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雪望原文、賞析

校園2.84W

雪望原文、賞析1

原文

雪望原文、賞析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賞析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著,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後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幹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緻,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雪望原文、賞析2

唐代: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譯文及註釋

譯文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餘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註釋⑴終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餘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⑵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⑶林表:林外,林梢。霽(jì):雨、雪後天氣轉晴。...

譯文及註釋

佚名

譯文

遙望終南,北山秀麗,皚皚白雪,若浮雲間。

雪後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餘暉,晚時分,長安城內又添了幾分積寒。

註釋 ⑴終南:山名,在唐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南面六十里處。餘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詩》此詩題下有小字注:“有司試此題,詠賦四句即納,或詰之,曰‘意盡’。”

⑵陰嶺:北面的山嶺,背向太陽,故曰陰。

⑶林表:林外,林梢。霽(jì):雨、雪後天氣轉晴。▲

參考資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6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58

3、 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95-96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

賞析

佚名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首詩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作的。按照規定,應該作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思已經完滿了。”這真是無話即短,不必畫蛇添足。

題意是望終南餘雪。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所見的自然是它的“陰嶺”(山北叫做“陰”);而且,惟其“陰”,才有“餘雪”。“陰”字下得很確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讚頌了終南山,又引出下句。“積雪浮雲端”,就是“終南陰嶺秀”的具體內容。這個“浮”字下得十分生動。自然,積雪不可能浮在雲端。這是說:終南山的陰嶺高出雲端,積雪未化。雲,總是流動的;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照耀下寒光閃閃,正給人以“浮”的感覺。或許有的讀者要說:“這裡並沒有提到陽光呀!”這裡是沒有提,但下句卻作了補充。“林表明霽色”中的“霽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時的陽光給“林表”塗上的色彩。同時,“積雪浮雲端”一句寫出了終南山高聳入雲,表達了作者的凌雲壯志。

“明”字當然下得好,但“霽”字更重要。作者寫的是從長安遙望終南餘雪的情景。終南山距長安城南約六十華里,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陰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籠罩終南山的濛濛霧靄;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時,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賈島的《望山》詩裡是這樣寫終南山的:“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久雨新晴,終南山翠色慾流,長安百萬家,家家門前張開一面新嶄嶄的屏風,非常好看。唐時如此,現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如果寫從長安城中望終南餘雪而不用一個“霽”字,卻說望見終南陰嶺的餘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觀真實了。

祖詠不僅用了“霽”,而且選擇的是夕陽西下之時的“霽”。他說“林表明霽色”,而不說山腳、山腰或林下“明霽色”,這是很費推敲的。“林表”承“終南陰嶺”而來,自然在終南高處。只有終南高處的'林表才明霽色,表明西山已銜半邊日,落日的餘光平射過來,染紅了林表,不用說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而結句的“暮”字,也已經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寫“望”中所見;末一句,寫“望”中所感。俗諺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場雪後,只有終南陰嶺尚餘積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熱,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時,又比白天寒;望終南餘雪,寒光閃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終南餘雪的題目,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的確完滿了,就不必死守清規戎律,再湊幾句了。

王士禛在《漁洋詩話》捲上裡,把這首詩和陶潛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並列,稱為詠雪的“最佳”之作。詩中的霽色、陰嶺等詞烘托出了詩題中餘字的精神。▲

參考資料:

1、 霍松林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136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顯示全部

創作背景

佚名

這是一首應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考了一下,寫出了四句就擱筆了。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則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

參考資料:

1、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58

2、 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95-96

3、 霍松林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5-136

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宮詞

唐代:薛逢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雪望原文、賞析3

雪晴晚望

賈島〔唐代〕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

鑑賞

這首詩展現了時景常情,但寫得獨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現出清冷的詩風。

詩題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詩內容。詩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畫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於讀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起筆即點出“望”字。薄暮時分,雪霽天晴,詩人乘興出遊,倚著手杖向遠處眺望。遠山近水,顯得更加秀麗素潔。極目遙天,在夕陽斜照下,溪水上空升騰起魚鱗般的雲朵,幻化多姿,幾乎多至“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歸”、“下”二字勾勒出山間的生氣和動態。在遍山皚皚白雪中,有采樵人沿著隱隱現出的一線羊腸小道,緩緩下山,回到白雪覆蓋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後則是冷光閃閃、含山欲下的夕陽。山峰在晚照中顯得更加雄奇。樵人初歸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動靜光色的摹寫中,透出瞭如作者賈島詩風的那種清冷。

詩人視線又移向另一角度。那邊是“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遠處山岡上,野草正在燃燒。勁鬆鬱郁蒼蒼,日暮的煙靄似斷斷續續生於石松之間,而傲立的古鬆又衝破煙霧聳向雲天。“野火”、“斷煙”是一聯遠景,它一明一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岡草”貌似枯弱,而生命力特別旺盛,“野火”也不能燒盡。“石松”堅操勁節,形象高大純潔,“斷煙”也不遮掩。

詩人飽覽了遠近高低的雪後美景,夜幕漸漸降臨,不能再盤桓延佇了。“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在這充滿山野情趣的詩境中,騁目娛懷的歸途上,詩人清晰地聽到山寺響起清越的'鐘聲,平添了更濃郁的詩意。這一收筆,吐露出詩人心靈深處的隱情。作者賈島少年為僧,後雖還俗,但屢試不第,仕途偃蹇,此時在落第之後,棲身荒山古寺,暮遊之餘,恍如倦鳥歸巢,聽到山寺晚鐘,禁不住心潮澎湃。“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辭》),詩人頓萌瞿曇歸來之念了。

就在寫這首詩的圭峰草堂寺裡,賈島曾寫過一首《送無可上人》,為無可南遊廬山西林寺贈別,最後二句雲:“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儘管此後賈島並未去天台山再度為僧,與無可結近鄰,但在寫詩當時,是起過這種念頭的。這應是“聞打暮天鍾”一語含義的絕好參證。同時,作者在那首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之下自注雲:“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這幾句在表現苦吟孤傲之中也明言有“歸臥故山”的思想。

“聞打暮天鍾”作為詩的尾聲,又起著點活全詩的妙用。前六句逶迤寫來,景色全是靜謐的,是望景。七句一轉,緊接著一聲清脆的暮鍾,由視覺轉到了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整個詩境形成了有聲有色,活潑潑的局面。讀完末句,回味全詩,總覺繪色繪聲,餘韻無窮。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雪望原文、賞析4

原文:

望雪

唐代:李世民

凍雲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譯文:

凍雲宵遍嶺,素雪曉凝華。

夜晚嚴冬的陰雲將山嶺遮蓋,清晨到處都是潔白的雪花。

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雪片飄進窗戶後變成細碎的粉末,迎風飄舞,忽東忽西。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沒人梳妝卻飄灑下香粉,沒有樹林卻偏偏飄來鮮花。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

雪花亮光照徹天空,使黯淡的`夕陽殘照感到羞慚,五彩繽紛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註釋:

凍雲宵(xiāo)遍嶺,素雪曉凝華。

凍雲:冬季天氣寒冷,連雲彩也好象凍結在一起。凍,一作“秋”。宵:夜晚。素雪:白雪。曉:清晨,一作“晚”。華:同“花”。

入牖(yǒu)千重碎,迎風一半斜。

牖:窗戶。

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

不妝:無人梳妝。

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xiá)。

縈空:指雪光照亮天空。縈,環繞。破彩:使彩雲破滅。謝:雕落,衰敗。晨霞:朝霞。

賞析:

寒冷的天氣裡山林上空的雲都好像被凍住了,潔白的冰雪凝聚了江山。 看似美麗的風景卻是一碰即碎的畫卷,好像被風吹斜了一半。天空到處飄散著雪花彷彿不需要化妝的大地也畫上了濃妝,滿山遍野的樹都在盡情的用花瓣展現自己的美麗。望著天空上快落下的太陽自己有一絲愧疚,沒有早上美麗的晨霞,也不會有黃昏邂逅的七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