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計算機 > 網路技術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絡,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裝置。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資料包的不足。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資料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資料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資訊,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慧的轉發決策。

  (2)資料轉發所依據的物件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實體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資料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資料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裝置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絡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絡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衝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由交換機連線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資料包會在交換機連線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訊擁擠和安全漏洞。連線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資料不會穿過路由器。

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訊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它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資料包,不傳送不支援路由協議的資料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資料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區別:交換機主要是實現大家通過一根網線上網,但是大家上網是分別撥號的,各自使用自己的寬頻,大家各自上網沒有影響,哪怕其他人在下載,對自己上網也沒有影響,並且所有使用同一條交換機的電腦都是在同一個區域網內。路由器比交換機多了一個虛擬撥號功能,通過同一臺路由器上網的電腦是共用一個寬頻賬號,大家之間上網是相互影響的,比如一臺電腦在下載,那麼同一個路由器上的其他電腦會很明顯的感覺到網速很慢。同一臺路由器上的電腦也是在一個區域網內的。

  ==== 從 普通使用者用途 的角度來劃分

交換機用來將一根網線變為多根,如果網路需要登入大家各自分別登入。

路由器用來將一條網路變為多條,分出的多條網路共享主線的網路頻寬。

// 這裡以普通使用者視角描述,用詞不準確,謝絕打臉

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家用路由由路由器和交換機兩部分組成,交換機用於內部網路資料傳輸,路由器利用 NAT 轉發資料與外部網路通訊。

  ==== 從 課本上的定義 的角度來劃分:

  交換機

用於同一網路內部資料的.快速傳輸

轉發決策通過檢視二層頭部完成

轉發不需要修改資料幀

工作在 TCP/IP 協議的二層 —— 資料鏈路層

工作簡單,直接使用硬體處理

  路由器

用於不同網路間資料的跨網路傳輸

轉發決策通過檢視三層頭部完成

轉發需要修改 TTL ,IP 頭部校驗和需要重新計算,資料幀需要重新封裝

工作在 TCP/IP 協議的三層 —— 網路層

工作複雜,使用軟體處理

// 應該說,這個定義已經很過時了,三層(多層)交換機早就已經普遍使用了,但是天知道什麼原因,至少我手頭的某一本課本還是這樣說的。

這是許多課本上的標準解答,在傳統上來講也是正確的。

由於交換機只需要檢視 二層資料幀 的頭部即可決策轉發地址,策略十分簡單,可以直接通過硬體晶片實現相應功能,所以可以做到廉價高速,被大量應用在接入層。

而路由器由於需要處理跨網路的連線,必須在接收到完整的 IP資料包 後才能轉發資料,路由協議又比較複雜,所以只能使用軟體的方式實現相應的功能,要達到高效能只能付出更高的價格。

另外,由於二層轉發只需要檢視 幀頭部 即可開始轉發,也使得 (二層)交換機 有了一項獨門功夫:直通轉發。簡單說就是隻接收資料幀頭部就開始轉發,從而達到更高的效能。

==== 從 轉發模式 的角度來劃分:

Tips: 這裡只討論三層(多層)交換機,二層同上一條

  交換機

硬體處理交換 (轉發) 過程

一次路由(尋路),多次交換(轉發)

  路由器

軟體處理交換 (轉發) 過程

一次路由(尋路),一次交換(轉發)

// 據說也有純軟體轉發的三層交換機,暫不討論

雖然上面寫的是軟/硬體的區別,實際上更多的是工作模式上的區別:

三層(多層)交換機並非純硬體工作,而是有單獨的路由引擎,但是路由引擎並非一直工作,而是在第一次通訊的時候通過路由引擎查詢路由表,建立轉發表,之後的資料不再經過路由引擎,而是通過與二層類似的交換引擎進行轉發。

由於工作內容簡單,轉發引擎可以使用專門的硬體晶片來達到廉價高效能。

而路由器對每一個數據包都進行路由查詢,佔用大量資源,所以尋路效率較低,

由於路由協議複雜,無法通過純硬體晶片處理,造成大量資料轉發時效能比不上三層(多層)交換機。

Tips: 事實上路由器方面也有類似的技術,例如思科快速轉發機制(CEF-Cisco Express Forwarding)

也正是工作模式上的差異,造成了他們在實際應用時的一些區別:

三層(多層)交換機的路由引擎較弱,相比路由器支援的路由協議有限。

同樣由於三層(多層)交換機的路由引擎較弱,且轉發表有限,不適合複雜的多網路互聯。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包都會經過路由引擎,三層(多層)交換機的路由策略功能較弱。

三層(多層)交換機更適合網路結構簡單,交換資料量大的情景下使用(例如小型網路的匯聚層)

路由器更適合複雜的多網路互聯的核心交換區域。

標籤:路由器 交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