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通用5篇)

校園1.61W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需要用到試題的情況非常的多,藉助試題可以更好地檢查參考者的學習能力和其它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試題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通用5篇)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篇1

一、選擇題

1.教育科學有諸多的分支學科,其中在整個教育科學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的是(C )

A.教育哲學 B.教育心理學C.教育學 D.教學論

2.“四書”、“五經”是中國封建社會正統的教育內容,下列著作不屬四書範圍的是( D)

A.《大學》 B.《中庸》C.《論語》 D.《春秋》

3.一個社會的教育發展程序與其政治經濟發展程序之間的關係是( C)

A.教育超前於政治經濟發展 B.教育滯後於政治經濟發展

C.教育常常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D.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發展狀況

4.教育者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B )

A.順序性和階段性 B.不均衡性C.穩定性和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5.智力可以分解為多種因素,下列哪種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A.觀察力 B.想像力C.思維力 D.判斷力

6.我國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體承擔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責任?( A)

A.地方 B.中央C.社會力量 D.學生家長

7.“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體現了教師工作的(D )

A.複雜性、創造性 B.連續性、廣延性C.長期性、間接性 D.主體性、示範性

8.“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D)

A.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B.啟發性原則C.循序漸進的原則 D.鞏固性原則

9.“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 C)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B)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全面瞭解學生C.培養優良的班風 D.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對於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究竟以誰為主問題上存在爭論,一種理論是形式教育論,另一種理論是(C )

A.學科課程論 B.活動課程論C.實質教育論 D.現代課程論

12.三結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

A.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B.班主任、科任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

C.校長、教師和家長教育三結合D.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三結合

13.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反映教師勞動的哪種特點?( D)

A.主體性 B.創造性C.間接性 D.示範法

二、填空題

14.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教育學的發展開闢了真正科學化的道路,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理論對我國建國初期的教育曾發生過重大影響。

15.“揠苗助長”、“陵節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錯誤就在於不顧人的發展對教育的制約,違背了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

16.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惟一途徑。

17.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

18.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課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點是自願性、靈活性、實踐性。

三、簡答題

19.教育學的發展歷經了哪幾個階段?標誌著第二階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答案】:教育學的發展歷經如下階段:萌芽階段;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的出版,標誌著教育學作為獨立的學科開始形成。

20.課程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哪些?

【答案】:課程內容包括: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基礎知識;關於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識經驗;關於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度的知識經驗。

課程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

21.簡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案】:①通過開展社群教育進行德育;②創辦業餘黨校;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論述題

22.為什麼說教育和社會生產力之間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試加以論述。

【答案】: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①生產力的發展決定教育目的的確定;②生產力水平制約著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③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以及學校結構;④生產力水平還制約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

(2)教育對生產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這主要表現在:①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手段;③教育是產生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篇2

一、選擇題

1、1924年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出版,該書的編寫者是( B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恆指物體不論形態如何變化,其質量恆定不變。皮亞傑認為,兒童開始具有守恆觀念的年齡階段是( C )

A、0-2歲

B、2-7歲

C、7-11歲

D、11-15歲

3、某生的智力年齡為10歲,實際年齡為8歲。按照斯坦福-比納量表的智商計算公式,該生的智商為(C)

A、80

B、100

C、120

D、81

4、兒童剛表現改進錯誤的行為,家長便取消他看動畫片的禁令,孩子隨後表現出更多的改進錯誤的行為。這種取消厭惡刺激,從而使某一行為反應概率增加的過程是( B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5、小明學習不是為了獲得家長的讚許,也不是為了贏得名次,只是他發覺知識學習過程本身就有樂趣。根據奧蘇伯爾關於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理論,小明的學習動機屬於( A)

A、認知內驅力

B、自我提高內驅力

C、附屬內驅力

D、自我效能感

6、兒童在知道“白菜”、“蘿蔔”和“菠菜”等概念之後,再學習“蔬菜”這一新概念。這種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結構聯絡起來的學習屬於(B)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並列結合學習

D、類屬學習

7、老師在講授直角三角形時,列舉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型別的直角三角形。這種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質特徵“含有直角”,同時變換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質特徵“直角的方位”,就是運用了( B )

A、定勢

B、變式

C、直觀

D、遷移

8、在記憶一篇較長的文章時,開頭和結尾部分容易記住,中間部分容易遺忘,這是那種影響的結果。( D )

A、同化

B、痕跡消退

C、壓抑

D、前攝抑制與倒攝抑制

9、下列那種技能不屬於心智技能( A )

A、書寫技能

B、閱讀技能

C、寫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漢語拼音的學習干擾了英語音標的學習。根據遷移的性質,這種遷移屬於(B)

A、正遷移

B、負遷移

C、垂直遷移

D、水平遷移

11、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總目標,對學習時間作出總安排,並列出學習日程安排表。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C )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精細加工策略

12、學習英語單詞屬於( B )

A、概念學習

B、符號學習

C、命題學習

D、原理學習

13、某學生過分害怕貓,教師先讓他看貓的照片,談論貓,再讓他看關在籠中的貓,接近貓,最後讓他摸貓、抱貓,消除他對貓的恐懼反應。這種行為矯正技術就是( B )

A、放鬆療法

B、系統脫敏療法

C、厭惡療法

D、滿灌療法

14、某人在判斷行為的好壞時,關注的是行為的具體結果或與自身的厲害關係。根據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種道德判斷水平屬於( A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普遍倫理水平

15、無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都能達到某項學習任務的規定水平,只不過所花的時間有所差別而已。這種教學理念就是布盧姆所提出的( C )

A、情境學習

B、合作學習

C、掌握學習

D、發現學習

二、填空題

16、學與教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以及 評價/反思 過程。

17、在解答問題時,有些兒童傾向於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這種認知方式屬 沉思型 認知方式。

18、根據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6--11歲兒童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培養 勤奮感 。

19、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的 認知結構 。

20、兒童多動症是國小中最為常見的以 注意力 缺陷和活動過度為特徵的行為障礙綜合症。

21、維納提出歸因的三維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維度是指穩定性、內在性與 可控性 。

22、賈德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這種遷移理論稱為 經驗類化說 。

23、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 言語直觀 。

24、技能指通過 練習 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25、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 監控策略 和調節策略。

26、創造性指個體產生新穎奇特、有 價值 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和 內化 三個階段。

28、羅森塔爾等人研究發現,教師的 期望 對學生產生自動應驗效應,這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

29、勒溫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集權型、 民主型 和放任型。

30、加涅認為,程式性知識包括心智技能和 認知策略 兩個亞類。

31、中國心理學家通常把學生的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的學習和 行為規範 三個階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發現, 中等 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果的提高。

33、班圖拉把強化分為三種: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與 自我強化 。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 關注學生 三個階段。

35、 常模參照 評價是以學生所在團隊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根據學生所在團隊中的相對位置來報告評價結果。

三、簡答題

36、簡述學習動機的激發措施。

答: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饋資訊,妥善進行獎懲;

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7、簡述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答:①準確地示範與講解;

②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④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38、簡述國小生品德培養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說服;

②樹立良好的榜樣;

③利用群體約定;

④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39、簡述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

答:①認知目標:分為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

②情感目標;

③動作技能目標;

40、簡述影響學生觀察直觀物件的主要感知規律。

答:①強度律;

②活動律;

③差異律;

④組合律。

41、簡述促進知識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運用記憶術;

③進行組織塊化編碼;

④適當過度學習;

⑤合理進行實習。

四、論述題

42、聯絡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答: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①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支援容忍標新立異者;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選擇餘地;

③在考試內容形式上增添無固定答案的問題,評估學生成績時考慮創造性的高低。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3、開設培養創造性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①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②進行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進行自我設計訓練

④進行頭腦風暴訓練

43、一名專家到一所國小考察學生的地理知識。她瀏覽了一下課本,向學生問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個幾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熱還是冷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時,教師對專家說,“我確信他們是知道的”。於是教師向先生問道,“地球的核心是什麼樣的狀態?”“地球核心是火熱的熔岩”,同學們齊聲回答。試問,為什麼原本有意義的知識學生只能如此死記硬背?請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對此現象進行分析。

答:1、奧蘇伯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係,把學生的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

2、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絡,相反,如果學習者並未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只是依據字面上的聯絡,記住某些符號的詞句,則是一種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

3、意義學習的產生有主客觀條件,客觀條件是材料本身有意義,主觀條件包括:學生有適當觀念、學生將新知識與適當觀念聯絡起來的傾向性,使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4、從本案例來看,材料本身有意義,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是主觀條件,也就是說,學習沒有將新知識與適當觀念聯絡起來,從而沒有使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篇3

1.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德國學者馮特( )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誌的。

A.1879

B.1903

C.1789

D.1924

2.青年初期是世界觀( )。

A.形成時期

B.初步形成時期

C.初步成熟時期

D.成熟時期

3.對黑猩猩做“頓悟實驗”的是( )。

A.苛勒

B.托爾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學生學習“功一力×距離”,這種學習屬於( )。

A.辨別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規則或原理學習

5.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傾向

B.避免失敗的傾向

C.迴避困難的傾向

D.追求刺激的傾向

6.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學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並注重與教育實際相結合。這一時期是教育心理學的( )。

A.初創時期

B.成熟時期

C.發展時期

D.完善時期

7.埃裡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 )。

A.自主性

B.主動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奮感

8.乘坐校車時,繫好安全帶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這種強化屬於( )。

A.負強化

B.正強化

C.替代強化

D.自我強化

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選項中屬於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實現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認知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10.高中階段學生關於“元素週期表”的學習,深化了他們對國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理解,這種遷移屬於(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負遷移

D.逆向正遷移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

2.B【解析】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觀初步形成時期。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研究,並提出了“頓悟說”。

4.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係。

5.B【解析】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6.B【解析]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7.C【解析】埃裡克森認為,12~18歲個體的心理社會性任務是發展自我同一性。

8.A【解析】撤銷厭惡刺激而提高反應概率增加的是負強化,故選A。

9.B【解析】馬斯洛把低階的四種需要稱為缺失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階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10.D【解析】後學習的內容對前面學習的內容起到遷移作用,是逆遷移,並且促進深化了前面的學習,因此是逆向正遷移。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篇4

1、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每一方都包含著的兩個側面是認知和( )

A.感知

B.意識

C.反省

D.行勾

參考答案:D

2、經典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的創立者是( )

A.桑代克與華生

B.巴甫洛夫與華生

C.斯金納與巴甫洛夫

D.華生與班杜拉

參考答案:B

3、海德出版《人際關係學》,解開歸因研究序幕的年份是( )

A.1954年

B.1958年

C.1957年

D.1945年

參考答案:B

4、培養自尊心的先決條件是重要感、成就感和( )

A.需要感

B.有力感

C.安全感

D.信任感

參考答案:B

5、莫雷的學習雙機制理論認為,人有兩類學習機制,一類是聯結性學習機制,一類是( )

A.加工性學習機制

B.動機性學習機制

C.資訊性學習機制

D.運算性學習機制

參考答案:D

6、學生學習是為了改變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排名,這樣的學習動機屬於( )

A.認知內驅力

B.附屬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交往內驅力

參考答案:C

7、桑代克進行的著名的迷箱實驗所用的實驗物件是( )

A.白鼠

B.狗

C.猴子

D.貓

參考答案:D

8、在一個班級內不同小組之間的競爭屬於( )

A.小組競爭

B.群體間競爭

C.群體內競爭

D.集體競爭

參考答案:B

9、在日常生活中,“桌子”屬於( )

A.具體概念和易下定義概念

B.具體概念和科學概念

C.科學概念和下定義概念

D.具體概念和日常概念

參考答案:D

10、凱爾曼提出的態度改變和品德形成階段不包括( )

A.順從

B.認同

C.內化

D.同化

參考答案:D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 篇5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本大題共10分;將所選答案的序號寫在答案紙指定的位置上。)

1.通過檢查日光燈零件散障並作修理的思維種類是( )思維。

A.具體形象

B.抽象

C.語詞邏輯

D.動作

2.根據皮亞傑的觀點,4歲左右兒童的思維處於( )階段。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3.()於1879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A.馮特

B.華生

C.卡特爾

D.欽納

4.在心理學研究中,有計劃地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去主動引起或改變被試的心理活動,從而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叫( )。

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實驗法

D.個案法

5.“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描述的是( )衝突:

A.接近-接近型衝突

B.迴避-迴避型衝突

C.接近-迴避型衝突

D.多重接近-迴避型衝突

6.不同神經元之間的聯絡主要是通過( )完成的。

A.細胞體

B.樹突

C.突觸

D.軸突

7.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屬於( )。

A.有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後注意

D.隨意注意

8.“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屬於什麼現象?( )

A.感覺對比

B.感覺適應

C.感覺閾限

D.錯覺

9.軍事上的偽裝是混淆物件與背景的差異,主要利用了知覺的( )。

A.恆常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選擇性

10.按照記憶的干擾理論,早上起來記憶效果好,這是因為少了(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D.自然消退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本大題5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的位置上。)

1.記憶的三個子系統中,具有鮮明形象性,保持時間非常短,容量較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

2.個體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___________。

3.埃裡克森認為,心理髮展主要是個人與_____________互動作用的結果。

4.“暴跳如雷.欣喜若狂”是描述情緒的_____________狀態。

5.根據大腦皮層的機能區域的劃分,視覺區在_____________。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的位置上。)

1.高原現象

2.知覺定勢

3.最近發展區

4.聚合式思維

5.習慣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簡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2.簡述經典性條件反射與工具性條件反射的關係。

3.簡述觀察的品質。

4.簡述影響識記效果的因素。

5.簡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緒理論和阿諾德的情緒理論。

6.簡述氣質與性格的關係。

五.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1.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利用注意的規律組織課堂教學。

2.結合實際,談談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3.結合實際,談談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 1分,共 1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C B B D A

二、填空題

瞬時記憶、意志過程、社會、激情、枕葉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 2分,共 10分)

1、 高原現象:高原現象是在複雜技能形成過程中出現的練習成績暫時停頓現象。

2、 知覺定勢:即先前知覺活動所形成的心理準備狀態影響人的當前知覺。

3、 最近發展區: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憑藉成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4、 聚合式思維:也叫集中思維。它是把問題所提供的種種資訊或條件朝著一個方向集中,從而得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或一個最優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5、 習慣: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特殊傾向。

四、簡答題(每小題 5分,共 30分)

1.簡述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和斯金納。(1分)

(2)行為主義反對心理學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2分)把刺激一反應作為解釋行為的公式(1分)。行為主義還反對內省,主張使用客觀研究方法(1分)。

2.簡述經典性條件反射與工具性條件反射的關係。

(1)共同點。都需要強化,不強化就消退;(1分)在消退後又都會自然恢復。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級強化。(1分)

(2)不同點:無條件刺激是否明確(1分);(2)強化是與刺激有關,還是與反應有關(1分);

(3)反應方式不同(1分)。

3.簡述觀察的品質。

(1)觀察力的定義:指人迅速、敏銳地 發現事物細節和特徵等方面的知覺能力。(1分)

(2)觀察的目的性(1分)

(3)觀察的客觀性(1分)

(4)觀察的精細性(1分)

(5)觀察的敏銳性(1分)

4.簡述影響識記效果的因素。

識記的概念:是獲得事物的映象併成為經驗的過程。也就是說識記是識別和記住事物的過程(1分)。

(1)識記的目的與任務(1分)

(2)活動的內容與性質(1分)

(3)識記方法(1分)

(4)材料的數量和性質(1分)

5.簡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緒理論和阿諾德的情緒理論。

(1)詹姆士一朗格又稱為機體知覺理論(1分)。認為情緒並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變化激起的神經衝動傳至中樞神經後產生的(強調大腦對身體反應的反饋)。(2分)

(2)強調大腦皮層對刺激影響的評估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認為人們的認識過程左右著對情緒的解釋與反應。(2分)

6.簡述氣質與性格的關係。

(1).性格與氣質的區別

性格與氣質的性質是不同的。性格具有較為明顯的社會化特性(1分),而氣質受遺傳影響較大(1分)。性格與氣質的生理基礎有所區別。氣質的生理基礎是高階神經活動的型別特點。(1分)性格的基本機制是在高階神經活動的型別基礎之上後天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1分)

(2)性格與氣質的聯絡

性格與氣質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1分) 雖然,氣質對性格的形成與表現發生一定的影響,但它並不決定一個人最終形成什麼樣的性格。(1分)

五、論述題(每小題 15分,共 45分)

1、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利用注意的規律組織課堂教學。

(1)注意的概念(2 分)

(2)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3 分) 無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無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狀態引起。

(3)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3分) 學習目的性;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4)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組織教學。(2分)

(5)結合實際(5分)

2、結合實際,談談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1)能力的概念(2分)

(2)先天素質。先天素質是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2分)

(3)環境和教育(3分)

早期環境,對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更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影響甚至是不可逆轉的。早期是兒童言語、感知和想象等多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學校教育對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統性的.

(4)實踐活動的影響(2分)

(5)主觀能動性(1分)

(6)結合實際(5分)

3、結合實際,談談應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動機的概念(1分)

(2)動機的意義(1分)

(3)指導原則:創設外部條件,激發學習動機;引起內部需要,轉化學習動機;強化內外因素,維持學習動機。(3分)

(4)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遠景性學習目的教育。(1分,結合實際1分)

(5)提高教學藝術,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1分,結合實際1分)

(6)明確學習目標。(1分,結合實際1分)

(7)及時、有效的反饋。(1分,結合實際1分)

(8)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1分,結合實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