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

校園8.18K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國王的演講》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1

剛看完《國王的演講》,就立刻想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看到字幕上打出每次戰爭演講,萊迪都陪伴在伯蒂身旁。萊迪和伯蒂在餘生中一直保持著親密的關係時,我眼眶溼熱。

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在小時受到奶媽的虐待,養成了講話結巴,嚴重時甚至說不出話來的毛病。這位後來的國王在做公爵時,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釀酒師的兒子做自己的口語矯正老師。這位羅格先生,也就是萊迪(親暱稱呼)既沒有資歷,職位證書,也沒有醫生執照,卻做起了國王的良師益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幫助伯蒂找到結巴病的根源,糾正他的發音,鼓勵他重拾信心戰勝自我失敗的恐懼,最終成為一名讓臣民擁戴信服的`代表英國反抗精神的國王。

這部影片既是部勵志片,也是部反映人之間友情的溫情片。尊重、信任、迷茫、懷疑、憤怒、謙虛、友愛等等情感充斥其間,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在追求世界和平共處的共同目標下,友情可以跨越身份的界限,跨越年齡的間距,迸發出向上的力量,激勵人的成長。因此,個人覺得《國王的演講》堪稱是部經典的好片。

伯蒂在說話時,有時因為發音的問題,會停頓很長時間,聽聽朱迪是怎麼鼓勵他的:有時停頓會讓語氣顯得嚴肅、莊重。即使再怎麼失敗,朱迪一直堅持不懈地幫助伯蒂說出話來。他消除一切不利於伯蒂說話的因素,如佈置講話的會場,使之顯得像家裡一樣溫馨從容,開啟窗戶,讓新鮮的空氣流動在室內,關閉話筒閃爍的紅燈,以免引起伯蒂的恐慌等等。對於朱迪,正如伯蒂所說的他像是我的家人,像個兄長似的照顧我。這正是他們之間友情的寫照。儘管之前伯蒂對朱迪有些小瞧和不信任,甚至拒絕了他的治療。而時間總會讓人性顯現,友情彌堅。

歲月流金,黃沙散落一地。在歷史的長河中,撿拾起一顆顆珍珠串聯,便有了今天各種珍貴難忘的情感。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2

他天生並不是口吃,只是對自己過於自卑;他其實可以改變,只是對自己的影子害怕;他是一個國王,但或許你會因為他的某些缺點而認為他領導不了這個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龐大帝國。可事實不得不讓我們承認,他有能力領導好這個國家,甚至能成功地引領這個國家走過危機,他就是喬治六世——當年的約克公爵。

電影的背景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本應繼承王位成為英國國王的溫莎公爵,為了一個離過婚的女人而放棄王位,他的弟弟——約克公爵不得不接過國王的權杖而成為喬治六世。一直以來,這位新任國王由於口吃總是無法在公眾面前進行演講,在妻子的幫助下,萊昂納爾?羅格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幫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礙,並最終幫他完成了英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演講——1939年的反法西斯聖涎演講。

國王的小名叫Bertie(伯特)——所以他也也叫艾伯特王子,羅格醫生總是這樣新切地叫他Bertie,以示他們之間的平等。在羅格醫生哪裡,Bertie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完全不像一個國王,更像一個經常犯錯誤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暴露出很多普通人的缺點,國王的光環早已從他身上褪去。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偉人成功的示範,更像是一個小人物的力爭上游的勵志故事。當國王的演講終於贏得全世界的掌聲時,我們為他祝福,向他致敬。

其實在很多時候,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短處就等於戰勝了自己,而戰勝自己就超越了一切,但是,戰勝自己的難度往往遠比戰勝一個敵人要困難得多。因為我們對自己的定位常常隨著自身的改變而放低要求,所以我們又應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去保持自己的態度不發生扭曲,這枯才不至於“心有餘而力不足”。心中時刻想著戰勝自己,把自己當作最大的敵人,這是走向成功的法寶。

當然,Bertie的成功也離不開羅格醫生的幫助,他們就像一顆螺母和螺圈,緊緊地靠著,互相作用著,為英國的根基裝上了牢牢的“保險”。

無論是勇氣、戰勝、堅持、努力、朋友還是什麼,他們就如同齒輪,咬合、旋轉,才帶動了駛向未來的方舟,才使英國曆史上出現這樣一筆濃墨重彩。

向喬治六世致敬!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3

《國王的演講》發生在喬治六世在就任後的第一個聖誕節前為做演講的準備時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選擇了退位,而喬治六世也就是帝昂被指定為國王的接班人,但喬治六世卻因為口吃,不敢再國民面前進行演講,最後通過他與醫師,艾伯之間的交流和治療,最後成功在國民面前進行演講的故事。

片中國王喬治六世的口吃,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後天造成的,片中喬治六世親自承認,因為從小母親不愛他而愛哥哥愛德華八世,父親也不喜歡他,甚至連傭人也不給他足夠的食物,讓他常常飢餓,而使他自小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也就產生了在陌生人面前講話口吃的現象,這一點可以從他在和妻子女兒和醫師艾伯面前能正常進行流利的交流,而醫師艾伯也自然是知道病因,從而積極而幫助喬治六世克服心理障礙,進行醫療過程中也使兩人中產生了一段克服身份階層的真摯友誼。

因為本片還是活的過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電影,所以我也為片中影員的精湛演技所澤膚,片中的兩個鏡頭最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便是喬治六世在經過一系列的治療以後,還未達到預期的結果而感到灰心喪氣時,艾伯而說出了一段激烈的話語,從而刺激了喬治六世,最後兩個人在大道上分開的場景,當時的艾伯威力激勵喬治六世,甚至阿是冒著友誼破裂的語氣,最後喬治六世憤然離去,留下艾伯一人在大道上留下一個欣長的背影。

讓人感到悲慼,讓人心痛,另一個便是,兩個女兒在喬治成為國王后,見到喬治時說,陛下你好後,喬治那一瞬間呆滯的表情讓人感到心痛,片中並沒有什麼華美的特技,情結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平緩流暢,像一個老人像我們緩緩講述一個故事一般,讓人情不自禁的跟著情景而動,由此可見演員的演技高超。

我從中得到最大的啟示是,國王通過自己和朋友親人,之間的共同努力克服心中的陰影而取得成功,說明那在生活中親人朋友對我們的重要性,我們要懂得珍惜愛護親情友情。

一、大學生該如何和諧相處

大學四年我們在一個校園度過,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因為沒有正確處理好關係而導致矛盾的發生。比如,這幾年發生的校園投毒事件,校園謀害同學案這些使得我們不得不將同學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因為這已經關係到我們的切身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

來到大學,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但卻因為各種的原因,我們或許並不能真正的控制好我們的行為,這也就導致了矛盾的發生。大學是我們進入社會的最後一個鍛鍊,完善自己的地方。這也是對我們的另一種考驗。只有正確合理的處理好我們與同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將來才具備處理好與工作,生活中的各種關係。

大學生,也是青年人,具有的便是活力與激情,對自己充滿了自信,所以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總是會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或許平時沒什麼,但一當矛盾發生時,這就無可非議的成為了後面更加激烈的.事情導火索。因為各自不相讓,而發生一些各自後悔的事情。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學會謙讓,學會忍耐,學會包容。謙讓讓我們得到友誼,忍耐讓我們避免一些可以不應該事情發生,包容讓我們充滿魅力。

其實,大學生之間要的就是一種謙讓,忍讓,包容的心情去對待彼此,我認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和諧愉快的度過這樣一段美好的人生,只有這樣的日子才值得我們擁有,值得我們回憶。

二、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每個人對責任的理解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來有兩部分,一法律二道德。法律,是立國之本,是每個公民度,都應該遵守,肩負的,因為它也是每個人的義務,它能規範約束你的行為,它是準繩。道德,卻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自我約束,即每個人要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積極履行這些該做的事情就是在履行社會責任,當然這些該做的事情就包括對自己,對家人的照顧,對社會,國家的奉獻。

因為當代社會的原因,導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盡相同,因此有的大學生有自我責任、家庭責任,有的有社會責任、國家責任,有的卻連最基本的自我責任都沒有。但從總體上說,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還是比較明確的而且這種責任感不斷的加強。希望這種社會責任成為今後中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中國的振興做出貢獻。

就社會而言,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責任,因為每個人都享有權利,當然也要承擔責任。對於大學生來說就更要成為履行責任的排頭兵,歌手叢飛感動了中國,那是他用自己的高尚品德贏得了社會的尊重,他資助了一百多名孩子自己卻無錢治病,他在用自己的行動來感化眾人,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做出了楷模。

大學生應是推動時代進步的精英。從現狀看,大學生自我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對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發展要求比較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家庭責任意識不強,愛情、婚姻責任觀念比較混亂,職業責任認識比較模糊,合作意識不強等。總體來說,責任意識在提升,但社會責任感還有待繼續加強。

感情冷漠、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是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部分大學生心理問題很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大學生自殺?心理素質太脆弱,責任意識太淡漠,在各種壓力產出輕生。自殺首先是對自己不負責,對父母不負責。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不能負責,又怎麼能夠去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當然這是社會壓力大的體現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自己心理的脆弱。

我認為,當前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給大學生補關於道德修養和人格完善的課,還要同時進行糾錯。因為,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雖說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念很粗淺、很幼稚,但畢竟已經有了,而且很牢固。像現在的高中、初中學生腦子中,錢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談戀愛。當他們帶著這種觀念來到大學時,不但要補課,還要糾錯。

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資源庫,是國家的希望,所以為大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是我們大學的一個責任,也是我們大學生的的一門必修課。所謂欲成才先成人,只有在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前我們才有資格去為我們的祖國做貢獻。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4

當一個人有口吃,他的工作卻是需要不斷的演講時,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說換一個工作,但對於國王來說,這是沒法換的,只能不斷的克服。電影《國王的演講》就講述了艾伯特克服語言障礙發表戰前演講的故事。小編整理了一篇網友的觀後感,一起欣賞吧!

電影《國王的演講》描述的是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約克公爵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作為國王,向全世界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的故事。

觀看《國王的演講》時,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知道是很早以前看過書本還是電影。電影中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細節。比如國王的妻子莫琳溫柔體貼、聰明能幹,一直對自己的丈夫抱有堅定的信心;比如主角約克公爵知道自己有語言障礙,一直積極努力的尋求解決的辦法;比如羅格醫生面對約克公爵時的不卑不亢,我的地盤,我做主。

如果一個人患有語言障礙的人需要不斷演講,卻不能考慮換個職業,作為演講者需要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我在想,即使你是王公貴族又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關要闖;如果有權或者有錢,可能會在解決問題時,提供更多的選擇,但需要做出突破的還是自己。如果我們把問題當成嚴重的問題時,很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我就是這樣,再優秀的醫生都幫不了我。這樣的思維模式,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

莫琳對丈夫的包容和信任,給了約克公爵很大的勇氣。如果換成是我,潛意識裡可能會認為,作為演講者口吃是失敗的,會對對方產生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如何在對方(比如老公或者孩子)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時,如何保持對對方的信任,給對方以支援和鼓勵,而不是打擊,是我需要學習的一個課題。

羅格醫生在最初面對不太配合的患者約克公爵時,機智、幽默、不放棄,不卑不亢,用投機取巧的方式(讓約克公爵在聽大聲的音樂時錄下約克公爵流利的演講,因為人思考時是不會口吃的)讓約克公爵產生了信心,並尊重約克公爵的要求只解決身體層面的障礙。這個過程,我不由得為羅格醫生擊掌這得多有經驗,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迅速判斷出患者的問題,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終讓患者產生信心!在對方不配合的時候,依然尊重對方,自己也沒有沮喪失望,這是多難修煉的平常心呀!措施明明有用,對方卻牴觸不承認,尋常人怕是會產生你怎麼這麼不可理喻!的憤怒吧?

看著約克公爵和羅格醫生的各種練習和慢慢取得的成就,不由得為兩人欣喜。

在國王去世後,愛德華公爵繼承王位,但忽視自己的職責,沉迷於談情說愛,約克公爵義正言辭的勸說愛德華承擔自己的職責,卻被愛德華反駁得啞口無言,又回覆到嚴重口吃的程度,所有治療毀於一旦。而羅格醫生認識到約克公爵的優點和特質後,堅定的勸說約克公爵自己成為國王,憤怒的約克公爵拒絕了羅格醫生的提議。羅格醫生忍不住與妻子抱怨:一個優秀的人,拒絕自己的優秀,該怎麼辦?睿智的妻子回答:一個優秀的人,為什麼一定要成為優秀的人呢?你應該向他道歉。是的,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到別人身上,即使你的意見正確無比。最終,二人的友誼獲得了勝利。在約克公爵成為喬治國王后,他力排眾議,任命沒有學歷沒有行醫資格的羅格為自己的私人醫生,並最終在羅格的幫助在,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鼓舞人心的演講。

願自己也擁有堅持不懈,不妥協的態度!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5

一位國王,在人們心中必將是雄才大略、英勇威武,可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國王卻是一個口吃者,這部優秀影片記述了他戰勝口吃的傳奇經歷,讓我深有感觸。

影片講述了喬治六世國王的故事。喬治六世的哥哥愛德華退位後,他坐上了國王的寶座。然而喬治六世有很嚴重的口吃,發表演講時非常吃力,連幾句很簡單的話都結結巴巴地講不出來。但他妻子為他找到了是他“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國王開始積極配合,長年累月的練習和不懈的努力後,口吃大為好轉,隨後他發表了著名的聖誕講話,鼓舞了即將要二戰的英國軍民們。

看完影片後,我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國王的演講》當中,久久不能自拔。一開始的國王,由於治療多次都沒有用,便灰心喪氣,不肯再嘗試。我們很多人也像這時的國王一樣,經過了一系列的失敗,便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枉費日月。沒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個明天都是希望,無論陷入怎樣的逆境都不應該絕望,因為前面還有許多個明天。遇到失敗,不要灰心,只有堅定信念,充滿信心,才能獲得成功!

後來,國王經過妻子的勸說,配合治療,經過千辛萬苦,每日每夜地練習、運動,終於戰勝了口吃。迪斯雷利說過:成功的祕訣在於恆心。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學與練,為夢想付出最大的努力。成功就像一首歌,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主旋律,這首動人的歌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快樂的音符?

我的生活中也發生了許許多多像國王這樣的事。一次英語考試我只考了88分,拿到考卷的那一刻,我的心如被潑了一盆冷水,涼的徹底。我認為我英語不行,是考不好的。媽媽卻勸說我,堅持不懈的練習,遇到不會就問,你可以考好的!我重拾信心,每天晚上讀英語,遇到不會請教爸爸,日日夜夜地練習著,第二次考試我終於獲得了98分!

這部電影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令我永生難忘!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6

看了《國王的演講》,不難看的電影,可也不算好看,因為一開始你就會知道結局,一個會讓人勵志振奮的結局,可惜喜歡的不是那個國王,而是那個醫生,一個沒有執照的醫生,一個有著靈魂的醫生,一個沉默與誇張並存的醫生,一個不畏懼身份的醫生,一個一心想當演員的醫生,一個能背出莎士比亞所有經典臺詞的醫生,一個永遠無法被選上演員的醫生,一個能治好國王口吃毛病的醫生。

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天生的口吃,萊諾一直相信,而事實他也證明了口吃是可以痊癒的,在於怎麼去讓對方把內心想表達卻又無法表達的話順利的展現出來,國王作為公眾人物必須把自己的心聲以及全國人民的心聲準確無誤,甚至需要一種激昂,一擊即中的去表現,去樹立形象,獲得民心。

影片始終是影片,這個社會恰巧沒有這樣的醫生,恰巧也沒有這樣的國王,那給我的觸動又是什麼呢?恰巧是社會中眾多人的喧譁和眾多人的沉默,喧譁的東西總在表彰著一些人,而喧譁的`同時對於那些喧譁的人來說,無所謂激動與否,無所謂慷慨激昂否,因為那是他們的職業,當臺下觀眾陣陣鼓掌時,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演戲,如果不是發自內心,那麼也希望那些人可以把戲演得投入些,能讓臺下的觀眾得以共鳴。

顯然我不可能成為公眾人物,也不想成為公眾人物,可是那些不喧譁卻能慷慨激昂的老師,還是讓人動容。那麼如果我們是口吃患者,我們並不想要上臺,我們的要得是什麼,我想除了聆聽,還是一種有說服力有幫助性的表達,去激勵身邊得人。而如今我們有太多時候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文字可以在鍵盤上折射出大腦的思想,從而變得流利,且無任何需要停格,一一敲打。而這些話,在現實,卻無法表達。是真的無法表達嗎,或者總是給予自己一個藉口,智者是不需要嘰裡呱啦亂說一通呢,那樣只會變得浮躁,還是因為其實這些都是藉口,因為我們無法表達,也無從表達。

問題也就出現了,就如那個國王一樣,為什麼我們憤怒之時,我們那些齷齪骯髒的語言就會情不自禁的從嘴巴,從內心噴出,而且不以為然,覺得那不過只是發洩罷了,可我們該表達之時,那些順暢又去了哪裡?別說順暢了,在那時,似乎各位的語言組織能力,大腦的靈活性在那一刻全無,不是說錯話,要麼就是結巴,再不然的就是邊說邊緊張。不由內心順暢抒發的,表達力又會有多穿透,最最可悲的時無論怎樣的話語,我們會緊張,會束手無策,我們口吃了!

我們無法像國王一樣,在某個街巷的小店,偶遇一個名醫,恰巧他沒身份,他很幽默,最重要的是恰好他是治療口吃的,而且並能完全治好你的病。這一連串的現象都不可能發生,那我們又能怎樣去矯正我們自己的口吃呢?而如果影片只是過場,那個萊諾只是在你心裡劃過,那麼下次站在場上,也不用說站在哪裡了,就是普通的交流都會顯得有障礙。就如現在我們寫字,有電腦,可以敲打,甚至思路勝過鍵盤,而如果拿起一支筆,寫下這麼多文字,憋2個小時也不一定能把文章寫通順了,更無法一字不差的寫完,途中,某個字不會寫,敲打搜狗,查完筆畫,思緒也就沒了。

萊諾,在哪裡?我們的口吃是誰造成的?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可是怎樣變得不口吃,顯然多說話這是一句廢話,怎樣去突破這個語言關口,鄙人還是沒有這個能力,能知道的只是社會上沒有萊諾這樣的醫生,就算有,我們也無這個機緣,也無那個閒錢去矯正,那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再口吃?

文章的結尾原本想附上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臺詞,可最終發現整篇塗鴉不過是在圍繞“現代人的口吃”,無法圓最終的那句話,不過還是想寫最喜歡的那句。人能安貧即是富!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7

第一次看《國王的演講》是在其獲得小金人之後,大眾媒體眾口一詞的讚譽:精緻的鏡頭,流暢的剪輯,出眾的表演,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國產電影缺什麼它就有什麼)就這樣懷著好奇與期待之心看完了影片,果然名副其實。

之前極少看英國電影,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女王》。兩部影片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四平八穩的故事,不緊不慢的敘事節奏,都帶有一些英式幽默(網路上講這也是英國學院派電影特點),並且主角都在責任的約束之下的要進行自我犧牲。

回到《國王的演講》電影本身,這部電影主要有兩條線索:

一、國王如何克服口吃,戰勝自我的線索。二、國王(以下統稱伯蒂)與羅格如何從醫患關係發展到彼此交心的知己關係的情感線索。

有人說這是一部勵志片,但本人看來這部片勵志成分太少,也許是因為主演不像是《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從小就身殘智殘,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連串的打擊。他一出場就是公爵,身世顯赫,並且還有一個愛他的妻子一個美滿的家庭。在這一系列的背景之下,口吃對國王的打擊似乎很微不足道。至於影片最後的演講,雖然在前邊的鋪墊之下挺感人,但平心而論並不是很激動人心(這與《女王》的.感覺差不多,也許這是英國電影的特點吧)。對於看慣了好萊塢式勵志片的我們,這顯然不是很合胃口。不過話說回來,我相信導演自己也並不想把《國王》拍成好萊塢式的電影。

其實我認為本片最精彩還是兩位男主角的感情線索。一個街頭赤腳醫生(沒有執照)機緣巧合與國王相識,最終成為一生的知己。(排除二人的性別,聽起來很偶像劇)首先,我認為應該歸功於羅格獨特的治療方式治療雙方建立平等關係,這也為羅格瞭解伯蒂內心提供了條件。其次,還得歸功於那個特有的年代一個王權受到約束的時代。

下面我們就看看導演是怎麼處理二人的情感線索的。影片開始,在伯蒂妻子的牽橋搭線之下,兩位主角邂逅了。兩人的第一場戲火藥味十足,也讓觀眾看到了一個高傲且脾氣暴躁的公爵和一個面對貴族不卑不亢、略帶幽默的醫生。當然,伯蒂在發現自己在聽音樂能流利朗讀之後,他接受了羅格的治療(如果不這樣的話劇情就無法推進了)。在羅格的治療下,國王進步神速,這些過程導演一筆帶過,因為導演要把篇幅留給他們的內心交流。二人的第二場重要的戲是老國王死後,伯蒂不是與自己的妻子而是與羅格傾訴內心。此時伯蒂已經開始接受這個醫生。羅格建立平等關係,進行情感交流成功了。伯蒂不僅說了老國王對他的評價,還說出了他口次原因,與哥哥的微妙關係,就連他倆一起尋開心那點破事都招了。可想而知,此時對於伯蒂,羅格不僅是醫生,也是一位朋友。(導演將二人的交談處理得很有趣,伯蒂一會口吃,一會以歌唱表達,觀眾看了都忍俊不禁。)二人第三場戲是羅格與伯蒂開談論皇位的事,最終是伯蒂與羅格關係破裂。伯蒂的生氣恰恰反證了羅格瞭解伯蒂的內心。此時的伯蒂,一方面覺得哥哥不能勝任國王之位,而另一方面伯蒂自己也不願意但國王。羅格洞悉伯蒂內心,從國家大局以及朋友的角度出發,表達了對伯蒂的期許。也正因為說中了自己的心結,高傲的公爵十分生氣,顧於臉面,他也沒有接見前去道歉羅格。不知觀眾是否覺得這很像小朋友之間的慪氣。而在被告知治療結束後,羅格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親自登門道歉。看到此,我想觀眾都能理解他們在彼此心中的地位了。這場戲十分重要,它為後面在教堂的那場高潮戲做足了鋪墊。兩人的情感高潮戲是在教堂的那場戲。其實在以上幾場戲的鋪墊之下,從羅格被揭穿到又重新被信任的整個過稱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我們在被臺灣、韓國的偶像劇、苦情戲噁心了多年之後,再看羅格與伯蒂的情感戲,說實話很難用跌宕起伏或緊扣人心來形容。但導演把二人的情感戲處理得如此細膩、到位著實讓人佩服(比國產電影強多了)。(寫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出我內心的一個惡觀點砍掉最後演講那一段,本片基本可以取名為《那什麼拯救你,我口吃的國王》)

最後要感謝兩位主角的精彩表演,特別是科林,他那口吃的表演極易將觀眾帶入戲,時常讓觀眾為他捏把汗。毫不誇張的說,沒有兩位主演出眾的表演,這部電影肯定會有英國學院派電影的另一個特點沉悶。

觀《國王的演講》有感8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面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爭的一觸即發,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知道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願挑,那就只好自己來。他明知道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徵,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督,也就是說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後是責任,一顆責任之心。他說,民眾信任他。因此為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責任。

勇敢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眾的信任,自己的責任,才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歡的小保姆卻喜歡哥哥,小保姆為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己喜歡用左手,因為形象不好,被逼著用右手。由於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為換來一雙直腿。自己喜愛做飛機模型,因為不務正業被剝奪了這一喜好。總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剝奪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助之下,他敢於面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於面對自己,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勝自我。自己解開自己的心結,才能釋放自己,從陰影中走出來。戰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自己,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後,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直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幹什麼,她一直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對他說: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棄,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己的責任,堅定自己的信仰,帶著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標籤:有感 演講 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