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三國與我的作文

作文1.5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與我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與我的作文

三國與我的作文1

三國的群雄爭霸,是後人津津樂道的傳奇;孔明的“草船借箭”,是智慧與機智的象徵;劉備的“桃園結義”,是真情與義氣的流露,值得世人一再玩味。所謂:“讀《三國》領悟人生”,只要讀了三國,世間的紛紛擾擾都不足為奇;只要讀了三國,世間的紅塵俗事一眼就能道破。

遙遠而神祕的“三國”時代,戰爭不斷,爾虞我詐。經由作者生動的筆觸,我穿越時空,體驗劉備與孔明的“三顧茅廬”,明白一個人具備才能與品德的重要,知道上位者禮賢下士才是成功的關鍵。

如果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的賞識,它會是千里馬嗎?“劉備”和“孔明”之間就有著這層微妙的關係。如果劉備沒有慧眼識英雄,沒有三顧茅廬鍥而不捨的精神,沒有在路上遇到水鏡先生的機緣,也不會有現在的三國傳奇。就像我在低年級時,功課也算是名列前矛,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發揮的機會!到了中年級,換了一位新老師,發現了我的天份,讓我有表現的空間,造就了現在有信心的我。

“三國演義”是歷史故事中的經典,書裡的英雄豪傑全都是令人敬佩的物件。其中孔明在“空城計”中臨危不亂的表現,令人嘖嘖稱奇。在士兵、武器不足的情況下,想到如此一個妙計,抓準敵方奸詐狡猾的心態“引狼入室”,其實面對困境迎戰,化危機為轉機,才是最高明之對策。另外,我十分同情和孔明水火不容的周瑜,雖然他自大、高傲了些,但誰不希望自己永遠是第一呢?半路殺出一個機智的孔明和自己競爭,確實是很棘手,但我們永遠要學會抱持著開朗、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挑戰。換個方向、角度思考,其實多一個競爭對手,互相較量,提升自己的實力也是不錯的!反觀周瑜的 做法真的是非常消沉,無法戰勝他人就置他人於死地,最後甚至因為如此,年紀輕輕就命喪黃泉,是何苦呢?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路上,我們不可 能永遠第一,學習接受失敗,再接再厲,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功呢!就拿我來說好了,六上的時候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功課名列前矛的女孩,當然會對我造成不小的壓 力,尤其是一旁的同學還會故意搧風點火的挑起戰爭。但是最後,我和這名同學成了好朋友,我們互相學習,彼此幫助,一同接受良性的競爭。

三國的故事經過了無數個歲月,可以永遠作為我待人處事的借鏡,相信“三國壯志不動搖,寓意精神永不朽。”

三國與我的作文2

自從上次遊冀州,見韓馥之後,我就特別憧憬還能再次去三國時代轉一轉。果然,一個假日的中午,我又如願以償地去了三國時代,這次見到的是孫堅。

這時孫堅辭別袁紹,帶著本部人馬和傳國玉璽,走在回江東的路上。我上次見了韓馥,也多少有了些經驗,見了江東阿兵哥,先行大禮拜,不,是先作揖,然後畢恭畢敬地說:“久聞孫將軍大名,特來投奔,願在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見了孫堅,又像上次那樣發了一番高談闊論,暗示孫堅—你看,我多有才華!不出所料,孫堅見我這麼有才,就封我當了謀士。孫堅軍繼續前進,途中遇上劉表的軍隊攔路,討要傳國玉璽。孫堅不給,雙方就發生了衝突,大打出手。黃蓋與蔡瑁的大戰和蒯越、蔡瑁的'衝殺使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我心驚肉跳,嚇得魂不附體。我在心裡叫苦—為什麼這次是孫堅,不是司馬炎呢?跟著武將就是受罪!我心裡祈禱,下次再來,千萬別遇上劉關張什麼的武將,遇個文人最好,像崔州平、黃承彥、石廣元、孟公威之類的,那是再好不過的了。殺出重圍回江東的路上,我這麼想。

孫堅和劉表接了怨仇,孫堅誓雪前恥。他點起水軍,要大舉進攻劉表,我和他弟弟、兒子們一起勸說他,不要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動戰爭,可他無論如何也不從,“大丈夫汽豈有有仇不報之理?”他這麼說。我心裡想,孫先生這麼斤斤計較,算大丈夫嗎?正欲開口再勸,“密斯特孫”已縱馬遠去。我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不禁連連嘆氣,心中還有一絲悲傷。我與孫堅相識時間雖不長,沒什麼感情,但畢竟是彼此認識的人,也算是熟人吧。一個熟人要死了,我怎能不悲從心頭起呢?

孫堅此去,再也沒有回來。不用別人告訴,我也知道他中了蒯良之計,萬箭穿心而死,正應驗了他見了劉表時發的誓—“我如果有那樣東西(指傳國玉璽),將來萬箭穿心,死於亂軍之中!”。他長子孫策把戰俘黃祖放回荊州,換來了孫堅的屍首。我們圍著孫堅的棺材嚎啕大哭,很久,很久。

回府的路上,我恍恍惚惚,連回到了二十一世紀都渾然不覺。良久,我才回過神來,可不久前的一切仍歷歷在目。事後,總結一下回來後的感覺,那就是——期待再次穿越。誰能知道下次會遇見誰呢?

三國與我的作文3

新“三國演義”

在我家裡,時常上演著家庭版的“三國演義”。媽媽手握大權,是東吳的孫權;爸爸呢,是“白臉曹操”;大姐是東吳的魯肅;而我,勢單力薄,是蜀中的劉備。有句話叫“劉備遇孑L明——如魚得水”,這個孔明就是諸葛亮,可在我們家誰扮演這個角色呢?當然是二姐了。人物出場完畢,現在該說說“演義”了。

我家的“孫權”欺軟怕硬,非但不“聯劉抗曹”,反而“捧曹壓劉”。有一次,“曹操”不小心弄壞了我新買的玩具,我哭著埋怨他,他還狡辯。“孫權”見了,不但沒有追究“曹操”的錯誤,反而來勸我:“算了,爸爸是不小心的。”“曹操”得意地揚起了頭,我只能一肚子委屈地走進臥室生悶氣去了。

期末考試我得了獎,爸爸要和我“煮酒論英雄”。我得意忘形之下,說錯了一句話,爸爸馬上板起“曹操臉”,一副凶相。我好話說了一大堆,他還是不肯消氣,真是頑固透頂。

“孫權”也是“居心叵測”,常常“唆使”大姐“魯肅”整我。例如我作業沒完成就跑出去玩,“魯肅”就會執行“孫權”的命令,將我“捉拿歸案”,並罰我抄寫課文,而且鐵面無私地要求不許少一個字,甚至連標點符號也都一個不能少。我無計可施,時常要請軍師“諸葛亮”幫忙才轉危為安。不過有時我也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認為反正有“諸葛亮”出主意,開點小差、犯點小錯也沒什麼,直到“孫權”、“曹操”聯合起來“大軍壓境”才知道後悔。

有一次,我考試考砸了,只得了88分,害怕媽媽大發雷霆,連忙跑到“諸葛亮”那兒,讓她幫我解圍。不巧的是,“諸葛亮”也正在為自己只考了87分而發愁呢!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軍師拒絕了我的求救,讓我自己想辦法。我只好修書一封,痛述自己粗心大意,並立下“軍令狀”,保證以後定會痛改前非,然後“飛鴿傳書”到媽媽手裡。媽媽看了後,非但沒有半點怒氣,反而還鼓勵了我。

你看,這就是我的“三國之家”!家裡每天都上演著新奇的故事,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到我家來瞧一瞧,包你收穫一籮筐。

標籤: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