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500字(精選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桂梅的心得體會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500字(精選15篇)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著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裡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床”,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裡,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2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絡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3

最近,我校號召全黨員教師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掀起了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熱潮。張桂梅同志先進典型的事蹟在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她的崇高情懷、奉獻精神、工作作風和優秀品格就像那金燦燦的黨旗一樣熠熠生輝,她用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在黨旗面前宣誓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的莊嚴承諾。

張桂梅同志作為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縣的表彰獎勵,但她沒有因此而自滿驕傲,而是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理想留在平凡的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留在對山裡孩子和孤兒的母親般的慈愛裡,拋棄名利、不求回報。她不受外界影響,愛崗盡業,無私奉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張桂梅同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她以優異的成績圓滿完成了雲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業的同時,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在教育同行中享有盛譽,這是她多年來熱愛學習、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的結果。

我要以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學習她無私奉獻,不懈追求,艱苦奮鬥的精神,樹立牢固的群眾意識,堅持不懈地無私奉獻,以火爐般的工作熱情贏得群眾認可,樹立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觀念,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4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5

張桂梅,一位63歲的老人,頭髮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臉上刻盡了滄桑與疲憊,但是她的堅定卻散發著無窮的力量!

她,為了讓失學的女孩子重返課堂,幾近乞討的籌集資金,創辦女子中學,只是為了改變“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迴圈,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為了給貧困的孩子交學費,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甚至把妹妹寄給自己的路費悉數拿出。

她,為了挽救迷戀網路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張桂梅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張老師一生無兒無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張桂梅老師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架起了知識和山區女孩的夢想橋樑,張老師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辛勤耕耘,愛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使命擔當的具體體現嗎?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一遍一遍看著張老師的報道,不僅潸然淚下,彷彿有一束光射進我的心底,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當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爭當新時代“四有”好老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神聖職責和使命。仰望星空,靜靜思考,這豪言壯語的背後不正是教學生活中平凡的細節匯聚而成嗎?

偉大出自平凡,我應該像張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上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本作業,輔導好每一個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豐富自身的知識底蘊,積澱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在實踐中促進專業成長,才能擔負教書育人的大任,才能不辜負踏上教師征程時立下的誓言。我應該向張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讚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讚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讚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讚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

紅梅傲骨,大愛無疆,我們應該承襲張桂梅老師的“紅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師德大愛,不改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路上奮勇前行!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6

7月24日,州委政研室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再次組織學習“雲嶺楷模”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號召全體黨員幹部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把張桂梅同志的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行動,把初心和使命落實在崗位上、體現在行動中,為文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曾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中國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2020年6月29日,省委宣傳部授予張桂梅同志“雲嶺楷模”稱號。

通過學習,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學習她愛黨愛教、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人民的深厚感情轉化為履職盡責的強大動力;學習她教育扶貧、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永不懈怠的昂揚鬥志;學習她以德施教、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學習她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政研改革事業推向前進。學習“張桂梅精神”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7

63歲的“燃燈校長”張桂梅,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一直紮根在雲南貧困山區一線,拖著病體,戰勝千難萬難,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裡女孩的夢想,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一個人該如何堅持理想,如何恪守德行,如何自我超越,張桂梅做了最好的註解。人民教師為了誰,怎樣當一名好教師,怎樣培養好學生,張桂梅成為了榜樣。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是什麼,張桂梅以實踐做出了有力回答。

張桂梅告訴我們,總有一種精神,穿越時代,化育人心,那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是“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

總有一種力量,擔當奉獻,苦幹實幹,那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那是“老師學生一起苦教、苦學,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總有一種信仰,為國為民,堅定如磐,那是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禮就不辦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請提前把喪葬費預支給我,我想把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張桂梅一生無兒無女,卻是華坪兒童之家130多個孤兒的“媽媽”,她的心裡裝著更大的家和國。紅土高原一枝梅,鐵骨丹心傲雪霜。你看,那山,那梅,值得欣賞和尊重。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8

張桂梅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她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也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

張桂梅說:“我那個班裡幾乎都是山裡的少數民族,這些學生真的是很窮,他們冬天就穿一兩塊買的塑料涼鞋,我不知道這個地方怎麼會這樣,我真想進山裡去看看”。山區的貧困刺痛著張桂梅的心,她開始意識到,幫助貧困山區女孩獲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斷家庭的貧困,她開始四處奔波籌款,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學校建成後,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又成了許多孩子的“媽媽”,給予了福利院孩子無私的呵護。福利院孩子吳思思說:“每天晚上媽媽因為工作忙,幾乎整天都在學校,但她還是會每天抽時間回來看我們。媽媽每次回來對著我們都是甜甜的微笑,我們就會感覺特別的溫暖。”

張桂梅先後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將一片丹心奉獻給了她熱愛的地方。她說,“就是要解救山裡的孩子們,因為我是黨的一員,還是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事”。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9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邊遠地區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裡。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0

家訪路上,每一個擁抱都讓人動容。

一次,在永勝家訪,由於路途遙遠,休息的時間很少。當時,張桂梅一直咳嗽,並感覺胸口疼痛。她以為是咳嗽引發的疼痛,只吃了幾片止疼藥。可接下來,疼痛加劇,隨後又開始發燒,到了行走都困難的地步。可一想到孩子們下學期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便咬牙堅持走完了這些孩子的家。那時張桂梅自己都不知道因為路途顛簸,自己的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還有一次在家訪途中,張桂梅住在寧蒗一個小旅館裡,因為發燒,半夜口渴找不到熱水喝,也不願意驚醒大家,就在那樣冰冷的冬夜裡,從水管裡接涼水喝。她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著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地前行。她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的不解、非議,忘記了殊榮,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她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她就是要讓學校培養出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學生。

為了省錢,她多年來從不吃肉,每天生活費控制在最低標準。但在華坪,張桂梅對別人的慷慨卻是出了名的。張桂梅慷慨的事例不勝列舉:全國勞模的5000元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優秀共產黨員3萬多元獎金,剛拿到就捐給了災區;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專門撥給她治病的2萬元全部給了山區缺水群眾打水窖。截至目前,張桂梅捐出的獎金和大部分工資累計達70萬元,通通用於資助學生、幫助困難群眾和發展教育事業。學習“張桂梅精神”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1

張桂梅幫助過很多女孩子,每個女孩的渴望和困難她都感同身受,每個女孩她都熟悉、記得。也是因為此,一個放羊女孩從她那裡得到了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是一次去往通達鄉家訪的路上,車子在山路上蹣跚前進,驚擾了路邊的羊群,與一個蓬頭垢面的放羊女孩擦肩而過。

突然,張桂梅叫住了司機:“柯師,停一下車,那個女孩好像很熟悉。”

車子停了下來,張桂梅努力在腦海中翻找著回憶,一個名字脫口而出——張桂梅說:“對了,就是她!快倒回去。”

放羊的女孩還在路邊,呆呆地望著去而復返,最終停在她面前的車子。

張桂梅下車,一邊迎著女孩走過去,一邊大聲喊著女孩的名字。

女孩宛若從夢中驚醒,眼淚奪眶而出,衝進張桂梅懷中,哭得很傷心。同行的人員略有些驚詫,只是路邊的一眼,張桂梅就認出了女孩。

待女孩的情緒穩定一些,張桂梅問起女孩在路邊放羊的緣由,女孩曲折的命運逐漸顯現。原來,這個女孩曾經因無人撫養被收入張桂梅負責的孤兒院,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被親戚帶走了。然而,貧困的她還是沒能走進校園,只能輟學牧羊。

聽罷,張桂梅拉起女孩,說:“不行,(你)不能這樣毀了,你跟我走!”她給女孩的親戚打了電話,並讓女孩留了地址,說過幾天來接她,這才與女孩依依惜別。

過了幾天,張桂梅果然踐約,把女孩接回了孤兒院,並讓她繼續讀書。後來,這個女孩考上了藝術學校,徹底走出了大山,一生的命運就此改變。

再回望那一天,回望女孩和張桂梅擦肩而過的瞬間,讓人不由感慨那也是與命運擦肩而過的瞬間——女孩如果不在路邊放羊,張桂梅如果不經過那裡,女孩的一生將完全是另一種模樣,是張桂梅給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且是兩次。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2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幾乎癱瘓。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裡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無論是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裡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摔斷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裡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吃飯、跑步、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礎、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3

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她究竟有什麼魔力,改變了那麼多孩子的命運?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著牆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於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注。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援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於實現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幹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溫暖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症,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於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質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幹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4

飛鳥、游魚、走獸不同路,山水不相逢。思想境界不同,所做的事蹟就不相同。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張桂梅。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名奮鬥在玉溪元江山區的教師,張桂梅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將以她為樣,努力做到努力工作,愛生如子,把一—顆紅心貢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張桂梅的心得體會 篇15

張桂梅同志是教育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曾獲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鄉村教師等榮譽。2020年教育部授予張桂梅同志“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為進一步深入宣傳學習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著辦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教育部決定在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她響應黨的號召,毅然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裡,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