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物流師

助理物流師考試《商品運送》相關知識點

物流師3.11W

物流人才是在生產、流通領域中從事與運輸、儲存、包裝、配送、供應鏈管理、採購管理、信息服務等活動相關的職業管理人員。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助理物流師考試《商品運送》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複習有所幫助。

助理物流師考試《商品運送》相關知識點

 配送概述

  一、配送的概念

配送,作為商業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商業物流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流的最終目的即滿足用户的最終需要,它多是由配送來完成的。

配送是指按用户的訂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據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

配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配貨,即把用户所需要的多種不同的商品組合在一起;二是送貨,即把用户需要商品送到用户手中。至於這兩者哪個為主則視不同情況而定。一般來説在經濟發達地區,"配"的比重可能大些,而經濟落後、運輸不方便地區,"送"的比例則大些。

配送產生的背景雖然在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但其根本原因是經濟或利潤的驅使。國外發達國家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經濟發展出現了兩個顯着的特點:一是通過生產過程中的物質消耗而獲取利潤的潛力越來越小,因而努力方向轉向了流通領域;二是龐大的商品流通量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通過開始配送,提高流通中的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程度,進一步滿足用户的各種需求,提高服務水平,降低流通成本,使產業資本在流通中發揮更大的效益,就成為資本的一種內在要求。

在美國,60年代以來,倉庫主要是儲存貨物,離生產廠很近。那時美國工業產地主要在東海岸,糧食產地在中部,所以倉庫大多建在東海岸和中部。隨着生產的發展,人們開始向西部和南部遷移,使西部和南部地區也出現了製造業,倉庫也隨之建立起來。後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滿足越來越多的生產需要,週轉已越來越快,儲存期越來越短,對物流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提出了"配送"的概念,原來的倉庫也開始由"貯備型"向"’流通型"轉變。

在日本,二戰後,工業的復興使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隨之而來的便是阻礙生產進一步發展的流通落後問題。分散的物流使流通機構龐雜、企業自備貨車出行混亂,運輸發送效率低下,物流費用逐年上升,設施不足,道路擁擠。這一現象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視,日本政府決定積極報行共同配送,並得到企業界的大力支持,於是配送便產生了。’在英國,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這種態度相認識的轉變,首先發生於企業界的銷售行業。由於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對服務要求的提高及銷售企業向大型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引起了市場結構的變化。過去許多單一品種的銷售機構已經消失,或被兼併進入一些企業集團,銷售企業的大型化、綜合化,對商品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猛增,而且對商品的花色、品種的要求也日趨複雜,而配送正是適應了這一需要而產生。

配送是隨着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的市場行為。它是生產和流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與舊時的"送貨"具有不同的特徵:

(一)目的不同。送貨形式只是推銷的一種手段,目的僅在於多銷售一些東西,配送則是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分工的產物,它是流通領域內物流專業分工的必然產物。因此,如果説一般送貨是一種促銷服務方式的話,配送則是一種體制形式。

(二)內容不同。送貨一般是有什麼送什麼,對用户來説,只能滿足其部分需要。而配送則是用户需要什麼送什麼,它不單是送貨,在業務活動內容中還包括"分貨"、"配貨"、"配裝"等項工作,這是很具有難度的工作,必須有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現代化的經營水平。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或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很難實現大範圍的高效率的配貨。送貨制與配送制有着時代的區別。

(三)配送是一種現代化的物流方式。配送是送貨、分貨、配貨等活動的有機結合體,同時還跟訂貨系統緊密聯繫,這就必須依賴信息的處理,使整個系統得以建立和完善,成為一種現代化方式,這是送貨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四)裝備不同。配送的全過程有現代化技術和裝備保證,使配送在規模、水平、效率、速度質量等方面遠遠超過舊的送貨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大量採用各種傳輸設備和識碼、揀選等機電裝備,很像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流水線,使流通工作的一部分工廠化。所以,配送是技術進步的產物。

配送也不同於運輸,而是包含在運輸中一個分支。眾所周知,運輸是將貨物進行空間位移,是一個連續性強、多環節的生產過程,配送則是處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的支線輸送或末端輸送的位置,即從物流據點到用户這一範圍內的輸送。可以看出,配送的特點一是直接面向用户的運送活動,即貨物到達的終點是顧客;二是在進行運送活動之前要進行必要的配貨;第三,行駛距離相對來説要近,相似於短程運輸,且多在大城市範圍內或區域範圍內。

 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

(一)配送有利於促進物流的社會化、合理化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社會化大流通與之相匹配。商品流通的社會化自然要求物流的社會化。社會化是以行業、技術的分工和全社會的廣泛協作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生產的建立,客觀上要求社會提高分工協作水平。

從我國目前流通業的情況看,倉儲業和運輸業的社會化程度都處於一個較低的層次。從運輸業來看,根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專業營運車輛只佔全國汽車的17%,專業營運車輛的實載率高,空便率低,經濟效益好,而85%的社會車輛的實載率只有25%。發展配送,則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自有車輛,實現車輛的專營化,從而減少不合理運輸造成的運力浪費和交通緊張,還為企業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為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節約了物流成本。從倉儲業來看,長期以來,我國儲運體制分散,在行業上有外貿、商業、物資、鐵道、交通等各部門的儲運系統,在層次上有中央、省、市、縣的各級儲運機構,這種條塊分割的管理體系是造成儲運設施多而散、重複建庫,盲目發展,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目前倉儲的社會化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例如倉儲設施向社會開放,但遠遠還不夠。在行政上缺乏統一管理機構,在業務經營上儲運企業各行其是,缺乏聯繫,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專業化。通過開展配送,通過為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配送,藉助於配送商品的對象品種不同,可以打破行業、地區的條塊分割,尤其是共同配送,把各儲運企業聯合在一起,統籌計劃,共同送貨。取代了一家一户的"取貸制",取代了層層設庫,户户儲運的分散的、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配送所實行的集中社會庫存,集中配送等大生產形式,對於從根本上結束小生產方式的商品流通,改變其分散的、低效率的運行狀態,從而實現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流通的社會化,都具有戰略意義。

(二)配送有利於促進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技術進步

發展配送,有利:於促進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技術進步,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促進信息處理技術的進步。隨着配送業務的開展,處理的'信息量特越來越多,原始的手工信息速度慢且容易出差錯,已適應不了配送工作的要求,必然大量應用電子計算機這一現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第二是促進物流處理技術的進步,從而提高物流速度,縮短物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減少物流損耗,提高物流服務質量。配送業務的發展,必然伴隨着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化分揀裝置、無人搬運車、托盤化、集裝箱化等現代化物流技術的應用。第三是推動物流規劃技術的開發相應用。配送業務的開展,配送貨主越來越多,隨之而來就是產生一個配送路線的合理選擇、配送中心選址、配送車輛的配置和配送效益的技術經濟核算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解決,促進了我國物流技術的發展,並使之達到一個新階段。

(三)配送使倉儲的職能發生變化

開展配送業務後,現代倉儲的作用已由儲存、保管商品的使用價值向着集散、分送商品,加速商品流通速度的方向發展。倉儲業將從儲存、保管的靜態儲存轉向以保管儲存、流通加工、分類、揀選、商品輸送等聯為一體動態儲存。建立配送中心後,倉儲業的經營活動將由原來的儲備型轉變為流通型。不僅要保證商品的使用價值完好無損,而且要做到貨源充足,品種齊全,供應及時,送貨上門,其經營方式將從等客上門向主動了解用户的需求狀況,以滿足用户的各種要求的方向轉變。

(四)促進商物分離

末開展配送業務之前,各個商店都有自己的倉庫,井各自進行物流活動,叫做商物一致。開展配送業務以後,配送中心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網絡多、情報快、物流手段先進和物流設施齊全的優勢。專門從事物流活動,而各商店只要保持較低水平的庫存。這就大大改善了零售企業的外部環境,使零售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來專心從事商流活動,這就是商物分離。

(五)有利於提高物流的經濟效益

通過配送中心,開展"計劃配送"、"共同配送"等形式,能夠消除迂迴運輸、重複運輸、交叉運輸、空載運輸等不合理運輸;用大型卡車成批量地送到消費地配送中心,再用自用小型車從配送中心運給用户的方法,也可以從總體上節省費用;集中配送,又有利於集中庫存,維持合理朗庫存水平,消除了分散庫存造成的各種浪費;同時還能減少不必要的中轉環節,縮短物流週轉時間,減少商品的損耗。因此,配送對提高物流綜合經濟效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