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

校園1.81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對該命題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對命題理解能力是我們今後研究數學必備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學科能力的基礎.

難點: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理解和掌握一個命題,一定要分清它的題設和結論,所以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但有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不明顯.例如,“對頂角相等”,“等角的餘角相等”等.一些沒有寫成“如果……那麼……”形式的命題,學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題設,哪是結論,又沒有一個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題設和結論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教學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來理解命題的概念、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命題的真假.

2、命題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雖然高中階段我們還要學習,但對於程度好的A層學生還要理解:

(1)假命題可分為兩類情況:

①題設只有一種情形,並且結論是錯誤的,例如,“1+3=7”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②題設有多種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種情形的結論是錯誤的.例如,“內錯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個命題的題設可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平行;第二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不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不平行.整體說來,這是錯誤的命題.

(2)是否是命題:

命題的定義包括兩層涵義: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②這個句子必須對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斷.即命題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語法上,這樣的句子叫做陳述句,它由“題設+結論”構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陳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過直線AB外一點作該直線的平行線.”疑問句“∠A是否等於∠B?”感嘆句“竟然得到5>9的結果!”以上三個句子都不是命題.

(3)命題的組成

每個命題都是由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麼”開始的部分是結論.

有些命題,沒有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題設和結論不明顯.對於這樣的命題,要經過分折才能找出題設和結論,也可以將它們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另外命題的題設(條件)部分,有時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題的結論部分,有時也可用“求證……”或“則……”等形式表述.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學生理解幾何命題的組成,能夠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兩部分,並能將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3.會判斷一些命題的真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析語句,理解命題

1.教師讓學生隨意說一句完整的話,每個小組可以派一名同學說,如:

(1)我是中國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飯了嗎?

(4)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5)畫一個45°的角。

(6)平角與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學生答:(1),(2),(4),(6)。

3.教師給出命題的概念,並舉例。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中,每句話都判斷什麼事情.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不能含混不清.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每組再選一個同學說.(不要讓說過的再說)

如:的句子,叫做命題,分析(3),(5)為什麼不是命題.

教師分析以上命題

(1)對頂角相等。

(2)等角的餘角相等。

(3)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一定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4)如果a>0,b>0,那麼a+b>0。

(5)當a>0時,|a|=a。

(6)小於直角的角一定是銳角。

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有意說出以下兩個例子,並問這是不是命題。

(7)a>0,b>0,a+b=0。

(8)2與3的和是4。

有些學生可能給與否定,這時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回憶命題的定義,加以肯定,先不要給出假命題的概念,而是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題的構成,改寫命題的形式。

例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題的構成,前一部分是後一部分成立的條件,後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條件下所得的結論.已知事項為“題設”,由已知推出的事項為“結論”。

(2)改寫命題的形式。

由於題設是條件,可以寫成“如果……”的形式,結論寫成“那麼……”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題可以改寫成“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同位角相等。”

請同學們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例:

①對頂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麼它們相等。

②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麼內錯角相等。

③等角的補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等角,那麼它們的補角相等。(注意不僅僅限於兩個角,如果多個角相等,它們的補角也相等。)

以上三個命題的改寫由學生進行,對(2)要更改為“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內錯角相等。”

提示學生注意:題設的條件要全面、準確.如果條件不止一個時,要一一列出。

如: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角是直角,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可改寫為: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而且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題,理解真、假命題

1.讓學生分析兩個命題的不同之處。

(l)若a>0,b>0,則a+b>0

(2)若a>0,b>0,則a+b<0

相同之處:都是命題.為什麼?都是對a>0,b>0時,a+b的和的正負,做出判斷,都有題設和結論。

不同之處:(1)中的結論是正確的,(2)中的結論是錯誤的。

教師及時指出:同學們發現了命題的兩種情況。結論是正確的或結論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就有了對命題的一種分類:真命題和假命題。

2.給出真、假命題定義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都是錯誤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注意:

(1)真命題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個例外,如命題:“a≥0,b>0,則ab>0”。顯然當a=0時,ab>0不成立,所以該題是假命題,不是真命題。

(2)假命題中“結論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正確”,如:“a的倒數一定是”,顯然當a=0時命題不正確,所以也是假命題。

(3)注意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如:“延長直線AB”.這本身不是命題.也更不是假命題。

(4)命題是一個判斷,判斷的結果就有對錯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題,強調真假命題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題。

3.運用概念,判斷真假命題。

例請判斷以下命題的真假。

(1)若ab>0,則a>0,b>0。

(2)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

(3)如果n是整數,那麼2n是偶數。

(4)如果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那麼它們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題,(2)(3)(5)是真命題.

4.介紹一個不辨真偽的命題.

“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數字,說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而且至今沒有人舉出一個反例,但也沒有一個人能證明它對一切大於4的偶數正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1+2”,離“1+1”只差“一步之遙”.所以這個命題的真假還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樣辨別一個命題的真假。

(l)實際生活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數學中判定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

(3)要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三、總結

師生共同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

1.什麼叫命題?真命題?假命題?

2.命題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3.怎樣將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4.初步會判斷真假命題.

教師提示應注意的問題:

1.命題與真、假命題的關係。

2.抓住命題的兩部分構成,判斷一些語句是否為命題。

3.命題中的題設條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寫“如果”時應寫全面。

4.判斷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而判斷真命題,數學問題要經過證明。

  四、作業

1.選用課本習題。

2.以下供參選用。

(1)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命題.

①我愛祖國。

②直線沒有端點。

③作∠AOB的平分線OE。

④兩條直線平行,一定沒有交點。

⑤能被5整除的數,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數不能被2整除。

⑦學習幾何不難。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題。

①若a=b,則a2=b2。

②連結A,B兩點,得到線段AB。

③不是正數,就不會大於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①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②若a2=b2,則a=b。

③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

④偶數都能被2整除。

⑤兩個單項式的和是多項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課《蜜蜂》。我的說課將從四個方面進行:一是說教材內容,二是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 , 四說學情 , 五說教法,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讓我們進入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說教材

我講的這節課是冀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蜜蜂》,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布林。他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蜜蜂窩內捉 20 只蜜蜂,在背上做了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邊, “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然後寫“我”途中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 18 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後準確無誤的回到了家;最後寫結論:“我”尚無法理解蜜蜂為什麼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13個生字,掌握“扔、劣、免、棄、悶、證、阻、環、擁、沿、括”11個生字。

2、閱讀課文,知道法布林是通過怎樣的實驗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的。

3、在讀課文的同時,體會學習法布林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各種朗讀訓練,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學習法布林提出問題和用實驗證明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紮實認真對待科學的態度。

二、說學情

作為國小三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因而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也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其次,在本課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那種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對待科學嚴肅、實事求是的作風。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因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4.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 A 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環節? B 你從法布林身上學到了什麼?

三、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所以我將採用以下三種教法: ( 1 )談話激趣法

在學生交流所蒐集資訊的基礎上, 我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在課堂中,我會利用精煉的語言,或指導,或點撥,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 2 )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體驗文中人物的情緒變化,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 3 )讀書指導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將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上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這課書的教學過程,我總的分為5大板塊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先出示介紹法布林和他的《昆蟲記》。(學生可以補充)

2、師問:你知道為什麼法布林能夠成為昆蟲學家?你知道他是怎樣進行觀察實驗的嗎?

3、揭示課題。

(二)、獨學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這些詞語我會讀。

拋棄 證實 扔掉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拋棄”、“扔到”、“貨輪”可讓學生做動作理解;

如:“避免”、“一擁而出”、“惡劣”、“阻力”、“包括”、“沿途”、“豐富”可以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自己理解;

如:“證實”、“悶了”、“憑藉”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另外學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如:“眺望”、“觸到”、“逆向”等小組內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交流法布林進行“蜜蜂”實驗的目的、過程和實驗得到的結論。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1)我明白了無論蜜蜂被拋棄到哪裡,總是可以自己回到原處。

1(讓學生找出能證明蜜蜂有辨認方向能力的有關語句。)

把蜜蜂放在紙袋裡,帶它們走了二里半路;(引導學生明白從距離上說明在這樣的距離範圍內蜜蜂回到蜂巢沒有問題。)

2“我在屋簷下的蜂窩裡捉了四十隻蜜蜂”、“有二十多隻蜜蜂受到損傷”、“有十七隻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從數量上說明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3“空中吹起了微風。”、“沿途盡是一些陌生的景物”(從環境上說明,情況很複雜,對蜜蜂

認路增加了難度。)

4“蜜蜂們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說明蜜蜂辨認方向不是像我們人類一樣選擇大的景物作為參考,並出示課後第二題,地一句話,學生理解著重號詞語的意思)以上交流的重點是實驗的過程,其它兩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表達一下。(同時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4、討論:讀了課文,受到怎樣的啟發?

引導學生說出:

A:辦事應該像法布林那樣仔細認真;

B:從文中可以看出,法布林是一個充滿愛心與同情心的人。

……

5、師:我們身邊有多少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曾產生過多少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像法布林一樣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們也能一步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6、整體回顧全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識記“劣、悶、證、阻、環、擁、括”;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識記“扔(仍)”“免(兔)”“棄(弄)”“沿(沒)”。注意“扔”的右邊“乃”不要寫成“及”;“免”字不要多一點寫成“兔”;“棄”字不要少寫一點,上面寫成“亡”。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師:許多動物有著奇特的本領。“詞句積累”中列舉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讓學生說說對課後列舉詞句的理解,也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動物趣聞。

(六)、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林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七)、課後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3.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蜜蜂

驗證內容 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

驗證過程 ①選40只蜜蜂,做上白色記號。其中20只受傷了。②把蜜蜂帶到兩裡外放。

驗證結果 20只沒受傷的蜜蜂中有17只飛回來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由於時間關係,準備得不是很充分,難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同學進行指正。謝謝!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過程與方法:以讀代講,讀懂課文,想一想,說一說,司馬光是怎樣救人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司馬光的聰明,鼓勵學生做一個善於動 腦筋的孩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司馬光遇到危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

  一、 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同學們,今天有一個聰明又機智的少年郎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咱們一(6)班,他就是司馬光。咱們一起把他的名字寫出來吧。(齊讀課題)關於司馬光,你瞭解多少?司馬光姓什麼?司馬光姓司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這樣的姓叫做複姓。中華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我國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們的姓是複姓。比如:上官婉兒,諸葛亮。

今天我們特別榮幸,因為司馬光要帶領咱班同學攀登智慧山。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闖過讀文關、識字關、寫字關,就可以到達最高峰,人人獲得小勇士的稱號,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戰嗎?

  二、 讀文關

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們來學習司馬光小時候見義勇為的一件事。請大家開啟語文書85頁。

1、聽老師讀一遍課文。

2、司馬光特別想聽一聽6班的孩子讀課文,大家自己藉助拼音寶寶,把課文讀一讀。要求:1級音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看看誰是朗讀小達人。

(恭喜大家闖過第一關:讀文關)

  三、 識字

司馬光把詞語寶寶請到了大螢幕上,讓詞語寶寶和我們來一場對抗賽呢!

帶拼音讀:

1、1級音量同桌互讀

2、小老師讀(獎勵最佳小聽眾)

去拼音齊讀

1、齊讀,讀出溫度

2、開火車讀識字

司馬光來到了現代,有許多漢字都不認識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蘇老師先來拋磚引玉,我來講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當有人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這一學期我們已經學過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變過來,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樣子,因此,帶有反文旁的字都與棍仗或鞭打有關。你能想到哪些帶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園裡的花開了,但是,你把生字寶寶介紹一下,讓同學們記住,它們才會開出美麗的花來。

司 嚇 慌 塊 勁

指名讓學生上臺講解,做種花朵的遊戲。

司馬光也對我們豎起了大拇哥呢!

  四、 迴文

朗讀接力賽

1、面對突發事件,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2、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3、你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誇誇司馬光。

4、司馬光誇咱班的孩子真機智!

我們都非常喜歡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還有人把它編成了歌曲,咱們邀請司馬光來跳跳舞吧。

  五、 寫字

講解,組詞,觀察,書空,描紅,寫字。

  六、 課堂小結

學了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穫?

恭喜大家闖關成功,司馬光獎勵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六年制語文十冊閱讀課文《火燒雲》,寫得生動活潑,刻畫景物惟妙惟肖。除了作者仔細觀察外,無疑得益於獨到的寫作方法。

  一、著力鋪墊;巧設懸念

文章開篇說“火燒雲上來了”,但緊接著作者並沒有寫火燒雲,而是描繪霞光。文中用了五個“……變……”的排比句,以及“……照得……”和“……是……”的句子,著力渲染霞光照得人和動物改變了本色,大地萬物紅彤彤、金燦燦的。這霞光從何而來?原來“火燒雲上來了”。這就從側面為火燒雲的露面作了鋪墊、強烈渲染,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教學這一段時,可採取如下步驟:

1.課文中是寫什麼時候的火燒雲?

2.文章開篇就點題寫道“火燒雲上來了,但緊接著寫的什麼?(讀讀、劃劃)

3.為什麼不直接寫火燒雲,而要“節外生枝”地去寫霞光呢?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想想、議議)首先提出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再通過讀、劃、思議學習,印象會更深刻。

  二、寫變無“變”,無“變”顯變;動中見靜,動靜結合

第三自然段寫火燒雲顏色絢麗多彩、千變萬化,文中卻不用一個“變”字,以四個“一會兒”構成的排比句式,把火燒雲的色彩變化一一描繪出來,景色醉人,氣勢壯觀。用“一會兒”既突出變化之快,又暗示色彩繁多。四個“半”字象四支彩筆將“紫”與“黃”、“灰”與“百合色”均勻揉和為一體,這不僅讓我們領會到色彩的層次美,而且能領略到色彩調配的和諧美。最後一句用了兩個“……也……”的句式說明還有無數奇妙多變的色彩。可見作者運用語言之精妙,教學時要讓學生抓住具體詞句去品讀體會。

課文四——七自然段寫火燒雲的形狀千姿百態、變幻莫測,卻也沒有一個“變”字。文中用了三個借喻句,將火燒雲如馬如狗如獅的形態,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了。“一會兒……模糊了”、“忽然……不見了”、“接著……看不到了”這些詞句顯示了“馬”、“狗”、“獅”來無影、去無蹤,變幻莫測的特點;還有“正在……就……”、“跪著”、“跑著跑著”、“蹲著”等詞句清楚地表達出火燒雲在動中變、在變中動的特點。

作者在對火燒雲的動態描寫中,也進行了靜態刻畫。如“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匹馬……”,“馬是跪著的……”前者描寫動態,後者刻畫靜態。“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句中“兩三秒鐘”顯示變化之快,但前加“過了”一詞,又說明“跑馬”一動不動。這些動態和靜態描寫,把火燒雲的形狀多姿和變化萬端刻畫得入神,讀者能在紛至沓來、瞬間萬變的形態中,獲得清晰、真切、印象深刻的造型,不致於眼花繚亂、不可捉摸,強化了火燒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增強了文章表現力和感染力。

教學這一部分時,可採取以下步驟:

1.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有哪些變化?課文中是從哪兩方面來寫火燒雲的變化的?

2.重點寫了火燒雲的什麼變化?(形狀)

3.火燒雲的色彩有什麼變化?

4.火燒雲的形狀有什麼變化?雲狀變化按什麼順序寫的?(一匹馬→一條大狗→一頭大獅子→什麼也不像)

5.說說哪些是火燒雲的靜態描寫?哪些是火燒雲的動態描寫?重點分析火燒雲形狀變化裡的動態靜態描寫,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相結合的作用。

  三、結篇自然,耐人尋味

“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結句嘎然而止,餘音縈繞,既照應了課題和篇首,又點明該文是剎那間的實錄,同時顯示了火燒雲變化之神速。末段的兩個“象……”和“什麼也……”的排比句,留下了似是而非,若有若無,虛實相兼的感覺;擬人句“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很有情趣,尤其是“偏偏”一詞,突出了火燒雲似乎故意逗弄孩子,也表達出孩子懊惱悔恨未曾看清的心情和依依不捨、迷戀嚮往的感情。為了解除孩子這種懊悔的心情,教學時可讓學生合攏課文,想象回憶火燒雲的景象,以引起強烈的心理共鳴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學生的學習參與面,減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學工作,在這一學期中,下文將準備了國中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如下: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的學習,要使學生在情感與態度上,認識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認識現實生活中圖形間的數量關係,能夠設計精美的圖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在民主、和諧、合作、探究、有序、分享發現快樂,感受學習的快樂。對於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對知識的探究,經歷發現知識,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經歷發現知識道路上坎坎坷坷,達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達到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境界,在經歷這些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使所有學生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儘可能接近其發展的最大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辯證唯物主義的薰陶,提高學生素質。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知識的前後聯絡,教材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約分與通分,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及運算性質,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式 函式是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一個重要模型,本單元學生在學習了一次函式後,進一步研究反比例函式。學生在本章中經歷:反比例函式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經歷反比例函式的圖象及其性質的探索過程,在交流中發展能力這是本章的重點之一;經歷本章的重點之二:利用反比例函式及圖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經歷函式圖象資訊的識別應用過程,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根據所給資訊確定反比例函式表示式,會作反比例函式圖象,並利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章的難點在於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以及提高數形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許多重要的性質,如兩個銳角互餘,30度角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而且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介紹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第二節介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邊形 四邊形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圖形,尤其是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邊形的用處更多。因此,四邊形既是幾何中的基本圖形,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研究的主要物件之一。本章是在學生前面學段已經學過的四邊形知識、本學段學過的多邊形、平行線、三角形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也可以說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系統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內容的學習也反覆運用了平行線和三角形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本章的內容也是前面平行線和三角形等內容的應用和深化。

第二十章 資料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極差、方差等統計量的統計意義,學習如何利用這些統計量分析資料的集中趨勢和離散情況,並通過研究如何用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進一步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三、提高學科教育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七認真工作。把教學七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複習提綱,使知識來源於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於一種思如泉湧的狀態。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指導成立課外興趣小組的民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8、開展分層教學,佈置作業設定A、B、C三類分層佈置分別適合於差、中、好三類學生,課堂上的提問要照顧好、中、差三類學生,使他們都等到發展。

9、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升能力,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

10、站在系統的高度,使知識構築在一個系統,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八方聯絡,渾然一體,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2、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

“忽”,“忽然”突然發生。

“既而”兩事相繼發生。

“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

“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⑴ 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裡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定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裡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譁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裡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⑵ 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裡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餵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讚歎,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裡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裡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二層次: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裡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裡邊。

12、提問:為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⑴ 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⑵ 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⑶ 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後背誦全文)。

標籤:設計方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