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品】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3篇

作文2.9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3篇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 篇1

我們全家五口坐在七層頂上,一邊吃著媽媽親手做的月餅,一邊盡情地欣賞著這皎潔的月亮。我一時興起,學著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她走過來摟住我:“別再耍寶了,現在我宣佈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餅,其中有一個我放了點特別的佐料,誰要是吃到了就有獎。”我連忙問:“啥獎品?”“都寫在紙條上放進月餅中了。”於是媽媽媽拿出了五個一模一樣的月餅,供我們挑選。媽媽說我最小,讓我先挑。我左看右看,拿起這個又放下那個,舉不定,偷偷看一下媽媽的臉,媽媽笑咪咪地,一點暗示都沒有。到底是哪一個呢?每個月餅都一個模樣,沒有特別的地方呀。我只好隨便拿了一個,心裡還在默默地祈禱,獎品就在這個月餅中。

我迫不及待地掰開月餅,嘿!裡面可什麼都沒有,真可惜,獎品與我擦肩而過,唉,誰叫我運氣不好呢。只見爸爸手舞足蹈起來,“哈哈,我中獎了!我中獎了!”爸爸的運氣實在好。我忙問:“快看,什麼獎品?”爸爸念道:“祝中秋節快樂!請中獎者說說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如答不上來,就認罰吧。”爸爸大叫道:“這算什麼獎品,還不如說處罰呢?”看到爸爸一臉委曲“樂極生悲”的樣子,我肚子都笑疼了,慶幸自己沒有摸中“獎品”。

爸爸甩了甩頭,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說就說吧,這可難不倒我。月餅的出現始於元朝,由於元朝的殘酷統治,中原廣大人民紛紛起義,當時朝廷搜查得十分緊張,軍師劉伯溫就想出了一條妙計:特製大圓餅,內暗藏字條,字條上寫著‘八月十五起義’,再將餅運進義軍軍營,八月十五一舉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將‘月餅’作為食品賞賜群臣。於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餅的習俗。這麼樣說得不錯吧?”說著,爸爸朝爺爺、奶奶、媽媽和我眨了眨眼。

一家人樂呵呵的嚼著香甜的月餅,觀賞著分外明亮的圓月,談論著中秋節各種美麗的傳說,享受著中秋團圓、家庭和睦的歡樂。作文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 篇2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全家人團聚賞月嘗餅,取“人月共圓”之意。因而,月餅被形容為“一輪縮小的月亮”。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

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裡,留有不少“月餅詩”。蘇東坡在一首詠月餅的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可見早在宋代,月餅因其香甜可口,就很受人喜愛。其實,月餅的雛形早在唐代就已出現,隨著時

間的推移,花色品種越來越多。古代蘇州詩人袁景瀾《詠月餅》詩對餅師精工製作月餅有這種描繪:“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從詩中我們不僅知道了做月餅的工序,還可看出古代中秋節就形成了互贈月餅的習俗。在福建等一些地方,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送月餅。對此,施景琛的《中秋詞》詠道:“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餘,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

月餅真正的起因,應當在於我國古老質樸的“嘗新”風。金秋正是收穫的季節,古代的人們用新穀物、果子做一些新鮮可口的食品嚐新,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一首《淞南樂府》便描繪了這一情景:“淞南好,時物存秋香。月餅飽裝棗肉餡,甜果新谷漸登場。”這不僅是對勞動成果的品嚐,更是對來年豐收的祝願。

到了明代,月餅的製作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月餅上已經出現了“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其設計之精美、構圖之巧妙、花紋之細膩,給人以美的享受,既體現出月餅製作者的匠心獨運,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燦爛文化。彭蘊章《幽州土風俗》贊月餅曰:“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可見心靈手巧的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了。隨著時代的'推移,月餅的餡兒也更加講究起來。楊光輔在《凇南採府》中有詩為證:“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由此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和今天的頗有些類似了。

中秋月夜,閤家團聚,納涼賞月,嘗餅品詩,戲餅作樂,的確是雅緻非凡,別有情趣!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600字 篇3

中秋節快到了,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銷售月餅的攤位各大超市內更是琳琅滿目,讓人看花了眼。

追本溯源,中秋節吃月餅還有個歷史典故的。

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不論月餅源於何代,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

我對月餅並不是很喜歡吃,每年單位發的月餅,要麼送了人,要麼擱久了勉強吃上一兩塊。但回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吃月餅的那種感覺,和現在真是天壤之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條件還很艱苦。每到中秋來臨,月餅便成了孩子們期盼的禮物。月餅的品種也很單一,通常是很硬的那種,外表顏色淡黃,裡面的餡大多是五仁的,有的就是白糖加上紅絲,咬上一口,硬硬的很咯牙,倒是甜膩膩的。月餅在那個年代是個奢飾的食品,為了迎合節日的氣氛,家家戶戶通常只是象徵性的買上一點點,孩子們每次也只能分到小小的一塊,越是少就越覺得珍貴和稀罕,有時候為了一塊月餅的大小還要打架呢。

每到中秋之夜,大人們會把月餅拿出來,擺到桌上,條件好的家庭還會放些水果。於是孩子們就圍在桌旁,一邊小口的品嚐著分到手裡的小塊月餅,一邊聽著大人講述故事。那氛圍是溫馨的,甜蜜的,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十分繁多,外皮酥軟甜膩,口味應有盡有,包裝愈來愈高檔,可選擇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但月餅在人們的心目中,卻已逐漸失去往日的魅力,僅僅成了一種象徵,一種禮節性或節日性的商品和道具。更有一些人將月餅當成一種賄賂手段,包裝盒裡竟然出現了真金白銀和玉石做的月餅。

在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同時,我們也逐步走進一個信仰多元和缺失的時代,很多值得留戀或者應該長久珍惜的東西正在消失。

相比之下,我更懷念過去的中秋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