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傣族潑水節作文【精】

作文1.97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傣族潑水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傣族潑水節作文【精】

傣族潑水節作文1

傣族是一個少數民族。他們有很多寓意美好的節日,潑水節就是其中一個。

傳說傣族有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他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有個聰明的姑娘被魔王的選為第7個妻子,她也恨透了魔王,但是表面上不露聲色。有一次她陪魔王喝酒,趁機打聽到了魔王的弱點:只要用魔王的頭髮勒住他的脖子他的頭就會滾下來。於是她把魔王灌得大醉,拔了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但是魔王死了以後還是不肯放棄作惡。他的頭滾到哪兒哪兒就災難連連,扔到水裡,水就波濤洶湧;埋在地下,到處臭氣熏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住他的頭才不會發生災難。於是,7個妻子輪流抱著魔王的頭,直到魔王的頭化為灰燼。人們拿來水給這7個姑娘淨身。這個習俗流傳下來,就慢慢變成現在的潑水節。

潑水節象徵著幸福,好運。潑水節還叫浴佛節。在潑水節這天,人們都會去一個廣場上,等主持人說開始,廣場上的噴泉就開始噴水,這時候人們帶的盆子都可以去噴泉裡舀水,互相潑水,不管潑的人還是被潑的人,臉上都洋溢笑容。因為被潑的人有好運,潑的人給別人帶來了好運,誰能不開心呢?

真希望能親自去傣族看看,親身體驗一下傣族神聖的潑水節,親眼看看潑水節的盛況,親耳聽聽他們歡樂的笑聲。

傣族潑水節作文2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節日,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元宵節、潑水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潑水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傣族人的潑水節。

傣族的潑水節又名“浴佛節”,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印度、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等國也過這一節日。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的影響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風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有數百年。到節日,傣族人民穿上盛裝,而婦女們則挑上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互相潑水,表示幸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熱鬧的潑水節開始,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潑溼一身,幸福終生”!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還有賽龍舟、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節目。

腦海裡想象著那熱鬧非凡的場景,我心裡激動萬分,十分想加入其中。有機會我也要去真正的體會一下潑水節的樂趣。

傣族潑水節作文3

潑水節又是傣族的新年,在傣歷6月24日到6月26日,是夏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給佛像灑清水洗塵,還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做完這些,群眾性的相互潑水開始了,只見一個個男女青年,銅鈸、臉盆盛水,然後湧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潑。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不管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都笑聲朗朗……

相傳,在古代有個火魔無惡不作,搶走了七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叫做儂香,她後來從一個白髮花花的老爺爺那裡得知只要拔下火魔的頭髮就可以把她勒死。姑娘們齊心協力,殺死了火魔,魔頭成了一團火球,落在哪裡,哪裡就會起火。姑娘們就挑水去潑,終於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漸成了潑水節。

潑水節除了需要潑水,還有歌舞活動,傣族人民穿上節日盛裝,來到村中廣場,男女老少一起載歌載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臘嗬”﹔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動作優美,節奏鮮明,曲調婉轉,歌聲動人……

潑水節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要舉行劃龍船比賽,水船扎以彩花裝扮成龍、孔雀、鯉魚等形象,由幾十名青年奮力划槳,兩邊觀眾如雲,鑼鼓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傣族潑水節作文4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雲南,多年受到帶著文化薰陶的雲南,也會過傣族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有很多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侍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追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潑水節中最為精彩的自然還是那潑水的場面了。在“麥日”,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

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開始向對方丟花包時,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

傣族潑水節作文5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節日,如:元旦、清明節、春節、元宵節、潑水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潑水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傣族人的潑水節。

傣族的潑水節又名“浴佛節”,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印度、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等國也過這一節日。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的影響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風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有數百年。到了節日,傣族人民穿上盛裝,而婦女們則挑上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互相潑水,表示幸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與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熱鬧的潑水節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潑溼一身,幸福終生”!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還有賽龍舟、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節目。

腦海裡想象著那熱鬧非凡的場景,我心裡激動萬分,十分想加入其中。有機會我也要去真正的體會一下潑水節的樂趣。

傣族潑水節作文6

早上,我和媽媽以及媽媽的幾個朋友一同前往赤岸的大橋村參加那裡一年一度的潑水節。

原先,我以為這裡的潑水節應該是往別人身上灑幾滴水,表示祝福。可一到大橋村才知道,原來在一個大場地上有一些不深的水,人們在裡頭用臉盆盛上水,互相潑對方,和打水仗沒什麼兩樣。

我看了覺得挺新鮮的,於是和幾個夥伴一起去向大人要錢買臉盆,就頭也不回地跑回場地上。一路上,那些人們看見我們身上一滴水也沒沾,便向我們笑了笑,與此同時,他們正拿著盛滿水的臉盆,在我們不注意時,把水潑向我們身上。我們往都是水的場地上走去,準備向弱不禁風的小孩兒發出“進攻”。

剛走到場地上,我們也用臉盆盛起水向他們潑去,他們表面上看去什麼也禁不住,但在我們面前又毫不示弱,馬上把水潑向我們,一刻也不停。在陽光的照射下,使被水潑過的大家,身上閃耀著淡淡的光,暖洋洋的。不一會兒,我們身上又有了一層汗,很熱很熱。追追跑跑。我們馬上變的疲憊不堪,幸好媽媽及時趕到,要不然可能會躺在水面上睡著呢!

我們戀戀不捨地望著歡樂玩耍的人們,但是不得不走了。

傣族潑水節作文7

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個法力高強的魔王。他獨霸一方,燒殺搶掠,傣族人民深受其害。魔王先後搶了六個傣族姑娘做妻子,這天,他又搶了一個傣族姑娘。這個姑娘非常漂亮,而且也很聰明。魔王極其喜歡她,經常讓她陪自己喝酒。姑娘表面上跟魔王有說有笑,心裡卻想著怎樣除掉魔王,解救傣族人民。

有一天,魔王和聰明的姑娘一起喝酒。趁著魔王高興,姑娘哄他多喝了幾杯。魔王醉醺醺地說:“我法力高強,在這個世上誰也打不過我!除非知道我的弱點。”姑娘趁機問:“那您的弱點是什麼哪?”魔王得意忘形地說:“假如有人用我頭髮絲勒住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不過,根本沒有人知道這個祕密!”

姑娘大喜,等魔王醉倒後,她輕輕地拔下他的一根頭髮,往他脖子上一勒,魔王的 頭立刻掉了下來。可是,從魔王頭上滴下的血變成熊熊大火,很快,四處蔓延開來。聰明的姑娘趕緊把魔王的頭抱在懷裡,火立刻滅了。為了避免把災難帶到人間,七個姑娘只好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她們商量好,一年換一個人,這樣大家都可以過上自由的日子。

於是,老百姓們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到了傣族新年,人們為了幫回家的姑娘洗去身上的血汙,紛紛用水潑她。這個傳統一代代地流傳下來,變成了傣族的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作文8

去年寒假,我和媽媽去參觀博物館,一幅傣族潑水節的畫兒引起了我的注意。畫中的人們穿著節日盛裝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好美麗啊!我立即下定決心好好了解一下潑水節。

原來,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來為佛教所吸引。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人云南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魔王有七個妻子。一天晚上,一個妻子問出了用魔王的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祕密,於是,姑娘在當夜勒死了魔王。可魔王的頭顱滾到哪裡,哪裡便發生災難,只有姑娘抱著魔王的頭,才不會出事。為了免除災難,姑娘們決定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年。每年輪換的日子,人們就為抱頭的姑娘潑一次清水,以便衝去血汙和疲憊。後來,傣族人為紀念這七位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人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的傳說很有趣,潑水節的.主要活動更有趣!到了節日,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開始潑水。一朵朵水花盛開在空中,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除了潑水,人們還要趕擺、賽龍舟、浴佛、鬥雞、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有趣吧!

潑水節,是一個多麼有趣的節日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去傣族體驗一次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作文9

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傣族人起先是用枝條沾一點水潑在別人身上是表示對別人的祝福。後來,幾個青年男子覺得很不盡興,直接把整盆水潑到別人身上,幾個人看很爽就學起來,於是,後來的潑水節就用整盆水潑到別人身上就算祝福。

有一次,我們去傣族玩,有幸參加潑水節,我換上傣族的服飾,去一起參加潑水節。我拿一個剛買的臉盆,放滿水,朝人海潑去。這時,有人在我背後拿起水,朝我倒過來,嚇得我趕緊逃回媽媽身邊去。忽然,一盆水朝我的頭上直衝下來,我立刻變成“落湯雞”。我一回頭,原來姐姐也換好衣服來參加呢!我生氣,姐姐過來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媽媽潑過去。我笑得前仰後俯,姐姐和媽媽的樣子太好笑,大家都玩得不易樂乎。

不一會,來一輛車,上面坐著傣族的少男少女們,他們拿著水盆往下潑,不管認識不認識隨便潑。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大家潑著。我也被車上的人潑得不成樣子,我為“報仇”拿起一盆水往車上的人潑過去,我樂,車上的人被潑得不成樣子。我正張開嘴笑,一盆水從我頭上倒扣下來,原來是爸爸,我生氣地拿起水盆,連倒十幾下,把爸爸淋得渾身溼透,媽媽為爸爸“報仇”又給我來一次澆灌。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在我們這歡笑中結束。想當年,我們的——周總理,也被潑得全身溼透。我在想,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參加潑水節的。

傣族潑水節作文10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讓我們走進傣族,瞭解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是傣族新年,也是傣族最重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在傣歷3月舉行,共舉行三天,前兩天送舊,其中第一天,傣語稱為“麥日”,第二天,傣語稱為"惱日”。最後一天迎新。

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戶戶的門框,窗戶上,都貼著各式各樣的剪紙,城鎮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頂端站立著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上山去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則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上,為佛洗塵。然後,青年男女提著木桶,一時間水花四濺。他們要借這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據說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以被別人坡道越多水,就說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潑到的人也越高興。

另外,在節日期間參加賽龍舟,遊園,趕擺,放高升,放孔明燈,服飾表演,民族民間舞蹈等活動。潑水節另一項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到此時被推倒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觀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紛紛沉浸在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中。

在節日期間,到處充滿歡聲笑語,處處洋溢著祥和的節日氣氛中。

傣族潑水節作文11

傣族,是一個充滿著歡樂的民族,哪裡的潑水節挺有名的。

我爸爸是個愛旅遊的人,也常常帶我們一家人去旅遊,記得,去年,爸爸帶我們一家去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區去旅遊。我正想著為什麼爸爸偏帶我們去傣族呢,原來呀,這裡將要舉行深大的“潑水節”開幕儀式。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我們來到村長家,村長是個十分好客的老人,連忙把我們接進屋裡。

我們坐下喝茶,村長遞給我們每人一套傣族服裝,我的心思立馬轉移到服裝上,我走進裡屋 ,關好門窗。換好衣服出來後,問爸爸:“爸,‘您老’早知道是潑水節吧?”爸爸說是,我又咳了兩聲,爸爸嘆了一聲,隨即從包裡拿出了一直還未裝水的水槍。我已拿到水槍就往外跑,一跑出去就到處找,不一會兒,我就看到裡村長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水池。我跑到水池邊,又看到瓷磚上刻著“潑水節專用”五個大字,我趕緊裝好水,就跑回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8點,我拿起水槍就到昨天裝水的地方埋伏。我等呀等,終於,一批“人馬”來了,他們剛蹲下裝水,我立馬從草叢中“躥”出來,用水槍射他們,他們尖叫起來,一下子變成了落湯雞。他們一反應過來,馬上用水盆裝水潑我,我左躥右躥,他們一個也沒潑著我。我對他們做鬼臉,誰知,另一隊“人馬”把我們都潑成了“落湯雞”,我們一反應過來,馬上朝他們射水,潑水。我與第一隊“人馬”從“敵人”轉變為了“戰友”。

我們笑著,鬧著,可高興了。不知不覺中,太陽當頭。我們依依不捨的回到了家裡。

我回到村長家,想:我一定還要來,而且,下次來的時候,我要認識一下今天一起玩的那些人。

傣族潑水節作文12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實際上潑水節就是傣歷的元旦,因為傣文曆法,新的一年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關於潑水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呢。

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妖魔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妖魔。一天夜裡,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妖魔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妖魔,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妖魔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妖魔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裡,邪火就蔓延到哪裡。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輪流抱著妖魔的頭,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並把妖魔的頭扔進了江裡。鄉親們又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從此,為了表示對七位姑娘的懷念和感謝。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傣族潑水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也就是潑水節又開始了,對傣族人來說,這個日子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當地人民會放假三天來歡度他們這一年中最隆重的民族節日。

潑水節那天,歌聲陣陣,鑼聲震耳,歡笑聲隨著水花飛舞,處處是“水!水!水!”的歡呼聲,到處是幸福的笑聲和快樂的尖叫聲。整座城成了一片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原先傣族傳統的潑水,只用樹葉蘸一點清水潑灑在對方身上,以示祝福。但如今年輕人覺得不夠盡興,潑到興高采烈之時,索性將整盆水一起潑出去。青年少年、男人女人、中國人外國人,傣族人、漢族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當地人、外地人,幾乎都是傾家而出,全都投入到潑水的人海之中。傣族少男少女當然是潑水的“主力軍”,而美麗的少女,自然成為人們竟相潑水的物件。穿著民族服飾的傣家姑娘,是潑水節最亮麗的一道風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穿著裙子,輕輕地飛舞著,令整個狂歡的潑水節,也溫柔起來、浪漫起來。

不管認不認識,逢人便潑,盆、桶、瓢……全都用上了,清清的水,帶著美好的祝福,帶著歡快的笑聲,把人澆得渾身溼透,是那樣興奮,那樣快活,一張張彩車,裝點著都市,聰明的企業商家用五花八門的廣告裝飾著彩車,世界變得五彩紛呈,繽紛絢麗。傣族青年也要拜年的,不過拜年的形式和漢族不盡相同,人們成群結隊,一路載歌載舞去拜年,把年長者或尊貴客人用竹竿抬起並拋向空中,如此傾情地歡樂和祝福。

傣族潑水節作文14

潑水節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等於杭州的過年,為期三至四天,四月13日開始舉行。在傣族那被潑到的人稱為“落湯雞”,但是被潑得越多,那個人的身上就洋溢著更多的幸福與吉祥。

我見到了傣族的姑娘後,讓我又一次想起了潑水節的由來:遠古的時候,有個魔王作惡多端,人們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把他殺死。後來,魔王搶來七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七姑娘從魔王口裡打聽到他的致命弱點,即用魔王的頭髮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將他置於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時,拔下他的頭髮一勒脖子,魔王的頭就滾了下來。可是頭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頭,大火也就熄滅。為了避免大火燃燒,她和六個姐姐輪流抱住魔王的頭,一年一換。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潑水,衝去她身上的血汙,洗去她一年的疲勞,為新的一年能消災除難而祈禱。從此形成了送舊迎新的潑水節。

在潑水節的前一個的晚上,大家先將家裡的一切打掃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接著將自己也要洗的很乾淨,否則來年家裡會髒,最後大家才會準備好水盆、水槍等潑水工具。

在潑水節的那幾天裡,人們會換上華麗的衣裳,拿著盆走到大街上,街上的桶裡已經裝滿了水,而且水面上撒滿了色彩繽紛的花瓣,傳來陣陣清香,接著人們會歡天喜地的從桶裡打水,往其他人的身上潑,被潑的人呢也會“回敬”一下,等到大家潑累了才會停下。這時,每個人身上的水都往下流,衣服都溼透了,街上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一般維持三天,差不多在四月十五日就結束了。不過,傣族並沒有變得死氣沉沉,因為傣族人民還是那樣的歡樂,那樣的歡樂,那樣的活躍。

傣族潑水節作文15

傣族有一個潑水節,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意思為新年),多在公曆4月中旬左右舉行。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裡食用。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人們挑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一群群青年男女便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在那一天,人們還要賽龍舟。穿著盛裝的群眾們在江邊觀看賽龍舟。

傣族的潑水節一半3——7天。有時間,我也要去參加傣族的潑水節!

標籤:潑水節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