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 1

“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太平興國時期,現在的散文大多是指其狹義的概念,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散文文體比較自由,觀大川澗谷,思國事家事,賞風花雪月,探心靈湖泊,所有能觸動作者情感與遐思的題材都可以用到散文創作中。

散文形散神聚,易學而難工。散文是情的凝聚,詩的蘊涵,哲理的思考,它比較自由,但它立意必須明確。“散文”二字更重要的後一個字“文”,“散”是它的一個特點,而“文”是一篇優秀散文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文”是散文的文學性,文學性也是藝術性。散文可以散,但不能丟了文化品格,要有藝術感染力。

現在,能寫散文的,寫詩的,遍地都是,好像中國的寫作事業有多麼繁榮似的。在漫漫文海里一看,良莠不齊,真正的雋永之作寥若晨星。

一篇好散文的作者,必須要有好的文化素養,這不是說創作者必須要有高學歷,文化程度能影響創作水平,但不是必要因素。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也不過高中學歷,但從她的文章你能讀出她那嚴肅高尚的文化品格。

寫作需要靈感,靈感來源於何處呢?我覺得一方面是來自於書籍及各種媒介,另一方面來自於作者的經歷及生活感悟。我們需要博覽群書,開闊視野,往肚子裡多填點墨水才有東西可寫,腹有詩書氣自華,看的多了,就會有創作的底氣。當然,每個人喜愛的作者可能不一,有人愛讀王小波,有人愛看張愛玲,有人喜歡朱自清,有人喜歡席慕蓉,文壇裡有特別多的優秀作家,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個作者,最不能丟的就是個性。你的文風可能受別人影響,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

作者的豐富經歷也能為創作提供靈感,很多情感的噴發都來自於某一刻的回想,諸多閱歷是感情的沉澱,是知識的積累。清人袁枚有句話叫“千古文章,傳真不傳偽”。寫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空洞的.文章即使詞藻再華麗也會讓人感覺沒有血肉。情從何來,當然是生活,是土地。我特別喜歡劉亮程的散文,特別有靈氣,有土地的氣息。為什麼你的散文常含淚水,因為你對散文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一篇優秀的散文語言要流暢,除了要有感情,也要有文采。語言這方面,林語堂是個大師。散文跟小說和雜文有區別,小說靠情節取勝,雜文比散文更駁雜更隨意,散文雖散,但也要質美。散文是文學,要有文學性和思想性,散文應該是美文。

我輩散文創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學習大師的風骨,汲取優秀傳統的精華,追隨現代潮流,力創散文世界新風貌!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 2

有一天,教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特殊作業,要摘抄5段寫景。當我抄完後,驚奇地發現: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這讓我對朱自清產生了好奇,朱自清有這麼強的寫景本事!我趕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讀了起來。

朱自清的許多散文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溫州的蹤跡之綠》等等佳作名篇數不勝數。每讀到朱自清的,都會有一種清新典雅,柔順細膩之情,讓人從久違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氣裡擺脫出來,從而讓人有一種鄉村感,又好像有一種原始的,清新的感覺,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春天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季節,但往往又會給人帶來煥然一新驚喜的。在描述春天的長廊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朱自清寫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進我的心裡,雖然此刻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覺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景圖。“吹面不寒楊柳風。”從中,我能感覺到,風是多麼地溫柔呀!像是母親的手在撫摸著一樣,並且在空氣中還夾著清新的土味、醞釀著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這種仙境般的完美春光裡,必須是舒服極了,愜意極了!此時此刻我真是期望能穿越時空,到達這麼美、還充滿了詩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給春天的鳥,“恩賜”了一個美妙的嗓子。“鳥兒將巢安在繁花綠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喚友地賣弄著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著輕風流水應和著。”這樣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話世界裡似的。可是,即使鳥兒的天賴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完美的季節,是最適合放風箏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在“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人們都以歡笑和努力,滿心歡喜地迎之後春天,迎之後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向為

此刻的完美生活而奮鬥……春天,是期望的種子、是生命的開始、是美麗的象徵。我從朱自清寫的《春》中,看到了我們祖國完美的未來。人們在努力地工作著、奮鬥著,從期望的春天開始,為我們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請大家就從此刻做起,憧憬著我們的未來,一齊來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學大家!能夠說,沒有他,中國的現代散文就不可能這麼燦爛。我讀了他的,汲取了豐富的營養,讓我受益匪淺,真是飽餐了一頓美味的文學大餐。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 3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溫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心境”、“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堅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境與平靜的心態,再巨集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靠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 4

與好友談讀書,她愛讀的多半是考古旅遊一類,而我則愛讀人文類,因為覺得人是最有意思的。

她卻回我,人性令人失望,不如那些山水和物件能永垂不朽。

我答,物都是人創造出來的,不朽的是人的心思與巧工。而山水更是要人去眼看心讀的,否則枯山寂水,亙立萬古卻未免乏味。

喜歡有歷史的城市,古老的建築裡曾住過誰?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前朝舊事,翻作桃花扇底風。閉上眼,也看得到時間的荒涼,自每個角落四面八方來襲,無人能敵。

終究也有時間帶不走的,如一些陳跡,如一些傳奇,都是關於人的,人跡。

當然,也有些地方太過匠氣,建築倒也罷了,傳奇卻也大同小異。更有甚者,到處在爭名人,連子虛烏有的神仙也不放過,人跡便成了劣跡,非我所愛。這點不如山水,再如何的牽強附會,也改變不了山水的本質。

山水於我,有著禪意。然而我仍覺得,山水如無人跡,更是可惜。名山大川若非有人發現,也就湮沒於天地間了,倒不如由人來解讀更妙,各人有各人的法眼,否則也沒有那麼多的好文遊記供世人來賞讀。

愛聽蔡琴那首《張三的歌》,“我要帶你到處去飛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沒有煩惱沒有那悲傷,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麼的淒涼,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每每聽到,會不自主地微笑,若心中荒蕪寂寞,就該找個有人跡的所在,靜聽歲月的綿長,細品人文的不朽,心便會填得滿一些。

只要有誘惑,就有慾望,好比我對崇禮喜鵲樑的慾望越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她的那份愛慕之情越濃厚,那是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至少牽動著我的心。那裡有我喜歡的寧靜,也有我追求的`夢幻,總之,在我的世界裡,這裡就是一個美麗的王國。

崇禮,這個地方是我終生無法忘懷的地方,我把最美好最樸素也是最真摯的情感傾注於此,幻想著會在這個美麗的地方與心愛的王子過著幸福安詳的生活,這裡永遠有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夢,我深深地愛上這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忘不掉那皚皚的小山頭,也忘不掉那成片的白樺林,這裡渾然天成的景色,會讓人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每一次駐留在這片土地上,都有一種無法言語的激動和興奮,彷彿是剛出嫁了的女兒回到孃家,軟軟的松木灑落在身上輕輕的,暖暖的,不忍去踩踏它,捧起一把讓它在指尖自然地滑落,靜聽時間流淌之音,最喜歡的還是躺在軟軟的松葉上看著藍藍的天,看著鳥兒略過天空飛翔的樣子,感覺自己渾身都充斥著力量,來自自然,來自人心;遍地的野花爭芳鬥豔的盛開,卻不覺得浮華,近觀之,每一朵花都在認真的盛開著,搖曳在風中,顯得格外的俊俏,我想在花的世界裡她們一定有著自己動聽的名字,否則花朵怎會如此的撩人?她們默默無聞的用最美的姿態點綴著一片又一片的山,讓這山有了活力,有了顏色,有了生命力;朵朵的蒲公英矗立在草叢中,在成熟的季節裡,隨著徐徐秋風便會到處飛揚,落在草上,落在樹上,落在人的身上,就在飛揚的那一刻,她積聚了所有的能量送走了每顆種子,我為這樣的飛揚而喝彩,好比每一個成功者都是用盡力量放手一搏。

山上能看到的只有花草樹木,還有湛藍的天空,比不了那些名山,就是這份平凡中透著天然形成的氣質,足以吸引著大家紛紛而至,然後滿載而歸,因為我相信凡是來過這裡的人們,都會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想念著這份純淨的景色,每一個路人如果都曾帶著真心真意來過這裡,看過這裡的天空,嗅過這裡的花香,都會帶著對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和熱愛在內心裡惦念這裡。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花有草有情義。

每一年的秋天,我都會帶著誠摯的心按時來到壩上,這是一個不變的約定,每一年的每一次,我都會帶著深深地感動揮別,每一次我都會用手輕輕的撫摸這裡的一草一木,在這裡我全身心的放鬆一切,投入自然的懷抱,感受著這裡的所有。人只有在絕對安靜的時候才能救贖自己成為自己的宰主。

金色的誘惑就來自崇禮,讓我無時無刻的眷戀。

我對散文創作的心得體會 5

真摯靈動,靜默素雅,我提墨筆,墨跡淡淡綿延於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這八字,才可抗之。

我終被她那細膩動人的筆調打動,喜歡她那真誠不失溫情的文字中,喜歡她那時馨時憂的情懷,以往讀過許多名家的散文,若論素雅者,當是席慕容女生當之,聽陳教師說,在她那年代的時候,席慕容的散文詩歌就已走進人們的文藝世界了,興盛一時至今未減。

讀久了那氣勢磅礴的文體,其實細細品來,還是要添一下溫婉的`氣息,嘗試開始慢慢理解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氣,覺得,是花開時,願喜;花謝處,悲嘆。帶給你一個女子的婉柔綽約,筆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愛,愛中的美,都如一張沉博絕麗的畫卷般緩緩展開在眼前,方覺得這妙不可言,在觸及時發現那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無言心動。

她曾說:“原先平凡的人生裡竟然有著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她的心中,所以常常擁有一份感恩與感動,感恩之心對於我們是必不可少的,活在這個世上,世間萬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在享受著完美人生之時,千萬不要忘了這生活種種享受,緣起何處,是誰贈與,方可學會感恩。

一種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猶如潺潺流水般拂過心頭。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講了作者於四十年後重返臺灣,窗前依舊,可臺北卻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教師家看到的那樹蒼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我家窗前也曾有過這樣的芭蕉,我對最終三段感觸很深,在經歷過人生的磨礪之後,重返臺北卻看見此刻的它燈紅酒綠,不復當年,人與人的眼裡充滿著慾望,看到這,估計相信誰都不忍看到這樣,嘆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僅有窗前佈滿灰塵的古琴依舊在操守著那個時代最終的聲音,多麼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憂,見那綠姿芭蕉,才知對滄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氣中彷彿是融入了絲絲暖意,於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說,只是靜靜的翻頁,沉醉在她的文字中——

所以,在這樣一個時代讀她的作品,對心靈好好淨化再好可是,席慕容,她是真正一個熱愛人生的作家,不會以玩弄文字或者蠱惑人心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