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精選23篇)

普通話2.53W

隨著經濟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資訊交流的頻繁進行,語言上的不同已引起了很多不便,所以說,提倡說普通話已經是必要的了。那麼,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推廣普通話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精選23篇)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

1728年,清世宗雍正帝設立“正音書館”,在全國推行北京官話。他諭令福建、廣東兩省推行漢民族共同語(舊稱“官話”),並規定“舉人生員鞏監童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意思是,讀書人若聽不懂官話,不會說官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一個把滿語視為國語和民族標誌的滿族皇帝,此時卻破天荒地下了一道推行漢語普通話的上諭,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上諭頒佈後,閩粵二省的各個郡縣普遍建立了正音書院,教授官話,凡是走讀書、考試、當官之路的讀書人都要懂得官話。甚至一度規定,不會講說官話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雍正帝的“推普”上諭不可謂沒有遠見,“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謂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據記載:“初時甚為認真,無如地方官悉視為不急之務,日久皆就頹廢,至嘉慶、道光時,福建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廣東則更無聞矣。”

“推普”上諭儘管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還是有一些積極作用和影響的。作為“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為後來的張之洞等提出“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和舉措奠定了基礎。1902年,張之洞、張百熙等為清廷制定《學務綱要》指出:“中國民間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語,辦事動多扞格,茲擬官音統一天下語言,故自師範以及高等國小堂,均於中國文一科內附於官話一門。其練習官話,各學堂皆以用《聖諭廣訓直解》一書為準。”

顯然,張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諭的精髓,並加以發展。1909年,清政府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正式提出把“官話”正名為“國語”。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2

最近幾個月,學校要求講普通話,這可難為了我們這些六年級的同學了,低年級的時候講講普通話還沒有什麼,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高年級,課間再講普通話就有點不好意思,可是老師要求我們講普通話。老師的“聖旨”,誰又敢“違抗”呢?

我們班有兩個不自覺的同學,老師要求講普通話,可是他們兩個總會在無意中“蹦出”一句武陟話。“奇葩”同桌劉鴻森就是這兩個不自覺同學當中的一個。

他好像已經養成了習慣,有時連上課回答問題都會不自覺的說句武陟話,同學們和老師經常提醒他。為此,老師專門為同桌和另一個不自覺的同學趙一鳴定了一個“規矩”,如果發現不講普通話,一次扣一分,如果講普通話,那麼就會給他們加一分。 有了這條規矩,同桌和趙一鳴在課堂上都注意了起來。

由於同桌和趙一鳴發言都很積極,所以他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說武陟話。今天下午有一節語文課,這節語文課可真是“好戲連連看”啊!

“老師,這道題……”同學們正在寫題的時候,劉鴻森突然問老師了一句,還沒有等劉鴻森說完,剩下七十八個目光全部投到了劉鴻森的座位上,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對劉鴻森說:“普通話——”老師又說:“劉鴻森沒有說普通話,扣一分。”呵呵,劉鴻森不知道為什麼,趴到桌子上笑了起來,我們幽默的語文老師又說:“讓我聽聽,劉鴻森這笑是‘武陟笑’還是‘普通笑’!”

一節課下來,劉鴻森一共被老師因為普通話扣了五分,可是加了一分。唉,不說普通話的後果呀!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3

“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樑”,在這段日子裡不僅僅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一種時尚,很多人遲遲說不出口的普通話也逐漸風行。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人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

學好普通話非常重要,不然的話,就不能把你正確的意思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叫鄉村小餐館。說的是在一個偏僻的農村,有一個遊人路過,因為肚子很餓了,就走進一家小餐館,說“有什麼好吃的,做快一點,我吃完了還要趕路呢。”可是這家小餐館由於有特殊原因今天不營業了,所以服務員回答說:“咪——”意思是“沒有”,而這個遊客聽成了是面,他心想:“面也行”,就點點頭坐在那兒等了。過了好一會兒,見沒有一點兒動靜,他就火了,生氣地說:“快點!做麵條!是怕我不付錢嗎?”店裡人說“洞國咪——”意思是:“我跟你講了,沒有面!”遊客聽成冬瓜面,就說:“冬瓜面也可以,為什麼不給我去做?!”服務員說:“咪就是咪,吵什麼啊咪——”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你再怎麼吵也沒有用。遊客又聽錯了,以為是炒麵。他不耐煩了,說:“原來還有炒麵,你為什麼不早說?”……就這樣,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意思,現在是越扯越遠了。

學好普通話,說難不難,說不難還真有點兒難呢!在國小一年級時,天天讀a、o、e,這對我們後來學好普通話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一個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普通話是我國最美的語言!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4

今天,老師讓我們回家用普通話和家人交流,所以,我一回到家裡,就用普通話和外公打了個招呼:“外公,下午好!”外公用打趣的眼神看著我,好像在說:“這小屁孩,又在耍什麼寶,還跟我說普通話?”我笑眯眯地對外公說:“外公,我們用普通話說說話吧?”外公拉長著臉說:“去,我不會說。”“外公,說兩句嗎。”我拉著外公的手撒嬌,死拽著不放,外公才寵愛地說:“好,好,說幾句,說幾句,你可不準笑哦。”“好!”我爽快地答應了。這時,外公用標準的“重慶普通話”問我:“你囊擱楞哦早就回來了喇?”我忍住笑對外公說:“外公,你應該這樣說:“你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外公漲紅著臉說道:“你這小屁孩,曉得外公沒得文化,還要我說普通話,不說老,不說老。”我知道。媽媽對我講過,外公生的那個年代,別說讀書,就是吃飽肚子、穿暖衣,都成問題。

所以,我一定要做好這個推普員,每天放學回家和外公、外婆用普通話多溝通,讓他們每天都和普通話在一起,和我一起學文化。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5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為了推廣普通話、調查普通話的使用情況,今天下午放學後我們“街頭錯別字及推廣普通話”特別行動小組就近進行一次調查活動,我們就選擇了離家和學校最近的菜市場,看一看菜市場裡有多少人不會說普通話,把哪些字寫錯了。

在菜市場,我們發現了很多人都把標牌給寫錯了。“蘿蔔”的“蘿”多寫了一點,“蔬菜”的“菜”寫成了一個草字頭加上一個“來”,這樣的書寫是錯誤的。我們給這些寫錯字的人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並讓他們及時糾正。

關於普通話的使用,很多菜農都說:“我們說的不太標準,所以一般都用本地話說,但是若遇到外地人,聽不懂我們方言的話,我們就必須說普通話了。”

我們特別行動小組就隨機想出了新的方案:現場教他們普通話並告訴他們發音規則。作為行動小組的組長,我率先上場了。“阿姨您好,我們是國小生“街頭錯別字及推廣普通話”小組,我們可用普通話對話嗎?阿姨點點頭。我開始以買菜者的身份問話了。

“阿姨,這是什麼菜呀?”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6

從很小開始媽媽就教我學說普通話,因此在讀國小前我連一句“餘杭本地話”都不會說,每次和爺爺奶奶交談都是媽媽給我做翻譯的。

漸漸長大後,為了方便和爺爺奶奶交談,我就開始學著說“餘杭話”。由於發音不標準,每次說都會讓人笑掉大牙,鬧出很多笑話。用“餘杭話”說“我”的發音特別地不標準,老是說成“吾”,像古文中古人對自己的稱呼,爺爺奶奶說我像山裡人說話。還記得有一次睡覺前,我和奶奶說“我要刷牙了”,但出口的卻是“我要刷阿了”,剛說完全家就大笑開了,因為這句話用“餘杭話”翻譯變成了“我要刷鞋了”,你說好笑不好笑。這樣的笑話實在太多了。因此我決定還是由我來教爺爺奶奶說普通話,並要求我們全家人一定要用普通話交談。

自從提了這個建議後,爺爺奶奶學說普通話還很認真的,一有不標準就要求我馬上糾正。現在我們小區住地外地人比較多,爺爺是我們附近一片的社群組長,自從學了普通話後他和那些外地人還能用普通話交談溝通呢!

所以我想,我們國家有56個少數民族,有56種語言,還有數不清的方言,如果大家都會說普通話,那交談不是更方便了嗎?因此我決定走出家門,向全社群的全社會推廣說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7

普通話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

來到學校,我們用普通話相互問候。上課時,我們用普通話讀課文、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時,我們用普通話交流;升旗儀式時,領導用普通話總結上週同學們的表現……

回到家裡,我用普通話告訴父母當天的趣事……

雖然我們每天都說普通話,但是我們的普通話並不標準。

在家裡,我爸那帶著濃重方言的普通話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記得有一次,我叫老爸幫我聽寫生字,前面幾個還勉強能聽出是什麼字,但是當我聽到老爸說“chēnɡ”實的“chēnɡ”時,我百思不得其解,什麼“chēnɡ實”啊?生字中沒有這樣的字啊?於是我就衝到老爸那,把課本一把奪過來,定睛一看,原來是“誠實”的“誠”!

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我天天堅持看新聞聯播,注意播音員的發音。我還注意觀察一些電視臺主持人的普通話,還別說我這一觀察還發現了他們不少的毛病:他們有的把“倔(jué)強”說成“倔(juè)強”,有的把“著(zháo)急”說成“著(zhāo)急”……

現在我已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與普通話成為了永遠的朋友!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8

現在,學習普通話已經成為一股熱流,李睿俗話說得好:"學會普通話,走遍全國都不怕。"如果你不會普通話,在中國的語言上就會碰到許多困難,寸步難行。有一個笑話,不知大家聽說過嗎?在廣州有一間北方飯店,店裡有一位廣州的女服務員,她普通話說得不好。有一次,一位北方老漢到此店來吃東西。他剛坐下,那位女服務員就來了,儘量用普通話說:"老大爺,你想去(吃)什麼?"那老漢聽不懂她的"普通話",最後,老漢才知道意思是問他吃什麼。於是,老漢說:"包子。"她一聽,馬上說:"好馬上到。"只見女服務員那出了一張報紙,老漢被弄得哭笑不得,又說::"有大肥雞嗎?"女服務員熱情的說:"搭飛機,還早呢,去(吃)過飯也不遲。

雖然這僅僅是一個笑話,但是這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9

俗話說,“鳥有鳥語,獸有獸言”,而人類更是有自己的語言。自從古人接繩記事,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語言迅速發展,不但有筆寫的,還能電腦打出來,不得不承認,人類確實很聰明。

如今,各國有各國的語言:俄羅斯有俄語、英國有英語、日本有日語、法國有法語……因此,全世界的交流十分不便。就我們中國來說,語言就有幾十種,單現代方言就分為七大類。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大難題。為此,國家決定把普通話作為全國統一的語言,並向全國推廣。然而一些地方的人十分頑固,就是不說普通話。

所謂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語言。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我們大家必需學會說普通話。

一次,我在電視上無意發現了一個節目,叫《教說普通話》,講的是一個山東人,來到北京,見雨下的很大,就到商店去買傘,一到那兒,他便對店主說:“老闆,我要一把“扇”(傘)。”兩人因此鬧了個笑話。是呀,語言的不同很容易發生不該發生的誤會和笑話。

那麼,親愛的同學,請講普通話吧!現代社會需要標準通用的語言,需要清晰易辨的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0

我深知不說普通話,甚至不會說普通話的痛苦!所以我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現在已經練得很好了(但是,還帶了點家鄉口音)。

我的外公,他一點兒也不會說普通話,說家鄉話是家常便飯了。而且,經常鬧出笑話:

炎熱的夏天又快到了,要說商店裡生意最火的,當然要數賣席子的鋪子嘍!那兒的人裡三層,外三層人山人海。我和外公也混在人群中。

我們好不容易才等到人群漸漸散了,我們才來到鋪子前,外公開口就說:“阿拉(我們),要馬(買)小啊子(席子)!”售貨員聽了一頭霧水,他們互相打手勢,結果,誰也聽不懂。

最後,外公終於想到了在玩的我(因為我會講普通話)我就用流利的普通話買回了席子。

還有一次,外公想買一套房子,到處打電話想問問有沒有房子。

有一次,外公問到一套十樓的的房子,外公就問:“有沒有地毯(電梯)?”問得人家是丈二和尚——摸不到腦袋。外公只好放棄了這套房子。

因為我們中國太大,方言太多,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普通話,便於溝通。特別是我們國小生,更應該學好普通話,推廣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1

十月的北海,秋高氣爽,涼風撲面,氣候宜人,在這樣美好的季節裡,我們迎來了普通話宣傳週,我們的.兩位同學表演了一個語言方面的小品,內容是:一位農村人來到城市買餐巾紙,結果服務員拿出了一樣又一樣五花八門的東西都不合他心意,知道為什麼嗎?原來農村人把餐巾紙說成了“三斤屎”。

儘管因為時間倉促,二位同學的表演沒有達到維妙維肖,同學們也都沒有捧腹大笑,但小品深刻的意義,給了我們同樣深刻的啟發:

一、是我們必須認真學好普通話。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我們偉大的祖國神州遼闊,地大物博,而且有五十六個民族,如果每一個地方都只講自己當地的方言,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融為一體,共同繁榮,共同發展。

二是我們必須多用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是比較規範、完美的,而方言則多是我們的口頭語言,有很強的地方色彩,外地的人往往聽不明白,比如“下雨了”我們南方的口頭語是“落水了”,一位北方人曾經焦急地問我“誰掉進水裡了?在哪呢?”,鬧了一個大笑話。

所以,我們要寫規範字,講規範語,做推廣普通話的小先鋒。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2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是在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確定的。這個定義實質上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提出了普通話的標準。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指的是以北京話的語音系統為標準,但並不是把北京話一切讀法全部照搬,普通話並不等於北京話,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話。

就詞彙標準來看,普通話“以北方話為基礎”,指的是以廣大北方話地區普遍通行的說法為準,同時也要從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詞語。

普通話的語法標準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標準包括四個方面意思:“典範”就是排除不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範;“白話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現代白話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話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話的書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語基礎上,但又不等於一般的口語,而是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3

我爸爸是蘇州渡村人,我媽媽是張家港市農場人,我出生在港區,我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學說普通話。我們在家大多是用普通話來交流。

我爸爸和媽媽有時也常說各自的土話,還曾鬧出笑話來。有一次,媽媽問爸爸:“啥辰光去柳舍(我奶奶家)?”我把“柳舍”聽成是“嚕囌”,我還以為爸爸媽媽在吵架呢,弄得他倆哭笑不得。

我媽媽的普通話比較好一點,她還經常去參加演講、朗誦比賽,還得過很多獎呢。可是,有一回媽媽在電視裡播新聞時,她把“從此”讀成“重齒”,被普通話最好的我聽了出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外婆去上班老太太陪我,我一個人玩了一會兒覺得很沒勁,就說:“沒勁!”老太太說:“你去拿,要啥自家去拿。”我又說:“沒勁!”老太太又一本正經地說:“你自家去尋,沒事的。”看來老太太把我說的“沒勁”聽成是一樣東西了,氣得我半天沒理她。外婆回來後,她還學給外婆聽,問“沒勁”是啥東西,笑得外婆直不起腰來,眼淚都笑出來了。

我覺得學好、說好普通話真很重要,請人人都來學講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4

我來給你們講個笑話吧:大會開鼠(大會開始),項在請領導人花言(現在請領導人發言)。各位女婿鄉紳們(各位女士先生們),瓦們汕頭(我們汕頭),轟景買麗(風景美麗),高通荒便(交通方便),山雞很多(商機很多),歡迎你來逃豬(歡迎你來投資)。瓦花展(我發展),你撞牆(你賺錢)。完了,嚇嚇大家(謝謝大家)。你們知道這是哪裡人在用普通話開會嗎?那是汕頭人。這就是小時候沒有打好普通話的基礎,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

這樣的笑話家裡也有,比如說:爺爺奶奶是揚州人,他們說“男孩子”、“女孩子”可真搞笑,他們把男孩子叫成“男蝦子”,把女孩子叫成“女蝦子”,你說搞笑不搞笑。還有,我的外公、外婆是長沙人,如果他們四個老人在一起聊天,說起話來啊,個說個的,誰也聽不懂。我現在正在減少這種笑話,儘量教他們標準的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後,全國開始推廣普通話,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說普通話,用普通話教學。到了國小,我們又學習標準的拼音,現在,在學校裡,我們已經聽不到任何一個帶廣東口音的普通話了,個個都說的那麼標準。

讓我們一起來推廣普通話吧!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5

現在,科技飛速發展,人越繁殖越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繁榮昌盛的上海,上海是個大城市,很多五花八門的福建人,江蘇人,東北人,上海人都居住在這裡匯成一個大家庭。說的話自然也是五花八門,截然不同,大家都說著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話......

可是,如果每個人都說自己家鄉的話,那我們有怎麼可以聽懂呢?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買我最愛吃的鯉魚。看到一個攤位上,魚歡快地跳躍著,看上去很新鮮的樣子。那裡的老闆口音我們完全聽不懂,他大聲吆喝著:“哎喲喲,新鮮的鯉(lv)魚啊!快(kua)來買啊!”雖然我們聽不懂話,但是見到這魚不錯,媽媽還是比較想買的。她問道:“這魚多少錢一斤?”那老闆說:“這魚可是湖(福)建的!”媽媽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湖建的!”“對啊,對啊!”那老闆也點點頭說道......

哎,你們瞧瞧,這說不一樣的話,是多大的困難啊!幸虧,現在大家都有了這種意識,於是都開始說起普通話了。雖然有些人開始說起規範的普通話了,但是還有很多人輕視了這點。以為說自己的家鄉話也沒什麼,說普通話也不起不到作用,以自己工作繁忙的藉口來抵抗對普通話的學習!

在這裡,我對大家說一句,普通話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學習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6

我們國家地大域廣,各地的方言五花八門。比如我們舟山話,外地人聽不懂,我有時也不能理解有些舟山老話的意思。而普通話是我國的母語,她把全國各地人們的表達聯絡在一起,成為彼此的溝通的橋樑。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習普通話。要是不會普通話,就會鬧出許多笑話。

我的奶奶年紀大了,小時候沒學過拼音,沒設麼文化,也說不好普通話。奶奶和我交流說話時,總是半土半普通話,我經常聽不懂,所以我決定把奶奶打造成京土貫通的奇才,可是,剛剛開始,就遇到了絆腳石。

先從數字開始學:“一、二、三、四、五。”我說。奶奶認真的學習:“衣、呢、散、四、我。”奶奶發不好“er”和“wo”音,舟山方言把“二”也讀成了“ni”。“wo”也不太好發音,這可把我急壞了,但是我還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的教,因為奶奶說得還不標準,但也已經漸漸正確了。

為此,奶奶鬧了個笑話。那一天,媽媽不在家,奶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的外地口音,“兒”很重。奶奶壓根聽不懂。兩個大人在電話裡牛頭不對馬嘴地講了很久。奶奶還沒弄明白對方是誰、找誰、有什麼事。奶奶急得直流汗,把我叫過去做翻譯,原來是媽媽的大學同學,山東人,要到舟山來旅遊,順便看看老同學。結束通話電話後,奶奶笑眯眯的誇獎了我。

這次普通話風雲讓我懂得了:不學普通話的人會給別人許許多多誤會,只有學過普通話的人,才是標準的中國人!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7

“小記者到西開課室開會”這句熟悉的話語又在我的耳朵旁響起。我們小記者連忙跑到西開課室,老師說:“今天下午你們穿好校服佩戴好紅領巾。”我們紛紛議論著,幹什麼呢?我們停止了講話,老師說:“你們五年級小記者要去到外面推廣普通話。”我們又再一次議論著,怎麼宣傳呢?老師把要求說了一遍,我們明白了。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就到了下午。正當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裡時,叮鈴鈴,叮鈴鈴,下課了,這時我們恍然大悟,才明白要去宣傳普通話,我們跑到了國旗臺前,準備出發。

我們班的小記者是去碧雲商城宣傳的。到了那裡我們排好隊,到了一家服裝店,誰去採訪呢?我們都沒敢去,馬貝貝鼓起勇氣,她是第一個去的,她說:“阿姨您好,你知道這周是什麼周嗎?”阿姨說:“不知道”,讓我告訴你吧,這周是第十三屆普通話推廣周,為了泗陽更加美好請您講普通話,謝謝。”看著她大膽去宣傳,我鼓起勇氣走向另一家服裝店說:“阿姨您好,您知道這周是什麼周嗎?”阿姨說:“不知道”,讓我告訴你吧,這周是第十三屆普通話推廣周,為了泗陽更加美好請您講普通話,謝謝。”就像這樣我一連發了4張。

這次的宣傳不但很成功,還鍛鍊了我的自信心,這天雖然很累,但我們卻很開心。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8

最近,我們學校正在推廣普通話,這使我想起了兩件難忘的事。

一天,我正在和媽媽買菜,不經意間,我聽到一陣談話聲。有個二十多歲的人問賣菜的:“白菜多少錢一斤?”“一塊兒。”賣菜人小聲地說。那個人拿了菜並付了一塊錢準備走,可他還沒走一步,賣菜人就著急地大叫:“你還沒付完錢呢!”那個人滿臉疑惑,問道:“你明明說是‘一塊’,我給你了,怎麼不對呀?”賣菜人變得很憤怒,還大聲嚷嚷:“俺是講一塊二,怎麼不對?”那個人理直氣壯地說:“誰讓你不說普通話,不然我怎麼少給錢了呢?”賣菜人還狡辯:“別人都不說,俺幹嗎要說?”就這樣,他們吵得面紅耳赤。

有一次,我閒著沒事,翻了翻書架上的書。突然,一本精美的漫畫出現在我眼前。我很好奇,隨手翻了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外婆和小明一起去逛街。到了中午,他們買了很多東西,已經筋疲力盡了,外婆就帶著小明來到一家拉麵館,她坐在位子上,並用家鄉話對服務員說:“來碗拉麵。”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來一碗紅色的拉麵。小明端起碗剛吃一口,就被辣得夠嗆。於是他就問服務員:“這是什麼呀?”“辣味拉麵。”小明很奇怪,對服務員說:“我外婆說‘來碗拉麵’,到你的耳朵就變成了‘辣味拉麵’?”服務員頓時目瞪口呆。

想到這裡,我才知道了說普通話的重要性。這樣不僅通俗易懂,還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19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日常交流溝通的工具。我認為學好普通話很重要,尤其是對我們學生更為重要。那麼什麼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就是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

另外,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

通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上課用普通話,課下與同學交流也儘量使用普通話,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和我一樣,經常說普通話,你們的普通話肯定講得比我還好!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20

我的爺爺是江蘇常州人,起初,我見到他時,他說話還帶著濃重的家鄉口音。後來,我慢慢長大了,學校開始教我說普通話了。我對“普通話”這個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覺得爺爺說的家鄉話雖然別有一番情趣,但我總覺得普通話好聽,說起來順口,於是我決定讓爺爺學說普通話。

學說普通話必須從拼音學起。剛開始我把拼音表拿到了爺爺面前,爺爺不經意的說:“學什麼學,不就是abcdefg麼,誰不會啊!”

我急忙糾正道:“錯了錯了,是aoeiuü,是拼音!”爺爺說:“什麼?‘食品音’?沒聽說過!“哎呀呀,是——pin——yin(拼音)。”“噢,是拼音!”爺爺若有所悟的說。

後來,我就一點一點的交爺爺說普通話了。漸漸的,我開始訓練他讀笑話了,可讀著讀著,口音就又回去了。一天,我讓他讀一個練兵的笑話他讀成了這樣:(原文是:一天,一個教練說:第一組射擊,第二組投彈,我來給你們做示範!)一天,一個教練說:第一組射雞(射擊),第二組偷蛋,我來給你們做稀飯(示範)!讀完後我捧腹大笑,原因想必你也知道。

最後,經過我4年的努力終於把普通話原原本本的“傳教”給了爺爺,同時,我也想對社會呼籲:人人都講普通話,城市文明靠大家!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21

普通話是我國人民資訊交流的工具,打我記事起,媽媽就用普通話給我講精彩的故事,和我交流與溝通。

上幼兒園時,老師和同學們也都說普通話。上學後,學校裡更加強調說普通話的重要性。在學習和生活中我使用的都是普通話。只是在奶奶家,因為奶奶是上海人,講的一口上海方言,我聽不大懂,所以總是在奶奶說完話以後回問一句:“你說什麼呀?”。

到外婆家,外婆又是湖南人,又說的是一口湖南腔,我又好像走入了另一個語言的王國。他們的方言有時讓我不知所云,我也嘗試著說說上海話、湖南話,可學來學去奶奶聽不懂、外婆也不知我說些什麼?時間長了,她們只要不說快我還勉強可以聽得懂,要是一說快,我又好像走進了另一個王國,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家。我想在我家還就這兩個省市,我都聽不懂她們。我們的國家有那麼多的省市和方言,各省、各市都說自己的方言,那交流起來可真困難呀!有一次我隨父母走親戚到廣西,那裡的閩南話簡直讓我無法同他們交流,幸好有親戚幫助翻譯和解釋,我才得以與人溝通。我也真真正正地體會到普通話在我國傳播的重要性,只有語言統一人們才能更好的交流,國家才能更快的發展和壯大。

我做為新時期的接班人就更應該做好傳播的典範,從我做起與普通話做永遠的朋友!讓身邊的人都來說普通話。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22

為了推廣普通話,老師在這周裡舉辦節目,我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星期四下午的第三節課,我們班開展了表演節目的活動。班長小佳做主持人,手中拿著像雪糕一樣的話筒,笑眯眯地說:“表演節目現在開始!”首先第一個小品講的是:有一個人在外地來的,他想去吃飯。到了飯館,他對服務員說:“服務員,我要大肥雞。”服務員聽了,撓撓頭,自言自語道:“這個人真是奇怪,明明這裡是飯館,又不是飛機場,他是不是走錯地方了?”於是服務員:“先生,我們這裡是飯館,如果你要搭飛機,就請您離開。”外地人拍著桌子說:“你們還要不要做生意的呀!我就要大肥雞。”服務員搖搖頭,去找老闆,說:“老闆,外面有一個人在鬧事,說要搭飛機。”老闆有些半信半疑的樣子。他走出辦公室,來到這個人的旁邊,說:“先生,我們這是飯館,是不能搭飛機的。”外地人又拍著桌子說:“我就是要大肥雞。”老闆好像明白了什麼,拿起選單,指著大肥雞說:“先生,你是要這個嗎?”外地人連忙點點頭。服務員突然恍然大悟,原來他要大肥雞,不是要搭飛機。小品一結束,班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後來,我們還舉辦了宣傳欄做畫版……

通過了這次普通話活動,我知道普通話的重要性。說好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如果說不好,就好像這個人一樣鬧出笑話來!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 篇23

我們的國語是——漢語,可要說好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說不好普通話,準會鬧出一些笑話。在我爸爸身上就有一件常常令人苦笑不得的法寶,那便是他那超級不標準的普通話。

記得有一次,那是爸媽結婚十週年紀念日,爸媽帶上我去西餐廳吃飯。這是一間環境幽雅,氣氛和諧的西餐廳。我們的身影剛出現在門口,熱情的服務員小姐便笑容可掬的迎上來,把我們帶到了一張吊椅旁就坐。我正想謝謝服務員小姐,不料,爸爸先開口了,他笑著說:小姐,你真‘老’。我和媽媽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後來我靈光一閃,哦,我的天啊!我的老爸竟把好念成老了。年輕的服務員最怕別人說她老,我想這回有好戲看了。沒想到,這位小姐只是愣了一下,仍繼續為我們熱情的服務,幸好是虛驚一場。

請問你們需要什麼呢?服務員小姐遞過來一本餐譜,我就點了自己喜歡吃的,正在這時老爸又開口了我要一瓶‘別走’,謝謝!什麼?服務員一頭霧水。這時,坐在一旁的我終於忍不住了,捧腹大笑道老爸,不叫‘別走’叫‘啤酒’。因為爸爸那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話把服務員和老媽都逗樂了,爸爸不好意思的摸著後腦勺嘿嘿直笑。

如果大家沒說好普通話,準會像我的老爸一樣在與別人的交流中鬧出一連串的笑話,所以大家一定要從小就學好普通話,多說普通話,讓普通話成為我們生活中交流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