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淺談《營陵古今詩詞選》

文學1.55W

《營陵古今詩詞選》,昌樂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營陵詩詞學會編,中華詩詞出版社1912年11月出版

淺談《營陵古今詩詞選》

我舊日的學生馮立三送我一本《營陵古今詩詞選》,該書由昌樂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營陵詩詞學會合編。昌樂縣怎麼啦,營陵又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出這本詩詞選,我全不清楚。

幸而書前有馮立三紹介本書的長序。立三是昌樂人,擅長評論兼及詩詞。他的文章具有汪洋恣肆,眼界開闊,博聞強記,議論風生的特色,由他來介紹自己的家鄉,自然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從他的序裡,我知道了昌樂原來是山東的一個小縣,但縣城雖小,歷史文化卻久遠、厚重;我知道了商、周時期太公姜尚即曾建齊都於營丘,今昌樂縣營丘鎮,齊文化由此發祥;我知道了漢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亦即“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曾任北海相,而北海郡治故址亦在昌樂縣營丘鎮;我知道了同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為北海劇縣人,縣城故址即在今昌樂縣城附近,徐幹墓尚存;我知道了時至清代,有閻氏家族五世間出七進士,出書立說數百卷,閻循觀一人即有著作十卷收入《四庫全書》……

關於《營陵古今詩詞選》的編選,有《後記》說明,全書共收錄古今120餘位詩人的詩詞近800首(闋),分作四編,一曰“營陵古韻”,二曰“昌樂新篇”,三曰“會員吟壇”,四曰“採風”。這古今120餘位詩詞作者都是什麼人呢?我閱讀一過,發現既有昌樂的歷史先賢,也有營陵的鄉土草根,還有來自外地的移民,以至行色匆匆的過客,在他們的詩詞裡大多可以看到:對歷史的敬畏,對先賢的緬懷,對道德的弘揚,對文化的熱愛,對山川的讚美。

昌樂、營陵的自然景點,所在多有,成為本書詩詞記述描繪的重要部分,如城之東的首陽山及夷齊廟亦稱昭賢祠、二賢祠、清聖祠,如孤山夷齊太公祠,如徐幹墓,如老縣城東部“長樂”門上的文昌閣,如相傳嫦娥由此登月處的仙月湖……不勝列舉。

特別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些不同情況的`外來戶,他們似乎更對昌樂、營陵情有獨鍾。元代的戴良,曾流寓昌樂,就寫有《過營丘》《過營陵》《寓昌樂》《至昌樂》《次昌樂》等詩。先後寫有《昌樂八景》詩的是明初湖南人於子仁和清初河南人賀基昌。近人徐竟成、範永來作《昌樂新八景》,仍不忘提及於子仁之《昌樂八景》,史鑑詩教,道德文章,綿延不絕。

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教授在所著《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曾說:

中國各地區的文化興衰,時時在轉動,比較最能穩定的,應該首推山東省。若把代表中國正確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臘,則在中國首先應推山東人。自古迄今,山東人比較最有做中國標準人的資格。他們最強韌、最活躍;大聖人、大文學家、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各種偉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發展,還能長時期維持不墜。

他還曾經對人說過:“中華文化的歷史精神,就是道德精神,而山東人可說是中國德德精神的代表。”他又說:“……我研究歷史,發現山東人做宰相的時期,多為太平盛世。”

這些話轉引自臺灣出版、朱西寧主編的《山東人在臺灣——文學篇》。錢穆教授對山東和山東人評價如此之高,當是言之有據,我以為《營陵古今詩詞選》應是一個證明

成功的奮鬥,多是有目標、有方法的奮鬥。有傳統做支援的奮鬥,易於事半功倍。昌樂人或有詩詞大縣之夢,而從自覺繼承傳統詩詞的光輝榜樣起步,是個正確的選擇。雖然艱難,可去粗鄙。雖無僥倖,卻會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