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與政策

導語: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電子商務”(含“電商”)共出現8次,這是有史以來提及“電子商務”最多的一號文件。而且,在一號文件中,還設了一個專節“推進農村電商發展”,297字,這也是歷年來第一次。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與政策

  一、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中央高度重視的情況下,各類電商企業都加快了向農村地區拓展的步伐,農村電商發展加快。

從網購市場看,近年來農村電商表現搶眼。2014年,農村網購用户約為7600萬,預計到2016年將突破一億(2015年為9239萬)。其增長速度高於城鎮網購用户的增長速度。農產品網絡銷售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14年農產品的網絡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到2015年,突破1500億元,預計2016年將突破2000億元,達到22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50%,佔全部電商交易額的4%。

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在農村地區還集聚了一大批網商,帶動了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16年,全國已有1311個淘寶村,以及135個淘寶鎮,給農村地區帶來了84萬個就業崗位。阿里研究院和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農村網商發展研究報告2016》表明,網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萬元,提高家庭財富21.3萬元。

同時,也應看到,在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許多問題。

第一,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低,提升速度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數量達到2.01億人,較2015年底增加了526萬人。我國農村網民絕對數量雖然較大,但是佔比低,增長速度慢。

第二,農村電商的滲透率仍然相對較低。根據計算,2015年每個城市網購用户的網購支出額為1.07萬元,而每個農村網購用户的網購支出額僅為0.382萬元。2015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5.6萬億元,其中約0.35萬億是通過網絡實現的,網絡對農村居民的滲透率僅為6.3%。農村人均網購支出不到600元。

第三,農產品電商平台創新能力不強,盈利能力較弱,難以持續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共有涉農網站3萬多家,這些網站中大部分都是一個模式,即農產品網上銷售,創新能力不足,存在着重複建設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只有1%能夠盈利,7%鉅額虧損,88%略虧,4%持平。

第四,相關配套設施相對較差。從與電商關係密切的物流看,農村物流在可及性、可靠性、服務水平、速度等方面,與城市物流仍存在着較大差異。而在農產品上行的相關配套設施方面,更存在着諸多不足。在農村地區,農產品的分級技術、包裝技術、保鮮技術、儲存能力、配送力量參差不齊,農產品進城“最七年級公里”仍然困難重重。

  二、推進我國農村電商的戰略建議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為我國農村電商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一號文件,我國農村電商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努力:

第一,農產品上行與工業品下行需要同時發力。從農產品網絡營銷看,《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通過電子商務來倒逼農產品生產的商品化、標準化與互聯網化。要特別重視互聯網在農產品生產中的作用,使農產品的產品標準、包裝標準、配送標準、質量標準進一步完善,為農產品網絡銷售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政策層面,要重點支持打造農產品從田頭到快遞的“最前一公里”服務體系,重點支持交易規則、誠信體系、安全追溯體系、索賠機制、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的建設。

第二,加快推動農村各類服務互聯網化。從農村消費市場看,農村地區的服務消費還遠遠低於城市地區。這一方面是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較低,服務需求不旺有關,更重要的是,農村地區的各類服務供給不足,農民的各種服務需求難以滿足。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推動農村各類服務互聯網化。

第三,積極穩妥推動農資電商健康發展。農資電商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利用電商優勢,通過減少農資採購、種植服務、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成本。更在於中間環節減少產生的附加利潤可反哺農民,覆蓋農民種地成本。與此同時,農資電商還可以與三農互聯網金融、農業科技等融合為一體,實現為三農的全方位服務。

第四,利用電子商務挖掘貧困地區的各類資源價值。在電商扶貧方面,國家諸多政策文件都有相關內容。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等十六部委還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電商精準扶貧的系列政策。在戰略上,電商精準扶貧的關鍵是將貧困地區的各類資源(如生態資源、物產資源、產業資源、人力資源等)與電商緊密聯繫起來,藉助電商的力量,將這些資源的潛在價值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