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花生生產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花生生產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花生生產工作總結

花生生產工作總結1

花生在我市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是我市僅次於油菜的主要油料作物。花生營養豐富,脂肪中主要含油酸和亞油酸,不含芥酸和亞麻酸,是世界上主要的優質食用植物油;花生根系具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供給植株養分、增進土壤肥力,在農業生產上它又是一個良好的養地作物;花生莖葉中含有較高的氮磷鉀素,又是優質的綠肥資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花生及花生製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特別是鮮花生水煮後食用,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喜愛,每當花生收穫季節即將來臨時,人們都希望儘可能早地享用到鮮花生。而採用地膜全覆蓋栽培技術,可比常規栽培提早15--30天上市滿足市場需求,那時貨少價高,種植戶可獲得較高經濟收益。進行優質花生基地建設在我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我站按照“穩水稻、玉米麵積,減小麥、薯類、增油料雜糧”的糧油結構調整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為出發點,於1999年在原七間進行探索,種植優質地膜花生20xx畝,取得了很好社會經濟效益,20xx年繼續進行了示範,分別在七間(現合併入古樓鎮)、爐山、佛鹽種植優質地膜花生“天府9號、10號、11號、12號”共計3000畝,又取得了成功,其效益十分顯著,平均畝產鮮花生550.2—750公斤,畝產值1100.—1500元,畝純收入達835—1235元(批發均價按2元/公斤計,投入成本為265元/畝),成為我市農業結構調整中典型的、獲得成功的、經濟效益較好的專案,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優質花生生產。

20xx年花生基地計劃種植優質花生5萬畝,其中地膜覆蓋栽培1萬畝。由於我市今年遭受了自1959年以來最嚴重的春幹、夏旱連伏旱,致使該專案無法取得預期目標,僅種下2萬畝。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施地點及面積

本專案在七間(現合併入古樓鎮)、草街、佛鹽、三廟、原利澤(現併入大石鎮)、獅灘、原赤水(現併入龍鳳)、隆興、燕窩、太和十鎮實施,合計面積5萬畝,其中,地膜覆蓋栽培1萬元。

二、實施情況

1、以原七間鎮為示範基地,示範片面積0.4萬畝,其中在萬耳村建立了市級地膜覆蓋栽培高產示範片0.02萬畝。嚴格實行“統一整地、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覆蓋地膜、統一防治病蟲草害”為主要內容的“五統一”栽培管理措施,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2、市農技站成立了優質花生基地建設專案指導小組,指定了專門技術人員,及時撰寫了優質花生“天府9號”、“天府10號”、“天府11號”、“天府12號”高產栽培技術資料和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分發到有關人員手中,並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作技術指導,技術人員還在合川有線電視網上對地膜花生的關鍵技術進行講解,還通過各實施鎮三幹會、廣播會、現場演示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保證了各項栽培技術措施培訓到位,種植戶充分掌握優質花生種植要領。各實施鎮還採取了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社、社幹部包農戶等手段加以落實,達到了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單產、增進效益之目的。

3、為了抓好基地建設,農業局把花生基地建設納入了對專案實施鎮農業工作和農技站業務工作的目標考核內容;各鎮黨委和政府把花生生產任務納入了對各村社20xx年度的目標考核內容,對完成得好的村社,採取了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表揚。

4、技物結合,綜合服務:為了全面實施好本專案,我們根據專案實施的需要,結合技術指導,及時組織了部分天府系列優質花生良種,優價供應給專案實施農戶,對所需相關配套物資,如肥料及農藥等的組織供應也積極向有關供應商進行了協調。

三、取得的效果。

1、經濟收益:

基地計劃種植的5萬畝花生,多數因乾旱而沒能適時播種,因旱未種2.94萬畝,佔58.8%。已種的2.06萬畝,爛種或未出苗0.2萬畝,出苗後枯死0.3萬畝,有收成的1.56萬畝。在原七間鎮,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0.4萬畝優質花生,於7月10日開始陸續上市鮮銷,平均畝產鮮花生655.3公斤,產地價2元/公斤,畝純收入1046元,總產2621.2噸,總純收入524.24萬元,經濟效益較好。全市除花生基地有收面積1.56萬畝外,大面積尚有1.1萬畝常規栽培的老品種有收面積,全市合計有收成的花生面積為2.66萬畝。常規栽培老品種平均鮮產322.3公斤/畝,8月10日以後才陸續上市,鮮銷價僅1.5元/公斤,且市場銷路不好,畝產值僅484.7,畝純收入僅254.7元(畝成本為230元),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優質花生比習慣方法畝多收入791.3元;沒有蓋地膜的優質花生,共計560畝,畝產平均為300公斤,市場售價為3元/公斤(乾花生),畝產值為900元,畝純收入為670元(畝成本230元),比種植玉米畝多收入470元,也有較好經濟效益。如大石鎮月白村6社張建國,採取麥—花---豆種植方式,畝產乾花生350公斤,小麥100公斤,黃豆100公斤,畝產值達1620元。

  2、引起了上級領導和宣傳部門的高度重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花生產業所表現出的巨大經濟效益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重視、宣傳部門的極大關注以及廣大農民朋友的參與。合川市分管農業的付市長、市科委、市農業局有關領導、市宣傳部有關領導等多次到花生基地視察、指導;合川報、合川廣播電視局、重慶日報、重慶電視臺等多家報紙和電臺多次對花生基地生產情況進行了宣傳報道,特別是地膜全覆蓋栽培的花生進行了重點報道,使合川的花生基地知名度大大提高,重慶市級有關部門,絕大多數區縣都知道合川有個地膜花生基地,對花生生產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

  3、“地膜覆蓋栽培優質花生”成為了合川市的一個農業品牌:

農業結構調整的成功範例,種植戶初償花生生產甜頭,倍受鼓舞,表現出極大的種植熱情,紛紛表示明年將進一步擴大地膜優質花生面積,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種一季地膜花生相當於種3~4季苞谷、由“要我種”變成為“我要種”;

四、二點建議:

1、據統計全市沙土和半沙半泥土合計約18萬畝較適宜種植花生,目前由於其保水保肥力差等多種原因在其上所種植的糧食作物產量很低,效益較差,如果將它們調減出來改種優質花生品種,加強技術指導,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引導,加大投入,確保所種植的花生品種優,栽培技術先進;同時培植1--2個花生深加工龍頭企業進行花生精深加工,種植花生的經濟效益會更高;

2、由市農技站牽頭成立合川市花生協會,將我市花生種植戶、加工企業等聯合起來,共謀花生產業發展,促使我市花生產業化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20xx年九月三日

花生生產工作總結2

一、基本情況

花生在我縣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花生是我縣主要油料作物。今年我縣花生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原因是有些地方土壤條件適合種植花生,且農戶種植多年也熟悉,銷售價格也可以,因此,農戶願意繼續種植花生。但是種植花生的費用要比種玉米大,風險也相應要大些,農戶種植面積就保持在原來的水平上,因此花生種植面積沒有變化。種植的主要品種為,海花1號、魯花14、魯花11等。

通過調查,我縣基本上全為麥套花生,面積10.06萬畝,其中畝產量在400公斤以上的有0.6萬畝;大部分產量在200~400公斤,有8.2萬畝;在200公斤以下的低產田有1.26萬畝。全縣平均畝產293.6公斤,較去年畝增8.9公斤,總產2.95萬噸。

二、今年花生增產的主要原因

1、天氣和氣候因素。5月份,正值花生開花初期,氣候比較乾旱,利於花生蹲苗,起到了控上促下作用,為減輕苗期病蟲害和增加產量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6—8月份,全縣降雨適中,滿足了花生生長期的需要。後期,降雨較少,光照足,基本沒有出現芽果、爛果現象,花生果實飽滿。

2、我縣以花生良種補貼為契機,加快了花生良種推廣和更新換代步伐。重點推廣適宜我縣土壤特點和氣候特徵的“魯花14號”號、“魯花11號”等產量高、品質優良、抗逆性強、生長期短的花生新品種。

3、施肥較為合理。花生要增產,科學施肥是關鍵。以前農民種花生用肥不當,偏施尿素和碳酸氫銨,忽視磷、鉀肥和生物菌肥、微量元素的使用。每年投入肥料不少,可只長秧子不結果。近幾年由於測土配方施肥專案的實施。提高了農民的施肥觀念和施肥技術,特別是控釋肥的推廣和使用,很大程度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4、一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一是增墩減粒,提高種植密度,適宜密度是花生取得高產的關鍵,麥套花生要比春播花生加大密度10%—20%為宜。在適宜株數的情況下,增墩減粒是提高單產的措施之一。

二是搞好種子包衣和菌劑拌種,花生種子通過殺蟲劑拌種,能有效地減輕和防止爛種。用根瘤菌拌種能加速根瘤的形成和增加根瘤的數量,增加固氮作用。

三是及時中耕滅茬,搞好病蟲害防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花生品種老化。海花1號在我縣推廣種植20多年,全縣10萬畝80%以上仍是該品種,該品種混雜嚴重,種性退化,品質差,這是制約我縣花生產量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瓶頸。

2、農業標準化程度不高,有待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現代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縣在花生種植上仍存在著不合理的過量施用化肥,濫用化學農藥等問題對花生造成了嚴重汙染,直接導致了大量花生農殘超標,影響人民生活的安全和花生的出口。

3、農民科技水平偏低,新技術推廣慢。我縣雖然花生種植歷史長,但種植水平低,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較慢,技術仍以傳統種植為主。農民的種植習慣性很強,對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不太瞭解,只顧眼前利益,短期效益,對花生種植投資少,且投入不合理,農家肥施用少,化肥施用多,肥料結構不合理造成土壤肥力嚴重退化和肥力後勁不足,密度低,群體結構不合理,田間管理粗放,這些都是導致花生產量低,品質差的重要原因。

4、生產基礎條件差,產量不穩定。我縣有70%以上的花生種植在砂鹼薄地,耕作層較淺,土壤結構差,有機質含量低,蓄水保肥能力弱,加之廣大農民施肥不科學,配方施肥面積小,導致花生產量低而不穩。

5、花生重茬及病蟲害問題趨於嚴重。在花生生產中,由於花生重茬越來越普遍,花生病害趨於嚴重,尤其是青枯病、白絹病、根腐病、莖腐病發病嚴重,導致花生減產。重茬引起的另一個問題是土壤某些營養因子的虧缺,也引起花生產量和品質的下降。病蟲害面積加大,防治不科學。隨著連年重茬,加之種植方式的改變,花生地下害蟲日趨加重,特別是蠐螬是影響花生產量提高的障礙因素,蠐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減產10~30%,嚴重地塊達50%以上,給花生生產造成嚴重損失。加之農民用藥不合理,盲目亂用化學農藥,造成花生藥害嚴重,導致農藥殘留超標,也給出口創匯帶來嚴重影響。

6、政策支援力度不大。地方政府只注重工業生產,忽視農業生產的投入,特別是花生科研投入,沒有拿出資金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對農民粗種粗收的技術置若罔聞,這些也是我縣花生整體水平不高的`原因。

四、採取的對策

針對花生生產上存在的問題,為了確保我縣花生生產再上新臺階,促進我縣花生科研、生產、經營的持續快速發展,使花生達到高產、優質、高效、低成本的目的,帶動我縣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我縣在花生生產上應採取以下對策:

1、推廣高產優質新品種。逐步淘汰老品種海花1號,重點推魯花系列、花育系列等高產優質新品種,利用3~5年的時間,爭取新品種普及率達到90%以上,使我縣的花生儘快走出低谷,提高市場競爭力。

2、推廣標準化生產。為適應新形勢、生產出符合國家要求的安全農產品,保證城鄉人民的身體健康,增加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真正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加大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農業標準化是優化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發展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搞好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認證是執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具體途徑。為此我縣大力發展高水平的農業標準化基地,加強農業標準化基地的建設管理,帶動全縣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3、強化領導,加大培訓力度。針對全縣花生種植區廣大農民科技水平低的現實,縣鄉村三級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強化行政和領導,制定優惠政策,增加科研推廣培訓經費,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搞好試驗示範,抓好典型引導,建立縣、鄉(鎮)、村一體化優質花生實用技術培訓體系,充分利用電教中心、農廣校、農函大培養高素質的農村幹部、青年農民和各類技術人才。採取聘請專家講座、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地搞好農民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科學種植優質花生的技術水平。

4、大力改善生產條件。生產條件的優劣,制約花生生產發展,從加厚土層,增施肥料(有機肥),培肥地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和節水栽培技術,加大投入,進行綜合治理,創造有利於花生生產的適耕環境。

5、搞好服務,解決優質花生生產中遇到的問題。

一是搞好資訊服務。各級各部門要轉變職能,搞好產前、產中、產後資訊引導,及時為群眾提供生產供求資訊;

二是搞好技術服務。從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到田間科學管理,從配方施肥,地膜覆蓋,化控,化除,合理澆水,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農技、科技等服務部門要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以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

三是搞好物資服務。提供優質價廉的農用物資,以滿足農民生產需求。

6、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針對我縣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盲目濫用高毒、劇毒等農藥,導致花生品質下降,殘留超標的現象,在花生病蟲害的防治上,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慎重使用殺蟲劑,科學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減少用量,確保用藥安全,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確保生產出無殘留無汙染的花生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7、推廣種植機械化,實現節本增效。在新形勢下,加大花生機械的推廣力度,大力推廣花生播種和收穫機械,改善花生生產條件。只有實現花生機械化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種植效益。

標籤: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