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

校園2.78W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1

出自唐朝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賞析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寥寥數字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生動具體,足見這個因素,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銘記心中。第二句是描寫佳人,詩人拈出一個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此時彼時,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憶在心頭。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2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生查子·元夜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花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1、簡要分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桃花依舊笑春風”間接抒情,情感表達得含蓄委婉;“笑”字以擬人手法生動地狀寫出桃花迎風怒放之態,反襯詩人感傷之情。 “淚溼春衫袖”直抒胸臆,情感表達得率真充分;“溼”字形象地表達了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 (共4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2、不少評論者認為,《生查子·元夜》的創作受到了《題都城南莊》的啟發,請結合具體詩句,說說所受啟發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

答:①都包含著一前一後(一昔一今)兩個相同的場景。詩是“去年”和“今日”,詞是“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詩的場景是“此門”,詞的場景是“花市”。

②整首詩或詞都能選用一個具體意象作為貫串線索,詩以“人面”“桃花”為線索,詞以“花與燈”為線索。

③都能通過今昔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事不同的映襯對比,表達詩人物是人非的感慨。詩慨嘆“人面不知何處去”,詞則感慨“不見去年人”。(共6分,每點2分,答出相同點1分,舉例分析1分)

3.上面兩首詩詞采用了極為相似的表現手法,請指出並作簡要分析。

答案:兩首詩都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也都表達了極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通過“去年”尋春豔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對比,把詩人因此而生的惆悵,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繼而用“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很充分。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3

題都城南莊

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裡,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註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作者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豔若桃花的“人面”設定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作者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儘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是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是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作者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4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出自《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的作品。這首詩設定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豔”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開頭兩句追憶去年今日的情景,先點出時間和地點,接著描寫佳人,以“桃花”的紅豔烘托“人面”之美;結尾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與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桃花依舊,人面不見。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的無限悵惘之情。此詩膾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二句流傳甚廣。

全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註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今”。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譯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

賞析:

唐德宗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護科舉落第,便在長安找個住處繼續攻讀。清明節的一天,崔護去城南領略大自然的景色。在一戶農家小院前想討碗水喝,農家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端來一碗水,崔護被姑娘的美貌深深打動了,不禁產生了愛慕之情。第二年清明節的一天,他又來到這個農家前,但大門上了鎖,於是他在院門上寫下了這首詩留給姑娘。

這首詩中,詩人設定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豔”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無限悵惘。

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有記載。是否真有此“本事”,頗可懷疑。也許竟是先有了詩,然後據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兩點似可肯定:一、這詩是有情節性的;二、上述“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是有幫助的。

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就應該承認詩人確實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豔若桃花的“人面”設定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發起讀者對前後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這一點,孟棨的.《本事詩》可能正是這樣做的,後來的戲曲(如《人面桃花》)則作了更多的發揮。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麼呢?“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儘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本事詩》中所載的遇合故事,但卻可能有過這種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題都城南莊》的賞析5

《題都城南莊》

【唐】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註釋】

1、都:國都長安。

2、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譯文】

去年今日,就在這長安南莊的門中,

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分外的豔麗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

那含羞的面龐不知去了哪裡?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麼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豔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豔,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豔豔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 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標籤:城南莊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