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精選23篇)

作文1.36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端午記憶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精選23篇)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

窗外湛藍的天空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我的心情格外舒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呢。

包粽子的材料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只見一盆用水浸泡過的粽葉,已經伸展開來;半盆泡好的糯米,雪白雪白的;一邊放著幾十顆飽滿的紅棗,一堆晶瑩的紅小豆。那邊還有醃製好的臘肉和冰糖,以及用來捆紮粽子的棕繩。一看見這些,我的心就禁不住跳躍起來,嗬,真的要包粽子啦!

“咱們開始吧?”“好嘞!”奶奶話音剛落,我們圍坐在一起。只見奶奶拿起一片粽子葉,在中間一對摺就捲成了三角形的小漏斗,然後挖進一勺白米,再放入一顆紅棗和冰糖,再挖一勺米,用勺子把它抹平,最後,像變戲法似的把粽子捲成一個立體的三稜錐,熟練地用棕繩捆了三圈,最後繫了一個結,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也躍躍欲試。我直看得目瞪口呆:包粽子簡直是一門藝術啊!

於是,我也從水盆裡挑了一片大粽葉,模仿奶奶的樣子,一折,三角形出來了,再挖兩勺米進去,放顆紅棗,填平,最後一卷。呀!一個粽子就已經成形了。瞧,就這麼簡單!我正得意,麻煩就來了。因為最後捆紮的步驟太難了,我根本無從下手。我試圖騰出一隻手來,結果粽子差點散架了。於是我改為邊用一隻手拉繩,邊用嘴幫忙,結果根本使不上勁道!無奈之下我只得請求奶奶的幫助。只見奶奶三下兩下就又幾秒鐘的時間把這爛尾粽子給包好了!我心服口服,既佩服奶奶靈巧的手藝,更佩服老祖宗們傳下來的這寶貴的物質和精神遺產!

收斂起心神,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學習,奶奶手把手地教著,最後我總算包了四五個像樣的粽子。

煮粽子的時候,我搬個凳子在旁邊等著,我多想親眼瞧瞧我的勞動成果。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整個屋子,四十分鐘後,粽子寶寶們就爭先恐後地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一個貌似我包的粽子,手忙腳亂地解開粽葉,挖起一勺,軟軟的,甜甜的,太好吃了!

一家人圍著圓桌,拉著家常,吃著剛出鍋的粽子。那糯米的濃香,大棗的甜味、粽葉的清爽與家人的歡聲笑語完美結合……這,就是端午節的味道吧!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吧?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2

昨天夜裡第一次在這裡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3

流水龍舟鑼鼓,艾葉香包粽子,手拿蒲扇絲絲涼風。一一題記

太陽高掛,陽光刺眼,樹上的葉子無精打采般鋪在樹上。蒼綠的艾草都低下了頭。端午節又到了,今年,我要包粽子。

先準備材料吧。有粽葉糯米、繩子我看著簡單的材料,小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拍了拍胸脯,這還不簡簡單單啊!拿起一兩片翠綠的粽葉,在手裡隨手卷成漏斗形狀,真像一個碧玉做的錐子呢!不費力氣就卷好了粽葉,我更得意了。接著把淘好了的糯米放在粽葉裡面,再把葉子裹好一捆,最後隨手打一個蝴蝶結就大功告成了。

粽子放在在水裡煮了,可是煮到一半,粽葉卻散了,米全部漏了出來,像洩了氣的皮球,彷彿再也得意不起來了。

平復了心情,我便跑去問媽媽,媽媽說糯米要泡水的啊!粽葉也要泡水繩子要打結,系的牢牢的。我聽了在媽媽的話就再一次去包了,這回啊!是先把糯米泡了一下水,吸足了水的糯米,顆顆飽滿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粽葉是很脆的,需要先用開水燙一下,再放進涼水裡,這樣更綠更香了。

這次,我是小心翼翼把粽葉捲成漏斗,再把晶瑩的珍珠放進卷好粽葉裡,然後在慢慢地把粽葉裹起來,仔細地看了看粽子包好了沒有,最後用繩子系起來打了個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將軍。

今年,我學會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得認認真真地做,不然啊,包粽子這樣的小事都做不會成功。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4

端午節,本是個驅災避邪的日子。古人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日即惡日,這一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不吉利;甚至有生孩子不利父母,男害父、女害母之說。宋徽宗趙佶即是五月初五日生,因此從小即被寄養在宮外。所以人們插菖蒲、艾草以為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用以避疫。吃粽子、賽龍舟卻是後來的事,是為紀念五月五日投江而殞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有地方亦為紀念因吳王夫差賜死並於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忠良伍子胥。可見五月初五的確不是個吉利的日子。

小時候在東北,每逢端午,也都有吃粽子、煮雞蛋、插艾草的習俗,那時候只知是紀念屈原,因此最早知道有一個汨羅江。還有一個習俗或許只是山裡人才有,日出前採回晨露,為孩子們洗眼睛,說是如此眼睛就會更明亮。我家都是哥用一搪瓷缸,村外不遠到處都是蒿草樹木,露水向來都是很凝重的,搪瓷缸接在下面抖落露珠即成。每一次都是哥採回半缸晨露,並一大捆艾草,我們小的幾個還在睡夢中。這時候母親已將雞蛋鴨蛋煮好,把我們幾個貪睡的叫醒。洗過臉,再用露水塗眼睛,然後分配雞蛋鴨蛋,家裡養了鵝的還有鵝蛋,每個人份都是一樣的。粽子一般都是商店裡買來,那個時候自家沒有糯米,後來經濟稍緩有了糯米和粽葉,才有人家自己包。條件好一點的,粽子裡面多包幾粒大棗,兩三粒的比較多,粽子又香又甜。大人們之後將艾草編成辮子,夏季裡的傍晚坐在庭院裡閒聊,點燃一端用以薰蚊,效果還算不錯。然則就是沒有張嘴即“端午快樂”的,那個時候的人們大多都沒什麼文化,都不這般“客套”。

現今的人或許是更明達了,過節日不再只拘於舊有的形式,粽子有了更多花樣的搭配,艾草也不必都採自端午的日出前。幾天前就見很多兜售艾草的,而且夾著桃枝或是麥穗。桃枝上結有乒乓球大小的桃子,麥穗已經泛黃,不需幾日就該收割的。我想,其中含義無非一個是“逃”字,一個是麥穗上的“芒”,不知這個“講究”起自何時源於何地。正如一朋友說的,粽子還是隻加蜜棗的最好。現代人願意出新出花樣,卻總是難有真正意義的突破。想也不怪,傳統的東西總歸是經歷了千錘百煉,只有最好的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傳承。但是當下人的花樣卻就是不服輸,而且樂此不疲,倒也著實豐富;儘管算不上好吃,卻迎合了不同人不同的一時性起。

然而這一切與我卻不甚相干,我心裡掛念的是好久沒有去探望的姨母。姨父在時曾說,“媽沒了,姨也就是媽了。”姨母待我如己出,說老了老了竟又多了個兒子!老人家的慈愛是不容含糊的。況且,放了假,妻子女兒不在身邊,一個人也不想在家裡呆著。

一早買了兩個包了蜜棗的粽子,自己煮了雞蛋,再簡單不過,至於艾草之類就大不必了。幾天前小妹夫立輝送的西瓜,一個人不方便吃,索性送去給大表姐,順便也告訴她我的安排,照例節日必有的晚宴就不必叫我了。

一個人騎單車,自濱海路與海邊之間的公園中穿行,一則怡養心情,二則大熱的天,間或有些樹蔭。

或許因為是端午節,閒遊的人不多,顯得很幽靜。偶見幾位上了年紀的人,採了不少的艾草,有的還將艾葉摘下,在理石路面上晒著,說是用它泡腳。也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或是一個人獨行的,樹蔭裡也有獨自靜坐或靜默地佇立在那兒的。這個時節如此這般,靜靜地。我卻想,八成該是心中都有一份情懷吧,唯獨不念其孤獨。如同歲月的蒼茫,即便是疾風苦雨,枯榮交替,也終歸是悠悠淡淡,誰還見那三國的塵煙和烈馬的嘶鳴?只這份情懷卻是沉甸甸真真的。

此間心跡,平和卻也並不寧靜,與這裡錯落的花樹與綠茵正相吻合,少了一份致命的“生氣”,太過空廖了。儘管馬路上疾馳的車輪聲以及車子引發的風聲、喇叭聲、並直接引帶的市井的喧囂不絕於耳,卻像是兩個世界,並不搭調。這樣的環境裡悠閒地行走,又恰合這端午的情境,也契合我多日來不能舒展的心。這時節顯然不該是寧靜的,靜默之中,伴著雲捲雲舒,究竟哪一般空靈的境界,卻著實難有個清晰的映像。

兩撥友人分住幾日,一個依然在徘徊,於虛幻與躁動的鬧市之中,居無定所,遊移不定,卻偏偏舍不下習慣已久忽忽悠悠而輕飄的藤蔓,空虛的軀殼甚至都是透了明的。另一個則是天南地北,古山古水之間悠閒地徜徉著,然則有伴侶相攜卻無心心相映,飽了眼福而無心靈共濟,兩個形影相弔著,卻終歸是野馬孤煙,心靈深處依然是孤苦的。更多的,泥淖中淚眼迷離,無奈於日日塵昏中的浸淫,因此也有了無羈絆卻也難抑寂寥的,倒是不如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園香徑,不思不想,只看花開與花落活得自在。老婆孩子熱炕頭,一碟小菜,兩杯糖化酶的小燒酒,卻是真的其樂融融。

或許,這也便是一種空靈,一個“空”字的境界。畢竟,當今人絕少不是“以心為形役”的。

這一路只與兩人說過兩句話,一是與晒艾葉的一位老嫗,二是問一位站在橋上撒網捕魚看樣子六十多歲的男子,“老哥,這是什麼魚呀?”我問。也奇怪,幾次遇見捕魚的人,話語都不友好。幾位捕魚人互相之間有說有笑,就是不喜歡我這等外人。恰巧海面剛剛漲潮,海水倒流入河,一群群小魚悠閒地遊動。游到張網可以捕到的位置,捕魚人的網便撒下去。小魚也能夠觀察到撒下的網,驚慌而四散,但是總有幾尾就像是非洲草原上被獵豹或獅子追趕的斑馬或牛崽,成為捕魚人的獵獲。魚不大,基本在二十公分左右,估計是生下來還沒有多少時日。捕魚人回答我:“梭魚。”但是語氣顯然是在告訴我,不要多問,離遠點。

既然這樣,我也只有悻悻的份,不看便罷。好在我的心是系在花草與樹木的,此般境地自不去想它。只有自然的境界,如老子的“水”,居善地,心善淵,不與人生厭。

此時石榴花初開,十分鮮豔。可見世間情就是這樣,不同季候就會有不同的物象。冬季裡冷峭卻有暗香臘梅,春季裡萬物復甦所以百花爭妍,夏季的石榴花兒正紅恰與烈日相曒,及入深秋又有傲霜之菊,雖是品性情境不一卻都是各司其命。人世間縱有萬般無奈,也是各有專屬,不可不奮力拼爭,但也終將是隨遇而安才好。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動善時……可不無尤乎?

一路閒遊,一路閒想,談不上興致好壞卻是安逸的。到了姨母家正是午飯時間。姨的身體和精神都好,據說腿病也照以前好多了,走路去市場已經不再是問題。弟、妹們都說,活到外祖父九十七歲的年紀沒有問題。

每次探望姨母,自然都要住一晚,聽老人嘮叨是件幸福的事兒,也是責任的事兒。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又到了,在廣州超市裡禮品盒的粽子和菜市場、街邊攤的粽子,有的黃燦燦、有的綠瑩瑩,肇慶大粽有兩斤重,潮汕雙拼小粽也就剛夠一兩。看著又光又亮的竹葉粽子,吃著那甜的、鹹的,粘揪揪的粽子,勾起我對北方粽子的渴望和無限美好的回憶,因為那醇厚粽香和濃濃愛意摻合的味道早已滲入我的內心深處。

我的家在北方,小時候我家吃的是供應糧,糧站也只有端午節才按人頭供應糯米,一年也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對粽子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北方的粽子和南方的粽子有些區別。那時,我們包粽子的葉子不是竹葉而是葦葉,每年快要過端午節了,我都和同學們一起騎自行車到離家20多裡的郊外,有葦塘的地方去弄葦葉,不管寬的窄的都拿回來。每次去都不能讓家長知道,要找水淺的葦塘,因為去葦塘是比較危險的事,那時小,也不知道什麼是危險,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怕。每次拿回來、洗一洗,嗮一嗮,疊好後便儲存起來,到端午節前幾天便拿出來用。那時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裡做的,北方的粽子是素的,因為糯米少,有時還要摻上一點大米,可以多包幾個。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有時要放煮了快熟的紅豆,有時每個粽子要放一顆紅棗,那時候有一種伊拉克蜜棗非常甜,有時也代替紅棗放在粽子裡。端午節的頭一天,就要泡糯米了,還要把葉子拿出來放到蒸鍋裡蒸,把葉子上的蟲卵殺死。那葉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緞子上,舒服極了。我家是母親包粽子,她包的不大不小,煮熟後特別好吃。一切準備好,母親就開始包了。母親往往先選粽葉,葦葉都比較窄,包一個粽子要3-4片葉子母親先把葉片捲成一個漏斗狀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裡把泡好了的一把米倒進“漏斗”裡,一半時在中間放上兩個紅棗,然後再在紅棗上面放些糯米(離“漏斗”口還剩一小點距離),再把上面的葉片翻過來,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葉捏一個小稜(為了多留些空間),把葉片頭紮好最後還要捆粽子,捆的“繩子”也是我們在野外採摘的馬蓮草。記憶中,捆包粽子母親兩手齊上不夠用,最後還要用牙齒幫忙。因為大部分都是頭一天晚上包,我們這些小孩,搗一會亂也就都去睡覺了。有時候鄰居家包完了也過來幫一下。母親和鄰居們包出的粽子,個個都是非常標準,秀氣可人,尤其是牢固。包好後父親把母親和鄰居們包好的粽子整齊地排在大鐵鍋裡,水要沒住粽子,然後就開始燒火,等到粽子的淡淡的清香隨著白騰騰的蒸汽瀰漫開來,糯米和棗香味飄出來時,粽子就熟了,這時基本天就快亮了。父親把煮熟的粽子撈出來放到黑色大的泥盆裡,放上剛從井裡打上來得涼水,這樣糯米就更粘了。這一幕刻在了我記憶的深處。

端午節的早上,天剛矇矇亮,我們兄妹四人早早地就爬起來,做的第一件事到大黑盆裡拿粽子。記得那時我家為了端午節幾個月都看不到雞蛋。到了這一天,我們兄妹都能分到5個雞蛋。誰也捨不得吃。母親給我們分好雞蛋,口裡說著“不急,不急,慢慢吃!”我們能不急嗎?盼星星,盼月亮,就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藏好雞蛋,便迫不及待的剝開粽葉,用一支筷子對著那雪白晶瑩的粽肉扎入,把粽子放在盛有白糖的盤子裡輕輕一滾,然後慢慢的咬,口舌生津,不膩不粘,香氣泌入心間。那時,我們感到再也沒有什麼比這一刻更幸福了。我們吃過糯糯得粽子,母親就讓我們早早的出去,說用端午節太陽沒出來的露水洗眼睛,會不得眼病,眼睛發亮。這時的父親和鄰居們一樣忙著插在郊外割來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驅蟲避邪,保家安康。端午節的早上,母親總忘不了給我們手腕系五彩絲線,在衣襟上掛小香荷包。說是“香包掛胸襟,長大福隨身”。“手脖系五彩,鬼也拉不去”。這是北方很多地方的風俗。

每逢佳節倍思親,歲歲年年端午情。如今雖遠在他鄉,但家鄉的端午,始終歷歷在目。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樸素的思想,一縷純潔的情愫,一種濃濃的情意,彷彿又見母親包粽子的身影,又見到親鄰們過節時的喜慶和甜蜜!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6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同樣是為了祭奠屈原的,每個人人過節的方法有所不同,當然我也有我的端午。

學校放了三天假,我可不願意浪費,(我還想學包粽子呢)打了個正著我的好奶奶來了,悄悄的告訴你們:她稱自己是個包粽子的高手呢!(不過她就是不喜歡人家說她做的不好)似乎高手也有露餡的時候:聽說奶奶可是個包粽子的高手!我高興的不得了也正好可以請教一下,一開始,我在一旁看著奶奶包粽子,我本想請教奶奶的,可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奶奶身旁卻一句話也不敢說了,只聽奶奶說:“我的好孩子,你是不是想學包粽子呀!看你的眼睛瞪著滴溜圓,好好看著我給你做個示範。”

過了一會,我頓時捧腹大笑起來,媽媽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呢!原來是奶奶用力過猛,噗!噴奶奶一臉!奶奶似乎有些生氣了,天啊!還沒有看完,奶奶就生氣了我只能自己在那裡瞎琢磨了,搞了一會,眼看就要成功了,用繩子一綁,手沒抓緊全撒了,我一氣,的把粽子皮啪的一下丟在了桌子上就走,誰知這時奶奶把我叫住了說:“孩子,你怎麼能半途而廢呢!無論做什麼事都有失敗的時候,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呀!”我一聽覺得有些後悔了:“包粽子這件事不是自己提起的嗎?怎麼能遇到困難時候就半途而廢了呢,我一定會做好的。

從包粽子這件事使我明白:凡是做什麼都不你能夠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這樣才會取得勝利的!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7

我眼中的端午,是一個粽子。從我有記憶到現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叔叔、嬸嬸都會從外地回來過節。上午七點多,媽媽和嬸嬸就去市場買粽子葉和過節吃的食物。等她們回來的時候,我和爸爸叔叔他們也起床了。這個時候,奶奶已經準備好了要拜神的東西。我們一家人拜完神,吃完早餐,就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在一旁教我:“先疊好粽子葉……放米……然後放餡料……再把葉子折起來……最後用草繩紮緊。”媽媽和嬸嬸也在旁邊一邊包粽子一邊聊著家常。不知不覺我們就包了一籮筐粽子。粽子在我心中,是端午的團圓,是親情。

我眼中的端午,是一個香囊。在這一天,爸爸和叔叔都會帶我出去走走。家鄉的大街小巷,有很多人在售賣各式各樣的香囊,甚是精緻。爸爸和叔叔會買幾個給我,聽說香囊是用艾草等草藥製成的,能驅蚊蟲除晦氣。這幾年有了小堂弟,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一起逛街就更顯熱鬧了。小貓小狗款的艾草香囊,讓小堂弟愛不釋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外面買的香囊再好,都比不上奶奶和姨婆親手縫製的。她們戴著老花鏡,坐在院子裡縫香囊,邊縫邊唸叨:“歲歲平安……步步高昇……學業進步……”整個院子都散發著艾草的香味和家人的歡聲笑語,讓我覺得香囊裡縫製的是滿滿的愛。

我眼中的端午,是愛。我們嘴裡品嚐的是家人的愛,我們隨身攜帶的也是家人的愛。每年端午家人都能聚在一起,有親情,有陪伴的端午才是圓滿的。

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8

不知為何,前些天陰雨綿綿,端午節卻划著龍舟趕跑了陰雨,竟如此晴朗,是否是那端午娃娃一時高興將太陽公公叫了出來?陽光灑下,照在粽子上,鮮嫩的粽葉變得更加光滑。那抹綠色的葉子一閃一閃,閃的新鮮,閃的晃眼。

那端午,簡直就是個孩子,姿態萬變。在哪一處角落都會發現他留下的腳印,他將他的熱鬧、溫馨散播到每一個地方。

有時候她像個小女孩兒,優雅、文靜。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她坐在池塘邊,那池中的荷花、荷葉,青青的,一片一片,滿是清涼。她坐在廚房的窗前,看著奶奶包粽子。那粽葉綠綠的,有深有淺,將糯米包裹起來,好似給她穿了件綠衣裳。她又看看窗外,夏日炎熱,樹長得茂盛,太陽晒在樹上,樹冠上的新葉黃綠黃綠的,鬱鬱蔥蔥,一片生機勃勃。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她笑了,好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精心佈置的,給世界增添了一筆濃墨。

有時候他好似個貪吃的娃娃。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星。不管隔多遠,他總能聞到那濃濃的粽子香。粽葉一開啟,香味便隨著空氣一同飄了出來。端午娃娃的鼻子可靈了,那香味令他垂涎欲滴,往裡一看,粽子露出了白色的糯米以及紅棗,葡萄乾,綠豆各種各樣的五穀雜糧。自然,那糯糯的味道中還有一絲甜味。他的口味眾多,不管是甜的,鹹的,還是純糯米的,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端午娃娃的最愛。

除了粽子,鹹蛋也是不可少的。蛋青沒有一點雜色,卻有一股濃濃的鹹味,蛋黃淡淡的,入口既化。不過,還是要屬蛋黃一起吃最可口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除此之外,端午娃娃還喜歡用艾葉做美食。艾葉煮雞蛋是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做法,加上艾葉的雞蛋味道更加獨特了,有一股淡淡的艾香味。艾葉炒飯,讓飯也別具一格。艾葉菜團,還能夠增進食慾,開胃健脾。艾葉餅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呢!端午娃娃的菜譜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呀!

有的時候,他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到處敲鑼打鼓。在家裡,奶奶教孩子們包粽子,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吃著粽子。小孩子將粽子粘上糖,使臉上不僅滿嘴是糖遠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包的包,吃的吃,都樂此不疲。在社群中,公司裡的人一人一盒鹹鴨蛋,每個人也都是喜笑顏開。湖畔旁,人山人海,場面熱鬧非凡。每個壯丁都搶著划龍舟。只聽見湖中傳來一擂鼓吶喊聲,岸上的人們也都不停地喊著加油。湖水波動了起來,龍舟划動了起來,人們熱鬧了起來。看著這每一處他留下腳印的地方,人們都不禁感到溫馨、快樂。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可能傳遞這些愛就是他的使命,也可能他是在替他的主人──屈原傳遞這份愛吧!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端午節的熱鬧和溫馨帶給了我們快樂,卻不知下一個端午是否還像這次一樣晴朗?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9

每當我想起“端午”這個詞,陣陣清甜的粽香便會在我的周圍縈繞,那縷絲絲不絕的清香,就像一雙細嫩溫柔的手,輕輕浮動我心底深處的某根弦,彈奏出一首首童真的曲子。又是一年的端午時節,我的心又再一次隨之牽動。

飄渺的粽葉香氣伴著初夏微微的悶熱靜靜彌散開來。令人期待的端午節終於來到了。往常愛睡懶覺的我起了一個大早,準備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昨天夜裡,媽媽已經將材料都放在水裡泡好了。我看著水中潔白如雪的糯米與翡翠般的粽葉,還有紅寶石似得大棗,就已經是垂涎欲滴了,我迫不及待地幫著媽媽將他們拿出來,開始包起了粽子。

看著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從媽媽手中誕生,做第一個還沒有成型的我不禁焦急起來。每當我將糯米放到溼滑的粽葉上時,一顆顆圓滑的米粒就像是一個個淘氣的小精靈,成群結隊的跑出我的手心,掉落到地上。屢屢失敗的我有一些惱羞成怒。媽媽見到我這副滑稽的樣子,禁不住“撲哧”一下笑出聲來,“幹什麼都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來。”說罷,媽媽便又拿起一片粽葉,示意我仔細看。只見媽媽先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小筒,再將糯米倒入裡面,這時,那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似乎都突然文靜起來,一動也不動地躺在葉筒裡。我恍然大悟,急忙抄起一片大粽葉,也有模有樣的學著包起來,果然,在我巧妙的手法之下,第一個略顯臃腫的小粽子橫空出世。我將一顆晶瑩的紅棗藏在糯米里,拿出一根小細繩在粽子的綠色外衣上裹上幾圈,又繫了一個結,確保嚴實之後,就匆匆忙忙地下鍋了。

在一番煎熬的等待過後,小粽子們終於出鍋了。我興奮地拿起我的粽子,捧在手心裡,一遍遍嗅著令人神清氣爽的芳香,彷彿是捧著一個無價的寶貝,香甜的糯米在嘴中緩緩地融化,好像化作一股股清泉,潺潺的流入我的心扉,滋潤著我的心田。這就是我最愛的端午,這就是我的端午情。

放學回家,發現賣粽葉的商販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多了起來。細細嗅著,頓時覺得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粽葉香。

端午節終於又要到了。

從兒時起,端午節在我的記憶裡,往往都跟“吃”這個字緊緊纏繞在一起。對於孩子來說,那與眾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節的特有味道。

天剛矇矇亮,就被大人們早早的叫了起來,一同到郊外,在還帶著露水的草地上採回好多還帶著清香的艾蒿葉子。一部分被高高懸掛在正門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則被外婆用來煮雞蛋了,說吃了用它泡過的水煮過的雞蛋,可以一年不被蟲子咬。那時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歡吃煮雞蛋的,但聽了外婆說過它那神奇的作用後。還是會同弟弟,妹妹們像小狼一樣把外婆分配的雞蛋任務,一掃而光。

那時的小孩每人還會得到一條五彩繩做的手鍊,在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裡將它順水飄走,據說可以帶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絲線似乎就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幹完這些,端午的重頭戲——包粽子就來到了。

記得母親總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幹,再把粽葉浸水、清洗,旁邊放好了不同顏色的細線,便開始裹粽子了。那時,母親嫻熟地把粽葉折成漏斗容器狀,用潔白的湯匙舀進幾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幾顆紅棗,或者放上少許碎肉,然後把粽葉折幾下,一點點地捏著粽角,包裹得嚴嚴實實後再用細線紮緊。那時,母親總是很專心很仔細,彷彿包進去的不只是幾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簡單的心願和希望。

灶臺早已生著火了,粽子下鍋後,不大工夫,新粽葉的香氣和著糯米的甜香便隨著升騰的蒸汽溢位鍋外。過了時許,母親便開始招呼我們,“吃粽子啦!”我便圍了上去,一臉很貪吃的樣子。那時,我總喜歡用筷子插著粽子舉在手裡,一邊嬉戲,一邊吃粽子。不知不覺中幾個粽子便下肚了。母親總是在一旁笑咪咪的看著我說:“不要再吃了,少吃點,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鄉下,儲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裡邊,定期換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長一段時間。想吃的時候,就從水裡撈出幾個,在熱鍋裡蒸一下,味道依舊美美的。

我們現在早已別離了當時的童真美好,但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有一樣東西卻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0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春秋戰國時期的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就這樣的帶著悲怨,一位愛國主義詩人投江自盡。一位偉大的詩人成就了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浸潤著現代的色彩從我身邊悄悄走過,留下濃濃的香味。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按客家的習俗是要吃粽子,喝雄黃酒,插菖蒲和艾香草燒湯沐浴的。

製作粽子是用泡溼地粽子葉包裹浸繡的糯米而成,蒸熟後就可以食用。粽子是一種米制的涼食,不僅具有獨特的色,香,味形且具有清熱降火的作用。粽子是端午的色彩是文化的韻角。

聽老一輩的人講由於贛南地區氣溫潮溼多變,特別是仲夏。百蟲滋生,是最容易得病的日子也是瘟疫最流行的季節。於是人們在端午之際將敬有發辛香之味的艾青,菖蒲掛於門前,往房間裡灑上雄黃酒以驅除蚊蠅,毒蟲。

記得兒時我們曾用以塗額頭,如今的端午節我們也會用艾條蘸點雄黃酒往地上灑,用來殺菌驅蟲。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的色彩,它從我身邊悄悄走過,讓我去感受這端午的氣息,愈遠愈濃。

端午還有寫符貼用香草燒湯沐浴之說。

農曆五月初五,每戶人家以珠筆謝午時符貼於門上或牆上,一般都是一般都是在黃色符紙上畫一個八卦或一神像。下屬勒令此書是用道教的符咒形式以避王毒。初五當太陽剛出山,女主人就早早出門採來帶露的楓樹葉,挑枝,金銀花藤,千里光,貓爪藤等洗乾淨紮好再加上七年級插在門上的菖蒲艾枝用大鍋熬水煮沸各自取水洗澡。洗香草湯也是為了去除身上的病毒辟邪。多彩的端午從我身邊走過,讓我更深刻的品味生活。

回味曾經的端午味道,裹挾著絲絲的苦澀。

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年代,人們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一頓飽飯對於他們來說已是一個很大的滿足,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一個粽子根本是不可能的,甚至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粽子對於人們來說也只是奢望。曾經的端午是辛酸的。而如今,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生活多姿多彩,習俗各具特色,每一天對於我們來說都充滿了幸福,歡樂。

時光似流水,洗滌著萬物,卻永遠也沖洗不掉端午留在人們心中的酸甜苦辣,讓我們永遠品味著端午的味道吧!

端午帶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從我身邊輕輕掠過。留下無限的回味。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1

每天都重複著太陽的東昇與西落,繁華街頭的喧鬧與寂靜,城市道路的擁擠與空蕩。班主任的一句話破碎了我們的藍圖——現實與理想。就像沙漠中的迷駱駝,等待我們牽引出,一個未知的世界 。汩羅江畔,漫步低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在江邊來回地踱步,一襲白衣拖在金色的沙灘上,沒有聲音。一身無色的白,怎留得住楚國在風雨中岌岌可危的江山。汩羅江的水一浪又一浪地打來,似他那一波又一波湧動的思緒。幾度回頭,看那早已飽經滄桑的祖國,卻是淚眼婆娑。擦乾淚水,他走進汩羅江,不再回頭。

五月的此刻,每一滴露珠都是一顆晶瑩的淚,每一滴江水都是一瓢不盡的愁。

五月的此刻,艾葉已開遍山野。葉尖是她如黛的枊眉,綠白色的葉脈是她那愁白的心,一枝,似黛玉,使人憐;一片,霜滿地,使人愁,一山,天地醉,離人淚。當那一襲白衣飄然入江之時,我相信,滿山的艾葉已化做了綿延的情,那綠色的.靈魂忽然變得蒼白,化作了一顆思念的心,跟隨滔滔江水流去——原來,思念可以不死,高尚可以永生。

終於明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在古代與現代之間,無論歲月如何荏苒,時光如何流轉,不管風雨雷電,不管霧雨暮靄,那浸入我們血液的人永遠是離我們最近的,他可以直接穿梭於時空的隧道,流動於烽煙戰國,澎湃過繁華唐宋,流淌進姑蘇小橋,撞擊過大漠孤煙,直擊我們心靈深處,然後深深地紮根。晚風吹起,一陣陣艾蒿香氣悄然而至,不稠不膩,不濃不淡,清涼涼,苦澀澀,緩緩地沁入心扉,思緒在氤氳的清香中翩躚。“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當童年的兒歌聲響起在大街小巷山村田野的時候,我們知道,那流不盡的彎彎江水,那道不盡的綿綿思念已在每個人的血液裡流淌。當艾葉筆直的腰肢在山間搖曳,當翠綠的香氣染滿山野,屈原就會手持一把艾葉向我們走來,我們的思念就會化作那彎彎的汨羅江水,似一條曲線,緊緊地將古與今相連。如果能走得很遠,記憶是不是也能像旅程那麼長。回憶,似琴歌肆意。留一朵花開的時間,給自己回想。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手再巧,也抓不住流年。那些隨著時光一起逝去的人。

今年夏天,如期而至,獨自走在熙攘的大街,觀賞著不一樣的風景,這樣的情景未來的某一天也同樣會被時光沉澱,被記憶定格。其間無關風與月,無關你我。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2

小時候,我常常住在外婆家。我喜歡拉著外婆那粗糙的手,走在小巷裡,聽著鳥鳴與風聲。每年,我都很期待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這天,我不僅可以吃著甜甜糯糯的粽子,還可以同鄰居家的朋友一起互換紅繩。

除此之外,我最喜歡做的事,則是看著外婆包粽子。外婆在“正式開工”之前,總會去河邊摘些新鮮的蘆葦葉。我也常常跟過去,這可讓外婆太費心了,因為我有點兒調皮,她得去採摘又得時不時地看著我,生怕我一不小心掉到河裡。

當我玩累了,玩夠了,便蹲在外婆旁邊,撥弄著蘆葦葉。每次,她都會被我弄得哭笑不得。為了讓我消停一會兒,她會拔下長長的蘆葦,抽出上方最嫩的葉子,取出中間的芯,幫我做成一個小哨子。我有了可以戲弄的物件,時間也便有了去處,直到外婆帶我回家。

終於盼到包粽子的時候了!我坐在小板凳上,兩手託著腮幫子,專心致志地盯著外婆的手,生怕漏過任何一個動作。

只見外婆將泡在水桶裡的蘆葦葉挑出兩片,捲成了圓錐形,然後又取出一片,仔細將它包裹好,成三角形狀。一根棉線繞過粽子,穩穩地捆紮好。那熟練的動作往往一氣呵成、令我驚歎,畢竟一年只有一個端午節嘛!

我那時還小,吃不了太多粽子,一個大粽子往往只能吃半個,心細的外婆每年都格外細心地包幾個小粽子,放上幾小塊醃製過的肉或一顆甜甜的蜜棗。每當我看到它們時,心中便十分得意,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吃到它們。而且,它們代表著外婆對我最獨特的專屬的愛。手巧的外婆還幫我將兩個小粽子捆紮到一起。我看著她手中嫻熟的動作,十分欣喜。真的沒想到,粽子吃在嘴裡,也格外的香甜,格外的美味。

可是有一年,外婆生病了,她躺在病床上卻依然鎮定。端午節到了,她虛弱對我說:“佳佳,今年不能給你包粽子了,你和媽媽過得好嗎?”所幸,她熬過了這一劫,依舊健康。

風吹過,喚醒了沉醉在記憶中的我,脣齒間又湧現出粽子的清香,門廊又能聞到艾葉味。

歲月靜好,一切依舊!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清晨,我早早地就從床上爬了起來,媽媽給我戴上了五彩繩和香包,據說可以驅蚊蟲,保平安。我和哥哥們割來新鮮的野生艾蒿,然後在艾蒿的一端掛上小葫蘆。大人們負責把掛著葫蘆的艾蒿插在屋簷下,五顏六色的小葫蘆和綠綠的艾蒿隨風搖擺,真好看!

我們掛完艾蒿,早餐的時間到了,姥姥給我們準備了一盆熟雞蛋,我和哥哥們開始撞雞蛋。隨著“啪啪”的雞蛋殼碎裂聲,撞雞蛋冠軍誕生了!你猜猜冠軍是誰?呵呵,那就是我!

吃完飯,開始包粽子了。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只見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綠油油的粽葉拿起來,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抓一些糯米放進了“漏斗”裡,直到米佔了“漏斗”的一半為止。再拿一個通紅的蜜棗放進“漏斗”裡,抓一些米把“漏斗”添滿。用做“漏斗”剩下的一部分粽葉把“漏斗口”封好,用手指按住,趕快把一根馬蓮拿起來,快速地把粽子包好。我也想學包粽子,於是,我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也要學包粽子!”媽媽同意了。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包,開始我怎麼包也包不好,不是粽葉破了,就是馬蓮系鬆了,真氣人!調皮的粽子就是和我作對,但我沒有灰心,繼續包,經過我不斷的努力,終於,一個四角狀的、青青的粽寶寶出現在我的面前,真漂亮!她好像在向我微笑,“我成功了!”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

全家人歡聚在一起,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別有一番滋味。這個節日裡,我不僅體會到了快樂,還學會了包粽子,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4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爺爺奶奶家。

奶奶家門前早已掛好了艾草和菖蒲,爺爺滿臉笑容地問我:“今天我要考考你喲!為什麼今天門前要掛菖蒲和艾草呀?”“因為今天是端午節,這是節日習俗,掛菖蒲和艾草是為了避妖驅魔,您每年過端午都會問我,當然難不倒我呀!”我得意地回答。爺爺高興地摸著我的小腦瓜。

上午,我們一大家子在廚房包粽子,奶奶擔心我不會包,便耐心地告訴我包粽子的祕訣:先取出洗乾淨的粽葉,將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將洗淨泡好的糯米放到“漏斗”粽葉裡,喜歡吃肉粽的就往裡面加一小塊豬肉,喜歡吃甜粽的就往裡放紅棗或紅豆。完畢,用筷子在“漏斗”粽葉外輕輕敲幾下,再往糯米里插幾下。接下來封口是關鍵一步,不能讓糯米漏出來。最後用麻繩將封口處上下端紮緊。我按照奶奶的方法行動,小心翼翼地打“漏斗”、裝糯米、封口。好不容易要扎繩子了,心想著馬上要包好一個完美的粽子了,我心裡美美噠。由於我一時大意,把結系得太緊,使粽葉上破了個小口子,糯米“唰唰”地漏出來了,可我沒有放棄,繼續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話家常,時不時還笑語連篇,其樂融融矣!

中午,大餐來了!餐桌上放著豐盛的農家綠色食品:清燉土雞、滷味小龍蝦、鱔魚火鍋、爆炒長豆角、紅燒茄子、西紅柿蛋湯……都是奶奶的拿手菜,最後爸爸搬上了我們上午的勞動成果——粽子:肉粽、棗粽、紅豆棕……我吃著自己包的肉粽,幸福的滋味佈滿了我的每一個味蕾,美哉!快哉!

黃昏,爺爺將早上採來的艾草洗乾淨,放在大鐵鍋里加滿水,準備燒艾草水了,艾草水用來幹什麼呢?奶奶說端午節每人洗個艾草澡,驅蚊排毒,面板好。端午節洗個艾草澡,身上無蟲咬。嘻嘻,那可是我最享受的時刻了,洗著艾草澡,睡在澡盆裡,欣賞日落的雲彩,閉上眼睛彷彿自己帶著艾草飄飄然起來,坐在雲彩裡看晚霞哩!妙哉!妙哉!

包了美味的粽子,嚐了可口的美食,洗了幸福的艾草澡,蚊子也沒有咬我,晚上,我安穩地睡著了,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5

下了閱讀課後,我就一直盯著老師桌上的鹹鴨蛋。“上課了,快點回到教室!”我早就等著這句話了,因為我想知道桌上的鹹鴨蛋是怎麼回事。原來是讓我們提前過端午節啊!

老師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個鹹鴨蛋,說:“我們先剝鹹鴨蛋,看誰剝得最好。”我心想:剝殼這麼簡單的事還用的著比賽?現實可沒有這麼容易。這鴨蛋殼完全包住蛋白,一剝就和蛋白一起下來了。吸取了經驗後,終於剝得光滑點了。現在我已經忍不住咬了一口蛋白,第一口感覺不錯,可第二口就鹹得懷疑人生了。我和小柯都說,我寧願吃蛋殼都不吃蛋白!但我堅持把蛋白吃了,又吃了一口蛋黃,感覺好多了!

雖然有蛋黃消鹹,可是蛋白太鹹了,這麼一點蛋黃是不夠的。老師見狀,就發給我們粽子,我們一看見粽子就覺得救星來了。我們把手伸得長長的,嚷嚷著:“我還沒有!我還沒有!”拿到粽子後,我直接把粽子咬開了,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了蛋白吃粽子真是一種享受啊!

其實我說的慘不是因為吃了鹹鴨蛋,而是因為想到今天下午都是課就高興不起來了。白瞎了我作文課上得來的快樂!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大家知道瑞午節是怎麼來的呀?下面就讓我給大家繪生繪色講一個故事吧: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經常給楚王絞盡腦汁得出謀劃策,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得有理有條,可是卻得罪了不少的小人和圖謀不軌的奸臣,他們一起氣勢洶洶的向昏庸的楚王告屈原的狀,楚王聽信讒言,把屈原免職流放,博學多才的屈原一走,弱小的楚國就被兵多將廣的秦國滅了,屈原萬分悲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就一頭跳進了汨羅江,人們敬佩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就向江裡投放小米、小魚,希望江裡的動物不要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來逐漸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一大清早,爸爸就開著他心愛的車帶著媽媽、姐姐和我一起向奶奶家出發,我們來到了奶奶家就開始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攤開擺在手上,然後把葉子的大頭疊成了個漏斗形,接著用勺子把糯米和泡好的紅棗放進去,再用勺背把壓緊一點,最後用繩子把粽子綁住,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

吃完香氣撲鼻的粽子,又開始津津又味地看電視上的賽龍舟,只見一隊隊龍像離弦之箭一樣飛了出去,最終第一組取得了勝利。

今年的端午書,我不僅吃了自己包的粽子,還看到了賽龍舟,非常開心,不知道明年的端午會發生怎樣的事呢?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7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喜歡過端午節。

每逢過端午媽媽都要包很多很多我愛吃的粽子,甜甜的,黏黏的。青青的竹葉或葦葉包裹著一粒一粒珍珠似的粳米,放上幾顆紅紅的大棗。再用五色絲線困紮好。放到鍋裡煮。快熟了,屋子裡到處瀰漫竹葉混合米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

長大了。我更喜歡端午節了。並不僅僅是因為粽子。

原來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詩人,他滿腔的愛國心,不僅得不到楚王的賞識,還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報國無門以至於投汨羅江含恨而死,楚國的民眾怕魚兒蠶食這位愛國志士的屍體。所以在江裡投放大米。漸漸地形成一種吃粽子的習俗。

每每吃起香甜的粽子,我總會想起那位詩人。想起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位先哲穿越了歷史與我們對話,告訴我們做一個勇於探索的中國人。

我的端午,我熱愛。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8

端午節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

人們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裡,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正好那天是五月初五,所以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寶粽子了,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葉洗的乾乾淨淨,左手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裡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裡出來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

等粽子熟了以後,我急忙拿出來一個大粽子,輕輕地扒下粽葉,裡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米糕,忍不住咬下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裡鑽好吃極了。

我愛端午節,更愛吃媽媽包的粽子!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19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的節日同往年一樣要吃粽子。

肖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包粽子的作業。由於今年婆婆已經提前包好了粽子,所以就不麻煩她再準備材料了。媽媽打算我們自己準備粽葉和糯米。我自己出了個主意是關於粽葉的,我跟媽媽說把用過的粽葉洗洗再用,就地取材,省地去買。所幹就幹,我們早餐正好吃粽子,我把剝下的粽葉一張一張的放在水池裡,認真的洗乾淨後放在旁邊的盆裡晾乾。結果到下午我們打算包的時候,粽葉竟然變的乾巴巴的,一碰就碎了。計劃推遲,媽媽第二天一早為我買來了粽葉。開工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取了兩片粽葉窩了個窩窩,接著把糯米裝進窩窩裡,再用粽葉把窩窩蓋上,把米包的嚴嚴實實的,然後用繩子把它綁住,最後繫上個結。哈哈,大功告成。

媽媽煮好了我包好的兩個粽子。我剝下粽葉,粽香撲面而來,放上了肉鬆和糖。我大口大口的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美味!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20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天,我們穿著老師發的校服,前往一個離學校很近的中西餐廳——富蘭城堡。

第一個環節“端午憶屈原”開始了。大螢幕上面寫著“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接下來老師介紹了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主要事蹟及主要作品。作品主要是《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懸鐘馗像、掛荷包、栓五色線和給孩子塗雄黃等等。

然後第二個環節開始了。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沒有裝香料的空香囊袋。紅色代表熱情,力量和勇氣。他它可以增強疫力和吸引力。綠色代表自然之母的顏色,它幫助你在學習生活中更加的謹慎細緻,朝著你心裡的目標不斷的努力前行。我輕輕下位,把香囊遞給了我的媽媽。只見媽媽一大把,一大把地把艾葉放進香囊袋裡,直到裝滿,繫上一個蝴蝶結,戴在了我的脖子上。

接下來是第三個環節“系藍絲帶”。我把藍絲帶系在媽媽的左手腕上。藍絲帶代表著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第四個環節是“誦經典”。通過大聲誦讀屈原的作品,我內心真佩服,他真是厲害呀。

終於到了第五個環節,快樂尋寶。當老師說完開始後,全部的學生都衝了進去。有的像大猩猩,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強盜。四處搶免單券,我找到了一張免單券。帶著它去回答問題。問題真簡單,問的是“端午節是在什麼時候?”我的回答是“五月初五”。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屈原有了更高的認識。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屈原一樣,愛家愛國,忠貞不二。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21

天氣一天天轉熱的時候,端午節就要來了。幾大傳統節日中,除了春節,端午應該算是一個比較熱鬧的節日了,吃粽子,捆五彩絲線,戴香袋,賽龍舟,逛廟會。對於孩子們來說,端午是最有實際意義的一個節日。

一大早,不到四點,就被兒子喊醒了,小聲央求著:“爸,挪下車,我和同學約好去爬山。”這也太早了!忍著滿腹的沒睡醒的抱怨,下樓給他挪車,想到我也得去上山採點艾蒿,索性我也直接上山。

我去了一個有點遠的山上,那裡人少,不像北山,人比艾蒿還多。以前端午節我也去過北山,感覺北山過一次端午節就好象經歷了一場浩劫,去得稍晚點兒,不僅艾蒿,所有蒿類都難尋一根半根,甚至有人採不到蒿類連樹枝也扯上一枝,扛在肩上招搖下山,實在過份。我在一個松林中的小山溝裡安靜地採了點兒艾蒿。早起的感覺真好,空氣清新,晨風清爽,草香清淡,四周安安靜靜,反襯得幾聲蛙鳴、雉叫非常清晰。我用剪刀剪了大半袋子,這樣採不傷根,過個把月再來採,還有新芽可採。艾絨熱炙、艾葉沖澡、艾蒿泡腳都是非常好的健體手段,我每年都會備上一些。

看著太陽要冒頭了,我也收拾一下回家。下山快進市裡時,陸續有人上山,還是奔北山。北山,失火城門前的池魚。

大廟前好長一溜商鋪地攤,不光賣端午節特定商品,賣什麼的都有,渲染出了熱鬧的節日氣氛。

推開家門,一股粽子的清香撲面而來,妻已煮好了雞蛋粽子,等我開飯。小女兒飛奔出來,向我炫耀她的五彩絲線。兒子也回來了,一家人開飯。兒子說屈原是他最想感謝的一位歷史名人,不僅因為粽子,更因為廟會和放假。懶得理會他的“歪理邪說”,這年齡的孩子個頂個象剛會打鳴的小公雞,充滿了鬥性。

吃完飯,本打算今天要出去踏青野餐,正在收拾東西,突然下起一陣急雨,噼裡啪啦把好好的打算澆個七零八落。小女兒趴在窗前撅嘴,我趁機補一覺,希望老天過會兒能發發慈悲,給個晴天。

……睡夢中被小姑娘薅頭髮叫醒,嚷嚷著:“晴天啦晴天啦!”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一早上讓倆小混蛋挨個叫醒一遍,看著妻在後邊幸災樂禍地壞笑,我深切地體會到了“生無可戀”是種什麼感覺!看看外面,果然是天晴了。

後來山上的野餐還是很不錯的。這就是我的一天,一個人到中年的倆孩子的爹忙碌但也滿是愛之體驗的端午節。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22

我上國小的時候就去城裡讀書了,在那裡我認識了新朋友,每天生活得很開心很快樂,可就在快放端午節假期的時候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我想起了爺爺奶奶。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爺爺奶奶對我可親了。每到端午節,奶奶就親手包粽子給我這“小饞貓”吃。可是我到了城裡就再也沒吃到過爺爺奶奶做的粽子,放學回家時,我心裡還在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回來我也沒有打招呼!爸爸媽媽問我怎麼了,我問爸爸:“過幾天端午節你和媽媽能陪我過嗎?”他們:“說工作太忙了。”我聽到這句話時心裡非常的傷心,我說:“你們忙吧,我讓爺爺奶奶來陪我。”然後爸爸給爺爺打了一個電話。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想:爺爺奶奶今天會來嗎?剛吃過早飯一會兒,我就聽到爺爺說話的聲音。推開門一看,真的是爺爺奶奶來了!我就趕緊撲到了他們的懷裡,爺爺說:“快看,爺爺給你帶好吃的了。”我接過來一聞:“嗯,奶奶牌兒粽子。”爺爺哈哈笑起來。等我扶他們進屋的時候,我發現爺爺有點兒不一樣,就問:“爺爺,你不舒服嗎?”爺爺捶了捶自己的腰,說:“老毛病了,腰疼。”我心裡頓時有了一絲不安,爺爺不舒服,我還讓他跑著來陪我,唉!我真不應該。我趕緊站起來,去打了一盆熱水,端到爺爺跟前,說:“爺爺,你躺下,我來給你敷一敷。”爺爺高興地說:“我的大孫子長大了。”

我給爺爺敷著腰,看著爺爺滿足的樣子,心想:我以後一定要多關心爺爺奶奶,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幸福。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我的端午記憶作文 篇23

上一個端午節似乎離我是那麼遙遠,記憶也是那麼模糊,聞不到艾草跨越時間的清香,也沒有黏黏的糯糯的米粽帶來餘香的綿長,我為自己對傳統的不恭感到壓力和羞慚。

然而,早早地,左鄰右舍與親友已經帶來了許多粽子和香囊。但帶來的粽子雖然品類繁多,卻畢竟是商品粽,有些許油膩。幾天前,這些饋贈被冷落於角落,而爺爺則親自買回精選的糯米與碧綠的粽葉,自己包粽子。他自己包得飛快,一聲不吭,頭始終低著,我卻學不來這技術,包起來鬆鬆垮垮。沒有多年的實踐,我是不可能成功的。

無聊地捧起一根粽葉,寬大,挺括,脈絡清晰。輕輕地捻一捻,摩擦力極大,似乎用肥皂搓洗過,很奇特。貼近鼻子聞一聞,有股蒿葉的氣息,也彷彿夾雜著些許薄荷的清冽,輕輕放入水中,綠得是那麼深沉,不覺離真正的端午更近了一步。

忙碌到正午,遠處又飄來艾草神聖的氣息。觀世音菩薩的佛龕前,不知誰已燃了三炷香,升騰著嫋嫋的煙。它與艾草一起,無聲地傳達著端午節的前兆。抬頭看看那尊佛像,眼神似乎有著滿意與欣慰。

端午節在這個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如約而至,清早朦朧中粽子的氣息又燃起記憶中的餘火。清晨,爺爺取出冰箱中白米粽,聽著溫暖的沸騰聲,它們逐漸甦醒。

等待,等待。

剝開層疊的粽葉,還有糯米頑強地吸附在上面。撒一些綿綿的白糖,咬一大口,那種糯米原本的稻香與糯,粽葉的清香,白糖的甜蜜在口中交織,脣齒留香,它讓我覺得,還是最簡樸、最自然的品相方能永恆。也許,它正是因為有了端午節的歷史與傳說的光環而愈加神聖,彷彿縱閱歷史,流轉千年。我虔誠地吃下一整個粽子,以表示對傳統的尊重。

仍在佛龕前擺著的艾草早已枯萎,卻仍散發著清香,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飽經滄桑,卻一成不變地執著,它等待著最後的蛻變。艾草水又重新擺在佛龕旁,充滿了端午的氛圍。

也許現在的人,已經被喧囂和浮華矇蔽了雙眼,用“新穎”的方式來度過一個個傳統的節日,把那些傳統的習俗和故事都忘得一乾二淨,但至少還有城市、家庭、人在堅守著傳承。

驀然間,鼻翼一翕動,又有一縷粽香從遠處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