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

校園7.32K

《誠實與信任》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課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範文一

《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敘述了兩位車主妥善處理反光鏡被撞碎的一件小事,說明了“人與人之間,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文章語言樸實,字裡行間洋溢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融思想性與人文性於一體。結合課前的設計和上課的得失,反思如下:

一、檢測預習,瞭解學情。

由於是新接班級,師生都處在磨合期,方法互不適應。為了讓預

習有效,我總結了預習方法,並對學生作了指導。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呢?本人認為必須有檢查才能督促他們去預習。因此每節課開始都要檢測預習情況,從兩方面著手:生字詞的掌握和課文內容的瞭解。本節課我的做法則是一查詞語,二看理文,三知內容。

二、緊扣課題,展開教學。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誠實與信任》,為什麼以此為題呢?我反覆研讀課文,認為是作者的誠實(主動留下字條要承擔責任)和對一個陌生人的信任(留下真實姓名和地址)才贏得了對方的信任的。正因為這樣,讓學生理解“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就成了課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課題展開教學,首先抓“誠實”,讓學生找出能表現“我”誠實的語句並認真品讀,在學生深入理解了“我”的誠實以後,創設情境“假如是你,會怎麼做,為什麼?”有的說悄悄走開,有的說和作者一樣。我繼續追問:“你和他素不相識,不怕對方貪財嗎?不怕對方敲詐嗎?不怕對方獅子大開口嗎?”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因為‘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學生一語道破,理解了“信任”在這裡的涵義,同時也理解了小紅車的主人為之感動的是‘我’的誠實,更是‘我’對他的信任。這樣,以題目為突破口,圍繞著題目“作文章”,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

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體驗到課文其中飽含著人文教育“在這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與信任。”的人生哲理,真正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拓展延伸,增加容量。

“海量閱讀”實驗重視拓展性教學,這樣做有助於教學的開放,課堂知識的延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是,課堂上的拓展要適度,要以教材為主拓展閱讀空間,讓學生對材料自主感知,自主發現,再經過組合、內化,從而獲得新的經驗,發展創新素質,形成自主性人格。學完課文,我請學生們閱讀練習六的一個誠信小故事,並作了內容概括和中心的挖掘,完成了課後的要求。在閱讀中進一步領悟到“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學生談完後,我又及時讓學生閱讀了下面的誠信的短語,通過理解,誠信的可貴和重要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還有什麼比金錢更重要。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友愛 友情 親情 愛情 時間 平安 健康知識 快樂 幸福 和諧 寬容……)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我和學生在心靈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會受益終生的。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由於備課匆忙,教案不熟,駕馭課堂能力不強(反應不靈敏),有的地方放得不開,處理膚淺,未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語不豐富。

  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範文二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碼的品質,它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於人們的行為中。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是一個高尚的人。《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記述“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斷了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後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紙條,後來小紅車主人打電話過來不是要求索賠,而是表達感謝,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任何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及其平常的小事,但小中見大,樸實感人。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緊張、曲折的故事,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孩子的朗讀感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同桌互讀、男女生搭配讀。在朗讀中感受人物形象,讀得透徹了,也就跟隨人物進到了故事中,效果會更好,由此讓學生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水到渠成。

  四年級語文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範文三

語文教育,尤其是國小語文教育的多重功能和奠定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是極為深遠的。一個人國小階段熟讀過的東西,往往終生不忘,耳熟能詳,影響人一生。進入新課程以來,在語文教學中更多地從關愛學生生命發展的基點著眼,而提倡個性化閱讀、啟發自由感悟和注重生命體驗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充分地依託課文的教育因素,重視價值觀的導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鼓勵質疑,引導發現。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是自主探究的源頭。設計質疑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造成認知的衝突,從而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慾望。在《誠實與信任》一課開課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誠實指什麼?信任指什麼?”調動學生以有的知識積累進行質疑“此時,你的頭腦中對什麼最感興趣?”課堂學習的內容是學生的自我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有價值的、與文章中心有關的重點問題,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就調動了。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質疑的能力,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確定學習的目標,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對價值取向的探究慾望。

二、感悟課文,激發體驗 。

讓文章本身去教育學生,使他們在多讀多思中去自悟自得,大可不必太拘泥於“搬運”別人的觀點,並把這些觀點硬塞給學生,因為這樣的效果並不見得好。在《誠實與信任》精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圍繞“‘我’的誠實表現在哪裡”這個話題讓學生在讀中勾畫、理解、感悟;提出“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者留下聯絡的字條真傻”這一引起爭論的話題是學生在議中領悟,走進課文,與文字對話,從課文中找出理由,感受到了“我”的誠實、光明磊落、不逃避責任,為進一步昇華認識鋪路搭橋。在“作者的誠實還表現在哪裡”是使學生感悟到“我”的認錯、認賠,意脈貫通,自然的牽出小紅車主人的“感動、感謝”,水到渠成的造成“我”與他合龍之勢。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體驗到課文其中飽含著人文教育“在這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與信任”的人生哲理,真正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課文把學生引導到知識的海洋遨遊,擷取知識的珍珠,思考人生的哲理。學生在讀中悟理,汲取做人的精華。

當然,課文價值導向不能使學生僅僅侷限於對文字的價值取向的認識,但有點缺陷的真實遠比強行統一的完美更有價值。在課堂閱讀過程中應當寬容學生的心靈感悟與自由表述,師生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加以及時導向與點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會做智慧之人,善良之人。這一切一定能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記憶和無法重複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