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哦,廚娘散文

文學4.64K

我生在北方。不知什麼緣故,這裡的男人們,大多不進廚房,尤其在農村。

哦,廚娘散文

記憶中的關中農村,家家戶戶或大或小、或明亮或黑暗的各式各樣的廚房,幾乎統統是女人們的戰場。這些女人們,做飯水平有好有壞,廚藝高低參差不齊,然而,正是她們,讓各家的煙囪冒起了青煙,讓一個個的孩子,吃到了熱乎的飯菜,所以,我總覺得,這些女人們,堪稱偉大。而她們,也正是我腦海中最初的廚娘印象。

到了今天,廚房早已不是昔日的廚房,裝置也早已不是從前的裝置,然而,不變的,依然是這些活躍在廚房裡的各色廚娘。

我想,假如把生活想象成一面浩瀚遼闊的大海,這一個個的廚娘,則恰如不斷泛起又不時走遠的一個又一個浪花,而我所能採擷的,自然也只是這無窮浪花中的幾朵而已。

一、“別樣”廚娘

有句老話叫“近水樓臺先得月”,根據這樣的原則,此刻,想要第一個給大家介紹的廚娘,不是別人,正是我的母親。

在一些人眼裡,母親的做飯手藝,只能算是一般,為什麼這樣說呢?還是讓我直接從麵條入手吧。

關中農村,一戶人家娶到的媳婦究竟好不好、能幹不能幹,很大程度而言,跟這媳婦的擀麵水平有關。說到擀麵,一般人的觀點,多認為面擀的越薄越好,切的越細越好,然而,到了俺們家,情形可就有些不一樣。

母親是家裡的老么,她有兩個姐姐,所以19歲時結婚來到我們家的時候,她在做飯方面,幾乎就是麻將牌裡的一塊“白板”。

母親多虧有個好婆婆。當年我奶奶對這個連面都擀不好的媳婦,並不“彈嫌”。即使母親做飯失敗,奶奶也是和顏悅色,一笑而過,從來沒有給她擺過婆婆的臭臉色。我那善良的奶奶,在做飯方面,一直對她的大兒媳,也就是我母親採用了一種“欣賞式教育”的法則。所以,在奶奶的帶領和調教下,我母親也就慢慢學會了做飯。

那時候家境清貧,日子清苦,而父親最愛吃的飯,也就是“面”。然而,在那個年代想頓頓吃麵,自然絕無可能,十天半月的,能給你吃上一碗撈麵,也就該阿彌陀佛了。

酷愛吃麵的父親,愛吃的麵條卻也奇特,父親的原話是:“擀厚切寬,陳醋調酸。”而母親,隔上一段,也大致會順著父親的意思,一家人很不會過日子,很鋪張地吃上香香的一頓面。這樣的飲食習慣,使得我即使到了今天,也更喜歡吃厚實一些的麵條。而那些薄如蟬翼的如工藝品一樣的麵條,在我吃來,則味同嚼蠟,實在寡淡的了得。

我上大學後,交男朋友了,他第一次來我家,正趕上春節,這個時節,自然能見識到母親做的蒸碗。男朋友吃過後,驚得瞪大了眼。因為從小到大,他從來沒有吃過這般好吃的神物,於是男孩顧不得這是第一次跟我的家人見面,蒸碗麵前,斯文掃地,居然一口氣吃了五個饅頭。卻沒想到就此歪打正著,給母親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因為男孩有所不知,一直以來,我母親最大的愛好之一,就是喜歡看別人狼吞虎嚥地吃她燒的飯。

自然,喜歡母親蒸碗的人,絕對不止我當初的男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一個人。我們一家子,包括我的女兒,都一樣有著很濃重的蒸碗情節。

母親現在年齡大了,做飯也不再那麼利落了。去年春節前夕,我專程驅車,說是去陪母親幾天,但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卻是跟母親學做蒸碗。當時來看,似乎是學會了,然而真要讓我獨立操刀,估計到現在依然是欠些火候。

小時候,最愛吃的另一個菜,是母親做的砂鍋。砂鍋裡面的成分,有白豆腐、虎皮豆腐、白菜、紅白蘿蔔、粉條、大肉,說起來,都是很普通家常的菜,然而母親做出來的砂鍋,不知為啥,就是跟其他人做出來的不一樣,就是比其他人的吃著香。

砂鍋裡的虎皮豆腐,是要將豆腐裹上粉芡,然後過油炸。記得父親最喜歡砂鍋裡的虎皮豆腐,而我,卻對裡面的粉條和白豆腐情有獨鍾。到了春節,滿滿一桌子菜,我們卻都喜歡緊盯砂鍋,吃到後半場,菜被撈光了,就有人自告奮勇,要給砂鍋湯裡泡上饃,連吃帶喝,將砂鍋吃個底朝天。

那時候人們的日子過得艱辛,孩子們的衣物,要手洗;孩子們的鞋子,要自己縫製。至於說吃的饅頭,則從種小麥到收小麥,再到脫粒磨面,然後和麵、發麵,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母親的勞作。雖然如此辛苦,家中卻還是一貧如洗。記得那時候,母親每次去磨面前,都會為了湊不齊磨面需要的那幾毛錢而一籌莫展。只是,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狀態下,母親卻還有心情每次給我蒸一些動物形的饅頭,諸如:小白兔、小豬、公雞。那些小動物在母親的手下,竟是如此的惟妙惟肖,小白兔的眼睛是紅色的,小豬的眼睛是黑色的,公雞有隻紅彤彤的雞冠子。那時候,我真是想象不出來,母親究竟用什麼方法做到的?這讓我至今想來還是深深感動。

說起來,它們跟普通饅頭味道並無兩樣,然而每次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我總是高興地歡呼雀躍。母親的這一舉動,曾經讓童年的我,內心多麼的富足和快樂啊。縱然生計艱難、歲月苦澀,平凡而又普通的母親,卻依然能從苦難裡開出快樂的花,而這,正是我所欣賞的與眾不同的“別樣”廚娘。

二、“頂尖”廚娘

跟婆婆在一個屋簷下相處的時間,已經超過了15年,按照時間的絕對長度計算,早已超過了自己的母親。

俗話說“老人是個寶”,這話還真沒錯。就我而言,這麼多年來,也還真享了不少老人的福,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吃過不少婆婆做的飯,而婆婆在做飯方面,也的確有許多可圈可點的經典佳作,很值得跟大家炫耀一下。

婆婆最拿手的飯食,當屬煎餅。婆婆攤出來的煎餅薄而筋道,大小整齊劃一,不但好吃,而且養眼。每次做煎餅前,先要打麵糊,婆婆的麵糊打的很有講究。婆婆說要不停攪拌,到最後要保證麵糊裡沒有一丁點的麵疙瘩。

上個週末,家裡來了個客人,是吃飯一向以挑剔著稱的表妹。表妹現在懷孕了,吃飯的問題,就變得愈加艱難。每天為著吃飯,讓她的廚師好生犯難。話說那天快到飯點了,她突然想起了姨媽的煎餅。表妹仗著有車,一腳油門開車來到我家,點名要吃婆婆攤的煎餅。

婆婆煎餅的'威望和名聲,由此可見一斑。

我自認為婆婆攤的煎餅,不能說千里挑一,但用百裡挑一來描述絲毫不算誇張。

婆婆的另一手好功夫,就是擀麵。婆婆擀的麵條,薄而透明,沒有功底是斷然無法做到的。

小時候跟外婆一起住,常聽她講故事。外婆講的故事之一,就是一個人如何用一小塊面招待了十八位客人,其實無外乎面擀薄,切細,加湯。如果放到以前糧食緊缺的年代,婆婆就是有這種“四兩撥千斤”水平的擀麵高手。

婆婆的再一個拿手好戲,是蒸菜卷。也是先要擀一大塊面,然後把各種菜鋪在面上,再通過卷、捏、切等工藝,弄好了上蒸籠,掐算好時間,就聞著香味等著吃了。蒸饃、蒸包子也都是婆婆的強項,婆婆蒸的素包子,面軟餡香,也算一絕!

多年來,婆婆的做飯水平也在不斷進步和提高,與時俱進地學習了一些新技能,比如調餃子餡就是從姨夫那裡學來的,而且已經應用得出神入化。有時去大姑姐那裡,也會學些辣子雞之類的時髦菜餚。

我一直疏於廚務,做飯做菜完全是猴?a href='' target='_blank'>雨齲Ф鰲G凹改昴馨押⒆佑Ω斷呂矗皇且蛭⒆硬惶羰常茄穌潭饒鎩N易齔錕康氖竅盅鍾謾⑷日糲致簦燈鸌雒媸持嗟某鍩竟Γ蚍ι瓶沙隆S寫巫約喊櫻詰韉牡故嗆藶猓峁齬豢矗癰鐾菲媧螅頤嬪啵耆櫱臣耍鈧罩荒蘢約褐值目喙約和獺?/p>

還有一次學做菜盒,做出來的菜盒一是皮厚,二是個個嘴巴咧得像傻瓜,總之如果想吃,就必須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幾年總算學會了單手擀餃子皮,結果前陣子同學聚餐包餃子,被兩個姐們批評的一愣一愣,真是汗顏!

昨晚回家,婆婆說蒸了包子,我問“啥餡”,婆婆說:“豆腐、蔥……”,聽了都饞。早上上班,抓個包子邊走邊吃,果然很香。心想,婆婆做的好多小吃,還真是精良,如果要就此設個獎項,她老人家的級別,一定會屬於“頂尖”行列。

三、“菜鳥”廚娘

因為老么的緣故吧,從小到大,我都疏於廚務。

上大學的時候,寒假回家過年,廚房總是媽媽嫂嫂姐姐們的天下。大多數時候,我都跟爸爸在一起,協助爸爸貼年畫,或者絞盡腦汁跟爸爸一起給家裡想春聯,有時候想到一個好的,兩個人都樂得不行。每每這個時候,我也會及時衝進廚房跟她們彙報我們那邊的工作進展,全家成員各負其責,倒也其樂融融。

記得結婚第一年,在婆家過年。婆婆分給我一個切蘿蔔絲的任務,我以前哪弄過這個?天寒地凍,手忙腳亂,心有餘而力不足,真是悽慘。實話說,婆婆給我分配的任務並不重,但無奈我太不能幹,所以搞得呲牙咧嘴,速度慢的賽繡花,任務完成的也難令人滿意。

婚後由於兩地分居,所以平時也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很少開伙做飯。那時候但凡自己開伙,吃的多是方便麵或者掛麵。記得有次老公和他的朋友給我們那半間小屋加蓋廚房,我負責做飯。下了一大鍋掛麵,結果面煮的太久,臊子裡面油又放的太多,吃起來極其不爽。老公小小地抱怨了一下,我還為此跟他鬧起了彆扭。那時做飯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完全掌握不了量,要麼不夠吃,要麼超量,常常做一次飯,要倒掉一大半,浪費的厲害。

及至有了孩子,又接來公公婆婆同住,也很少做飯,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女兒國小畢業。女兒上國中後,搬了家,家離單位近了,給公公婆婆也另置了房子,做飯就成了比較經常的專案,但公公婆婆常來幫襯。女兒上高中後,為了方便,搬到學校附近的一所小房子,我才算完完全全地淪為了廚娘。

提起我做廚娘的歷程,其中最該感謝的是網路。常常是菜買回來後,才打開電腦在網上百度,百度完後廚娘才粉墨登場。實事求是來說,跟前面兩位貨真價實的廚娘相比,我這個廚娘,很有些冒牌的嫌疑,而要論起級別,至多隻能算是個菜鳥。然而通過整整三年跟廚房的親密接觸,我這個“菜鳥”廚娘,其實也有一些心得,下面拿來跟諸位分享一下:

心得一:揚長避短。

作為一個廚娘,首先你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將此發揚光大;你更要明白自己的短處,並且想法將它進行掩藏。拿我來說,我的長處是識字並能熟練使用網路,所以我可以買來菜譜書讀,也可以跟度娘不時切磋一下。而至於我的短板,首當其衝就是刀功,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解決方案很簡單,也就是所謂“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躲”的游擊戰術,一旦我發現這個敵人很頑固,就索性“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切片的切片,能切塊的切塊,如此,輕而易舉地一下子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我的切絲難題。

心得二:勤於取經並學會藉助外力

身邊的同事、朋友、親戚中不乏廚藝精進者,要勤學勤問。每天跟他們學個一招半式,天長日久,日積月累,進步也是不可小覷的哦。自然,這學與問的過程,就叫做藉助外力,另外一個藉助外力的方法,是改進廚房的裝置,比如這刀功不好,切不了絲,買一個切絲器,不就解決了嗎?

心得三:主動示弱法

首先,要深刻認識自己只是個“菜鳥”廚娘的事實,對於一些高難度專案,自動棄權,而將自己的主攻方向,定義為“家常飯”級別。如果哪天,不慎做出了讓人難以下嚥的飯食,不待別人進攻,自己先主動認錯,帶頭做深入細緻的自我批評。大多數吃客,遇到態度如此謙恭的廚娘,也就有火不好發,有氣不好撒,並且每逢這個時候,他們往往還會違心地在你那滿是缺點的飯菜中,非常努力地找出一些優點來,諸如會說“好歹你已經把生米煮成熟飯啦”等等之類的語言,而如果你又恰好連米飯也沒煮熟,他們也會在乏善可陳的那幾樣素菜裡,找出一個重點,然後著力表揚它的味道如何特別等,以此來好言寬慰你。

心得四:大膽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各行各業,都要勇於和善於創新。就廚娘來講,你要努力去學著去做一些以前你身邊人沒做過的新鮮玩意,比如大家都做中餐,你可以嘗試去學幾樣西餐;比如大家都用韭菜包餃子,你可以嘗試用西紅柿包包看。這樣的好處是,雖然你的水平只是個菜鳥,但是跟廚娘們在一起交流切磋時,你也能侃侃而談,而且話題還很新鮮,而不至會張口結舌、無話可說。

作為一個“菜鳥”廚娘,其實經歷更多的是教訓。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有陣子做飯熱情高漲,改變以往僅僅“填飽肚子”的素食風格,努力做到頓頓不離肉。魚、蝦、雞、鴨輪番上陣,如此堅持了10余天,女兒患了皰疹,醫生囑咐一定要素食。而我順手上網一搜,才知道皰疹是不能吃雞鴨魚蝦的,我的所謂營養套,事實上給女兒的皰疹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惡劣後果。

如今,女兒已去外地讀大學,而我也經常混跡食堂。然而想起我親手烹製的三明治、紅燒肉、胡辣湯,女兒的字裡行間中,居然也灌滿著追憶和思戀。自然,對一個“菜鳥”廚娘來說,這無疑是最令人欣喜的嘉獎。

標籤:廚娘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