了老家揚州的菜餚,不覺間已經垂涎漣漣了……

揚州人的口味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清淡,即使酸甜苦辣,也只是淡淡的,就那麼一丁點兒,像蜻蜓點水一樣,絕不似鸕鶿那樣一頭扎進水裡。

揚州人的口味最講究一個“鮮”字。當地人就地取材,魚是鮮活的,提上砧板還活蹦亂跳呢;肉是新鮮的,摸在手上還有豬的餘溫;菜是新鮮的,根莖上還粘著泥土的香味兒;瓜是新鮮的,臍上還留著殘花;茭白是新鮮的,綠葉上還沾著露水;田螺是新鮮的,上面還長著一層青苔。新鮮的食材,加上廚師的精心烹飪,每一道菜都鮮香怡人。比如吃鯽魚湯下麵條,“唆唆”幾下,麵條已悉數下肚,再喝下微熱的湯汁,那個鮮的感覺真叫爽!

除了鮮,揚州人的口味還帶點甜。早春時節,大地上便生出綠茵茵的馬蘭,河崁上的灌木叢裡枸杞子也冒出鮮嫩的葉子,當地人就把馬蘭頭、枸杞葉採回來,先用開水一焯,然後撈出來,擠去多餘的水分,加適量的鹽、糖,倒點麻油一拌,甜滋滋的,香津津的,搭著白粥吃,那個感覺真叫美!揚州人制作的點心也是甜的,比如大京果、小京果、桃酥、金剛齊,還有各種包子,無論肉包、菜包還是三丁包,都有一股甜味兒。

揚州人不太吃酸的,只有土法制作的豆醬有點酸味兒。到了盛夏,主婦們就把黃豆煮熟爛了,裹著麵粉置於陰暗處,幾天後豆麵團上就生出一層綠色的黴菌,然後將之倒進一隻陶缸,加入適量的滷水,放在陽光下爆嗮,兩週過後,一缸酸酸的、甜甜的土醬就製成了。土醬常常會招來蒼蠅,有時防範不到位,醬缸裡會翻動細長的白蛆,但這一點絲毫不影響口味。把黃瓜、茄子放在陶缸裡,一週以後就製成了醬貨,酸甜可口,清脆爽口,即使被打上一巴掌也不肯鬆口。柏楊談中國的“醬缸文化”可能就是受揚州人制醬、醬貨的啟發吧。

揚州人很能吃苦的。當地的水田裡長出一種叫茨菇的水生植物,其根莖發達成卵形的塊狀物,這就是茨菇。茨菇性甘、味苦,是隆冬季節揚州人常吃的一種菜蔬。走進菜場,你會看到一個個用藍布包著頭的農婦高聲吆喝:“買茨菇囉——賣茨菇囉——新鮮的茨菇喲——”買茨菇回家去了皮切成片白白的,切兩塊豆腐乾成條狀,洗淨三根大蔥並切成數段,在鐵鍋里加入地道的菜籽油,待其沸騰騰起一股嗆人的香味後,放入豆腐乾,爆炒兩到三分鐘後加入茨菇片,不時地翻動著,四五分鐘後再放入蔥段,加醬油、食鹽、白糖若干。再倒進適量的水,沸騰時能淹沒茨菇即可。中火燒五六分鐘後,一股清新的茨菇香味便瀰漫了整個廚房。將菜餚置於盤中,在上面放幾根大蔥起到破色效果,一道色香味美的佳餚便可上桌了;揚州產的一種白蘿蔔味道也有點苦,據說用這種食材燉排骨湯很有滋補效果,所以揚州人特別愛吃這白蘿蔔。

如今揚州人也吃辣的了。紅燒鯽魚時加入一兩段辣椒,別有風味;十三香龍蝦的味兒也有辣味,揚州人也吃得津津有味的。揚州人吃辣與四川人是無法比的,前者吃辣如二八佳人輕吹竹笛,唱起“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後者就像關西大漢手持竹板,高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揚州人很注意節約的,即使食材變了味,有時甚至發臭了,也不肯輕易扔掉的。年前磨好豆腐置於一隻陶缸裡用清水養著,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龍抬頭”。隨著氣溫漸漸升高,豆腐水變成了渾濁的黃水,那豆腐拿在手裡黏答答的。地裡的青菜長出了菜薹,就用菜薹與豆腐一起燒,這種胺化了的豆腐聞著有一股臭味,吃起來特別的香,那湯汁還很下飯。初夏時用滷水醃好鴨蛋存於瓦罐裡,有時移動罐子不小心碰破了蛋,裡面就滲進了鹽水。這種破蛋煮熟了蛋黃呈黑色,散發出一股蛋白質的臭味,和大麥粥一起吃,有著一種特別的味道,脣齒留香,餘味無窮。

揚州人的口味,注重的是天然,講究的是生態。每一位客居他鄉的揚州人一品嚐到淮揚菜,便如同邂逅到鄰家小妹一般,感到那麼的溫馨、那麼的親切……

風月揚州散文 篇21

揚州的園林,是有別於蘇州園林的文人氣質的。揚州園林的主人,多富商巨賈,腰纏萬貫的財力,和王石鬥富的攀比,使得他們為堆砌心目中的那片田園,不惜一擲千金。何園便是這麼一處,遊走於何園的西園,彷彿是遊走於何園舊有的主人,用萬千銀兩所記錄下來的一個夢境,

西園是圍繞著曲岸小池而建的,池北是一串兩層的樓閣,其中主樓三間略是突出,因簷角飛翹,狀似蝴蝶,而得名蝴蝶廳。樓閣間有廊道,隨勢高下,起伏相聯。園子四周沒有樓閣的地方,也並不只留下突兀的高牆,而由雙層的複道廊來補就。如此,沿著二層的廊廡逶迤而行,便可繞著小園凌空飛渡一般,將滿園的風華閱盡,這也確是蘇園所不曾有的體驗。

二層遊廊消失在庭院西側一隅,那裡有湖石堆就的石階,將你從“不勝寒”的天上迎回到了細雨霏霏的人間。小跑到遊廊下,便也就找到了與池畔的湖石假山所對等的高度。於是,沿著曲岸樓廊徜徉,一處處高低錯落著的奇峰怪巖,便有意無意間邂逅到了你的面前。憑著你一時來的興致,由心歡喜地叫著,快來......快來......看那個象不象......。

象什麼,象峰、象壑、象崖、象澗,也象鷹、象虎、象兔、象猴,山石有萬千姿態,人便也有了萬千想象,只要你肯細細把玩,不愁你沒有意外的驚喜。只如此玩味著一路走過,似也便多有了些“一山過後一山攔”的感悟。

沿遊廊走到池東,有石板曲橋相駁,曲橋的另一邊,是一座方方正正的水亭。水亭四面臥波,飛簷雕棟,最是輕靈。亭下倚柱而坐,儘可縱覽滿園風情。只這個時間裡,細雨濛濛,碧波漣漪,那漣漪讓池中的花魚歡喜得竟相追逐。不經意間,會有一條貪玩的魚兒,“撲咚”一聲躍出水面,給寂寞的庭院一個清晰響亮的驚詫,而當你急轉頭來去尋找它時,所餘下的,只有澹澹的煙波了。

煙波上,小鑼敲起,舊時的伶人踩著鑼鼓點,輕靈地走過這飛樑曲橋,當他們飄逸的身影融入到細雨卷裹著的這方天地裡時,便已是另外的一個自己了。那個另外的自己,在這方小小的天地裡,可以盡情地嬉笑怒罵,於是一段段情仇愛恨,便在這裡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

那水亭,原也是作戲臺的,亭內渺渺清音,傳到隔岸,想想便覺空靈。於是趁著四下無人,也細著嗓子“伊......伊......呀”地比劃兩聲,遊廊上,漏窗後,想是何家的某位小姐聽到了,卟哧地笑出聲來,那小姐,似正象是我在汽車站裡廣告畫上看到的模樣。

這園林給予你一個人的,寂靜又寂寞的時空,也只是剎那中的所得。剎那後,從二層遊廊的漏窗後、斷牆內卻爽咧走出一個美女來,只她是打著小旗,帶著旅遊團隊呼啦啦地便將整個樓道佔滿。喧鬧著講解著對面的蝴蝶廳和我身處的曾作戲臺的水亭。在眾人驚奇的目光裡,我多半不過是一位不稱職戲子了,於是再瞧不進眼前的煙波了,於是倉促地收拾行裝落敗般地逃走。

何園為住宅的部分,除了一進的楠木廳外,均是二層的小樓,小樓圍繞著天井環環相抱,彼此間有樓廊可以相連。那樓宇的風格與我念過的中學非常相象,其實但就建造的時間來看,也是相近的,一座是清末,一座是民初。在何宅介紹的展覽中瞭解到,原來那裡的部分庭院,也是做過學校的,那就更是象了。來到天井中的玉蘭樹下,我彷彿都能聞到熟悉的清香,聽到熟悉的下課鈴聲。

其實,還想去的地方,是片石山房,只是走在何家的大宅子裡,竟迷了路,就和我第一次走進中學校園裡一樣。迷路也好,把不曾想見的見到了,也不枉費這不菲的票款,與悠閒的光景。

片石山房,與何園有一牆之隔,如今成了何園的園中園。

山房園內絕大的面積,被一泓碧波佔下了,繞水的地方有廳堂、軒榭,也有遊廊、飛樑。與楠木廳隔水相望的,是一處太湖石堆疊出的倚牆山,獨峰聳翠,秀映清池,堪稱得上“奇峭”。踩著池中的出水石來到峰下,方見有洞壑。逶迤而入,能尋到方正、狹小的石室兩間,便是那處山房了。

據園林專家陳從周老先生考證,“片石山房”得名的這處假山,可能出自清初的書畫大家石濤大和尚之手,更可能是石濤所留下的“人間孤本”,因而彌足珍貴。

繞出山房時,對岸多了一隊人馬,領頭的美女導遊於喧鬧中扯著嗓子講解著石濤和他的人間孤本,而後,指著亂石間透射到池面上的一個圓影,教人去識揚州的“二分明月”。我也好奇,繞過去跟在後面端瞧,那月影竟真如美女所言,隨著步態移動而圓缺。

忽而於這喧鬧中想起,《景德傳燈錄》中記錄惠海禪師的一段偈語,“深潭月影,任意嘬摩”。

而時人再問禪師,“如何是佛”時,禪師對答,“清潭對面,非佛而誰”。

對嗎?似乎是,“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花而顯象” ......懂嗎?似乎是,於是電光火石般一念過,猛然間抬頭找尋,一泓清潭、半池秀色,滿園風光卻都裝進了眼中,但那方寧靜淡泊、心無掛礙、懷高趣遠又有誰能由心地帶走呢?如此片石山房依舊是人間孤本,而那曼妙的景緻,於難識般若的我,依舊是鏡花水月,雲天一夢而已。

風月揚州散文 篇22

讓陽光作詩,給大地盈滿畫意,請雨瀟灑,潛入夜的凝思,借來風的柔情,炫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春意,梳一把綠色葉的清新紋理。舞出綠的清新,嵌入月的銀輝,開啟蓮的心扉, 映襯波的笑窩,盛滿蝦的樂趣,魚的跳躍,劃一筆田螺青蟹的思路,錄一段蟲鳴的低吟 ,夜鶯的晚唱,漁舟歸影中的槳聲,寫不盡大運河的詩情畫意。攝霓虹如痴如醉的閃爍,鐫刻城市有聲的雕塑 ,瀰漫田野中牧歌的清唱,染滿山遍野楓的濃情醉意,塗抹凝碧清泉胸中快樂的喜悅,點綴盈笑的緋紅歡笑的漣漪,盪漾起粼粼碧波,撐一篙碧水裡閃爍的金碧輝煌,吟無聲的詩,繪立體的畫,栽真誠無限的精緻,感夜的寧靜 ,悟心靈的共鳴,帖海市蜃樓的美輪美奐,捧紫玉金砂陶醉心靈,品香茗,賞龍井茶的醇香,碧螺春茶的芬芳,陽羨雪芽的清香,讀茶經,感悟綠色世界的情長,沁人心脾,沁人肺腑, 頌中華燦爛文化,揚人格魅力的高尚,插理想翅膀,開啟思緒的門窗,拉開詩的帷幕,請入詞的迤邐,沁入賞心悅目的人文景觀心曠神怡。

邀來揚州八怪噴繪膾炙人口的心靈畫卷,心牆上掛一幅青山綠水奼紫嫣紅百鳥爭鳴百花爭豔的圖畫,快樂的童趣裡盈滿端午節粽的飄香香,端午時節龍舟敲著愉快的鑼響,心田中鐠寫一筆《離騷》 的熱忱滿腔。望天邊飛虹晚霞倒映一湖凝脂如滑的遐想,藍天白雲舒展一江寬暢的倩影與微笑。隨波逐流到揚州欣賞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的風景,讀揚州段人文景觀,看人煙密集市井的繁榮,自古以來最盛產詩意和風流。娉婷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多情卻是總無情,唯有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有詩云: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似水柔情,瘦西湖畔,玫瑰牡丹鮮豔光華,茉莉玉蘭旖旎馨香,柳堤煙波的樣子,桃紅梨白的景色,鳥語鶯歌的靈動,鴛鴦戲水的脈脈情懷, 蓮藕深情,大自然萬般風情把溫馨時尚雕琢得惟妙惟肖,詩一樣的風景,月一樣的嬌媚,天一樣的胸懷,雲捲雲舒的飄逸,山巒疊嶂的氣息,鬆的挺拔,竹的青翠,梅的冷豔。大運河波濤傾訴著揚州歷代皇朝風流人物 的昨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新一代揚州人民再創每一天的燦爛輝煌。

風月揚州散文 篇23

午後的陽光總是那麼慷懶,漫不經心地掠過青石板地,撫著那些黑漆漆的題板,籠著那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人們。店門前那隻貓,打了個哈欠,倚在自己懷裡睡去。

就是在這樣一個午後,我漫步在東關街。

那條望不見盡頭的石板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雖不平整,但卻有一種雜亂之美,與兩旁整齊的屋簷相照應,既不呆板,又不浮誇。

我喜歡漫步小巷,那種每走一步都會有新的發現的神祕感,會讓我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人生總有那麼多驚喜與神祕,需要自己親自探索才會獲得最初的喜悅,不沾任何色彩的純粹的喜悅。

眼前這條小巷,在許久之前,普通到不能再常見的巷子。猶記得當年,初來此地,就被一陣桂花糕的香味所吸引,拽著媽媽來到糕鋪。看著被洗得乾乾淨淨的桂花,晒乾、碾碎、攪拌,與糯米粉混在一起,入籠高溫蒸煮。整個小屋裡就滿滿的都是桂花香,濃郁芳甜。

包了幾小包後,又被那做糖畫的老人所吸引。望著在鍋裡熬著的糖漿,被老人拖出後,連貫地板子上勾勒出人物、動物。就這樣短暫的時間,各種栩栩如生的形狀的糖便做好了。老人微笑著遞來那精緻的圖案,我那本想一吃痛快的饞心卻被遏制。望著它卻捨不得吃,一直舉著糨,看著它,偶爾添上幾口,滿心都是甜滋滋的。

那做糕的女人如今不知在哪兒,那做糖的老人也不知了去向。這裡現在更是被古裝、古鞋、古代小飾品所填充。這時的店面比當時要乾淨得多,也沒有過去那麼吵鬧,人們或坐著,或站著,低聲交談著。幾有幾個孩子追趕著,尖叫著,跑到巷子更深處。我這才驚覺,揚州原來已經大變了模樣。

或許是身為揚州人,對揚州總有一絲偏心,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將來,揚州都是最具人情味的古城,也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古城。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緩緩講述著。給藍天聽,給小鳥聽,給倚在藤椅裡酣睡的老人聽,給駐足凝望的遊人聽。

出了東關街,便是古運河。夜幕降臨,華燈初照。古運河兩旁彩燈熒熒。走在河邊,陣陣晚風吹走那些煩惱心事,吹來一個好心情。

耳畔偶爾傳來車鳴聲,證實日益進步的社會。

好像是一瞬間,那麼多古典與繁華,暄鬧與寧靜夾雜在一起,構成了如今這個現代文明與古代歷史交相輝映的揚州,形成了中國這樣一個含有五千年曆史文化內涵的國都。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成為閃亮的一顆星星,閃爍在地球上,不朽在宇宙中。

此時已是黃昏,我回頭望了望這條巷子,想著自己與揚州結下的這段美好情緣將一直延續,並且擴大,擴大到整個祖國。祖國如此美麗怎可不愛?身為炎黃子孫,赤子之心將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