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魚皮畫之旅啟發創作 插畫家柯慧惠反思文化傳承

文學1.67W

提起魚皮畫,香港的觀眾未免陌生,對本地年輕插畫家柯慧惠來說也不例外。在飛去黑龍江認識赫哲族魚皮藝術的旅程中,她學習了當地的魚皮製作和魚皮畫的創作方法,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時亦被赫哲族人對文化傳承的執著所感動,由此反思作為年輕一代對本地文化傳承的責任所在。

魚皮畫之旅啟發創作 插畫家柯慧惠反思文化傳承

柯慧惠平日的插畫內容常聚焦舊社群小店,她認為每間店舖、每位街坊都有獨特的一面,「我常執著於人與社群的關係,將油麻地舊區的人和事放入畫中,通過這次關於魚皮畫的學習,我希望尋找到創作的突破方向,也重新思考自己的畫是否需要繼續寫實。」

  學習「天賜丹青」魚皮畫

柯慧惠在黑龍江向魚皮畫傳承人張琳老師學習這種「天賜丹青」,瞭解到不同的魚皮質感不同,軟硬各異,紋理獨特,顏色具有深淺過渡,有著不同的使用方式。當有基本的認識後,她便開始思考個人創作方向,希望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她去到中國最東的城市--撫遠,赫哲族的聚集地。在撫遠的經歷使她更為瞭解少數民族赫哲族的風俗:這個古老的漁獵民族被稱為魚皮部落,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赫哲語。同時,赫哲族相信萬物有靈,傳統衣衫上的圖騰也成為了魚皮畫的創作靈感。

隨後,她於當地海洋館瞭解了大馬哈魚的生長過程,「充分利用每一部分的魚皮,才對得起魚的生命。」她感慨道,再跟隨傳承人黃貴玲老師學習魚皮製作過程--剝魚皮,風乾,再以木鍘刀反覆按壓使其柔軟。「雖然赫哲族不再做魚皮衣,技術也幾近失傳,但他們這種取之天然、物盡其用的精神,值得世人更多的關注。我見到黃老師的魚皮畫作品,她常充分利用魚皮的原色創作,這給了我啟發。」她說。

在初步認識赫哲族的文化歷史後,柯慧惠選擇創作有自己模樣的俄羅斯娃娃圖案,並在張老師的提點下於娃娃衫上加了一些赫哲族的雲紋水紋等傳統圖案。畫完草圖後,第一步是拆稿,將細節部分剪出來,「因為是做人物,左右對稱非常重要,所以要尋找紋路和深淺差不多的魚皮,一層一層地黏貼上去。我為娃娃起名為『依日格』,這是赫哲語中花的意思,寓意娃娃像花一樣美麗,我希望自己之後的日子看到它也會記得這段開心的日子。」

  望嘗試不同物料創作

回想起一週的旅程,柯慧惠稱印象最深刻的是赫哲族的年輕人對自己民族文化傳承的執著和所做的努力,她表示:「瞭解自己民族文化背景,才能更清楚自己的模樣。我們作為香港的年輕人,也應該更瞭解本地的傳統文化,學好語言和文字。在黑龍江,魚皮畫已經成為幾間大學的必修科目和國小的課程,我也希望這種古老文化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受到魚皮畫創作的啟發,她希望自己在日後的插畫創作中嘗試各種不同質感的物料,繼續通過參與市集和舉辦工作坊來推廣自己的作品,也計劃年底出版關於油麻地舊區舊舖的個人插畫集,望引起更多人關注舊區保育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