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美文欣賞:遊小浪底

文學1.83W

我第一次來小浪底旅遊是在二十年前了。1997年的冬天,我在鄭州工作,單位組織了二百多位客戶,大小十幾輛車,浩浩蕩蕩,從鄭州到洛陽,古墓博物館、漢光武帝陵等一路參觀,小浪底是最後一站。那時,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仍在建設之中,當時,推土機還在轟轟隆隆地工作著,到處是黃色的泥土的新茬。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讓人覺得生機勃勃。

美文欣賞:遊小浪底

小浪底名稱的由來,是孟津縣馬屯鄉的小浪底村,最初小浪底樞紐工程的勘測隊駐地而得名。現在馬屯鄉已更名為小浪底鄉。據說小浪底工程的指揮部原計劃設在孟津縣城,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實現,而當時的濟源政府,主動出面邀請指揮部來到濟源。如今,小浪底景區是黃河南北兩岸共同的資源,是濟源旅遊的一大亮點。

再一次走進小浪底景區是十年前了。那年五一,我帶著婆婆和侄子,女兒一起到小浪底景區玩。正是旅遊的旺季,景區的門口到處都是人。我們還沒有走到景區的售票處,就被自稱嚮導的一箇中年人拉住,說是便宜,送我們進景區。我們稀裡糊塗地跟著他往裡邊走,沒曾想竟然是讓我們逃票,從鐵絲網的漏洞裡進去,女兒才兩歲多,走都走不快,我從來沒有幹過這樣的事,一路拉扯,進到裡邊。雖然,景區的景色很好,可是我的情緒被進景區的方式完全破壞了。回想起來,已記不起其他的細節,進景區的恥辱的情緒卻清晰如初。中午過後,我們就坐車回了孟津老家,我一直都把那次旅遊當成一次回老家。

同年十月長假,朋友帶著5歲的兒子,從鄭州坐長途大巴,輾轉顛簸來到濟源找我玩,我帶著女兒,和他們一起坐公交車來到小浪底景區。這一次,我們在售票處買了票,大大方方地從景區門口進去。景區裡的黃河模型讓孩子們瞭解了黃河的全貌,晃晃悠悠的索橋上那種飄飄欲仙的恐懼刺激與享受,讓我至今難忘,坐在旅遊觀光船上,兩岸的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我們各自帶著孩子,享受著陽光的沐浴。在船上,還遇見了曾經的同事。那是一趟比較愉快的旅程。

我的老家在孟津小浪底的南邊,2002年,我到濟源工作以後從濟源回老家,先坐到小浪底的公交車,然後再轉乘小浪底到洛陽的車。有一段時間,洛陽和濟源的公交車,不知道什麼原因,鬧起了矛盾。洛陽的車到了黃河南岸就停在那裡,不往北岸的車站來,這就苦了坐車的.旅客。在北岸橋頭下車,要步行走過黃河橋,才能坐上洛陽的公交車。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就有了黃河橋上來回拉客的三輪車。後來雙方的矛盾解決了,這種局面才得到改善。

我開始開車以後,再沒有了等車趕車的辛苦,開車一個小時就到了家,而在過去,這一個小時的路程我曾經等過大半天。回家的時候,進濟源的景區大門出洛陽的景區大門,迎面就看見了小浪底三個大字。返程的時候,進洛陽的景區大門,出濟源的景區大門,小浪底漸行漸遠。

我非常享受小浪底景區這條去洛陽和回家的路。景區裡下過雨的夜晚,霧繞在車的周圍,燈光打在前方不遠處,緩緩在山中穿行,只能看見眼前的路,隨霧繞著山路,如臨仙境。從黃河母親的像前經過的時候,路程已走了大半。過了橋,家就近了。

也許是熟悉處無風景,我對每年的小浪底觀瀑節並不是很敏感。有一次,送媽媽回老家,有幾個鄰居相約搭乘我的車到小浪底去看調沙。到景區裡邊,也沒有覺得有多好的景色。前幾天,在一場工會的資訊員培訓會上,濟源晨報的董事長舉了一個小浪底調沙的報道的例子,一張大浪淘沙的照片,再配上一個向世界演繹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標題,讓我產生了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今年的觀瀑節一定去看看。

清明節放假回家,因為存了旅遊的心,我從看見黃河就開始拍照片,竟然發現黃河水上的美景絲毫不亞於我們長途跋涉去遊覽的杭州西湖和無錫的太湖。我忽然非常認同一句話:生活中從來不缺乏美,只是看你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一顆發現美的心靈。因為境由心生。

很多年以來,我都不能忘懷二十年前的那次小浪底之旅。那次活動的組織者是公司的總經理,是我的表叔。當年他曾經在劉秀墳(後來的漢光武帝陵)工作過,後來上了大學,留校教書,辦公司。我之所以在那個公司上班,是受他的照顧。

在車往小浪底去的途中,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同事笑著說:“楚霸王項羽曰: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我不是第一次聽說衣錦還鄉這個詞,但是我是第一次聽到它的反義詞,還用如此專業的說法說出它的出處。於是,這場旅行對我來說,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這句話了。小浪底在我們的家鄉,帶著員工和客戶來到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和自己家鄉的名勝古蹟與重點專案地觀光旅遊,是對員工與客戶的尊重,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同事的話或有些道理吧。

每次帶孩子從黃河小浪底經過,我都會教孩子吟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女兒大了,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就變成她教弟弟吟誦這首詩。不知道孩子長大了會不會記得,但是我知道,這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個閃光點。

我們的每一次經過,都是一次旅行。每一次旅行,都是獨特的一次經過。我再也回不到二十歲。我可能沒有機會再用半天的時間去等待小浪底的公交車。我不可能和婆婆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和十幾歲的侄子再來一次小浪底。當我和朋友下一次來小浪底的遊船上的時候,孩子們都不知道遠走高飛去了哪裡。即使是每一次的回家,人一樣,景相同,也有不一樣的心境。

標籤:美文 小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