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校園5.52K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一冊第115~118頁。

目標預設

知識技能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蘊的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現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無所不在。

2.結合波紋、向日葵等事物,進一步帶領學生領略圓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分層探究,體悟特徵

1.畫圓剪圓──首次感知。

(1)學生嘗試畫圓。通過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並將“畫指定半徑的圓”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圓。既幫助學生感知圓的特徵,又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準備素材。

2.認識概念──初嘗成功。

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為探究活動做好認知層面的鋪墊。

1.開放探究──體驗特徵。

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初步明確探究方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圓片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支援性材料,共同研究圓的特徵,並將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學生的研究活動。對有困難的研究小組提供支援。並收集學生中有價值的發現,以備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發現。

將學生探索過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發現彙集成“我們的發現”,並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構起對於圓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實踐拓展,文化滲透

1.基本練習。

(1)判斷:圖中的哪一條線段是圓的半徑或直徑?

(2)口答:根據半徑求出直徑。根據直徑求出半徑。

(說明:本項練習沒有單獨設定。而是結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環節,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連結。

介紹我國數學史上關於圓的研究記載,比如“圓,一中同長也”(《墨經》)、“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周髀算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髀算經》),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此外,教師結合相應史料的介紹,比如“圓出於方,方出於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

3.解釋應用。

引導學生運用圓的特徵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為什麼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為什麼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徵的認識。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4.圓與人文。

藉助多媒體,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比如“圓與橋樑設計”、“圓與中國剪紙”、“圓與中國結”、“圓與中外建築”、“圓與著名標誌設計”等,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

教學反思

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並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我們著眼“過程”與“凝聚”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她的認識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於圓的特徵的認識,我並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中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2.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後,“凝聚”並積澱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基於此,教學伊始,我們選擇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人,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於圓的記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後,我們更是藉助“解釋自然的圓”和“欣賞人文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感受、提升認識,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於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並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1、匯入新課

(1)學生活動(邊玩邊觀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線系小球旋轉玩具表演。

[教師要求學生將觀察到的形狀告訴大家,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圓形。這裡,教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玩具表演活動,既直觀形象,又易於發現,進而抽象出“圓”。學生從“玩”入手,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濃厚,樂於參與,利於學習。]

(2)師生對話(學生可相互討論後回答)。

教師:日常生活中或周圍的物體上哪裡有圓?

學生:在鐘面、圓桌、人民幣硬幣上……都有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學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覺:……閉封的、彎曲的。

教師(多媒體演示:圓形物體→圓):這(指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以前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徵,都是由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指圓)這種圖形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教師(鼓勵表揚學生):對,這個圖形就是圓,你能說說什麼是圓嗎?

學生討論後回答: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這時,教師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在腦子裡想圓的形狀,睜開眼睛再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記住它。)

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並請學生回答:你還想認識圓的什麼?學生說:還想認識圓的圓心、直徑、半徑……

[這裡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互動,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幫助學生正確建立“圓”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圓心

①徒手畫圓。

教師請兩個學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畫圓,然後請同學們評一評(3個人)誰畫的圓好呢?師生認為用工具畫圓才能畫得好。[師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評說、其樂融融。]

②用工具畫圓。

教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畫圓。學生畫圓:a、用圓規畫圓;b、用圓形物體畫圓。[畫圓方法任學生自選,既體現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體現尊重學生(個性)、教學民主。]

③找圓心。

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議一議、找一找……自我探索發現圓的“圓心”。[教師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新知,培養探究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圓心用字母“O”表示。(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點出圓心,標出字母。)

④遊戲趣味題。

在操場上,體育老師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給同學們做遊戲。老師說,不管你站在什麼位置,都會派上用場。你喜歡站在什麼位置呢?請你點出來。

[教師請學生邊點邊說明這點與圓的位置關係,同時給予評說。如學生點到“圓心”,師評說:“你很有雄心,喜歡別人圍著你轉,將來必成大器。”如學生點到“圓內”,師評說:“你比較守規矩,喜歡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將來不容易犯錯誤。”如學生點到“圓上”,師評說:“你做事很有規律,能夠遵循原則,同時與‘上司’相處喜歡保持一定距離。”如學生點到“圓外”,師評說:“你很了不起,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做事不願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喜歡創新,有開拓精神,將來定會大有作為。”這樣教學,生動有趣,其樂無窮,激勵性強,學生樂學,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學生對圓、圓心、圓內、圓上、圓外等基本概念能夠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圓的直徑、半徑及其關係。

教師:你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還想知道圓的直徑、半徑,直徑與半徑之間有什麼關係?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學生認識了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的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是國小階段認識的最後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由於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常見物體中引出圓,再憑藉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後利用摺疊的方法找出圓心,在此基礎上,通過測量、比較和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以及它們的長度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考慮到國小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徵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在低年級已經對圓有了初步認識,加之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緣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積累,只是在概念上尚不具體化,同時已經學過了幾種常見圖形認識,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經驗性的邏輯思維,思維的形成與發展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和抽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以前學的幾種常見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無論從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

故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所見到的圓形物體,引出圓的概念,瞭解圓的特徵。圓的相關知識與特徵,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都能獲得,“學”數學就是“做”數學;而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應當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藉助多媒體課件為自己的探索所得提供科學驗證和知識深化、運用的機會。通過認識圓、畫圓過程,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圓,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的現象。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圓形與生活的聯絡,體會圓形物體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絡,使學生深切體會圓的特徵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並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在黑板上板書“圓”字,問: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什麼?(指名回答)

生:十五的月亮、輪胎、月餅、圓臉蛋、唱片……

師:一個“圓”字讓大家浮想聯翩,在我們的生活中,圓無處不在,說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用你手上的工具動手畫一畫。問: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所圍成的。)

二、探究特徵

師:剛才大家用各種工具畫了圓,但是,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有的工具並不好用,而且大多數只能畫一種大小的圓,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畫各種大小的圓呢?是什麼?

生:圓規。

師:對,這個工具就是圓規,圓規就是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生拿出自己的圓規觀察),圓規有一個小圓柄,畫圓時手要握住這個小圓柄,還兩隻腳,一隻腳是針尖,另一隻腳是用來畫圓的筆,畫圓時,針尖必須固定在一點,不可移動,兩隻腳要叉開,手握住小圓柄旋轉一週。

師:你能試著用圓規畫出一個圓嗎?(生畫圓)

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用圓規畫圓的過程(組織交流)

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圓,大家看,我們在用圓規畫圓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1、注意圓規這個針尖要固定在一個點上,我們畫的圖形才夠圓。(板書:1、定點)

2、圓規的兩隻腳之間的長度不能變,否則圓形不能閉合。(板書:2、定長)

3、要用手握住圓規的這個小圓柄旋轉一週。(板書:3、旋轉)

師:同學們,現在大家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再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看看是否畫得更順暢了。(生畫圓)

師:現在大家都已經學會畫圓了,那麼同學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畫的圓都一樣大呢?

師:對!我們可以讓兩隻腳固定,這樣就可以畫出固定大小的圓了。現在我們先拿出直尺,讓針尖和鉛筆頭之間的距離是3釐米,把圓規固定好,在紙上畫一個圓。

師:這個針尖是什麼?(圓心)用什麼字母表示?(O)圓心,顧名思義就是圓的中心,剛才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圓心)圓心可以確定一個圓的位置,針尖固定在哪個位置,圓就在那個位置。(板書: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大家看這個剛才畫的兩腳距離是3釐米的圓,要是有人問這個圓有多大,你們怎麼回答呢?(半徑3釐米的圓),對這個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半徑,用什麼字母表示?(r)(指導書寫r,說說什麼是半徑,作相應的練習。)

師:請你在紙上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小得多。請你在紙上再畫一個圓,比原來的圓要大得多。(生畫)

師:剛才我們畫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誰來說一說:圓的大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再想一想,在同一個圓裡,這樣的半徑可以畫幾條呢?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小的競賽,怎麼樣?在一分鐘內看看哪位同學在同一個圓裡畫的半徑又多又好。(板書:在同一個圓裡,有無數條半徑)請同學們用尺子來量一量這些半徑,它們的長度到底是怎樣的。(板書:在同一個圓裡,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師:除了半徑以外在圓中還有能決定圓的大小的線段嗎?

生:直徑。

師畫一條直徑,講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什麼字母表示(d)(做相應的練習)

師:如果我給你們一分鐘的時間畫直徑,想一想:能夠畫出圓的所有直徑嗎?(板書:有無數條直徑),同樣在同一個圓裡,所有的直徑也相等嗎?(板書:所有的直徑也相等)

師:請同學們量一量半徑和直徑,有什麼發現?(r=d=2r)

師:我們來做個小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比較快。(師報半徑,生說直徑;師報直徑,生說半徑。)

師:大家還記得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嗎?(生拿圓片折,發現交流。)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不錯,大家有沒有興趣接受新的挑戰呢?

1、判斷題。

(1)在一個圓中,有一個圓心,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3)半徑總是直徑的一半。()

(4)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5)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

(6)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2、欣賞圖片。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重點:在觀察、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徵。知道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難點:圓的特徵的認識及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具:教學圓規 電化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觀察思考

1、(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一幅圖)這些小朋友是怎麼站的?在幹什麼?你對他們這種玩法有什麼想法嗎?(從公平性上考慮)得到:大家站成一條直線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不一樣導致不公平。

2、(呈現教材套圈遊戲中的第二幅圖)如果大家是這樣站的,你覺得公平嗎?為什麼?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時,由於每人離目標的距離也不一樣導致也不公平。

3、為了使遊戲公平,你們能不能幫他們設計出一個公平的方案?(學生思考)學生想到圓後,出示第三幅圖,提問:為什麼站成圓形就公平了呢?(每人離目標的距離都一樣)

4、上面我們接觸了三種圖形-----直線、正方形、圓。其中圓是有點特殊的,你能說說圓與正方形等圖形的不同之處嗎?舉出生活中看到的圓的例子。

二、畫圓

1、你們誰能畫出圓來嗎?動手試一試。

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圓,並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其他同學有想法可以補充。

3、思考:以上這些畫法中有什麼共同之處?注意的問題你是怎麼想到的?(固定一個點和一個長度,引出圓心和半徑)

三、認一認

1、教師邊畫圓邊講概念。(概念講解一定要結合圖形,並要舉一些反例)強調:圓心是一個點,半徑和直徑是線段。

2、半徑和直徑的辨認 。

四、畫一畫,想一想

1、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並畫出它的半徑和直徑。想:在同一個圓中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同一個圓中的半徑都相等嗎?直

徑呢?(放動畫)

2、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3、畫兩個半徑都是2釐米的圓。

4、把自己畫的圓面積在小組內交流。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樣嗎?知道為什麼嗎?

五、應用提高

討論:圓的位置和什麼有關係?圓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

六、作業

1、教材第5頁練一練

2、在平面上先確定兩個不同的點A和B,再畫一個圓,使這個圓同時經過點A和點B(就是這兩個點都在所畫的圓上),這樣的圓能畫幾個?(提高題)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

不直接說出圓,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

在畫圖中體會圓的特徵

思考共同之處時再一次體會圓的特徵

通過正反例的練習,加深對半徑和直徑的理解

動手操作,理解畫圓的關鍵是定圓心(位置)和半徑(大小)

鞏固提高,滿足不同學生要求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科書第85~87頁例1、例2,以及隨後的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畫圖、討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基本特徵,知道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含義;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遊戲:摸圖形。

出示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紙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袋子,裡面裝有很多平面圖形。請一位同學把它們依次摸出來,其他同學一起說出圖形的名稱。

2.出示學生摸出的圓形紙片,指出:這是一個圓形紙片(板書:圓)。圓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徵?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圓的認識。

二、教學例

1.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圓嗎?舉例說一說。

學生交流時,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如果學生說的圓形物體就在身邊,可以讓他們指一指物體上的圓;第二,課前要準備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圓形物體或圖片,當學生說到這些物體時,可及時呈現出來;第三,如果學生把球當成了圓,可以通過比較讓他們知道球是立體圖形,而圓是平面圖形。

2.追問:說了這麼多的圓,看了這麼多的圓,大家想不想動手畫一個圓呢?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手頭的工具動手畫一畫。

3.學生獨立畫圓。組織交流時,可結合教材所列的畫法,有針對性地介紹一些典型畫法。如果有學生想到了用圓規畫圓,不要急於讓他們說出具體的操作過程。

4.啟發思考:圓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麼不同?

在交流中相機明確: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6

教材簡析:

圓是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裡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採用由表及裡、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徵。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裡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徵。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於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匯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藉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試著畫一個圓,然後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週。

(3)用圓規規範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並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徵。

③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摺痕,交流有什麼發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徵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徵。

②完成填表題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絡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裡?噴水距離應滿足什麼條件?為什麼?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麼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麼畫?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7

學習內容:

《圓的認識》(六年級上冊第57、58頁內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3、學會用圓規畫圓。

學習重點:學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徵。

學習難點:能熟練地畫出規定大小的圓。

學習準備:圓形紙片、圓規、米尺、鉛筆、彩筆。

課前

蒐集資訊:生活中哪裡見到圓?

動手操作:剪好一個圓片。

課中

自主學習:

1、填空:

圓中心的一點叫做(),用字母( )表示。

連線( )和( )任意一點的()叫做半徑。

通過( )並且( )的( )叫做直徑。

2、用紅彩筆描出圓中的半徑,用藍彩筆描出圓中的直徑。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學習卡

探究二:

用圓規畫圓時,圓規兩腳叉開的距離等於( )的長度。

( )決定圓的位置,()決定圓的大小。

達標訓練:

(一)基礎題(必做)

1、判斷。

在同一個圓內只可以畫100條半徑。 () 直徑是半徑的2倍。()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任意兩條半徑都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

2、填表。

(二)拓展題(選做)

用圓規和尺子畫一自己喜歡的組合圖形。

綜合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

課後

課外作業:課本練習十三

知識延伸:用圓規和尺子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匯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麼?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追問:為什麼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匯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麼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麼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麼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麼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麼?(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麼是半徑及特徵。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麼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麼?體會半徑是什麼樣的線段?

(5)彙報追問:你怎麼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麼叫半徑?(彙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麼是直徑及特徵。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麼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並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麼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麼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麼特徵?

5,畫一個圓,並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彙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麼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麼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穫。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各種方法畫圓;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或用生活中的現象來解釋圓的特徵;

2、使學生通過想象與驗證、觀察與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會畫圓

教學難點:準確認識、掌握圓的特徵並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具學具:圓規、直尺、課件、圓紙片、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瞭解我嗎?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這個人有什麼特點嗎?看來認識一個人、一件事物,都應通過觀察接觸研究歸納,才能達到真正認識!

討論套圈兒遊戲的規則引出圓

(宣佈上課!)

一.情景引入、激發探究興趣

圓在生活中太常見了!許多物體的形狀與圓有關。你能舉個例子嗎?

古人最早是從日月的形狀認識圓的,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喜歡用日月來形容一些圓的東西,古今中外的建築設計以及各種平面圖案的設計中,由於用到了圓而格外漂亮!請同學們看大螢幕,我們一起來欣賞、感受一下生活中的圓!

課件演示最後抽象出數學的圓。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圓到底是怎樣一種圖形,有什麼特點,以至於生活中如此常見、數學家如此誇讚它呢?你們想了解它嗎?

首先,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對圓已經有了哪些認識?(瞭解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確定教學起點)

二.操作交流、充分感知基礎上自主建構

(一)動手動腦,體驗和感悟

大家知道怎樣畫圓嗎?

1.圓規畫圓

滲透畫圓步驟和圓心、半徑作用和定義,介紹字母表示方法。

2.描輪廓畫圓

引出直徑,通過如何確定圓心滲透直徑定義及特點

3.沒圓規也找不到圓形物體,怎樣畫圓?

① 自制圓規:鉛筆、細繩等;

② 電腦畫圓1:幾何畫板演示滲透圓的定義,並再次滲透圓心作用;

③ 電腦畫圓2:幾何畫板演示(用正多邊形逼近圓)滲透極限思想,為後續學習設伏;

④ 畫家畫圓的方法、正方形包絡的方法

小結:看來,畫圓有許多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選擇!

(二)合作交流,提升和建構

1.請各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教科書和其他材料(包括老師的電腦),對圓心、半徑、直徑的認識做一總結!並把你們總結的成果記錄下來!

2.彙報交流

①哪一組彙報你們對圓心的認識?

②彙報對半徑的認識

③彙報對直徑的認識

3.小結:

兩千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給圓下了一個定義一中同長也。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介紹圓的數學符號:⊙

三.鞏固應用、拓展孕伏

基本練習:(根據學生情況機動處理)

國小數學《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能在同一個圓裡,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並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能用圓規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於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係。

2.瞭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並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溝通它們的聯絡,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徵和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遊戲嗎?現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裡?

我們用三釐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麼?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圓後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麼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螢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有的工具製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彙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彙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談話:這位同學拿這麼長的繩子在黑板上畫了這麼大的一個圓,如果我想在操場上畫個大圓怎麼辦呢?

圓規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藉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為什麼還會發明圓規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麼?(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摺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現了什麼?(摺痕)

你發現的摺痕是什麼樣子的。

師:誰願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現?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麼決定的?

學生彙報,圓怎麼這麼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麼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兩腳間距離)

3、師:半徑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徑還有什麼特徵?是我直接告訴你們還是自己研究?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麼關係?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彙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 板書d=2r

問:你怎麼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麼?(圓上有無數的點、摺痕中發現)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麼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麼?(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麼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麼?同長指什麼?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麼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麼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麼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麼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3、《周髀算經》中有這樣一個記載,說“圓出於方,方出於矩”,所謂圓出於方,就是說最初的圓形並不是用現在的這種圓規畫出來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斷地切割而來的現在,如果告訴你正方形的邊長是6釐米,你能獲得關於圓的哪些資訊?

4、陰陽太極圖。

師:想知道這幅圖是怎麼構成的嗎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3釐米,你又能知道什麼呢?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裡?為什麼?(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課,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嗎?圓裡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祕,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現!願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