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5篇

文學2.83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5篇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

一個人的朝聖,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主人公哈羅德帶著對三個人的愧疚活了幾十年,對死去兒子戴維的愧疚,愧疚未曾好好陪伴,未曾好好表達愛。對愛人莫琳的愧疚,愧疚未曾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導致兩人像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生活了幾十年。對奎尼的愧疚,因為他酗酒過度,在釀酒廠犯錯後奎尼替他背鍋,而他未曾對她說過一句感謝。八十多天的步行,一路上他走著回憶著,途徑的每個過客的故事都讓他回想起自己的過往,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是否好好愛過自己的家人,他是否對該感謝的人表達過感謝。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對家人和朋友的愧疚和對兒時遭遇的怨恨一直充斥著他的一生。他是否要繼續這樣再去,如果挽救這些還來得及嗎?一個人的朝聖,一場自我的救贖。願我們在該說愛的時候表達愛,該感謝的時候勇敢說出感謝,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說什麼就去說,不壓力給自己太多說如果的機會,不要有那麼多遺憾,願我們都可以活的任性。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2

開始一直以為戴維是活在現實中的,只是感覺奇怪他為什麼一直不真正現身,直到最後揭曉謎底才恍然大悟。有點像電影靈異第六感。

故事的主線無非愛情親情友情,情節並無特色。最吸引我的,也許不是故事的情節,而是哈羅德一個人在路上的自由、與自然合一的心態。

還有路上的那隻小狗,是那麼通人性,真讓我有養狗的衝動。而且最近被幾隻接近我的陌生小狗舔過,愈發覺得狗有著特殊的感知能力。

另一個引發思考的問題是:有人陪伴就不孤獨嗎?一個人就算是孤獨?當看完書,走在斜塘的街上的時候,看到紛紛擾擾的人群迎著我的面走來,有家人陪伴的,有情侶攜手的,而那時的我,竟不覺得有什麼孤獨可言,也許是因為這世界都可以被我擁抱,只要我願意邁出腳步,同時也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幾個愛我的人並且有值得我付出所有去愛的人。

以前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真的是不怕孤獨;後來因為一些人和事,發現自己還是怕的;在與它相處的過程中,讓自己變得強大,慢慢就不怕了,甚至是愛上了。真是升級打怪,最後發現自己愛上了野獸啊。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3

哈羅德在旅途中不斷回憶過去,兒子的聰明、孤獨、酗酒、溺水到去世,這些其實都不是誰的錯,而他責怪自己沒能作為父親給予兒子更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奎妮替他承擔下納比爾的怒火而辭職時,他沒有站出來承認錯誤,連道別都沒有,就與奎妮失去了聯絡。

莫琳因為兒子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會和去世的兒子對話,莫琳一直責怪丈夫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他也手足無措無法安慰妻子,以至於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麼多年,夫妻兩人各自悲傷,互相折磨,喘不過氣。

一個人的朝聖,是一場逃離壓抑、面對自己的旅程,只有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直面自己不願承認的錯誤,盡情地折磨自己,直到幡然醒悟……只有一個人在孤獨無措時,才知道自己最應該珍惜的是什麼……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無憾的,過去的某一天某一刻某一瞬間,現在的我們想起來都可能後悔沒有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那麼多人想要一場哈羅德似的朝聖,卻沒有勇氣逃離現實,跳出生活圈。當哈羅德聽多了看多了各式人們的生活之後,反而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寫出給加油站女孩那封坦白一切的信……

承認錯誤很難,放下過去很難,哈羅德的自責內疚,莫琳故意忽略的那些細節,不是不愛了,只是生活的挫折模糊了內心,而這場朝聖之旅開始之後,所有的愛都漸漸清晰。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覺得每年計劃一次旅行是非常好的事情,一個人也好,和愛人也好,或者和父母,畢竟在諸多繁雜瑣事和壓力山大的現在,時不時地跳出生活圈,看看外面的人和世界,確實可以淨化心靈,找到自己生活的動力。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4

一人的朝聖,就是關於他——65歲的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他,毫無預兆毫無準備地就出發了,他用自己的雙腳從西南到東北跨越了整個英格蘭。讀完他的故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太多想表達的感受,有太多喜愛的句子(ps:共標記89處)。這注定又是將成為我不斷向他人推薦的一本書。

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而自己平乏的文字還並不能表達內心真實感受。所以,暫且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個故事了:溫暖與難過,振奮與沉重,孤獨與寬慰,失去與得到。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救贖的不只是一個人。

1、溫暖與難過

故事的開頭是美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暖的退休的老頭,因為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話,下定決定通過步行來拯救老友。這是信念的力量,堅信只要自己還在走一天,對方就還會活一天。一路遇見的人的信任和支援,堅定了他的信念,他又信念又傳遞給病人,支撐著她努力活下去。故事中充滿著溫暖和感動。

或許是這根想看著哈羅德不斷走下去奎尼最終會怎麼樣的主線一直牽引著我們的好奇心地往下讀下去。然而故事的結局卻是那樣倉促簡單,就像整個行程的開始,突然,毫無準備,哈羅德最終沒能救回奎尼,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我們能猜到,但是親眼看到整個結局,心裡還是滿滿地難過。

也許,這個故事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結局而寫的,而是為了過程——這段救贖的旅程。

2、振奮與沉重

這趟旅程是振奮人心的。讓他穿越自我、走過社會百態、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天空中雲彩的變化,腳下土地的變化,充滿了新生與希望,行走在路上的自由的感覺對他來說太珍貴了,自由自在,他終於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自己了,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讓他再回到小花園裡除草去了,他能將眼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神祕的大自然,他不斷地挑戰著自己,為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到滿足,也希望得到“贏得”戴維的認同和妻子的滿意。

然而,旅程並不是一直美好的。在行走中,他一邊探索著這個新奇的世界,一邊又在回憶和後悔著過去。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也沒有做好父親和朋友的角色。兒子的角色都做不好,不僅辜負了奎尼,他的父母不想要他,他還把和妻兒的關係弄得一團糟,他就這樣走過了一生,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痛苦不已。這樣的哈羅德讓我們看著很沉重很沉重。

3、孤獨與豐盛

哈羅德是孤獨的,他不是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哈羅德是孤獨的,沒有人知道他行走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憑空猜測,沒有一個人是對的;哈羅德是孤獨的,他用力邁步,更像是為了逃避自己,而他要做的卻是直面並克服了自己的短處,這注定是一場深埋於內心孤獨的戰鬥。在旅途中,過去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詞濫調背後,所有偽裝都不復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

然而,他的旅程又是豐盛的。加油站女孩、等待男朋友歸來的護士、偶然出現又突然離去的小狗……這些一路上見過的人和風景,表面上看似很平凡,實際上卻千差萬別。在路上,他可以對一個陌生人表現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之前已經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為一個自己“可能會成為的人”,這對他來說是充滿感動的;在路上,他明白了他旅程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於這個偉大事物;在路上,他學會了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也正是在路上,這些人、事、景,教會他生活,在最艱難的時刻支撐著他走下去。

4、失去與得到

他錯過和失去的那些東西:那個不再願意與他對話的兒子,還有被他辜負了的妻子,療養院裡的父親,丟棄他的母親,一個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證明了自己一篇真摯的朋友。給他換來的,是他無恐懼和沉默的童年,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糟糕的妻兒關係,自己卑微的一生。

而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他的人生似乎在不斷地變化。他開始接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很多東西,那些他曾經忽略的東西。隨著行走,他更加思念妻子,更加想念兒子,更加感激奎尼。經歷磨難後他又重獲新生,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贏得妻子的愛。

5、救贖與重生

一段旅程,整個人生。行走中堅定與猶豫,振奮與痛苦,各種複雜情緒交織伴著他走過千山萬水:道路、農田、森林、河流、狂野、荒原、高峰、深谷,還有數不清的人。他救贖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身邊的人和千千萬萬的讀著。

他看清了很多東西,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弱點。他通過對維爾夫的關照關愛,來彌補從前沒有為戴維做過的事情,小狗的出現也把他與戴維聯絡在一起,在於小狗的相處中,讓他更瞭解自己的兒子,小狗的來來去去,讓他體會到失去的痛苦。通過旅程,他化解了與莫林間二十年的沉默與距離,喚醒了她最初的愛,換來了她的成全與支援,這是比什麼都珍貴的。這段徒步之旅,他雖沒能讓奎尼活過來,但卻讓她帶著笑容和滿足離開。與其說是對奎尼的救贖,倒不如說是奎尼對他的救贖,讓他走了這麼遠的路,終於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麼。

故事看完了,作為千千萬萬讀者之一的我們,還要繼續我們的生活。這段救贖之旅,哈羅德完成了他救贖的使命,接下來是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救贖了,學會去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接納,學會包容,學會看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5

從一開始看到書名以為又是什麼雞湯文到開始看,一開始挺無聊,因為很多事情都只是個引子都沒有講清楚,有些雲裡霧裡的,到最後一切真相大白,還是挺難想到的。

但是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哈羅德一路上的過程,既包括他一個人的徒步路途也包括他和莫琳在這之中的心路歷程。深深地被哈羅德途中一邊走一邊遇到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學習新的對待生命的方式,不斷回憶找尋會最初的熱情和愛。就像書中一開始的一句話,旅行有時會毀掉一段婚姻,有時會拯救一段婚姻。毫無疑問,哈羅德是第二種。

這本書也常常給我兩種不同的矛盾的感覺。一方面會感覺場景和心路歷程等等都很真實,很實在,尤其是對於哈羅德和莫琳心理變化的描寫簡直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令我感到矛盾的是書中所描寫的社會環境背景,裡面不同的人的故事的複雜多樣,對待哈羅德大多都是那種對待陌生人沒有防備的態度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並非說人性本惡,而是就我所處的社會環境而言,沒有多麼不友善吧但也沒有這麼人間大同吧……所以說,這就是寫作的藝術效果?亦或者說真的有人在過著這種我想象不到的生活?

總而言之,還是喜歡裡面對於哈羅德一個人徒步時候路途中植物環境的描寫和哈羅德與莫琳兩個人不斷變化的心路歷程,真的是人之常情,深入人心的感覺。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6

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為現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然而,當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聖》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現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

人生如同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果。《一個人的朝聖》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過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閃光點,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幹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升遷,連最後的告別儀式都沒有,和妻子疏離,退休後更是循規蹈矩,每天重複一樣的生活,走的最遠的路就是門口到車裡。這樣的一個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關於信仰的話的刺激,開啟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內心的旅程。

其實,追究他出發的動機,你會覺得,哈羅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閉自己的感情,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壓抑在自己的心底。母親的出走,父親酗酒,兒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離,他的木訥和收攏,讓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敗。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識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選擇。封閉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後,轟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個朋友,但單薄的文字無法表述他內心的澎湃,於是在這個時候——也許是加油站女孩隨意說出的安慰之詞,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壘,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堅定的信念換來奎妮一絲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湧,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要直麵人生,瞭解它的本質,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東西要學會理解並漸漸放棄。也正是因為自己對過去的痛苦和遺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後的時候,哈羅德還是很痛苦,他一開始篤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可實際上並非這樣,奎妮即將死去的事實擺在那裡,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沒有他,一切都是照舊,儘管他努力過,依然無法改變結局,他的這次旅程似乎也沒了意義。不過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漸漸釋然,因為一切確實有所不同了。如果說旅程改變了什麼,那不是事情的結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終於能自然的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不再糾結於內心的痛苦,甚至讓負罪感毀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學會了珍視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納,去愛,更要去放下。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7

《一個人的朝聖》講述了一位65歲的老人哈羅德,收到近乎20年失去聯絡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症時寫下的一封道別信,在震驚、悲痛中帶著回信去投遞,路上塵封許久的記憶零零星星不斷浮現在腦海中,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在一處加油站停歇就餐時,受到一個女孩的啟發,內心騰起一股信念,只要徒步從自己所在的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奎妮所在的最東北,那她便可以活下去。在沒有計劃、沒有手機,甚至沒有一雙徒步專用鞋子的情況下,哈羅德僅是憑藉信念歷時87天、行走627英里,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來到了奎妮的身邊,見到了這位苦苦支撐等待他到來的老友,雖然這場飽含希望的徒步行走並沒有挽救奎妮的生命,甚至相見時場面令人痛心,但是此番一個人的朝聖既是結束亦是開始。

這一路,是發現自我的道路。當用一個窗簾隔開室內與外界的連線,整個人呆坐在一把椅子上,一坐一整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錯過的不只是鳥語花香,還有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是奎妮的這封來信促使哈羅德走出家門,起初只是覺得回信的分量太輕便不斷的走到下一個郵箱,後來當察覺到了內心的舒暢,體會到了自由的味道,尤其是萌生強烈的信念時腳下的步伐便更加堅定。這一路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哈羅德在行走的過程中欣賞著身邊的美景,學會了辨識種類繁多的植物,掌握了通過日月星辰判斷天氣、方向和時間。一路上,哈羅德由最初的與他人說話含糊不清到可以侃侃而談,目光從躲躲閃閃到可以坦然直視。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在和自己的身體做鬥爭,學著讓身體和勞累、疼痛達成和解。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和肯定、否定兩種不同的聲音做鬥爭,在回憶帶來的痛苦與現實中的艱難雙面夾擊的情況下,他絕望到幾近放棄,卻又再次出發。

這一路,是自我救贖的道路。哈羅德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父親酗酒、母親不帶一點眷戀的離開了這個沒有溫度的家,隨後父親帶不同的女人來家裡廝混,在他剛剛年滿16歲時又被父親趕出家門,這使得他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怯懦、敏感、內向。當兒子戴維出生後他實際滿心歡喜,卻不懂得該如何去愛,他羞於在兒子面前直接表達情感和愛意,總是顯得冷漠、自私,甚至冷血。在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他的第一反應會是像鴕鳥一樣躲避。在戴維自殺後,他陷入到了深切的自責與悔恨中。一次酗酒後他去釀酒廠砸了凶殘老闆保留的母親遺物,是他唯一的好友奎妮為他頂罪,但是他卻沒有勇氣站出來說出真相,在奎妮被解僱離開時,也沒說過一句對不起,亦或是謝謝。當無法面對這些時,遺忘便成了最好的止痛藥,正是這一路的行走讓自己內心的愛意再度湧出,雖然痛苦但是能夠直面曾經的錯誤,漸漸平靜的接受自己。

這一路,是愛迴歸的道路。哈羅德與莫琳曾經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在兒子戴維自殺後,雙方都難以承受那份撕心裂肺的痛楚,由最初的不斷爭吵到最後的形同陌路。當恨與責備成了常態,愛不但不會再次出現還會被忘卻。在哈羅德最初離開家時,莫琳對這一瘋狂的舉動表示不理解,憤怒、焦慮、不安,後來經過認真的思考內心逐漸平靜下來,發現了那些過錯原來不只是出現在對方身上,發覺了哈羅德對兒子和自己深沉、細微的愛意。於是莫琳由客房搬回了主臥,重新整理了衣櫃,將兩人的衣服相互搭配並掛在了一起。點瓜種豆,再次將荒廢的菜園子打理的生機勃勃。拂去歲月的蒙塵,原來自己內心深處對丈夫依舊充滿了愛意。哈羅德在這一路的'走走停停之間,大腦不斷由一個個昔日的生活片段填充,他對妻子和兒子的愛逐漸復甦,是生活的苦難遮擋了最溫情的記憶。

掩卷而思,感覺自己也跟隨著哈羅德的腳步行走,靈魂也隨著他的救贖得到了淨化。哈羅德,一個性格上有缺陷的普通人,就是憑藉一個讓眾人看來近乎瘋狂、妄想的信念,給自己、妻子的生活帶來了重生,也促使奎妮和死神做著頑強的鬥爭。這一路,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朝聖,不如說是芸芸眾生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去朝聖的一個縮影,信念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一個夢想,踐行一句諾言,履行一份責任,亦或是扮演好一個角色等等。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未知,需要勇氣,去面對悲歡離合甚至天災人禍;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孤獨,需要智慧,學會與自己和諧相處、學會在眾說紛紜中堅持判斷、學會拒絕誘惑不忘初心;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平淡,需要激情,給漫長、平凡的歲月不斷賦予色彩和意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8

不知為何,讀到結尾突然想起了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哈德羅終於完成了500公里的朝聖,一開始我狹義的以為朝聖一定是西藏人、尼泊爾人、印度人那樣的信徒去朝拜拉薩,朝拜自己心中的信仰。看完此書才明白朝聖是去朝拜自己心中的那片聖地,並不一定特指什麼。哈德羅一路向北朝聖的途中,慢慢的也救贖改變著自己。救贖著妻子。童年母親出走、父親遺棄他,讓他變得自卑。中年喪子讓他變得自閉。直到收到多年前好友圭妮患癌症的來信,哈德羅再寄回信的途中偶遇加油站的女孩;決定徒步去看圭妮。這一路哈德羅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漸漸的變得自信慢慢的開啟自己;學會了“斷”“舍”“離”。妻子在他的離開中,也漸漸的反省到了自己的不是;知道了丈夫的重要性。開始接納哈德羅,開始接受失去兒子的事實。

在現實中,我並不贊成哈德羅的貿然出走。這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沒有顧慮到家人的感受。同時突然理解那句“家才是我們溫馨的港灣”,我很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成長的這一路,只要是我確定的事情,他們都無可厚非的支援我。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9

沒有手機,沒有走遠路的鞋子,沒有指南針,沒有地圖和換洗的衣服。

哈羅德最後買了一隻可伸縮的電筒。他告訴自己反正靠著腳上這雙帆布鞋和手中這個塑料袋已經走了那麼遠,只要動動腦,牙刷和剃鬚刀都可以塞到褲袋裡,止汗劑和洗衣粉可以放到另一個褲袋裡。

離開埃克賽特前他買了一本二手的野生植物百科辭典和一本大不列顛旅遊指南。帶上水和餅乾,還有一管凡士林藥膏,用來治腳。

他在比克利的手工藝禮品店買了一套四個杯墊,上面印著德文郡的風景。為妻子選了一隻按一按筆尖就會發出暗暗紅光的圓珠筆。

他把剃鬚刀和剃鬚膏忘在小旅館的公共廁所裡,也沒有精力重新買了。

瑪蒂娜給了他兩雙徒步專用的襪子和一卷藍色膠布,給他背上了一個空的登山包,在塞了個指南針到他手裡。

他買了防晒霜,藥用棉,指甲鉗,膏藥止血貼,消毒藥膏,水泡保護膜,肯德爾薄荷蛋糕。補充了一下洗漱用品,買了一盒洗衣粉,和瑪蒂娜給他的膠布一起整齊放進了瑪蒂娜給他的揹包。

他給奎妮買了一塊可以掛在窗上的玫瑰石英,給莫琳買了一隻小樹枝雕刻成的鉛筆,買了兩頂手織貝雷帽,是奎妮最愛用的棕色。

他換了鞋底,買了一盒新的膠布,可以用到斯特勞德。

他從垃圾車裡撿到了一個破睡袋。

他把洗衣粉給了一個學生,把手電筒給了一個找不到鑰匙的女人,把膠布和消毒藥水和梳子給了一位孩子跌破膝蓋哭泣的母親,把大不列顛旅遊指南和植物百科給了一堆在克利弗山迷路的德國夫婦,把給奎妮的禮物重新包裝。把給莫琳的禮物全都寄了出去。他留下了揹包和指南針,因為它們不時他的,他無權轉送他人。

穿上了朝聖者們訂製的衣服,脫下了那件衣服

他遺失了指南針。

他最後身無一物。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0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著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症,雖然已經沒有了治癒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並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心中洶湧的感情,他拿著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著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展開,這裡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聖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幹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後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後,又遇到暴躁的老闆,幹著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總之,他的一生總伴隨著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並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奇蹟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群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著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係不和,時常爭吵。終於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裡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校裡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於他再也不願去上學。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正業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後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並與莫琳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心裡愛著這個兒子。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遊越遠,眼看著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脣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於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於爆發,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奎尼是一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闆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並且幾乎能做到完美。外表堅強的奎尼有一次在文具櫃旁偷偷哭泣時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後來,哈羅德和奎尼由於工作的需要經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後打破老闆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奎尼因主動替哈羅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慕名追求者大多有著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著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裡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追隨者慕名而來並跟隨著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麼,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說道:我要回家。於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著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誌,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並有勇氣執行下去。

抵達療養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也曾遊戲人生,終於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在?她不怕了。什麼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麼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裡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空氣沒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東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鬆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尾,奇蹟沒能發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症的阿姨。現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於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1

“雙腳泛著一層不健康的白色,幾乎發灰;襪沿在腳腕勒出了一圈粉色的痕跡;腳趾、腳跟、腳背上都有水泡,有些在流血,有些已經化膿;大腳趾的趾甲像馬蹄一樣粗糙,近鞋頭的位置還有一道藍紫色的淤血;腳跟上起了厚厚一層硬皮,有些地方裂開了在流血......”

如果你認為走路就是把左腳放在右腳的前面,再把右腳放在左腳的前面,剛剛引用的這段文字告訴你絕非如此。這就是哈羅德在連續徒步25天以後雙腳所遭受的苦痛。所以作者喬伊斯說:“你以為走路很簡單嗎?但是這些原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非常困難;吃也是一樣,有些人吃東西困難;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看起來簡單的東西有的時候很不易。的確如此,如果不做任何的準備,連走路這樣簡單的事情都會讓你苦不堪言。”

沒有徒步經歷的人應該很難理解為什麼說走路很難。可是讀完《一個人的朝聖》,和哈羅德一起用87天來完成開車10多個小時就能完成的這段路,我所能感受到的除了自由、欣喜和感動,更加觸動我的,是:“只有陷入真正的絕望才能重生;而在重生的旅途中,自己所要面對的彆扭、糾結和痛苦又是如此深刻而不可逃避。”

退休半年的老人哈羅德接到20多年前同事奎尼的來信,信中寥寥數語告知哈羅德她身患絕症不久將告別人世,特寫信來和哈羅德道別。哈羅德不知所措立馬回覆:“祝你早日康復”,然後批了一件防雨衣穿上一雙帆布鞋就出門去寄信。路過一個一個郵筒時,糾結於“早日康復”四個字太過於簡單,他從一個郵筒走向下一個郵筒,然後在小鎮盡頭的便利店裡,售貨女孩告訴他:“信念會讓一切好起來的,如果你堅持認為病人會好轉,那麼你就一定可以找到幫助她的辦法。”聽了女孩的話,哈羅德莫名其妙地認為如果自己可以徒步穿越627英里,奎尼就能活下來。他特意打了電話給奎尼所在的療養院:“請告訴她,她的朋友哈羅德正在來看她的路上,她要等著我;我會走著過去,讓她一定要好好活著。”於是一個人的朝聖之旅就此開始。

87天,627英里,無數次覺得堅持不下去了,又一次次踏上征程。路上哈羅德與許多的平凡人相遇而後揮手告別,每一次離別似乎都成就了嶄新的開始。旅店客人、騎自行車的母親、斯洛伐克移民瑪蒂娜、一群追隨者,一條喜歡石頭的流浪狗,甚至路邊的花草和天邊的雲彩都給了哈羅德不同的啟示和勇氣。“他明白,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讀書筆記.他也在接受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站在一個過客的位置,不但腳下的土地,連其他一切也都是對他開放的,人們會暢所欲言,他可以盡情傾聽。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東西,他曾經忽略了那麼多的東西,他欠奎妮和過去的那一點點慷慨。”

徒步87天,最艱難的部分是什麼呢?是體力不支?還是風餐露宿?讀完這本書後,自己開始一個人早晚在公園獨自行走2個小時,再細細回想哈羅德的這87天,慢慢的越來越體會到最艱難的部分應該是他一個在路上,必須不間斷的回想自己的全部過往,想起自己這一生如此碌碌無為平庸不堪。長時間獨自行走在路上,哈羅德才意識到自己面對生活的不如意,他逆來順受,選擇了用孤獨和麻木的態度來對待一切。

一個人徒步旅行,意味著一個人長時間的獨處,可以掌控也最無法掌控的應該正是自己的思想,那猶如一場戰爭,沒有硝煙沒有敵我但一樣哀鴻遍地撕心裂肺。在路上,哈羅德斷斷續續主動或者被迫的回想自己的過往,想起少年時期母親的訣別、父親的放縱、成年後兒子的叛逆和妻子的絕望,回想自己一直以來習慣性的靜默。他會後悔自己沒有在兒子無助時大膽的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我愛你”,後悔在妻子痛失愛子絕望時選擇逃避。也許正是這樣一幕幕的昨日重現,逼著哈羅德去想清楚:“自己是誰?兒子為什麼選擇自殺?妻子為什麼會20年來形同陌路。”逼著哈羅德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生是可以選擇逃避的,如同哈羅德這一生,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盡人意,他選擇沉默來把自己置於孤獨的自我空間裡。而就在快要走完這一生的風燭殘年,哈羅德突然有了第一次改變,突然有了逃離一切的勇敢和果斷。正是這樣的一次變化,才讓哈羅德開始如此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或許這樣的改變和調整為之晚已,或許任何時候,認真思考和審視自己的人生,都如同一次朝聖一樣,神聖而隆重。

所以,與其說哈羅德的這次旅行是拯救老友的生命,不如說他在藉此來追尋真正的自我。將自己逼到絕境尋求失去的自我,一如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自我突破,最痛卻最有效。在絕境中,內心裡的焦慮和卑微被一點點丟棄,那些被摧毀的激情和渴望開始慢慢復甦,行將就木的生命開始顯現生機。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佈滿遺憾,每個人都需要直面痛苦,是選擇鬱鬱寡歡逃避到老,還是早一天如同哈羅德一樣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而後再慢慢的解開生命中所有的心結?

讀完這本書,想起看了好幾遍的電影《轉山》。書中的哈羅德和電影裡的張書豪都是最普通的平凡人,生活中的他們平淡無奇到微不足道,但是因為一個有點率性的決定從此自己開始一段讓所有人豔羨朝聖之旅。

他們的勇氣和自由確實讓你我羨慕,不過細細想來,更加羨慕的應該是這樣的選擇促使他們對世界、對人生、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也許經歷和體驗才是找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徑,而讓自己一生過得“真我”就是每一個人的朝聖之旅。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閒暇時喜歡看電影讀小說。電影如同點心,書本則是主食。讀小說,一個人,一本書,看似單調,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舞臺劇。導演是你,劇務是你、作曲是你,主角配角全是你,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個人對著文字或載歌載舞,或舉杯獨飲,或興高采烈或痛不欲生,一本書讀完,自己彷彿經歷了不一樣的人生,會有一種不現實的酣暢淋漓之快感。如此來看,閱讀豈不也算是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2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症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著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裡想著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聖的道路上,哈羅德學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剛啟程的哈羅德是木納而拘謹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別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後,哈羅德學會了開啟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麼,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說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麼錯失了,要麼遺棄了。“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鍾情,熱烈的愛著對方,後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著的確是為了活著,一生也只是為了活著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著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聖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3

哈羅德·弗萊和夫人莫琳曾經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戴維患了憂鬱症自殺,夫妻二人一度失陷在痛苦之中不可自拔,互相猜疑埋怨,導致感情危機。一次意外哈羅德收到了多年失去聯絡的同事奎妮·軒尼斯的一封來信,信中寥寥幾句,得知奎妮癌症晚期。65多歲退了休的哈羅德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終於踏上了徒步去另一座城市去看望奎妮。奎妮年輕有才智是個獨身,在工作上相互幫助在事業上有了共同的語言,無話不說,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次哈羅德惹了禍,差點就被開除,是奎妮挺身而出背了黑鍋,最終奎妮被老闆開除。從那以後兩人再無緣相見,哈羅德出走以後才鼓足勇氣給莫淋打電話告知他內心的想法,但是妻子並沒有理解他,出門在毫無準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開始了長達87天647英里的跋涉故事,只憑一種信念,只要他還活著,奎妮就能多延長生命。一路的種種磨難和艱辛最終從新贏得妻子的理解和感動,圓滿地送走了奎妮。

愛的威力,讓夫妻兩人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遠。只是剛走了一半,肯定有誰又想起了那句話,再次激起一輪狂笑。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指甲縫裡塞著泥土的感覺真好。

重新養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4

我外出上學時,只有寒暑假才會回家。沒回家的時候,媽媽總是打電話一而再再而三的確認我的歸家日期,每次到家都有一大桌美味佳餚在等著我。可待不了多久,媽媽就會嫌棄我睡懶覺,不收拾屋子,問我為啥還不回學校。

媽媽是同一個媽媽,可為何差別待遇如此之大?讀《一個人的朝聖》時,我亦發現了這個問題。莫琳是同一個莫琳,可為何對哈羅德態度變化如此快?

莫琳擦好桌子、洗好衣服、鋪好床單時,很慶幸哈羅德不在家。哈羅德在家,她大概又有更多的事情好忙活了。可這慶幸之情未過一刻鐘,她又有些焦慮了,為啥哈羅德還未回家?他以前從不會這麼晚回家。

仔細想想上述的問題,不過是因為待一起的時間久了,會產生厭煩感。就像一成不變的生活,總要有點新鮮事才能與眾不同。

我拿起水杯,淺淺地抿了一口白開水,靜靜地繼續往下讀。

莫琳想找點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隨處都是哈羅德的影子。給他打電話,電話又在樓上。找不到人,不知道他身在何處,莫琳內心開始慌亂,腦子開始亂想。

忽然她的腦子裡蹦出一個可怕的想法:哈羅德遺傳了他父親的老年痴呆,他會不會迷路?又或者沒被人發現?莫琳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找到鞋子和鑰匙就往門外衝。可衝到門外又覺得自己真荒唐,又回到門內。

慌慌張張確實有些滑稽,可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因為這種事情,我經歷過,所以我懂。

去年某日大半夜,凌晨1點左右,我朋友在微信裡跟我說她的車拋錨了,停在了半路,真是倒黴。當時我已經進入夢鄉,早上睡醒看到她發的微信被嚇得半死。

一個女孩子,三更半夜車子拋錨,想想都後怕。我立馬翻身坐起,忙打電話,可只聽到冰冷的女音:歡迎使用來電助手業務……氣得我差點把手機扔了。

那一整個上午,我都不在狀態,實驗頻頻出錯,腦子總是走神,對同事也是愛理不理。滿腦子都是我朋友的影子,她會不會出事?她該怎麼辦?我一邊安慰自己她不會沒事,可一邊又靜不下心來。直到接到她的平安電話,我才回到正常狀態。

當隔壁的好心人雷克斯打電話詢問哈羅德有沒有回家時,莫琳選擇了隱瞞,她說:已經到家了。有人說這個善意的謊言是為了讓雷克斯放寬心,但我更覺得這個回答是讓莫琳自己相信哈羅德沒事,相信他會平安到家。當時的莫琳內心定是無比惶恐,她怕哈羅德出事,她只能一遍遍自我安慰。或許這個答案本就是下意識的回答。

當莫琳接到哈羅德的電話,她是欣喜的。終於,聽到了他的聲音。可當她知道哈羅德要走路去看奎妮時,她開始慌了。那麼遠的距離,他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竟然要走路去?莫琳一次次地阻止他,希望哈羅德從實際出發,她希望他不要去。

哈羅德一副勢在必行的樣子,似乎只是告知他的妻子莫琳,而不是與其商量。莫琳生氣、發怒,可電話忽然就斷了,她的勸說於事無補。哈羅德還是上路了,她要去看奎妮,去那個遙遠的地方。他相信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不會死。

可莫琳就可憐了,她一個人在家擔心受怕忽,這件事對她來說卻是噩耗。毫無疑問,莫琳是愛著哈羅德的,他和她一起牽手走過長長久久的歲月。

可原文卻在此埋下了伏筆:

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久埋的回憶,開始在她身體裡簌簌發抖。

回憶裡的那些東西是什麼?

哈羅德、奎妮、莫琳之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個人的朝聖》讀書筆記15

因為保羅科埃略的《朝聖》才被這題目吸引,我想又是一個自我發現,探尋人生意義的旅程。因為《朝聖》帶給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靈操”,有的時候也會想起,讓我們在無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時的美好,嘴角不自覺的上揚,感嘆一聲: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羅德只是出門將寫好的信投遞到郵筒,卻因為尋找下一個郵筒,而越走越遠。經過一個加油站,女孩不經意的鼓勵卻讓他下決心徒步去貝里克。因為加油站女孩說: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也堅持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就這樣哈羅德兩手空空口袋裡一封寫給奎妮的信,就這樣開始縱跨英格蘭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見很多人,有鼓勵的有潑冷水的。幾次想放棄,幾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堅持走下去。途中哈羅德對自己的一生不斷地回顧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樣在哈羅德離開後獨自一人對兩個人所走過的一生進行回味反思。曾經相愛的倆人因為兒子戴維的自殺,各自的心結深藏心底,誤會一天天加深,從此倆人成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最終在各自“獨處”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許久的二人世界,屬於他們本該有的生活和幸福!

還有,我想說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錄”裡。

標籤:讀書筆記 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