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複習題及答案

考生們在備考《綜合素質》考試科目時,可以結合試題多練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國小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複習題及答案,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國小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複習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

1.針對如何對待自己做過的錯題,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最後同學們決定分組進行錯題整理,每組建立一個學科錯題本,組內成員分工進行整理,最後將做題不順暢、掌握不牢固的題用黑筆寫到筆記本上,完全不會或者做錯的題用紅筆記到筆記本上。關於壬老師的做法( )。

A.正確,體現了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B.不正確,沒有為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提供機會

C.正確,是一種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式

D.不正確,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答案】:A

【解析】:

題目中通過分組整理錯題的形式,體現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方式。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是( )。

A.針對後進生,李老師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B.張老師能夠以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學生

C.李明是一個內向的學生,不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劉老師為保護其自尊心,很少提問李明

D.面對學生稀奇古怪的問題,肖老師總是能耐心回答

【答案】:C

【解析】:

“以人為本”的意思是從一切為了學生長遠的發展考慮,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想,

面對內向學生,如果不聞不問,將會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所以認識到學生不足之後.老師

應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不再提問,所以選C。

3.三年級二班的希希非常喜歡畫畫,但數學成績一直處於下游。班主任餘老師找到希希,

對她説:你畫得再好,數學學不好,將來還是白搭,還是學好數學最重要。餘老師的做法( ).,

A.正確,有利於學生向社會需求發展

B.正確,有利於學生知曉學習任務的重點

C.錯誤,不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

D.錯誤,不利於班級成績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該老師的觀點屬於典型的“唯分數論”,即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人格的培養。這樣的做法可能能提高一時的成績,但卻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於學生的長期發展。

4.教師職業的很大挑戰來自於不斷變化的學生,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生,自然也沒有處處皆可適用的經驗,因此,教師不能年復一年地套用固定的教育教學模式,而必須( )。

A.以研究者的眼光對待教育教學 B.要尊重和讚賞每一位學生

C.改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D.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答案】:A

【解析】: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

5.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教育機構

是( )。

A.專門學校 B.普通學校

C.特殊學校 D.殘疾人學校

【答案】:C

【解析】: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班).對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和智力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班)應當具備適應殘疾兒童、少年學習、康復、生活特點的場所和設施。

6.國小生楊某(Il歲)攜帶管制刀具上學,不時威脅其他同學,屢教不改。由於其父母已逝,跟着爺爺一起生活,爺爺無力管教,希望將其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可由( )提出申請,報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A.楊某鄰居 B.公安機關

C.楊某所在學校 D.同學父母

【答案】:C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7.張老師獲得“省優秀國小班主任”稱號,但當月並沒有拿到足額工資。學校解釋稱獎項代替工資,張老師可以向( )要求解決。

A.法院 B.檢察院

C.教育行政部門 D.紀檢委

【答案】:C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8.下列行為符合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規定的有( )。

A.因為身體原因,曹麗8歲入學

B.因為家人溺愛,居住在河北省的林莉七歲入學

C.張某2002年11月份出生.2007年6月入學

D.父母認為上學太苦,吳柳8歲入學

【答案】:A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週歲。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曹麗申請延緩入學,符合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的規定。

9.《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

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根本措施是( )。

A.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

B.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羣體

C.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D.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答案】:A

【解析】: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羣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10.小明違反了學校管理制度,遭到了開除。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小明有錯在前,學校雖嚴厲但正確

B.學校做法正確,對其他在校學生起到了警示作用

C.學校違反了法律規定,小明可以追求其刑事責任

D.學校可以對小明予以批評,但不得開除

【答案】:D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c選項中學校確實違反了法律規定,但不應承擔刑事責任。

11.裘先生十一期間由於店鋪生意太忙,招取了17歲的小康工作。小康非常開心,雖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但薪資待遇非常優厚。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

A.小康年齡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招用標準

B.裘先生對小康長時高薪的做法完全符合商業規則

C.小康假期外出打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D.裘先生的行為並未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答案】:A

【解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條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週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A選項正確。而D選項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還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用已滿十六週歲未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執行國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措施等方面的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勞動或者危險作業。”

12.在寄宿制學校就讀的飛飛(12歲)擅自外出夜不歸宿,學校的做法不當的是( )。

A.及時查找 B.聯繫其父母查找

C.置之不理 D.向公安機關求助

【答案】:C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歸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學校應當及時查找,或者向公安機關請求幫助。收留夜不歸宿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時內及時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學校或者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13.部分教師上課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或者儀表不整、舉止粗俗,這反映了這些教師的職業

道德存在的問題是( )。

A.價值觀念單薄 B.育人意識退化

C.角色意識淡化 D.敬業精神弱化

【答案】:C

【解析】:

根據教師的工作特點,教師應有與其角色對應的行為方式以及道德素養。但現在部分教師不能按照教師應有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教師角色意識淡化的結果。

14.-些老師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生加入他們的校外補習班中,故意不重視正常的課堂教育,佈置的作業不檢查、不批改,致使學生認為老師既然不批改作業,乾脆就不認真做作業。這樣的做法違背了( )職業道德規範。

A.愛國守法 B.愛崗敬業

C.關愛學生 D.終身學習

【答案】:B

【解析】: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它要求救師要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材料中的教師不檢查、不批改作業,違背了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規範。

  二、填空題

閲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位做母親的很喜歡帶着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裏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着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請從教育角度立意,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

要求:用規範的現代漢語寫作。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答案】:

  【參考範文】

  換位思考.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師要想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思想跳動的脈搏,就必須在教學中進行換位思維,即讓雙方各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説話、做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這個主體來開展,換位思考正體現了這一核心。教師需要換位思考,時時變換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一位好教師要贏得學生的尊重,僅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愛他們、接觸他們、瞭解他們,知其所想,知其所愛,知其所難,才能想辦法去打開他們的心扉,使他們真正做到“親其師,學其理,信其道”。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小時候住在一間雜貨鋪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種東西交給雜貨店老闆,然後換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一個壞主意,將一把石子遞給老闆“換”糖,雜貨店老闆遲疑片刻後收下了石子,然後把糖換給了他。蘇霍姆林斯基説:“這個老人的善良和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終身。”這位雜貨店老闆不是教育家,但他擁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沒有用成人的邏輯去分析孩子的行為,而是從孩子的角度,用寬容維護了一個兒意的尊嚴。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處在學生的位置思考問題,瞭解他們的感受,這就是

“換位”。這樣做可以幫助教師找到教育教學的障礙,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那麼,怎樣才能換位思考呢?

首先,體驗感受,善待學生。有一位教育界前輩曾説:“學生時代曾有過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體會學困生的難處;學生時代曾有過調皮生經歷的老師,更容易瞭解調皮生的心理,這些老師較容易成為好老師。”正是由於這些教師經歷過多種學生角色,有着親身的體驗,眼前的學生就是某個時間段自己的再現,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知道教育“自己”的方法,才使他們更容易走近學生,更容易成為好老師。

當我們面對學生的調皮搗蛋,惡青相向的時候,不妨想想如果是自己聽到那些話,是否會受到心靈的傷害;當我們一遍又一遍為一位“笨”學生講解習題,學生仍不明白,自己偃旗息鼓的時候,學生是否也在為自己的“笨”而自慚形穢;當我們對一位偶然成績不理想的“好”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不妨想一想,他是否也在為成績的不理想而困惑、傷心。所以,我們應該時時換位地體驗一下學生的感受,善待每一個善良的心靈。

其次,學會傾聽,理解學生。傾聽是溝通的橋樑;傾聽是最美的語言;傾聽是一種尊重,傾聽更是學生的需要。然而很多時候,在學生面前,老師總是喜歡扮演先知者的角色,好像自己對學生的所有都瞭解,一遇到事情,總是在還沒有任何瞭解的情況下就下結論。結果好像事情處理得很圓滿,卻有可能已經深深傷害了學生。

教學是雙邊的師生活動,學生亦有自己的認知和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想什麼,這是教師應及時瞭解的。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把握住學生思想的脈搏,更好地實現與他們的溝通,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做一個傾聽者,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多聽聽學生的心聲.試着去理解一下學生的想法。不要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講聖賢書”。

最後,以人為本,關愛學生。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試着從學生的角度擊發現學生個性中的閃光點,從而學會發展學生個性中的優點,讓學生的個性成為學生髮展的特殊才能,從而促進學生順利成長成才。發展學生的個性強調的是接納、寬容、和諧、快樂,就是讓他們將自己的個性和潛能發揮到極致,獲得生命的樂趣。作為教師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心,要適時調整自己位置,去包容學生的個性,悦納學生的個性。

在教育生涯中,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一如既往地用愛心去澆灌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如同對待我們心愛的孩子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成功。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總之,換位思考是溝通師生內心世界的一座橋樑;換位思考需要教師對學生付出滿腔的熱愛,教師的理解和寬容會使教育更有成效;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善待學生,善待教學,善待自己。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蹲下身來去尋找問題,貼近學生去發現問題,換個位置來解決問題。讓我們從心裏記住:假如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師……

  【點評】

材料是在啟示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願意或者不願意做某些事情的原因,即要學會換位思考。文章整體的思路是:開篇點題一分析原因一説明方法。詳細來説:

第一段,文章並沒有如其他議論文那樣先分析材料或者列舉故事再提出論點,而是單刀直入,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想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把握學生思想跳動的脈搏,就必須在教學中進行換位思維,即讓雙方各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説話、做事。

在第一段亮明論點後,為了不讓論點太單薄,文章在第二段從新課程出發,通過分析為什麼要換位思考來對論點進行豐富,使論點更具有可辮性。

第三段,作者通過列舉蘇霍姆林斯基小時候的故事來對為什麼要換位思考進行事實論證。在這裏文章並沒有單純地“講故事”而是在最後結合事例,再次深化。幫助教師找到教育教學的障礙,從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如此,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一定會是和諧融洽的。

作者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文章並沒有將論點停留在簡單的闡述原因、現象的層次上,在前三段鋪墊的基礎上,第四段文章順利發出了很多人急於知道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換位思考呢?

接着第五、六、七、八、九、十段,作者濃墨重彩,利用六段的篇幅,從“首先,體驗感受,善待學生;其次,學會傾聽,理解學生;最後,以人為本,關愛學生”三個角度,各用兩段的分量,有分析,有事實地介紹了自己對如何換位思考的看法。從體驗到傾聽再到關愛,層次逐漸加深,對換位思考的要求越來越高,體現了作者對換位思考的理解也是逐層深入的。

最後作者總結全文,利用排比句式概述為什麼要換位思考、如何換位思考、呼籲換位思考,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