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7篇)

校園2.3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談讀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7篇)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分析

《談讀書》主要談論了讀書的益處。圍繞這一中心話題,又談了讀書要與經驗互補,要講究讀書的方法,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等相關問題。文章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談讀書的作用。開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語句點題:“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然後從正面加以闡述,要言不繁。接下來話鋒一轉,從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誤區,“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

其次,談讀書的方法。他主張對不同的書分別採用選讀、通讀、精讀等不同的方法,而且應當和筆記、作文相結合,學以高產致用,還要根據個人性情和需要分別對待。

最後,作者援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的觀點對讀書的益處加以強調和提升使文章立論更為完整。

其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迭出。例如:“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狡黠者鄙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這些話都充滿了成熟的人生經驗。

培根的隨筆富有詩意,雪萊曾讚歎說:“培根勳爵是一個詩人。”《談讀書》多用簡潔短句,雖然也有句,但每個句子幾乎能獨立,似並排而立。說理上,培根喜歡用對比論證,從一正一反兩個方面來論證一個問題,於是就形成了對仗的平衡句式,其中還靈活穿插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熱愛讀書,你就會熱愛生活;學會了讀書,你也就學會了生活。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品質,陶冶高尚情趣。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張揚學生個性。

3、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體驗語言意韻美和形式美,學會讀書。

教學方式

1、自主、感悟、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自我解讀和個性表達,讓閱讀的全過程自始自終都伴隨著心與心的對話交流,並呈現出學生成長的軌跡,從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2、合作、探究,體驗發現的快感。

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較,在合作中質疑。

教學構思

一、談話匯入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你讀過哪些書?讀書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那我們看看幾百年前的先哲對讀書是怎樣看待的。

二、作家簡介

培根,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貴族家庭,培根小時候很愛學習,13歲便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學習《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藻飾狡黠詰難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

2、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談了讀書哪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作用。

四、品讀課文

文章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智慧,富有哲理。

1、合作編寫《讀書名言精語評》。

2、採用“誦讀式”點評的方式全班交流。

先讀出句子,然後再對句子進行點評,可以從修辭、內容、表達的情感等方面進行點評。

例句分析:

(1)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的天性是各種各樣的,這其中有應繼承發揚的,也有努力克服的,好比野生的花草,有繁茂與美麗的一面,也有瘋長破壞美感的地方。要使花草只呈現出美麗的一面,就需要人們對它們修剪、移接,而人要克服自身的弱點,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地讀書和學習,明智明理,並且不斷改進,完善自我,努力趨向人性的完美。

(2)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

這句話實際上告訴人們讀書要有正確的心態。首先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成長,所以我們要善於從書本中學到知識,而不要用挑剔的批評的眼光看書,隨時準備和書本辯論;但我們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完全喪失自我,書本中也有不正確或偏頗的地方,在這些地方我們要勤于思考,堅持真理,不要輕易盲從。

(3)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作者這句話論述了六門學科知識對人的幫助。讀書可以武裝一個人的頭腦,也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使你更聰慧、更縝密、更有修養、更……

五、拓展遷移

1、課外你還蒐集到哪些有關讀書的名言?

2、自擬一條讀書名言。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說出幾條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趣事嗎?

(1)名言警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裡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裡,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蘇】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凱勒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樣,可能會把你戕害。——【英】菲爾丁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

——【德】馬克思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二、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勳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後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於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讀一讀,記一記:

怡情傅彩藻飾矯情詰難尋章摘句咀嚼狡黠倫理

味同嚼蠟滯礙睪闡證吹毛求疵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3.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學生集體回答)

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後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並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係: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後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採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於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採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學習論證方式

象這種論證方式,叫做立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提出觀點,逐層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這類文章。與之相對應的一種論證方式,叫做駁論,即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我們即將學習的〈〈不求甚解〉〉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都是駁論文,區分的關鍵就看在文章的開頭是否有一個作為靶子的錯誤觀點。

五、品味文章語言

黑格爾說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著當作格言。”英國文學家雪萊也說:“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下面,就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六、體驗反思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麼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麼看法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佈置練習:

1.把《談讀書》中的有關“讀書”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來,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300多字的議論文。

3.字詞練習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品析文中簡練、警闢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品析文中簡練、精闢的語言。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法】:

討論點撥法、品讀感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匯入

同學們是九年級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闢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再讀課文,品析探究

1、找出喜歡的句子,交流閱讀體會。

點撥示例:

(1)選段:“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評析:這句話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2)選段:“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評析:用“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栽”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為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2、總結論證方法。

四、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1、小結《談讀書》一文中的內容和特點。

2、閱讀培根其它隨筆中的名言警句,並選取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六、佈置作業

圍繞課堂上談到的你所感興趣的話題提取觀點,試著給它配上論據,並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寫一篇議論文。

七、板書設計:

15、短文兩篇

談讀書(培根)

1、讀書的目的對比論證

2、讀書的方法比喻論證

3、讀書的作用舉例論證

《談讀書》課堂實錄

鮀浦中學:謝白雪

教師匯入新課:我們是九年級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在你漫長的讀書歷程中,你收穫了什麼?

生:讀書使我收穫了知識,增長了才幹,陶冶了情操!

師:恩很好,讀書使這位同學收穫了很多,那麼書應該怎麼讀?讀書又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闢的思想,一起去感受他那簡練有力的語言!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看看註釋,培根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對於培根這個名字我們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我們聽過“知識就是力量”,一起來走進大師!(點選幻燈片),好趕快來讀一讀課文。我想邀請兩位同學來配合老師朗讀課文。大家推薦推薦。

(學生推薦同學朗讀課文)

(師生共讀課文)

師:讀得怎樣?

生:好!

師:鼓勵鼓勵!(掌聲響起)恩這兩位同學讀得不錯!但有些詞語讀得還不太準確,我們來鞏固鞏固!(點選幻燈片)

(生讀字詞)

師:文章的題目是談讀書,這是一個論題式的題目,那麼圍繞“讀書”文中都談了哪些內容?

(生沉默)

師:再看看課文吧!

(教師巡視課堂)

師:好,哪位同學來談談,你來吧!

生:談了讀書的作用。

師:很好!讀書有什麼作用?

生:怡情,傅彩,長才。

師:除此之外,還有嗎?

(學生沉默,教師面向全班)

生:讀書還能塑造人的性格!

師:好!我們來看最後一層,“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

生:可以疏通才智。

師:那就是說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很好!

師:文中還談了哪些內容?

生: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

師:好!板書:1、讀書的目的2、讀書的方法3、讀書的作用

師:第一層講了讀書的目的,是怎麼論述的?從哪些方面來談了讀書的目的?讀書使人心情愉快,文采好,長才幹。還有呢?讀書費時過多…

生:還從反面來講

師:很好,這就是什麼論證方法?

生:對比論證!

師:接下來講了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還有什麼呢?

生:讀書與觀察要結合。

師:最後指出不同的人對待讀書的不同態度,同意嗎?

(生齊聲回答):同意

師:接下來談了讀書的方法。大家在平時積累了哪些讀書的方法?

生:可以通讀,選讀,精讀…

師:恩看看培根是怎麼說的?誰來?

生:讀書時要有懷疑的態度,對不同的書要採取不同的方法。

師:概括得很好。我們具體來看看。讀書時不可故意找刺,不可盡信書,要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什麼方法?

生:要瀏覽讀,選讀,精讀

師:文中還提到讀書應與什麼結合在一起?

生:與討論,作文結合。

師:好,像老師讀這篇文章後,在課堂上與大家討論,下課要寫一寫教學反思,這樣對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師:最後談了讀書的作用有?

生: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讀書能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師:我們對文章的內容和思路有了解了,大家在讀這篇文章時,覺得文中的語言怎樣?

生:優美

師:不僅這樣,它的語言很簡練,讓我們來品一品。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或最欣賞的句子,談談你的理由。(點選幻燈片)

(師巡視)

師:好哪位同學來談談?

(一女同學舉手)

師:(高興)你來

生:“讀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這句話運用排比的方法,寫出了各個學科對人性格的作用,很有氣勢。

師:是的,我們用上一個詞來形容:一氣呵成:彷彿是作者一口氣說出來的,氣勢非凡!那麼他列舉這些是為了論證什麼?

生: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師:很好,這就是什麼論證方法?

生:舉例論證,

師:它會使說理更有說服力。(點選幻燈片)

師:我們來齊讀這句話!

師:誰再來談?

生:我談這句話,“讀書費時過多…學究故態”我覺得書讀太多也不好,成呆子了。

(生笑)

師:是啊,讀書總花好多時間,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如果老按書本的來做就成書呆子了。

師:不錯的看法。老師挺喜歡這句: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想想在一個溫暖的午後,沏一杯青茗,躺在柔軟的床頭,讓陽光溫柔地照進屋子,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那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

師:品析句子時可以從不同角度、

師:誰再來談談?(師指名)

生:我喜歡這句“天生才幹…如何修剪移接”它講了讀書可以使我們更好。

師:為什麼說天生才幹是自然花草?

生:沒有修剪

師:那麼我們通過讀書來修剪移接,就是讀書能使我們更完美!文中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生:比喻論證。

師:這樣說理更形象易懂。(點選幻燈片)

師:這篇文章幾乎每句話都是名言,我們要把它們積累下來!

(生齊讀句子)

師:文章圍繞“讀書”談了讀書的目的,方法,作用,並運用了多種論證手法,還有排比的修辭方法,使說理清晰,易懂,生動形象。

師:今天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培根隨筆中的精彩語句,一起來讀一讀。

(師生共讀)

師:關於逆境,美,友誼,培根是這樣看的,同學們你們怎麼看?跟小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

師:在談時我們應該注意先確立一個觀點,加上有力的論據,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

師:誰來談談?好,你來。

生:我來說說逆境,“逆境對於積極樂觀的人來說是墊腳石,對於消極,意志消沉的人來說是絆腳石,就像美國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就是在倉庫裡發明了該公司的產品的。

師:很好啊,這位同學的觀點鮮明,用了事實論據,好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生:比喻論證。

師:還有誰?

生:我認為外在美不重要

(生笑)

師:說說理由。

生:我們應通過讀書來彌補不足,而不是之注重外在美。

師:是啊,你從文中有了新的認識。再一個同學來

生:我認為友誼是我們一生的寶石,應該珍惜

師:很好,這位同學同樣用了比喻論證。

師:大家談得不錯,老師認為讀書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有讀書的機會,讓我們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回家後,請你圍繞我們今天談的話題,寫一篇議論性的文章。

師:好,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謝謝大家!下課!

教學反思

教授完《談讀書》一文後獲益良多,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談讀書》一文是英國作家培根的著名隨筆,本文短小精悍,但論述範圍十分廣,語言極其簡練,幾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而且文章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來增強文章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把指導學生品析文章語言以及學習文中運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作為教學重難點,並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再讀課文,品析探究

(3)、小結歸納,拓展延伸。

在授課過程中能較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並通過層次清楚的板書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思路以及明確文章的論證方法,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課堂上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品析語言,總結收穫,通過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學生接觸課外的知識,從中找話題談看法,讓學生學以致用,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考慮九年級學生的應試需要,在授課過程適時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如在“找話題,談看法”環節,指導學生應先確立鮮明的觀點,再找到有力的論據,並運用恰當的論證方法來完成對話題的論述。這就是議論文考查開放性題型時應注意的應試技巧。在與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不隨意否定學生的看法,致力於創設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在教授本課時還存在許多不足。如談話匯入時準備不充分,未能很好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節課的開始並不成功,這為後面與學生的交流,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難度。在整體感知環節條理不太清晰,學生還不能很清楚地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對本文的論證結構也不理解,議論文的基本知識不能得到鞏固。雖然本文不是嚴格的議論文,但屬於議論性隨筆,有關的知識點應該有所涉及。另外課堂需要有一個點燃激情的臺階,應設計一個問題引起學生討論,可以是有關讀書目的、讀書方法或是讀書作用等方面的探討,來增強對文章的理解,並化為自己對學習生活的深層次思考。在課堂教學藝術方面,由於未能發揮自身良好狀態,與學生的交流較生硬,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我最遺憾的地方。

在反覆思考琢磨後,對本課教學設計做出如下調整。為加強學生對文章理解,可在整體感知環節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提綱圖來理清文章思路與結構,鞏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品析語言時注意適時指導學生如何朗讀,通過朗讀來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作者的精闢見解。在品析語言進入拓展延伸環節時,設計問題來過渡,如“現在社會上流傳這種說法,讀書根本沒用,還不如來學炒股,學習如何賺錢來得實際,同學們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利用課堂的討論來加深認識,獲得啟迪。

以上是《談讀書》一課的教學反思,這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鑑與參考。上公開課不僅僅會留下寶貴的教學經驗,還能磨練人的意志,鍛鍊人的能力。通過參賽,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審視分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藝術,並堅定了對教育事業的信念,將為之奮鬥一生!感謝汕頭市第七屆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感謝各位老師!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能理解和背誦關於讀書的一些格言和警句,從中反思自己對讀書的目的、態度、方法和作用的認識。

2、學會圈點勾畫和做讀書卡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蒐集、處理、運用資訊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4、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和品鑑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和主要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概括能力和品鑑能力。

教學難點

對作者富有哲理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談話式為主

教學過程

一、故事鋪引

二、個性閱讀

1、師生互讀,並稍做點評。

2、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讀課文。

思考回答:本文主要論述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三、品讀深究:

再次瀏覽課文,要求學生:勾畫你最喜歡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或者你不喜歡的句子,簡述理由。

同時通過談話、質疑,引領學生生成、完成所提出的相關問題:(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而定)

四、實力做證

1、給同學寫卡片

2、朗讀:

男生:讀書足以怡情,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傅彩,我要讀好書;讀書足以長才,我要讀好書。

女生:讀史使人明智,我要好讀書;讀詩使人靈秀,我要好讀書;數學使人周密,我要好讀書。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及名言警句。

2、積累文中簡練、警闢的語言。

3、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討論、合作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讀書的益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文中簡練、精闢的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文中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的論證方法。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氛圍,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已經是九年級的學生了,十年寒窗苦讀,即將迎來收穫的季節,在漫長的讀書旅程中,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感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英國作家培根的一篇隨筆《談讀書》,去聆聽他精闢的見解,去感受他簡練有力的語言!

(二)、作者簡介

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現代實驗科學的始祖,作家。著有《隨筆》、《新工具》等。《隨筆》共58篇是英國文學中首創。

(三)、掃清生字障礙

生字:

藻()飾狡黠()詰()難滯()礙傅()彩吹毛求疵()多音字:

嚼好

(四)、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共讀課文,校正字音。

2、讀的過程中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五)、再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的?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讀書的方法,用自己的話總結並談一談你的看法。

3、再讀課文,選出你喜歡的語句,說明喜歡的理由並進行簡單的賞析。(可以從語言修辭、思想內涵、表達觀點、論證方法等方面進行賞析)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歸納總結:

1、讀書目的讀書方法讀書作用

2、(1)讀書要仔細推敲

(2)對不同的書,要不同地讀

(3)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筆記結合起來

3、示例: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評析: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得出的“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個論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

(六)、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你能說出幾條關於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故事嗎?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6

一、課文內容分析

《古人談讀書》由三則文言文組成,記錄了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

第一則選自《論語》,是孔子關於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三句話。第一句寫要聰敏勤學,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第二句寫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說孔子自己讀書的時候多記多背,學習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則選自朱熹《童蒙須知》(一作《訓學齋規》),告訴我們讀書要心想、眼看、口誦。“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會看得仔細,也會讀得正確並記憶猶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常用義不太一樣,“常”是曾經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緊的意思。

第三則選自《曾國藩家書致諸弟》,告訴我們:讀書首先要立下志向,這樣才能不甘落後;其次要有見識、有見地,知道學海無涯,才不會容易滿足;最後還要有恆心,只要持之以恆,就沒有完不成的事。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學有所成。“蓋”是用在句首的語氣詞,“斷”在這裡是“一定、絕對”的意思。“河伯觀海”的典故出自《莊子秋水》,說的是河神河伯從自以為了不得,到認識到自己目光短淺、缺乏見識的故事。這裡用河伯觀海和井蛙窺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課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執竹簡展卷苦讀的插圖,和文章主題相互呼應。

二、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對於讀書的好處已經有所體會,能對“讀書明智”達成共識。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得了一些閱讀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藉助工具書、藉助註解、通過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等方法,關注古今異義,來理解文意。此外,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梳理資訊,把握內容要點方面,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學習時,應引導學生通過利用關鍵詞的方法,實現對語文要素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恥”、“矣”等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識”,會寫“恥”、“誨”等9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4.能聯絡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2.能聯絡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推薦,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的故事嗎?誰能為大家簡單講一講?(生講述故事)

2.我們從故事中能夠看到古人的讀書方法和讀書態度。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古人談讀書》,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請大家齊讀課題《古人談讀書》。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古人讀書的小故事引入本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示文體,明確學法

1.本課是文言文,由三個部分組成。今天,我們就先去學習前兩部分。

2.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學習。

(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三、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一)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前兩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前兩則,學生之間評價。教師適時引導關注“誨”、“識”、“恥”、“矣”、“豈”的讀音。重點關注多音字“識”,引導學生髮現多音字的讀音要根據字的意思來判斷。

(二)讀通語句

1.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在老師停頓的地方,用“/”作標記。

特別提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2.自己練習讀通語句。

[設計意圖:讀準字音環節,關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實判斷字音的方法。讀通語句環節,關注對“聽”的要求,落實邊聽邊畫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讀好文言文,體現了讀書訓練的梯度。]

四、再讀課文,讀懂讀深

(一)讀懂文意

1.自讀課文,試著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解釋前兩則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標記。

2.小組合作,互促解疑。

3.全班交流,師指導學生讀懂文意。

第一則重點關注: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要點“恥”:以……為恥。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要點“知”:前面幾個“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後一個“知”通“智”,表示智慧。(滲透學法:在理解字意的時候,要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語言環境來判斷。)

(3)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要點“厭”:滿足。(滲透學法:文言文中,要特別注意古今義區別較大的字。)

第二則重點關注:

(1)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要點“漫浪誦讀”:猜一猜,怎樣讀叫做“漫浪誦讀”?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點“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想要馬上達到某種目的而激動不安。②使著急。③形容發怒、急躁。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⑤急迫、緊急。⑥緊急嚴重的事情。⑦對大家的事或別人的困難,趕著幫助。請同學們討論,選擇“急”在本課中的正確意思。(滲透學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現在常用的意識是著急。在學習時,這種古今義差別大的字要特別注意。)

4.讀課文。文意都讀懂了,讀的時候,要讀出語氣。

(二)讀深道理

1.讀完第一則,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來介紹讀書的?

預設:1.謙虛2.求實3.勤奮

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

2.讀完第二則,交流“三到”讀書法。為什麼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談談自己在平時有沒有做到這三點。

預設:做到了。追問:有什麼好處能分享嗎?

預設:沒有做到。追問:今後打算怎麼做?

板書:(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設計意圖:讀通文意環節,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關注並落實了古今義差別較大字的學習方法,鞏固並增強了藉助註釋理解字意、聯絡上下文理解字意的能力。讀深道理環節,進一步探討這兩部分所蘊含的學習上的態度和方法,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使學生有生長點。同時訓練學生根據要求梳理資訊,把握內容要點,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

3.讀課文。道理明白了,再讀課文,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

1.學習了前兩則,你有什麼收穫?

2.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三則,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回顧學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言文的第三則。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步驟是什麼?(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二、學法遷移,自主實踐

(一)同桌互助,讀準讀通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準: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

讀通:與同桌一起讀課文,針對停頓不一樣的地方進行討論。

有問題記錄下來,全班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重點關注: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知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設計意圖:學生學得方法之後,放手讓學生親自實踐。教師只在難點之處進行指點,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使學生形成學習能力]

(二)小組探究,讀懂讀深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懂:藉助學習第一、二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讀懂文意。遇到困難,記錄下來,小組內互相解疑。

讀深:小組內用簡要的話說一說曾國藩的讀書要訣,並提煉出關鍵詞。

2.合作探究。

3.小組彙報“讀懂”。

重點關注:

(1)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斷”:猜想“斷”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證。

(2)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河伯觀海》”、“《井蛙窺天》”的故事。

4.小組彙報“讀深”。

(1)曾國藩的讀書要訣是什麼?

總結並板書:有志有識有恆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為什麼要“有志、有識、有恆”?

預設:有志——不甘為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恆——恆心,不放棄,能成功。

(3)曾國藩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預設: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麼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

(4)所以作者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這三點很重要。

5.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設計意圖:學法遷移,通過學習提示以及問題引導,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做降低了文章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三、夯實基礎,認真寫字

1.出示本課9個生字,觀察並提出最需要指導的生字,全班交流書寫要點。

預設:

窺:上半部分“穴”的捺變成點,要寫的扁而寬。左下部分“夫”的捺變成點。右下部分“見”的撇要寫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

缺:右半部分“夬”稍長於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筆要在“缶”字的下面。

2.學生練寫。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已經上五年級了,有一定的寫字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抓住學生寫字時的難點進行點撥和指導。]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連結曾國藩的資料。

曾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時入私塾讀書,14歲時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突出。23歲中舉,後考取進士,供職翰林院。曾國藩博學多才,一生著述頗豐,其中以《家書》(即《曾國藩家書》)流傳最廣。《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所設計內容比較廣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2.拓展讀書名言。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

五、再次讀文,讀書明智

同學們,就像我們學到的,讀書能讓我們明智,為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許多同學都愛讀書,特別好。有的同學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做的還不夠,我們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書籍的魅力。現在就讓我們在古文的誦讀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齊誦《古人談讀書》。

《談讀書》教學設計 篇7

一、指導思想

1.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2.認識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常識;

4.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教學設想

作為自讀課,本文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著重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在自讀中質疑、提問、主動探究;強調學生在比較閱讀和拓展學習掌握閱讀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三、課前準備

1.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網路、圖書館、家庭藏書……)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名言,兩篇短文作者的有關情況。都是針對學生蒐集的情況進行指導或補充。

2.學生將整理後的資料在小組間展示、交流,並進一步補充。

四、學習過程

1.匯入新課

[方式一]名言匯入

名言“知識就是力量”,知道是誰說的嗎?(培根)而知識又從何而來?現在我們看看,在《談讀書》一文中,培根給我們談了些什麼?

[方式二」由名人讀書故事匯入

[方式三〕由中學生學習現象匯入

2.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餘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③這位同學讀得好在哪裡?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

(1)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

讀書益處:

①讀書要與經驗互補;

②要講究讀書的方法;

③要根據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選擇。

(在小組討論之後,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作點撥補充)

(2)質疑問難

①精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有疑問的語句、內容。

②分小組討論解疑,彙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注:分小組討論解疑時,有條件的可以利用電腦查詢資料,尋求解答。)

(3)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老師可引導學生談對“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句話的理解,並模仿這一句式續寫幾句話。)

過渡: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說,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說應“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該怎麼理解嗎?看看馬南政邨是怎樣理解的。

4.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5.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7.拓展訓練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③“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揭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絡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絡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8.探討比較。

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1)《談讀書》語言風格平易流暢,靈活地穿插比喻、排比、類比的修辭手法,充分隨意的特點。

(2)《不求甚解》語言平易親切,娓娓而談,用語簡約,生動形象。

談談自己在學習兩篇短文前後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