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古詩的作文彙總七篇

作文3.73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古詩的作文彙總七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街燈已上似游龍,忽逢一夜月光寒。前塵過往,明月照亮天涯,獨看一場繁華!淚伴月,思念隨風,潸然淚下。

常說,須臾間,流光易老,紅顏易憔,歲歲年年人不同,花似花落影何從,年華虛晃,徒留人間滄桑。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曲淺詞,述一世傷悲,凝聚千言,難識道離別。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不想讓自己去思念,可卻難以話離別。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紫衣青衫挽,相擁淚雨下,痴看紅顏去,再也不復返!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有何處,可與她訴說那幾經離愁,那淒涼悲傷,徒留一人獨自細細酌嘗。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千載萬載如影,萬代春秋隨風,又有誰知相逢不相識的痛,那時,早已灰塵滿面,鬢髮如霜,你我相隔兩望,只不過徒增悲傷罷!

“夜來幽夢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溼了眼,溼了裳,溼了孤城的彷徨。沒想到還能入夢還鄉,你,獨坐窗前,食指繞紅線,抬纖纖玉手,為已梳妝,塗胭脂香氣,“我”,早已迷惘。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兩人靜靜守望,萬語千言,千言萬語,卻不知該如何道訴,只有相對無言,望那淚落千行。恍若那無垠大海的平靜,卻實則早已在無盡的埋藏。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時光如水,永遠承載著看不穿的回憶,如微波盪漾,最美不過夕陽紅,最美在折柳離別後,可在那皓月當空,墳山松下,卻是與妻子思念年年,肝腸寸斷的地方。

那所謂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山盟海誓,等到的是什麼,不過是一曲離愁罷!

微波淺蕩,賞一輪明月,嘆古往今來,一地相思兩處閒愁,落花飄入蝶池,剪不斷思念,數不盡哀愁,傾然而下!留一人傷悲……

古詩的作文 篇2

已經是寒冬時節。在簡陋的小木屋裡,我身上連可以禦寒的衣服都沒有,還能做些什麼呢?深秋時,鳥兒都已經飛向溫暖的南方了,只剩下我獨自留在這裡,讓寒冷把內心所剩不多的熱情毫不留情的澆滅。我找不到什麼有意義的事來做,乏味的消磨時間成就了我的餘生。偶爾,我會想到一件溫暖的事,但微微一笑過後,便是悲傷。

這兒早就沒有一個人影了,靜的好像沒有活著的東西。其實活著與死亡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概念,沒有誰會在意我,沒有人會需要我,更沒有人會重用我!我柳宗元平生清白,為官盡職,為什麼有人會陷害我,把我貶到永州做司馬?人與人真的不平等嗎?一部分人真的會被另一部分人壓迫嗎?

只有在這深山老林之中,才不會有人繼續欺騙我、不公正的對待我吧?我就在這裡住下,度過餘生,一切都讓它隨風去吧。

突然,我看到山腳下白茫茫的江面上,出現了一個人影。他披著一件蓑衣,砸開凍結的冰,似乎在垂釣。可是,嚴寒冬季裡能釣到什麼呢?只有“孤寂”無處不在……

古詩的作文 篇3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巨集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導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井離鄉,李月也曾吟誦:“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強烈,從而留下這傳傾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苦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日才能再會,自然心生不捨,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揮毫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敘關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出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旅遊,沉醉其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古詩的作文 篇4

我喜歡古詩裡的春天,因為春天蘊含著美好新生,萬物復甦,我也喜歡古詩裡的夏天,因為夏天枝葉茂盛、生命蓬勃。

春天到了,嫩綠的小草慢慢地從泥土裡衝破出來,緩緩地抬起頭,接受陽光的照射。一場春雨過後,大地變得格外有精神,就像唐代詩人杜甫所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花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春雨似乎能領會人的意圖,知道季節變化,正當萬物生長時便悄悄降臨,細雨隨風來到夜裡,默默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田野間的小徑和天邊的烏雲一樣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透亮。等到第二天早晨,那沉甸甸的沾滿露水的鮮花開遍整個成都城。

夏天到了,植物長得旺盛,雖然天氣炎熱,可仍然可以在樹蔭下乘涼。紅紅的太陽放射出它的萬丈光芒,荷塘開滿荷花,有的只開出兩三片花瓣兒,有的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荷花散發著淡淡的清香。荷花有的是白的,有點是粉的,荷葉一片片碧綠碧綠。好像一個個仙子置身於綠色的海洋之中,看到這些大大小小的蓮蓬,不免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ping一道開。調皮的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採蓮蓬,他還不懂得怎麼隱藏蹤跡,水面上的浮萍留下船兒劃過的痕跡。小孩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穿過千年歲月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眼前。

古詩裡的春天夏天各有各的美麗,我愛古詩裡的春天和夏天。

古詩的作文 篇5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春來之季,萬物復甦,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桃花已開,在旁邊的江水裡一群鴨子在嬉戲。春天是那麼美好,她的美麗與活力,同早在千年前的詩人也一同律動。

說到春,這幾首古詩是我最喜愛的。一次我去寺廟參觀。剛下過雨的山寺中,空氣格外清新。廟邊的小花瓣上微沾些雨露,仔細一看,一隻嬌小的紅杏,在牆縫裡,正在春的召喚下茁壯成長。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境。於是,那昔日自己口中經常吟誦的詩句便比作寺廟一道絕美的風景。

而春天的江南,最繞不過便是江南的柳樹了。嫩裡透外的'綠,在陽光的照耀下,幾分金光灑在身上。微風拂過,徐徐晃動,一幅春的畫卷映入眼簾。柳葉垂下,輕輕地撫摸著河水。那“萬條垂下綠絲絛”一樣溫柔的柳便鋪滿了整個江南春天的記憶,從未抹去……

而春的記憶,又何止這江南的柳,滿牆的杏,還有那不絕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是細小的,伴隨著風,在無盡的夜空中飄蕩。

春的景象是那麼美好,我喜歡春,更喜歡古詩中的“春”。

古詩的作文 篇6

改寫《贈汪倫》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容城國小四(三)班 朱禹冰 指導教師:朱金英

汪倫對李白仰慕已久,這一天,終於鼓起勇氣,給李白髮送了一封電子郵件。李白這邊開啟郵箱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我這邊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盼先生來賞花飲酒!

李白看了立刻披衣上馬,直奔汪倫家鄉。汪倫早在村邊等候,見李白策馬揚鞭飛奔而來喜得手舞足蹈。

進了家門,汪倫妻子父母早已備好茶飯,請李白上座。酒過三巡,李白問道:“老兄,哪兒您說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呢?我這一路上怎麼沒有見到?”汪倫臉上帶著歉意說:“這……這個嘛,是這樣的……請跟我來吧!”於是李白跟隨汪倫來到院門外。汪倫手指前面一帶碧水藍天說:“其實這十里桃花,是十里之外的一個渡口,叫桃花渡:萬家酒店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好啊,汪倫老兄,你竟敢欺騙我啊!”“要不是這樣,您肯來嗎?”

李白在汪倫住處逗留了幾日,兩個人流連山水,吟詩作賦,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誼。但李白是個呆不住的人,有更美的風景在召喚他。這天,他決意離開。

為了避開汪倫的挽留,李白決定不辭而別,天還沒亮,李白就來到桃花渡,踏上了一條等候在江邊的客船。船伕撐起長篙,正要開船,忽然岸上傳來洪亮的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帶全家老小,正在為他踏歌送行。李白的眼淚自然流了下來。他向岸上使勁揮了揮手……

回到家,李白打開了電腦,見汪倫QQ上的頭像是亮的,就把自己在船上醞釀而成的詩,傳送了過去——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詩的作文 篇7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中優美的文字,無不顯示著中國人的歷史與智慧,它燦爛似繁星,芬芳似花朵,悠遠如長河。然而,在千千萬萬的千古絕唱之中,我最喜歡的是明代于謙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灰,把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高尚情操留在世界上。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詩人託物言志,用石灰來比喻自己,充分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末句表現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寥寥數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貴品質,為人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每當我讀起這首詩,不禁心潮澎湃,被這種優秀品格所吸引,所震撼。我感受到了詩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立志做一個純潔清白的人。

詩人于謙出生於1398年,字廷益,號節庵。明代政治家、軍事家。浙江錢塘人,于謙少年立志,12歲時便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進士,任監察御史。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從兵部侍郎升任尚書,擁立景帝,反對南遷。他調集重兵,組織指揮了歷史上有名的京城保衛戰,因功加少保。于謙為官勤政、愛民、廉潔、剛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獲罪於一些朝中大臣,終因謀逆罪被殺。

學習古詩,常常讓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承載著重大使命;吟誦古詩,就彷彿來到智慧的源頭;我們的中國人的智慧在古詩裡,我們中國人的美在古詩裡,我們中國人的歷史也在古詩裡,中國的古詩是傳統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謝、瑰麗的奇葩。而這首《石灰吟》成為我最喜歡的古詩,它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充分表達了詩人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