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片段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1.12W

導語:成長是一個永遠也說不盡的話題。我們要不停地去學習,才能更好的豐富自己的人生。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片段教學設計模板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片段教學設計模板

  片段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標: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認識後天的教育對於成才的重要性。

2、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等式,你認為這個等式成不成立?為什麼?

天才=人才?

同學們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據你們的瞭解,方仲永是天才嗎?

當然是。他五歲還不認識書寫工具時就能寫詩,並“自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詩立就”,而且詩的“文理皆有可觀者”。

不過他後來怎樣呢?十二三歲時才能漸退,“不能稱前時之聞”;七年後“泯然眾人矣!”

這位天資過人的神童最後並沒有理所當然地成長為人才。

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在思考:這是為什麼呢?

二、立足文字,分析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

1、接下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後“泯然眾人”,文中哪個人物應該承擔責任?並請以勸告的口吻對他說幾句話。

(學生活動: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選派一箇中心發言人。)

歸納:從文章內容來看,阻礙方仲永成才的一個主要人物是他父親,他的貪財短視造成

仲永錯過成才的機會。從“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可以看出。本來方仲永才能初現,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在父親眼裡,兒子是棵搖錢樹,兒子寫詩,其邑人“賓客其父,錢幣乞之。”這足以說明,仲永的父親完全忘記了做父親的責任。“不使學”毀滅了方仲永的前途,使這位神童無形中夭折在自己父親的手裡。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妨礙仲永成才的一個因素,他們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沒加以培養,對“世隸耕”的方仲永的父親來了180度大轉彎。如果沒有“賓客其父,以錢幣乞之”。方仲永的父親吃喝貪財的一面得不到萌發並滋長,也許結局會完全轉變,再說邑人的.吹捧導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這群人無意中對方仲永“泯然眾人”發揮著潛在的催化作用。最後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觀全文,不難發現方仲永懶惰,自認為天資過人,沒有起碼的學習,更不說勤奮刻苦了,等天資衰退後,他仍不以為然,年齡增長而才能減退,如此差距這能全怪別人?

方父的貪財短視、邑人“以錢幣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這種種因素的制約下,一個智力超群、才華橫溢的詩壇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哀傷、嘆息!)大家看標題中的這個“傷”,不正是王安時先生當時最真實的心理寫照嗎?他“傷”的僅僅是仲永的個人遭遇嗎?我們一起來讀讀文章最後一段。

2、讀文中相關語句,理解“受之天”與“受於人”的關係,認識後天的教育對於成才的重要性。

(生讀。)

作者“傷”的是什麼?

我們認為,王安石為之“傷”的原因:一為仲永而“傷”,幼時天資過人最終卻因自己後天的不努力而“泯然眾人”;二“傷”社會上如仲永之父貪財短視的可悲之輩;三“傷”邑人聞聽盛名趨之若鶩的不良心態和仲永的貧困家境,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於人者不至也”

的深遠意味吧。

再回到開頭的等式,想想天才,就是“受之天”的人,要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受之天+受於人=人才(人的天資並非一成不變,只有後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三、超越文字。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同學們,相信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上天賦予我們的某項才能,如果我們能吸取方仲永的教訓,努力接受後天的教育和學習,每個人都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最後送大家幾句箴言,與大家共勉:

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梅蘭芳)

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愛因斯坦) 如果你有偉大的才幹,勤勉將會增進它。如果說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勉也可以補足它 。(斯邁爾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四、課外活動。

課外收集被人譽稱為“天才”的故事,探究他們的成長奧妙。

感謝指導!

  片段教學設計模板2

《傷仲永》教學設計(十分鐘片段教學)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認識後天的教育對於成才的重要性。

2、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學了《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個神童變成庸人的故事;一個白天鵝變成“醜小鴨”的故事;一個天才的悲劇。)

二、探究:

(一)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等式:天才=人才?

你認為這個等式成不成立?

從《傷仲永》著篇課文裡我們知道這個等式是不成立的。

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瞭解,方仲永是天才嗎?

當然是。他五歲還不認識書寫工具時就能寫詩,並“自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詩立就”,而且詩的“文理皆有可觀者”。

不過他後來怎樣呢?十二三歲時才能漸退,“不能稱前時之聞”;七年後“泯然眾人矣!”這位天資過人的神童最後並沒有理所當然地成長為人才。

(二)仲永由神童變成眾人的悲劇是怎麼造成的呢?(你認為是誰的錯?)

1、是方仲永的父親錯了,因為他“不使學”。

(他的父親也沒有錯,因為他家裡很窮,人在不能生存的情況下,肯定要想辦法來生活啊。)

2、是他同鄉造成的這個悲劇,因為他們“賓客其父親,以錢幣求取方仲永的詩”。(都是金錢惹的禍,做為父親當然也期望聰慧的兒子有朝一日,也能前程似錦。可如果不是鄉親們用錢來買仲永的詩,他父親也不會那麼去做。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下農民階級的悲觀命運的對映。)

反對:賓客也沒錯,難道花錢欣賞別人也有錯嗎?

3、是方仲永自己的錯,因為他沒有極力的吵他的父親送他上學。

(方仲永沒錯,從“日攀仲永環謁於藝人”中的“攀”可以看出,是他父親強迫他去的,並不是他自己想去。)

追問:假如他極力的吵著要上學能如願嗎?(封建家長制下,忠孝倫理下,仲永再怎麼反抗也是徒勞的。封建社會中有很多的貧困子弟如果能接受教育,都能夠成才,可事實上他們都讀不起書啊!)

4、作者、作者的舅舅錯了。

他們應該勸仲永的父親送他去上學。

追問:那麼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或作者的舅舅,你會怎樣勸仲永或仲永的父親。

標籤:模板 片段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