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最新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方法

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化,單親家庭日益增加,各種與單親家庭相關的問題凸顯。社會工作一直將單親家庭作為專業服務的重要領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方法,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最新社會工作介入單親家庭方法

  一、能力視角的社會工作理念

能力視角是20世紀80年代後出現的社會工作重要理論之一,它以人的能力為基礎開展輔導。該視角要求社會工作者立足於發現和尋求、探索和利用服務對象的能力和資源,協助他們學會運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成功經驗來實現夢想,並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會主流的控制297。

塞利貝在分析能力視角時,並沒有把能力和問題對立起來,而是將機會和問題進行比較,並且以如何創造更多的機會為中心分析能力視角與問題視角的區別12]。在他看來,能力視角社會工作模式有自己一套基本的假設:輔導的核心是幫助服務對象充權,即協助他們發現和拓展發展的資源;輔導是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合作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幫助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消除對人的能力的不信任,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在此基礎上塞利貝總結了運用能力視角的幾項原則:每個個人、團體、家庭和社區都有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創傷和虐待、疾病和抗爭具有傷害性,但它們也可能是挑戰和機遇;合作是幫助服務對象的最好方式;所有環境都充滿資源;創造一種相互關愛的聯繫等14-15。

問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在運用能力視角進行輔導時必須面對的是:將家庭問題置於什麼地方,即如何將問題歸位。依照能力視角,有三種處理問題的策略:(1)僅在恰當的情境中認識問題,該視角將問題的分析放置在如何改變的框架下進行。(2)對問題給予較少的關注,對問題的過分關注會使家庭及家庭成員產生消極想法,消耗家庭及家庭成員與社會工作者合作的活力。(3)找到更簡單的方法去談論問題,能力視角認為問題可以放在案主的日常生活中進行處理,所以利用簡單、日常的語言去談論和命名案主的問題,是恢復案主對其生活的控制感的重要步驟15。能力視角運用這些技巧去處理問題,其目標是要引導家庭不要專注於問題,減少問題對生活的影響,並最終解決問題。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能力視角並非是與問題分析相對立,而是強調從整體上看待服務對象,既關注服務對象能力的發揮,又關注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分析,在消極經驗中發現積極經驗,在積極經驗中檢查消極經驗,並根據環境的要求,保持兩者的平衡,這才是最有效的策略。能力視角代表了一種新的理論和實踐取向,擁有豐富的生命力,其發展核心是研究和輔導視角的轉變,從關注局部轉向整體,從關注修補轉向發展、修補和預防的結合,從平等轉向和諧,其背後所堅持的是以人為本理念。

  二、研究方法及服務對象情況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方法,個案研究處理具有多個變量而不僅是一些數據點(data points)的特定情況,它的結果依賴於多種證據,並需要以類似三角驗證的方式進行交叉檢驗。個案研究主要處理“怎麼樣”和“為什麼”問題,關注當前發生的事件,目的具有兩面性:一是“達到對所研究的對象的綜合理解”;二是“對社會結構和過程的常態發展出理論的陳述”。本研究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研究者需要了解遵循能力視角對單親家庭進行輔導,是否能夠有效地解決傳統輔導模式中的身份問題和可利用資源不足困境?在介入過程中,服務家庭及成員發生了什麼變化?周圍系統資源哪些被調動了?單親家庭及成員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發生了哪些變化?社會工作干預策略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進?為了得到所需信息,研究者與一名本科生對廈門一個單親家庭進行輔導,並對服務家庭、周圍關係及社工進行了訪談和觀察。輔導於2010年9月進行,歷時4個月,分為3個階段:服務介入前的評估準備、服務介入、介入效果的維持鞏固。介入主要在服務對象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每個週末一次,每次用時120分鐘左右,包括談話、遊戲、功課輔導等形式。此外,社會工作者先後對服務對象的周圍環境和重要關係進行了干預。每次介入時,研究者都會進行觀察分析,並在介入前或者介入後對服務對象及其周圍人進行訪談。

由於收集到的資料既有訪談,又有觀察記錄,呈現出過程性和動態性的特點,研究者採取情境分析(contextualization)形式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所謂“情境分析”指:將資料放置於研究對象所處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發生的時序對有關事件和人物進行描述性分析。這種分析更加貼近當事人的生活真實,敍事結構本身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比較類似,更符合當事人的意義建構方式,更尊重他們的説話習慣。此外,情境分析可以比較生動、詳細地描寫事件發生時的場景,表現當事人情感反應和思想變化過程,可以將研究者個人的自我反省即時融入到對研究結果和研究過程的報告中。圍繞着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題,遵循能力視角理念將給服務家庭與其周圍系統帶來什麼變化以及哪些社會工作干預策略有效?研究者在對資料進行情境分析時首先找到可以反映這些主題信息的故事線及組成故事的主要內容,對資料進行歸類濃縮,而後以一個完整的敍事結構呈現出來。

在介紹研究對象情況時,出於對研究對象的尊重和隱私保護,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強特徵資料做了處理。

小偉(化名),11歲,就讀成功國小四年級,外來民工家庭子女。父母沒有離婚,但因為父親有婚外情,小偉和母親兩個人生活。介入時,他們住在租來的房間。父親是一個司機,也在廈門,但很少過來看小偉。小偉母親的身體不是很好,知識水平較低,在酒店當服務員,收入不高,兩個人的生活比較艱辛。小偉以前在一所公立學校,但是由於表現不好,愛打架、搗亂,被老師勸退。後來到另一所民辦學校就讀,母親覺得那裏條件不好,就把小偉轉到了現在的學校。他的學習成績很差,數學60分左右,英語、語文經常不及格,英語字母還記不全,有打架、搗亂和偷竊行為,在老師和同學眼中是一個“不好的學生”。但是班主任還是很關心小偉,一直希望能夠幫助他改正錯誤,解決問題,提高成績。

  三、能力視角下單親家庭社會工作實踐過程

在進入小偉家庭之前,社會工作者先在成功學校國小部見到小偉本人,班主任給我們介紹了小偉的家庭情況,並表示家庭是小偉目前表現的重要影響因素,希望我們能在家庭方面做些輔導工作。之後我們通過班主任的引薦進入這個家庭,並嘗試運用能力視角對整個家庭進行介入輔導。

  (一)以個人為基點、能力為中心全面瞭解和評估家庭

在對家庭進行介入前,對家庭做一個全面、詳盡的評估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在前兩次着重瞭解家庭問題背後的需求、能力和潛在資源及其發展的期望。一開始,服務家庭還是習慣地向我們講述他們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在對話中有意識引導對方發現一些成功經驗和好的方面。如在第二次家訪時,服務對象母親見到社會工作者就説了很多小偉表現不好的情況,社會工作者給母親一定的迴應後,就引導她關注小偉表現好的地方。

社工:跟我們説説你這星期表現好的地方好嗎?

小偉沒有説話。

社工:沒事啊!有好的就説説嘛,看有沒有媽媽不知道的啊!

小偉:逃課後的這幾天,班主任説我變乖了!

社工:很有進步啊!

小偉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社工:那媽媽也説一下小偉的表現吧。

母親:這兩天表現都不錯,都會做完作業再看電視。

社工:很不錯哦!小偉。

在評估的時候,社會工作者也注重利用場景瞭解對方已經採取的一些應對生活的方式。社工1在教小偉英語,母親在撿菜,社工2就和母親單獨聊了一下。

社工2:你看,小偉學得還是很認真的。

母親:沒有,你看他的手老動來動去,不能好好坐着。

社工2:你看他的神情很投入,很認真在學。

母親:有大人在會好一點,沒有的話他就不自覺。

社工2:那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在你不在的時候認真點。

母親:我也不知道,我只能讓鄰居阿姨幫他檢查作業,監督他一下。

社工2:這樣做的效果怎樣?

母親:還好,他的作業還能完成。

社工2:很不錯!你很用心,小偉也很努力,剛才他給我們讀語文課文還講一些電視的故事,表達能力很好。

母親:我對他的要求不高,該學習時候好好學習,玩的時候再出去玩,可他總是不聽。作業沒完成就玩。

社工2:給他些時間,讓他慢慢地改變,這種進步需要時間。

母親:説的也是,希望他能好好聽話。

社工2:我們相信他會的!他改變的想法很強烈。

這樣的引導相比於傳統的介入或心理諮詢可以讓家庭更快地接受社會工作者進入他們的生活,更主動和社會工作者進行配合。前兩次的介入中,社會工作者主要通過這種方式從小偉和母親的興趣愛好、成功經驗、他們的願望和可能的社會支持入手對其問題背後的需求、能力和潛在資源進行評估。

  (二)從家庭整體角度理解個人,發展個人和家庭的能力

家庭評估所瞭解到的家庭的能力、成功經驗和資源都是個人的和獨立的,隨着介入的開展,社會工作者有意識地在一些場景中運用專業技巧讓這些單獨的、個人的能力和應對方式聯結起來,促使家庭成員之間及周圍環境各個方面的變化聯結成一個支持整體,將小的改變慢慢地擴展為大的變化。

在評估中社會工作者發現,在整個過程中,都是母親掌握了家庭的話語權,而且大部分在説小偉如何不好。小偉卻不怎麼説話,即便社會工作者在旁邊鼓勵他説出自己的想法,他還是保持沉默。在他們原有生活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開始嘗試調動他們各自的能力,調整母子之間的互動,緩解衝突,讓母子發現彼此的優點,更好地瞭解對方的需求和想法。

在介入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注意場景的把握,有機會就引導母子互動,讓其產生共鳴,在和小偉聊到他感興趣的科幻知識時,社會工作者注意及時地將母親也拉進對話中。

社工:小偉你知道的真多啊!

母親:他對這些科幻的電視很着迷。

社工:你可以看了和媽媽講啊!也可以到學校和同學講。

母親:哪個台,什麼內容他都能記住。我有時找不到台,他會和我説,我也不知道他怎麼一按就出來了。

社工:那你可以教媽媽怎麼按,以後媽媽就會自己按了。

小偉:我也會教我媽媽識字。她有時發短信不懂,我就教她。

社工:很好啊!小偉很厲害哦。

母親:有時我單位發書,他拿過去看,然後和我講。

社工:很好!那小偉以後在英語和語文方面可以當媽媽的老師哦!

除了當場給予一些鼓勵,社會工作者會注意將他們的優勢、能力作為聯結的啟動點,制定相關的行動計劃。母親為了激勵小偉學習,會讓小偉當自己的“老師”,教她生字詞,這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社會工作者認為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些內容,更好地促進母子間的互動交流。小偉對自然科學節目的喜歡,成了很好的互動切入點。在介入中,小偉給我們講了很多《自然解碼》的內容,當時母親也在場,社會工作者做了些引導,形成一份“家庭作業”:讓小偉每天講個故事或科幻知識給媽媽聽,講好了讓媽媽給他畫個小紅旗(社工設計了一個表格)。

這樣不僅可以使母子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加強,讓母子雙方發現彼此的變化,同時促使小偉將學業與自己的興趣、能力結合起來,為他的語文閲讀、作文提高創造更好的環境,也讓母親從更多方面瞭解孩子,不要一味專注孩子不好的一面。社會工作者每次介入前都會對前一次行動計劃的效果做一個瞭解,以便及時調整和更好地推進。如講故事這個“家庭作業”,開始的時候,小偉講述的多是自己較為熟悉的內容,但母親並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社工的鼓勵和引導,小偉開始主動地發現能引起母親共鳴的'內容,母親表現熱烈,母子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調整了家庭的互動關係。

在接下來的輔導中,出現了讓社工倍感壓力的事情:小偉在學校偷了同學的公交車卡。我們到學校瞭解情況,小偉在老師面前承認了這個事實。當我們問及他有沒有向媽媽提過想要公交卡,他點了點頭。但母親拒絕了他的要求,理由是她怕小偉有了卡就有機會到處亂跑。

這件事讓社會工作者更清楚地瞭解到在家庭的互動中,母親一直掌握着話語權和決定權,而對孩子的真正需求關注不多,小偉就用偷竊這種極端的方式讓母親瞭解。這件事給了社會工作者一個與母親和小偉溝通其中原因和解決方法的機會,我們想借此機會進一步調動他們的能力來調整他們之間的互動。

社工:你怎麼看這個行為?

母親:這當然不對,那天我知道了,就狠狠打了他一頓。我覺得和學校的環境可能也有關係。

社工:你説的沒錯,和孩子生活空間是有關係。之前他有這種行為你就打他是嗎?你認為效果怎麼樣啊?

母親:效果的確不好,我嘗試了許多方法,軟硬兼施。

社工:你真的挺不容易,為了小偉承擔這麼多壓力。你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偷嗎?

母親:比如説他偷人家的卡,我知道他想要張卡,這樣就可以想到哪就到哪,就不用找我要錢。我不是辦不了,是不想給他辦,他的表現讓我無法相信他。

社工:那你和小偉説過,他表現怎樣你才會願意給他辦卡呢?

母親:沒有,當時他和我提完之後,我説不給他辦他就沒再提。

社工:打是一種方式,但你也看到了,它對孩子沒有多大作用。實際上如果小偉表現好,你是願意滿足他的要求對吧?

母親:是的!

社工:那我們這樣好嗎?你和小偉説説,他表現怎麼樣,你幫他辦卡可以嗎?

母親:用卡作為激勵他進步的方式,可以的。

社工:小偉,媽媽答應你,你如果可以達到她的要求,她會給你辦卡,怎麼樣啊?

小偉:什麼要求?

社工:你們可以一起商量。

母親:每天放學準時回家,不準超過6點;不準再有偷的行為;這次期末考都上80分。這樣可以嗎?

小偉:好。

社工:那你一定要好好努力!

這種方式在調整母親原有教育方式的基礎上,給小偉提供一個發展能力的機會,通過他自己的願望調動他的積極性,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同時母親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發現改變教育方式帶來的效果,將家庭互動進一步向積極、健康的方向引導。在學期結束後,社工通過與母親聯繫瞭解到,小偉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她給他辦了公交車卡。

母親向我們反映最近小偉有很多改變,這時社工進一步引導該家庭將這種良性互動關係向日常生活滲透。

母親:這兩星期表現很好,我真沒想到,我之前認為他堅持不了。

社工:小偉,媽媽表揚你了。

小偉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母親:不能驕傲啊,要繼續,而且學習不是一兩天可以提上來的。

社工:是的。還要很長時間才可以實現目標。

小偉點了點頭。

社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問小偉問題,他總是要看看你再回答。你是怎樣想他這個行為?

母親:他怕我吧!

社工:是啊!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如果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把想法藏在心裏,而且他的要求沒辦法得到滿足,可能會以另一種方式表現。

母親:可能吧!可有時問他也不説。

社工:那你有沒有嘗試讓他表達?

母親:有啊!你看,我剛才也在讓他説。

社工:很好!那你能不能在我們不在的情況下也嘗試瞭解他的想法,在滿足他的要求時也提出你對他的要求。

母親:好的,這兩個星期他的表現也給了我不少觸動,可能我以前也有問題,我儘量,我怕一生氣就什麼都不管。

社工:嘗試,盡力就是了,可以從平時可做的入手。

母親:好的!

在有了良好變化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發現引導得到了家庭的積極迴應,服務對象更加積極主動地調動自己的能力去實現目標。在輔導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更多地關注家庭成員自身的能力,並引導其將這些能力不斷地整合和強化,家庭和家庭成員都在相應地改變,小的變化慢慢積累擴展,並且相互推動,形成相互關聯的良性互動循環,共同推進家庭整體改變。

  (三)關注家庭發展,維持和擴展個人和家庭的能力整合

關注發展是能力視角輔導的重要目標之一,它要求社會工作者在介入後期要將家庭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未來期望考慮進來,以更好地維持和擴展家庭前期建立的良性循環圈。在對小偉的輔導中,社會工作者在前期以調整母子互動關係為主線,在這一過程中將家庭能力的發揮與問題的消除相結合。在輔導擴展期,社會工作者從多方面入手給家庭支持,以更好地將這種良性效果擴大,同時為社會工作者的退出做準備。這階段,社會工作者着重從鞏固家庭已有的改變和引入對其社會環境的調整兩個方面進行介入。

在鞏固已有的改變方面,社工主要是通過引導母子日常生活能力的發揮來維持已有互動關係的調整。藉助“六·一”兒童節的機會,社工和小偉母子到户外活動了一天。社會工作者設計了兩個遊戲同小偉母子一起玩,“你來比劃,我來猜”和“角色互換”。設計日常生活場景,讓母子更加清楚地瞭解彼此的興趣、愛好和優點。不管他們在遊戲中能否成功,都在一定程度上給母子一些觸動,能促使他們更多地關注對方的感受和要求,進一步為母子雙方能力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將家庭系統與社會環境聯結充分體現了能力視角的整體性和發展性。家庭的發展變化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作為外來民工,小偉家庭在廈門沒有太多可以利用的社會支持。社會工作者主要對他們原有的社會關係進行調整,並在此基礎上為他們創造社會互動和支持的機會。作為基督教徒,教會是他們較大的一個支持系統。我們將這個平台作為鞏固和擴展家庭變化的重要機制,引導小偉積極、主動地參與教會組織的兒童活動,讓母親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能力。引導母親將這階段對小偉的教育經驗在教會中和其他教徒進行交流,讓她發現自己的成功經驗,並不斷強化,也可以促進她不斷學習有效的教育方式。

學校也是小偉家庭可以利用的重要平台,社會工作者針對外來民工子弟學生的特點,在國小開展了8期班級成長活動,主要引導學生在同學面前將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展示出來,發現彼此的優點,團結向上,發揮各自的力量把班級建設得更好。小偉也參與了這個活動,在活動中我們有針對性地讓他將能力展示出來,讓老師同學發現他的優點和進步。同時引導母親和小偉共同討論同學活動和改善關係的成功之處和主要困難,探討如何在班級活動中做得更好,將家庭改變與學校環境連接起來。

在結束期,社會工作者藉助香港城市大學到系裏實習交流的機會,同他們的學生合作在成功學校舉行了“家庭總動員”的親子活動。其目標在於通過遊戲互動及分享,改善溝通方式,增進親子間相互瞭解;提供與其他家庭相互認識、溝通的機會,建立家庭內部以及不同家庭之間的相互支持。社會工作者邀請小偉家庭參與活動。對於小偉這樣的外來家庭,利用社區為他們構築一個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的平台,可以為他們更好融入城市、促進親子關係溝通和家庭自身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社會環境。這一階段介入的目標在於儘可能地將家庭內外的能力和資源連接整合在一起,確保家庭各種能力和資源不斷地凸顯且相互促進、持續發展,讓服務家庭學會運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應對生活,最終完成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家庭脱離的過程。

結案時,母親説了這樣的話:謝謝兩位的幫忙,我注意到小偉的很多我原先沒注意的方面,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後,壓力小了很多,小偉的進步讓我很高興,學校不再一直打電話説小偉的不好。小偉則在我們的評估表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幫忙讓我媽媽變得很開心,不再老打我了,我自己也進步了,媽媽和老師也會表揚我了。班主任對我們的輔導作用也給予了肯定,認為小偉的行為改變了很多,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

  四、討論與結語

社會工作者對這個單親家庭的輔導歷時4個多月,遵循能力視角的思維,運用社會工作方法進行介入,以調整家庭互動為主線,引導家庭和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各種能力和資源發揮、整合,最終實現家庭問題的解決和家庭的發展。在服務介入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能力視角在三個方面超越過去的輔導模式,較好地解決了單親家庭的社會工作實務困境。

  (一)培養家庭積極的生活態度

從輔導介入開始,社會工作者一直將自己的視角放在單親家庭和成員的能力和成功經驗上,這個時候小偉和母親可能對自己的生活更多還是持一種悲觀、消極的態度,社會工作者則對這個家庭有一種積極的能力思維。這種積極的能力思維在整個輔導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給社會工作者很多力量。特別是在介入進行比較順利的時候,小偉卻出現了偷竊行為,社會工作者有了一種挫折感,有了徘徊,甚至開始否定自己前面所做的輔導。督導老師的引導和能力視角思維讓社會工作者開始比較冷靜地應對這些問題。單親家庭所出現的一切狀況和衝突,都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社會工作者無法迴避,只能和服務對象共同面對。挫折和失敗具有傷害性,但它們也可能是挑戰和機遇。我們將原來的輔導同這個點實現一個較好的連接,通過改變小偉母親的教育方式,推動家庭成員良性互動。社會工作者的這種態度也會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影響服務家庭,小偉和他母親開始學會從好的一面來看待生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

社會工作者在輔導中除了保持積極的能力主導思維外,在與服務家庭及其成員互動中,還要靈活運用感受迴應、鼓勵等情感交流方式,更好地扮演傾聽者的角色,耐心聽取家庭成員傾訴內心感受,並對此做出積極迴應。這樣對長期被孤立、被視為異常的問題家庭來説,有利於減少其挫折感,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肯定自我;同時增進雙方關係,形成社會工作者同服務家庭共同合作、積極推進的良好互動輔導關係。

  (二)迅速建立信任、合作的關係

在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服務的開始階段,社會工作者會面臨一個最基本、也無法迴避的挑戰:關係的建立,它與社會工作者身份的確定緊密聯繫。在中國,社會工作者因為缺乏必要的社會職業身份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支撐,所以在關係建立中必須以獨特的方式進行處理。能力視角為這種需要提供了理論支撐,為解決這種困境提供了啟示。

它強調環境的作用,在服務家庭的日常生活環境中進行專業服務。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服務家庭日常對話交流的參與者。採用的對話方式和技巧更為突出雙向溝通交流和及時迴應。在開始的接觸中,在小偉和母親較多提及“問題”時,社會工作者細心地聆聽,在情感上回應對方,肯定他們的改變要求,而不是急於提出改善的建議。這樣能避免因過分關注“問題”而導致互相指責,也有助於消除社會工作者過強的專業地位。在此基礎上將對方的話題引向他們的成功經驗、興趣和愛好,這些能讓家庭遠離“問題”的困擾,看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體驗到生命中的愉悦。這些技巧讓小偉和母親更快地接納社會工作者,有利於信任關係的建立。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給小偉和母親足夠的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瞭解他們的基本打算,這樣的互動可以把家庭的注意力集中在未來發展上,調動服務家庭的改變動力。這樣的方式讓小偉和母親有了與社會工作者合作、配合的基礎,願意與社會工作者分享他們更多的想法,為接下來的介入奠定良好的基礎,便於迅速建立信任和合作關係,同時也為發掘家庭的能力、資源提供平台。

  (三)運用循環策略,挖掘潛能,解決資源不足的困境

由於目前國內社會工作發展緩慢,相關的家庭社會工作機構不健全,社會工作擁有的可利用資源不足。而運用傳統家庭社會工作模式為單親家庭進行服務時,社會工作者必須依靠足夠的資源才能有效指導家庭的變化,達到輔導目標。這種狀況讓社會工作者在為單親家庭服務時常有無力感。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能力視角的輔導思維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困境。

能力視角服務模式注重個人、家庭和家庭所處環境的能力和資源的評估,運用循環服務策略促使各方發展自己的能力、啟用各自的資源,並藉助具體的行動,整合各方面的能力和資源。社會工作者注意發掘家庭中的各種能力和資源,並引導家庭成員通過行動,學會利用自己擁有的能力和資源解決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社會工作者的資源壓力。案例中,小偉和母親在生活中碰到困難時,社會工作者不是利用自己的資源直接進行幫助,而是主要啟發小偉和母親發現自己以前在應對類似情況時比較成功的經驗,或者是瞭解他們準備以何種方式來處理。在這種引導中,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努力尋找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和資源來解決問題。社會工作者更多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其資源提供的壓力小了很多,也減少了無力感,使自己在輔導中越來越有信心。

綜上所述,運用能力視角對單親家庭進行社會工作輔導,最重要的是要會靈活地處理單親家庭生活中的能力和問題。一方面在介入過程中要保持一種積極的評估,引導服務家庭成員不斷髮掘和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優勢,並不斷培育良好的社會支持;另一方面要學會技巧性地處理服務家庭的問題,運用他們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要求社會工作者轉變傳統輔導理念,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看待單親家庭的境況和能力。這種工作方式的轉變可以緩解社會工作實務中身份和資源不足的困境,在對個人、家庭和家庭所處環境進行關注的同時,實現個人和能力的整合。