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從業資格證 > 導遊證

2022傳説典故:老北京五大“鎮物”

導遊證1.83W

大家知道老北京五大“鎮物”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2022傳説典故:老北京五大“鎮物”,歡迎閲讀!

2022傳説典故:老北京五大“鎮物”

傳説典故:老北京五大“鎮物”

明清時,北京城出現了五大鎮物,當時按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在北京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設置了五個鎮物,用來震懾妖魔,以確保京城安全。東方屬木,鎮物是廣渠門外神木廠的金絲楠木;西方屬金,鎮物是覺生寺(大鐘寺)的大鐘;南方屬火,鎮物是永定門的燕墩;北方屬水,鎮物是頤和園昆明湖邊的銅牛;中央屬土,鎮物是景山,景山聚土為鎮山。

南方屬火,鎮物是永定門的燕墩。燕墩亦名煙墩,在永定門外路西一里許,燕墩在元代初建時為烽火台狀的一土台,到了明代嘉靖三十二年修外城時方將燕墩以磚包砌,其墩台是一個下寬上窄的立方體,墩台下部的.四面邊長皆為14.87米,底部至台頂高19米,頂部各邊長13.7米呈正方形。台底部北面左端開一門,兩扇門和門框等皆以石為之。從此進,循石階而上,歷45級能從台頂西南角至台上。有一首《燕墩竹枝詞》足以證明此墩台為元初建都時之故物。詞曰:“沙路迢迢古蹟存,石幢卓立號煙墩。大都舊事誰能説?正對當年麗正門。”

西方屬金,鎮物是大鐘寺的大鐘。大鐘寺始建於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皇帝祈雨的佛寺,原名覺生寺,因建寺當年從萬壽寺移來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鑄造的大鐘而得名。此鍾高6.75米,重46.5噸,有世界鐘王之稱。寺內現設古鐘博物館,收藏了元、明、清朝古鐘160多口,集中華古鐘之大全。在欣賞古鐘韻味的同時也增加了您對鍾史、鑄鐘的知識。

大鐘鑄造精緻,採用我國優秀傳統工藝無模鑄造法,體現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鐘聲輕擊圓潤深沉,重擊渾厚洪亮,音波起伏,節奏明快幽雅。擊鐘時尾音長達2分鐘以上,鐘聲傳送距離為15—20公里。

當時沒有吊車,怎樣移動大鐘?他們用智慧解決這個難題。從萬壽寺開始,一直到大鐘寺,每隔半里左右,打上一眼井,冬天用井水潑成冰道,用在冰道上拖拉的辦法,將大鐘拉到大鐘寺。然後用堆土的辦法,將大鐘一點點地抬高,而在土堆下面,事前已築好了鐘座,四周有六根柱子和大梁,將柱子立好後架上大梁,把大鐘懸掛在大梁之後,再將大鐘下面堆的土一點點地清除掉。這樣,46.5噸重的永樂大鐘就懸掛成功了。

北方屬水,鎮物是頤和園昆明湖邊的銅牛。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態生動,形似真牛著稱。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牛背上還鑄有八十字的篆體銘文《金牛銘》。

中央屬土,鎮物是景山。現稱景山公園。景山在明代叫萬歲山。乾隆年間,依山就勢在五個小山峯上各建起了一座亭子,依東往西依次的名稱是觀妙、周賞、萬春、富覽、輯芳。每座亭中供奉一位銅佛,即代表酸、苦、甘、辛、鹹五味的神靈。昔日景山中峯的萬春亭為北京的高點,由此可觀賞紫禁城全景。景山東坡下面有一棵古槐,那是崇禎皇帝自縊的地方。

拓展:北京的傳説故事:北京公主墳的傳説

清代,離玉淵潭西邊不遠,有一座大墳頭,人們都叫它公主墳。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墳呢

相傳,乾隆派人拆明陵給自己修陵寢,劉墉奏本,參皇上一個挖墳掘墓之罪,乾隆無法抵賴,只得准奏,自己定了個發配江南。説是發配,實際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換上便衣小帽步行罷了。劉墉、和坤一路跟着。

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間,對什麼都感到新鮮。一路上指指劃劃、問這問那,不知不覺日頭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餓。他們走進一個小村莊,來到一户門前,和坤前去扣門,開門的是個老頭兒。老人看他們模樣不象是惡人,就把他們讓進屋裏,叫女兒為三位客人準備飯。老頭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穿的雖然破舊,但乾淨利索,顯得十分可愛。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麪條和一大海碗白薯。三個人餓急了,吃的還真香。

第二天,他們一出門,看見小姑娘比昨天晚上顯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歡這個小姑娘,就對老人説:老人家,你要樂意,就讓您的女兒給我做幹閨女吧!老人一聽很高興,就讓女兒過來拜見了幹老子。乾隆掏出一錠銀子對老人説:拿去給孩子做幾件衣裳吧,又從懷中掏出一塊手帕,遞給姑娘,孩兒如遇急難,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聽皇,這時劉墉哼了一聲,接着説:打聽皇家大院!乾隆忙改口:對!對!皇家大院。

幾年後,趕上連年鬧災荒。父女倆實在過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來找姑娘的幹老子。父女倆千辛萬苦來到京城,找遍北京城裏的黃家大院,就是沒找到幹老子的家。父女倆直埋怨自己當初太粗心,沒問清幹老子姓啥名誰,住在哪條街。爺倆在京城無親無故,無錢無糧無處住。沒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飯,晚上縮在牆根或破廟裏過夜。老人年歲大了,熬不過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沒辦法。

這天清早,姑娘急的實在無奈,來到護城河邊,想尋短見。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猶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個人在河邊痛哭。説來也巧,這時劉墉正好出來遛彎兒,聽見這哭聲悲切,便尋聲而來。姑娘見有人來,連忙止住哭聲。抬頭一瞅,不覺怔住了:這人不就是隨乾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嗎這可有救了。連忙上前雙膝一跪。這一跪倒把劉墉弄糊塗了。他仔細一看,認出來了,噢,是皇上的幹閨女!於是,他問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爺倆才知道,幹老子原來就是乾隆皇上,接他們的先生是丞相劉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爺倆先驚,後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